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少说“一学就会,就是太懒”,这种把孩子失败归结于懒惰话,越说他们会越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少说“一学就会,就是太懒”,这种把孩子失败归结于懒惰话,越说他们会越懒

展开全文

很多父母在说起自家孩子时,经常这样说这种把孩子失败归结于他们懒的话:“一学就会,就是懒,就是不学”、“人很聪明,就是懒”、“你要早这么勤快点,不早就学会了吗”……肯定很多父母说过类似的话,因为我听过这种话不是一次两次了,跟周围家长聊天时经常听到他们这么评价自己孩子。这种话表面听起来没有毛病,好像也很符合事实,因为父母们认为:

1、孩子就是因为懒才导致他失败的

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作业习题,孩子要努努力肯定能完成,父母相信自己孩子有这个能力。所以现在孩子之所以没完成,就是因为他们太懒了,不够勤奋。但凡孩子勤奋些,肯定能完成这些任务。

所以父母说出“孩子失败就是因为他们懒”这种话,这是父母真实意思的表达,所以感觉没啥毛病。

2、这样说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克服懒惰

父母说这种话还有一种意思,就是鼓励孩子。

试想,如果父母把孩子的失败归结为他们能力不行,那么孩子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孩子会这么想“既然我本身能力不够,再勤奋努力又有什么用呢?”因此父母就只能把孩子的失败归结为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够,这也是再从侧方面激励孩子:“你要怒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正是父母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当他们面对孩子的失败时,就习惯性的归结于孩子的努力程度不够,是因为他们太懒了。

但是这种话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父母说这种话是出于为孩子考虑,但是这种话被孩子听了后会有什么感受呢?仔细分析下这句话,“你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你太懒了,但凡你要勤快点,你早就成功了”。

这句话与其说是贬低孩子,不如说是在表扬孩子,表扬孩子很聪明,表扬孩子能力很强,现在之所以失败,不是能力不

行,是因为努力程度不够,是因为懒惰、贪玩。

当孩子听了这句话后,孩子就要做出选择,是去努力呢还是像现在不努力?

选择一:去努力

当孩子听了这话后,觉得父母说的对,于是他们开始努力。但是努力一定成功吗?这没有必然性。即使孩子本身能力很强,他们可能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就以考试为例,哪怕孩子真的很聪明,但是之前没有学习的积累,只靠这短时间的努力,大概率取得的成绩不会太好。何况他们能力真的很强吗?孩子本身估计也不相信自己能力真的能强到一定成功。因此,如果孩子努力,有可能成功,但更大可能是失败。

失败的结果是什么?这时失败就不能再说自己懒了,只有一个原因来解释了:自己能力不行。

这时孩子将会获得评价:不聪明,能力不行。

选择二:不努力

如果孩子依旧选择不努力,像现在一样懒,那他们无非还是被评价为“懒”,还可以继续自我安慰自己很聪明,“没考好是因为我没努力,我要努力了肯定考的比你们好”。至少他们的能力没有被怀疑。

也就说,不努力,他们还是像现在一样“聪明”,最多就是“懒”。对两种选择的结果进行比较,“不聪明,能力不行”VS“懒”,如果是你,你会做哪种选择??

是人都会选择“懒”。

“懒”至少说明自己还有能力,还有机会成功。如果被评价为“不聪明,能力不行”,这就是本质问题,被全面否定了,这一辈子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了。显然“不聪明,能力不行”带来的伤害要远大于“懒”,因此孩子宁愿继续懒下去,也不会去尝试努力。

懒惰为缺乏自信的儿童筑起了一道屏障,也成了他们逃避问题的借口。——阿德勒

事实上,当孩子听到父母说他们“懒”时,他们不仅不会生气,相反还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不努力就可以得到聪明的认可,他们为什么还要冒着危险去努力,来验证他们可能并不聪明的大脑呢?

父母面对孩子的懒惰行为应该怎么办那么当父母面对孩子的懒惰行为时,应该怎么做呢?难道不闻不问?

父母要意识到,这种懒惰其实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他们特别渴望成功,但是对自己的能力又有所怀疑,所以就通过懒惰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能力不被怀疑,保护自己的自信心。归根到底是孩子自信心不足,害怕自己即使努力了也不成功,因此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因此这不是单一的怎么说怎么办的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不是说父母不说这样的话,换种语言表达方式就可以了,在教育方式上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才可以。所以微头条

下网友的留言我没回复,因为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不明白。那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表扬要适度,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

如果父母从小就对孩子灌输”你很聪明“、”你很强“、”你很厉害“的观念,孩子被父母表扬惯了,那么他们必然对自我产生较高的期望值,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很厉害。而现实是残酷的,随着成长,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表现往往不能符合自己的高预期,自己也就是个普通人。这让他们产生心理落差,但他们又不想承认,为了维护自己的高自尊,他们就转而懒惰了,以此来安慰自己。

因此父母在平常中表扬要适度,恰当的评价孩子能力,不要过分的夸大,让孩子错估自己的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满分是100分,孩子对自己的期望值是90分,但是他真实的实力也就是60分,孩子用尽力气也就可能得70分,显然孩子对70分不会满意,因为离自己的期望还很远,他们便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他们又不想在别人面前承认,为了卫华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就会懒惰,营造一种自己还很厉害的幻觉。而如果孩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能力,知道自己正常能力就是60分,那么当他们努力考个70分时就会对自己很满意,认为这是努力的结果,因此会重视努力的作用,并且更加努力。

2、父母要弱化结果,注重过程

孩子之所以不努力,其中不自信是内因,害怕失败是外因。他们太在乎结果了,认为失败就是对他们的否定,因此他们不敢去冒险。

而孩子之所以看重结果,离不开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结果论英雄。他们看不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只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没有成功,过程再努力也是白费。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当然也就以结果论英雄。成功了固然会很高兴,但是成功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孩子即使努力了也并不代表一定成功。不成功就会被否定,被打击,那还不如假装懒惰。至少被懒惰带来的伤害远小于被批评能力不行。

所以,父母要在平常教育中多表扬过程,弱化结果,培养孩子重视过程的心理。让他们意识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过程尽了最大的努力,哪怕不成功,自己也无怨无悔。

总结追求优秀与懒惰其实是同一个品质的两个不同表现。

孩子正因为过于追求优秀,对自己产生了高期望,而自己的表现又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他们就转而变得懒惰,从而保护自己脆弱的自信心。

而父母这种”你很聪明,就是很懒“的评价让孩子忽略了客观事实,满足了他们对自己高评价的期望,孩子可以继续沉浸在幻想中,看不清现实,因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