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30两次工业革命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0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历史
第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一、选择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广西桂林模拟)某学者指出:“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
……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而不是纯粹的技术现象。
”该学者强调的是,工业革命( ).与技术进步无关.孕育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只能发生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欧洲.是偶然发生的文化现象解析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技术的进步,故项错误;“持续的工业进步背后是欧洲特有的文化条件的结果”,即工业革命是在欧洲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故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向外传播,工业革命也可以在落后地区发生,故项错误;“工业革命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非偶然发生的,故项错误。
答案.(·河南洛阳模拟)在英语中,第一次出现“自由主义”是年,第一次出现“社会主义”是年,世纪年代则出现了“民族主义”“浪漫主义”。
与这一现象相关度最大的是(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宪章运动 .“一票共和”答案.(·山东潍坊调研)“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据此说明工业革命后( ).社会分工渐趋细化 .平等观念日益加强.社会分配日趋合理 .家庭稳定性逐渐提高解析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家庭为生存而组成,说明维系家庭的是经济,工业革命后,维系家庭的纽带是情感,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为劳动妇女提供走出家庭机会,她们拥有和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工业革命前后维系家庭纽带的变化反映了平等观念日益加强,故项正确。
答案.(·湖北武汉高三五月模拟)下表反映了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解析根据~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距扩大,故项错误;材料虽提到修建铁路,但只能说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无法直接得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故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信息,故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练出高分基础训练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
”“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答案』 D『解析』A、B、C、D项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条件,但市场的需求才是根源所在,D 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
1854年英国废除了这一条例。
这一变化表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贸易B.议会改革完善了民主政治C.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D.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答案』 A『解析』从内容上看,《航海条例》是要保护英国工业;而到1854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在工业领域占有了绝对优势,废除这一条例更有利于英国开拓市场,故A项正确。
3.据记载,19世纪中期,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
以下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这表明()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顺差D.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答案』 B『解析』从图示中可见,主要通过海外获得工业原料,同时输出工业制成品,而且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说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B项正确。
4.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
”这反映了()A.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B.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思想文化C.宗教改革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D.天主教会在殖民地倡导神本主义『答案』 B『解析』火车是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体现的是对思想的冲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控制”,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神本主义,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30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三十) 两次工业革命作业时间:月日1.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
这些措施(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答案:D 解析: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才引发,材料时间不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可得出这些措施是在英国本土进行的,不属于对外的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17至18世纪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故D 项正确。
2.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积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
”歌中反映的现象( ) A.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B.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严重挑战C.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D.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
“我们聚积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有利于近代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从而推动英国近代化进程,故选C项,排除D项;题干所述时间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故A项不符合史实;17世纪末英国的国际贸易正处于繁荣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
3.下表是1851年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
这表明英国( )A.经营方式改变B.贫富差距缩小C.产业结构变化D.消费水平提高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各类工人的工资增幅,体现不出经营方式的改变,故A 项错误;从表格各类工人工资增幅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缩小,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工人工资增幅远小于工人,故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消费水平提高,故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18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作业
课练18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小题狂练⑱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在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确有了一个惊人的进步,正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称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阶段的起飞。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D.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由材料“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阶段的起飞”可知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故A项正确;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而非殖民扩张,故C项错误;资本原始积累是工业革命的背景而非原因,故D项错误。
2.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
”“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A.榨取工人剩余价值B.雇佣自由劳动力C.使用机器进行生产D.分工协作的形成答案:C解析:A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两者的共性而非区别,故A项错误;B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两者的共性而非区别,故B项错误;材料中“现代工业”相对“手工”而言,反映了工业革命是机器取代人工的生产力的飞跃,故C项正确;材料中“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也有分工,故D项错误。
3.[2019·云南保山模拟]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
这些发展()A.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领先世界B.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C.说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D.为工业革命准备物质技术条件答案:D解析:由材料“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在棉织、采矿、冶金、制盐、玻璃等行业中迅速兴起。
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也同时发展起来,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劳动工具日趋专门化”可知英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练习题 课时作业31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时作业3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2016·河北百校联盟)下图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工业化的主要发明成就分布图。
它反映了()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并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B.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起步较晚,发展迟缓C.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明项目多,工业发展快D.欧洲开始领先世界,在工业生产中占据霸主地位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发明成就多,工业发展较快,故C项正确,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第二次科技革命,A、D 两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A、D两项。
答案:C2.(2016·廊坊市质检)下面是某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比例情况表。
A.工业资产阶级纷纷掌握国家政权B.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确立C.整体世界最终形成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
结合各国对外资本输出的比例情况来看,英国第一、法国第二,据此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对外输出由原来的商品输出逐步转向资本输出,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正式形成,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答案为C。
答案:C3.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缓和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B.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C.以物种交流、文化碰撞等为主要内容D.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它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它的形成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故B、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课时检测(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年,英国小麦价格下跌,工业品价格下跌,而建筑行业工人实际工资却提高了,其他行业工人实际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抱怨到处都可以听到”。
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商品价格下跌导致经济衰退.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变革解析:选题干比较了商品价格下降与工人工资增长,物价与经济衰退不构成前因后果的关系,故项错误;题干中“缺乏人手的抱怨”,说明需要机器解决劳动力问题,故项错误,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贫富差距问题,故项错误。
.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中,做出一根大头针大约需要十八道工序,每天一个工人能制造出根大头针。
如果他们彼此无关独立工作,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
这对工业革命发生所起的作用是( ).可以省时省力地完成更多工作.将秩序和规律带到生产实践.对生铁的需求量有较大的增加.专业分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解析:选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提高效率,这有利于工人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的发生,故项正确,、、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据统计,世纪末,英国棉纺厂中,约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下、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
这客观上反映出( ).机器生产摆脱地理环境限制.技术变革推动生产规模扩大.工业化造成分工越来越细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集中解析:选由材料“使用珍妮机或骡机的工厂”可知工业依然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故项错误;由材料“约家是雇佣人数在人以上、使用动力机器的工厂”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生产规模扩大,故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规模而非工业分工,故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的高度集中,故项错误。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
在英格兰东部、西部以及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
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
这表明( ).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进行.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解析:选根据材料“‘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得出在英国农村已经出现了包买商,通过加工订货统一销售,拓展市场,促进了乡村制造业的发展,可知市场是工业化的重要因素,故项正确。
高考历史人教一轮课时作业:第15讲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Word含解析
跟踪检测评估15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的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
凯伊在纺织工人们的唾骂声中逃往法国,最后穷困潦倒,客死他乡。
凯伊落得如此结局的原因是()A.工人们已习惯用手摇纺织机织布B.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C.纺织厂主与工人在利益方面发生冲突D.凯伊的创新发明大大减少了人力需求解析:材料中“飞梭将织布所需的劳动减少了一半,所以纺织厂主们很快就采用了他的发明”,与A项矛盾,故A项错误;凯伊的创新发明在英国受阻,只是表层原因,故B项错误;C项原因也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故C项错误;B项与C项现象之所以发生,根源可以追溯到D项,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9·山东济南一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
据此可知()A.手工工场技艺严重落后B.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C.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D.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解析:题干中的例子是使用机器进行生产,而不是手工工场,故A项错误;“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说明在机器生产下,出现了分工协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说明在分工协作下,生产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即促进了产业的进步,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材料主要论述在机器生产的前提下,通过分工协作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没有谈及机器生产普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及自由主义这种经济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B3.“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
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轮复习: 工业革命课时作业
第2讲工业革命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
”材料强调的是( )A.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用于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答案 C解析材料信息“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由于缺乏刺激”“未被应用于工业”表明,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故选C。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两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 《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一书中写道:“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后,工厂主博尔顿要求买主只付出每架机器的制造和安装的费用,另外加上比使用同等马力的气压机所获得燃料上节省费的三分之一。
”此做法( )A.保证了对生产技术的垄断B.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C.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D.说明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了工厂主低价出售蒸汽机,不利于对生产技术的垄断,有利于改良蒸汽机的推广,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同类商品的价格,无法得出提高了与同类商品的竞争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蒸汽机使用技术复杂,故D项错误。
3.(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模拟)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
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
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
这说明( )A.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B.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入世界过程C.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D.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答案 C解析“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A项错误;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被动融入世界的过程,故B项错误;通过“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也开始追求工业化”说明有一些国家的现代化具有被动性,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西方崛起的原因,故D项错误。
步步高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必修1 第五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专题二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1.改变的是心态,不变的是姿态1949年,新中国遭到西方各国的孤立和遏制,内外交困、举步维艰。
打破外部封锁是当时形势的迫切需要,获得外交承认则是开展对外交往的前提。
60多年后,中国与全球超过17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友好往来。
2.改变的是政情,不变的是政策1949年,新中国的对外交往受到国际形势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外交上奉行“一边倒”,即使如此,在中苏关系最密切的时期中国也没有在国家主权独立、政策立场自主问题上向苏联让步或唯苏联马首是瞻。
60多年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致力于开展全方位外交,主张“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与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携手合作的同时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3.改变的是地位,不变的是定位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政治上不被大多数国家承认,经济上一穷二白、千疮百孔,可谓积贫积弱、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和影响无从谈起。
60多年后,中国既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4.改变的是战术,不变的是战略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面出击”、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全方位外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方针、不同的战术,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始终不变的。
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实力也极大增强,但离发达国家尚有很大差距的状况并没有也不会在短期内改变。
因而今日之中国只有继续韬光养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专题三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1.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__两次工业革命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2019·河南八市高三次测评)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毎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
这反映了( )A.童工问题引起人们关注B.英国的社会矛盾激化C.雇佣童工的现象被禁绝D.自由主义思想被放弃A2.(2019·河南八市高三测评)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许多人认为煤烟有益,或认为煤烟无害,绝大多数人对煤烟更是漠不关心,甚至把它当作生活的组成部分。
这表明当时英国( )A.科学认知相对滞后B.环境污染严重C.民众生活水平较高D.经济发展水平高A3.(2019·黄冈质检)阅读《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主要表明( )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 约1 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 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 200 89% 11% A.在城市化上,工业文明明显优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方面走上了明显不同的道路C.在城市化上,西方是主动的,中国是被动的D.中西方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A4.(2019·江西红色七校高三联考)据记载,19世纪中后期产生的垄断组织并没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反而在工业发达的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反托拉斯(垄断组织的一种)法”。
这是因为垄断组织( )A.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C.阻碍了人们的科技创新D.不符合自由主义的原则D5.(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1924~1929年,是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各国经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
推动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殖民体系的强化与市场投资场所扩大B.煤炭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发展C.西方国家相对和平稳定与混合经济发挥作用D.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D6.(2019·全国Ⅰ卷“超级全能生”高三联考)英国的伯明翰为印度提供斧头,为北美的土著居民提供战斧;向古巴及巴西运送铁链、手铐及铁颈圈,以供奴隶佩戴。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1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考点训练21 两次工业革命[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广东中山质检)“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
”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答案 B解析工场手工业采用手工生产,排除A项;由题干中的信息“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生产出机器”可知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技术条件,故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2.(2019·安徽天长中学月考)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 B解析A项中的“珍妮纺纱机”发明于1765年,早于题干中棉纺厂迅速发展的时间“18世纪80年代初”,排除;18世纪80年代初,瓦特改进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注入了强大活力,题干中棉纺厂发展迅速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C项开始于19世纪初,D项开始于鸦片战争后,均晚于题干中棉纺厂迅速发展的时间“18世纪80年代初”,排除。
3.(2019·皖南八校联考)18世纪中期以后,在英国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中,土地税所占的比例呈现了一种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的衰退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税收政策的调整答案 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即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这导致土地税比重不断下降,故A项正确。
高考历史总复习(通用版)课时作业:第18讲 两次工业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演练第8单元第2讲两次工业革命
必修模块第八单元第2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法国路易十四在位时期,对进口的外国工业品课以重税,努力发展本国工业,鼓励工业品出口,同时修浚运河、改进道路。
英国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为了保证工业劳动力,政府实行一系列“血腥的立法”,强迫流浪者当雇工。
这表明英法两国专制政府()A.扶植和保护资本主义经济B.致力于为工业革命保驾护航C.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D.与资产阶级结成了永久同盟【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法两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植和保护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B项;“永久”同盟说法错误,后来资产阶级进行了反封建斗争,排除D项。
2.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工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但工资微薄,并时时面临失业的威胁,妇女和儿童也卷进劳动力市场,他们的境况更为悲惨。
反映出() A.经济结构的变化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D.社会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资产阶级的压迫也越来越重,这体现出资产阶级贪婪的本质,故B项正确。
3.下表呈现的经济状况的变化,导致英国()英国各行业收入情况时间农林渔牧业收入/万英镑工矿建筑业收入/万英镑商业运输业收入/万英镑地产房租收入/万英镑1688年1930 990 560 250 1831年7 950 11 710 5 900 2 200C.加强海外掠夺D.进行产业革命【答案】A【解析】表格数据显示,与1688年相比,1831年英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工矿建筑业和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等产值的增长速度最快。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呼吁实施议会改革,扩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权,故A项正确。
4.19世纪80年代,有学者呼吁英国集中精力增加生产力,并将生产转移到那些拥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中,但英国却选择了最为省事的措施——贸易,并提出“要么死亡,要么贸易”的口号。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第16讲两次工业革命1.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Z 间 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锂,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口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可知,第一 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口工业革命大大増强了西方資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也進咸了东方的贫困, 使东方从属干西方,故逸G B 项厲干克接原因;A 、D 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C2. (2013 •三门峡调研)工业革命人人密切了卅:界各地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A.物美价丿兼的商品 B.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D.先进的通讯工具解4&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关键信息:工业革命、基本媒介.工业革命带来资■本主义 生产力大幅度的提高,需要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殖民主义扩张,世界逐渐纳 入資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其基本媒介应是A 项° B 、C 、D 三项都有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的作用,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A3.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人变革……应该看作是一朋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 喷发,并H •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止确的是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 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析:从题干时间来看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即19世纪末20批纪初。
故D 理解不正确。
答案:D4. 卜-图是早期汽车发明人与家人在旅行,以下对这幅图的评述屮,正确的是()A.电力工业由此逐步兴起B.交通工具的革命由此开始C.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D.出现了新的工业部门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B.西方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解析:图片反映的早期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因此, 排除A、C两项;而交通工具的革命的开始应是从第一次丄业革命开始,B项排除。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1讲《两次工业革命》一、单选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牺牲了市场竞争而获得进展,商业股份有限公司牺牲了私人小商号而获得进展,大商业和大企业牺牲了较小的商业和企业而获得进展,而这种集中显示出由一小撮支配性实业或企业控制市场的倾向”。
该现象()A. 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 适应了大工业发展的需要C. 实现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 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2.有学者认为:“到19世纪中叶,……大量数字说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距离在拉大,财富的分配极不合理。
社会的人文纽带被工业化完全拧断。
英国人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贫困不是客观规律,而是工业革命的失误。
”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A. 社会文明进步应注重社会整体均衡发展B. 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贫富差距扩大C. 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D. 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3.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企业绝大多数属于()A. 大企业B. 国际联合企业C. 跨国公司D. 中小企业4.1880年,美国95%的石油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
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这反映了当时美国()A. 工厂制度的形成B. 自由竞争的加剧C. 垄断组织的出现D. 跨国公司的盛行5.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
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 40.6% 28.4% 16.5% 8.4%A.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B.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C. 殖民地人民的抵制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6.据统计,英国在1700年至1851年,制成品在进口商品中的比例从28.4%下降到4.9%,原料从45%上升到58.2%,1831年曾高达70.4%,食品从26.6%上升到3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十)两次工业革命作业时间:月日1.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
这些措施()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答案:D解析: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才引发,材料时间不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可得出这些措施是在英国本土进行的,不属于对外的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17至18世纪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
2.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积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
”歌中反映的现象()A.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B.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严重挑战C.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D.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背景。
“我们聚积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有利于近代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从而推动英国近代化进程,故选C项,排除D项;题干所述时间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故A项不符合史实;17世纪末英国的国际贸易正处于繁荣时期,故B项不符合史实。
3.下表是1851年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
这表明英国()A.C.产业结构变化D.消费水平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各类工人的工资增幅,体现不出经营方式的改变,故A项错误;从表格各类工人工资增幅相差较大,不能反映出贫富差距缩小,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工人工资增幅远小于工人,故反映出国家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消费水平提高,故D项错误。
4.英国殖民当局于1849年在印度修建了第一条实验性的铁路,之后组建一批铁路公司进行大规模的修建。
据统计,1871年为5 077英里,1881年为9 891英里,1891年为17 564英里,1901年为23 571英里,1913年为34 656 英里。
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A.体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有助于维护英国的国际金融地位C.印度工业革命的内在发展需求D.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的巨大动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英国国际金融地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在罗斯福新政以后,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不符,故排除A项;结合这一时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对印度大规模的资本输出显然有利于英国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国际金融地位的稳固,故B项正确;英国把印度作为其殖民地是出于自身考虑,故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殖民扩张是工业革命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来源而非巨大动力,故D项错误。
5.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他是与出身最高贵和出生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最准确的历史解释是,当时英国() A.海外殖民掠夺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B.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的D.国内外贸易推动工业革命的完成答案:B解析:题干时间限定为18世纪,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即将开始,这对整个英国社会是一个巨大冲击,人的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政治与社会地位,社会面貌正在发生变化,故选B项。
6.下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情况统计表。
(注:当时资本输出的利润率是商品输出的5倍左右)A.经济指导思想的转变B.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C.经济扩张方式的调整D.世界工厂地位的动摇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出经济指导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提到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两种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D项错误。
7.下面是某一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示意图,该示意图()A.表明英国殖民霸权地位的确立B.反映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时的外贸特征C.表明英国的对外贸易出现逆差D.反映了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外贸状况答案:B解析:英国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是在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之后,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与材料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英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故C项错误;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各类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中各经济部门的产出指数(1750年或1800年为1)。
由下表可以推知,1750年到1900年()A.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作用明显B.新兴工业是人均产出增加的主因C.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D.工业超过农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答案:B解析:表格强调的是纺织、钢铁、煤炭等新兴的工业导致人均产出的增加,故选B。
材料强调新兴工业的作用而非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作用,A 项错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而本题考查的是前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
9.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
……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
”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殖民活动B.美国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C.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D.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答案:C解析:由时间“1901年”可得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主要是美国创新,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故C项正确;“相对论”是20世纪上半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
10.从工厂制到股份公司制,从个人所有及合伙制到行业垄断的形成,工业化又走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发展阶段()A.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C.推动了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发展阶段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A项错误;培育了科技为先导的经济理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B项正确;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化城市的逐渐兴起,故D项错误。
11.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
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
这主要表明()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答案:B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劳动分工,故A项错误;“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句话体现出了科技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商品的作用,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英国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故D项错误。
12.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这客观上反映了当时()A.政府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C.政府最早进行了福利国家的建设D.工业迅速发展导致社会问题频发答案:D解析:材料未涉及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出现于二战之后,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政府颁布法律建立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
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
据传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
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摘自新华网《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英国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为此,英国议会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
在立法方面较为系统和重要的法律是1875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它汇集了以前同类法规,内容相当完善,强调要使本国所有城镇都过上文明的社会生活。
1876年又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工人阶级要求改善自己生活条件,包括改变居住环境、消除环境污染等。
这些要求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逐步的解决。
还有一些有识之士,包括很多出身于上流社会的人也对环境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此,英国通过10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使从工业革命时期就产生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为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中英两国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的原因。
答案:(1)中国: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英国:政府通过立法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2)原因:政府重视;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努力;有识之士推动;工业革命推动国力增强;科技进步提供手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对比表(1890—1910)上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概括其中两个有关欧洲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论证。
答案:信息一:欧洲主要国家的工业化水平都得到了发展。
说明:近代工业发展以煤为主要能源,能源消耗量的增长意味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表格中所列欧洲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量都得到了增长,也就说明各国的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