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农历每月十六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介词

合集下载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壬戌(rãnxū) 10、酾酒(shī)2、桂棹(zhào) 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 niǎo) 12、渔樵(qiáo)4、幽壑(hâ) 13、扁舟(piān)5、嫠妇(lí) 14、匏樽(páo)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 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9、旌旗(jīng) 18、枕藉(jiâ)二、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三、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如,往(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

唱和(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11)方.其破荆州:当(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本来(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15)逝者如斯.:.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四、重点虚词(1)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之.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而.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4)其.其.声呜呜然:那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何为其.然也:语气词(5) 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6)挟飞仙以.遨游: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如果(8)而今安.在哉:哪里(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舞。

兰亭集序虚词总结

兰亭集序虚词总结

兰亭集序虚词总结兰亭集序虚词总结「篇一」高一下册《兰亭集序》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范例【癸丑】永和九年的干支年。

【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暮,晚。

【兰序】在绍兴西南,其地名兰渚,渚中有兰亭。

【修禊】一种消除不祥的祭礼。

古代风俗,农历三月三,临水而祭,以祓除不祥,称为“修禊”。

【毕、咸】副词,都。

【修】长,高。

【激湍】流势大,流速急的水。

【映带】映衬并像带子般环绕。

【流觞】把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在曲水上流,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而饮之。

觞,酒杯。

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次】处所,地方,指水边。

【丝竹管弦】都是乐器。

箫笛用竹制成,是管乐器。

琴瑟用弦制成,是弦乐器。

【盛】多,这里有“热闹”的意思。

【惠风】让人受惠的风,微风。

【品类】指自然万物。

【所以】这里是“用来”之意。

【骋】奔驰,这里为“舒展”之意。

【极】极尽,尽情。

【信】确实,真。

【夫】助词,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相与】【俯仰】一指社会人和事的应酬进退周旋;一说低头抬头,形容时间短暂。

此处取前一个意思为佳。

【取诸】从中取得。

【因】依,随着。

【所托】所寄者。

【放浪】放纵,无拘无束。

【形骸】身体、形体。

【趣舍】趣,通“趋”,往,取。

舍,舍弃。

【殊】不同。

【欣于所遇】倒装句,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

【暂】短暂,一时。

【快然】高兴的样子。

乃,竟。

【之】往,到达。

【迁】变化。

【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俯仰】抬头低头,形容时间短。

【修短】指人的寿命长短。

【化】造化,自然。

【契】古人用木或竹刻的卷契,分成两半,各执一半,以相合为凭证。

【喻】明白。

【固】本来,当然。

【一】【齐】相等。

【彭】彭祖,传说是古代长寿的人,活了八百岁。

【觞】幼年死去的。

“一死生”和“齐彭觞”,都是庄子的看法。

【由】通“犹”。

【时人】当时与会的人。

【虽】纵使,即使。

【致】情趣。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虚词总结「篇二」【古今异义】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赤壁赋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语文《赤壁赋》考点整理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高二语文常识知识点

高二语文常识知识点

高二语文常识知识点高二语文常识知识点主语的省略例如:(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淆之战》)(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谓语的省略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屠惧,投(之)以骨。

(《狼》)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分句的省略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

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

高二语文必修知识点一、通假字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二、古今异义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一般指虫鸣)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今:色彩)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方(面))三、一词多义(1)言感斯人言(言:话语)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2)命遂命酒(命:吩咐,命令)命曰[琵琶行(命:取名)(3)为因为长句(v写、作)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4)暂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5)幽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6)语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7)暗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偏听则暗(糊涂,愚昧)四、词类活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送客(于)湓浦口使(之)快弹数曲沉吟放拔插(于)弦中3、被动句感斯人言高二语文重要知识点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哀(“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诉,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 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天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 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 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意(“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 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 始尔未为久(算;动词) 阿母为汝求(替;介词) 时时为安慰(作为;介词) 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 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 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 多谢后事人(劝告;动词) ④若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 腰若流纨素(像;动词) 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 ⑤故大人故嫌迟:故,仍旧故作不良计:故,故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成功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及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 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 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 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被动句)[以“为----所”为标记] (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嬉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哀(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 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高二语文知识点(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也写作“藉”,凌乱)(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教师用书:第9课 赤壁赋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2)教师用书:第9课 赤壁赋 含答案

第9课赤壁赋面对挫折鱼儿游弋于大海,接受惊涛骇浪的洗礼,才有鱼跃龙门的美丽传说;雄鹰翱翔于蓝天,接受风刀雪剑的磨砺,才有叱咤风云的豪迈;人也一样,需要驰骋于荒原,接受荆棘的考验,才能造就辉煌的人生。

人生道路,少不了直面挫折的磨砺: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提高能力;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走向成功;有了挫折的磨砺,才能使人生丰富多彩。

所以说,挫折也是一笔财富。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没有了功名,没有了皇帝的垂青,可他却在不如意中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欧阳修虽遭贬谪,可他却能面对挫折,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与滁民同乐,写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大气胸襟。

李白因遭受谗言被免官,此时的他“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可他对自己施展才能、实现理想依然充满自信,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于是他留下了“惊风雨、泣鬼神”的绝妙诗篇。

苏轼一生多次遭贬,可他在种种困境中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以豁达大度对待一切磨难,留下了名垂千古的绝唱。

生命如花朵,挫折如风雨;生命如蓝天,挫折如乌云;生命如海洋,挫折如暗礁。

挫折使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挫折是一个人难得的一笔财富,让人们收获颇多……豪放乐观豁达的词人、政治家——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他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

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到任湖州不足三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市)团练副使。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 • • • • • •
洗盏更酌:洗净酒杯,重新饮酒。 尽:形作动,吃光。 相与:相互。 枕藉:枕头和垫褥,名作动,枕着靠着。 乎舟中:乎,相当于介词“于”,介词结构后置。 既:已经。 白:名作动,发白,变白。 客人听后高兴地笑了起来,于是洗过酒杯,重新 饮酒。直到菜肴果品已经吃光了,杯盘也杂乱地堆 放着。大家在船上相互枕着靠着睡下了,不知不觉 东方的天色已经发白了。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荡着小船在赤壁山下的 江上游览。清风缓缓吹拂,水面上没有一丝波纹。我举起酒杯, 向客人敬酒,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第1自然段主要内容:
作者以优美概括的文字描绘出抒情
主人公泛舟江上的乐趣。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 • • • • • • • 于是:古今异义,在这时。 桂棹:桂树做的棹。 兰桨:木兰树做的桨。 空明:指映照着月色的清澈透明的江水。 溯流光:溯,逆流而上;流光,指江面上随波浮动的月光。 溯(于)流光:省略句。 渺渺:悠远。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美人:指内心所思慕的贤人。 在这时,我们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 歌词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的江水啊, (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 所思慕的人啊,却远在天的另一方。
第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因为从思想上得到解脱而复喜。
问题探究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饮酒乐甚→愀然→喜而笑 •(乐 )→(悲)→(乐)

《赤壁赋》2016翻译

《赤壁赋》2016翻译

“主”缘何而悲:
美 人 可 望 难 即 , 外因 理 内因 想 难 以 实 现 。 何为其然也? ↓↑
客 倚 歌 而 和 , 箫 声 哀 怨 悲 凉
第三段
我露出忧愁的神色,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苏子 愀然,
正襟
危坐
容色改变的样子 使……端正整齐 端正 形容词作使动 问那客人说:“为什么(曲调)这样(悲凉)呢?
泛舟游赤壁之乐的体现:
1.行为表现: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 明确:一“诵”,一“歌”,一“扣”,把作 者的悠闲自得,乐以忘忧之态表露无遗。 2.直抒胸臆: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 举酒属客。
一个“属”字把主人所急需要排遣出 来的抑郁之情很好地烘托出来了。借酒浇 愁愁更愁,所以在“主”歌唱的时候,潜 意识里的抑郁就通过歌词的形式流露出来 了。
冯虚
通“凭”,乘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所停止的地方 停止 飘飘然,像脱离尘世,超然独立,像长出翅膀一样,飞升仙境。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离开
登仙。
连词,表承接 飞升
一、良辰:七月既望
触景生情
乐在 何处
二、美景: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乐事:友人相聚,泛舟夜赏, 畅饮美酒,咏诗诵文。 四、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文学知识
“赋” 以楚辞为源头,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 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 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 文,指赋的形貌。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 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 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 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 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 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

赤壁赋重点句子翻译-后赤壁赋翻译

赤壁赋重点句子翻译-后赤壁赋翻译

赤壁赋重点句子翻译-后赤壁赋翻译后赤壁赋翻译及练习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2、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攀栖鹘之危巢正襟危坐而问客曰B.适有孤鹤,横江东来适千里者,三月聚粮C.今者薄暮为夫婿所薄D.履巉岩,披蒙茸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答案:D.危,前句是“高”,后句,危坐即端坐。

适,前句是“刚好,恰好”,后句为动词“到”。

薄,前句为“接近”,后句为“轻视”。

披,都是“分开”义。

1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无伯叔,终鲜兄弟B.顾安所得酒乎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C.凛乎其不可留也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D.以待子不时之须以愚辞歌愚溪答案:B.既,前句表“已经”,后句是连词。

顾,都表转折。

其,前句为代词,后句语气副词。

以,前句连词,后句介词。

14、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高一赤壁赋翻译及注释

高一赤壁赋翻译及注释

高一赤壁赋翻译及注释1.原文篇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翻译篇二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赤壁赋》

《赤壁赋》

苏轼的复杂思想

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精通佛学,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平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 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写作 背景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入狱的苏轼获释,被贬 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 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两篇游记,即《赤壁赋》(也称 《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 的《赤壁赋》。
文化 常识
(1)望:古人根据每个月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来记月, 称为“朔”“弦”“望”“晦”。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农历每月 初七或初八叫“上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叫“下弦”。农历 小月十五大月十六叫“望”,“既望”,望的后一天。农历每月最后 一天叫“晦”。 (2)星宿:“星宿”在我国古代指星座。古人为了准确地观测日、月 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往往以恒星为背 景,以相对固定的位置为标志来说明日、月及五大行星运行所到的位 置。共分二十八个星宿,称为“二十八宿”。本课中的“徘徊于斗本 之间”的“斗”“牛”就分别是“二十八宿”之一。
文化 常识
(3)羽化登仙:羽化,本指昆虫由蛹变为成虫。古人认为仙人能飞升 变化,因此把成仙叫作羽化。登仙,成仙。意为,飞升成仙。 (4)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 观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 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 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形成干支历。天干地支在中国 古代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干支还有其他的功能和内涵, 比如十二生肖文化。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 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 (猴)、酉(鸡)、戌(狗)、亥(猪)。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四、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知识点汇总选择题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发现。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答案:B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B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说法错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

故选B。

2、下列对《荷塘月色》作者感情变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全篇的文眼,微露主题思想的内涵。

原来作者深夜去荷塘欣赏月色,是要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来平息心里的不宁静。

B.中间部分以漫步为线索先写月下的荷塘,再写荷塘上的月色,曲折而细腻地用景色的优美宁静来表现自己心情的宁静,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C.课文第三部分着重写作者对江南采莲的乐事的惦念。

眼前死一般的寂寞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是写感慨的,又回到篇首“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上来了。

D.全文反映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针对选项,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

B项,由“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可知,“热闹”与我无关,作者此时人生失意,抑郁惆怅,面对当时纷杂的时代不禁感到伤心失落。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

苏轼《赤壁赋》原文及其注释

《前赤壁赋》苏轼壬戌..(x ū 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子..(苏轼自称)与客泛.(漂浮)舟,游于.(介词,在)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 (zh ǔ,致意,引申为劝酒)客,诵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歌窈窕..(y ǎo ti ǎo)之章。

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星宿名,今,西班牙著名斗牛游戏)之间。

白露..(白茫茫的水气,今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横.(充满、弥漫)江,水光接天。

纵.(任凭)一苇..(一片苇叶,比喻小船)之.(动词,往,到…去)所如..(所去的地方),凌.(越过)万顷..(指广阔无边的见面)之.(助词,定语后置标志)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 (p íng 冯,同“凭” ;冯虚,凭空,凌空。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遗世..(遗弃尘世)独立,羽化..(道教称飞升成仙为“羽化”)而登仙 。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泛舟,在赤壁之下浏览。

清风徐徐吹来,(江面 上)水波不起。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中“窈窕”一章。

不一会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xi ù)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小船 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茫茫万顷的长江。

多么辽阔啊,像是凌空乘风(而飞)却不知它将留的地方;多么飘逸呀,好像离开尘世而独存,羽化飞升,登上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敲打)舷.(xi án )而.(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zh ào 船桨)兮兰桨,击空明..(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兮溯. (s ù 逆水而上)流光..(在水波中流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心中的情思),望美人..(内心所思慕的人,多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兮天一方。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知识点(精选5篇)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知识点(精选5篇)

高二语文赤壁赋的知识点〔精选5篇〕篇1:语文赤壁赋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出色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非常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混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篇2:语文赤壁赋知识点一、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彷徨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彷徨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赤壁赋》优质课市赛

《赤壁赋》优质课市赛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 看到的便是色彩,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 大自然 的 无穷宝藏, 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千古水月,亦悲亦喜
——《赤壁赋》解读
壬戌第年一秋段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干支纪年法 农历每月十六
介词结构后置的标志
在……之后,已经
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掀起
劝酒
朗颂吟唱《月出》 “窈窕”一章。 (互文)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
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精神。
可苏轼面临的现状却是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仕途受阻。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悠远的样子 心怀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 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定语后置标志 指代“歌”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而吹箫伴奏,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缭”,环绕
被动
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操被
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正当
名作动,向下行走,向东挺进
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斟酒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 酒,横握着长矛吟诗 .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

竹石图卷
东坡坎坷的身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幼年受其父熏陶。既长,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幼年受其父熏陶。既长,更 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祐二年,苏轼与弟辙中同榜进士, 是“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嘉祐二年,苏轼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 考欧阳修的赏识,后因奔母丧回蜀。嘉祐六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考欧阳修的赏识,后因奔母丧回蜀。嘉祐六年,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这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要求改革。 这期间苏轼针对财乏、兵弱、官冗等政治弊端,写了大量策论,要求改革。其 父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初还朝任职,其时神宗用王安石变法 神宗用王安石变法, 父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初还朝任职,其时神宗用王安石变法,苏轼的 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提出“欲速则不达” 改革思想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提出“欲速则不达”,在兴革步骤 上力主稳健,因此, 连续上书反对变法。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 上力主稳健,因此,他连续上书反对变法。由于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先 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 苏轼不满意变法, 等地任地方官。 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苏轼不满意变法,看到新法 推行中的流弊,时时“托事以讽” 王安石罢相后,新进官僚从苏轼诗文中, 推行中的流弊,时时“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新进官僚从苏轼诗文中, 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故而于元丰二年把他从湖州逮捕 投入监狱, 从湖州逮捕, 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故而于元丰二年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 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几个月后, 谤朝廷的罪行,这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几个月后,苏轼侥 幸被释。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折, 幸被释。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折,也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 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在黄州,他写出一些著名的散文和词篇, 赤壁赋》 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在黄州,他写出一些著名的散文和词篇,如《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 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 《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元丰七年,苏轼改贬汝州。元丰八年 神宗病崩,哲宗年幼,高太后临朝,起用旧党司马光执政, 神宗病崩,哲宗年幼,高太后临朝,起用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司马光发生分歧, 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司马光发生分歧,这又引起了旧 派疑忌,故于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哲宗 派疑忌,故于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绍圣元年哲宗 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 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象,被一贬再 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直到元符三年徽宗即位 徽宗即位, 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徽宗即位, 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 享年六十六岁, 死于常州, 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至宋高宗时追赠 为资政殿学士,推为文章之宗,又崇赠他为太师,谥曰文忠。 为资政殿学士,推为文章之宗,又崇赠他为太师,谥曰文忠。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6
先写歌声,后写箫声 ——乐极生悲
乐 歌 箫声
怨慕 泣诉
7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句式:介词结构后置)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修辞:对偶)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句式:介词结构后置)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句式:定语后置)(句式:对偶) ⑤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14
我对客人说:“您了解那江水和月亮吗?
流去的水象这样不断地流去,二并没有流去。时
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最终没有消
损和增长。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
间的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会停止。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事物和我们一
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还羡慕什么呢?况且,
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
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写客之人感困慨人于生周短促郎无常者的悲乎观?情绪方。 3、分层,并用竖线分开,并概括层意。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第而一东层:也苏子,之问舳舻千承里上启,下旌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第赋二诗层:,客人固之答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望月江而问渚:孟之德之上诗;,侣
第(一)层 望地而问:孟德之于周郎;
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
变,人生本来短暂;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
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
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
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
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
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
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 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况
打鱼 砍柴,名作动 在 介词结构后置
把鱼虾当做伴侣,
把麋鹿当做朋友
侣 鱼虾

友 麋鹿,
以……为伴侣 连词,表并列 以……为朋友
驾着一只 小船, 举 杯 来 互相劝酒;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小船

在天地之间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寄托 介词结构后置
任凭小船儿自由漂流,
纵一苇之 所如,
听任,任凭 所到的地方
到,往
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越过 无边无际,旷远的样子
江面浩浩荡荡,小船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它所要停止的地方;
浩浩乎如 冯虚
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的样子 通“凭”,乘 驾
所停止的地方 停止
飘飘然,像脱离尘世,超然独立,像长出翅膀一样,飞升仙境。
这难道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难道不是……吗? 向西,名作状 向东,名作状 表反问语气
第三段 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地方难道不是曹操
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缭、盘绕
被动
当他占取荆州, 攻下江陵, 顺着长江向东挺进的时候,
盈 虚者如彼,而卒 莫 消 长 也。
满缺
最终,到底 没有 消减 增长
假如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时刻在变
动),简直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停止;
盖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发语词,表 从 假设,假如
竟然,简直 一眨眼 加强否定语气 的工夫
第四段
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攻占,名作动 向东挺进,名作动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握着长矛吟诗。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斟酒
确实是一时的豪杰, 如今在哪里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确实 判断句
哪里 宾语前置
第三段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上打鱼砍柴,
况吾与子 渔 樵 于江渚之上,
渺小
第三段 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哀吾生之 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 取 片
无穷无尽
独刻
与神仙相伴而遨游,怀抱着明月,一起永世长存。
挟飞仙 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携带,此有结 同后文“而”,怀抱着 一直到生命结束,此
伴而游之意 连词,不译
处有永世长存之意
知道这种愿望不能多有所得,只好在悲凉的秋风中,寄托洞箫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万物和我们 永恒的,没有尽头
我们又 羡慕什么 呢? 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
而又 何羡 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宾语前置
况且
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 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
即使

只有江上的清风, 与山间的明月,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客喜而笑,洗盏更 酌。
更换,重新 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 吃完, 杯子盘子 凌乱一片。
肴核 既 尽, 杯盘狼藉。
已经 吃完,形作名 凌乱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 不知不觉东方 已经露出白色
只有
第四段
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颜色,
耳得之 而 为 声,目 遇之而成 色;
取用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不会竭尽,
取 之无 禁, 用 之不 竭。
禁止
竭尽
这是 大自然 的 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此 大自然 无穷无尽的宝藏
享用
判断句
第五段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标志 依,按着 伴奏 指代“歌”
箫声呜咽,
像哀怨,像思慕, 像哭泣,像低诉
其声呜呜然,如怨 如慕, 如泣 如诉;
吹完后,余音
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余音 袅袅,不绝如 缕,
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细丝
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
舞 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一段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干支纪年法Biblioteka 农历每月十六漂浮 在
已经,过了 农历每月十五
介词结构后置
清风缓缓吹来,
水面上不起波澜。 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慢慢地
起,掀起 通“嘱”,劝人饮
互文 朗颂吟唱《月出》诗中的“窈窕”这一章。 酒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离开
连词,表承接 飞升
第二段
在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敲着船舷打着节拍,唱 起歌来。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在这个时候 很快乐
连词,表修饰
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
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 省略主语(桨、船)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的余音。”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多得,多 寄托
悲凉的秋风
有所得
介词结构后置
第四段
我对客人说:“ 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水像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始终不曾消失;
逝者如斯, 而 未尝往也;
孔子《论语》连词,表转折 不曾 消失
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但它到底没有消减和增长。
拍打,划破 逆流而上 江面浮动
省略介词的介词结构后置 的月光
我的情怀啊悠远茫茫,遥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渺渺兮 予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悠远的样子 我 心怀
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作圣
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第二段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 按着歌声而吹箫伴奏,
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 和 之。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朗诵
朗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一会儿 从 介词结构后置 在 介词结构后置
第一段 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
白露 横江, 水光 接天。
白茫茫的水汽 笼罩
使……起舞 深谷,此指深渊 使……哭泣 寡妇
第三段
我露出忧愁的神色,整理衣襟端正地坐着
苏子 愀然, 正襟
危坐
容色改变的样子 使……端正整齐 端正 形容词作使动
问那客人说:“为什么(曲调)这样(悲凉)呢?
而问客曰:“何为其 然也?
表承接
宾前,为何 这样
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