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新人教版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9737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3.png)
-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创作出具有深度的自然描写文章。
-口语表达中,如何流畅、生动地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个人感受。
举例解释:
-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动画或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示气候变化和四季更替的过程,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难点。
-对于词汇学习,教师应通过例句、语境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在口语和写作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如“蓝天白云映碧水,鸟语花香迎面来”,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自然之美。
2.教学难点
-难以理解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如气候变化的原因、四季更替的地理意义等。
1.阅读理解与审美鉴赏:通过分析《大自然的语言》课文,提升学生对自然美和文学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运用课文中的丰富词汇和描写方法,训练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受,促进思维逻辑和创造力的发展。
3.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自然哲理,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增强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针对五年级语文课程,围绕人与自然主题展开。本节课选取教材中《大自然的语言》章节,内容包括:
1.阅读理解:《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学习,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与规律。
2.词汇学习: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四季更替”、“风和日丽”等。
3.诗歌欣赏:分析并欣赏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描写诗句,如“蓝天白云映碧水,鸟语花香迎面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844c3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8.png)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地之间的歌》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感受了歌曲所传递的自然之美和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音乐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情感表达:学生在演唱时,如何将情感融入歌声中。
难点解析:情感表达是歌唱的灵魂,学生往往在演唱过程中忽视情感的表现。教师可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情感,并将其融入演唱中。
(4)团队合作: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协调配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难点解析:团队合作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集体练习、分组演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水平。
(2)音乐知识:认识音名、唱名、音高、音长等基本音乐知识,并能应用于实际演唱中。
举例:学生应掌握C大调音阶的音名与唱名,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音长,并能准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3)情感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举例:通过分析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歌曲所传递的积极情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设计
![《天地之间的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a148b3a76e58fafbb00303.png)
《天地之间的歌》教学内容:学唱《天地之间的歌》教学目标:1、通过这首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宇宙空间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感。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运用模唱、情景教学、分块教学等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学中体会到乐趣。
3、使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带感情的完整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碟片、卡片、挂图教材分析:《天地之间的歌》是电视系列片《天地之间》的主题歌,通过对天地万物的神奇壮观的描述,激发少年们用脑用手探索这些奥秘的志向。
这首歌为二段体,A段由五个乐句组成,呈对称型;B段为副歌,有两个乐句构成。
歌曲曲调轻快活泼,切分节奏的运用,领唱合唱的交替,前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全曲显得生机勃勃,恰当地表现了少年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也是学习此歌的重点难点所在。
教学环节:情境导入——熟悉旋律——学唱歌词——艺术处理——思维拓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歌《小白船》,会唱吗?那让我们跟着音乐有感情地演唱一唱。
2、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美,很有意境,谁能来描述一下?(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犹如湛蓝的大海上一艘洁白的帆船,在美丽的天空之外,就是浩瀚无垠的宇宙,那可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令人充满遐想……)现在就让我们在美妙空灵的音乐中,把自己想象成宇航员去神奇的太空遨游吧……3、谁来告诉老师你在太空中都做了写什么,在音乐声中都想到了写什么?有一首歌正好能唱出我们的心声,我们来听一听。
(《天地之间的歌》)二、熟悉旋律1、听完之后,你们觉得这首歌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领唱、齐唱、合唱)2、为了让歌曲听起来更加的欢快动听,老师在歌曲中加入了一些拍手的声音,同学注意听我加在了哪?(齐唱部分:啦啦啦啦啦XX X)3、谁能来模仿出我拍的节奏?a 老师唱,一个同学拍b 老师唱,集体拍5、你们能试着唱老师刚才唱的那几句吗?6、到现在同学们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了,这首歌既然有领唱齐唱合唱那我们就来配合一下,老师唱领唱,齐唱合唱请同学们用一个字在唱。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唱歌《蓝天向我们召唤》欣赏《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唱歌《蓝天向我们召唤》欣赏《天地之间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1c6a7d680203d8cf2f24f5.png)
9月27日下午,(出世图片)当翟志刚跨出神七的舱门,向浩瀚的太空
迈出中国人的第一步时,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感到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这是我们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是划时代的太空行走,近距离的接触,几千年怀抱的相思与梦想,在此刻成为现实。
同学们,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行走于太空之间,只是中国太空战略计划的一站而已,还有更为艰巨的科技研发与创新等待着我们去完成。
《蓝天向我们召唤》是在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胜利返航后,在广大宵少年中掀起了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
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学唱歌曲
1.好,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这tr歌曲。
听老师范唱一遍。
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蓝天向我们召唤》为大调式,两段体A+B 第一乐段音区较低,曲调具有叙述性。
第二乐段是二声部合唱,旋律激昂,豪迈,充满自豪感。
3.轻声跟录音学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词及歌谱,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四分音符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
请同学们把感觉难唱的部分找出来。
(弱起小节、顿音记号、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附点音符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
)(帅板书)
4.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
初步学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使学唱更加理性,也可使学生养成分析乐谱的好习惯。
5.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6.演唱第二声部:A、听范唱中的旋律。
B教师范唱,让学生多次聆听。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5596c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a3.png)
质检员质量心得体会质检员质量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质检员质量心得体会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质检员质量心得体会1质检工作就是装门检查产品质量的工作,他的终极目的是让客户满足。
质检部分是厂家针对质量所设的一个部分,他的职责是检查产品质量,终极让客户满足。
质检部一般分为三个部分:IQC,PQC,QA即来料检验,巡检,出货检验。
这三个部分都很重要,特别是来料检验,来料质量的好坏终极决定产品的质量,巡检也很重要,在制造产品过程中的质量跟踪必须到位,不然来料再好,制作的产品不达标,也会影响工厂的效益,出货检验相当重要,严格按照客户的要求从外观,规格,测试,包装,各个方面检查是否到位。
只有这几个方面达标,才答应出货。
客户一般在收货时都会看有没QA的印章,所以要明白这枚印章的重要性。
质检部的检查也分产品而定,有的产品要全检,比如耐用消耗品,电器方面的,机械方面的等,有的只需要抽检,比如轻产业产品,服装,鞋类,日用消费品等,抽捡应用一定的规则,这个看工厂的情况而定。
检查质量都是按工厂质量达标书来检查,只要严格按要求来检查,每个步骤都到位,质量应该可以得到保证,当然这些检查终极目的就是要让客户满足。
只有客户满足了,自然给工厂的效益就不必说了。
质检员质量心得体会2质量是一切企业发展的基础,倘若没有质量,品牌、发展和竞争都是空话。
尤其是对于我们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来说,质量更是我们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若想打造自己的一流品牌,质量一流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企业就是一台机器,是由成千上万个功能各不相同的零部件配合而成的,一台机器正常运行的效果取决于每个部件是否正常,功能是否发挥出来,配合是否准确到位。
作为一名质量检验员,我深刻的明白对于质量的检验应该付出怎样的态度,质量在我心中——表明质量是人控制的。
音乐教案-《天地之间的歌》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
![音乐教案-《天地之间的歌》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f4622b64afe04a1b071de60.png)
音乐教案-《天地之间的歌》_初中音乐教案_模板课堂人数:授课日期年月日课题《天地之间的歌》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目的1、介绍中国民歌的种类及音乐风格。
2、让学生初步了解部分中国民歌的概况,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重点中国民歌的体裁,种类及分布。
难点中国民歌的音乐风格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检查学生上课出席情况。
二、发声练习。
1=C 3/41 3 5 6 5 3 | 1 3 5 6 5 3 | 1—— ||mi ma连音练习,要求上行下行声音连贯一致,唱得柔和流畅。
三|、检查复习1、冼星海和《黄河大合唱》2、演唱歌曲《保卫黄河》四、简介民歌《中国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与完善。
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现实主义的巨著《诗经》,到浪漫主义的伟大诗篇《楚辞》开始,走过了漫漫长路。
到现在,每当我们又一次听到那还在传唱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不论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深情的“半个月亮爬上来”,还是有着蓝蓝的天,圆圆的月,静静的城的“康定情歌”,还有那高亢凄凉的陕北信天游,以及柔美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你会再次沐浴在美的光芒中,怎不欣喜若狂。
中国民歌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体裁形式分类大致可分为号子(搬运号子、船工号子和作坊号子等)山歌(一般山歌、放牧山歌和田殃山歌等)小调(谣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民歌的特点:1、诗与乐的高度结合:从诗的角度看,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民歌的歌词篇幅短小、通俗易懂属歌谣体,短短数句歌词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体现。
2、长于抒发人的内心世界:民歌运用短小的结构,凝练的音乐语言,极为经济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
3、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即兴性和变异性:[1] [2] 下一页音乐教案《唱脸谱》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木星—欢乐使者》《飞天》《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木星—欢乐使者》《飞天》《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cfa0aecf1a37f111f0855b46.png)
《木星—欢乐使者》《飞天》《天地之间的歌》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学目标1.聆听《木星—欢乐使者》,对《行星组曲》有初步的了解,能够熟悉主题,进一步感受作品所塑造出的音乐形象特点。
2.在聆听《天地之间的歌》《飞天》两首音乐作品时,能够体会歌曲所传达的对宇宙的无限探索之情;了解作品的演唱形式、情绪等音乐特点,感受音乐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1.感受三首作品所传达的对宇宙的无限探索之情。
2.乐曲主题的听辨与记忆。
三、教材分析《行星组曲》是一部由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完成于1914年到1916年之间,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八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除外)命名。
第一乐章《火星—战争之神》、第二乐章《金星—和平之神》、第三乐章《水星—飞行使者》、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第五乐章《土星—老年使者》、第六乐章《天王星—魔术师》、第七乐章《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浩大,欢乐的情绪此起彼伏。
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受人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4拍,好似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
第二部分由原来的快板转为行板,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失庄严。
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体现了宇宙的辽阔与未知的神秘。
《行星组曲》自1920年在伦敦首演至今已90多年,如今早已流传于世界各地成为一首世界名曲。
《天地之间的歌》是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学科技的电视系列片《天地之间》的主题歌,通过对天地万物的神奇壮观的描述,激发少年们用脑用手探索这些奥秘的志向。
歌曲结构简单但并不规整。
主体为四句,中间插入了一句领唱与合唱,最后由扩充了两句“啦啦啦”的衬词,并将声部转为三部,使音响更浑厚,进一步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表达了儿童们探索科学,揭开天地之间,万物神奇奥秘的迫切心情及其乐观的精神。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天地之间的歌》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天地之间的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6ca5b1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f.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天地之间的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天地之间的歌》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大自然为主题,歌词描绘了天地之间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适合六年级学生学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对大自然的美感体验,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唱歌技巧。
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在音乐鉴赏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天地之间的歌》,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感情表达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唱出歌曲,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以及对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分组合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如音响、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2.新课导入:教师介绍歌曲《天地之间的歌》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提出改进意见。
5.歌曲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讨论与交流: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以及学唱歌曲的收获。
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115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c.png)
(3)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通过学习《长江之歌》,让学生了解长江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举例:
-在学习《春》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词语描绘春天的景象,如“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等,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分析《草原》时,强调作者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现出草原的壮丽和生机,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教学难点
(1)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朗读、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2)文本意境的解读。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历史文化背景,理解诗人的情感现手法和自然美的描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词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并分析其描绘自然的手法和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小诗,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此外,课堂总结环节,我询问了学生们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他们普遍表示收获颇丰。但也有学生提出,对于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掌握还不够熟练。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消化这部分知识,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朗读和背诵的环节,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感受到了诗词教学的挑战和乐趣。我会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诗词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天地之间的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天地之间的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20eb32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17.png)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天地之间的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地之间的歌》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这首歌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歌词和旋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山川、湖泊、花草等自然景观,第二部分表达了人们在大自然中的欢乐和幸福。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流畅,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部分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天地之间的歌》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演唱技巧。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
2.歌曲的情感表达。
3.音乐理论知识。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为学生提供榜样。
2.互动法:学生与教师互动,共同探讨音乐问题。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魅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词、旋律、图片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音乐片段等。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用具:乐谱、歌单、评分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天地之间的歌》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妙。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结构。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自然景观描绘,体会歌曲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准和节奏。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情感。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相互观摩、交流、借鉴。
第三单元星空畅欣赏《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第三单元星空畅欣赏《天地之间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e828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35.png)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星空与音乐的联系,效果还不错,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有趣的导入方式,例如播放一段星空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感受到星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天地之间的歌》,分析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让我们感受到星空的壮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律、节奏和和声这三个音乐元素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比较不同音乐作品的元素,帮助大家理解它们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增强文化理解:分析歌曲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品所蕴含的自然与宇宙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3.培养创新意识:结合星空主题开展创意写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强化团队协作: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分享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本节课将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符合新教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星空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体验到音乐元素如何影响作品的表现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如何表达自然与宇宙之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99cfcc4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9.png)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提前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提纲,引导他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他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但在成果分享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准确掌握歌曲《茉莉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注重音准、音色的把握。
-举例: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跟唱、分组练习等形式,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歌曲旋律,对音准、音色有更深入的认识。
(2)乐理知识:学习并运用所学的乐理知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音乐表现及音乐创造能力。通过学习歌曲《天地之间的歌》单元,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中的自然美,提升音乐鉴赏水平;在演唱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及表情控制能力,增强音乐表现力;同时,通过合唱编排,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和音乐创造力。此外,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文化理解与尊重,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的培养要求。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控制、节奏感等,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天地之间的歌-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天地之间的歌-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2a9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7.png)
天地之间的歌-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民族音乐文化,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2.了解人音民乐的演奏技巧,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学习《天地之间的歌》人音版的谱曲技法,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天地之间的歌》人音版乐谱、演奏视频、音乐文献。
2.教学器材:乐器、音响设备、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3.教学环境:音乐教室或多功能教室等。
授课过程第一节:导入活动教师会播放一段民族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美妙和有趣。
随后,教师会讨论民族音乐的历史、种类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愉悦地体验民族音乐文化。
第二节:呼吸和发声练习教师会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呼吸和发声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呼吸和口腔技巧来掌握人音民乐的演奏技巧。
这些技能对于旋律演奏和节奏把握都非常重要。
第三节:演奏技巧讲解教师会详细地讲解人音版乐谱的演奏技巧和乐器的演奏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演奏视频、听取演奏范例和查阅相关音乐文献来加深对其理解。
第四节:合奏练习教师会指导学生分组合奏,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段《天地之间的歌》人音版乐谱进行练习。
在合奏过程中,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协调合奏,以及如何注意节奏、音色和音准等问题。
第五节:展示演出在学生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展示演出。
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合奏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
这时,教师会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
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认识人音版乐谱的演奏技巧,培养音乐创新和鉴赏能力。
这对于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天地之间的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天地之间的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4861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6.png)
天地之间的歌-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2.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意义。
4.培养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歌曲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词的含义,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投影仪。
2.CD、播放器。
3.课堂小板书、彩笔。
4.音乐扬声器。
四、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
5分钟上课
准备
学生们进入教室,老师向学生们问好,点名,准备开始课堂。
10分钟学习
歌曲
老师播放CD演唱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们一起轻拍节奏,模仿老师唱歌,逐渐掌握歌曲的基本情况。
15分钟学习
歌词
老师将歌词贴在黑板上,琢磨着歌词的含义,解读歌曲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
20分组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一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歌曲表演,认真演
分
钟
表演唱歌曲,同时,老师鼓励他们根据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意志。
10分钟
总结
讲解
老师总结课堂内容,针对学生们表现出的不足点,提出一些改进方
法,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吸收知识,并且可以随时享受
音乐的乐趣和带给人们的感性文化体验。
五、教学评价
1.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中认真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学生们能够理解歌词的含义,发现歌曲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
3.学生们能够根据歌曲表达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且能够随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六年级 上册音乐教案3-6单元
![六年级 上册音乐教案3-6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74ac1e134a7302768e99397c.png)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册音乐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
![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7fb88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b.png)
3.写作训练:
-以“我心中的天地之歌”为题,进行写作练习;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语文园地:
-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诗歌和文章,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能够理解并传承古代诗人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弘扬民族文化;
-能够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黄河颂》、《长江之歌》、《天地之间》三篇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对祖国江河的赞美之情以及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第三单元“天地之间的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诗歌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时,眼神中透露出对大自然美的向往。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讲解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存在一定难度。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较多的例句进行解释,并且在实践活动环节设计了写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尝试运用修辞手法。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仍有部分同学在运用上显得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更多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本表现力;
-能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感悟。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欣赏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3欣赏天地之间的歌-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25971d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6.png)
-为了突破和声理解的难点,可以通过分解和声中的各个声部,让学生逐一感受和模仿,从而理解整体和声的效果。
-对于复杂的节奏,可以通过拍手、敲击乐器等方式,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受节奏,逐步提高他们的节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合唱训练中,可以分组进行练习,教师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声部,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合唱技巧。
-在探索自然界中的音乐元素时,可以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记录自然声音,帮助他们建立起音乐与自然的联系。
2.增强学生对音乐创作背景、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现中展示个性,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为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举例解释:
-对于《天空之城》主题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分析,掌握其悠扬、梦幻的音乐特点。
-学习《童年》时,重点关注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和歌曲情感的表达,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传达歌曲的温馨和怀旧感。
2.教学难点
-对和声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和声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音乐与自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音乐与自然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音乐与自然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音乐上册 天地之间的歌 教学课件
![六年级音乐上册 天地之间的歌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68a6a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4.png)
聆 听 歌曲 体 会 情感 走 入 情境
有感情的朗 读歌词,品 味歌词的美 妙之处。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 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请朗读《飞天》的歌曲,体会歌词描述的情景和 歌词中蕴含的内涵。
在星河灿烂里流连, 期待着梦幻的童年。 在你那边看我这边, 岁月轻拂地改变。 ······ 在时空斑斓中行走, 沙海里胡杨的信念。 在我那边看你这边, 咫尺天涯在眼前。 长日,繁星,迢迢河汉, 追寻理想家园。 一生一个梦,一世重情缘, 飞天!飞天!
国歌、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当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 起、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心中充满了自豪之情。因 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身体中流淌着华夏儿女的血液。
在世界各地,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所有人都深深地烙上 了中国的印记。无论到哪里,当人们看见你的黑眼睛、黄皮 肤的时候,都可能会问:“你是中国人么?”所有中国人也 永远改变不了我们是中国人的身份,改变不了我们的中国心 ,我们来听一首经典的老歌:《我的中国心》,请大家仔细 听歌词,说一说歌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歌曲简介
1982年下半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 篡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中国人民及港澳 同胞极大的愤慨,黄霑和王福龄合作创作了《我的中国心》。 经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后,在港澳同胞中引起强烈共鸣,纷纷 传唱,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1984年1月,英国时任首相撒切 尔夫人来华访问,发表了“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将于 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主权。这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 敏凭一曲《我的中国心》第一个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 晚会的香港演员 ,并让这首歌曲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地之间的歌
一、教学内容
1、唱《天地之间的歌》
2、做唱唱旋律完成旋律
3、听《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教唱《天地之间的歌》,激发学生对探求天地之间奥秘的欲望,从而引起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领唱与合唱互相协作,配合默契。
2、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做到声部清晰、和谐。
继续巩固6/8拍知识,通过完成旋律练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3、通过欣赏,比较音色、音区、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提高音乐的综合欣赏能力,感受音乐形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领唱与合唱互相谐调配合。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攀科学高峰。
四、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内
容:
唱《天地之间的
歌》
教学目
标:
通过学唱《天地之间的歌》,激发学生对探索天地之间奥秘的欲望,从而引起学习科学的兴趣。
学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领唱与合唱相互协作,配合默
契。
教学重点难
点:
节奏与合
唱
教学准
备:
磁带、录音
机
教学过
程:
一、交
流
师: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我们就从航天员杨利伟开始说起吧。
(自由交
流)
二、二、学唱歌
曲
三、教材分析:
《天地之间的歌》是电视系列片《天地之间》的主题歌,通过对天地万物的神奇壮观的
描述,激发少年们用脑用手探索这些奥秘的志向。
这首歌曲为二段体,A段由五个乐句组成,呈对称型;B段为副歌,由两个乐句构成。
歌曲曲调轻快活泼,切分节奏的运用,领唱合唱的交替,前半拍休止的运用,使得全曲显得生气勃勃,恰当地表现了少年们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也是学习此歌的重点、难
点。
1、初听歌曲,感受情
绪
师:从这样一首《天地之间的歌》,你感受到什么
呢
听范唱,体会歌曲是情绪、节奏、速度。
(轻快、活泼)
2、模唱“啦”的旋
律
3、跟磁带学
唱
4、解决难点
加强对歌曲中难点部分的练习。
如:第9到第14小节可先让学生掌握的节奏型,再重点练习第9到11小节,这样第12到14小节的难道就容易解决了。
此外,第15小节的“0 5 4”处的切分节奏也要加强练习。
(1)切分节奏(口念——拍手——词——跟唱旋律)
(2)二声部合
唱
领唱、合唱部分的处理,应在歌曲完全学会后再进行,要注意衔接的紧密。
5、完整的演唱歌
曲
副歌部分有对比性的两个乐句,要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去唱。
前一乐句咬字、吐字要圆润、
灵巧、富有弹性,后一乐句要连贯、饱满、坚定。
(看指挥演唱——分角色演
唱)
三、总结下课
四、作业:
复习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第二课时
教学内
容:
1、处理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2、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做到声部清晰、和谐。
3、继续巩固6/8拍的知识,通过完成旋律练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培养。
教学目
标:
1.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做到声部清晰、和谐。
继续巩固6/8拍的知识,通过完成旋律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
养。
教学重点难
点:
合唱与创
编
教学准
备:
音频《往事难忘》,自备
本
教学过程:
一、处理歌曲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练习唱好二声部合唱。
二、唱唱旋律
教材分析:
本课的唱唱旋律练习,将通过学生对乐曲的视唱,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合唱能力。
视唱曲目是英国乐曲《很久以前》,短小、流畅,四个乐句中一、二、四乐句基本相似,第三乐句也是二小节的重复,视唱将是非常简单、轻松的。
1、听《往事难忘》
师:(弹奏)熟悉这样的旋律吗?是歌曲《往事难忘》,这样的旋律来自英国作曲家贝利的《很久以前》。
2、模唱
师:我们跟着来轻轻唱一唱,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将相同的旋律编号。
当唱到(1)(3)时,轻轻的拍手用 X X X X ||伴奏;
唱到(2)时,用 X — X X ||伴奏;
唱到(4)时,用 X — X — ||伴奏。
而第二声部都是 1 7 6 5
3、二声部合唱
三、完成旋律。
师:《很久以前》中有很多的旋律是重复的,我们在创编旋律的时候也可以用。
1、分析师:那么还有个条件,我们得看看要求创编的这一旋律是几拍子的。
看(出示),那么6/8拍的含义是?
2、创编
师:那么,你能听出,我弹奏的是哪一节奏吗?
6/8 X X X X X X | X . X . ||
6/8 X X X X X X | X X X . ||
现在我们先来唱一唱第一条旋律。
(跟琴模唱)
那么,下面的那条节奏就让你们来创编了,让其成为一条完整的旋律。
3、交流演唱评价
四、总结下课
五、作业:
完成课后的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比较音色,音区,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段,进一步提高音乐的综合能力,感受音乐形象。
并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区、以及不同的演奏速度、力度和不同的音乐节奏,感受其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彼得与狼》。
1、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作于1936年。
这部作品内容生动有趣,在配器上发挥了各种管弦乐器的特性,以自然音响的模拟和性格化的音调,描绘了童话的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动态,音乐既通俗有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不但深受儿童们的喜爱,也引起了成人们的极大兴趣。
作品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他告诉儿童们一个普通的真理: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跟它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长笛在高音区演奏快速华丽的顿音和连音来表现:
小鸭,由双簧管扁哨发出的音色来模仿似乎是鸭子的嘎嘎叫声。
帽,由单簧管在低音区的顿音奏法来刻画。
老爷爷,由大管独特而又庄严、浑厚的低音区音色来塑造。
狼,由三支圆号吹奏出刺耳恐怖的和声效果模拟阴森可怕的狼嚎。
彼得,由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和明快活泼的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来表现。
猎人,由木管和小号吹奏的行进的曲调来刻画。
2、欣赏重点:
感受音乐的形象,进一步了解西洋管弦乐曲的表现手法特点。
3、欣赏过程:
(1)听全曲。
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由于《彼得与狼》是交响童话,本身就有故事情节,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个主题展开各种欣赏活动,乐曲欣赏重点在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感受乐曲的艺术境界。
(3)乐器音色的听辨,要结合乐器的观赏和讲解来进行。
(4)在教学中注意结合音乐欣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地去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凶恶的敌人这样的道理。
(5)再次听赏,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的连线题目。
二、作业:
根据情节编排一个童话剧,伴着音乐演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