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系统定义及组成

合集下载

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深海是指海洋中水深超过200米的区域,覆盖着地球表面的71%。

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是深海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源于海底火山活动造成的热液喷口,这些热液中富含氢气、硫化物等物质,可以为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

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研究的进展,不仅推动了深海生态学的发展,也给人类认识深海生物、深海环境带来了很大启示。

一、热液喷口及其生物群落热液喷口是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们分布在活跃板块边缘的海底,通常呈圆锥形或者羽毛状,周围分布着由各种热带雨林植物形态的动物群落。

这些动物群落由于大量依赖热液的高温和高压环境生存,因此热液游离器官逐渐演化成特化的适应器官,例如热液蠕虫、热液螃蟹等,它们的适应性强,体内还含有盘多糖、蛋白酶等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物质。

热液喷口的周围环境对于这些生物群落的生长和繁衍也有很大影响,例如热液释放的氧化还原电位、悬浮颗粒、水体温度等因素都能够影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基于NGS技术的群落分布研究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大幅度提高测序效率,通过对不同样品中基因的测定,可以对不同样品中的组成区别进行鉴定。

在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中,采用NGS的技术,可以研究出不同生态环境下群落结构和微生物生态多样性。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分布、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也为研究深海生命的演化和生态环境的变迁提供了更多线索。

三、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对地质物质循环的影响深海底部热液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具有较强的硫化氢耐受性和氧化硫特化代谢能力,它们能够通过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物质,将这些元素转化为生物原料,并通过化学合成过程转化为生物量。

这些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对于深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例如深海中棘胸蛤和热液蠕虫等生物体可以利用海底中的硫化物进行光合作用,将海底中的无机物质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这些物质可以作为底部沉积物中大型有机分子的来源。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进化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深海热液生态系统是一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环境。

位于海底的热液喷口周围,水温和压力异常,这里存在着许多独特而适应极端环境的生物。

一、生物多样性深海热液生态系统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生物多样性包括了不同的物种、种群和遗传多样性。

研究表明,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比一般海洋生态系统要丰富得多。

这是由于深海热液喷口周围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而生物通过进化来适应这种变化。

二、进化机制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可以归因于进化机制。

由于深海热液环境的特殊性,其中的生物必须通过进化来适应高温、高压和丰富的化学物质。

一些研究发现,这些生物具有与普通海洋生物不同的基因组和生理机制。

其中一种重要的进化机制是水平基因转移。

在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许多微生物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来获得新的基因组,并提高了自身在这种极端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三、生态位分化生态位分化是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在这种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种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来减少竞争。

生态位分化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资源上的。

例如,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的环境中,一些生物通过占据不同的温度和化学物质浓度的区域来避免竞争,并获得更多的资源。

四、灾后演替灾后演替是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另一个进化机制。

由于深海热液喷口的喷发活动不稳定,会导致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然而,生物在面临这种灾害后,会通过灾后演替来重新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

灾后演替中的物种具有适应高温、高压和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使整个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具有韧性和复原力。

五、保护和管理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保护价值。

了解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机制,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同时,由于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环境脆弱性,需要制定相关的保护和管理政策,以避免人类活动对其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总结深海热液生态系统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活力的生态系统。

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地球内部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地球内部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地球内部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地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行星,其内部的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在地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地球化学研究,科学家们深入探索了地球内部的热液系统和成矿作用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地球内部的热液活动地球内部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热液系统。

在各个板块交界处和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热水和气体通过裂隙和孔隙体进入地壳,形成了热液系统。

这些热液活动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是地壳变动和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地球内部热液活动源于地壳深部的岩浆活动和地球内热能的释放。

岩浆通过地壳的破裂面进入地下水系统,形成热液循环。

这种热液循环有助于地球内部热能的平衡,并将地球深部的矿产质料向地壳输送,为后续的成矿作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成矿作用与热液活动的关系成矿作用是地球内部矿物质富集和矿产资源形成的过程,热液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热液流体中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和矿物质,当热液与地壳中的岩石发生反应时,可形成矿床和矿石。

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在地壳深部,热液通过水蚀作用带动了矿物质的溶解和迁移,沿着构造破裂面或者孔隙体上升至地表成为矿化液。

随着温度、压力和成分的变化,矿化液中的溶质逐渐沉淀,形成了丰富的矿床。

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与不同类型的热液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在岩浆成矿过程中,岩浆活动释放的热液经过深部岩石的浸染和交代作用,形成了与岩浆岩相伴的矿床。

另外,热液也可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和岭谷锡采成矿过程中发挥作用,形成了与断裂岩相伴的矿床。

三、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地球化学研究是揭示地球内部热液活动与成矿作用机制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地表岩石、地下水和矿石等样品,利用现代化学分析技术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从而推断地壳深部的热液运移和成矿过程。

现代地球化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地球化学等。

2009-5-洋底动力学_从洋脊增生系统到俯冲消减系统

2009-5-洋底动力学_从洋脊增生系统到俯冲消减系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6月,第39卷第3期,Jun.,2009,Vol.39,No.3Journal of North 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9203205 基金项目:科技部“863”海洋技术领域基金资助项目(2009AA09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814011、40776038、40472098);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资助项目(NCET20620595) 作者简介:李三忠,男,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构造地质学及海洋地质学研究。

洋底动力学———从洋脊增生系统到俯冲消减系统李三忠1,张国伟1,2,刘保华3(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100;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3.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 266061)摘要:目的 建立洋底动力学。

方法 对相关国际前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

结果 洋底动力学旨在研究洋底固态圈层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洋底固态圈层与其他相关圈层,如软流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和耦合机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灾害和环境效应。

结论 洋底动力学以传统地质学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的指导下,以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数值模拟等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为依托,侧重研究洋脊增生系统、深海盆地系统和俯冲消减系统的动力学过程,以及不同圈层界面和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传输、转变、循环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探索海底起源和演化、保障人类开发海底资源等各种海洋活动、维护海洋权益和保护海洋环境服务的学科。

关 键 词:深海大洋;大洋岩石圈;洋中脊;俯冲工厂;多圈层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P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4Ⅹ(2009)0320434210 1968年前后,大陆漂移学说的再度兴起和诸多证据与海底扩张学说的提出和强有力的证据的完美结合,直接导致了第一个真正称得上全球地学理论的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1],引起了一场影响深刻的第二次地学革命[2],它改变了固体地球科学几乎每个分支学科原有的发展轨迹。

深海生态系统科普专题(二)穿过水层,走进深海——大海深处的生命绿洲

深海生态系统科普专题(二)穿过水层,走进深海——大海深处的生命绿洲

深海生态系统科普专题(二)穿过水层,走进深海——大海深处的生命绿洲
撰文|以南
“阿尔文”号
“挑战者”号科学考察船加拉帕格斯附近海域
加拉帕格斯海域附近的海龟深海热液生态系统
周围连续堆积,最终形成像“烟囱”一样的形状。

热液口温度可达350~400℃,并含有大量的硫化氢,对于大多数生物而言,这种气体极具致命性,但却是部分化能自养微生物维持生命所需的能源。

热液生态系统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温度、压力和营养浓度。

在水温60—110℃区域分布着多种细菌;在20—40℃区域,生活着大量的蠕虫动物;在2—15℃区域,生物种类繁多,包括蛤类和虾类。

生微生物有时能占到蠕虫营养体
25%以上的体积。

这种共生模式在热液口十分
常见,与周围的海底相比,热液
喷口区的生物密度要高出1万到
10万倍,詹姆斯·卡梅隆在他的
纪录片《深海异类》中说:“这
种聚会在下面的黑暗中已进行了
几十亿年,与我们毫无关系,即
使太阳明天消失,它们也不在
意。


2011年2月17日,“大洋一
号”首次正式使用我国自主研发
深海冷泉生态系统
冷泉是指来自沉积界面以
下,成分以水、碳氢化合物(甲
烷为主)、硫化氢和细粒沉积
物为主的低温流体(通常只有
几℃),以渗漏、喷涌或扩散的
方式向海底面运移,并在甲烷渗
漏区滋养了大量化能自养生物群
落的一种海底环境。

早在1979
年,美国科学家就发现了生长有
重晶石和管虫的海底流体渗漏区
域,称为“低温热液”;1983
年,美国科学家在墨西哥湾东边
海山三维模型
冷水珊瑚。

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演化

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演化

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演化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是一个神秘而充满活力的生命场所。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物可以通过适应环境而进化出独一无二的特征。

这里包含着大量未知的信息,需要深入探究。

因此,本文将从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角度进行分析探讨。

一、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意义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的多样性。

从地球生物的多样性来看,每种生物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征和生存方式,这就形成了广泛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生物多样性包括了动植物的品种、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互动和生物圈内在丰富性等方面。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现代发展所必需的。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防止生物物种的灭绝,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保障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生物性的资产,如食品、服装、药品等。

二、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概述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位于深海平原及海山的海底,这里的环境温度很高,水温约为200℃,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地质活动。

在这种崭新但又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生物种类和数量出奇的丰富。

如“黑烟囱”和“白烟囱”是热液喷口的两种类型,它们分别由硫化物和钙质沉积物形成,其中就包含了许多神秘的生物形态。

例如,各种各样的“虫状体”、色彩鲜艳的海蛞蝓,生活在这里的生命,这些坑槽和岩石上的生物,不会遭受太阳光线和浪涛的侵扰,生活着的生命形态非常奇特。

虽然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起源于最早的化石,却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被独立演化并形成独特生物群落的区域,有着重要的演化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三、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反映了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这里包含着大量未知的信息,需要深入探究。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1. 物种多样性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样,约90%的生物都是特有的,大量地带有原始遗传物质和新的性状。

液体混合物与溶液

液体混合物与溶液
(3) 在W’ = 0的条件下,化学势相等是平 衡的条件,是处理平衡问题的依据。
四、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Bf(T,p,xB ,xC , )
对一个给定的溶液 Bf(T,p)
1. B与T的关系:
TBp,nB,nC,TnG BT,p,nC, p,nB,nC,
n B G Tp,nB,nC, T,p,nC, ( nB S)T,p,nC,
第三章第三章液体混合物与溶液液体混合物与溶液第三章第三章液体混合物与溶液液体混合物与溶液第三章第三章液体混合物与溶液液体混合物与溶液第三章第三章液体混合物与溶液液体混合物与溶液溶液的特点及其组成表示方法溶液的特点及其组成表示方法一溶液的特点定义
第三章 液体混合物与溶液
第四第章三章多液组体混分合系物与统溶热液 力学
➢ 容量性质: VV(T,p,nB ,nC , )共k+2个变量
二元溶液
,xC , )共k+1个变量
二元溶液
(T,p,xB) (T,p,x)
偏摩尔量 (Partial molar quantities)
1. 问题的提出
结果 恒温、恒压下混合后,混合物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纯组
➢ 其他常用的偏摩尔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UB, HB, SB, AB, GB,……
HBUBpB V ABUBTB S G B A B p B H V B T B U S B p B T V B S
三、集合公式 (Additive formula)
nBVBV
(1) 意义: (2) 二元溶液,
B Bd0

BB0
< 自发 = 平衡
结论:在等T,p,W’ = 0的条件下,化学反应向着 化学势降低的方向。化学平衡时化学势相等。

热液矿床名词解释

热液矿床名词解释

热液矿床名词解释
1. 热液:热液是指富含矿物质的高温、高压液体,通常源自地壳深处的地热系统。

2. 矿床:矿床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矿体组成的,具有足够规模和开采价值的矿物质聚集地。

3. 喷流沉积作用:喷流沉积作用是指热液通过地壳中的喷流口喷射出来,与周围的岩石相互作用,形成沉积物和矿床的过程。

4. 热水沉积作用:热水沉积作用是指热液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形成热水沉积物和热水矿床的过程。

5. 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蚀变作用是指热液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岩石结构、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

6. 矿物形成:矿物形成是指由于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导致矿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聚集、结晶和变化的过程。

7. 金属富集:金属富集是指通过热液的作用,使金属元素从周围岩石中分离出来,聚集在一起的过程。

8. 地热系统:地热系统是指由地壳深处产生的热量、热液和热水等组成的,可以向地表传递热量的系统。

9. 地壳活动:地壳活动是指地壳由于地球内部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升降、倾斜、扭曲等现象。

10. 地质勘测:地质勘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地球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工作。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深海热液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神秘和充满活力的生态环境之一。

这些生态系统位于深海底部的热液喷口附近,由热液和地热活动所驱动。

由于高温、高压、强酸性和高浓度的硫化物等极端环境条件,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适应了这些极端环境,成为了这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生物是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基础生物,同时也是其中的关键生物。

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参与到许多关键的生态过程中。

因此,研究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微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理解地球生命进化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是指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之间的变化。

通过对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中微生物的丰度、分类以及功能等信息。

在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细菌和古细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这些微生物利用热液和地下的化学物质作为能量来源,并参与到氧化、还原、固氮、固碳等关键生态过程中。

同时,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中也含有一些微生物,在研究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时也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存在。

分析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采集样品、提取DNA、构建测序文库、高通量测序等步骤。

首先,采集样品是获得准确的生物样本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水下探测器或者人工设备在深海热液喷口附近采集样品。

然后,提取DNA是将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获取出来的过程,可以利用专门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

接着,构建测序文库是将提取得到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添加DNA测序适配子。

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测序文库进行测序,获得大量的微生物DNA序列数据。

通过对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

例如,研究发现,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存在多种细菌和古细菌,其中一些细菌可以利用硫化物、氢气等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这种能量代谢方式与典型的光合作用有很大的不同。

RINA_附加入级标志——1

RINA_附加入级标志——1

部分1自动的机舱[AUTUMS (Y)]总则1.1应用1.2免责1.3通信系统2文件编制2.1提交文件3火和水灾预防3.1防火措施3.2火警探测3.3消防3.4进水防护4机械控制4.1总则4.2柴油机推进装置4.3电气推进装置4.4轴,离合器,CPP ,齿轮4.5辅助系统4.6电气装置控制5警报系统5.1总则5.2警报系统设计5.3机器警报系统5.4驾驶桥楼警报系统6安全系统6.1总体调试7,测试7.1总则部分2 防止海水和空气污染方法[GREEN_STAR (Y)] 1总则1.1应用1.2必需的证书1.3定义1.4提交文件2海洋污染预防2.1含油废物2.2意外的卸油2.3污水2.4灰水2.5垃圾2.6防污系统2.7有害的水生生物和压舱水病原体传输3空气污染预防3.1臭氧物质3.2氮氧化物散放物(NOx )3.3硫散放物(SOx )3.4颗粒物质散发(PM )3.5焚烧炉4检查,测试和调查4.1建造期间检查和测试4.2初始考察4.3定期检验部分3船上舒适性[COMF (Y)]1总则1.11.21.31.41.51.62应用领域和专门的注释2.1应用领域2.2专门的注释3定义3.1游艇3.2公共区域3.3驾驶室3.4噪音3.5噪音水平(或者加权声压级)3.6声压级3.7振动4标准4.1测量条件4.2航行转运状况4.3航行环境条件4.4停泊处试验4.5噪音4.6空气噪声绝缘标志4.7振动5测量工序5.1噪音5.2振动部分4附加的安全要求(ASR)1总则1.1应用部分5水中调查方案[Inwatersurvey (Y)]1总则1.1应用1.2提交文件2结构设计原则部分6轴监视器[MonShaft (Y)]2.1轴监视器[MonShaft (Y)]1总则1.1轴监视器适用性(Y)注释2注释发行要求2.1布置2.2润滑油分析附件1可选择的要求(不必须遵循的绿色星号指定(Y)用户附加类别注释) 1应用2.设计要求2.1燃料箱2.2舱底污水预备柜2.3黑色/灰水系统2.4厨房烟囱3操作的要求3.1油水分离器Part F 附加船级注释章节1 附加船级注释指定部分1自动的机舱[AUTUMS (Y)]部分2防止海水和空气污染方法[GREEN_STAR (Y)]部分3在船上舒适性[COMF (Y)]部分4附加的安全要求(ASR )部分5水中调查方案[INWATERSURVEY (Y)]部分6轴监视器[MONSHAFT (Y)]附件1可选择的要求(不必须遵循的绿色星号指定(Y)附加船级注释)部分1自动的机舱[AUTUMS (Y)]1总则1.1申请1.1.1附加船级注释AUTUMS (Y)[6.2.1]依照Pt A,Ch 1,Sec 2,[6.4.2]分配至游艇,游艇装有的自装置能定期的进行机舱自动操作,要遵守本节要求。

德兴铜厂斑岩铜_钼金_矿床蚀变__省略_化系统流体演化_H_O同位素制约_潘小菲

德兴铜厂斑岩铜_钼金_矿床蚀变__省略_化系统流体演化_H_O同位素制约_潘小菲

2012年8月A ugust,2012 矿 床 地 质 M IN ERA L DEPOSIT S第31卷 第4期31(4):850~860文章编号:0258-7106(2012)04-0850-11德兴铜厂斑岩铜(钼金)矿床蚀变-矿化系统流体演化:H-O同位素制约潘小菲1,宋玉财1,李振清2,胡保根3,朱小云3,王增科3,杨 丹2,张天福1,4,李 岩1,4(1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北京 100037;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3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江西德兴 334224;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摘 要 江西铜厂斑岩铜(钼金)矿床是德兴斑岩矿集区最大的矿床。

文章根据铜厂矿床发育的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蚀变组合特征,和已厘定的铜厂矿床脉体类型,选取代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的石英、黑云母、绢云母及绿泥石等,进行单矿物的H、O同位素测试。

石英和黑云母单矿物O同位素,与石英、黑云母平衡流体的δ18O 值和δD值联合示踪结果显示,铜厂矿床早期A脉(不规则疙瘩状A1脉、石英-黑云母A2脉和石英-磁铁矿A4脉)和中期B脉(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斑铜矿)形成时,成矿热液均为岩浆流体来源,但B脉可能混入了少量大气降水;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岩脉(180~200℃)的成矿热液全部为大气降水来源。

斑晶黑云母平衡水的δ18O和δD值变化范围较大表明,黑云母形成时的热液系统主要为岩浆水,局部受区域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混染,也可能与少量黑云母斑晶受到后期绿泥石化、水云母化蚀变有关。

绿泥石蚀变主要由岩浆流体作用形成,但混入了一些大气降水,导致其δ18O值少量降低。

绢云母平衡的水的δ18O值和δD值(4.6‰和-19.4‰)表明,绢云母是大气降水与千枚岩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体来说,铜厂矿床钾硅酸盐化、绿泥石化蚀变,以及钾硅酸盐化阶段形成的A脉和B脉,均由岩浆流体作用引起,大气降水在绿泥石化阶段进入蚀变-矿化系统,而绢云母化、晚期低温D脉和碳酸盐脉均是大气降水作用的产物。

同位素(名词解释、填空)

同位素(名词解释、填空)

1.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地壳和地球中核素的形成丰度及其在地质作用中分馏和衰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有关地质地球化学问题的学科。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量异位数:质子数不同而质量数相同的一组核素。

4.稳定同位素:目前技术条件下无可测放射性的元素。

5.放射性同位素:能自发的放出粒子并衰变为另一种核素的同位素。

6.重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大于20的稳定同位素。

7.亲稳定同位素:质子数小于20的稳定同位素。

8.同位素效应:由同位素质量引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差异。

9.同位素分馏:在同一系统中某些元素的同位素以不同的比值分配到两种物质或相态中的现象。

10.同位素热力学分馏:系统稳定时,导致轻重同位素在各化合物或物相中的分配差异。

11.同位素动力学分馏:不同的元素组成的分子具有不同的质量,由此而引起扩散速度、化学反应速度上的差异,由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分馏效应称为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12.纬度效应:温度效应,随纬度升高,大气降水中的δD,δ18O降低。

13.大陆效应:海岸线效应,从海岸线到大陆内部,大气降水的δD,δ18O降低。

14.高度效应:岁地形增高,大气降水δD,δ18O降低。

15.季节效应:夏季,大气降水δD,δ18O比冬季高。

16.岩浆水:与高温岩浆处于热力学平衡的水,其中来自地幔,与铁、镁超基性平衡的水称为原生水。

17.半衰期:母核衰变为其原子核数一半,所经历的时间。

18.原生铅:指地球物质形成之前,在宇宙原子核合成过程中,与其他元素同时形成的铅。

19.原始铅:地球形成最初时期的铅。

20.初始铅:(普通铅、正常铅)U/Pb、Th/Pb比值低的矿物和岩石中任何形式的铅。

21.异常铅:一种放射性成因铅含量升高的铅。

22.矿石铅:一般是指硫化物矿中所含的铅。

23.岩石铅:火成岩和其他岩石中所含的铅。

24.BABI:目前公认玄武质无球粒陨石的(87Sr/86Sr)。

代表地球形成时的初始比值,其值为0.69897+-0.000031.质谱仪的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流接收器。

热液体系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热液体系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4年2月February ,2024第43卷第1期43(1):71~85*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203043、92062218)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KK2213)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杨颖,女,2000年生,博士研究生,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Email:******************** **通讯作者王佳新,男,1988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工作。

Email:*******************.cn 收稿日期2023-09-17;改回日期2023-11-18。

赵海杰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4)01-0071-15Doi:10.16111/j.0258-7106.2024.01.005热液体系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杨颖1,王佳新2**,张雪旎1,袁顺达1(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摘要热液流体对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及沉淀成矿起着关键作用,定量刻画金属元素在热液成矿过程中的运移是矿床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开展溶解度实验,揭示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研究金属元素迁移、富集沉淀机制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其中,基于钛合金反应釜开展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实验,结合相关的热力学模拟,能够精确测定金属元素在热液流体中的溶解度、络合物配位数、气液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及相关热力学参数,为定量模拟热液成矿过程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文章归纳了近年来针对热液体系的实验矿床学方法,分析了各类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的优点与不足。

重点介绍钛合金反应釜溶解度实验和热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并结合该方法模拟钪矿床成矿的水岩反应过程,说明该方法在成矿过程模拟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展望,以期推动该方法在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 高温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球化学 高温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地球化学高温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外部各种元素及其分布、迁移、转化、积累和释放规律的科学。

而高温元素则是指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的化学元素,常温下很少存在于自由态,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些高温元素在地球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地球的演化、大气和水体的化学组成以及生物活动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温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高温固体元素和高温挥发性元素。

高温固体元素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内部,包括铁、镍、铬等。

它们在地球内部有着广泛的分布,参与到地球的岩浆运动、岩浆混合和岩石熔融过程中,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而高温挥发性元素则主要存在于地表的大气和水体中,如氢、氧、氮、硫等。

它们的循环和平衡对于维持大气和水体中的化学组成、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地球化学领域,高温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地球内部和外部的样品进行分析和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揭示高温元素的分布模式、地球物质的循环过程以及地球系统的演化历史。

同时,高温元素的研究还有助于理解火山喷发、地震地壳运动等地球活动的物理化学机制,为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高温元素的研究也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工业和农业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都会对地球的高温元素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深入了解高温元素的行为特点和环境效应,对于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球化学中的高温元素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高温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以便读者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高温元素在地球化学中的分布规律,并探究其与地球演化以及大气和水体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总结高温元素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对高温元素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球化学中的高温元素,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海底火山_精品文档

海底火山_精品文档

海底火山引言:海底火山是一种位于海洋底部的火山活动,与陆地上的火山不同,海底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与熔岩会与海水相互作用,形成令人惊叹的景观和特殊的地质现象。

海底火山分布在世界各大洋的海底,由于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与海洋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底火山的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特征、喷发过程、地质效应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海底火山的形成原因海底火山的形成是由于海洋板块在构造运动中相互碰撞、分裂、下沉等地质过程引起的。

主要原因包括:1.地球板块运动:地球外部包裹着几块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的热对流作用下不断运动。

当两个板块冲撞、分离或者向下沉积时,岩浆就会通过裂缝或者断层进入海底,形成海底火山。

2.热液系统活动:海底火山附近的热液喷口和热液流体是由于地壳上岩浆与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些热液系统是海底火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喷发的高温矿物质和流体可以对生物圈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海底火山的地质构造特征1.火山锥体:海底火山的构造特征主要包括火山锥体和喷口。

火山锥体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不断堆积而形成的,它们通常呈圆锥形,并且由于海水的压力较大,火山锥体的形态和高度较陆地上的火山有所不同。

2.喷口:海底火山的喷口是岩浆和热液喷发的出口,通常位于火山锥体的顶端或侧面。

喷口的数量和位置可以影响火山的喷发频率和规模。

3.热液通道:海底火山喷发时,岩浆和热液会通过热液通道进入海水中,形成火山喷发的热液柱。

热液通道也会导致火山周围海床热化和矿物质沉积。

三、海底火山的喷发过程1.前兆阶段:海底火山的喷发通常有一系列的前兆现象,包括浅地震、岩浆上升速度加快、周围水温升高等。

这些前兆现象可以提前预测到火山的喷发。

2.喷发阶段:当岩浆从火山喷发出来时,它会与海水迅速相互作用,形成热液和烟囱。

火山的喷发规模和频率会受到火山喷口、岩浆供应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3.冷却和沉积阶段:当火山喷发降温之后,岩浆和热液会迅速冷却,形成烟囱和热液柱的沉积物。

深海热液系统中的生命起源:探索深海热液系统中的极端微生物与生命起源的可能联系

深海热液系统中的生命起源:探索深海热液系统中的极端微生物与生命起源的可能联系

深海热液系统中的生命起源:探索深海热液系统中的极端微生物与生命起源的可能联系摘要深海热液系统是地球上最极端的环境之一,然而,这些看似不宜居的区域却孕育着丰富的生命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深海热液系统中极端微生物的独特适应机制,并探讨这些微生物与地球生命起源的潜在联系。

通过对深海热液系统独特环境、极端微生物的代谢特征以及生命起源假说的分析,本文旨在揭示深海热液系统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深海热液系统,极端微生物,生命起源,化学合成,进化1. 引言深海热液系统位于海底板块边界,由海底火山活动形成。

这些系统喷发出富含矿物质的热液,创造出高温、高压、无光的极端环境。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看似荒芜的区域却充满了生命。

极端微生物在深海热液系统中茁壮成长,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和代谢方式为我们理解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

2. 深海热液系统的独特环境深海热液系统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高温高压:热液喷口的温度可达数百摄氏度,压力远高于海平面。

•化学能丰富:热液中富含硫化氢、甲烷等化学物质,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

•无光环境:由于阳光无法穿透深海,热液系统中的生命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这些极端条件对生命构成了巨大挑战,但也为极端微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3. 深海热液系统中的极端微生物深海热液系统中的微生物被称为极端微生物,它们具有以下适应机制:•嗜热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生存和繁殖。

•嗜压性:能够承受高压环境。

•化学合成:利用热液中的化学物质进行能量转化,无需阳光。

这些微生物主要分为两类:古菌和细菌。

古菌是最早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在深海热液系统中的存在暗示着生命可能起源于类似的环境。

细菌则在热液系统中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这个独特的生态网络。

4. 深海热液系统与生命起源的可能联系深海热液系统被认为是地球生命起源的可能场所之一。

以下几个方面支持这一假说:•化学进化:热液系统中的化学反应可能促进了有机分子的合成,为生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热力工程知识点

热力工程知识点

热力工程知识点热力工程是一门涉及能源转换和利用的工程学科,是热能工程的一部分。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热力工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热力工程的知识点。

1. 热力系统热力系统是指由热源、热交换装置和传热介质组成的能量转换系统。

典型的热力系统包括锅炉、蒸汽发生器、热交换器、增压泵等设备。

热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对于工业生产的高效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2. 燃烧理论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的过程。

燃烧理论研究燃烧反应的原理和条件,包括燃烧速率、燃烧稳定性、燃烧产物等内容。

了解燃烧理论对于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废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3. 锅炉水质处理锅炉水质处理是指对供给锅炉的水进行处理,以防止水垢、腐蚀和污泥对锅炉设备造成损害。

水质处理的方法包括澄清、软化、脱氧、脱硅等技术,确保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

4. 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将液态水转化为蒸汽的设备,通常用于供热、发电和工业生产中。

蒸汽发生器的种类有电热式蒸汽发生器、火炉式蒸汽发生器等,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蒸汽发生器是热力工程设计的关键之一。

5. 热力循环热力循环是指将能量从热源传递到工作介质,再将工作介质的能量转化为功的过程。

典型的热力循环包括透平循环、透平-汽车循环、透汽-汽车循环等。

通过调节工作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实现热力循环的高效运行。

6. 换热器换热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热工流程和空调系统中。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换热介质接触使热量传递到冷却介质,实现热量平衡。

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包括壳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

总结热力工程知识点涉及热力系统、燃烧理论、锅炉水质处理、蒸汽发生器、热力循环和换热器等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工程师更好地设计和运行热力工程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热力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将继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海底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探秘报告

海底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探秘报告

海底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探秘报告概述:海底热液喷口是地球上一种独特而奇妙的环境,其存在于海底深处的大洋洲底,由地热能产生的喷射物质与海水相接触形成。

这些热液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化学物质,为海底独特的生态系统提供了特殊的环境。

本报告将探讨海底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特点、物种多样性和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海底热液喷口的特点1.地理位置:海底热液喷口主要分布于洋底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如洋火山带和洋脊系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2.温度和压力:热液喷口的温度可以超过100摄氏度,远高于海底的冷水环境,并且处于较高的压力下,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决定了独特的生物适应机制的形成。

3.水文特点:热液喷口周围的水体富含矿物质和化学物质,使得水体呈现酸性或碱性,温度和营养物质的差异较大,形成一种特殊的流体环境。

二、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1.底栖生物:海底热液喷口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支持着多种底栖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底栖生物可以分为依赖热液喷口的特殊物种和不特化生物两类。

前者是热液喷口的主要居民,享受独特的环境条件,包括热噪音喜好者、热趋向者、化学感受器和光合作用者等。

后者则是利用热液喷口提供的底物和矿物质,生活在热液喷口周围的生物。

2.生物群落:海底热液喷口的生物群落由多种不同层次的生物组成。

底栖生物通过共生或互惠共生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并且形成复杂的食物链。

在这个食物链中,底栖生物利用热液喷口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并各自在食物网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使得生物群落能够平衡自身的生态系统。

三、科学研究的意义1.地质学价值:海底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是地质过程和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指示器。

通过研究海底热液喷口的分布、构成和活动特性,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能量转移方式,揭示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

2.生态学价值:海底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适应机制和物种多样性。

研究这些生态系统可以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提供重要的案例研究,帮助我们了解生物适应高温、高压和特殊环境的方式,以及物种的分布和遗传多样性等生态学问题。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研究与保护深海热液生态系统是深海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独特存在,它存在于深海地壳结构复杂的海底热液区,以黑烟囱、白烟囱、矿物质和菌类等为代表的深海生物群落,与一般的深海生态系统完全不同。

与此同时,这一生态系统也是深海自然资源开发的热点,因此,研究和保护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研究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意义在于揭示深海生物多样性的绝大部分并未被发现,深海生物对于深入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和分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深海热液生态系统是深海生态系统中最为特殊和神秘的一种,研究更是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和意义。

其次,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也有破解地球生命起源之谜的重要意义。

瓦尔科普夫霉菌是一种在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中生存并形成的细菌,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祖先”,研究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对于深入研究生命演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同时,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也为后续的“深海热液生命起源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进一步地,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也是深海非能源开采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深海生物多样性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为深海非能源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科学依据,从而有效保护了深海生态环境,避免对深海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然,随着深海自然资源的开发和深海热液生态系统受到的威胁增加,保护深海热液生态系统也愈加迫切。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深海生态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公众环境教育,引导公众了解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加强立法保护,通过法律的手段更好地保护深海环境,严格制定和执行环保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应加强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科研和开发,积极发掘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的优秀科学价值,推动深海科技创新的发展,促进深海珍贵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之,深海热液生态系统研究和保护涉及多个领域的工作,需要环保机构、管理人员、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只有平衡好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保护深海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推动深海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解决路径

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解决路径

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及其环境保护解决路径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被认为是地球上最不寻常和最神秘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些喷口位于深海底部,由地壳裂缝上升的高温喷口喷发出的热液组成。

这些热液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无机化合物和微生物,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面临着许多环境威胁,如海底矿产开采、底拖网捕捞和污染物排放等。

为了保护这一脆弱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

首先,建立保护区是保护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

通过设立专门的保护区,可以限制开采和捕捞活动,减少人为干扰。

保护区可以提供安全的栖息地,并确保热液喷口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

此外,建立保护区还可以为科学家提供研究这些生态系统的机会,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二,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是保护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关键。

了解这些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物种组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制定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海洋探测仪器,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喷口区域的环境变化并收集大量的科学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环境风险、指导资源管理和制定保护政策。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是解决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的必需。

深海热液喷口分布广泛,涉及多个国家的海域。

没有国家单独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共同保护这一重要资源。

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共享科研数据、制定共同的保护准则和签订国际协议来实现。

此外,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力。

第四,加强公众意识和教育宣传是解决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环境问题的重要步骤。

公众的参与和理解是实现长期保护的关键。

应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展览和教育讲座等方式,提高人们对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认识和重要性。

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和脆弱的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液系统定义及组成:通常是指地球表面下,在各种温度和压力下呈侧向和垂向流动的热流体分布的范围。

只要这些流体的存在和运动,是否在地表处排放,都构成了热液活动。

因此,
热液系统还应包括各种地质条件所产生的热液,并且该地质条件下热液能维持搬运、聚集巨量金属矿物的能力。

热液系统是由两个基本端元组成的, 即热源( H) 和流体相。

热液中有两种最重要的络合物作为金属搬运的载体: 硫的络合物( HS- 和H2 S) 和氯的络合物
(Cl - ) 。

其他虽然也很重要, 如HO- 、N H3 、F - 、CN - 、SCN - 、SO2 -4 ,但这些络合物在自然界中不很普遍.
影响金属沉淀的因素有:在卤水溶液中①增加H2 S 浓度; ②增加p H 值; ③降低氯的络合物
浓度和降低温度。

在硫的络合物中①降低压力,沸腾;②氧化作用导致硫化物浓度和p H 值降低。

热液矿床类型
基于与岩浆热液系统的矿床形成深度和产出环境,Pirajno (1992) 把热液矿床划分了6 类。

(1) 与由深到浅侵位火山岩的岩浆热液系统有关的钨锡云英岩矿床;
(2) 与火成岩、次火山岩和火山岩有关的矿床,以及与岩浆和天水热液混合系统,到主要为天水热液系统有关的矿床,如,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贱金属和贵金属矿床,以及几种脉状金床;
(3) 海底热液系统有关的各种类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如,塞浦路斯型、黑矿型以及太古Noranda 型硫化物矿床;
(4) 沉积盆地中与裂谷有关的热液矿床,到目前为止,其形成与侵入岩关系还不甚清楚,如,澳利亚Brooken Hill 和南非Mt . Isa Aggeney ,加拿大Sullivan 层状硫化物矿床;美国Nevada 的卡林
型金矿床;
(5) 与同生盆地卤水有关的矿床,如产于层状碳酸盐岩中的硫化物矿床,这种矿床也可能是第4种类型的极端特殊例子;
(6) 与变质热液有关的热液系统矿床,主要与递进区域变质作用有关。

如浊积岩中的金矿床、太古代中的大脉型金矿床以及产于不整合带中的铀矿床。

上述几种只是端元热液系统类型。

这里须记住的是,同种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可以产于不同的大地构造带中,如,与长英质深成岩热液系统有关的矿床,既可以产于俯冲的岛弧环境中,也可以形成与非造山裂谷环境中。

斑岩型铜金矿床特征及其矿化样式
斑岩矿床定义:指在空间上和成因上与中酸性斑状岩浆侵入体有密切的关系、产于侵入体及其内外接触带的矿床,叫斑岩型矿床。

由于其内硫化物多呈细脉状和浸染状,亦有称为“细脉浸染状矿床。

自贝特曼提出斑岩铜矿的概念,并总结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和经济价值以来,斑岩型Cu2(Mo2Au)矿床是世界主要Cu 和Mo 的来源,也是Au 的重要来源。

像美国Bingham Canyon 等大型斑岩型矿床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

在世界上,这些矿床的形成主要与俯冲带岩浆有关,也发现形成于岩浆岛弧环境。

1970 年,Lowell 等提出了斑岩矿床的完整定义及蚀变分带的“二长岩”模式。

他们将斑岩铜(钼) 矿定义为,产于各种寄主岩石中的浸染状和细脉状铜、钼硫化物矿床。

1973 年,Sillitoe 补充和完善了斑岩矿床的顶底特征。

Hollister (1978) 提出了“闪长岩模式”,论述除扩大了与斑岩矿床相关的岩石类型外,强调了小型侵入体的意义,淡化了相关岩体必须是斑状结构,阐释了斑岩铜矿伴生金的有关问题。

金在此类矿床中通常以伴生为主。

1、高温热液脉状矿床
(1)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型矿床
(2)钠长石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
2、中温热液脉状矿床
(1)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2)中温热液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3、低温热液(脉状)矿床
3-1、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
(1)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铜矿床
(2)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
3-2、卡林型金矿床
3-3、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
3-4、似层状汞、锑矿床
(1)似层状汞矿床
(2)似层状锑矿床
一、现代海底热液成矿作用
张元厚等:岩浆热液系统中矿床类型、特征及其在勘探中的应用
Pirajno F. 1992. Hydrot hermal mineral deposit s : Principle andfundamental concept s for t he exploration geologist . Springer2Verlag. Lowell J D , Guilbert J M. 1970. Lateral and vertical alteration2mineralization zoning in porphyry ore deposit s. Econ. Geol . ,65 :373~4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