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VI设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VI设计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俊峰栏目:科教纵横添加时间:2010-1-12 13:33:00
摘要: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教学改革的关键。VI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就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做了认真的思考与甄别。
关键词:VI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9)
12-0000-02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VI,因为企业的文化内涵最终会以外化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习VI设计,使学生获得从事企业形象设计策划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目标之一,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将本课程创建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富有特色的课程,是我们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结合高职高专艺术教育特点,在课程建设上从新进行了规划。
一、课程设置
1、课程定位
VI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三个方面的职业能力:VI设计策划能力、VI设计能力和VI设计制作能力。该课程是标志设计、版式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
门综合课程,是对基础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专业基础知识呈现的载体,为毕业设计做好一个理论和技能的铺垫。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VI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原则以及创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绘画设计能力、艺术审美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平面广告设计能力。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将VI设计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反映出设计对象、实训工具、学习方法、学习组织方式和实训要求等。
VI设计工作流程:
以企业理念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市场调研→理念提炼→企业标志设计→基础系统设计、应用系统设计→VI手册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学习情境,体现VI设计任务的全过程。在课程设计理念上,我们充分考虑了该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企业,以工学互动的形式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模式。八个学习情境:
情境五旗帜类设计
情境六交通运输工具设计
情境七室内外指示类设计
情境八VI手册设计
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VI设计》课程根据广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制定学习任务,现代社会企业的岗位流程是:进行市场调研→企业标志设计→基础系统和应用系统设计→VI手册设计制作。根据企业及岗位要求制定了八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对应不同的学习任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教学内容——内容组织:
教学内容-内容安排: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1、采用项目式教学形式,达到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它对于教学的成败、学生能力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在VI设计的教学活动中,由过去单纯的“技法传授”转向“观念式”的教学。将应该掌握的知识体系以“项目”的形式述诸于教学中。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这是因为,从教学的目的来看,“教”是为了“学”,只有适应于“学”的“教”,才是成功的“教”。学生不是机器,而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无论是简单知识、技能,还是复杂知识、技能,要使学生掌握,必须通过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实际操作进行内化,才能把社会知识变为个体知识。这个过程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必须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但这个过程又不是自发地进行的,必须有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的教学方法与目的
不断改进与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项目教学的具体任务,寓教于乐。在实施VI
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性。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除了有常见的教学方法外,还尝试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设计、启发引导、以“赛”促“教”法等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项目内容的全过程,力求多样化和个性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利用艺术学院小班授课的特点,采取个别辅导、分组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不定期地举办小型研讨、课题讲座、作品展览等教学活动,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学术氛围。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在多个方面。就本课程而言,将主要集中使用现代教育中所涉及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色,调集大量的视觉信息丰富学生的大脑形态储备量,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网络教学对学生自学成材、因材施教、
发挥主动性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建设网络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
网络与多媒体对课堂教学虽然有很好的帮助,但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活力,但不能代替教师,教师的水平永远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合理选择和应用多媒体课件使两者有机结合。根据课程内容、知识点来发挥两者各自的优点,达到互补。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主题,网络教学不能只是对课堂教学的复制。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在增加知识面、提高效率、因材施教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起很好的补充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2、采用开放性教学,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景设计学习任务。在校内和实训基地完成,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校内主讲教师协助完成,我们充分考虑了该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企业,以工学互动的形式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的新模式。使学生经历真实地工作任务与完整地工作过程,注重市场调研、分组研讨、动手实践、体验感受、分析总结,互动式讲评,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
3、采用情境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寓学于乐。教学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手脑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以推动学科建设为目的,不断总结和完善教学内容更新的思路,不断学习其他先进的教研成果来丰富教学内容。
结语:课程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特色、规范与创新、内容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