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答案B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文理学院试卷答案专用纸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位:
课程名
称:《西方经济学说史》
B卷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试卷类
别:
适用层
次:
2008思政
适用专
业:
命题
刘兵
人:
命题时
2011 年 5 月 26 日
间:
命题须知:评分标准和要求明确,参考答案全面、准确。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小题得分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
分表示,不得分则在小题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
考试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评分参考】
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
参考答案
1.重农学派——18世纪50—7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其
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为魁奈和杜尔哥,是在反对重商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农学派的最高信条和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自然秩序”。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在于阐明自然规律,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认为实现自然秩序的惟一途径就是废除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2分)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石是“纯产品”学说,在社会的各个部门中,只有农业部门才能提供纯产品。所谓纯产品,指农业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减去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种子等)和生活资料(工资等)后的剩余产品。农业之所以能提供纯产品,是土地和自然力发生作用的结果。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学说。在纯产品学说基础上,重农学派划分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地主阶级
三大阶级。重农学派还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考察,这种考察集中体现在魁奈的“经济表”中。(3分)
2.斯密教条——又称斯密信条,指斯密在社会再生产理论上的错误观点。斯密从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断言商品的价值(包括个别商品和全部社会商品)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由于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态,它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而支付的可变资本v;利润和地租则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m的两种特殊形式,所以,斯密把商品价值只分解为v+m。斯密的这个观点被后人称为“斯密教条”。(3分)斯密教条把商品价值分解为三种收入,这样就把生产资料价值即不变资本c部分排除掉了。“斯密教条”从商品价值中丢掉了生产资料部分,无法说明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的实现,从而堵塞了正确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道路。(2分)
3.比较成本学说——又称比较利益学说,是李嘉图在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基础上提出的按照比较成本实行国际分工的国际贸易理论。李嘉图认为,在国际交换中,由于种种原因,资本与劳动不能自由流动,各国资本的利润率,从而商品的相对价值就会有差别,交换可以是不等价的。在自由贸易下,各国生产条件最好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成本不一定比别国的成本绝对的低,只要在本国各种产品中和与其他各国产品比较相对的低就可以交换,双方都可得到较多利益。他以成本的相对差别为依据,被称为比较成本学说。(3分)比较成本学说所揭示的节约社会劳动的比较成本原则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也反映了国际分工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联系。该学说立足于经济强国和完全的自由贸易,不利于尚未有健全工业和外贸体系的落后国家的发展。(2分)
4.经济和谐论——19世纪中叶法国经济学家巴师夏倡导的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之间经济利益和谐一致的一种理论。经济和谐就是包括经济生活的各种要素之
间、各种领域之间、各个方面之间、各个阶级和阶层之间等等,在自然的不受干扰的条件下都充满这和谐的关系。(3分)巴师夏认为社会就是交换,交换的内容是相互提供服务,价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价值尺度,也即服务的尺度,它是服务提供者所做的努力的紧张程度和服务接受者所节省的努力的紧张程度。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二者趋于相等,交换总以等价为基础。建立在这种交换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一个和谐的社会。(2分)
5.萨伊定律——对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的销售理论的称谓。萨伊的销售论把产品的销售归结为产品与产品的交换。他认为在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个交换过程中,货币只起瞬间的作用,当人们在交换结束后将会发现,产品总是用产品来交换的。所以,在交换中,每一个卖者同时也是其他商品的购买者,供给(出卖产品)会给自己创造出需求(购买别人产品的欲望和能力)。从全社会看总供给一定等于总需求。(3分)如果市场上一些产品缺乏销路,那只是暂时现象,自由竞争会进行自动调节,使各种产品的供求趋于平衡,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出现的。萨伊的销售论强调供给会创造需求,长期以来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信奉,并被称为“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根本错误在于混同了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又把简单商品流通归结为物物交换。(2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评分参考】
考生答题所用词语、句式、前后顺序与答案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就可给分。
参考答案
6.评述斯密的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
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的核心。斯密根据年产品价值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这三种收入并归于三种人,明确地把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划分为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三大阶级。 (1)工资。斯密一方面认为,工资是劳动创造的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是劳动的自然价格。前者具有合理的因素,而后者把工资看做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从而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3分) (2)利润。他的第一种利润论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部分扣除工资以后的余额,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他的第二种利润论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出发,断言利润是资本家垫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源泉之一。利润成为生产费用的一部分,具有了自己单独的来源。(3分) (3)地租。斯密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地租。但是,他对地租的提法是多种多样的。上述三个阶级、三种收入学说实际上也就是斯密的分配理论。它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贡献:(1)第一次正确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2)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范畴,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从而接近认识剩余价值问题。但是,由于斯密受资产阶级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局限,特别是他的二重研究方法,严重影响了他对三种收入的分析,在理论上造成了许多混乱。特别是他把三种收入归结为一切交换价值的源泉,为萨伊的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