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合集下载

小麦有效分蘖 (1)

小麦有效分蘖 (1)

小麦分蘖相关问题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丰收,不仅关系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想获得小麦丰产,涉及到很多方面。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就是要使麦田里长成麦穗植株的数量科学合理。

如果植株数量过多,不仅容易倒伏减产,还容易田间郁闭导致病害;如果植株数量过少的话,则不利于丰产。

要想实现小麦丰产,除了田间基本苗数量要科学合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促使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分蘖数量和成穗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级字幕: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分蘖,俗称分杈,是从小麦叶腋中由芽长成的分枝。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两次分蘖盛期。

第一次分蘖盛期在冬前,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70%-80%左右。

第二次分蘖盛期在第二年小麦返青至起身这段时间内,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的20%-30%左右。

小麦分蘖是由下至上依次逐个长出来的。

小麦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主茎第一叶片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一个分蘖;当小麦主茎长出第五叶片时,第二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二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三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三个分蘖,同时第一分蘖开始长出第一个二级孽,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样的分蘖情况只是理论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气候、栽培技术等条件的影响,并不一定每个叶腋部位都能够长出分蘖。

小麦的分蘖,有的能够长出麦穗,从而为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孽;有的分蘖会逐渐枯萎,并不能长出麦穗,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

能够长成麦穗的有效孽与分蘖总数量的比值就叫做成穗率。

一般情况下,小麦在越冬前的分蘖成穗率比较高;而第二年春季的分蘖成穗率往往比较低。

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小麦分蘖的成穗率能够达到50%—60%以上。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栽培不科学,成穗率却只在30%-40%左右,甚至只有20%左右。

所以呀,如何采取措施,促使小麦形成冬前壮苗,进行分蘖,并形成壮蘖,十分重要。

在黄淮海冬小麦主要种植区,一般在冬前每株小麦能够长出6-7片叶,并能够长出2-3个分蘖,就基本达到冬前壮苗的标准了,这样的苗情是利于小麦丰产的。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小麦分蘖规律与成穗

六、分蘖规律与成穗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分蘖的作用1.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构成;分蘖穗所占的比例因肥水条件、种植密度、品种特性等而有所不同..一般大田条件下;分蘖穗约占0~30%;高产田可达60%..2.分蘖是看苗管理的重要指标苗期分蘖的多少;发生速度的快慢等常可作为看苗管理的一种形态指标..生产上可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及早区别出壮、弱、旺三种苗情;以便分类管理..另据研究;当亩穗数相同或相近时;基本苗少者单株成穗多;产量高;同时;分蘖节又产生大量的次生根和近根叶;所以;分蘖又是衡量幼苗壮弱的指标..3.群体的自动调节过程通过分蘖进行小麦群体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而不是主茎来进行自动调节的..这是因为分蘖对外界条件的反应比主茎敏感;良好条件下分蘖发生多且生长健壮;条件不良时分蘖首先受到抑制..生产上即使基本苗相差悬殊;但通过肥水调控;最后亩成穗数可以很接近;就是利用了分蘖的这种自调作用..4.分蘖有再生作用在分蘖期;小麦不仅在分蘖节处发生次生根;而且还能形成许多分蘖幼芽;以适应各种不良的环境条件而保持自身的生存..当主茎和分蘖遭受雹灾、冻害等而死亡时;即使这时分蘖期已经结束;只要条件适宜仍可再生新蘖并形成产量..二分蘖的发生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蘖来..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覆土浅或肥水充足时节数亦多..河南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分蘖节长约0.5厘米左右;一般在地下距地面2厘米左右处..2.分蘖的发生顺序分蘖的发生是在分蘖节上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分蘖的出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胚芽鞘或分蘖鞘1.5~2 cm为标志..如果用O 或0;下同表示主茎;那么;从O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从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Ⅲ1、Ⅲ2……表示..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片叶是不完全叶;薄膜鞘状;称为蘖鞘;因此;从这不完全叶中伸出的蘖叫鞘蘖;用P表示;如CP 、ⅠP、ⅡP……;它们亦属于二级分蘖..从二级分蘖上再生出的分蘖叫三级分蘖;用CP-P 、CP-1、ⅠP-1、Ⅰ1-1、Ⅱ2-1……表示..余此类推图2-14..大田生产上一般只发生一级分蘖和一定的二级分蘖;三级分蘖较少..凡出现得早且位置较低的分蘖叫低位蘖;而出现得晚且位置较高的分蘖叫高位蘖..图2-14 小麦分蘖发生及其位置示意图 A.一级分蘖 B.二级分蘖 C.三级分蘖胚芽鞘和蘖鞘 绿叶1.ⅠP-P2.ⅠP-3.ⅠP4.ⅠP-15.Ⅰ26.Ⅰ7.Ⅰ1-P8.Ⅰ19.ⅢP 10.Ⅲ11.Ⅲ1 12.Ⅴ13.O 14.ⅣP 15.Ⅳ 16.ⅡP 17.ⅡP-P 18.Ⅱ 19.Ⅱ1 20. C 1 21.C 22.C 223.C P3.叶蘖同伸规律及应用 小麦各级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叶片的出生时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即同伸关系表2-5..在肥水条件良好、浅浅和单株营养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当O 出现第3叶用3/O 表示时;部分植株从胚芽鞘中长出C..这是主茎上最先发生的分蘖;但该蘖发生与否;取决于品种和栽培条件等..当4/O 出现时;1/O 叶叶腋里长出主茎节位的第一个一级分蘖Ⅰ;5/O 出现时;2/O 叶腋里长出Ⅱ;同时1长出第2片叶;当6/O 出现时;3/O 叶腋里长出Ⅲ;此时;Ⅰ蘖已达三叶龄;在其蘖鞘也同时伸出第一个二级分蘖;即从Ⅰ蘖蘖鞘中长出ⅠP ;余类推;即以后主茎每出现一片叶;即沿主茎出蘖节位由下向上顺序伸出各个分蘖..一级分蘖数D 等于主茎叶片数n 减去3..亦即;只要条件适宜;在主茎每增生一叶的同时;依次相应出现一个一级分蘖..同样;像主茎一样;已出现的每个分蘖在伸出三片叶时长出第一个次级分蘖;这个次级分蘖是由分蘖鞘腋长出..表2-5 主茎叶片的出现与各级各位分蘖的同伸关系山东农学院;1975注:胚芽鞘分蘖与主茎出叶的同伸关系很不稳定;上表根据大量实际资料归纳..凡是和主茎某叶片同时长出的分蘖就称为主茎某叶的同伸蘖..叶、蘖同伸的关系可见表2-6和图2-15..由表2-6、图2-15可以看出;主茎叶数和分蘖数目之间有着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若知道了主茎的叶片数;就可推算出当时植株的总分蘖数..亦即是说;每个叶龄组的分蘖数是前两个叶龄组的分蘖数之和符合非波那奇数列..表2-6 小麦叶蘖同伸关系图2-15 小麦叶蘖同伸关系示意图3/O~7/O:表示主茎叶龄3~7胚芽鞘或蘖鞘完全叶△心叶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论模式图2-3;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I常不出现..图2-3 小麦分蘖与主茎叶片的同伸关系示意莱阳农学院;1984说明: -胚芽鞘、分蘖鞘 -完全叶△-心叶有些情况下;同一个同伸组内的同伸蘖并不一定在同一天出现;有的可以相差几天..蘖位和叶位越高;相差天数越多..在肥水不足或栽培条件不佳时;同伸蘖不仅不能在同一天出现;就是再停数天亦仍不出现;从而出现分蘖“缺位”现象..如在旱薄地;播种过深时Ⅰ蘖就常缺位..掌握叶蘖同伸规律;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在7/O叶以前;同伸关系比较稳定..因此;我们可根据冬前积温的多少来推算出冬前群体的大小;然后确定出相应的促控方案..如华北地区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从播种到出苗需0℃以上积温120℃·日;从出苗到牙冬;主茎每长1叶需积温65~80℃·日..根据这两个积温数值;以及当地当年秋、冬日平均气温;就可以求算出小麦冬前某一时期的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数和全田总茎数..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对冬前总茎数的要求;来推算出不同播期应具有的基本苗数或换算出播量..此外;叶蘖同伸规律对当地适宜播期的选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三分蘖消长与成穗规律1.分蘖消长规律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 d开始分蘖;以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分蘖高峰盛期..越冬期出蘖速度缓慢或停滞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当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返青以后;春季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蘖大量发生;出现第二盛期;至起身至拔节期达到高峰..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高峰..南方冬麦区及春小麦也只有一个春季分蘖高峰..无论冬、春小麦;通常在主茎开始拔节前;全田总茎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达最大值;拔节后由于营养中心转移及蘖位的差别;新蘖的产生停止..同时;由于受发育时间和营养物质分配的限制;已生分蘖向两极分化:晚生蘖、小蘖逐渐衰亡;变为无效蘖;而早生蘖、大蘖发育成穗;成为有效蘖..这便是分蘖的发生、增长与消亡过程..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出现晚的分蘖先衰亡..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河南省小麦分蘖的消长规律可总结为“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两个盛期”:一个在10月底或11月初至12月上旬除豫南;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80%左右;一个在翌年的2月中、下旬;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20%左右..“一个高峰”:在2月底至3月初;亦即起身后10天左右出现..由于此高峰维持一定时间不增不减;所以;又称“平顶高峰”..“越冬不停”:河南省大部地区小麦越冬期12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最低气温为0℃左右;土温更高些..所以;小麦越冬期间分蘖继续发生但速度慢;一般可增生分蘖1个以上..“集中死亡”:指无效分蘖消亡的时间比较集中..至起身期分蘖已不再增加;拔节前后小蘖集中死亡..两极分化结束的时间早晚因品种特性、水肥条件等的不同而异..一般春性品种在拔节前后;半冬性品种一直到挑旗前后..肥水过大;两极分化进程推迟..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应从其外部形态上观察..将死分蘖的同伸叶往往迟迟不出;甚至顶叶业已展开;心叶也不出;或者是心叶刚生长就停止;形成“喇叭”状的空心蘖;有的是心叶先枯黄;然后该蘖基部叶片由下而上迅速枯黄;但最早枯死的部分是分蘖的幼穗..一株中无效分蘖的消亡顺序是自上而下;由外向内;即晚生的高位蘖先死亡;然后是中位蘖..2.分蘖成穗的一般情况一株小麦可以长出许多个分蘖;但最后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才能成穗..一般地;在中高产田块;春性品种在适播条件下;单株分蘖数为3~8个包括O;最后成穗数为1.5~2.5个;半冬性品种单株分蘖5~10个;单株成穗3~5个..就群体而言;中高产田春性品种亩最高群体80~90万;个别超出100万;亩成穗25~37万;半冬性品种亩最高群体90~120万;个别超出130万;最后亩成穗35~50万..据各地观察;小麦单株成穗的蘖位是:成穗1个时;O成穗;2个时;O和Ⅰ成穗;3个时;O、Ⅰ和Ⅱ成穗;4个时;O、Ⅰ、Ⅱ、Ⅰ或O、Ⅰ、Ⅱ和Ⅲ成穗;5P成穗..分蘖成穗的这种规律与分蘖发生的规律是一致的..个时;O、Ⅰ、Ⅱ、Ⅲ、ⅠP所以;促进早期分蘖对提高成穗率具有决定意义..四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及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影响分蘖力的因素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分蘖力存在品种间的差异;并受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栽培环境的影响..1品种类型与种子质量品种类型不同;分蘖力明显不同..冬性、半冬性品种春化发育时间长;所分化的蘖芽原基数目多;因此分蘖力强;而春性品种的分蘖力则较弱..同一类型的不同品种间的分蘖力亦不相同;这是因为冬性或春性又有强弱之分..从种子质量上看;大粒或饱满种子的分蘖力较小粒或瘪粒的为高..2栽培技术措施a.播期播期较早;分蘖数增加;播期推迟;分蘖数减少..b.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播量减少;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单株分蘖数增多;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窄行条播比宽行条播的分蘖数多;更多于穴播..c.覆土深度种子覆土越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幼苗在出土过程中所消耗的胚乳养分越多;苗质也就越差;常造成Ⅰ、Ⅱ蘖缺位;单株分蘖数大大减少..d.土壤水分及通气条件最适于分蘖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如果土壤水分过多>85~90%;其通气状况较差;麦苗黄弱;分蘖迟迟不长..如果土过于干旱<60%;分蘖生长受到影响;严重时分蘖停止发生..e.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分蘖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元素;所以;分蘖期间施用氮、磷化肥或氮、磷配合作种肥;可以促进分蘖发生与发育..氮素不足;植株长势瘦弱;分蘖少或无分蘖;然而;氮素过多时;群体较大;田间郁蔽;分蘖数虽多但成穗数较少..因而;只有当土壤肥力较高、施肥合理时;分蘖力和成穗率才会提高..f.整地质量整地质量高时;幼苗发育健壮;分蘖多;成穗率高;整地粗糙时;麦根被坷垃架空;影响下扎;并进而影响到分蘖的发生..g.镇压、深中耕及培土肥水充足时;苗期的镇压、深中耕对主茎及大分蘖有抑制作用;对小蘖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因而;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分蘖数;提高成穗率..深中耕与培土有减少小分蘖数量部分小蘖变大蘖;部分小蘖死亡的作用;因而;它们可以提高分蘖成穗率..3气象条件温度是影响分蘖生长的重要因素..最适于分蘖生长的温度为13~18℃;分蘖生长的起始温度为2~4℃;6~13℃低下分蘖生长缓慢;但分蘖比较健壮;>14℃分蘖生长加快;但健壮程度较差..在18℃以下;随着温度升高;分蘖的发生和生长速度加快;但若高于18℃;分蘖的发生与生长速度又减慢..实践证明;冬前温度高;单株分蘖数增多;反之;分蘖数减少..日照是影响分蘖生长的另一重要因素..分蘖期阴雨天多、日照少量;分蘖力及成穗率较低;反之;分蘖力及成穗率则较高..2.影响分蘖成穗的因素个体上和群体中分蘖的成穗比例;因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群体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从植株本身看;通常只有那些在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自身根系;能够保证独立生长以至拔节、抽穗的分蘖;才能成为有效分蘖..因此;冬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易成穗;而冬前晚出分蘖和春生分蘖成穗率低..从外部环境看;分蘖的受光状况对成穗率有很大影响;播量太多;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光照不足常导致成穗率显着下降..1蘖级、蘖位从分蘖的发生部位来看;低级、低位蘖的成穗率高于高级、高位蘖..如在高水肥地上;兰冬性品种郑州761等;Ⅰ、Ⅱ、Ⅲ的成穗率在60%以上;Ⅳ、ⅠP 、Ⅰ1、ⅡP、为20~40%之间;其他蘖不成穗..2分蘖发生早晚发生得早的分蘖成穗率高..如适期播种的春性品种郑引1号;11月下旬前的分蘖成穗率70%左右;12月至越冬期期的分蘖成穗率很低;越冬后的分蘖不成穗..这是因为早生蘖生长时间相对较长;叶数多;有自己独立的根系..但若在晚播或冬前低温来得早、年前分蘖少或出现单根独苗时;年后的晚生分蘖仍是低位蘖亦有较高的成穗率..3分蘖叶片数分蘖叶片数多者;其次生根发育良好;独立生活能力较强;成穗的可能性较大..一般冬前具有4片以上叶的分蘖都可成穗;少于4片叶者;群体小时成穗率高;群体大时成穗率低..4播期早晚适期播种;分蘖出现得早;偏晚和过晚播种;各分蘖的出现依次推迟..不同播期的麦苗;同是11月中旬长出的分蘖;但其蘖位与成穗率显着不同:适播的麦苗发生中位蘖Ⅳ、Ⅰ1、ⅡP、;其成穗率为30~45%;偏晚播种的麦苗发生中位蘖ⅠP;基成穗率为30~40%;过晚播种的麦苗发生低位蘖Ⅰ、Ⅱ;其成穗率为80~90%..所以;笼统地说凡11月中旬所发生的分蘖;其成穗度都低是不太恰当的..不同播期的麦苗;同是低位蘖;但其成穗率亦明显有异:适期播种时;Ⅲ蘖于11月上旬发生;其成穗率为60~80%;偏晚播种时;Ⅲ蘖于11月中旬才发生;成穗率为30~40%;过晚播种时;Ⅲ蘖要在12月初发生;其成穗率仅有10~30%..所以;笼统地地说凡低位蘖;其成穗率都高亦是不太全面的..5群体大小群体过大;中、小蘖因受光条件差而极易成为无效分蘖;从而降低分蘖成穗率..同一品种;成穗率因基本苗数的增加而下降;其他条件相同;成穗率随每亩最高群体数的增加而降低..6单株营养面积在一定的播量范围内;其他条件相同时;凡单株营养面积大者;其分蘖成穗率都较高..蘖位相同;出现日期不同时;只要营养面积大;即使是出现较晚的分蘖;其成穗率也较高..蘖位不同时;只要单株营养面积大;虽蘖位高、出现日期较晚;其成穗率也高..3.提高分蘖成穗率的途径1掌握适宜的基本苗数与改革种植方式适宜的基本苗数是合理调控群体、协调产量结构的基础..因为基本苗的多少决定了单株营养面积及群体光照条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基本苗数的增加;群体增大;中、小分蘖营养状况变化;成穗率大大降低:基本苗数减少;中、小分蘖的营养状况及群体光照条件得到改善;成穗率相应提高..因此;生产上应根据品种类型、产量水平等来确定出适宜的基本苗数..在高水肥地上;应适当降低基本苗数;而在一般田块上;则不宜大幅度降低基本苗;而应靠主茎穗或主、蘖穗并重来实现高产目的..在基本苗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种植方式也同样会影响到分蘖成穗率..如在高产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植就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成穗率;而在一般田块上;17~23厘米等行距种植比15+30厘米宽窄行种植的植株分布更均匀;单株营养面积增大;利于分蘖生长及提高分蘖成穗率..2培肥地力土壤肥活;即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较高时;分蘖的生长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分蘖力和成穗率都会提高..土壤瘠薄时;主茎本身的生长就难以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分蘖更感养分匮乏;因而;分蘖力和成穗率大大降低..由此可以看出;采取多种途径以培肥地力是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关键一环..3培育冬前壮苗培育壮苗是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基础..因为冬前壮苗都有Ⅰ、Ⅱ和Ⅲ蘖;而这些分蘖成穗率最高..要培育壮苗;首先要在播种质量上下功夫;即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适当降低播量高产田和适期足墒高质量播种;其次是要抓好冬前麦田管理..凡主茎已有5~6叶而无分蘖;或Ⅰ蘖缺位的;属弱苗;凡分蘖出生速度快、长势强;特别是Ⅱ以后各蘖均比其同伸叶早出4~7天者;属旺苗..对弱苗当加强早期的肥水管理;并结合浅中耕;对旺苗;进行深耘断根以减少无效分蘖;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4两极分化期间合理促控春季不同时期的肥水措施对单株分蘖数及分蘖成穗率均有显着的影响..在幼穗分化的伸长期施用肥水;可提高单株分蘖数和穗数;但分蘖成穗率不高分蘖总数多;二棱期施用肥水;单株分蘖数已不再增加;但分蘖成穗率却明显提高小蘖变大蘖且成穗;小花分化期以后施用肥水;对分蘖成穗率的作用显着降低..根据以上规律和春季的不同苗情;生产上应采取不同的栽培技术措施;对弱苗;肥水措施应施用在起身以前;以便于增加年后分蘖;适当扩大群体;同时也促部分小蘖赶大蘖;对群体过大的旺苗或偏旺苗;应在拔节后分蘖开始死亡时酌量追肥浇水;对年前达到壮苗标准、返青后群体又比较大的麦田;返青至起身期间以控为主不施肥水、深中耕等;待到两级分化开始时施用肥水措施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七、穗的构造与穗分化小麦茎生长锥在春化发育结束以后便开始伸长..这个伸长的生长锥就是幼穗..幼穗经过一系列的分化发育过程;最后形成麦穗..小麦幼穗的发育质量直接关系到麦穗的大小与粒数的多少;而穗粒数又是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所以;幼穗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产量的高低..一麦穗的形态与构造小麦穗属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小穗两部分构成2-16..穗轴曲折状;由短短的节片组成..每个节片基部狭而顶部宽;外侧凸出;内侧凹平或扁平;节片两侧边缘着生长短、疏密不同的茸毛..普通小麦的穗轴坚韧;成熟后不易折断..穗轴每一节片上端着生1枚小穗;小穗互生排列于穗轴上..顶端小穗着生在穗轴顶端;其正面与侧生小穗成直角..分枝类型在第二次轴上可进一步分枝;此外;在同一节片上也可着生并列或复生小穗..图2-16 麦穗构造示意图1.雌蕊2.雄蕊3.小穗梗4.护颖5.二级轴6.小花梗7.内颖8.外颖9.穗轴每穗有15~20个小穗;多的可达25个以上..小穗由穗轴、护颖和若干小花所组成图2-4;或2-16及2-17..每个小穗有一短轴;叫小枝梗小穗轴..小枝梗分为若干个短节;每个短节上着生1朵小花..每个小穗的基部相对着生2个护颖上位护颖与下位护颖..护颖呈船形;被主脉分为内外不对称的两部分;内侧狭;外侧宽;主脉突起成龙骨..护颖的颜色有白、红或紫黑;以及各种深浅不同的中间色泽..护颖表面光滑或有毛..顶端小穗的护颖与侧小穗不同;它们左右对称..在两护颖内着生小花..每小穗朋3~9朵小花;每穗约有160~180朵..一般情况下;小穗基部的2朵或3~4朵小花结实;而上部的几个退化..但在良好条件下;1个小穗可结实6~7粒之多..图2-4 小麦小穗的构造一外形:1.位颖片 2.上位颖片 3.第一小花 4.第二小花 5.第三小花 6.第四小花7.第五小花 8.第六小花 9.芒 10.穗轴节片二各组成部分:1~6代表小花位:1.下位颖片 2.上位颖片 3.外稃 4.内稃5.子粒6.穗轴节片7.小穗轴三各组成部分发生部位示意:1.下位颖片 2.上位颖片 3.外稃 4.内稃 5.雌蕊6.雄蕊7.鳞片8.穗轴节片作物栽培学;北方本;1980图2-17 小麦小穗的组成A.小穗外观形态:1.下位护颖 2.上位护颖 3.第一小花 4.第二小花 5.第三小花 6.第四小花 7.第五小花8.第六小花 9.芒 10.穗轴节片 B.小穗各组成部分:Ⅰ~Ⅵ代表各小花位1.下位护颖2.上位护颖3.外颖4.内颖5.子粒6.穗轴节片7.小穗轴 C.各组成部分发生示意图:1.下位护颖 2.上位护颖 3.外颖 4.内颖 5.雌蕊 6.雄蕊 7.鳞片8.穗轴节片每朵发育完全的小花外部有1外稃和1内稃;相对互生图2-17..外稃着生在内稃下部;呈船形;无龙骨;顶端尖;有芒或无芒..外稃颜色有白色和深浅不同的红或黑色..芒是外稃稃壳的延伸物;着生在外稃顶端;其颜色与外稃颜色相同或不同..芒含有叶绿素且有较多气孔占小穗气孔总数的55~60%;所以;它是光合和蒸腾的器官..内稃对称;呈鞋形;有明显的外侧脉;两侧包于外稃之内..外稃内侧有2个鳞片浆片..鳞片无色;两端狭而中部宽;顶端边缘有长毛;开花时鳞片吸水膨胀成球状;使内、外稃张开..每朵小花有雄蕊3枚..雄蕊花丝细弱;长约0.7~1.0厘米;开花前很短;开花时伸长很快..花药2裂;每裂又分为2室;初为绿色;成熟时为黄色或紫红色..每小花有雌蕊1枚..雌蕊由1心皮组成;子房呈倒卵圆形或。

第七讲 分蘖规律与成穗

第七讲 分蘖规律与成穗

已出现的分蘖只能靠自身的光合产物生长,以致晚出现 的小分蘖,因其光合面积小,光合产物量不足维持其生活需 要,而较早地放慢生长速度,继而停止生长乃至枯死。
只有那些在幼穗分化和拔节时,有足够的光合面积和本 身根系,能够保证本身生长以至拔节、抽穗和结实的分蘖, 才能长成为成穗的有效分蘖。因此,冬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 易成穗,而冬前晚出的分蘖和春生分蘖成穗率低。
2. 影响分蘖发生的因素
小麦分蘖的分化和生长,受体内生理活动的制约和环境 条件的影响。 在植株体内,分蘖生长到伸出叶鞘以前完全靠其着生的 亲蘖供应同化产物、矿物质和水分,所以在幼苗阶段,不同 生长状况的植株相比,体内同化产物含量较高的,外界供应 矿物质养分和水分充足的幼苗,分蘖出现的数量较多而且基 本上按照同伸关系如期出现,甚至某些分蘖提早出现,分蘖 数量达到或超过应该出现的数量。反之,植株光合效率低, 同化产物积累少,外界矿物质和水分供应不足时,有些分蘖 迟出,甚至伸不出叶鞘,造成缺位,分蘖出现的数量少于应 出现的数量。
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开始 分蘖,以后随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形成冬前 分蘖高峰。越冬期间分蘖停止生长,黄淮冬麦区在冬暖年份 仍有少量分蘖增加。翌春,当温度上升至3℃以上时,春季 分蘖开始,气温升至10℃以上时,春孽大量发生,形成春季 分蘖高峰。晚播冬小麦冬前无分蘖或分蘖少,只有春季分蘖 高峰。南方冬麦区及春小麦也只有一个分蘖高峰。
大粒饱满的种子分蘖较多; 播种覆土浅的幼苗,由于出土消耗种子养分较少,分蘖较多; 播种密度稀的麦田,分蘖率高; 分蘖的最低温度2~4℃,6~13 ℃下分蘖生长缓慢,比较健 壮;〉14 ℃分蘖生长加快,但健壮程度较差;〉18 ℃分蘖受抑;
适宜于分蘖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渍水和干 旱均不利于分蘖的发生;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

作物栽培学试题一、填空题(每空0.5 分)1.根据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可分为冬性品种、春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

2.小麦籽粒干物质的20%来自开花前贮藏在营养器官中的碳水化物,80% 来自开花后制造的光合产物。

3.小麦籽粒中的氮素70%来自开花前贮藏氮的再转运,30%来自开花后的吸收。

4.优质强筋小麦要求面团稳定时间一级为> 1分,二级为分,优质弱筋小麦要求相应值<2.5分。

5.地上部有5 个伸长节间的中稻,其拔节期正值穗分化的第一苞分化期;孕穗期正值穗分化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

6.当前水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生长调节剂是多效唑,其秧田期的适宜施用时期为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

7.水稻叶片的寿命,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延长,其中剑叶的寿命最长。

8.甘薯的主要用途包括: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用。

9.甘薯的需水特点是耐旱和怕涝。

10.玉米需水量是指玉米在一生中棵间土壤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的总量(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一般每生产1kg 子粒玉米大约耗水0.6m3。

1 1 .中国玉米种植的6个产区是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南方丘陵区;西北灌溉玉米区;青藏高原玉米区。

12 .通常,每生产百千克玉米子粒需要氮、磷、钾大量元素的比值为2.5 (kg): 1.0 (kg)25 (kg)无单位者判错;在玉米子粒中三要素的积累总量约有60%来自营养器官前期累积的再调运,约有40%靠根系后期的吸收。

13 .世界春玉米产量的最高纪录是23222kg hm-2 ;夏玉米为16444kghm- 2。

二、简答题(共40分)1 .小麦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

(3 分)答:小麦主茎叶与分蘖呈现n-3 的同种规律,主茎某一叶龄分蘖数等于前2 个龄分蘖之和(1 分)。

冬小麦的分蘖分为冬前分蘖(成穗率高)和春季分蘖(成穗率低),分蘖发生越晚其成穗率越低(1 分)。

主茎开始拔节前,达到最大分蘖数,在此之后,分蘖开始两极分化,此时一般有自身根系和叶片数较多的分蘖较易成穗,否则则退化死亡(1 分)。

小麦分蘖的发生

小麦分蘖的发生

分蘖消长和成穗规律
经历增长期高峰期消亡期
两极分化;分蘖停止
1、小蘖消亡
2、大蘖成穗
消亡顺序
自内而外自上而下先死心后死叶最后死整个分蘖
分蘖占总穗数的百分之50以上
成穗规律:主茎冬前大蘖
冬前晚蘖春生晚蘖
低位蘖
高位蘖
3、影响分蘖的因素
温度13-18摄氏度
水分百分之70-80
养分N
光照
播深3-4cm 5.7
播期早多晚少
品种冬多春少
三、小麦根的生长
1、根系组成初生根此生根
初生根形态细长能吸收
土壤深层的水分和养分
此生根数量大入土浅粗而壮吸收能力强主要根系产量形成防止倒伏此生根发生的两个高峰
1、冬前分蘖盛期
2、拔节始期
分布:0—40cm
2根系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
1、温度
2、养分
3、水分和空气
小麦叶的生长。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是指小麦植株在生长过程中,主茎的分蘖逐渐发育形成穗的规律。

一般来说,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可以概括如下:
1. 生长阶段:小麦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

在分蘖期,小麦植株的分蘖数量逐渐增加。

2. 分蘖数量:小麦的分蘖数量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品种、环境条件、生长期等。

一般情况下,分蘖数量在5-10个茎之间。

3. 分蘖位置:小麦的分蘖位置通常在主茎的叶腋处,即叶子与主茎的交界处。

每个分蘖都会形成一个茎和一个小穗。

4. 分蘖发育:在分蘖开始发育后,每个分蘖会逐渐延长,形成茎和叶片,并逐渐产生小穗。

随着生长的进行,小麦的分蘖逐渐形成成熟的穗。

需要注意的是,小麦的分蘖成穗规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种植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等。

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调控,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如何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

如何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

如何提高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丰收,不仅关系到种植户的种植效益,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要想获得小麦丰产,涉及到很多方面。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那就是要使麦田里长成麦穗植株的数量科学合理。

如果植株数量过多,不仅容易倒伏减产,还容易田间郁闭导致病害;如果植株数量过少的话,则不利于丰产。

要想实现小麦丰产,除了田间基本苗数量要科学合理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那就是要促使小麦主茎多分蘖,多成穗。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提高分蘖数量和成穗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级字幕:小麦分蘖成穗规律分蘖,俗称分杈,是从小麦叶腋中由芽长成的分枝。

冬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两次分蘖盛期。

第一次分蘖盛期在冬前,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70%-80%左右。

第二次分蘖盛期在第二年小麦返青至起身这段时间内,分蘖数量能占总分蘖数量的20%-30%左右。

小麦分蘖是由下至上依次逐个长出来的。

小麦主茎长出第四片叶时,主茎第一叶片的叶腋部位就会长出第一个分蘖;当小麦主茎长出第五叶片时,第二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二个分蘖;当主茎长出第六片叶时,第三叶片叶腋部位开始长出第三个分蘖,同时第一分蘖开始长出第一个二级孽,以此类推。

当然,这种样的分蘖情况只是理论值,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到气候、栽培技术等条件的影响,并不一定每个叶腋部位都能够长出分蘖。

小麦的分蘖,有的能够长出麦穗,从而为产量做出贡献,这样的分蘖叫做有效孽;有的分蘖会逐渐枯萎,并不能长出麦穗,这样的分蘖叫做无效蘖。

能够长成麦穗的有效孽与分蘖总数量的比值就叫做成穗率。

一般情况下,小麦在越冬前的分蘖成穗率比较高;而第二年春季的分蘖成穗率往往比较低。

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小麦分蘖的成穗率能够达到50%—60%以上。

但很多情况下,由于栽培不科学,成穗率却只在30%-40%左右,甚至只有20%左右。

所以呀,如何采取措施,促使小麦形成冬前壮苗,进行分蘖,并形成壮蘖,十分重要。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二)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 从起身到抽穗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生长和茎伸长,穗分化发育。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用于营养体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长逐渐加快, 需肥水逐渐达到高峰。 3.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巩固和决定穗数,决定小穗数,小花数和穗粒数的时期,奠 定粒重基础的时期。 4.主攻方向: 调节群体合理发展,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
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 适期播种的小麦,一般在出苗后10-20天开
始分蘖,随着叶龄进展,分蘖数量不断增加, 形成冬前分蘖的高峰。越冬期间北方冬麦区有 稳定的封冻时期,分蘖生长停止,翌年春季气 温回升后继续发生,分蘖动态呈双峰曲线。南 方冬麦区冬季较温暖,没有显著的分蘖停止期, 拔节期分蘖达到最高峰,分蘖动态为单峰曲线。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70%-80%。 (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 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 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 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
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 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 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总之三个生长阶段决定着小麦的穗数、粒数、 粒重,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 前一阶段的发展,三个阶段的生长中心不同,各 有其矛盾,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也不一样。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 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 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 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小麦练习题

小麦练习题

第二章小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上主茎第3片叶伸出()cm的日期,称小麦的三叶期。

A.1 B.1.5~2 C.2~3 D.3~52.下列决定小麦粒重的关键时期是()。

A.出苗到返青B.起身、拔节到抽穗C.抽穗以后D.分蘖高峰期3.小麦底肥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

A.30%~40% B.50%~60% C.60%~80%D.70%~90%4高水肥麦田,冬性、半冬性品种,一般每667m2播种量应掌握在()。

A.3~5kg B.4~6kg C.7~8kg D.8~10kg5当主茎伸出第()叶时,主茎第1叶的叶腋处长出主茎第1分蘖。

A.3 B.4 C.5 D.66小麦分蘖节的发生部位多处于()。

A.小麦基部近地面处B.地表下2cmC.地表下5cm左右D.地上至地下4cm之间7.小麦幼苗主茎长出第六叶时,主茎长出()。

A.第一分蘖B.第二分蘖C.第三分蘖D.第四分蘖8.()小麦子粒体积达最大值,叫“顶满仓”。

A.乳熟期末期B.面团期C.蜡熟末期D.完熟期9我国北方冬小麦区,高产麦田的群体指标是,每667m2基本苗()。

A.8万~12万株B.10万~14万株C.15万株左右D.60万~80万株10高产麦田施用化肥,适宜的氮、磷比为()。

A.1∶1 B.1∶(0.7~0.8)C.2∶1 D.3∶111小麦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最佳时期是()。

A.乳熟期B.面团期C.蜡熟期D.完熟期12我国北方春季常有晚霜发生,此时小麦处于()。

A.起身期B.拔节期C.孕穗期D.抽穗期13麦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是()℃。

A.0~3 B.0~7 C.0~12 D.0~1514麦能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温度B.日照的长短 C.水分D.养分15尿素含有缩二脲,作种肥时应控制用量,每667m2以()kg为宜。

A.1~1.5 B.1.5~2.5 C.3 D.4~516麦通过阶段发育的顺序是()。

A.春化早于光照B.春化晚于光照C.两者同步17麦冬性品种对日光的反应属于()。

小麦栽培技术——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小麦栽培技术——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2.影响分蘖成穗(有效分蘖) 的因素
• 内部因素:足够的光合面
积和根系,有利形成健苗,
进而形成有效分蘖;早出
现的低位大蘖 ,有利形成 有效分蘖。春小麦因叶龄 小,苗期短,有效分蘖少, 1-1.5个。
• 外部因素:小密度、早播, 以及良好的土壤、水分、
温度、环境、光照等条件, 有利形成有效分蘖。
观察小麦分蘖
㈢穗分化
Ⅰ、叶原基分化期(初生期、圆锥期)
1 Ⅱ、伸长期

· 穗 分
Ⅲ、单棱期(穗轴分化期) 穗 Ⅳ、二棱期
化 Ⅴ、小花分化期
过 Ⅵ、雌雄蕊分化期 程 Ⅶ、药隔分化期
Ⅷ、四分体形成期
小麦穗分化过程
穗分化的进度
• 同田小麦群体,主茎 穗分化时期和速度 较为接近。
• 主茎与分蘖差异较 大,表现为分蘖分化 晚,时间短,但发育快。
开花传粉期的小麦
㈤小麦籽粒形成
和成熟
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
受精卵
开花后 一天的胚 三天
五天
• 受精:花粉落在柱头上,适 宜条件下约1-2h可发芽并形 成两个精细胞,通过羽状柱 头通向胚珠,一枚精子+卵 细胞→受精卵。一枚精子+ 两个极核→初生胚乳核。受 精过程经24-36h完成。
十天
十一天
九天 八天
• 籽粒形成:冬小麦受精后1015天,春小麦22天,籽粒外 形基本形成,胚已具发芽能 十五天 力(受精卵→胚,初生胚乳 核→胚乳)。30多天后内容 物充实籽粒,完全成熟。
(二)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春化开始时间 ①种子萌动
麦苗 春化阶段茎秆伸长
②幼苗
麦苗+春化阶段光照阶段 穗 分 化
形成各种器官
弱冬性

小麦的器官建成:萌发、叶、根、茎、分蘖

小麦的器官建成:萌发、叶、根、茎、分蘖
产量水平,土壤条件 浅耕0-15cm,不能利用根层的下肥力 产量越高,中下层根量比例越高(耕作层中绝对根量高于低产田)
33
(二)根的功能
1.吸收功能 吸收大量水和无机盐
靠根压和蒸腾拉力 根压:主动吸水力——早晨吐水现象 分蘖前,种子根,分蘖后次生根作用逐渐变大 种子根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种子根吸收P能力较强,次生根N利用率较高 全株,种子根吸收量小于次生根,如抽穗期,吸P占全株8%左右 根系吸收营养物质主要输向地上部生长中心
n——种子覆土深度,以cm表示
20——幼芽鞘出土到第一片叶露出芽鞘2cm时所需平均积温
覆土深度为5cm,所需积温:
∑t℃=50+10×5+20=120℃
据多年气象资料,可估算播种到出苗所需日数
17
3、水分 适宜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75%—80%
(土壤绝对含水量:沙土14—16%,壤土16—18%,粘土20—24%)
红色、白色(中间色)
麸皮(15-17%):
加工制粉中,皮层与糊粉层合并 红粒:皮层厚,休眠期长,出粉率低 白粒:皮层薄,休眠期短,出粉率高 长江中下游:雨量较多,麦粒红色居多
黄淮平原麦区:气候干燥,以白色居多
休眠期长:外表皮细胞排列整齐、紧凑、呈长方形,休眠期短:细胞排列疏松、不规则、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5
31
3、根系发生:两个高峰期
冬前分蘖期: 较多从主茎分蘖上长出
春季拔节期: 一生中发根力最旺盛时期 成倍增加,分蘖次生根增加率高 根系总干物质的40-50%
拔节后,增加率显著下降 一般持续至抽穗,功能延续到成熟期
32
4、根系分布
主要 0-40cm 土层 0-20cm:70-80% 20-40cm:10-15% 40cm以下:10-15% 根量的垂直分布???

宁冬11号小麦茎蘖成穗规律研究

宁冬11号小麦茎蘖成穗规律研究

7 . 1 1mm. 实验 地属 灌淤 土质 , 茬 为冬 小 麦后 复 种 前 白菜 , 壤理 化 性 质 : 有 机 质 ) 1 6 7 , 全 土 w( 一 . 2 W( 氮 ) . 1 , 全磷 ) . 0 , 速效 氮) 一0 1 8 叫( 一0 2 65 硼( 一 1 2mg k , 速 效磷 ) 9 / g 叫( 1 / g 叫( 一2 4mg k , 速效 钾 ) 一
种 深 度 5c 左 右 . 生 育 期 4次 灌 水 , 别 为 冬 灌 、 m 全 分
种 植 , 大面 积推 广 , 量 表 现 优 异. 和 黄 淮 海 冬 并 产 但
麦 区相 比 , 宁夏 冬 小麦 高产 群体 普遍 播量 大 、 分蘖 成 穗 少. 为此 , 必要 深入 研究 当地 冬 小麦茎 蘖 成穗 规 有 律 , 出播 量过 大 、 蘖 成 穗 过 低 的 主要 原 因 , 宁 找 分 为 夏 冬小 麦进 一 步高 产 、 质 提供 实验 依据 . 优
1 3 测 定 方 法 .
各小 区观 测 采用 一 米 双 行 法 定 点 , 规 记 载 叶 常
龄、 蘖 , 分 标记 蘖位 , 5d观 察 1次. 穗 分 化 观察 每 幼 从冬后 3叶期 开始 , 3d取 苗 5株镜 检 , 载 幼穗 每 记
分化期 . 熟后 田 间随 机 取样 , 内考种 , 分 小 区 成 室 并 收获 打产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实 验 地 概 况 .
采 用 宁夏 引黄 灌 区冬 小 麦 主栽 品种 宁 冬 1 1号 为供 试材 料 , 2 1 一 2 l 年 在 宁夏农 林科 学 院农 于 0O O1 作 物 研究 所实 验 地 (0 。4 、 8 1 进 行 . 验 1 61 E 3 。4N) 实

小麦生产技术,图解与口诀

小麦生产技术,图解与口诀

一、认识小麦上图所示:小麦的营养价值上图所示:小麦的综合用途上图所示:小麦植株的结构和形态。

中间为主茎及主茎成穗,两侧为分蘖及分蘖成穗。

分蘖发生于主茎基部的分蘖节,叶片有茎生叶和近根叶之分。

下面是次生根、种子根、地中茎和胚芽鞘。

上图所示:小麦种子构造上图所示:小麦小穗外形上图所示:小麦的小花拆解,由左至右依次是颖片、外桴、籽粒、内桴。

上图所示:小麦种子发芽状。

注意,先发胚根,后长胚芽。

上图所示:几种常见的小麦种子外形,由左至右依次是椭圆、卵圆、近圆、筒形、梭形。

二、小麦的生育期上图所示:小麦的一生: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新的种子的一个完整周期。

小麦各生育时期形体与指标:上图所示:萌发期(萌芽达种子长度),出苗期(子叶伸出胚芽鞘1.5——2厘米),三叶期(既离乳期)。

上图所示:分蘖期(第一个分蘖长出1——2厘米);起身期(生理拔节)。

上图所示:拔节期(基部节1.5——2厘米)。

上图所示:孕穗期(又称挑旗期)。

上图所示:抽穗期(穗抽出一半,不算麦芒)。

上图所示:开花期上图所示:成熟期。

三、这“脾气”,别忽视——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上图所示:小麦的阶段发育要求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光照阶段要求低温;光照阶段要求长日照。

这一规律在引种等领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看下面两例:上图所示:南种北引,冬前拔节造成冻害。

上图所示:北种南引,只分蘖不拔节,不能形成籽粒。

四、选好小麦良种上图所示:选择小麦良种的四条主要依据。

五、播前整地学问大整地口诀:深、细、平、透、实。

上图所示:活土层(既耕作层)在20——25厘米以上。

上图所示:活土层太浅,造成根弱。

上图所示:生土块,大孔隙对根不利。

上图所示:地面不平,浇水不匀,苗儿不齐。

上图所示:理想耕层,上虚下实。

六、播前施肥,对“症”下药上图所示:小麦俗称“胎里富”,底肥种肥要施足。

上图所示:每生产100千克小麦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的数量。

上图所示:理想的麦田肥力。

上图所示:小麦的两个吸氮高峰,一是冬前分蘖吸氮高峰,二是春季拔节吸氮高峰。

小麦练习题——精选推荐

小麦练习题——精选推荐

⼩麦练习题第⼆章⼩麦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以上主茎第3⽚叶伸出()cm的⽇期,称⼩麦的三叶期。

A.1 B.1.5~2 C.2~3 D.3~52.下列决定⼩麦粒重的关键时期是()。

A.出苗到返青B.起⾝、拔节到抽穗C.抽穗以后D.分蘖⾼峰期3.⼩麦底肥⽤量⼀般占总施肥量的()。

A.30%~40% B.50%~60% C.60%~80%D.70%~90%4⾼⽔肥麦⽥,冬性、半冬性品种,⼀般每667m2播种量应掌握在()。

A.3~5kg B.4~6kg C.7~8kg D.8~10kg5当主茎伸出第()叶时,主茎第1叶的叶腋处长出主茎第1分蘖。

A.3 B.4 C.5 D.66⼩麦分蘖节的发⽣部位多处于()。

A.⼩麦基部近地⾯处B.地表下2cmC.地表下5cm左右D.地上⾄地下4cm之间7.⼩麦幼苗主茎长出第六叶时,主茎长出()。

A.第⼀分蘖B.第⼆分蘖C.第三分蘖D.第四分蘖8.()⼩麦⼦粒体积达最⼤值,叫“顶满仓”。

A.乳熟期末期B.⾯团期C.蜡熟末期D.完熟期9我国北⽅冬⼩麦区,⾼产麦⽥的群体指标是,每667m2基本苗()。

A.8万~12万株B.10万~14万株C.15万株左右D.60万~80万株10⾼产麦⽥施⽤化肥,适宜的氮、磷⽐为()。

A.1∶1 B.1∶(0.7~0.8)C.2∶1 D.3∶111⼩麦使⽤联合收割机收割的最佳时期是()。

A.乳熟期B.⾯团期C.蜡熟期D.完熟期12我国北⽅春季常有晚霜发⽣,此时⼩麦处于()。

A.起⾝期B.拔节期C.孕穗期D.抽穗期13麦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是()℃。

A.0~3 B.0~7 C.0~12 D.0~1514麦能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是()。

A.温度B.⽇照的长短 C.⽔分D.养分15尿素含有缩⼆脲,作种肥时应控制⽤量,每667m2以()kg为宜。

A.1~1.5 B.1.5~2.5 C.3 D.4~516麦通过阶段发育的顺序是()。

A.春化早于光照B.春化晚于光照C.两者同步17麦冬性品种对⽇光的反应属于()。

作物栽培学各论 课后题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 课后题答案

第九章小麦1.小麦的生育时期有哪些?答:根据小麦一生中器官形成顺序和明显的外部特征,可划分为出苗、分蘖、起身、拔节、挑旗、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冬小麦还有越冬和返青期。

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春化,光照的类型?答:小麦的生活周期内,必须经过几个循序渐进的质变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满足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开始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

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将小麦分为(1)春性(2)半冬性(3)冬性3种类型根据小麦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分为(1)反应迟钝型(2)反应中等型(3)反应敏感型3.小麦三段生长与器官建成的关系以及栽培技术上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措施答:①营养阶段:根、叶的生长,伴有分蘖的发生;主攻方向:穗数;措施:保苗,促进分蘖。

②并进阶段:幼穗、根、叶、秆的生长发育,伴有分蘖发生;主攻方向:粒数;措施:壮杆,促进幼穗分化。

③生殖阶段:穗、粒的形成与发育;主攻方向:粒重;措施:保叶4.小麦根,茎,叶生长规律根: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构成,初生根垂直向下生长,次生根着生于分蘖节上,又称节根,伴随分蘖的发生,在主茎分蘖节上自上而下逐节发根。

开花期,次生根数达最大值,跟数量大,功能强,是根系吸收的主体部分,与高产有密切关系。

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地下3~8节,节间不伸长,密集而成分蘖节,地上4~6节,节间伸长形成茎杆。

节间按节位自上而下顺序生成。

强光对节间伸长有抑制作用。

叶:由叶片、叶鞘、叶耳、叶舌、叶环构成,叶的建成历经分化、伸长和定型过程。

1~3叶在种子胚中早已分化,其余叶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分化出的叶原基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通过伸长过程扩大体积。

5.小麦分蘖及成穗规律分蘖:发生在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规律:一级分蘖与主茎初叶数(N)呈N-3的对应关系,剩余同伸关系均为N-2.成穗规律:冬前发生的低位早蘖容易成穗,冬前晚生分蘖和春生蘖成穗率低。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作物栽培学各论-小麦-参考答案

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1.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我国小麦种植区划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理地域、品种特性、栽培环境,小麦种植区域的划分,根据环境、耕作制度、品种、栽培特点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进行划分,也是最直接服务于决策的综合区划。

我国小麦种植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

小麦子粒的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麦子粒品质特性是品种基因型和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表现。

�春麦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冬麦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新疆冬春麦区、青藏冬春麦区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2.2.什么是小麦的阶段发育?简述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小麦自种子萌发之后,必须经过几个阶段的顺序渐进的质变过程,才能开始进行生殖生长,完成生活周期,这种阶段性质变发育发育过程称为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的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也就是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

当麦苗尚未通过春化阶段的时候,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茎生长锥分化生成雌蕊和雄蕊原基,拔节到开花阶段小麦对光周期的反应性仍然存在。

春化阶段是决定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数多少的时期,光照阶段是决定小穗数多少的时期。

春化阶段较长的冬性小麦叶片和分蘖数多于春化阶段短的春性小麦。

延长春华能增加分蘖数,延长光照阶段有利于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3.3.简述小麦根茎叶生长的基本规律�根:小麦的根系为须根系,由初生根群和次生根群组成。

初生根由种子生出,又称种子根或者胚根。

种子萌发时,从胚的基部首先长出一条主胚根,然后长出一对或者多对侧胚根。

当第一片绿叶展开后,初生根停止发生,其数目一般3-5条,多者能到7-8条,根细而坚韧,有分支,倾向于垂直向下生长,入土较深。

河南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河南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小麦分蘖成穗及返青拔节管理
艾乐美技术部 2021年1月 郑州
小麦的分蘖及作用
• 小麦分蘖就是小麦的分支,主茎分蘖为一级 分蘖,一级分蘖上再生分蘖称为二级分蘖。
• 1、分蘖穗占产量30%,高产田占60%。 • 2、根据分蘖多少、叶蘖发生的相关性等分
壮、弱、旺苗,分类管理。 • 3、调节小麦群体,确保小麦亩穗数。
长,争取穗数保产量,促进小麦稳健生长。
返青拔节管理(二):病虫草害防治
• 1、病害: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锈病。 • 2、害虫:苗蚜、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 • 3、杂草:喷施除草剂,防治麦田杂草。喷施除草剂的同时,可加入
“欧乐美” ,增强除草效果,预防除草剂药害。
返青拔节管理(三):预防倒春寒
• 1、旺长麦田:返青期碾压或深锄断根,抑制分蘖滋生;起身初期喷施 控旺药剂,预防后期倒伏;推迟追肥浇水。
• 2、冬前过旺:返青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拔节前期进行追肥。 • 3、晚播弱苗:开春后及早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适期追肥
浇水以促进小麦生长。 • 4、壮苗麦田:拔节期追肥灌水,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
两极分化慢 影响亩穗数
和穗大小
小麦分蘖的大小和成穗
两极分化快 亩穗数多
孕大穗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
靠主茎和 大分蘖成穗
• 成1个穗:主茎(O)成穗。
成3个穗:主茎(O)和第一、二分蘖( Ⅰ 、Ⅱ)
• 成2个穗:主茎(O)和第一分蘖( Ⅰ)。 成4个穗: O、 Ⅰ 、Ⅱ和Ⅲ或O、 Ⅰ 、Ⅱ和Ⅰp
返青拔节管理(一):看苗管理
• 1、在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进行灌水,以改善土壤墒情,调 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变幅,预防冻害发生。

分蘖的生物学意义

分蘖的生物学意义

分蘖与成穗小麦从主茎上长出的侧枝及侧枝上的分枝均称为分蘖。

小麦是具有很强分蘖习性的作物。

通常在成熟种子胚芽鞘原基的腋部已分化出一个腋芽,即蘖芽原基。

小麦在拔节和穗分化开始以前,植株可以分化出大量的蘖芽原基。

幼苗生长期的小麦,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株幼苗可以出现数个甚至数十个分蘖,其中一部分,甚至半数以上可以成穗。

因此,在一个植株内,分蘖的数量、生长状况对全株的形态建成、生理功能和产量形成都有重大作用。

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能不对小麦的分蘖生长和成穗,主茎与分蘖之间的关系,分蘖与群体结构形成的关系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分蘖节及其作用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小麦的分蘖是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

分蘖节并非一个节,而是由很多节、叶原始体、分蘖、腋芽及其生长点密集在一起,形成膨大的节群。

通常一株小麦只有一个分蘖节,如果分蘖节基部的某一节间伸长,即构成两个以上分蘖节。

分蘖节上节数的多少,与小麦感温性有关,一般冬性越强节数越多。

据此可将品种分为分蘖优势型、主茎优势型和中间型。

分蘖节在土层的深度受品种、播深、地温等因素的影响,春性品种、浅播、较高地温等条件下,分蘖节较浅。

一般分蘖节适宜深度为2~3cm。

分蘖的有无和多少,对植株的壮弱、群体结构的好坏和产量构成,均起重要作用。

1.分蘖的有无是麦苗发育好坏的标志,有分蘖的小麦个体,其器官发育也相对好,尤其与次生根的发育有密切关系,由于分蘖节的形成,可以产生较多的近根叶和次生根。

2.通过分蘖来自动调节小麦群体结构。

外界变化优越时(水肥和光照充足,空间大)对分蘖的促进有时优于主茎,反之在不良条件下,分蘖首先受抑制。

3.分蘖是产量构成的重要因素,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一部分,尤其当增产途径以主茎为主,争取一定分蘖成穗,主蘖并重。

冬小麦分蘖成穗率为55~70%,春小麦分蘖成穗率为4~6% 以主穗为主。

稀植可增加分蘖及成穗率。

一定的分蘖成穗可以节省种子。

4.分蘖可以产生更多的近根叶及次生根,从而大量地增加绿色面积,成倍地增加光合作用和吸收矿物质和水分的能力,使植株和群体积累的干物质增多,形成更高的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六、分蘖规律与成穗小麦植株地下不伸长茎节上的分枝叫分蘖。

分蘖芽的顶端生长锥同样可分化出叶片和次一级的蘖芽和次生根。

发生分蘖是小麦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它长期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

分蘖穗和主茎穗一起构成了小麦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即亩穗数。

因此,分蘖的多少及壮弱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分蘖0~30%,即使这(1.分蘖节分蘖节是由植株地下部的许多没有伸长的节、节间,以及叶、腋芽等所组成的一个节群。

分蘖节内布满了大量的维管束,联络着根系、主茎和分蘖,成为整个植株的输导枢纽。

因此,它是小麦发生分蘖、近根叶和次生根的地方,也是营养物质运输与分配的枢纽,更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所在。

幼苗时期,分蘖节不断分化出叶片、蘖芽和次生根。

分蘖节内还储藏有营养物质。

冬前光合产物大量积累于分蘖节中,使分蘖节的糖分含量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冰点降低,忍受低温能力增强。

假若冬季发生冻害,地上部冻死,但分蘖节只要保持完好、不冻坏,到春天仍能长出分蘖来。

分蘖节中节的数目与春化发育特性、栽培技术措施密切相关。

一般冬性品种比春性品种多,同一类型中生育期长者多。

覆土浅或肥水充足时节数亦多。

河南省小麦分蘖节中节为5~9个,一般8个。

分蘖节长约0.5厘米左右,一般在地下距地面2厘米左右处。

2.分蘖的发生顺序分蘖的发生是在分蘖节上自下而上逐个进行的。

分蘖的出现通常以其第一片完全叶伸出胚芽鞘或(分)蘖鞘1.5~2cm为标志。

如果用O(或0,下同)表示主茎,那么,从O上直接发生的分蘖叫一级分蘖,用Ⅰ、Ⅱ、Ⅲ……表示。

胚芽鞘中长出的胚芽鞘蘖(C)也属于一级分蘖。

从一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二级分蘖,用Ⅰ1、Ⅱ2、或Ⅲ1、Ⅲ2……表示。

由于每个一级分蘖的第一C P C P-1、ⅠP-13/O表示)2/O3。

亦表2-5主茎叶片的出现与各级各位分蘖的同伸关系图2-15小麦叶蘖同伸关系示意图3/O~7/O:表示主茎叶龄3~7胚芽鞘或蘖鞘完全叶△心叶上述叶蘖同伸关系是一种理论模式(图2-3),与田间实际出蘖情况并不一定完全吻合。

当水肥不足,栽培技术不当时,同伸关系破坏,甚至形成“缺位”现象,如播种过深时,一级分蘖I常不出现。

图2-3小麦分蘖与主茎叶片的同伸关系示意(莱阳农学院,1984)说明:-胚芽鞘、分蘖鞘-完全叶△-心叶有些情况下,同一个同伸组内的同伸蘖并不一定在同一天出现,有的可以相差几天。

蘖位和叶位越高,相差天数越多。

在肥水不足或栽培条件不佳时,同伸蘖不仅不能在同一天出现,就是再停数天亦仍不出现,从而出现分蘖“缺位”现象。

如在旱薄地,播种过深时Ⅰ蘖就常缺位。

如华北1叶(生长(),春季蘖。

这便是分蘖的发生、增长与消亡过程。

分蘖衰亡表现出“迟到早退”的特点,即出现晚的分蘖先衰亡。

拔节至孕穗期是无效蘖集中衰亡的时期。

河南省小麦分蘖的消长规律可总结为“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

“两个盛期”:一个在10月底或11月初至12月上旬(除豫南),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80%左右;一个在翌年的2月中、下旬,发生的分蘖数占总蘖数的20%左右。

“一个高峰”:在2月底至3月初,亦即起身后10天左右出现。

由于此高峰维持一定时间不增不减,所以,又称“平顶高峰”。

“越冬不停”:河南省大部地区小麦越冬期(12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最低气温为0℃左右,土温更高些。

所以,小麦越冬期间分蘖继续发生(但速度慢),一般可增生分蘖1个以上。

“集中死亡”:指无效分蘖消亡的时间比较集中。

至起身期分蘖已不再增加,拔节前后小蘖集中死亡。

两极分化结束的时间早晚因品种特性、水肥条件等的不同而异。

一般春性品种在拔节前后,半冬性品种一直到挑旗前后。

肥水过大,两极分化进程推迟。

判断一个分蘖是否消亡,应从其外部形态上观察。

将死分蘖的同伸叶往往迟迟不出,甚至顶叶业已展开,心叶也不出,或者是心叶刚生长就停止,形成“喇叭”状的空心蘖;有的是心叶先枯黄,然后该蘖基部叶片由下而上迅速枯黄,但最早枯死的部分是分蘖的幼穗。

一株中无效分蘖的消亡顺一1.5~2.5 80~90130O、P成穗。

(并(2)栽培技术措施a.播期播期较早,分蘖数增加;播期推迟,分蘖数减少。

b.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播量减少,基本苗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单株分蘖数增多;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窄行条播比宽行条播的分蘖数多,更多于穴播。

c.覆土深度种子覆土越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幼苗在出土过程中所消耗的胚乳养分越多,苗质也就越差,常造成Ⅰ、Ⅱ蘖缺位,单株分蘖数大大减少。

d.土壤水分及通气条件最适于分蘖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是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如果土壤水分过多(>85~90%),其通气状况较差,麦苗黄弱,分蘖迟迟不长。

如果土过于干旱(<60%),分蘖生长受到影响,严重时分蘖停止发生。

e.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分蘖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磷元素,所以,分蘖期间施用氮、磷化肥或氮、磷配合作种肥,可以促进分蘖发生与发育。

氮素不足,植株长势瘦弱,分蘖少或无分蘖;然而,氮素过多时,群体较大,田间郁蔽,分蘖数虽多但成穗数较少。

因而,只有当土壤肥力较高、施肥合理时,分蘖力和成穗率才会提高。

f.量(能够播量(1)蘖级、蘖位从分蘖的发生部位来看,低级、低位蘖的成穗率高于高级、高位蘖。

如在高水肥地上,兰冬性品种郑州761等,Ⅰ、Ⅱ、Ⅲ的成穗率在60%以上,Ⅳ、ⅠP、Ⅰ1、ⅡP、为20~40%之间,其他蘖不成穗。

(2)分蘖发生早晚发生得早的分蘖成穗率高。

如适期播种的春性品种郑引1号,11月下旬前的分蘖成穗率70%左右,12月至越冬期期的分蘖成穗率很低,越冬后的分蘖不成穗。

这是因为早生蘖生长时间相对较长,叶数多,有自己独立的根系。

但若在晚播或冬前低温来得早、年前分蘖少或出现单根独苗时,年后的晚生分蘖(仍是低位蘖)亦有较高的成穗率。

(3)分蘖叶片数分蘖叶片数多者,其次生根发育良好,独立生活能力较强,成穗的可能性较大。

一般冬前具有4片以上叶的分蘖都可成穗;少于4片叶者,群体小时成穗率高,群体大时成穗率低。

(4)播期早晚适期播种,分蘖出现得早;偏晚和过晚播种,各分蘖的出现依次推迟。

不同播期的麦苗,同是11月中旬长出的分蘖,但其蘖位与成穗率显着不同:适播的麦苗发生中位蘖Ⅳ、Ⅰ1、ⅡP、,其成穗率为30~45%;偏晚播种的麦苗发生中位蘖ⅠP,基成穗率为30~40%;过晚播种的麦苗发生低位蘖Ⅰ、Ⅱ,其成穗率为80~90%。

所以,笼统地说凡11月中旬所发生的分蘖,其成穗度都低是不太恰当的。

不同播期的麦苗,同是低位蘖,但其成穗率亦明显有异:适期播种时,Ⅲ蘖于11;低。

础。

响到分蘖成穗率。

如在高产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植就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成穗率;而在一般田块上,17~23厘米等行距种植比(15+30)厘米宽窄行种植的植株分布更均匀,单株营养面积增大,利于分蘖生长及提高分蘖成穗率。

(2)培肥地力土壤肥活,即有机质、全氮及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较高时,分蘖的生长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分蘖力和成穗率都会提高。

土壤瘠薄时,主茎本身的生长就难以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分蘖更感养分匮乏,因而,分蘖力和成穗率大大降低。

由此可以看出,采取多种途径以培肥地力是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关键一环。

(3)培育冬前壮苗培育壮苗是提高分蘖成穗率的基础。

因为冬前壮苗都有Ⅰ、Ⅱ和Ⅲ蘖,而这些分蘖成穗率最高。

要培育壮苗,首先要在播种质量上下功夫,即要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适当降低播量(高产田)和适期足墒高质量播种;其次是要抓好冬前麦田管理。

凡主茎已有5~6叶而无分蘖,或Ⅰ蘖缺位的,属弱苗;凡分蘖出生速度快、长势强,特别是Ⅱ以后各蘖均比其同伸叶早出4~7天者,属旺苗。

对弱苗当加强早期的肥水管理,并结合浅中耕;对旺苗,进行深耘断根以减少无效分蘖,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成穗率。

(4)两极分化期间合理促控春季不同时期的肥水措施对单株分蘖数及分蘖成穗率均有显着的影);体,而穗(此外,图2-16麦穗构造示意图1.雌蕊2.雄蕊3.小穗梗4.护颖5.二级轴6.小花梗7.内颖8.外颖9.穗轴每穗有15~20个小穗,多的可达25个以上。

小穗由穗轴、护颖和若干小花所组成(图2-4,或2-16及2-17)。

每个小穗有一短轴,叫小枝梗(小穗轴)。

小枝梗分为若干个短节,每个短节上着生1朵小花。

每个小穗的基部相对着生2个护颖(上位护颖与下位护颖)。

护颖呈船形,被主脉分为内外不对称的两部分,内侧狭,外侧宽,主脉突起成龙骨。

护颖的颜色有白、红或紫黑,以及各种深浅不同的中间色泽。

护颖表面光滑或有毛。

顶端小穗的护颖与侧小穗不同,它们左右对称。

在两护颖内着生小花。

每小穗朋3~9朵小花,每穗约有160~180朵。

一般情况下,小穗基部的2朵或3~4朵小花结实,而上部的几个退化。

但在良好条件下,1个小穗可结实6~7粒之多。

图2-4小麦小穗的构造(一)外形:1.位颖片2.上位颖片3.第一小花4.第二小花5.第三小花6.第四小花7.第五小花8.第六小花9.芒10.穗轴节片(二)各组成部分:(1)~(6)代表小花位:1.下位颖片2.上位颖片3.外稃4.内稃5.子粒6.穗轴节片7.小穗轴(三)各组成部分发生部位示意:1.下位颖片2.上位颖片3.外稃4.内稃5.雌蕊6.雄蕊7.鳞片8.穗轴节片(作物栽培学,北方本,1980)4.内颖穗轴节片数的顶③穗的水分关系稳定,即使在水分胁迫下,穗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势;④穗光合碳同化具有C4途径或C3-C4中间型特点,子粒呼吸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能被穗再固定。

(二)穗的分化与形成1.穗的分化形成过程幼穗发育的质量与分蘖能否成穗,以及穗子大小、结实多少等有直接的关系。

研究幼穗的分化发育规律,不仅要了解幼穗分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要揭示出幼穗分化的内在质变与外部形态特征间的相关性,以便能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穗多穗大粒多之目的。

小麦穗是由茎生长锥分化形成的。

其幼穗分化的进程可按不同器官的分化特点和出现的明显形态特征,而划分为以下8个时期(每个时期均以其始期为标准划分)(图2-5,或图2-18):图2-5小麦穗分化形成过程各分化形成期0,Ⅰ,Ⅱ代表各分化期;(1),(2),(3)一个小穗的分化过程;(1)第Ⅴ期,(2)第Ⅵ期,(3)第Ⅶ期1.生长点2.生长锥3.绿叶原基4.苞叶原基5.小穗原基6.颖片原基7.外稃原基8.芒原9.内稃原其10.雄蕊原基11.二瓣雄蕊12.已分化出四个花粉囊的雄蕊13.已分化出柱头的雌蕊14.内稃15.外稃(4)、(5)第Ⅶ期一朵小花的鸟瞰图;(6)第Ⅶ期的雌雄蕊外观;(7)、(8)第Ⅷ期的雌雄蕊外观;(9)发育成熟的雌雄蕊;(10)花粉形成过程:1.花粉母细胞2.二分体3.四分体4.初生小孢子(单核小孢子)5.单核空泡期6.二核空泡期7.二核后期8.成熟花粉粒(三核期)O鸟瞰图 c.四分体d.1.12.已分化出4Ⅰ.由下而3.6左较长,根据两种棱的形态变化,二棱期又可分为以下3个时期:a.二棱前期此期幼穗上部继续分化苞叶原基,而在中下部苞叶原基腋处(两苞叶原基之间)开始出现小突起,即小穗原基(属苞叶腋芽原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