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的教学设计
化学选修4 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电解池》是高中人教版化学选修4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电解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电解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密切的联系,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综合运动。
电解教学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电离平衡和原电池知识后教学符合化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理解规律。
本章的知识是研究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关系的重要章节。
电解池的学习也是协助学生理解电能量是如何转化成化学能的基础,在整个电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也起到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联系到生活中的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内容有:电解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电解池的条件,及电解时阴阳两极的放电顺序和电镀的知识。
分为三个课时讲述。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并且也会设计原电池,知道如何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而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是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相反过程,且在高一的学习也接触过电解池的一些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电解池在联想理解上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但是对于电解池工作原理的微观想象可能存有着一定的困难。
【设计思路】《电解池》中的第一课时内容。
该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电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解知识平台。
采用实验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搭建一系列的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升华,然后将知识使用到具体的应用中;力求做到“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为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顺序。
在学习过程上按探索发现问题———实验探究问题(或讨论探究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去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观察水平及分析水平。
电解池教学设计十二篇
电解池教学设计十二篇第三节电解池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的原理,能够准确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正确书写两极所发生的反应及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会判断两极所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掌握惰性材料做电极时,离子的放电顺序。
能力培养:通过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亲自实践感悟求知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设问及质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以及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科学思想: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科学品质:通过分组动手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的精神及团结合作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通过分析过程,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电解的基本原理;离子放电顺序。
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电池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总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形成闭合电路;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移;复习巩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和电极反应及原电池的两极判断方法。
4.自发氧化还原反应。
【投影显示】如下图所示。
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在两极发生了什么反应?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观察要点:①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②碳棒上有什么变化?2.碳棒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写出电极反应:铁为负极,碳棒为正极。
Fe:Fe-2e=Fe2+氧化反应C:Cu2++2e=Cu还原反应总反应方程式:Fe+Cu2+=Fe2++Cu为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做对照。
【设疑】设计三个实验【投影显示】1.将两根碳棒分别插入装有CuCl2溶液的小烧杯中,浸一会,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现象(图1);2.用导线连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会儿,取出碳棒,观察碳棒表面变化(图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两根碳棒,分别跟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相分组实验。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池的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电解池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3.学会电解池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教学重点:1.电解池的定义和组成。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3.电解池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教学难点:1.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电解池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泡沫塑料盒、铝箔、铜片、铃木试纸、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电源、导线等。
2.实验仪器:电阻器、电流表、电极夹、直流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打招呼并引出今天的话题:电解池。
2.利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电解池的例子,如电池、电解水等,帮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概念。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幻灯片或板书的方式,介绍电解池的定义和组成。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电解池是由两个电极和电解质组成的系统,其中一个电极称为阳极,另一个电极称为阴极,电解质溶液连接两个电极。
2.讲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即正极吸收电子,阴极释放电子,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
Step 3: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将泡沫塑料盒扣在实验台上,分别将铝箔和铜片固定在泡沫塑料盒的两侧,作为阳极和阴极。
3.将硫酸铜溶液倒入泡沫塑料盒中,使得铜片浸泡在溶液中。
4.连接电源、电流表、电阻器和电解池的电解质溶液。
5.设置合适的电流和电压,记录实验数据。
Step 4: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比较阳极和阴极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
3.学生讨论电解池的应用领域和意义,例如铝的电解制取、废水处理等。
Step 5:小结复习(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复习,强调电解池的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生进行回答问题和讨论。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准备一道电解池相关的练习题,可让学生解答。
2.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电解池的实际应用,并写一篇小论文。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第一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原电池装置的改变,理解电解原理和对电解池构造的认识;巩固电极反应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在原电池变电解池的改动和进一步研究构成中,注意对比和应用控制变量的思维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能量的转化,特别是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途径有了一个认识;体会观察现象与预测分析规律的喜悦。
【教学方法】
边实验边讨论
【重点·难点】对电解规律的发现
【课前准备】CuCl
2溶液,NaCl溶液,稀H
2
SO
4
,淀粉碘化钾试纸,石墨电
极,Cu电极,Zn电极,整流器,电流计,导线若干,电源利用教室的【课前分析】实验设计好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要防止忙乱地动手,提醒学生从电极和电解质溶液两方面去研究,注意变化其一而保持另一个不变,才好确定问题所在。
【教学过程】
教后记:把学生慢慢引进新的知识领域,在问题暴露出来再解释,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避免说教痕迹过深,防止学生的抵触心理产生。
但本节课要求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高,从而引出认知冲突,更适合爱思考爱动手类的学生,对稍差的学生要及时带领引导。
《电解池》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李红卫《电解池》教学设计哈尔滨市第十九中学李红卫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中学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化学基础知识。
将本节教材设置在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溶液的PH值、原电池等基础知识之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教科书将理论研究与实验探讨都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本节教材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例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铜的精炼、电镀等,很多内容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可培养学生经济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原电池知识的基础,通过原电池这个熟悉的内容引出电解池,体会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比较这两者之间的不同。
设计理念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原电池通过实验让他们探究出电解池,并且通过问题来探究电解原理。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求知过程,通过组装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结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得出电解的概念;一步步探索出电解原理,弄清电解质溶液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电流的作用是这种化学变化的直接原因和动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对电解CuCl2溶液实验的观察与分析,能够熟练说明电解池的构成条件及其工作原理。
2;能独立地正确书写几种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在电解池工作原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运用思考、观察、讨论分析、总结概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中体验宏观表象和微观本质的关系,领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重点:电解的基本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设计及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引入温故知新创设情静引发思考[情景引入]展示几种可充电电池探究实验1引导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设计组装原电池:一个水槽、两根碳棒、一条铜片、一条铁片、CuCl2溶液、酒精、导线若干。
电解池 教学设计
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电解的基本原理,会判断一般电解反应产物;(2)能说出电解、电解池及形成条件;(3)知道铜的电解精炼和电镀铜的原理,知道氯碱工业反应原理,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解的总化学方程式;(4)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和联系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探究等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其主动探究的意识;(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3)通过氯碱工业的学习,培养学生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树立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解原理、氯碱工业反应原理难点:离子放电实质三、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与启发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电解原理【复习引入】化学反应过程中,除有新物质生成之外还常常伴有能量的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电池反应。
(1)请每位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原电池装置图,注明电极名称、所用材料、电子流动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能量如何变化?电能会不会转化为化学能呢?若能,又需要通过什么装置?怎样才能实现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将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课件】例如:Zn—Cu原电池(模拟该电池的装置及工作过程)【引导】若将该原电池装置加以改动为右图所示装置【讨论】(1)通电前溶液中有哪些离子?来源是什么?(2)开通电源前后,溶液中阴阳离子分别怎样运动?分别有什么现象?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初步检验其产物?【介绍并板书】电极名称阴极: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阳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用改进的电解槽电解CuCl2溶液,观察现象,以验证上面讨论的结果。
《第四章第二节电解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电解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区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区别。
2. 掌握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
3. 能够分析电解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电极反应式和电解反应式。
2. 难点:区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区别,应用电解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PPT课件,电极反应式板书用具,实验器材等。
2. 准备教学内容:搜集电解池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准备电解池实验。
3. 准备学生材料:打印预习资料,提供实验器材和试剂。
四、教学过程:本节电解池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电解池概念导入、电解池工作原理分析、电解池应用分析、电解池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巩固与提升。
1. 电解池概念导入教师首先展示电池模型,通过提问法引出电解池概念。
提问学生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电解池概念。
接着,教师展示电解池模型,向学生解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 电解池工作原理分析教师利用PPT展示电解池内部结构,并利用动画展示电解池工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接着,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电子的移动方式和电极反应。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得出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3. 电解池应用分析教师列举电解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电镀、精炼、电泳等。
接着,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些应用中电解池的作用原理,以此加深学生对电解池应用的理解。
4.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教师进行电解池实验操作演示,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例如,电极材料的选择、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源的正负极选择等。
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如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电极表面的变化等。
5. 巩固与提升教师设计一些与电解池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电解池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
- 学生能够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规律。
- 学生能够了解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和电解产物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解过程,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电解现象。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电解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 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和电解产物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规律。
- 电解池中电极反应的定量分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什么是电解?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电解现象?2. 引入:今天我们将学习电解池,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讲授新课1. 电解池的基本构造:- 介绍电解池的组成,包括电解质溶液、电极、电源等。
- 解释电极的作用和电极反应。
2.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移动。
- 分析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和电解产物的关系。
3. 电解池的应用:- 举例说明电解池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 准备工作:- 分组实验,每组准备一套电解池装置。
- 检查电解池装置是否完好,确保安全。
2. 实验步骤:- 将电解质溶液加入电解池中。
- 连接电源,开始电解。
- 观察并记录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和电解产物的变化。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记录实验数据,如电流、电压、电解时间等。
-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电极反应和电解产物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池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电解池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电解池》教案最全版
《电解池》教案最全版.doc教案章节:一、电解池的概念与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池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电解池的基本原理。
3. 了解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 电解池的定义:电解池是一个能够进行电解的装置,通过外加电源提供电能,使溶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 电解池的基本原理:在电解池中,电流通过溶液时,阳极吸引阴离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吸引阳离子,发生还原反应。
3. 电解池的构成要素:电解池由电源、电解质溶液、电极(阳极、阴极)和导线等组成。
教学活动:1. 引入电解池的概念,通过示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解池的作用。
2. 讲解电解池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或实验来展示电解过程。
3. 介绍电解池的构成要素,通过图示或模型来展示各个部分的作用。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电解池的定义和作用。
2. 学生能够解释电解池的基本原理。
3. 学生能够描述电解池的构成要素。
教案章节:二、电解质的导电性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
3. 了解不同类型电解质的导电性特点。
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
2. 电解质的分类: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 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导电,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可以自由移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解质的概念,通过示例或图片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定义。
2. 讲解电解质的分类,通过实验或演示来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 解释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通过实验或图示来说明离子导电的过程。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解释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理。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电解质的导电性特点。
教案章节:三、电解池的类型与操作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电解池及其应用。
2. 掌握电解池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电解池-教学设计
第三节《电解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渔薪中学陈晨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第三节电解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电离理论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电解原理,第二部分电解原理的应用(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等)。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部分电解原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原电池以及化学电源的学习,可以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角度认识原电池,初步理解此类反应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从该角度分析常见的化学电源。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电离理论的学习,具备了从理论角度分析电解原理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电化学较为陌生,生活中电化学相关知识接触较少。
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电解池及其形成条件;(2)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掌握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引出电解原理,并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电解原理。
(2)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感受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电解原理。
五、教学过程:【导课】展示原电池与电解池装置,通过实验引入电解池概念1.2.能的装置。
3.a.b.电极c.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d.形成闭合回路4.电极反应式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理论分析,认识本质】[设问]氯化铜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为什么会生成Cu和Cl2呢?[投影]播放多媒体课件,模拟CuCl2溶液中Cu2+和Cl-在通电前后的运动、变化情况。
化学选修四电解池教案
化学选修四电解池教案【篇一:选修4《电解池》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选修4第三单元第三节电解池(第1课时)教材分析:《电解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研究的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属于电化学基础的基本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使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学情分析:《电解池》是在学生学习了《原电池》和《化学电源》之后接触的电化学知识,由于有高一的学习基础,学生会觉得《原电池》和《化学电源》的内容相对简单,因此觉得《电解池》的内容也会简单;但是学生在接触了相应的电解池练习之后,就会觉得有难度。
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使知识简单化,重点掌握电解池原理和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2)了解氯碱工业,电镀,冶金的原理;(3)掌握电解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1) 运用对比记忆,初步掌握电解池的原理,掌握用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2)通过理解“闭合回路”的概念,掌握电解池中电荷的运动方向(3)通过动手实验,分析讨论,熟悉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参与、探究电解池原理的求知欲(2)调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充分感受电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3)养成独立思考、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电解原理;难点:电解原理的应用。
教法建议及教具准备1.触类旁通由于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有较多的类似的地方,在学习了原电池的知识之后,学生对电极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习了电解池的知识之后,学生对高中阶段的电化学知识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抓住几点。
(1)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电解池和原电池的原理和知识点进行对比,衔接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重视启发引导,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
《电解池》教学设计
《电解池》教学设计张贝科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本节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
把握教材意图后,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完成。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内容分析具体内容: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活动建议:探究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三)学生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
学生对于电化学较为陌生,生活中电化学相关知识接触较少。
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初步了解溶液中微粒放电顺序。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水和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
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感受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教学重点:理解电解原理,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电解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书写。
突破策略:本教学设计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熟悉的电解水来推导新知,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探究,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
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和电解原理相关的知识。
[板书设计]第四章第三节电解池一、电解原理1、电解:将____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___反应的过程.2、阳极:与电源_____极相连,发生______反应。
阴极:与电源_____极相连,发生_____反应。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构成,掌握电解池的基本操作方法;2. 技能目标:学会搭建电解池实验装置,进行电解实验;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1. 教材:配备教材《化学实验教程》等;2.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电解池、电极、导线等;3.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电子白板等。
教学流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入电解池的话题。
可以展示一些与电解相关的实际应用,例如水电解产氢气、电镀、电解水制氧气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讲解电解池的原理和构成(15分钟)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或电子白板,详细讲解电解池的原理和构成。
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电解池的示意图和动态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展示电解池的实验装置(10分钟)向学生展示电解实验装置的具体器材和特点,例如直流电源、电解池、电极等。
讲解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并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Step 4:演示电解实验(15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电解实验,例如电解水、电镀等。
现场演示时,要仔细介绍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Step 5:学生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搭建电解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监督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Step 6:总结和讨论(15分钟)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梳理出电解实验的基本规律和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Step 7:拓展任务(10分钟)给学生布置一些拓展任务,例如研究电解的其他应用领域,编写实验报告等。
拓展任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计。
教学反思电解池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解现象。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同时,也能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2.掌握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3.理解电解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内容:1.电解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2.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3.电解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个电解池的图片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2.提问学生他们对于电解池的了解和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电解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溶液;2.讲解电解池的原理,即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进行化学反应;3.讲解电解池的工作过程,包括在阳极和阴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迁移。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解池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2.演示实验过程中,向学生解释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电流通过的路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出问题和观察实验现象。
四、讨论与练习(20分钟)1.带领学生讨论电解池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电解池的应用领域,如电镀、水解等;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一个电解池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电解池效果的影响,如电流强度、电解质浓度等。
五、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解池的定义、原理、工作过程和应用;2.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对电解池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电解池的教学设计,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验演示、讨论与练习以及小结等环节,实现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在导入环节中,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了他们对电解池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知识讲解环节中,我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示,讲解了电解池的定义、基本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尽量减少了专业术语的使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在实验演示环节中,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池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电解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
电解原理和原电池原理都是电化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不同的是,原电池原理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而电解原理研究的是如何借助电能使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从而使电能转换成化学能。
教科书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都放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电解池”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实体,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引出电解原理,又在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相关化工生产方面的应用,如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电镀工业以及电冶金等。
教科书中还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思考与交流],将原电池和电解池作对比,另一个是[科学探究],要求设计一套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并进行实验。
以帮助学生了解使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条件和方法,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本节教学的中心是认识“电能如何转换成化学能”,为避免中心偏移,对以下知识点的深度要予以适当控制。
(1)对于电解过程中阴、阳两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只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要特别注意:教学中不要把阴、阳离子在电极上的放电顺序绝对化。
因为阴、阳离子在两极上的放电情况比较复杂,与离子性质、溶液浓度、电流密度和电极材料等都有关系。
(2)关于电解原理在氯碱工业、电解精炼铜和电冶金工业中金属钠的冶炼等方面的应用仅限于主要原理介绍,对生产的主要设备只作一般性的了解,而对具体生产流程则不作要求。
本节教学可采取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电解原理;第二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
2.新课引入。
第一课时,可以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直接引入;也可以通过回顾科学发展史引入。
3.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
“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既是理解电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节教学的中心,应充分发挥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电解装置和电解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极表面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而认识电解池的功能,认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的电解过程”。
“电解池”教学设计
【作业表单3: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理论研究是实践探讨的前提,实践探讨是对理论研究的巩固,本节的难点是应用电解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概念的理解由学生探究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为了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分析电解过程,归纳分析的方法,设计制作新型家用消毒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漏洞,及时补救。
教学过程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的使用设计本节课选用和开发的教学资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多媒体设备:①展示利用电解制备金属的化学史,通过这种引入可以使学生将前面学习的原电池原理与本课将要了解的电解原理自然结合到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电解原理动画过程的演示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学生更便于理解概念。
③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参与交流的范围更大,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是学生实验:本节课提供给学生探究电解原理的试剂有:氯化铜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U形管、学生电源、导线、石墨电极、淀粉—KI试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
在学案中给出组装仪器的要求和安全事项,并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家庭自制漂白液的开放性实验方案设计,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综合考虑装置的简便、安全、实用等因素,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活动的设计本节课设计和安排的理论探究(参见上表问题①)和实验探究(参见上表问题②、③、④)两部分活动,其中实验探究开放程度较大,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研究的欲望。
在实验探究中,有的学生想法很有创意,但忽略了可行性,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互动中提升能力。
5.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资源引入创设PPT展示: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利用250节锌铜原电池串联起来用铂电极学生倾听、感悟化学的魅力多体。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
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荣获全国一等奖的高中化学电解池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在高中化学课程中,电解池部分是化学反应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我们设计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和电极反应;2、掌握电解池中电子转移和离子迁移的基本知识;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电解池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电极反应和电子转移;2、离子迁移和电解产物;3、电解原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通过实验演示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解原理;2、利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电解池知识;3、采用小组讨论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电池、电解池等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解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演示:展示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极反应和电子转移的过程,理解离子迁移和产物形成的原因。
3、讲解和讨论:结合实验结果,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巩固和提高: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和反思: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的实验表现和课堂参与度;2、分析学生的练习题和案例解答,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3、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反思1、反思实验设计和演示效果,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电解原理;2、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3、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学生对于电解池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也得到了锻炼;2、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能够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解决;3、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原理教学设计一、电解原理1.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的定向移动,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不同。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在溶液中自由地移动;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向阳极移动,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则向阴极移动,并在两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我们把:借助于电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也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
电解池中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叫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叫阳极。
物质能否导电是由其内部能否形成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所决定的,对金属就是自由电子,而对电解质溶液就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2.电解(1)概念:使电流流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子流动的方向:电子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流出,经导线到达电解池的阴极,电解池溶液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与此同时,电解池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失去电子(也可能是阳极很活泼而本身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这样,电子又从电解池的阳极流出,沿导线而流回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3)电极反应的类型:阳极反应为氧化反应,阴极反应为还原反应,故而阴极处于被保护的状态,而阳极则有可能被腐蚀。
3、电极名称的进一步理解⑴在原电池中,称正极、负极,其中负极流出电子 ⑵在电解池中,称阳极、阴极,其中阴极流入电子⑶电解池的阳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电解池的阴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 4、电极反应式与电解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电极反应,首先要搞清楚电极材料,然后分析溶液中离子情况,再根据阴、阳极放电的规律,得出相应的结论。
电解过程总反应方程式叫电解方程式(指电解时总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要正确书写电解方程式,首先要正确写出电极反应式,然后分析参加电极反应的离子来自何种物质,这样才能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配平且在等号上方注明“电解”或“通电”。
书写的具体步骤:⑴先查阳极电极材料和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如用C 电极电解CuSO 4溶液:溶液中有CuSO 4=Cu 2++SO 42—;H 2O H ++OH -。
溶液中存在Cu 2+、H +、OH —、SO 42—共4种离子。
⑵由放电顺序确定放电产物和电极反应 C 电极为惰性电极,不参加反应。
放电能力 Cu 2+>H + Cu 2+放电生成Cu OH —>SO 42—,OH —放电生成O 2 电极反应:阴极 2Cu 2++4e —=2Cu 阳极 4OH —-4e —=2H 2O+O 2↑溶液中余下的H +和SO 42—结合成新物质H 2SO 4。
⑶由电极反应产物,写出总反应式――电解方程式如上述反应中的反应物为CuSO 4和H 2O ,产物是Cu 、O 2和H 2SO 4,电解方程式为:2CuSO 4+2H 2O2Cu+O 2↑+2H 2SO 45、电离、水解和电解的比较HCN+OHCu(OH) 6、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电解方程式的比较HHHAlNH4+OH NH3↑+H2ONHAl(OH)CHOOO7、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的比较8、电解时电极放电顺序的判断中学阶段我们一般只讨论电极材料的性质、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和还原性强弱对它们得失电子能力的影响。
⑴阳极放电顺序①看电极,如果是活性电极(指金属活动顺序表Ag及Ag以前的金属)则电极材料失电子,电极被溶解,溶液中的阴离子不能失电子。
②如果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则要再看溶液中的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此时根据阴离子放电顺序加以判断。
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含氧酸根>F—(实际上在水溶液中的电解,OH—后面的离子是不可能放电的,因为水提供的OH—会放电)⑵阴极放电顺序阴极本身被保护,直接根据阳离子放电顺序进行判断,阳离子放电顺序:Ag+>Fe3+>Cu2+>Fe2+>Zn2+>H+>Al3+>Mg2+(类似,在水溶液中的电解,H+后面的离子一般是不放电的,因为水提供的H+会放电)9、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电极)O10、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均为惰性电极),pH 变化情况,电解液复原所需加入物质及电解类型(与上面的9相互对照补充)(1)分解水型:含氧酸、强碱、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 、H 2SO 4、K 2SO 4等)的电解。
阴极:4H ++4e -=2H 2↑ 阳极:4OH --4e -=O 2↑+2H 2O 总反应:2H 2O2H 2↑+O 2↑阴极产物:H 2;阳极产物:O 2。
电解质溶液复原加入物质:H 2O 。
pH 变化情况:原来酸性的溶液pH 变小,原来碱性的溶液pH 变大,强酸(含氧酸)强碱的正盐溶液pH 不变。
(2)分解电解质型:无氧酸(除HF 外)、不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的电解,如HCl 、CuCl 2等。
阴极:Cu 2++2e -=Cu 阳极:2Cl --2e -=Cl 2↑总反应:CuCl 2Cu+Cl 2↑阴极产物:酸为H 2,盐为金属;阳极产物:卤素等非金属单质。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原溶质,如电解CuCl 2溶液,需加CuCl 2。
pH 变化情况:如电解无氧酸溶液pH 变大但不会超过7;如为盐溶液的电解则视无氧酸根的情况而定(如:电解CuCl 2溶液时,由于生成的Cl 2溶于水产生的酸性强于Cu 2+水解产生的酸性,所以pH 下降;电解Na 2S 溶液时,由于生成NaOH 使pH 升高)。
(3)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氟化物除外)溶液的电解,如NaCl 、MgBr 2等。
阴极:2H ++2e -=H 2↑ 阳极:2Cl --2e -=Cl 2↑总反应:2NaCl+2H 2O2NaOH+H 2↑+Cl 2↑阴极产物:碱和H 2;阳极产物:卤素等非金属单质。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分别为NaOH 和H 2以及Cl 2。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卤化氢。
电解饱和食盐水,要使电解质溶液复原需加入HCl 。
pH 变化情况:电解液pH 显著变大 (4)放氧生酸型: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溶液的电解,如CuSO 4、AgNO 3等。
阴极:2Cu 2++4e -=Cu 阳极:4OH --4e -=O 2↑+2H 2O 总反应:2CuSO 4+2H 2O2Cu+O 2↑+2H 2SO 4阴极产物:析出不活泼金属单质;阳极产物是该盐对应的含氧酸和氧气,本例中分别是Cu 以及H 2SO 4、O 2。
电解液复原加入物质为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金属价态与原盐中相同)。
如电解CuSO 4溶液,复原需加入CuO 。
pH 变化情况:溶液pH 显著变小。
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 电化腐蚀类型 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条件 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水膜酸性较强正极反应 O2 + 4e- + 2H2O == 4OH- 2H+ + 2e-==H2↑ 负极反应 Fe -2e-==Fe2+ Fe -2e-==Fe2+腐蚀作用 是主要的腐蚀类型,具有广泛性 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内 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11、电解原理的应用 ⑴氯碱工业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NaOH 、Cl 2、H 2,而电解稀NaCl 溶液可制备NaClO 。
2NaCl+2H 2O2NaOH+H 2↑+Cl 2↑⑵电镀 利用电解原理进行设计电镀与一般的电解本质相同,但在电极材料、电极反应(是同种金属的得失电子,宏观上无新物质生成)、溶液浓度(电解过程浓度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电镀则不变)的变化等均有差别。
⑶精炼铜⑷电解法冶炼金属一些较活泼的金属常用电解的方法冶炼,如Na 、Mg 、Al 等金属(这是因为这些金属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很弱,难以找到经济实用的还原剂,从这个意义上看,电源的负极是最强的还原剂)。
二、铜的电解精炼原理:电解时,用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用纯铜板作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用CuSO 4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作电解液。
CuSO 4溶液中主要有Cu 2+、SO 、H +、OH -,通电后H +和Cu 2+移向阴极,并在阴极发生Cu 2++2e -=Cu ;OH -和SO 移向阳极,但阳极因为是活性电极故而阴离子并不放电,主要为阳极(活泼及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阳极反应:Cu-2e -=Cu 2+。
电解过程中,比铜活泼的Zn 、Fe 、Ni 等金属杂质,在铜溶解的同时也会失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而溶解,此时阴极仍发生Cu 2++2e -=Cu ,这会导致电解液中硫酸铜的浓度不发生变化;Ag 、Au 不如Cu 易失电子,Cu 溶解时它们以阳极泥形式沉积下来,可供提炼Au 、Ag 等贵金属。
结论:该过程实现了提纯铜的目的。
三、电镀铜电镀时,一般都是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为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成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而用镀层金属为阳极,阳极金属溶解在溶液中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上被还原成金属析出。
电镀铜规律可概括为“阳极溶解,阴极沉积,电解液不变”。
工业上电镀常使用有毒电镀液,因此电镀废水应回收有用物质、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后,达标排放,以防污染环境。
四、电解的有关计算1.计算的原则(1)阳极失去的电子数=阴极得到的电子数。
(2)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解池的电子总数相等。
(3)电源输出的电子总数和电解池中转移的电子2.计算的方法(1)根据电子守恒法计算:用于串连电路、阴阳两极产物、正负两极产物、相同电量等类型的计算,其依据是电路上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2)根据总反应式计算:先写出电极反应式,再写出总反应式,最后根据总反应式列比例式计算(3)根据关系式计算: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的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建立计算所需的关系式。
电解计算时常用的定量关系为:4e-~4H+~4OH-~2H2~O2~2Cu~4Ag。
[尝试运用]将含有0.4 mol Cu(NO3)2和0.4 mol KCl的水溶液1 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电极上析出19.2 g Cu;此时,在另一电极上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不考虑产生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 B )A.3.36 L B.5.6 LC.6.72 L D.13.44 L[解析] 阴极析出铜0.3 mol,由Cu2++2e-===Cu知Cu2+得到0.6 mol电子,根据2Cl--2e-===Cl2↑,求出当溶液中Cl-全部参与电极反应时,放出Cl2 0.2 mol,失去电子0.4 mol。
因此在阳极还有OH-放电,根据4OH--4e-===2H2O+O2↑和电子守恒在阳极有0.05 mol O2放出,即阳极共放出0.25 mol标准状况下为5.6 L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