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医,造福人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兴中医,造福人类
作者:宋正海孙凯飞胡祖尧
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年第11期
一、中医是中国的第一大发明
中医,包括汉医、藏医、蒙医等民族医学在内,又称国医。中医“大医精诚”,是大医学。它对人的认识、对人体生命运动的认识是较全面系统深刻的,是身心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科学人文统一的,超过现代西医和生命科学对人的认识深度和广度。
过去西方人看不起中医,认为是树皮草根、封建迷信。现在西方人另眼看中医,对中医、针灸、气功十分欣赏,甚至认为“最后希望在中医”,即西医解决不了的病,走投无路,最后找中医就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他们把中医称为“圣医”。所以中医师已走进美国白宫,还得到前总统克林顿授予的特权。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非洲、大洋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学习研究推广中医。
2000年美国医疗卫生费总支出为1.3万亿美元,占GDP的13%,为世界医疗卫生费支出的43%。美国用去了全球43%的卫生资源,但只解决了占世界人口4.7%的医保问题;而我国过去曾以世界1%的医疗卫生费用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树为各国学习的楷模。
21世纪是生命科学、脑科学的世纪,是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的时代。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思想理论和高精技术在形成人体科学、思维科学、新的医学医术医药方面具有强大的底蕴和实力。杨振宁先生曾预言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可得几个诺贝尔奖,而李约瑟博士说,解开中医针灸之谜其意义就将超过得几个诺贝尔奖!
二、再不抓中医,中医可能消亡
现在中医发展面临十分艰难的困境,有可能消亡!
中医理论医术医药的奠基发展经历了极其艰难的过程。“五四”运动,传统文化、包括中医受到冲击。国民党时期废除中医,使中医受到毁灭性打击。解放后,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并提出发展祖国传统医学,中西医结合的
方针。但在极“左”路线下中医仍被当作封建迷信、不科学而受批判压制。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医又受到毁灭性打击。文革后改革开放,搞四化建设,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希望,邓小平同志说:“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江泽民同志题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
当年吕炳奎先生曾以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身份给彭真、谭震林、崔月犁等领导人写信,指出由于崇洋媚外、民族虚无主义思想,轻视、歧视、排斥中医,中医队伍从解放初的50万人,大多数水平较好,到现在只有30万人,水平较高的充其量不会超过20%,而且是年老的。如照现在趋势下去,他说十年之后,中医有可能被取消。
钱学森先生曾给当年的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写信说:“你得抓这个事,如果再不振兴发展中医,恐怕再过不久,中医就会消亡。”崔部长又给江泽民同志写信,说“希望中央抓一下中医振兴问题”,谈到“中医后继乏人”,“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半中半西,出不了中医高级人才,只相当于中等专业水平”,“中药人才很少,高水平的更少”。“经费困难,中医生存十分艰难,水平逐年下滑,思想理论混乱”等等。
再看2000年世卫组织对中国卫生业绩的评价吧:综合评价144位,公平程度第188位,倒数第4!多么惊人的数字!
三、振兴中医,发展中医,确立21世纪新的医疗保健体制
振兴发展中医,开发中医药产业,探索21世纪新的医疗保健体制模式,是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大事。建议:
1.把中医局从卫生部中独立出来,单立中医药部。请名老中医组成顾问委员会作咨询机构。
2.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药目前的思想理论,著作教材,基本是古代的语言,现在许多人读不懂,影响继承发展普及。过去注家林立,误解讹传也很多,需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同时中医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发展。
3.转变观念。
(1)要转变认为中医不科学的观念。中医学是古代科学、东方科学,许多地方比近代西方科学、西医学、二元论、机械论更科学,还有超越现代科技的地方,加以提炼升华发展创新,
可能形成更新更高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人体科学、人天观、思维科学、脑科学和新的医学模式,前途无量。
(2)中医药要以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标准,而不能以西医药为标准,因为是两个思想体系。
(3)中医药的现代化不是西化,不是西医化,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化发展丰富中医。
(4)要确立中医药的战略地位。中医药是中国的战略资源、战略优势,要把振兴发展中医药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作为科技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
(5)转变现今只注重治已病的医学观念、医疗模式,把预防医学、养生保健发展为战略目标。
4.保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5.注重人才培养。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要以学习研究中医药为主,中医经典要深研,现代科学知识、西医也要懂。
6.抢救名老中医的经验、知识、技术。现在真正精深的老中医已不多了,他们是国宝,要给他们创造条件、配备助手、整理著作、传承技术。要抢救医方、技方、秘方、偏方,鼓励老中医们贡献出来,同时贯彻知识产权、发明权政策,给以应有的报酬奖励。
7.探索新的全民医疗保健体制。我们的医疗保健体制改革并不成功。看病贵,看病难,因病致贫,群众身体健康状况的滑坡,已成为一个大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是忽视了中医药简便易行、经济实惠、中医养生身心并重的优点,片面追求进口西医高精尖技术仪器、西方高价药,花费了大量资金,群众享受不起,实际效果也很差;另一方面是片面强调与市场接轨,以创收为手段,以经济利益营利为目的,忽视了医疗保健体系的社会公益非营利性质。
8.走社区化道路。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中医医疗机构的经验值得推广。
9.建立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产业开发、中草药基地,探索以企业为中心的自主创新中医药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