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1.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包括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所创造的总收入,而国民生产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产出总值的增长。
经济增长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程度。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技术进步和增加投资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应、成本推动等。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财富重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4.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导致的一种经济现象。
失业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社会不稳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个体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变迁导致的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而引起的失业)。
5.供给和需求: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市场均衡。
6.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用于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市场等。
7.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持续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阶段、高峰阶段、衰退阶段和底部阶段。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技术进步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因素引起的。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交换财富的行为。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益和扩大市场规模。
10.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个体或群体之间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经济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必背知识点
一:通货膨胀
说到宏观经济学不得不提出通货膨胀这一概念。
通货膨胀是指的是发行量超过了实际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指标。
提到通货膨胀,不得不就就提起
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
二:宏观调控
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其中最主要的调控手段就是经济手段。
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提起宏观调控不得不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来
调节货币的供给量。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税收及支出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国民就业
与收入。
四:总需求
总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一般都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五:宏观经济政策
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作出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活动开启有意识的干预。
六: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失业率用横轴表示,
货币工资增长率用纵轴表示。
Classified as Internal。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收入、支出、投资和储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各种经济指标,如消费指数、投资比例等。
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以持续增长,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却相对较慢。
其中,主要的理论有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等。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研究劳动力供求关系,包括就业率、失业率、人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以及影响就业和失业的因素,如人口结构、技能水平、经济政策等。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需求管理等。
5.外汇市场:外汇市场是全球货币交易市场,涉及各国的货币汇率、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制度等问题。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和税收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财政政策的工具、影响和效果。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准备金比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工具和效果。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研究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包括国际贸易的模式、影响因素和政策。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特征、长度和波动幅度,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10.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研究经济中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包括劳动者、资本所有者、政府等。
宏观经济学中研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原因和影响。
以上是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知识点的归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制定相应政策。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数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通过GDP的增加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社会进步。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减弱。
政府和中央银行通常会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如提高利率和调整货币供应量。
4.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不景气和社会不稳定。
政府通常会采取措施来降低失业率,例如刺激经济增长和实施就业计划。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工具包括改变利率、购买和销售国债以及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通常会增加支出和/或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当经济过热时,政府会减少支出和/或增加税收以遏制通货膨胀。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的重要概念包括贸易顺差、贸易逆差、关税和贸易自由化。
8.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相对价值。
汇率的变动可以影响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汇率,例如购买或出售外汇储备。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周期,包括衰退、复苏、扩张和繁荣。
经济周期的起伏通常与投资、消费和就业水平有关。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来管理经济周期。
10.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和管理方式。
常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整理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扩大。
宏观经济学中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和驱动力。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对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人们普遍担心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减少购买力,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3.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工作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宏观经济学关注失业率的变化和对经济的影响。
高失业率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4.贸易和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对于国家的汇率和经济稳定都有一定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央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就业。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6.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一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周期的原因和特征,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宏观调控来平稳经济周期。
7.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宏观经济学研究汇率的变动和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和经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8.经济不平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不平衡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平衡、财富分配不平衡,以及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问题。
经济不平衡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政治问题,需要通过政策调控来解决。
以上只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宏观经济学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如经济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等。
对于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2.国民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可以用来衡量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经济总产出(GDP)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劳动力、加大投资等手段来实现。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等因素引起。
5.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程度的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状况。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控制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手段。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9.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从高度增长(扩张期)到低迷(衰退期),然后再回到高度增长的循环过程。
经济周期会引起产出、就业和通胀等变动。
10.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比率,用来衡量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其主要关注国民收入、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经济变量的总体行为,并分析影响这些变量的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两大核心问题是:1) 经济的总体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2) 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如何控制通货膨胀。
二、国民收入核算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定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 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2. 国民收入(NI)- 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利息等收入。
3. 净国内产品(NDP)- 考虑了资本折旧后的产品价值。
三、总需求与总供给1. 总需求(AD)-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
- 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
2. 总供给(AS)- 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受生产要素、生产技术和资源的影响。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1. 失业- 定义: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数。
- 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 通货膨胀- 定义: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现象。
- 原因: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型。
五、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
-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
- 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 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六、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经历的波动,包括经济扩张、顶峰、衰退和低谷四个阶段。
七、国际贸易与支付1. 国际贸易- 贸易差额: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 贸易政策: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
2. 国际支付- 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及其管理体制的一门学科。
它致力于探讨社会资源配置、全民生产总值和总消费、投资、就业、物价形势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宏观运行规律,以及政策的确定与实施方法和效果。
在认识宏观经济中涉及到的几项重要知识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以实现目标,如价格稳定、通货膨胀上行有效控制等。
其中包括各种政府控制货币供给、利率控制以及法定货币改革等。
当政府采取低利率政策时会导致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投资增加;当政府采取高利率政策时会减少流动性,从而抑制社会投资增加,进而减少通货膨胀压力,维持社会价格稳定。
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以实现社会稳定、增长和发展的经济目标。
主要包括调控财政收入和支出、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策等。
财政政策可以控制社会投入、支出和财政支出,来改变社会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达到调节经济周期的目的。
三、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是指政府调控经济进程的政策,是引导和调节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政府通过调整市场利率水平、低利率或高利率,从而影响市场投资和消费行为,以实现调节经济,如减缓民众支出过热和调节通货膨胀等的目的。
四、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影响汇兑汇率变动的政策,也是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汇率影响社会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当国内经济发展出现分化时,外汇市场中的汇率变动会影响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本国贸易和国际投资,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五、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征收关税及其它措施,调整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以达到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目的。
贸易政策既可以鼓励本国出口商品,从而增加出口收入,又可以增加本国商品的进口,从而减少本国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损失。
上述几项重要知识点,反映了宏观经济学在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重视这些影响因素,以防止经济失调造成更大的损失。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含义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第二,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第三,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第四,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二、GDP的衡量GDP的衡量:增值法、收入法、支出法增值法:从生产角度衡量GDP的一种方法。
基本思想:通过加总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求得GDP核算值。
企业的增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GDP =该国境内所有企业的增值之和收入法: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根据增值法,汽车零售商的增值就是汽车销售收入和批发成本的差额,这些差额必定会成为某些人的收入。
包括:汽车零售商支付给销售人员和技工的工资、租金、贷款利息、利润。
这样,全部增值以工资、租金、利息和利润的形式出现在收入流中。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通过衡量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来核算GDP的一种方法。
GDP =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GDP=C+I+G+NX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门: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际部门家庭部门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被称为消费支出,简称消费(C)可分为三大部分: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小汽车、电视机等非耐用品消费支出:购买食品、服装等劳务消费支出:医疗、教育、旅游等支出企业部门的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简称投资(I)投资是一定时期(如一年)增加到资本存量上的新的资本流量。
资本存量指在经济中生产性资本的物质总量,包括厂房、设备和住宅等。
资本存量的增加是投资的结果。
由于资本品的损耗造成的资本存量的减少成为折旧,为补偿或重新置换已消耗的资本进行的投资,称为重置投资。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超全整理1.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前提是存在一些规律性行为,例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等。
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经济走势和制定相应的政策。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可通过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计算。
GDP的增长率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好坏。
4.失业:失业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种类包括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失业率是衡量一国劳动市场状况的指标,政府经常采取措施来减少失业率。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量过度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有很大影响,如降低购买力、扰乱资源配置等。
央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率。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税收和支出来调控经济发展的手段。
扩张性财政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抑制过热经济。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
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控制通货膨胀。
8.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市场等都对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
9.经济政策制定: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非常重要。
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学理论和统计数据进行决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胀等。
10.期望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人们对未来经济的期望和预测。
期望管理能够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和波动。
它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4.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5.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劳动市场状况和经济健康的重要指标。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工具。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政府开支和税收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工具。
8.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增长。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率,表示一种货币价值与另一种货币价值的比例。
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10.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经济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如出口导向型、内需拉动型等。
1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的分配。
经济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1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个人和家庭收入的分配情况。
不平等的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对于经济学学习者和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了解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或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经济总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关注的问题包括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宏观经济基本概念1. 产出(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 潜在产出(或自然产出):指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引起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3. 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反映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4. 失业:指愿意工作并以某一工资水平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现象。
5.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指经济活动沿着产出增长和收缩的路径波动。
6. 总需求: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7. 总供给: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二、宏观经济政策1. 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2.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3. 收入政策:通过影响工资和价格水平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三、宏观经济模型1.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如两部门模型(家庭和企业)、三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四部门模型(加入国外部门)。
2. IS-LM模型: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产出和利率的模型。
3. AS-AD模型:描述潜在产出和物价水平如何受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4.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用于分析经济政策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效果。
四、宏观经济问题1. 经济增长: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有、增长更快?2. 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3. 经济周期与波动:什么因素引起了经济周期的波动?4. 财政危机与债务:国家如何管理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5. 国际贸易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
五、宏观经济理论发展1. 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理论,强调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
/宏观经济学重点1、萨伊法则:是一种产品的供给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有多大供给就有多大的需求,整个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必相等。
因此,普遍的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2、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学从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思想束缚,拓宽了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一些新的概念、理论等分析工具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进行了重新的解释,得出了一切与传统经济学对立的政策结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代经济学的面貌。
表现:①经济学研究中心转变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③政府的作用3、宏观经济的目标:①持续的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价格稳定④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许多经济理论。
联系:①相辅相成,构成整体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区别:微观经济宏观经济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代表人物马歇尔1890《经济学原理》凯恩斯1936《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4、公共产品:是政府向社会和私人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
特征: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争夺性”②具有“排他性”,不具有“争夺性”。
5、私人产品:是指一般生产要素供给者通过市场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它由私人或厂商所提供。
特征:①具有“排他性”②具有“争夺性”。
6、政府的经济作用:①政府直接控制②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社会消费③政府通过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④政府从事生产⑤政府提供社会福利保障7、市场失灵:市场经济由于其纯理论所假定的前提无法实现,使得市场经济并非万能,不可能发挥其理论上的经济效率。
8、转移支付:是指从整个国家的利益出发对某些人进行的无偿支付。
9、洛伦茨曲线:是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看图OI表示国民收入百分比,OP表示人口百分比,连接两对角线OY的是绝对平均曲线。
对角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相同的百分比。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行为、性能和结构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总体经济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国家收入等。
宏观经济学家试图理解经济波动的原因,并寻找稳定经济、促进增长和减少失业的政策手段。
二、关键宏观经济指标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失业率:劳动力市场中无业且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3. 通货膨胀率: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速度。
4. 贸易平衡:一个国家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与进口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之间的差额。
5. 财政赤字/盈余:政府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额。
三、总需求和总供给1. 总需求(AD):经济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受消费者支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减进口)的影响。
2. 总供给(AS):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够生产并提供给市场的商品和服务总量。
四、宏观经济政策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2.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经济。
3. 供给侧政策:旨在提高生产率和增加经济潜在产出的政策,如减税、放松管制和提高劳动力技能。
五、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波动,包括扩张、顶峰、衰退和谷底四个阶段。
宏观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些波动的原因,并寻找减轻周期波动的方法。
六、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口。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七、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
它可能由需求拉动(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和服务)或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引起。
八、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潜力的持续增加。
它通常通过人均GDP的增长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动力包括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制度因素。
九、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考虑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总需求与总供给:反映整体物价水平变动与产出水平变动的相互关系。
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周期理论: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和规律。
二、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探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有效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变化过程。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
四、国际经济问题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理论。
国际金融问题:涉及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和国际货币体系等议题。
全球化与经济发展:探讨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和对策。
失业与劳动力市场:研究失业问题的原因、类型和解决方案。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对宏观经济学主要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涵盖了基本概念、理论、政策、研究方法以及当前经济热点问题等方面。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现象,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经济总量的变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以下是对宏观经济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最常用的指标。
GDP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计算 GDP 有三种方法: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出发,将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各项支出加总,包括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即 GDP = C + I + G + NX 。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收入的角度,将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相加,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同时要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上政府给企业的补贴,即 GDP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折旧。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核算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增值。
此外,还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相关概念。
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假设价格水平不变,经济中只有消费和投资两个部门。
消费函数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通常假定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与消费函数相互关联。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为:Y = C + I ,通过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可以求出均衡国民收入。
乘数理论是指自发支出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例如,投资乘数表示投资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其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运行情况,而不是个别市场或个体单位。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等。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教授效应:-教授效应描述了一种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模仿技术,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现象。
这种技术传递过程可以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生产力水平。
4.成本疾病理论:-成本疾病理论指出,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5.多重平衡理论:-多重平衡理论认为,在宏观经济体系中,可能存在多个稳定的均衡状态。
这意味着经济体系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跃迁可能需要外部冲击。
6.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揭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下降时,劳动力市场紧张,工资上升,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反之,失业率上升时,劳动力市场宽松,工资下降,物价下跌。
7.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经济活动的政策。
8.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经济波动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出现的波动,通常由内部和外部的冲击导致。
9.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收入分配研究个人或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而社会不平等研究整个社会的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可能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带来负面影响。
10.公共产品和外部性:-公共产品是指无法排除非付费者使用且一个人使用不会减少别人使用量的商品或服务。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一关键概念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6、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比较:(1)GDP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GNP与GDP关系:GNP=GDP+NFP,其中NFP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GNP比GDP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GNP而不是GDP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GDP、GNP、NDP、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GDP的增长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多等因素引起。
3.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
高失业率通常会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和社会问题的加剧。
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增加等手段实现。
5.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时间上的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复苏期和萧条期。
6.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利率、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7.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8.开放经济: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和投资的经济系统。
开放经济包括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等方面。
9.汇率: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变动会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产生影响。
10.国际金融体系:国际金融体系是指各国之间进行金融交往的组织和机制,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
11.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私人拥有的资本和市场决定的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和个体自由。
1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经济活动由国家所有的资本和计划调配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强调公有制和社会公正。
13.经济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开发是指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以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
14.经济理论: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一套学理。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重要知识点总结1.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不仅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健康状况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货币价值和经济总量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式实现。
3.通货膨胀与通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缩则是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货币升值,价格普遍下降的现象。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激发消费和投资,但高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和经济不稳定。
4.失业率失业率指的是劳动力市场上未能找到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
失业率高通常会导致经济活动不足,而失业率低则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工资上涨。
5.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金融稳定等。
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实现稳定的一种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税收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
通过调整税收和政府支出,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民间消费、投资和就业等。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活动。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国际贸易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互补,但也会面临贸易摩擦和不平等的问题。
8.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一般分为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如投资、消费、信贷等。
9.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入分配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在不同个体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情况。
公平的国民收入分配有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不平等的国民收入分配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GDP的概念、含义、局限性(缺陷)、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定义包含如下含义:(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是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衡量的,其计算公式为:市场价值=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产量。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家务、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
(7)人均GDP,它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而GDP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2、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有局限性的:1不能反映社会成本;2、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3、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4、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5、忽视了道德因素:计入犯罪活动和色情活动创造的价值。
6、计入不增加社会福利的活动创造的产值。
7、错误和遗漏:(1)忽视地下经济:黑市交易;( 2)忽视非市场活动:如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构的活动、家务劳动等等(3)一般转移支付、证券的买卖、旧货的交易等等;8、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3、国民收入的核算指标体系国民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净值 NNP 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 国民收入 NI (√)个人收入 PI(√)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五个基本总量的含义和他们的关系:(1)GDP(2)NDP=GDP-折旧(3)NI=NDP-间接税-非税支付-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对现期政府企业的补贴-现期政府企业的盈余;其中,政府企业的盈余不是分配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故不构成国民收入;)(4)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利息和红利收入(5)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I+S二.经济周期出现的原因1、经济周期定义:所谓经济周期(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2、经济周期主要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3、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1.外因——战争、革命、政治事件、黄金的发现、新能源的发现、创新、人口增长率;2.内因——经济体系内投资、储蓄、政府支出、货币供给和企业心理;在内因中,投资与储蓄因素特别重要,因为由此导出的乘数理论与加速原理,被认为是经济周期的根源3.其他理论①纯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减是经济发生波动的唯一原因。
②投资过度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供给一方生产资料生产过多引起经济周期③消费不足论:萧条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消费不足的根源主要有在于国民收入与分配不平均造成的私人储蓄过渡。
④心理理论:当任何一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高涨后,资本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一般总超过合理的程度,于是导致过多的投资,形成繁荣。
而当这种过度乐观情绪所造成的错误被察觉了以后,又变成了合理的过度悲观预期。
⑤创新理论:熊彼特认为经济周期是创新所引起的旧均衡破坏和向新均衡的过渡。
⑥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农业减产—影响到工业、商业、工资、购买力、投资等方面—经济萧条4、经济周期的分类:①西方经济学家根据经济周期的时间长短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经济社会不断面临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清算平均每个周期约9-10年。
这就是中周期,称为朱格拉周期②1923年,美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经济周期实际有大周期与小周期两种,小周期平均长为40个月,大周期包括两到三个小周期③1925年,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一书中认为有一种较长的循环,平均长度约为50年左右。
④熊波特把以上各种观点概括,并根据他自己的创新理论提出,长周期为48-60年(包括6个中周期)中周期为9-10年(包括3个短周期),短周期为40个月⑤库兹湿茨光波理论,15-25年长期消长过程,平均为20年三.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经济效应1、通货膨胀的概念: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2、通货膨胀的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以内。
包括爬行(5%)、步行(5-10%)的通货膨胀。
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小跑式通货膨胀;100-1000%是飞跑式、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超过1000%,亦称超级通货膨胀。
飞行的通货膨胀。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平衡通货膨胀:每一种产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成都加以区分::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的通货膨胀。
(4)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区分公开型通货膨胀,指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隐蔽型通货膨胀,指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抑制型通货膨胀,指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通货膨胀来源于三个方面:货币流动速度的变化,货币增长和产量增长。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成本拉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根据生产成本的构成,又可分为工资推进、原料推进和利润推进三种不同类型。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主要的,它主要是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中,强大的工会组织、工资刚性等原因):工会要求工资↑→成本↑→P↑、AS↓→通货膨胀→实际购买力下降→工会继续要求工资↑→工资—价格螺旋。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少数大企业可以操纵商品价格,定价很高,价格上涨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
):完全垄断、寡头垄断→限制产量、提高价格→超额利润、通货膨胀。
(4)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及其相互影响说明通货膨胀理论(5)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其中包括1、部门需求移动论2、攀比论(6)政府的原因 1)财政支出膨胀。
2)政治局势的动荡。
4、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1、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如领取救济金、退休金、依靠转移支付和福利支出的人最显著。
此外,依靠工资生活的长期被雇佣者。
2、依靠变动收入的人,从中收益。
其货币收入与通货膨胀同步增长,甚至要早于通货膨胀。
如扩张、工资水平不断上涨的行业,领取短期变动工资的个人。
3、通货膨胀对储蓄这不利。
各种形式的储蓄、存款的实际价值下降。
有闲置现金的人损失最大。
4、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发行公债的国家,获利丰厚。
二、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1、随着通货膨胀出现,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会是收入或产量减少,引致失业。
3、超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三、强制储蓄效应四、投机效应与信用危机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思想(内涵)(1)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水平,而投资又是利率的函数通过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在间接影响总支出;(2)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它是由交易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决定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由收入决定,和收入成正比,投机需求由利率决定,和利率呈反向变化;(L=L1(Y)+L2(r))(3)提出流动性陷阱的思想。
流动性是指利率降到一定水平,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货币需求曲线成为水平直线,随着收入增加,货币需求曲线将平行向右上方移动。
五、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P与Y的反向关系)总需求的含义: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量1、利率效应: P↑→M/P↓(实际货币供给)→超额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债券价格↓→利率↑→I↓→Y↓ <P↑⇒ Md↑⇒ r↑⇒ I ↓⇒ AE和Y ↓ >(凯恩斯利率效应)2、实际余额效应: P↑⇒ Wealth ↓⇒→相对贫穷⇒C↓⇒ AE和Y↓(庇古的财富效应)3、税收效应: P ↑⇒名义Wage ↑⇒ T ↑⇒ Yd↓⇒ C↓⇒ AE和Y↓4、进出口效应:本国物价上涨p↑,本国人会增加对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减少对本国品的需求,外国人会减少对该国产品的购买,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净出口减少,y↓(蒙德尔—弗莱明汇率效应)六、总供给曲线的三个形式1、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前,经济社会能按照既定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国民收入y0,在达到充分就业后,社会没有多余的生产能力,不能生产更多的产品,所以增加需求不仅不会增加产量y,反而会增加价格。
3、常规总供给曲线七、总投资的增加是否意味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不是。
投资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
因为总投资等于重置资本(即折旧)加净投资,因此,总投资的增加不仅取决于资本存量的增加还取决于折旧。
当投资水平大于折旧量时,即资本存量增加;反之,则减小。
当投资和折旧相等时,无资本存量增加和减少的压力,代表了经济长期均衡的稳定状态。
八、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的含义,形成过程,产生条件。
(另附纸)九、简述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P4621、稳定器的定义: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措施。
2、(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萧条时,国民产出水平低,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会相对增多一点,刺激消费,达到抑制衰退作用。
经济繁荣时同理。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
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政府救济增加,转移支付增加,抑制人们因可支配收入减少引起的消费需求下降。
反之,抑制增长。
(3)政府转移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都有维持经济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