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特点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特点明代甜白釉瓷器是明代瓷器中的一种重要品类,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瓷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甜白釉瓷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釉色纯白明亮甜白釉瓷器的釉色纯白明亮,通体洁白如玉。
这是由于明代甜白釉瓷器采用了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胎完全熔化,釉层充分融合,釉色均匀一致。
同时,瓷器表面的釉层厚度适中,不厚不薄,使得釉色呈现出纯白明亮的效果。
二、釉质细腻润滑甜白釉瓷器的釉质细腻润滑,手感光滑细腻。
这是因为明代甜白釉瓷器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胎和釉层充分融合,釉质细腻均匀。
同时,釉层有一定的厚度,使得烧制后的瓷器表面光滑润泽,给人以触感舒适的感觉。
三、造型简洁典雅甜白釉瓷器的造型简洁典雅,线条流畅优美。
明代甜白釉瓷器在造型上注重简洁,追求线条的流畅和比例的和谐。
无论是瓶、罐、盘、碗等各种器型,都以简洁典雅的造型为主,给人以美感和艺术欣赏的享受。
四、纹饰独特精美甜白釉瓷器的纹饰独特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纹饰多样,包括刻花、划花、镂空等多种工艺,纹饰线条流畅,线条精细,图案繁复精巧。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人物、山水、动物等,这些纹饰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展现出明代瓷器的文化内涵和时代风貌。
五、器形多样化甜白釉瓷器的器形多样化,包括瓶、罐、盘、碗、壶、杯等各种形制。
明代甜白釉瓷器的器形设计时尚多样,既有传统的宫廷式器型,也有民间生活用具式器型,丰富了瓷器的种类和用途。
六、文化内涵丰富甜白釉瓷器的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着明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社会文化繁荣发展,这些社会文化因素都影响着明代甜白釉瓷器的制作和装饰。
甜白釉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明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
总结起来,明代甜白釉瓷器以其釉色纯白明亮、釉质细腻润滑、造型简洁典雅、纹饰独特精美、器形多样化和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成为明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类。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明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观念,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篇章。
故宫藏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鉴赏
故宫藏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鉴赏
永乐年间,景德镇所制一种白瓷,釉色莹润,如脂似玉的白,迎光透视呈肉红色,给人甜甜的感觉,故称“甜白”,也叫“填白”。
这种甜白瓷,反映了永乐皇帝朱棣特有的审美情趣以及当时工匠的高超制瓷技艺。
本文展示的是台北故宫珍藏的明代永乐甜白釉瓷器。
明代永乐年间甜白釉瓷器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它比唐宋时期的白瓷、元代的卵白瓷更纯洁、更滋润、更剔透。
因此,更令人爱不释手。
永乐甜白瓷之所以与其他白瓷不同,是因为工匠们在瓷胎时增加了高岭土的比重,以固定造型;精洗原料,以增加白度和透光度;配料中增加铝氧含量,提高烧制温度与瓷胎强度;改进装匣支烧方法,提高成品质量。
工艺的改革,让白瓷面目一新。
又甜又白的甜白瓷,其足边和折角积釉处还常常闪烁灰青色的光泽,让人观之叫绝。
白里透白的永乐甜白釉瓷器
白里透白的永乐甜白釉瓷器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皇帝对自己心爱瓷器的赞誉。
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甜白釉瓷为明代永乐朝御窑厂创烧的一种洁白的釉色瓷。
通俗地说就是在极薄的胎体上,施不含铁或含铁量极低的白色乳浊釉,再高温焙烧还原出成色极白的莹润釉色,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和甜净之意,故称甜白釉瓷。
白瓷,在永乐一朝,终于达到了白里透白、与众不同。
这种白,去除掉了一切可以呈色的杂质,从根本上摆脱了“闪青”的影响,成为后世白釉的楷模。
这种白瓷,还获得了瓷器史上,仅有的一种通感的称谓-“甜白”。
没有别的瓷器可以享有这样的殊荣了,“甜”,居然用人们最喜欢的一种口感,来形容它的温润美丽。
永乐甜白釉器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胎体迎光透视,呈现极浅淡的粉红色;二是釉面积釉处呈虾青色。
永乐甜白釉是古代白瓷的顶峰,与宣德炉齐名,“后世一直试图超越未果,索性就将其视为榜样”。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朝都大肆烧造过白瓷,但是始终无法比肩前辈。
明永乐一朝,宫廷重白瓷。
单色白釉器属永乐重要瓷品,其釉色乳白,温泽柔和,于白瓷中形成独特风格,谓之“甜白”。
甜白釉器,重凝润丰厚,莹亮光致,所用瓷土,提炼精纯,铁钛含量极低,釉料主要由釉石制成,而不用釉灰,故成器明显有别于其他时期瓷品。
景德镇明代官窑遗址,出土永乐之品,多为甜白釉瓷,然而甜白器传世者较青花瓷更罕,可见此类器烧制极其艰钜,必严格择选,至釉色完美者,方能入贡。
明时期,为迎合永乐皇帝崇白之品味,他尤其钟爱白玉及白瓷,御窑因此致力发展甜白釉。
永乐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比其它白釉含氧化钙量较低,含氧化钾量较高;至于胎体则含氧化铝较高,烧成温度亦较高。
因此无论胎体或釉色均较其它白瓷洁白,釉面亦与别不同,表现柔滑润莹,没有青白釉的玻璃质感。
甜白釉面有无数小气泡,平均分布于釉中,当光线穿越时,散发出玉质般的晶莹。
甜白瓷若加上划花工艺,整个会形成一种镜中花、水中月的飘渺意味,很为现代人所钟爱,拍场上明代永乐甜白瓷屡创天价。
明代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点和瓷器鉴赏
明代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点和瓷器鉴赏“甜白釉”实是“白釉”,在“白釉”的生产过程中把铁的含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又在脱胎、半脱胎的洁白胎体上施纯净的透明釉,经高温烧制就能使“白釉”更加诱人,被称之为“甜白釉”。
甜白瓷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永乐白瓷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故称“甜白瓷”。
明代黄一正所撰《事物绀珠》中载有“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此后“甜白”称谓沿用至今。
永宣甜白釉色瓷器特点甜白釉瓷是由明永乐年间景德镇官窑创制的一种高白度瓷器,是在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永乐时期甜白釉器物是宫中主要用瓷。
甜白釉瓷器釉下暗花用肉眼难以看出,但通过侧光、放大镜或者灯光透视等,却隐约可见,使原本单一的白色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变化感,给人以亦幻亦真的感觉,所以也叫填白工艺。
“宣德”款甜白釉鸡心碗高8.4、口径16、底径4.2厘米,侈口,深腹,斜弧壁,外底有凸脐,小圈足。
内外施甜白釉,釉色白中泛青灰,釉质滋润均匀。
圈足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款。
永乐宣德甜白釉永乐甜白釉僧帽壶甜白釉僧帽壶,明永乐,高19.7cm,通流长16.7cm,足径7.5cm。
壶因口部形似僧人之帽而俗称“僧帽壶”。
阔颈,鼓腹,瘦底,圈足。
壶身一侧口边至颈部置宽带形曲柄,相对的另一侧出鸭嘴状流槽。
通体施甜白釉,无款识。
此壶造型端庄秀丽,釉面恬静莹润,釉色白如凝脂,优美的器形配以甜美的釉色,相得益彰。
此壶式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质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厂曾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
清代康熙朝曾仿烧永乐和宣德时的白釉、红釉僧帽壶。
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高24.8cm,口径4.5cm。
瓶小口,肩下渐敛,足胫处略外撇,圈足,砂底无釉。
通体施甜白釉,釉面暗划3组纹饰,依次为卷草纹、缠枝莲花纹、折枝花卉纹,以弦纹间隔。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十二)——永乐甜白釉特点
明永乐时期瓷器鉴定(十二)——永乐甜白釉特点釉质洁白,温润似玉,肥厚如脂,比后来宣德时期的更为光净,无棕眼,简称“奶白”或“甜白”(亦有写作“填白”的。
“填白”本是一种工艺,即于红、蓝等一色釉地上刻留花纹后填入白釉)。
釉层有薄厚之分:薄釉常施于薄胎及脱胎圆器上,釉面平整晶莹,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显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有光素与刻、印纹样两种装饰。
厚釉则釉质凝厚,较薄胎器的釉面更为肥腴,多施于厚胎琢器,以光素器为多;少数器皿上线条流畅的暗刻花纹,有时须仔细审视或借光线透视,方可看出纹饰或款字来,因此,往往真品反而不如仿品的纹饰、款字清晰。
厚釉的釉面有平与不平之分,不平的釉面侧视如阴云密布的云层向下垂堆,釉表面微显灰暗之色。
明永乐甜白釉划花缠枝莲纹梅瓶不论薄釉厚釉,永乐白釉器都有一个特点,即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现肉红或粉红色;而清代仿品在迎光透视下,则显青色透亮。
这是明、清两代胎料、釉质不同所致。
常见的康熙仿品有白釉葵瓣口碗、高足碗等。
流散在国内外的不少康熙仿品,多年来仍被误认为永乐白釉器,未能得到纠正。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永乐白釉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器物足边和折角积釉处,常闪灰青光泽,釉面偶然出现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极淡的虾青色,甚为奇特。
白釉瓷较难鉴定,应当格外谨慎。
永乐白釉器的特点固然突出,但嘉靖白釉瓷的胎釉与之相类似,最易混淆。
如果对永乐时的器形特点掌握不准,往往会被嘉靖白釉瓷所惑。
以下几种嘉靖白釉器易混淆于永乐,特录于此,以供参考:明永乐白釉葵花口碗白釉暗花双凤纹碗:厚胎,撇口垂腹,呈墩式;里壁暗刻云龙或双凤纹额,内心有三朵如意云呈“品”字形排列,外腹下暗刻莲瓣纹。
永乐和嘉靖时都有此器,差别甚微,难以区分。
但嘉靖器物胎厚体重,圈足高深,器足修饰不平,特别是釉面中偶有黄褐色斑点,而永乐器的釉面无此现象,且底足都很平齐。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白釉暗花盘:撇口、浅腹,圈足,厚胎,纹饰多缠枝莲或双凤,其风格如同上面的白釉双凤碗。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甜白釉瓷器”。
甜白釉是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
由于永乐白釉瓷器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
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景德镇甜白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
甜白釉瓷器在清代还有烧造。
明代永乐白釉执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梅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浮雕莲瓣纹束腰三足座(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单把罐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金彩花卉纹敛口钵(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八方烛台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锥花僧帽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双耳扁壶明代永乐白釉双耳扁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盘口兽耳颈瓶明代永乐白釉盘口兽耳颈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永乐甜白釉暗刻龙凤纹盖碗三才杯
永乐甜白釉暗刻龙凤纹盖碗三才杯明永乐甜白釉,乃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创烧的一种白釉瓷器。
甜白釉之釉极为莹润,能照人影,其比元代枢府窑卵白釉有更为明显的一种乳浊感。
其在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晶莹如玉的白釉,从而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故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美誉,遗存至今乃明代瓷器十分珍贵之品种。
而在中国传统饮茶器皿中,最为典型,流传最久的当为那有名的盖碗三才杯。
盖碗三才杯乃瓷制,由杯、盖、托,三件成一套完整器。
据载,其器形始于唐,成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和民国直至今天仍在使用。
盖碗三才杯,同时也是典型的日用器皿,加之是三个单独的组件,因此,具有易损或难于整套完整保持长久的特点。
亦今为止,可作为古瓷属性之三件套完整器遗存的,主要是晚清民国时期所烧造,往前推至清三代,亦有完整器遗存,但是,都十分少见,甚是珍贵难得。
而在明代同样流行的三才杯,则因年代更久,相对已经更为罕见。
而历史以来,无论多么珍贵的瓷器,其因遗存形式的不同,而可得以长久存世,此乃不难理解之道理。
其中,数百年以上时间遗留下来的完好完整古瓷,遗存的主要形式是入窖藏(或埋藏)、外运外销沉船入水、入墓陪葬三种。
除此之外,瓷器外销到国外或者赏赐附属国后的遗存,也不外乎上述三种主要遗存形式之一。
完全传世三百年以上的瓷器可谓很少,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因此,无论什么器形抑或胎体厚薄的瓷器,得以完整保存下来,都有可能,无需大惊小怪矣。
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愚帐中所藏的“永乐年制甜白釉暗刻龙凤纹盖碗三才杯”完整器,不仅存世可能,而是实实在在,可谓十分的珍贵难得。
此套永乐甜白釉三才杯,亦今为止属于首次公展亮相,之前无论宫馆洋博,皆未见有藏。
故而,今日赏瓷,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并遣之于博客公展于世,以此实物说话并证之矣。
鉴赏此杯。
其为典型的盖碗三才杯,杯、盖、托,三件完整,杯体口径9.8厘米,无暇无疵。
但见其浑身凝脂般的釉色雪白,釉水匀称,质如白玉,光泽更是无比滋润柔和。
明永乐甜白瓷的探讨与鉴别
明永乐甜白瓷的探讨与鉴别湖北祖恩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永乐甜白釉胎体细薄,上面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给人一种甜的感受”。
严格的说,白釉本身是无色透明的,而且厚度仅0.3毫米左右。
不可能有玉的质感。
中科院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对宣德青花盘化学成分检测,其中白釉的化学成分如下表:玻璃的一系列性能如透明度等,主要由二氧化硅的含量决定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主要原料二氧化硅二者相近,白釉中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铝可提高釉层的化学稳定性、机械强度、硬度、折射率。
可减少釉层的脆性及烧制过程中釉层的流动性。
玻璃及白釉中没有产生玉质感的矿物成分。
至所以能使人们产生玉质感受的主要是胎质。
如上世纪90年代,福建德化瓷塑艺术家林眭殿掌握20多吨产于德化根竹坑的极品高岭土,以此极品高岭土为胎,创造了著名的“爱德华玉”白瓷,曾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1,永乐甜白釉瓷的制成材料。
明永乐甜白釉瓷的胎骨是用当时官窑控制的麻仓土制作的。
元代孔齐在“至正直记”中对麻仓土制作的瓷器有“白而莹”的描述,就是说该瓷器不但白,而且有宝石光。
在瓷器上再施以透明的无色釉,又因为釉中含有氧化铝较大,具有较好的折光效果,能使釉层看上去更厚、宝石光更显柔和温润,胎釉二者相得益彰,“甜”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麻仓土与根竹坑极品高岭土有相同的特征,所制造出的瓷器都有玉的质感,都很白,可以说根竹坑极品高岭土是现代的“麻仓土”。
麻仓土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极品高岭土,这两种土中伊利石、埃洛石、地开石、叶腊石等伴生矿石的含量比一般高岭土的含量要高一些,因为这些矿石能使瓷器增白,且具有珍珠及油脂光泽。
2,明永乐甜白瓷的鉴别明代王宗沐【江西省大志】“……陶土出新正都麻仓山,为官土,土埴垆匀有青黑缝、糖点、白玉……”。
清朱琰【陶说】“……县境内吴门托新土,有糖点者为麻仓土尤佳”。
糖点为三氧化二铁,白玉是伴生矿物的集结,铁实际上是一种杂质,在官窑生产的元青花中的釉面有“铁锈斑”,坑坑洼洼,在露胎处几百年又能形成火石红。
国宝档案,永乐甜白釉暗花三多纹梅瓶
国宝档案,永乐甜白釉暗花三多纹梅瓶永乐白瓷是中国是中国明朝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器品种,它釉色洁白、莹润,即像白糖的颜色,由有糖一样的甜腻质感,因此被后世称为甜白釉瓷器。
永乐甜白釉暗花三多纹梅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高37厘米,口径6厘米,地径13.5厘米,卷唇溜肩,造型端庄而优美。
梅瓶釉色莹润,釉下暗刻有折枝纹和花果纹。
梅瓶最早是用来盛酒的器皿,由于其优雅的造型,使它渐渐称为一种观赏器,尤其是宫廷中陈列的梅瓶,更是以奢华的工艺而著称。
这件甜白釉暗花三多纹梅瓶是中国明朝永乐年间宫廷专用瓷器,也是明代顶级制瓷工艺的代表,这个梅瓶的胎体极为轻薄,都能照见人影。
它的釉色洁白、呈乳浊状,即像白糖的颜色,又有一种像糖一样的甜腻质感,世人爱不释手。
甜白釉瓷器是中国明代皇家的一种御用瓷器。
据说它的烧制与永乐皇帝朱棣朱棣的个人喜爱有关。
朱棣为了培养他的皇子,曾经专门挑选了10位高僧或名士巨儒,作为皇子们讲经说法的陪侍,其中就有后来赫赫有名的姚广孝。
当时朱棣还是燕王,姚广孝像朱棣毛遂自荐,并表示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
王加上个白帽子就是皇字呀。
素有野心的朱棣自然就选中了姚广孝,后来在姚广孝的大力辅佐下,朱棣真的坐上了皇位。
朱棣越发相信白色对于他有重要意义,同时白色也成为了他的幸运色。
永乐皇帝喜欢白色,他对白瓷也情有独钟。
中国烧造白瓷的历史悠久,宋代的五大名窑中,定窑就以生产白瓷而闻名。
到了元代蒙古族统治者崇尚白色,从服饰到建筑基本都以白色为主色调,白瓷成为元代宫廷的御用瓷器,当时有一种名为卵白釉的白瓷,如鹅卵般白中泛青,这种瓷器就是典型的元代白瓷。
明朝建立以后,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永乐对白瓷的烧制一直十分关心。
永乐做事追求完美,对瓷器的烧造要求很高,为了迎合皇帝地白瓷的喜好,景德镇御窑厂集百工之力,不计成本终于烧制出一种胎体轻薄、胎质细腻、釉色洁白温润的瓷器,这就是甜白釉瓷器。
这种瓷器一改传统白瓷白里泛青的特点,釉色变得十分纯正,没有丝毫杂色当精美的甜白釉瓷器送到紫荆城后,永乐皇帝十分高兴,他爱不释手,并与这些瓷器精品早夕相伴,以至于一度对其他珍宝失去了兴趣。
明永乐“三宝”:甜白釉为常,青花为贵,鲜红釉为宝!
明永乐“三宝”:甜白釉为常,青花为贵,鲜红釉为宝!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
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经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这段话清楚地总结了永乐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瓷器。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是永乐皇帝对自己心爱瓷器的赞誉,这些合于永乐皇帝心意的瓷器,经过六百年岁月的洗礼,更显宝贵。
▲明永乐四季花卉纹莲子碗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繁荣和技术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晚期文人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提到,“以骔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明永乐青花六出开光莲花纹花口折沿盘光素洁白并开创白瓷新面貌的甜白瓷器;以外来钴料绘制、造型丰富多变的青花瓷器;珍贵且带有“永乐年制”篆款的红釉瓷器。
共同演绎着永乐瓷器的神话!此时的甜白釉、青花瓷和鲜红釉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代的典型,并广泛影响于后世。
甜白釉瓷器为常甜白釉色创烧于永乐,恬静优雅,轻盈秀美,属于高温釉瓷器,釉色白如凝脂,素如积雪,温润如玉,开创白瓷新面貌。
▲明永乐甜白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之所以能成就样的成就,是因为当时釉料加工精细,对原料中的粗颗粒和有害杂质进行精细的粉碎和淘洗,釉中含铁量极地,所以永乐白瓷白度较高,被人们称为“甜白瓷”。
左一明宣德甜白釉暗刻云龙纹小碗左二明甜白暗刻缠枝花卉罐右一明甜白龙凤纹梅瓶右二明永乐甜白莲花纹梅瓶永乐甜白釉的主要特征可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胎体的仰光透视,呈现出极为浅淡的粉红色,但又与龙泉窑中粉青有极大区别。
二是釉面积釉处(近底和底部较明显)呈现虾青色。
▲永乐甜白三系竹节把壶其中以薄胎暗花者最为珍贵。
大多薄胎,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胎体迎光或者用强光手电照射,可以呈现浅淡的粉红色,釉面堆釉、聚釉或积釉处用10倍放大镜可见微微的虾青色。
碗壁局部透光图在永乐前期地层出土瓷器中甜白釉瓷器占98%以上,可见当时甜白釉瓷器被大量烧制。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永乐之甜白釉!本文带你揭开其鉴定绝学审核中
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永乐之甜白釉!本文带你揭开其鉴定绝学审核中永乐是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的年号。
永乐时期,其实是汉民族文化最后的辉煌和高峰。
虽说其孙宣德帝继往开来,但永乐大帝的文治武功,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外,在明代是无人能比的。
永乐时期,瓷器业也发生了大变化。
洪武三十五年,也就是建文四年,朱棣在攻下明早期都城南京之后,开始开国之肇造,正式在江西饶州府景德镇设立御窑厂。
而在这之前的洪武,建文两朝,关于瓷器的烧制,明朝廷的规定是“如果量多,起取工匠赴京烧造,量少,行移饶处两州烧制。
”所以,明初洪武时期的很多瓷器,极有可能是南京烧制的,只不过窑址目前无法找到。
而从永乐开始,景德镇御窑厂翻开了新的篇章。
换句话说,你得知道,所谓建立于洪武三十五年的御窑厂,和朱元璋没有关系,其实是永乐帝朱棣的大手笔。
永乐瓷器有三宝,青花,甜白和红釉。
而甜白器,就是永乐瓷器特有的招牌产品了。
所谓,“永宣时期,以棕眼甜白为常苏麻离青为饰,鲜红为宝”的历史记载,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明永乐甜白釉暗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白瓷,在永乐一朝,达到了白里透白、与众不同。
这种白,去除掉了一切可以呈色的杂质,从根本上摆脱了“闪青”的影响,成为后世白釉的楷模。
泱泱大明,皇家气象,都在这种洁白莹润的人造白玉里,显露出非同寻常的气息!甜白,是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是在元代卵白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白度较以往的白釉都高,不少作品克服了之前那种卵白色和青白色,烧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白釉产品。
其釉质柔滑莹润,釉光柔和,细腻洁净。
以纯净洁白的釉色著名于世,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八吉祥高足碗“甜白”实际上就是白糖对中国人的一个提示,不仅从色泽上,还从心理上给了一个提示,这种白是甜在内心的,所以在明代后期出现了“永乐甜白”这个名字。
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
甜白釉瓷从永乐创烧至成化时废烧,时间不足百年,但甜白瓷所展示的艺术风采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永乐甜白釉的特点都不知道,何谈收藏?
永乐甜白釉的特点都不知道,何谈收藏?白釉为含铁量低的高温透明釉,白釉瓷始见于北朝,唐宋时期成为瓷器釉色的主流产品。
明初受蒙元贵族“国俗尚白”遗风的影响,白釉瓷作为宫廷祭器和日常饮食使用器皿的主要品种而大量烧制,在整个明代始终未间断过。
明洪武朝的白釉瓷,仍保留着元代的特征:胎体厚重,胎色洁白,釉色或为白色,或白中泛青。
永乐甜白釉胎体轻薄,釉色莹润,达到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
随后的几个朝代里,白釉瓷都制作精美:宣德白釉干净纯洁,成化白釉轻薄如纸,弘治白釉肥厚细润,嘉靖白釉细润光亮,万历白釉透亮明快。
明永乐时宫廷把洁白素雅的白瓷作为极佳的饮食用具和祭祀用瓷,这就促使了景德镇制瓷工匠对白釉器胎釉配制等诸多工艺进行改进,最后成功地烧制出了一种半脱胎白瓷,釉质洁白细腻,温润如玉,色如凝脂.有种甜蜜之感,被后世称为“甜白瓷甜白瓷的产生成为白釉瓷烧造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一线拍行秋拍藏品征集一伍叁,零叁柒贰,贰一玖壹。
除此之外,永乐时还生产一种高白釉瓷,釉色洁白光亮,莹润如玉。
这一时期的白釉瓷胎薄体轻釉面肥腴,以光素器为多,也有在薄如卵幕的胎上刻、模印花纹的。
总体看来,永乐白釉器有两个特点是迎光透视,胎釉呈粉红色;二是在器物足边和肩角积釉处,常可见灰青闪绿的光泽。
永乐甜白瓷的胎体细腻,没有元代和明初瓷胎内的黑色小砂粒。
胎薄如纸,几乎见釉不见胎,洁自悦目。
白釉器物多为小件,釉面肥厚,釉色白中闪肉红,没有闪青或泛灰的现象,色调沉稳。
永乐官窑白釉釉质纯净釉面光滑,无流釉现象,有细小棕眼,玻璃质光泽温润。
民窑白釉瓷的胎色白净,瓷化程度较好,产品以高白釉为主,釉色洁白光亮,釉面细腻均匀,无闪青现象。
与官窑甜白不同的是,此类釉色类于唐代邢窑或定窑器的洁白。
民窑中也见有甜白釉器物,其色调凝重,温润肥腴,无橘皮纹。
永乐白釉釉层有厚薄之分,薄釉器多为圆器,如盘碗、杯等,釉面平整光润,或光素,或模印、锥刻纹饰;厚釉器多为琢器,如瓶、罐等,釉质凝厚肥腴,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
永乐甜白釉暗刻龙纹方流直颈执壶
永乐甜白釉暗刻龙纹方流直颈执壶
明代官窑白釉瓷器是在元代青白釉和卵白釉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最成功的当属永乐时期的甜白釉作品。
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白度较以往的白釉都高,不少作品克服了之前那种卵白色和青白色,烧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白釉产品。
其釉色柔滑莹润,细腻洁净,细细观赏能使人产生一种从视觉到味觉转换的奇妙通感。
当时的白瓷制品很多烧制出来以后都非常薄,薄到什么程度呢?用光照射在上面,光线能直接透过瓷器,可想而知当时的白瓷有多薄。
后来工匠们在薄胎器上面暗花刻纹,加上温润如玉的白釉,顿时给人一种“甜”的感受,因此得名“甜白”。
甜白釉的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
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比枢府窑卵白釉有更加明显的乳浊感,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又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初见该壶器型完美漂亮,整体呈乳白色,釉有反光但不刺眼,壶两侧隐有花纹,壶底有款。
壶嘴、壶把成一流线,总体美观大方。
此壶胎薄如纸、光影甜润、釉色如玉,暗刻龙凤和底款“永乐年制”。
该壶除了白釉像白糖一样腻白的感觉以外,胎体迎光或者用强光手电照射可以呈现浅淡的粉红色,釉面堆釉或者聚釉或者积釉处用10倍放大镜可见微微的虾青色。
瓶身上通体暗刻龙凤纹,刻划花线条自然、流畅,表现收敛,乍一眼难看清,实则纹饰精美,刻画生动与白釉浑然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龙凤纹从传统的寓意来说,龙代表祥瑞、威严,凤代表尚洁、喻情。
龙凤互补对应,便是成语龙凤呈祥的真实写照。
乃祥和、吉庆、万事如意等喜庆之寓意!。
故宫藏明永乐瓷器!青花、红釉、甜白精品赏析
故宫藏明永乐瓷器!青花、红釉、甜白精品赏析明代永乐(公元1403-1424年)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
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
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永乐时铜红单色釉鲜红器烧制成功,这种红釉具有鲜艳的红色,故称“鲜红”。
又由于这种红釉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而又称为“宝石红”。
红釉瓷还常被用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
永乐时还在元代白瓷的基础上烧制成著名的“甜白瓷”,给人以一种“甜”的感觉,故称“甜白”。
“甜白瓷”制作精湛,其轻盈秀美之态,是前代白瓷无法比拟的。
(1403—1424年)明成祖永乐皇帝名朱棣明永乐精品瓷器赏析翠青釉三系盖罐高10.4cm,口径9.9cm, 足径14.1cm。
罐直口,扁腹,圈足。
肩部有3个环形小系,系下凸起海棠托饰,花瓣上有横线纹。
罐里及足内施青白釉,外施翠青釉。
直口盖合于罐口。
此罐制作规整,胎体细腻,釉色青翠。
翠青釉瓷器为永乐时所创,传世品极少。
青花玉壶春瓶明永乐,口径7cm,足径10cm,高27cm。
瓶撇口,细长颈,圆腹下垂,圈足。
瓶身自上至下分别绘青花如意头纹、回纹、卷草纹、缠枝莲纹和莲瓣纹。
此杯造型庄重,纹饰素雅,构图饱满,层次分明。
青花采用进口苏泥勃青料,色泽浓丽沉稳,具有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的艺术特色。
鲜红釉高足碗高9.9cm,口径15.8cm,足径4.2cm。
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
碗外壁及足满施鲜艳的宝石红釉,内壁为白釉,有暗云龙纹装饰。
碗心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
此碗造型秀美,鲜红釉纯净无瑕,亮丽匀净,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唯一带有永乐官窑年款的红釉器。
高足碗盛于元代,又称靶杯,在明代初年亦十分流行。
永乐红釉高足碗弥足珍贵,最负盛名。
鲜红釉盘明永乐,高4.2cm,口径19.3cm,足径11.7cm。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
通体施红釉,盘口显白色胎骨,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造型规整,胎薄体轻,红釉色泽鲜艳纯正,是永乐朝官窑红釉瓷作的典范。
明永乐甜白釉暗花薄胎仰钟杯的艺术特征与鉴赏价值
32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有着重要的地位,堪称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高峰。
其中,永乐年间创烧的甜白釉精美绝伦,闻名遐迩,存世量极少,薄胎暗花者更是少中之少,能见到一片残瓷也是奢望。
在如此难觅的背景下,今年,武汉市悄然出现了私人收藏的两只永乐甜白釉暗花薄胎仰钟杯,藏家们称百年不遇,其艺术特征和鉴赏价值不同寻常。
这两只仰钟杯的规格差异甚小,特征高度一致。
在规格上,一只(甲)口径8.2厘米,高7厘米,足径2.9厘米,重53.3克。
另一只(乙)口径8.2厘米,高6.8厘米,足径2.6厘米,重55克。
在特征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形制如仰钟圆口外撇,口沿尖薄,深腹渐敛,曲线圆缓,底面稍凹,下承圈足,足底略圆,正置像仰钟,古朴、典雅、优美。
体薄如蛋壳周壁及底几近脱胎,细腻秀丽,晶莹剔透,略微泛红,照物见影,轻灵玲珑,给人“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的感觉。
釉质如凝脂里外施白釉,乳浊油光,细孔密布,柔和温蕴,白如凝脂,些许凸凹,略含青意,色泽似白糖,带有一种甜意,呈现“甜白”色泽。
胎骨如糯米细密洁白,坚致精实,俗称“糯米明永乐甜白釉暗花薄胎仰钟杯的艺术特征与鉴赏价值李秀普(湖北省收藏家协会)摘要:本文从鉴赏两只明永乐甜白釉暗花薄胎仰钟杯的艺术特征入手,阐述了明永乐甜白釉形制、体胎、釉质、胎骨、模印、刻花、款识和老化等八个方面的艺术特征,对收藏界进一步研究、探讨永乐甜白釉的相关问题,尤其是棕眼、色泽、纹饰和透光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鉴赏价值。
关键词:明永乐 甜白釉 仰钟杯 鉴赏价值收稿日期:2020-08-20 The Artistic Features and Appreciation Value of the Lovely White Glazed Floral Egg-shell Yangzhong Cup of Yongle Period of the Ming ynasty Li Xiupu (Hubei Province Collectors Association)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ppreciating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lovely white glazed floral egg-shell cups of Yongl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elaborates their artistic features of shape, body, enamel, bone, mold printing, engraving, inscription and aging. The eight aspect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appreciation value for the further study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lated issues of lovely white glaze of Yongle period especially pinholes, hues, pattern, and transmittance.Keywords: Yongle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Lovely White Glaze, Yangzhong Cup, Appreciation Value甲杯透光下外部乙杯透光下外部古陶瓷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胎”,与釉结合处有火石红,胎釉浑然一体,叩之声音清悦悠扬,犹如敲及金属,铿然作响。
永乐甜白釉的底足特征
永乐甜白釉的底足特征
永乐甜白釉是明代陶瓷中的一种重要瓷器类型,其器形精美,纹饰繁复,釉色细腻,成为明代瓷器发展的高峰之一。
其中,其底足部分也具有独特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底足形态
永乐甜白釉的底足形态多样,但多数为圆形或六边形,较少出现方形或长方形。
底足高度较高,通常为整个器高的1/3以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整个器体十分牢固。
二、底足胎体
底足的胎体通常比器身更粗实,整体显得厚重而沉稳,力求展现出器物的实用性和耐用性。
底足胎体的翻折自然,无明显痕迹,体现了永乐甜白釉制作的高超技艺。
三、底足砂足
永乐甜白釉底足多数有砂足,特别是大型器物,砂足多呈托盘状或花瓶口状,颇具装饰性。
砂足经过特殊处理,底足较细密,纹饰自然流畅,赋予了器物独特的质感和韵味。
四、底足釉色
永乐甜白釉底足采用青白或灰白釉色,釉质细腻均匀,光泽度高,底足部分无釉或釉少极少,露出的胎体呈灰白或黄白色,表现了器物的朴素与实用。
总之,永乐甜白釉的底足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充分展现了明代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精湛工艺。
明永乐瓷器赏析
明永乐瓷器赏析明朝永乐时期的瓷器艺术独创与多元兼具,堪称东亚工艺美术史的高峰。
明代晚期文人在谈论明初官方用瓷时,曾经提到“永乐、宣德年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这段话清楚地总结了永乐皇帝的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甜白、青花及红釉瓷器。
永乐甜白釉三足炉甜白釉是在元代枢府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永乐时期的白瓷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故称“甜白釉”。
明代黄一正所撰《事物绀珠》中载有“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此后“甜白”称谓沿用至今。
本品为永乐时期甜白釉作品的一例佳作,其器型巨大,尤如建筑构件,庄严肃穆。
熏炉体短颈,呈圆钵形,口肩两侧饰一对朝天耳,下承三兽足;耳与炉腹以云形板连接,美观实用,设计巧妙,尽现永乐御瓷纤巧柔美之风姿。
三足炉所施甜白釉温润洁净,娇嫩悦目,质如堆脂,气韵流畅,,为明永乐甜白釉瓷器中存世精品。
永乐甜白釉暗刻秋实纹花浇甜白最早见于明末黄一正万历十九年(1591年)万历十九年本《事物绀珠》,据〈永乐宣德窑〉条载:「二窑皆内府烧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然永乐甜白,主要以釉石炼制,几乎全无石灰石等迭烧而成釉灰,所含碳酸钙比当时景德镇其他白釉要低,加上白瓷高岭土含量甚丰,仅有微量铁和钛,是以制得甜白雅器,白若琼花。
此永乐甜白釉暗刻秋实纹花浇,器仿自伊斯兰金属器皿。
优雅婉约,罩施白釉,温润如玉,诚永乐御瓷典范。
整器口设小流,束颈,折肩,深腹,圈足,器形端庄俏丽,挺拔俊秀,娇柔妩媚,极具西亚异域风情。
其中执柄的设计尤为突出,弯曲走势类似于如意卷云纹,呈现出一种舒缓柔美的流线感和富有韵律的动态感,当仁不让撑得起整器的“点睛之笔”。
器身通体暗刻秋实纹,汉代王充的《论衡·异虚》有“见春之微叶,知夏之有茎叶,覩秋之零实,知冬之枯萃,桑谷之生,其犹春叶秋实也”的描述,此瓶则有“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之意。
永乐甜白釉鉴定要点
永乐甜白釉鉴定要点1.釉色洁白,肥厚莹润如玉,无棕眼(一说对光斜视,可看到釉面满布极细的小孔,俗称“棕眼”,并呈现似乎难以觉察的橘皮纹,由于孔眼细小紧密,它们与釉内的微小气泡使光线散射,从而产生一种特别的柔和感,致使甜白釉成为既区别于历史上邢窑、定窑、德化窑、又不同于同时代及以后的景德镇白釉的一代绝品);2.胎体极薄,能映见手指螺纹,大部分无纹饰,少数有暗花,题材多为双龙双凤,及莲花、玫瑰、山茶、牡丹等,纹饰极精细,圆润流畅(仿品纤细而板滞),但肉眼难以看出,需借光透视方见;3.迎光透视,胎釉呈肉红色;足底折角积釉处呈淡淡的虾青色(水绿色或灰黄的光泽),釉面偶然显露如同青、灰、白三色交织在一起的淡淡的虾青色;釉表有细橘皮纹和少量缩釉点;4.永乐甜白釉的纹饰一般刻于内壁和盏心,宣德白釉碗、盏则刻于外壁和底面,另外纹饰趋向繁多;5.永乐甜白釉的釉层有厚薄之分,器物的口、足边沿及带系的棱角处微露胎骨,足边沿的釉面截削整齐,施釉不淌;器底不透光;6.永乐甜白釉瓷品多数无款(一说永乐的甜白釉薄胎的多有款),有款的多为“永乐年制”四字划、印篆书款;7.永乐器物四壁薄而透亮,但器底却不透,不仅是因胎厚,而且是由于烧制技术的特别,永乐甜白釉明代即有仿制,但胎体厚重,釉面闪黄或闪灰:1)宣德仿品的釉层中含大量气泡,釉面呈乳白色,施釉较厚;2)成化的甜白釉器可从足底露胎处见其制作、胎质的精细程度,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种,薄如蛋壳,为成化独有;3)弘治甜白釉器较永乐、宣德时略薄,器底均呈青色,这一特征一直延续至嘉靖;4)嘉靖时的胎釉与永乐极为相似;有一种暗花双凤碗为厚胎,圈足高深,器足修足不平,特别是釉面偶有黄褐色(或酱黄色)斑点,而永乐时白釉器的釉面则无此现象,且底足都很平整;清代康、雍、乾的甜白釉,其釉色白而不润,一般多闪青色,民窑器多仿宣德、成化、弘治款,有青花书写,也有暗刻楷书款,以青花为多;清代仿品仰光透视,胎釉呈青灰色;现代仿品暗花、暗款过于清晰;5)雍正甜白釉白而微青,比较莹润,胎质较粗,装饰暗刻为多,题材有花草、山水等;雍正仿永乐甜白釉的同类器,则四壁透光,而器底也是透光的,这是永乐和雍正甜白釉的区别所在;6)乾隆的甜白含粉较重且较白,釉质不及康、雍细腻,暗刻的多较繁复,如缠枝花草等;7)近代仿甜白的釉较稀薄,刻花线条粗糙,图案过于简单,有的虽仿制成薄胎的,但多不平整。
明永乐甜白釉执壶鉴赏
明永乐甜白釉执壶鉴赏所谓白釉,釉并不是白色的,釉是纯净透明的,胎是白色的,我们看到的是胎的颜色,所以称白瓷比较准确。
中国白瓷的出现远远落后于青瓷,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几件白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白瓷。
隋唐时期,邢窑、巩县窑、定窑的白瓷得到长足的发展。
到了宋代,定窑的白瓷完全成熟并走向鼎盛,成为五大名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口;景德镇窑的青白瓷,也声名鹊起,闻名遐迩。
在元代,因”元人尚白“,景德镇的青白瓷发展成了质感厚润的卵白瓷(枢府瓷)。
明初,出了一个酷爱白色的永乐大帝,据明王世贞的《名卿绩记》一书记载,朱元璋曾经派了十位高僧去辅佐诸王,辅佐燕王朱棣的高僧叫姚广孝,据说此人颇有谋略,他对朱棣讲,“王”字上头加一个“白”就是“皇”,于是燕王手下都戴白帽子,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以武力废除其侄建文帝,自己登上皇位之后,一直以”白“为吉。
当时南京建造了一座大报恩寺,塔身九层,全部用白色瓷砖贴面。
帝王的嗜好,对制瓷影响极大,景德镇大量生产白瓷,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终于靠减少釉灰用量,增加釉石用量,创造出一种碱钙釉—甜白釉,甜白釉有比青白釉和卵白釉更强的乳浊感,温润如玉,给人以甜的感觉,故名”甜白“。
这个名称并不是永乐当朝出现的,永乐白釉叫“甜白釉”跟白糖有关,16世纪前我国是没有白糖的,都是黑糖或者红糖。
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白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永乐白釉像白糖,见了内心有一种“甜”的感受,从明朝末年才开始叫“甜白釉”。
据《明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永乐四年十月,回回结牙思进贡玉碗,永乐皇帝不受,命礼部赐钞遣归,永乐皇帝说:“朕朝夕所用中国磁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
”说明永乐皇帝非常喜欢白瓷,永乐时期甜白釉瓷是宫中主要用瓷,据1989年景德镇珠山明御窑遗址发掘报告,在永乐前期地层出土的瓷片中,甜白釉占98%以上。
陶斋收藏了一件永乐甜白釉执壶(图1,图2),图1图2高28公分,沿袭了元代执壶的形式,长颈,微撇口,圆腹下垂,圈足,流与颈之间用s形饰物相连,曲柄连接于颈和腹之间,上有园形小系,便于穿绳连接壶盖,通体施甜白釉,腹部暗刻凤纹图案,纹饰刻划流畅细腻,底暗刻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图3),图3这是一件厚胎甜白釉器,胎质细腻,制作精细,线条流畅,釉色莹润,肥厚如脂,光洁如玉,釉面无棕眼,呈现一种淡月梨花般娇嫩的白色,观赏之中已然产生爱怜之情。
真假鉴别明永乐甜白釉玉壶春瓶
真假鉴别明永乐甜白釉玉壶春瓶
上图:
真品名称: 明永乐甜白釉玉壶春瓶
真品年代: 明永乐
真品尺寸: 高22厘米
真品类型: 瓷器
此瓶瓶口喇叭状,细颈,胆形鼓腹,圈足,为玉壶春的典型器。
里外施白釉,釉色温润,似白糖,给人一种甜的感觉。
此瓶为薄胎,在灯光下可透见指影,这是永乐甜白的特征。
永乐甜白瓷也有厚胎,厚胎一般是大器,而小件多为薄胎。
这种胎体精加工之后,去除了原料中的杂质,提高了铝氧含量,瓷胎烧成温度增加。
了解了这些工艺特征,对鉴定很有益处。
此瓶暗刻缠枝莲牡丹、瓜果等,肉眼难以察觉,在放大镜下能隐隐见到刻痕。
气泡大小不一。
足墙处能见到水绿色。
底足胎体呈糯米状。
下图:
仿品名称: 现仿明永乐甜白釉玉壶春瓶
仿品年代: 现代
仿品尺寸: 尺寸不详
仿品类型: 瓷器
此瓶造型最大的不足是,瓶颈至腹部过渡太缓,没有险的感觉,器腹显得臃肿。
白色仿得较好,接近甜白,只是缺少了滋润感。
刻花太明显,违反了永乐甜白刻花隐约的特征。
玉壶春属小器型,应是薄胎,薄胎必浅刻,若深刻,易破裂,这样此瓶刻花明显的原因找到了,那就是胎体厚实,上手掂了掂,确实手感重。
瓶身上下皆不见积釉。
放大镜下,多见黑疵,气泡细密均匀。
底足露胎不见糯米状,干燥无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永乐官窑甜白釉瓷器赏析
博文中展示的是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甜白釉瓷器”。
甜白釉是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白釉。
由于永乐白釉瓷器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
在釉暗花刻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人以一种“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景德镇甜白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为明代彩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明清时代的斗彩、五彩、粉彩,只有在白瓷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显示出它的鲜艳色彩来。
甜白釉瓷器在清代还有烧造。
这十三件明代永乐时期的官窑甜白釉瓷器。
是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物,因年代可靠,学术价值高,享有最权威的断代标尺,最为可靠的物证资料。
明代永乐白釉单把四系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执壶(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梅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浮雕莲瓣纹束腰三足座(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三壶连通器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金彩花卉纹敛口钵(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八方烛台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锥花僧帽壶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明代永乐白釉荷叶盖罐
(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