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等级判定准则
her-2 免疫组化 评分标准
her-2 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HER-2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和胃癌的免疫组化检测中。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膜上受体酪氨酸激酶,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参与细胞增殖和生存信号传导途径,其异常表达或过度表达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临床治疗中,HER-2免疫组化评分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通过对HER-2表达水平的评估,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HER-2的免疫组化评分标准主要根据HER-2的膜表达强度和细胞膜的阳性率来进行分类评分。
主要有四个等级:0级、1级、2级和3级,具体标准如下:0级:不存在HER-2的膜表达,细胞膜完全阴性;1级:细胞膜显示很弱或微弱的不定性阳性;2级:细胞膜显示强阳性,疑似HER-2过表达;3级:细胞膜显示强烈阳性,明显HER-2过表达。
根据不同的评分结果,可以确定HER-2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0级和1级的患者被认为是HER-2阴性,对HER-2靶向治疗药物无效;而2级和3级的患者则判定为HER-2阳性,可以考虑使用HER-2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准确评估HER-2的表达水平对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在进行HER-2免疫组化评分时,需要注意一些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必须选择合适的切片,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染色和显微观察。
需要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染色结果清晰可靠。
在观察和评分过程中,要注意细胞膜的染色强度和阳性率,并结合组织学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评分的主观性和片子之间的差异性。
除了HER-2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用来检测HER-2的表达水平,例如原位杂交法、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对HER-2的表达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判定
(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判定1、对照的设立设立对照的目的在于证明和肯定阳性结果的特异性,排除非特异性疑问。
主要是针对第一抗体对照,常用的对照有阳性对照、阴性对照。
(1)阳性对照是用已知抗原阳性的切片与待检标本同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照切片应呈阳性结果。
证明整个染色程序符合要求,尤其当待检标本呈阴性结果时,阳性对照就更加重要。
(2)阴性对照是用确证不含已知抗原的标本作对照,应呈阴性结果,另外空白、替代、吸收和抑制试验均为阴性对照。
当阴性对照成立时,才能判定检测结果,主要用于排除假阳性。
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判断应持科学的慎重态度,要准确判断阳性和阴性,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必须严格对照实验,对新发现的阳性结果,除有对照试验结果之外,应进行多次重复试验,最好用几种其它方法进行验证,如用 SP 法阳性,可再用ABC法、PCR等验证。
必须学会判断特异性染色和非特异性染色,这对初学者更为重要,否则会得出不科学的结论。
特异性染色与非特异性染色的鉴别点主要在于特异性反应产物常分布于特定的部位,如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表面,即具有结构性。
特异性染色表现为在同一切片上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结果,非特异性染色表现为无一定的分布规律,常为某一部位成片的均匀着色,细胞和周围的结缔组织均无区别的着色,或结缔组织呈现很强的染色,非特异性染色常出现在干燥切片的边缘,有刀痕或组织折叠的部位。
在过大的组织块,中心固定不良也会导致非特异性染色,有时可见非特异性染色和特异性染色同时存在,由于过强的非特异性染色背景不但影响对特异性染色结果的观察记录,而且令人对其特异性结果产生怀疑。
2、阳性细胞的染色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的呈色深浅可反映抗原存在的数量,可作为定性、定位和定量的依据。
(1)阳性细胞染色分布有三种类型:①细胞质;②细胞核;③细胞膜表面。
大部分抗原见于细胞质,可见于整个胞质或部分胞质。
(2)阳性细胞分布可分为散在、灶性和弥漫性。
宫颈免疫组化结果判读标准
宫颈免疫组化结果判读标准
宫颈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主要用于宫颈病变、肿瘤等相关疾病
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分子靶标研究。
宫颈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阳性对照:使用已知含有目标抗原的组织作为阳性对照,如正常宫颈组织、阳性病例组织等。
阳性对照应显示明显的染色信号,以证实抗体与目标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2. 阴性对照:空白对照(不加一抗,使用PBS或一抗来源的动物血清)和阴性组织对照(使用本身不表达该抗原的组织,如肌肉、结缔组织等)。
阴性对照应显示无染色信号,以排除非特异性染色等干扰因素。
3. 染色质量:评估染色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如染色步骤遗漏、显色剂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等。
优质染色应呈现清晰、鲜明的颜色分布,无明显背景染色。
4. 抗原表达程度:根据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比例进行评分。
通常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如0分为无染色,1分为弱染色,2分为中等染色,3分为强染色。
评分越高,说明抗原
表达越明显。
5. 阳性细胞分布:观察阳性细胞在宫颈组织的分布情况,如弥漫性分布、局灶性分布等。
阳性细胞分布越广泛,说明抗原表达越活跃。
6. 结合临床资料:将免疫组化结果与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等其他检测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需要注意的是,宫颈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实验操作规范性、抗体质量和实验设备等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以上判读标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不断优化实验方法和设备,提高宫颈免疫组化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以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免疫组化评分标准
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免疫组化评分标准是指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析中,根据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的比例来进行评分的一种标准。
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的制定对于准确评价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的基本原则。
1. 染色强度评分,根据染色结果的强度分为0、1+、2+、3+四个等级,分别代表无染色、弱染色、中等强度染色和强烈染色。
2. 阳性细胞比例评分,根据阳性细胞的比例分为0、1、2、3四个等级,分别代表阳性细胞比例小于5%、5-25%、26-50%和大于50%。
3. 总评分,染色强度评分和阳性细胞比例评分相乘得到总评分,一般为0-12分。
总评分越高,表示染色结果越强烈。
二、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的应用。
1. 临床诊断,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可用于辅助临床诊断,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类型、分期和预后。
2.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的疗效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有关,评分标准可用于指导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
3. 临床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可用于评价药物疗效、预测患者预后等。
三、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的注意事项。
1. 标准化操作,在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质量控制,对于染色试剂、仪器设备等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专业解读,免疫组化评分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临床病理医师进行解读,以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四、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组化评分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未来,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将更加精细化,可以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组织类型进行个性化评分,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之,免疫组化评分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理解和应用评分标准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促进免疫组化评分标准的正确应用和发展。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
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的存在及其在细胞内或组织中的位置来研究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功能的技术。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结果判定的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1.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实验条件、试剂质量、技术操作、判读标准等。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选择高质量的抗体和试剂也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在技术操作上,需要熟练掌握免疫组化的步骤和技巧,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结果的偏差。
在判读标准上,需要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研究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判定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标准。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标准主要包括阳性和阴性两种结果。
阳性结果表示目标蛋白在组织中存在,阴性结果表示目标蛋白在组织中不存在。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会根据染色强度和染色范围来判定免疫组化结果。
染色强度分为强阳性、中阳性、弱阳性和阴性,染色范围分为核染色、胞浆染色和膜染色。
根据染色强度和染色范围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免疫组化结果,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的应用。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同时,免疫组化结果还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预后和预测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免疫组化结果还可以用于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特性,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的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免疫组化结果判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条件、试剂质量、技术操作和判读标准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免疫组化结果一秒看懂
免疫组化结果一秒看懂
免疫组化是一项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表达的技术,在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免疫组化实验中,使用特定的抗体与组织样本中的目标蛋白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或荧光显微镜观察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可以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染色强度及分布情况来
判断,通常分为4个等级:阴性、弱阳性、中阳性和强阳性。
阴性表示该区域没有目标蛋白的表达,弱阳性表示目标蛋白的表达量较低,中阳性表示表达量中等,强阳性表示表达量较高。
当然,判断免疫组化结果要综合考虑样本类型、抗体质量、染色方法等多种因素,且不同实验室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但是,掌握免疫组化结果的基本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表达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1 -。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标准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标准
免疫组化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标准会因所检测的蛋白质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般免疫组化结果判读的一般原则:
1. 强阳性(Strong positive):细胞或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目标蛋白表达,通常显示为强烈的染色信号。
2. 中阳性(Moderate positive):细胞或组织中存在适度的目标蛋白表达,染色信号强度介于强阳性和弱阳性之间。
3. 弱阳性(Weak positive):细胞或组织中存在轻微的目标蛋白表达,染色信号强度较弱。
4. 阴性(Negative):细胞或组织中不存在目标蛋白的表达,通常显示为无或非特异性染色。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可能还需要结合组织或细胞的生理背景、对照组样本以及其他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与实验室或领域专家进行讨论和解释结果也是非常
重要的。
此外,具体研究领域和目的可能会有特定的判读标准,因此建议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和指南以确定适用的判读标准。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标准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标准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实验技术,其主要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特定蛋白表达情况。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进行评估。
以下是一些评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的标准:1.染色效果染色效果是评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良的染色效果应该具有颜色鲜艳、对比度适中、背景清晰等特点。
如果染色效果不佳,会导致蛋白表达的信号弱或者无法区分阳性细胞与阴性细胞。
2.定位准确性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定位准确性。
通过对特定蛋白在组织中的定位,可以了解其在生物组织中的分布和作用。
如果定位不准确,会使得对蛋白分布和作用的判断产生误差。
3.细胞形态完整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对于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优良的切片应该具有清晰的细胞轮廓和完整的细胞结构,这有助于对蛋白的表达进行准确的判断。
4.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的重要基础。
优良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应该具有高特异性的抗原抗体结合,即只有目标蛋白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非其他蛋白。
5.切片制备质量切片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
优良的切片应该具有厚度适宜、边缘整齐、无裂痕等特点。
切片过厚或过薄都会影响对蛋白表达的判断。
6.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的设置是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估切片优良率的重要标准之一。
阳性对照应该显示出预期的蛋白表达信号,而阴性对照应该没有蛋白表达信号。
如果阳性对照或阴性对照不符合预期,说明实验存在误差,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或重新进行实验。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的评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对染色效果、定位准确性、细胞形态完整、抗原抗体结合特异性、切片制备质量和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免疫组化染色切片的优良率。
免疫组化判读方法
免疫组化判读方法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读方法如下:
1. 必须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是已知的阳性标本,用于验证试剂和技术方法的可靠性;阴性对照是已知不含待测抗原的标本,用于确定本底情况。
如果阳性对照阴性,表明检测操作方法可能有误,需要重新检测。
2. 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有些免疫组化的定位在细胞膜,有些在细胞质,有些在细胞核,所以在特定部位阳性表明是真正阳性;如果在非特定部位阳性,或者整个切片阴性,都会判定免疫组化是阴性,或者是假阳性。
此外,根据使用的染色方法不同,判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如ABC法(卵
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和SP法(抗生物素蛋白链酶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原则和分析标准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原则和分析标准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 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 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 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 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 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 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 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⒉阴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不含靶抗原的同步处理和免疫标记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为阴性,目的是除外假阳性。
免疫组化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第一节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原则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原则概括起来有 以下几点:
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 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应 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 PCNA 及 p53 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 EMA 应
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不在抗原所在部
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由 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
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 判断时应注意。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 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
免疫标记。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
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
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 X 线等影像 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第二节
对照染色设计
(一)对照染色的目的
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 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①组织 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 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 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
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的 pH
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
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
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 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 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受体的干扰,等 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 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阳性组织对
照、阴性组织及阴性试剂对照和自身
对照四大类:
⒈阳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
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
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 色的组织对照。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 ,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 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标准
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标准
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是通过分析免疫染色取得的信号来判断蛋白质表达强度的方法。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使用的评分标准:
1. 快速评估:首先根据样本颜色和染色强度来判断阳性细胞的比例(比如:0-10%为阴性,10-30%为弱阳性,30-60%为中度阳性,60-100%为强阳性)
2. 细节评估:在快速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细胞膜、胞核或胞质等位置的染色强度来判断细胞的表达强度(比如:0为无表达,1+为弱表达,2+为中等表达,3+为强表达)
3. 分段评分法:根据膜、胞核或胞质位置的染色强度,将细胞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统计每个等级的细胞数所占比例(比如:等级1(0-10%强度)为1分,等级2(11-40%强度)为2分,等级3(41-70%强度)为3分,等级4(71-100%强度)为4分),最后将所有得分加起来,得到总分。
免疫组化染色评分标准因不同研究需要而略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免疫组化染色等级判定标准
胞浆染色的抗体的染色等级判定标准
由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双盲阅片。
Integrinβ1阳性表达为细胞胞膜和(或)胞浆上呈现棕黄色颗粒;采用半定量结果判断,分别对镜下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染色强度给予评分。
错误!阳性着色细胞数:每张切片上观察5个高倍视野(×200),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比,阳性细胞数<5%为0分,5%~25%为1分,26%~50% 为2分,51% ~75% 为3分,76%~100%为4分。
错误!阳性着色强度:无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
错误!两者计分相乘即为阳性等级: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阳性(++),9-12分为强阳性(+++)。
细胞核染色:
(–),0~10%
(+),11~30%
(++),31~70%
(+++),71~100%。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判定和分析就实验结果而言,免疫组化技术服务主要涉及抗体实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图片的确定与选取、相关数据的提供,上述工作是免疫组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严格的实验设计、标准的实验操作、专业化的结果分析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原则: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
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
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PCNA 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
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
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
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对照染色设计:(一)对照染色的目的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
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种: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四类:即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和阴性试剂对照及自身对照。
⒈阳性组织对照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与待检实验切片同时作同样处理和免疫染色的组织对照。
正确的结果应呈现阳性,目的是为了证实所用免疫组化染色流程的有效性,排除假阴性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页脚内容
胞浆染色的抗体的染色等级判定标准
由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进行双盲阅片。
Integrin β1阳性表达为细胞胞膜和(或)胞浆上呈现棕黄色颗粒;采用半定量结果判断,分别对镜下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和染色强度给予评分。
阳性着色细胞数:每张切片上观察5个高倍视野(×200),计数阳性细胞百分比,阳性细胞数<5%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100%为4分。
阳性着色强度:无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
两者计分相乘即为阳性等级:0分为阴性(-),1-4分为弱阳性(+),5-8分为阳性(++),9-12分为强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