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庄子》教案(优秀7篇)
《庄子》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子》教案(优秀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
《庄子》寓言故事选读十九篇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
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
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
'我就是这样的人啦!”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庄子》的主要内容
《庄子》的主要内容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并不断加以深化。
论“道”以老子为本,而且以开放性和发散性的思维拓展对道的认识。
他认为“道”不可以用形象来描画,它是自然而然内在于天地万物的,“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
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庄子·齐物论》)。
正如郭象注所说:“万物万情,趣舍不同,若有真宰使之然也。
起索真宰之眹迹,而亦终不得,则明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
”好像在玄冥变化的世界中有个“真宰”,但实在没有迹象可寻,放眼看去,宇宙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毫无爽失,万物自发地生成,不是由什么有形的东西促成的。
《庄子·则阳》也说:“万物有乎生,而莫见其根。
”认为万物自生自成,这就从内在性、无限性的角度将“道”论推向深入。
与“自然”有密切关系的“常”“反”“有无”等观念在庄子思想中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常”是万物自发运行和维持自身存在的力量,是万物“自然”运行的趋势,在《老子》一书中“大”“逝”“远”“反”的往复运行就是“常”,它是对“道”的运行过程的总概括。
庄子继承老子,对“道”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在庄子看来,“道”的运行过程更为复杂,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
庄子论“常”,线性循环运动的意味减少了,自发性和不确定性的意义增加了。
庄子用“常”来描述事物自存在、自组织、自运行的趋势,它是事物不断地展现自身的过程:“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庄子·大宗师》)“天下有常然。
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索。
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
”(《庄子·骈拇》)人有生有死,就像天地运行有昼有夜一样,这自然而然的变化,人力根本无法干预。
天下万物自然而然生长变化,方、圆、曲、直各有“常然”。
“常然”引导着事物生长变化:“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庄子》全文
《逍遥游》第一《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
请致天下。
”“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
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
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庄子二则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的详细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前往去拜访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有的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代替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害怕了,在国都搜寻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它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鵮经过它,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鵮,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白鲦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自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
”庄子二则惠子相梁原文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fú)鹓雏(yuān ch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yuān chú)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yé)?”译文惠子在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担心,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yuān chú),你知道它吗?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yuān chú)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雏(yuān chú),发出‘吓’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 吓我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庄子》全文及译文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畾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2、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謂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适遇牧马童子,问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予病少瘁,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庄子》的文学常识
《庄子》的文学常识《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瑰宝,其文学常识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修辞手法和文学风格。
以下是关于《庄子》文学常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哲学思想:《庄子》主要聚焦于道家思想,强调了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理性思考。
庄子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生命的本源和终极目标,通过返璞归真、无为而治的方式来达到和谐与自由。
庄子还强调了宇宙的变化和多样性,提出了相对主义的思想,认为世界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都是相对的。
2. 修辞手法:《庄子》文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思想以及激发读者的思考。
其中最常见的手法是比喻、夸张、对偶和对话。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庄子能够将抽象的哲学思想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对偶和对话则经常出现在庄子的对联式的叙述中,这种对偶性的叙述方式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对立的对比。
3. 文学风格:《庄子》的文学风格多样而富于变化,既有大气磅礴的宏大叙事,又有精致细腻的描写。
庄子的叙述方式独具特色,常以幽默诙谐、讽刺调侃的口吻表达观点,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庄子的文风秀丽变幻,几乎每一章节都有独创的写作风格,时而耐人寻味、时而妙趣横生,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4. 主题与情感:《庄子》的主题涉及人生观、伦理道德、社会秩序、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与自然、宇宙和人类关系密切相关。
在主题上,《庄子》探讨了人性的本质和人生的目的,强调心性的修养和自由解脱。
在情感上,《庄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人生的深思熟虑,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冷峻嘲讽。
5. 影响与意义:《庄子》作为一部杰出的哲学著作,对后世思想家和文化领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也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庄子》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个体自由和心灵解脱的重要性,对后世的文学作品、艺术创作乃至哲学思考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上是关于《庄子》的文学常识的相关参考内容。
《庄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庄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庄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庄子》是一部道家的主要代表作。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作品原文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
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14)。
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
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作品注释(1)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3)砉(huā,又读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
今一本无“然”字,是。
(4)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会:音节。
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庄子》庄子(原文+注释+译文)
《庄子》庄子(原文+注释+译文)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二则》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原文:《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注释:北冥有鱼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7、徙:迁移。
8、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9、《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10、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1、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2、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13、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4、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15、以:凭借。
息:风。
16、野马:指游动的雾气。
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庄子-天下篇》全文_及译文
《庄子-天下篇》全文及译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
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
」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天下研究学术的人很多很多,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且达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境界。
那么,古时候所说的有关天道的规律,果真又存在哪里呢?回答是:“ 无处不在。
”如果再问:“自然赋予的灵妙从何处降临?人们所拥有的睿智又从哪里产生?”回答是“玄圣有他诞生的原因,圣王也有他出现的根由,因为他们全都源于宇宙万物本体混一的道。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不离于精,谓之神人。
不离于真,谓之至人。
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
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
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不违背道的宗本,称他叫天人。
不违背道的精粹,称他叫神人。
不违背道的真谛,称他叫至人,把自然视为本原,把禀赋视为根本,把规律视为途径,从而预知事物的各种变化,称他叫圣人。
用仁慈来布施恩惠,用道义来分清事理,用礼义来规行为,用音乐来调理性情,温和而又慈祥,称他叫君子。
依照法规确定职分,遵从名分确立标准,反复比较求得验证,凭借查考作出决策,就象点数一二三四一样历历分别,各种官吏都以此相互就位;把各种职业固定下来,把农桑事务摆上重要位置,注意繁衍生息和蓄积储藏,老弱孤寡经心照料,全都有所安养,这又是安定民心、治理百姓的规律。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
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
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庄子》名言名句
《庄子》名言名句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外篇·知北游》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篇·秋水》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内篇·大宗师》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外篇·田子方》5.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外篇·山木》7.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8.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庄子·内篇·齐物论》9.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内篇·大宗师》10.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外篇·至乐》11.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内篇·逍遥游》12.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杂篇·盗跖》13.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外篇·胠箧》14.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15.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庄子·杂篇·盗跖》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内篇·养生主》17.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杂篇·外物》18.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庄子·内篇·人间世》19.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庄子·内篇·人间世》20.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完整版)庄子原文及翻译
(二)适合高年级诵读第一课《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qú惊喜的样子)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译文: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练习:复述《庄周梦蝶》第二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 áo)鱼出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注释:1. 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 鯈(ti 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 厘米,又名白鲦。
3. 是: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
其,话题。
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
安,怎么。
8.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之:它,指“鱼之乐” ,下文的同此意。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的朴素的自然主义教育著作。它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教育思想,使之更进一步走向自然放任的教育理想。《老子》着眼于社会的安宁,对自然平治天下的议论多;《庄子》着眼在个人的逸乐,对养生、终其天年的议论多。《老子》最反对当时的礼教;《庄子》最厌恶的是当时一般富贵功名之徒,嘲笑得非常厉害。《老子》提倡禁欲主义教育;《庄子》则提倡放任主义教育。以"天放"做为教育目的,要求齐是非、齐善恶、齐美丑,反对追逐名利,以保持人的自然本性。值得指出的是,老庄学派崇拜人的自然本性,考虑到人的内在本质精神、心灵等命题,这是朴素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本质特征。这与儒家为实现王道仁政理想,以"修己以安人"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和价值是不同的。
陈鼓应在《尼采哲学与庄子哲学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认为尼采和庄子都是异端的思想家,道统的非议者。庄子强烈地抨击宗法礼制文化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指出,"五、四以来,我们中国的思想家,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尼采和《庄子》的影响,特别是在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方面 。
《庄子》又认为,美和丑也是相对的,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指出人们习惯于自我中心,实际对万物的价值标准并不一致。举例说:毛嫱和西施是世人所认为最美的;但是,鱼认为不美,见了就深入海底;鸟也认为不美,见了就飞向高空;麋鹿也认为不美,见了就急速飞跑。这四者谁真正知道天下什么最美丽?由此,认为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美与丑的。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使朴素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更走向任性自然,追求个人精神超脱的方向。其主要教育思想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庄子》基本概念
《庄子》基本概念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周的著作,被誉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以下是《庄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 道:《庄子》中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体。
道是无形无象、无声无味的,但它包含了一切事物的规律和道理。
庄子认为,人们应该通过超越感官和思维的限制,去体悟道的存在。
2. 无为: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不为外物所累,让心灵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
3. 逍遥游:庄子提倡的一种精神状态,指的是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思考。
4. 齐物论:庄子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人们应该超越对事物的偏见和执着,以平等的心态去看待世间万物。
5. 坐忘:庄子提出的一种修行方法,指的是通过静坐冥想,忘记自己的身体和意识,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6. 真人:庄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指的是那些能够体悟道的存在,超越世俗的欲望和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人。
7.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形容得道之人的精神状态,指的是外表看起来毫无生气,但内心却非常平静和自由。
总之,《庄子》中的基本概念涵盖了人生哲学、道德伦理、政治社会等方面,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庄子》10句经典名言
《庄子》10句经典名言1.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这句话出自《庄子·天道》。
庄子强调质朴无华的美,认为真正的美是内在的、自然的,而不是外在的装饰或华丽的表现。
这句话启示人们追求内在的充实和精神上的自由。
2.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 这句话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指出,真理(道)往往隐藏在微小的事物中,语言则可能被表面的繁华所掩盖。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不为表象所迷惑。
3.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 出自《庄子·至乐》。
庄子认为最高的快乐并非来自于感官享受,而是内心的平静和超脱;同样,最真实的赞誉并不来自外界的认可,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句话反映了庄子淡泊名利的思想。
4.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出自《庄子·逍遥游》。
这句话表明庄子倡导的人生态度:不因世人的赞誉而骄傲,也不因世人的非议而沮丧。
这是一种超越世俗评价的自由人格。
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来自《庄子·知北游》。
这句话以白驹过隙的形象比喻人生的短暂,告诫人们应珍惜时光,不要过于执着于俗世的纷扰。
6.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 出自《庄子·让王》。
这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日出而工作,日落而休息,自在地生活在天地间,体现了庄子崇尚自然、顺应天性的思想。
7. 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 出自《庄子·刻意》。
这句话批判了过度的情感反应,认为情感的波动会使人偏离道德和道的本质。
庄子主张人应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超然。
8.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 出自《庄子·刻意》。
这句话描述了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差异,指出只有达到“贵精”境界的圣人才能真正领悟大道。
9.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 也出自《庄子·刻意》。
这句话批评那些在物质和世俗中迷失自我的人,认为他们是本末倒置。
《庄子》简介
《庄子》简介展开全文《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
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
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
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
《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又发展了新说。
他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批判哲学思想。
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
庄子全书以超越精神、博物审美、批判思维为其特色。
成玄英云:庄子“内篇明于理本,外篇语其事迹,杂篇明于理事。
内篇虽明理本,不无事迹;外篇虽明事迹,甚有妙理。
”故王叔岷先生认为,研习庄子当“破除内外杂篇观念。
”庄子的生活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7-10
《庄子》的思想
将老子的道解释为精神的本体,化育万物的本根。 人们修养得道,将自己视为自然一物,忘怀自我, 淡情寡欲,不计得失,不虑生死,达到天人合一。 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为相对主义, 认为事物的大小、寿夭、善恶、美丑都是相对而言, 进而不谴是非,否定评判是非的任何客观标准。 将现实社会视为强盗世界,认为仁义礼智是窃国大 盗的工具和赃物,绝不与当政者合作,由愤世嫉俗 走向彻底的超世脱俗。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人生态度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不受 时间空间的任何限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做到 无名、无功、无己,也就是无待、无为。
庄子的核心思想 ——继承和发展老子的“道”
将老子的道解释为精神的本体,化育万 物的本根。人们修养得道,将自己视为自然 一物,忘怀自我,淡情寡欲,不计得失,不 虑生死,达到天人合一。
2013-7-10
7
庄子的哲学思想 ——泯灭一切是非标准的相对主义
将老子辩证法的相对性加以夸大,发展 为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大小、寿夭、善恶、 美丑都是相对而言,进而不谴是非,否定评 判是非的一切客观标准。 《秋水》“河伯观海”的寓言寓意何在?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 无故。事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 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古,故遥而不闷, 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 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 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8
《逍遥游》的取义(今人)
毛泽东《念奴娇 • 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 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 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此诗作于1965年秋,发表于1975年底。针对1963年 苏、美、英三国限制空中和水下核试验条约。 陈鼓应先生在华中师大作《庄子与尼采》的学术报 告,以鲲鹏高举喻中国深养厚蓄,待时腾飞。 结论:庄子寓言往往具有多义性,“形象大于思 想”。注者释义必须尽可能阐释原作的本义,取义 则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只是不可以将取义强加于 原作。
《庄子》的概况
《汉书· 艺文志》载《庄子》有55篇。今本《庄子》 33篇,分为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庄学界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偏重于论述哲学; 外篇和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庄周学派后学之手,偏 重于批判社会。全书的思想和文风大体一致。 中唐时期道家演变为宗教,庄子被追尊为南华真人, 《庄子》成为道教经典,被称为《南华真经》。 《庄子》最有影响的注本是西晋郭象的《庄子注》, 实为剽窃向秀的注释成果,刘义庆《世说新语 • 文 学》和房玄龄《晋书 • 郭象传》均有记载。 唐代成玄英有《南华真经注疏》,清代郭庆藩有 《庄子集释》,今人陈鼓应有《庄子今注今译》。
《逍遥游》的取义(古人)
“取义”是指读者的感悟和作家赋予新的含义,与原 作的本义和注者的释义有某种联系,但不受局限。 刘义庆志怪小说《幽明录》载,楚文王以猎鹰搏杀 鹏雏,羽堕如雪,血下如雨。度其两翅,广数十里。 是附会庄子寓言而造怪异故事,别无深意。 晋代贾彪《鹏赋》因览张茂先《鹪鹩赋》赋小鸟之 受害,故赋大鹏之全身,寄予对祸福之机的感悟。 阮修赞:跄跄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 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 李白常以鲲鹏自比理想,钟爱鲲鹏自由无碍的气魄, 表达摆脱羁绊的渴望。《大鹏赋》义取其待时而动, 直干青云。《上李扈》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 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逍遥游》的释义
传统的权威解释为“适性说”,即适应本性就是逍 遥。 郭象《庄子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任于自得之 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 也”。 北京大学中文系《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引用此说 并按:“即此篇之题义。意谓天地之间,事物有大 小之不同,人类修养也有高低深浅之别,然而各求 ‘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即是逍遥至 乐,不宜用人为的方法勉强为之分出优劣胜负”。 按照“适性说”的解释,《逍遥游》中的鲲鹏、蜩 与鸴鸠、斥鴳、朝菌、蟪蛄、冥灵、古椿、彭祖、 知行德能者、宋荣子、列子、圣人、神人、至人等, 都各当其分,同样逍遥。
庄子与《庄子》
旧本《庄子》书影
清代郭庆藩《庄子集释》来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庄子的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9年)名周,宋国蒙邑 (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作家。 庄子的生活年代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年龄小于 孟子而大于荀子和屈原。 庄子曾经做过蒙邑的漆园吏,不算入仕。往来游历 于齐、魏诸侯之间。剽剥儒墨,放言无忌,自王公 大人不能器之。终身布衣,未入仕途,生活贫困, 居住穷巷,织鞋为生。讽刺曹商“舐痔结驷”。 楚威王厚币聘庄子为相,被他戏谑相拒,自愿曳尾 涂中。庄子聚徒讲学,弟子姓名流传下来的只有蔺 且、魏牟几人。
以能但 自忽绝我 我视不们 为自可可 中身以以 心的无而 存所且 在作应 课 但为该 后 寄绝我淡 语不们漠 可不名 以可利 ——
2013-7-10 17
《逍遥游》本义
本义:超越时空、功利和物累,追求绝对精神自由。 前半篇以鲲鹏为主,反复引譬设喻,层层否定,推 论世间万物无论大小寿夭,凡是受到时间、空间的 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束缚,就不可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后半篇以辩论的形式,反复引譬设喻,层层递进, 分别阐述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无名、 无功、无己,合为无为。做到无为才能达到逍遥。 寓意:功名利禄是人生的累赘,只有彻底摆脱功名 利禄的累赘,才能获得充分的自由。精神自由建立 在超越物质的基础之上,不能超越物质世界,就不 可能获得精神自由。
观含义往往超越作家的主观动机,形成形象 大于思想的特征。 历代解读烙上时代印记,根据当时的背景和 人们的需求对庄子寓言的主题有所折中或曲 解,故阅读《庄子》必须疏理庄学三义:本 义、释义和取义。
2013-7-10 13
庄子的文风——恣肆而汪洋辟阖
《庄子》散文文风恣肆。文章结构没有固定
模式,内篇以题概篇,外篇和杂篇取篇首关 键词为篇名,但并非后人所加。结构上分总 自然,意到笔随,得心应手,汪洋辟阖,千 姿百态。 司马迁评为“洸洋自恣以适己”,鲁迅说: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 作,莫之或能先也”。
2013-7-10 14
《庄子》的文风
《庄子》善于用寓言说哲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一是寓言想象丰富,构思奇特,随意夸张。将自然 万物赋予灵性;对历史人物加以虚构。 二是寓言故事密度大,往往用寓言代说理,故事一 个接着一个,抽去寓言就不成文章。 三是寓言主题具有多义性,寓言形象的客观含义往 往超越作家的主观动机,形成形象大于思想的特征。 历代解读烙上时代印记,有所折中或曲解,故阅读 《庄子》必须疏理庄学三义:本义、释义和取义。 四是文风恣肆。没有固定模式,分总自然,意到笔 随,得心应手,汪洋辟阖,千姿百态。 司马迁评为“洸洋自恣以适己”,鲁迅说:“其文 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或能
9
2013-7-10
庄子的人生观 ——一切顺应自然的宿命论
庄子的人生态度是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逍遥无为,即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限制,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做到无 名、无功、无己,也就是无待、无为。 《养生主》“庖丁解牛”寓言的寓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 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依乎天理, 批大郤,道大窾,因其自然。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013-7-10
庄子的政治思想 ——由愤世嫉俗到超世脱俗
将现实社会视为强盗世界,认为仁义礼智是窃 国大盗的工具和赃物,因而绝不与当政者合作,由愤 世嫉俗走向彻底的超世脱俗。
《胠箧》“田氏代姜”的史实寓意何在?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 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珠毁玉,小盗不起;焚符 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逍遥游》释义折衷的人格烙印
向秀为山涛所知,与嵇康、吕安为友。佐嵇康锤锻, 共吕安灌园。雅好老庄之学,为之隐解,发明奇趣, 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 康诛,秀应召入洛。文帝问曰:“闻有箕山之志, 何以至此?”秀曰:“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 岂足多慕?”帝甚悦。秀乃自此役,在朝不任职, 容迹而已。 郭象少好老庄,能清言,言如悬河泄水,注而不竭。 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 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 其余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 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 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 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去之。
《逍遥游》释义折衷的时代烙印
《逍遥游》适性说的释义与庄子的本义不同,打上 了时代的烙印和释义者人格的烙印。 时代烙印。汉末党锢之祸以来,品评名节成为风气。 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篡权,排除异己,施行恐怖 政治。追随司马氏可保性命,难保名节;拥护曹氏 可保名节,难保性命。面对两难的选择,研读老庄, 清谈玄理,回避现实,追求超脱,成为文人的时尚。 魏晋文人渴望精神超脱,但却不能超越物质的享受, 于是折中或曲解庄子的逍遥游,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折中释义沿袭到东晋甚至更久远。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北大中文系《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亦然。
庄子的文风——寓言奇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