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用于增生性瘢痕治疗的临床观察
硅凝胶在疤痕治疗中的应用
硅凝胶在疤痕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医学不断进步,各种烧伤治疗技术已经获得新的突破。
由于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人们关注治疗技术的同时,更关心自己的伤口的愈合情况,对于疤痕的遗留问题往往希望能够到达最小,甚至要求完全修复。
硅凝胶作为治疗疤痕的无创简便疗法,在临床阶段已经较为普遍的使用。
本文就硅凝胶对于疤痕的治疗中的实际治疗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推动该项技术的实质性推进和开展。
关键词:硅凝胶;疤痕;治疗应用随着社会的开展和医学的技术的革新,媒体和广告中大肆宣传各种无痕治疗、微创手术和疤痕消除的护理效劳等等,但是目前医学上所认可的疤痕消除手段,仍然以硅凝胶的应用最为广泛。
人们去除疤痕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外观上能够接受,否那么比方烧伤或者烫伤的病人,及时接受了手术治疗,恐怖的疤痕给他们的心理压力无小于生理上的痛苦。
对于疤痕的治疗属于病人手术后恢复的最好心理抚慰,硅凝胶治疗法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被采用的。
1.硅凝胶除疤的诞生过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抑制疤痕的产生主要是以压迫和塑裹的方式,阻碍疤痕挛缩所造成的功能障碍,这种压迫可以使用弹力绷带捆扎、或者塑身服、塑型带等方式。
在使用这些辅助道具时,为了让疤痕不会直接接触到压迫或包裹的衣物,防止疤痕在恢复期间受到摩擦形成二次损害,就需要在疤痕与衣物之间参加硅凝胶来增加润滑。
经过临床比照发现,采用硅凝胶来润滑的患者疤痕恢复效果奇好,从此硅凝胶就被直接在抑制疤痕时使用,成为重要的治疗药剂[1]。
2.硅凝胶的临床实验科学研究发现,硅凝胶的使用范围极广,对于形成时间从新愈合的伤疤到12年以内的疤痕都能够有治疗效果。
在试验中,将疤痕形成时间接近或者相同的病人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使用硅凝胶进行治疗。
一类病人按照传统方式利用弹力绷带捆扎或者塑形衣等压迫方式进行疗,在疤痕处涂抹硅凝胶或贴硅凝胶膜;另一类病人不使用任何压迫或者塑裹,只涂抹硅凝胶。
按照正常操作程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相同。
医用疤痕硅凝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观察
经验交流129医用疤痕硅凝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观察赵敏 (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目的 观察医用疤痕硅凝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医用疤痕硅凝胶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瘢痕评分、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5.71%,P <0.05。
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瘢痕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17.14%,P <0.05;试验组瘢痕平均厚度为(1.35±0.33)mm,小于对照组的(2.42±0.83)mm,P <0.05。
结论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使用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效果显著,疼痛感明显得到缓解,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医用疤痕硅凝胶;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效果烧伤指皮肤因热液、火焰、化学物质、蒸汽、电力等热力所引发的黏膜损害,可累及皮肤、肌肉,严重者可影响关节甚至内脏功能。
患者在愈合后,往往可于皮肤表层留下增生性瘢痕[1]。
增生性瘢痕在临床皮肤科较为多见,对局部皮肤组织影响明显,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微晶磨削、局部皮下注射药物、手术切除治疗、压迫治疗法等[2]。
但随着患者对皮肤疾病治疗后美观效果的要求不断提升,该病的临床治疗药物和治疗技术也不断改善。
本研究旨在观察医用疤痕硅凝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6~50岁,平均(38.34±4.28)岁;瘢痕面积0.6%~25%,平均(12.56±5.32)%;Ⅱ度烧伤16例,Ⅲ度烧伤19例;瘢痕位置;四肢19例,颈胸部10例,头颈部6例。
硅酮凝胶敷料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doi 10.3969/j.issn.1674-4500.2016.04.14分子影像学2016年第39卷第4期增生性瘢痕是创面过度愈合后形成的增生性皮面,尤其是烧伤、外科手术、意外创伤所导致的大面积创伤,愈合后极易形成增生性瘢痕[1-2]。
增生性瘢痕形状各异、质地坚硬、伴有疼痛、痉挛、瘙痒等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具有重要意义[3-4]。
临床上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较多,其中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效果确切,成为常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首选。
陈怡[5]对253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采用自粘性软聚硅酮敷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较好,但是给治疗操作与护理工作增加一定工作量。
陈红波等[6]报道采用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确切,显示出硅酮凝胶在治疗增生性瘢痕方面的优势。
近年来,为了方便不同部位瘢痕患处的涂抹治疗,硅酮凝胶敷料逐渐取代了传统自粘性软聚硅酮和硅酮凝胶,但是有关硅酮凝胶敷料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相关研究则鲜有报道。
为了研究硅酮凝胶敷料外涂治疗增生性瘢痕及配合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文对13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136例瘢痕患者进行相关研究,其中烧伤31例,意外创伤49例,外科手术创伤56例。
纳入标准:(1)符合瘢痕增生临床诊断标准[7-8];(2)处于瘢痕增生早期;(3)瘢痕增生伴有明显的变硬、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4)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于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
排除标准:(1)孕妇患者;(2)患有皮肤肿瘤;(3)瘢痕体质;(4)瘢痕增生既往病史等。
由电脑按照动态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68)与治疗组(n =68)。
对照组男30例,女38例,年龄23.2±5.4岁;治疗组男32例,女36例,年龄22.6±5.2岁。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2003年3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硅铜凝胶喷雾剂(又名疤复新,由上海大学科技园区上大吉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6例,其中男156例,女20例。
年龄1~50岁,平均为17.8岁。
烫伤性瘢痕137例,外伤性瘢痕34例,手术瘢痕5例,均为增生性瘢痕。
病程1~5个月,平均为2个月。
将1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7例,采用疤复新治疗;对照组89例,单纯应用弹力绷带压迫治疗。
2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时先清洗患处,喷头距瘢痕10cm左右均匀喷涂疤复新,以覆盖瘢痕为准。
间隔4~5h喷涂一次,3~4次/天。
再次喷涂时,如瘢痕表面不干净,可用酒精棉签擦拭或中性肥皂清洗,保持皮损表面清洁,连续使用3~6个月;对照组,行单纯弹力绷带压迫患处,每天12h,使用2~3个月。
疗程结束后对疗效进行评价。
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增生性瘢痕变软变平,几乎与周围皮肤在同一平面,瘢痕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痒痛感觉消失,连续观察一个月后无变化;有效;增生性瘢痕较软较平,瘢痕颜色变淡,表面皱褶明显,有轻度痒痛感觉,连续观察一个月瘢痕无复发;无效:增生性瘢痕质地稍软,瘢痕稍变平,痒痛感觉有所减轻,但停止治疗7天后,瘢痕症状复原。
总有效率以显效+有效计。
4结果治疗组87例,显效68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85%;对照组89例,显效42例,有效22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71.9l%。
统计学行Ridit分析:u=4.8574,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随访1个月~2年,效果满意。
5讨论以往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如压迫治疗,放射线照射治疗,同位素照射治疗,冷敷治疗,温水浴治疗,冷冻治疗等,虽然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但远期效果不太令人满意。
采用疤复新在瘢痕表面使用,5~20min后即可形成一种高渗透性、高透气性超薄保护膜,能防止细菌侵入及水分挥发,对皮肤起滋润和保护作用。
应用祛疤硅凝胶膜治疗168例烧伤后瘢痕的临床观察
总之,中国瘢在选择瘢痕疙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各 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 能和知识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中国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指南对于推动瘢痕疙瘩治疗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重 要意义。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治疗建议,还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信随着未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瘢痕疙瘩的治疗将取得更加 卓越的成果。
表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试验组 84 46(54.8) 26(31.0) 12 (14.3) 72(86.8)*对照组 84 32(38.1) 24(28.6) 28(33.3) 56 (68.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参考内容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用硅酮凝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疗效。通过回顾 性分析和实验研究,发现外用硅酮凝胶能够有效地减轻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演示将进一步讨论其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应用中的优 势。
感谢观看
本次演示将对外用硅酮凝胶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实 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文献综述:硅酮凝胶是一种无色、透明、黏稠的硅酮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皮 肤相容性和稳定性。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硅酮凝胶可以通过抑制成纤维 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减轻瘢痕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患 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症状。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硅酮凝胶在烧伤后 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3、病理学检查:治疗1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和 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硅酮凝胶能够抑制成 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减轻瘢痕组织的炎症反应。
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评价
增生性瘢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理性瘢痕,多发生在手术创伤、感染、烧伤和外伤后,成纤维细胞增殖且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过度沉积,属于纤维代谢性疾病。
增生性瘢痕一方面会影响外观的美观度,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还会出现疼痛、肿胀、瘙痒等临床症状,加重了患者的身体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认为[1-2],增生性瘢痕的产生和大量胶原纤维呈螺旋状排列有密切联系,现阶段临床上对于增生性瘢痕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有局部药物注射、局部用药、手术切除、激光疗法、压力疗法【摘要】 目的 探究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 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增生性瘢痕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多糖酸粘多糖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改善、瘢痕恢复、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
结果 联合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12周的V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给予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采用医用疤痕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综合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瘢痕部位的恢复。
疤痕凝胶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分析
疤痕凝胶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分析【摘要】目的:疤痕凝胶防治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分析。
方法:纳入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间我院门诊接收的增生性瘢痕患者50例,以随机动态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疤痕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治疗取得有效及以上疗效者占比为96.00%,对照组治疗取得有效及以上疗效者占比为76.00%,差值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疤痕凝胶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有较确切的应用价值,且不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性有保障。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疤痕凝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增生性瘢痕为皮肤受损后创面愈合期间细胞外基质堆积过度引发的一种异常结局,具有表面潮红、质地硬、局部增厚等特点,患者可能存在程度不一的瘙痒、疼痛。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增生性瘢痕的具体发病机制,但认为与胶原代谢的合成、退化紊乱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加之患者体质、伤口张力以及外伤、感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1]。
瘢痕过度增生不仅会破坏患者的外在美观度,若瘢痕发生部位累及患者的功能部位,如关节等,还存在功能障碍的风险,对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均会造成较大影响;由此可见,积极探索有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案对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纳入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间我院门诊接收的增生性瘢痕患者50例,以疤痕凝胶为观察方案,通过对比常规疗法展开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间我院门诊接收的增生性瘢痕患者50例,以随机动态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组25例;对照组中包含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3~70(42.76±6.51)岁,瘢痕面积0.6~40.7(20.17±1.59)%,类型分为11例躯干增生性瘢痕、9例面部增生性瘢痕、5例四肢增生性瘢痕,瘢痕深度分为8例深Ⅱ度、8例深Ⅲ度、9例浅Ⅲ度;观察组中包含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24~68(42.35±6.44)岁,瘢痕面积0.7~41.5(20.33±1.64)%,类型分为12例躯干增生性瘢痕、7例面部增生性瘢痕、6例四肢增生性瘢痕,瘢痕深度分为9例深Ⅱ度、8例深Ⅲ度、8例浅Ⅲ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值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研究可行。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2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和嘉氏堂自制的不含壳聚糖季铵盐的单纯硅凝胶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皮损颜色、皮损隆起的高度、皮损硬度、瘙痒、触痛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
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6个月。
结果: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率可达100%,单纯硅凝胶有效率为82%,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QASC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its untoward effect. Methods Chose 200 cases of hypertrophic scar patients,and observed the effect throughout one course of SQASC treatment and JiaShiTang’s homemade pure silica gel,which didn’t not contai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chitosan,Scores were based on these five aspects of the color of skin lesions,raised height of lesions,the hardness,itching and tendern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assessed comprehensively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Followed up patients for 6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in case of side effect. Results Its effectiveness for treating hyperplastic scar can reach 100%,and JiaShiTang’s homemade pure silica gel,which didn’t not contai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chitosan,can reach82%,and have not found any side effects yet. Conlusion SQASC’s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is significant,safe and painless,and so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SQASC (silicon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chitosan);hypertrophic scar;clinical observation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真皮损伤愈合后遗留的高出周围皮肤发红、坚硬的病理组织,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残疾,是烧伤整形领域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1-2],虽然世界各国的学者对瘢痕的组织结构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至今仍无满意的防治药物和方法[3]。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治疗方法
将硅酮凝胶涂抹在增生性瘢痕上,每天2次,连续使用3个月 。
对照方法
同时选取5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如压迫疗法、 冷冻疗法等),作为对照组。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
瘢痕颜色、硬度、大小的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为瘢痕完全软化、变平,颜色恢复正常;显效为瘢痕硬度明显减轻,颜色 明显变淡;有效为瘢痕硬度有所减轻,颜色有所变淡;无效为瘢痕无变化或加 重。
有效率
应用硅酮凝胶治疗后,大 部分患者的瘢痕得到有效 改善,有效率达到80%以 上。
治愈率
在观察期间,部分患者的 瘢痕完全治愈,皮肤恢复 平整、柔软,颜色也逐渐 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情况
局部刺激性
部分患者在使用硅酮凝胶 后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如 瘙痒、刺痛等,但大多轻 微且短暂。
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可能对硅酮凝胶 中的成分产生过敏反应, 如红肿、皮疹等,应立即 停用。
效。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安全性较高
安全性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肝肾功能、 不良反应等进行监测。
安全性较高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过程中,未发现明显 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说明其安全性较高。
适用范围
由于硅酮凝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用于各年龄 段、各部位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硅酮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未来研究方向
1 2
深入研究硅酮凝胶的作用机制
进一步研究硅酮凝胶对瘢痕组织的生物学作用机 制,为优化其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开发新型硅酮凝胶产品
针对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瘢痕,开发具有更好 疗效和更少副作用的新型硅酮凝胶产品。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作者:李红艳丁利营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21期[摘要]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2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和嘉氏堂自制的不含壳聚糖季铵盐的单纯硅凝胶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皮损颜色、皮损隆起的高度、皮损硬度、瘙痒、触痛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
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6个月。
结果: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率可达100%,单纯硅凝胶有效率为82%,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增生性瘢痕;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1-181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QASC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and its untoward effect. Methods Chose 200 cases of hypertrophic scar patients, and observed the effect throughout one course of SQASC treatment and JiaShiTang's homemade pure silica gel, which didn't not contai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chitosan,Scores were based on these five aspects of the color of skin lesions, raised height of lesions,the hardness, itching and tendern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assessed comprehensively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Followed up patients for 6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in case of side effect. Results Its effectiveness for treating hyperplastic scar can reach 100%,and JiaShiTang's homemade pure silica gel,which didn't not contain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chitosan,can reach82%,and have not found any side effects yet. Conlusion SQASC's therapeutic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is significant,safe and painless,and so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SQASC (silicon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of chitosan);hypertrophic scar;clinical observation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真皮损伤愈合后遗留的高出周围皮肤发红、坚硬的病理组织,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残疾,是烧伤整形领域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之一[1-2],虽然世界各国的学者对瘢痕的组织结构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至今仍无满意的防治药物和方法 [3]。
观察分析硅凝胶疤痕贴修复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观察分析硅凝胶疤痕贴修复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瘢痕贴的抗瘢痕效果,以研究出对增生性瘢痕有显著效果的方式。
方法:该研究样本为本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诊的144例严重烧伤患者的中厚皮片供区同增生性瘢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普通瘢痕贴,研究组使用硅凝胶医用疤痕贴,对两组的瘢痕厚度和抑制效果进行90天的观察分析。
结果:治疗后和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增生性疤痕性状和症状明显减轻,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使用硅凝胶疤痕贴可以有效减小瘢痕增生厚度,对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硅凝胶疤痕贴膜;增生性瘢痕;抗瘢痕效果身体在受到烫伤、烧伤等外部创伤后,在创面会形成增生性瘢痕,从而对患者的外观造成影响。
在如今的实际诊疗工作中,迫切需要一种简单合理的方式对该病进行防治。
曾有研究人员发现硅凝胶膜对防治瘢痕增生有显著的效果,并研制出硅凝胶膜产品。
本研究对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进行分析,研制出硅凝胶疤痕贴,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
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144例烧伤患者的中厚皮片供区同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72例;144例患者中有男性80例、女性64例,年龄在5-55岁,平均年龄(22±3.08)岁,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72例;选取标准:(1)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2)在90天内没有服用过青霉素等药物;(3)神经功能正常的患者。
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
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常规组采用普通瘢痕贴(产自重庆泰平药业有限公司),研究组使用由佛山市平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硅凝胶医用疤痕贴(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172641817)。
将患者的中厚皮片供区同增生性瘢痕作为研究对象,厚度在0.5-0.8厘米为取皮标准,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情况的不同,取皮应达到真皮3/4的规格[1]。
硅凝胶喷雾及硅凝胶贴片防治面部术后瘢痕增生效果观察
硅凝胶喷雾及硅凝胶贴片防治面部术后瘢痕增生效果观察吴晓琰,姚晓东,崔晓美,许攀,朱文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美容科,南通226001)[摘要]目的:探讨硅凝胶喷雾、硅凝胶贴片对防治面部术后瘢痕增生的效果及疗效差异。
方法:选取面部缝合手术后9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2例,入组病例由同一医师应用相同手术器械和材料进行手术。
硅凝胶喷雾组:手术拆线后外用硅凝胶喷雾治疗,早、晚各外喷1次;硅凝胶贴片组:手术拆线后硅凝胶贴片外敷治疗,开始每天粘贴4h ,1周左右适应后增加至每天粘贴24h ;对照组:无任何辅助治疗。
观察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创面瘢痕的平整度、色泽、痛痒觉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硅凝胶喷雾组治疗后1个月显效率43.75%,3个月显效率87.50%;硅凝胶贴片组治疗后1个月显效率46.88%,3个月显效率90.61%;对照组1个月显效率34.38%,3个月显效率53.13%。
硅凝胶喷雾组、硅凝胶贴片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硅凝胶喷雾组、硅凝胶贴片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硅凝胶喷雾、硅凝胶贴片对防治面部术后瘢痕增生均有显著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硅凝胶喷雾喷雾较硅凝胶贴片使用更为方便。
[关键词]面部缝合术;瘢痕;硅凝胶喷雾;硅凝胶贴片[中图分类号]R6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7887(2018)04-0313-02表13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3个月创面观察指标及外观满意度比较组别1个月3个月1个月3个月1个月3个月1个月3个月对照组2823**1323*1812**1423*硅凝胶喷雾组2515**1728*113**1729*硅凝胶贴片组2314**1830*134**2030*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P <0.01。
创伤伤口愈合后逐渐形成增生性瘢痕,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同时还给患者心理及日常生活带来诸多问题。
研究疤痕凝胶防治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
研究疤痕凝胶防治术后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评估术后瘢痕增生应用瘢痕凝胶的预防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诊的面部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疤痕凝胶治疗,将两组面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瘢痕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更高,与对照组(53.33%)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96.67%)更高,与对照组相比(60.0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后瘢痕增生应用瘢痕凝胶的效果好,可以预防术后瘢痕增生,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疤痕凝胶;术后瘢痕增生;效果;满意度术后切口的恢复进程中会形成增生性瘢痕,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皮肤的美观度,另一方面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问题[1]。
瘢痕增生是因为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沉积过度,导致真皮的纤维化。
创伤伤口在愈合过程中会逐渐产生术后瘢痕增生,这不但会影响患者的外观,而且会对患者的精神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术后瘢痕增生是由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度沉积引起的[2-3]。
在伤口愈合的早期,主要是毛细血管的增殖,硅凝胶可以降低皮肤表面的水蒸气,使局部皮肤保持湿润,并能有效地减少毛细血管的增生和胶原蛋白的沉积。
术后瘢痕增生是由于皮肤真皮层受损后的局部修复过度所致,其发生率较高,严重时会影响外形,严重时会出现痉挛。
目前治疗术后瘢痕增生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瘢痕内激素注射、压力疗法、瘢痕浅表放射治疗、疤痕凝胶等[4]。
通过凝胶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种高渗透性的保护膜,不仅可以预防细菌的侵入,还可以滋润和保护肌肤,促进皮肤上皮组织的新陈代谢,还可以抑制瘢痕的生长,促进创面的愈合,达到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效果[5]。
为探究疤痕凝胶在面部手术患者中的使用对于预防术后瘢痕增生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纳入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面部手术患者开展调研。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在郑州欣奕中医院与欣奕除疤,挑选200例各类新伤口患者(创面愈合,已无渗液),分为两组,试验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使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对照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不使用任何产品,观察3个月,通过对瘢痕类型、瘢痕颜色、瘢痕隆起的高度、瘢痕硬度、瘢痕瘙痒、触痛这6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1年。
结果试验组平均总评分为1.52,对照组平均总评分为3.18,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总评分降低了52.20%,最终形成的瘢痕更接近皮肤,且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 shell SQASC inhibit scar forma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s In Zhengzhou Xin Yi hospital choose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ll kinds of form new wound dermis (the wound has no drainage),divided into two groups,SQASC with normal treatment and normal treatment. simple observation 3 months,based on the type of scar,scar color,the height of the scar uplift,scar hardness,scar itching,tenderness score with these six aspects respectively,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follow-up of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the side effects of follow-up to one year. Results SQASC average 1.52overall,conventional treatment average 3.18 overall,SQASC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scar significantly,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average total score decreased by 52.20%,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scar closer to the skin. No toxic side effects were found.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obvious effects of SQASC inhibit scar formation,high safety,easy to use,and has clinical value.Key words:SQASC;Inhibit;Scar;Clinical evaluation伤及真皮层的创伤愈合必然会产生瘢痕,如果伤口过度修复,则会形成病理性瘢痕,其会引起外形的毁损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硅凝胶膜对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机制_樊东力
・研究原著・ 文章编号:1000-2790(1999)11-0999-02硅凝胶膜对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机制樊东力1,李荟元3,肖光夏2,李世荣1 吴 军2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1整形外科,2烧伤研究所,重庆400038,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关键词:硅凝胶膜;增生性瘢痕;胶原中图号:R628 文献标识码:A摘 要 目的:了解硅凝胶膜(SGS)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以16例烧伤后期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学、图像分析、放免测定等手段,观测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胶原、透明质酸的变化.结果:SG 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胶原排列趋于一致,微血管丰富而呈开放状态,成纤维细胞的前胶原聚合体蓄积在胞质内;胶原总的含量减少,但Ⅲ型前胶原(hP cⅢ)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透明质酸(HP)含量逐渐升高,接近正常皮肤水平.结论:SG S能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及分泌,阻止瘢痕组织内胶原的过度沉积,并促使瘢痕组织结构向正常皮肤转化.Effects mechanisms of silicone gel sheet on hyper-trophic scarFA N Dong-L i1,L I H ui-Yuan3,X I A O Guang-X ia2,L I S hi-R ong1,W U J un21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 ery,2Burn Institute, South-Western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 ng qing400038,China,3Plastic Sur gery Center,Xijing Ho spital,Fo ur th M ilitary M edical U-niversityKeywords:silicone gel sheet;hy per tr ophic scar;co llagenAbstract AIM:T o study the effects o f silico ne gel sheet (SGS)o n hy per tr ophic scar s(HS)and the mechanisms. METHODS:16patients′scar s t hat fo rmed after deep-thick-ness burns ser ved as the ex per imental mode.Hist olog ical ob-ser v atio n and collag en depositio n measur ement w ith im age analy sis wer e made.Hy aleur onic acid(HA)and human ty pe Ⅲpre-co llag en(hpcⅢ)contents w ere deter mined with radio-immunity measur ement to ev aluate the efficacy o f SGS on HS.RESULTS:Compar ed w it h the contr ol g ro up,the ar-rang ement o f co llagen of SGS w ere well o riented and micro-ca pillaries wer e r ich and in opening conditio n.T he po ly meride of pr e-collagen accum ulated in cyt ochylema o f fibr oblast,the to tal content o f colla gen decr eases,but the content of hpcⅢw as kept at a high level.T he content of HA increased g ra du-ally,up clo se to t he no rm al skin level.C ONCLUSION:SGS is able t o inhibit co llag en sy nt hesis and secret ion fr om fibr ob-lasts,decr ease ex cessive collagen depo sitio n in hypertr o phic sca r t issues and help t he co nver sion o f the t issue st ructure 作者简介:樊东力,男,1964-06-12生,湖南省资兴市人,汉族.1985年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主治医师、讲师.1995年第三军医大学硕士毕业,发表学术论文12篇.在读博士生,导师李荟元,肖光夏,李世荣.电话:(023)68754219 E-mail dlfan@收稿日期:1998-07-01; 修回日期:1998-10-29in HS to the structure o f nor mal skin.0 引言 硅凝胶膜(SGS)对瘢痕及瘢痕疙瘩的防治作用已引起广泛重视,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1].1994年我科研制成功一种国产新型硅凝胶膜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自1995年以来,我们就SGS在瘢痕增生过程中对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以1995~1997年在我科住院需多次手术的烧伤后期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6(男10,女6)例,平均年龄24.5(5~46)岁,病例选择要求: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瘢痕,烧伤创面未经特殊处理(植皮、激素等)自行愈合后10d~30d,瘢痕表面充血,有明显增生倾向.1.2 方法 采用自体对照,将瘢痕纵向或横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随机定为SGS治疗区,每天用SGS 覆盖,使用22h以上,另一部分为对照区.对照区不作任何处理.1.3 标本收集 应用SGS后1,3m o行手术治疗时,在征得患者同意下,取SGS治疗区、对照区及正常皮肤(两个时段任取一次)各0.5g左右的组织标本,取材要求切口垂直于瘢痕或皮肤表面,深度达皮下脂肪,取下标本后仔细清除标本上所带的脂肪组织.1.4 观测方法与指标1.4.1 光镜观察 标本用100m L/L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分别采用HE染色及VG 染色.1.4.2 透射电镜观察 标本采集后立即用剃须刀切成1mm×1mm×1mm;按常规固定、脱水、包埋后,用LKB-V型超薄切片机切片,在JEM-2000EX型透射电镜下观察.1.4.3 胶原纤维定性定量分析 采用空军生物研究所研制的CM IAS007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各时段的VG染色切片标本进行胶原纤维含量测定,由表皮向深层方向连续观测5个视野,由计算机辅助系统求出胶原分布的表面积密度(面密度).1.4.4 羟脯氨酸(HP)含量测定 将组织标本称质量、水解、过滤,用美国BEKMAN公司生产的6300型黄金系统高效氨基酸分析仪测定HP含量.1.4.5 Ⅲ型前胶原(hPcⅢ)含量测定 将组织标本粉碎后、称质量、匀浆、抽提、低温高速离心,取上清液,用重庆肿瘤研究所中心研究室研制的hPcⅢ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样品hPcⅢ含量,再换算成每克湿重组织内hPcⅢ含量.1.4.6 透明质酸(HA)含量测定 标本采集、处理、测定方法同hPcⅢ测定.采用上海海军研究所研制的HA放射免疫分析盒测定. 统计学处理:所有结果均用x-±s表示,采用第四军医大学《线性拟合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及检验.2 结果2.1 光镜观察 正常皮肤表皮排列规则,乳头层胶原纤维细而稀疏,有丰富的微血管,网状层胶原纤维较粗,呈束状定向排列,相互交织成网状,胶原束之间有较大间隙(Fig1,2).SGS组:1mo时表皮下胶原纤维增生,呈束状或编织状,微血管扩张、充血(Fig 3).3mo时,真皮内胶原纤维较细,呈规则束状,与皮肤平行,微血管呈开放状态(Fig4).对照组:1mo 时,真皮层胶原纤维增生,胶原束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增多、微血管增生、扩张、充血(Fig5).3mo时增生的胶原纤维排列致密,部分呈漩涡状或结节状排列,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性.其间成纤维细胞和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腔呈部分或完全闭塞状态(Fig6,7).2.2 电镜观察 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呈梭状或不规则形,胞质内有较多发达的内质网,有的呈扩张状态,在细胞周边,可见疏松分布的胶原微纤维(Fig 8).SGS组:1m o时网成纤维细胞胞体增大,粗面内质网丰富,中等度扩张,线粒体较多(Fig9).3mo 时,成纤维细胞胞体减小,内质网无明显扩张,并且发现在胞质内存在大量聚合成片的前胶原聚合体(Fig 10).对照组:1mo时可见纤维细胞胞体增大,胞质内充满大量明显扩张的内质网,网腔内充满中等电子密度物质.部分粗面内质网与细胞膜融合(Fig11).3 mo时除以上特征外,还可见肥大细胞分泌颗粒散布于细胞间,并贴附于成纤维细胞膜上,细胞外胶原纤维较多,分布致密(Fig12).2.3 胶原纤维定量分析 两组各时段组织内胶原分布的面密度均高于正常皮肤,SGS组面密度呈下降趋势,3mo与1mo有非常明显差别(T ab1).表1 瘢痕内胶原纤维分布的表面积密度T ab1 A rea density o f colla gen fibers in scar(n=16,x-±s) Group1mo3m oNorm al s kin0.27±0.040.27±0.04S ilicon e gel0.39±0.05b0.33±0.03adC on tr ol0.41±0.05b0.43±0.04afb P<0.01v s normal s kin;d P<0.01v s1mo;f P<0.01v s silicone gel2.4 羟脯氨酸(HP)含量测定 创面愈合后,两组各时段的H P含量均高于正常皮肤含量,但SGS组在3 m o时HP含量显著低于1mo时的含量,也同时比对照组3mo时含量低.1m o时两组HP含量无差异(T ab2).表2 瘢痕内羟脯氨酸含量T ab2 Hydro x ypro line co nt ent in scar(n=16,x-±s,mg/g) Group1mo3m oNorm al s kin25.3±3.525.3±3.5S ilicon e gel45.6±6.3b35.4±6.1daC on tr ol45.9±6.4b51.6±9.0afb P<0.01,d P<0.01v s normal s kin;f P<0.01v s s ilicone gel,a P<0.05v s1mo.2.5 组织内hPcⅢ含量变化 1mo时hPcⅢ含量两组均高出正常皮肤,3mo时SGS组仍维持这一水平,而对照组含量较1m o时降低,且明显低于同时SGS 组(Tab3).2.6 组织内HA含量变化 1m o时两组HA含量低于正常皮肤含量,两组间无差别,3mo时SGS组含量较1mo时明显升高,接近正常皮肤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别(T ab4).表3 瘢痕内Ⅲ型前胶原含量T ab3 Hum an t ypeⅢpr e-co llagen content in scar(n=16,x-±s,L g/g) Group1mo3m oNorm al s kin34.7±5.534.7±5.5S ilicon e gel44.3±4.5b46.6±3.9adC on tr ol43.2±3.6b34.5±3.7fb P<0.01v s normal s kin;d P<0.01v s control;f P<0.01v s1mo.图1 正常皮肤Fig1 N or mal skinFine collagen fibers,m any microvess eles and fib roblasts in papillary layer of normal derm is. HE ×100图2 正常皮肤Fig2 N or mal skinCollagen fibers formed into bundle an d net in reticular layer. VG ×100图3 SG S组Fig3 SGS g ro up(1mo)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 and hypermia of microvessels in dermis,collagen fibers in bu ndle and net. HE ×100图4 SG S组Fig4 SGS g ro up(3mo)Fine collagen fibers arranged in bu ndle and run par alle along surface of s kin. VG ×100图5 对照组Fig5 Contr ol gr oup(1mo)M any collagen fibers,fibroblas ts and microvess els increas ed in der mis. HE ×100图6 对照组Fig6 Contr ol gr oup(3mo)Collagen fibers increased w idely an d arranged in sw irl. VG ×200图7 对照组Fig7 Contr ol gr oup(3mo)Collagen fibers increasing,thickness and arranged dis orderly,m icroves sels reduced. VG ×100图8 正常皮肤Fig8 N or mal skinRich in RERs in cytoplasm of fibroblas t,collag en fibers s cattered around fibroblast. T EM ×10K图9 SG S组Fig9 SGS g ro up(1mo)Enlargement of fibroblas ts and rich in RERs in cytoplas m. T EM ×4000图10 SGS组Fig10 SG S gr oup(3mo)Fibroblasts s maller,m any precollagen fibers and n o dilatation of RERs in cytop las m. T EM ×10K图11 对照组Fig11 Co nt ro l g ro up(1mo)Enlargement of fibroblas ts,dilatation of many RERs in cytop las m. T EM ×5000图12 对照组Fig12 Co nt ro l g ro up(3mo)Enlargement of fibr ob lasts,m arked dilatation of RERs,and gr anu les of mast cells located on its mem bran e,many collagen fiber s dis tributedar ou nd fibr ob lasts. T EM ×6000表4 瘢痕内羟脯氨酸含量T ab4 Hy apeur onic acid content in scar(n=16,x-±s,L g/g) Group1mo3moNormal sk in87.0±10.387.0±10.3S ilicone g el66.0±7.1b85.1±8.7df Control66.4±7.8b65.1±4.7ab P<0.01v s norm al s kin;d P<0.01v s1mo;f P<0.01v s control.3 讨论 增生性瘢痕主要表现为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3].自1982年Per kins等[4]发现SGS有防治瘢痕作用以来,许多学者在临床上证实了其抗瘢痕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5].推测硅凝胶的抗瘢痕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产生的效应:¹SGS对瘢痕的水储留作用,º硅凝膜缓慢释放的硅油产生的生物学效应. 我们通过光镜观察发现:应用SGS后瘢痕组织结构向正常皮肤结构转化,胶原排列趋于一致,较细且平行于皮肤,微血管丰富而呈开放状态.而对照区则有典型的增生性瘢痕特征:胶原纤维呈结节状、漩涡状排列,并有透明变性、微血管闭塞等.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的成纤维细胞呈明显的功能亢进状态,而在SGS治疗3m o后成纤维细胞不仅没有这种现象,而且还发现大量的前胶原聚合体蓄积在胞质内,这一现象认为是前A-肽链中赖氨酸残基在内质网中的羟化过程受到阻碍,使得未经羟化的前胶原不能透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6].从观察结果我们推测:应用SGS后抑制了成纤细胞的胶原合成及分泌功能.同时,我们还发现:在1mo疗程内两组瘢痕在大体上虽有一定差别,但组织学结构并未见明显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¹SGS的应用时间太短,尚未造成组织学改变.º正常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愈合期也需要1mo左右才能完成.因此我们强调,要获得较好的效果,疗程至少要在3m o以上. 另外我们发现对照组肥大细胞分泌颗粒较多,并发现该分泌颗粒贴附于成纤维细胞膜上,这从组织学上证实了肥大细胞与瘢痕的增殖和成熟有密切关系[7],而这种作用很可能就是通过肥大细胞分泌颗粒作用于成纤维细胞来完成的. HP含量测定及胶原纤维定量分析均表明应用SGS后抑制了胶原过度沉积.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组织内hPcⅢ及HA含量则表明:应用SGS后瘢痕组织内hPcⅢ的含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而对照组则呈下降趋势.这也就是说,应用SGS后瘢痕内Ⅲ型胶原的合成一直处于较活跃状态,文献报道Ⅲ型胶原含量较高有利于瘢痕组织向正常皮肤转化[8], HA含量在伤后1mo时处于较低水平,应用SGS3 mo后逐渐恢复到正常皮肤水平,可见应用SGS后瘢痕组织内HA含量有一逐渐升高的过程.据报道HA 含量升高有利于Ⅲ型胶原的合成[9],这与SGS组hPe Ⅲ含量维在一较高水平一致.HA还能减少瘢痕形成,防止组织粘连,但是什么因素通过何途径参与并促进Ⅲ型胶原的合成尚待进一步研究.在高乳酸环境下HA的产生受到抑制[10].而增生性瘢痕就伴有缺氧状况,我们发现,对照组的瘢痕组织内血管呈半闭塞或闭塞状态支持这一观点,而SGS组瘢痕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呈开放状态,所以我们推测,SGS的应用、HA含量的增高、是由于改善了局部瘢痕组织的血循环和氧的供应,使H A的合成与分泌得到恢复所致.参考文献1Beranek J T.Silicone gel sh eeting for the m anagem ent of hyper-trophic and keloid scars:T 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Dermatol S urg,1997;23(5):403-4042樊东力,李世荣,肖光夏et al.国产新型硅凝胶膜对创面增生性瘢痕防治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6;2(2):62-653T homas DW,Flopk inson I,Harding KG et al.T he path ogenesis of h yp ertrophic/keloid scarring.Oral M ax illof ace S urg,1994;23(4):232-2364Perkins K,Davey RB,Wallis KA.S ilicone gel:A new treatmen t for burn scars and contractures.Bu rns Incl T herm I nj,1983;9(3):201-2045Ni CK.E ffectiveness of s ilicon e sheets in th e prevention of hyper-trophic breas t s cars.A nn P last S urg,1996;37(4):345-3486武忠弼主编.病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40-417Atk ins FM,Clark RA.M ast cells and fibrosis.A rch Dermatal, 1987;123(2):191-1938杨太美.胶原与创面愈合.《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1994;15(2):72-759Knight KR,Lepore DA,Horne RS et al.Collagen content of unin-jured s kin an d s car tis sue in foetal and adult sheep.I nt J E xp P athol,1993;74(6):583-59110付小兵.国外创伤修复研究的新进展.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1994;15(6):147-149编辑 何扬举 孙长生。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李红艳;丁利营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4(23)21
【摘要】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和嘉氏堂自制的不合壳聚糖季铵盐的单纯硅凝胶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后的皮损颜色、皮损隆起的高度、皮损硬度、瘙痒、触痛这五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6个月.结果: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率可达100%,单纯硅凝胶有效率为82%,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显著,且安全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3页(P1810-1812)
【作者】李红艳;丁利营
【作者单位】天津嘉氏堂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57;天津嘉氏堂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9+.6
【相关文献】
1.联合使用弹力套与硅凝胶膜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J], 王磊
2.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预防术后切口增生性瘢痕效果观察 [J], 朱黎;朱爽悦;谭小红;谢青亲;胡小亚
3.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联合类人胶原蛋白瘢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评价 [J], 白明辉
4.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临床研究 [J], 张强强;张文博;武海龙
5.CO2点阵激光联合壳聚糖季铵盐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临床研究 [J], 海莉;韩颖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壳聚糖修护凝胶去疤真的假的
壳聚糖修护凝胶去疤真的假的
壳聚糖修护凝胶去疤是假的。
壳聚糖修护凝胶一般不可以去疤痕。
壳聚糖修护凝胶含有壳聚糖、卡波姆、水,其中的卡波姆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壳聚糖修护凝胶对伤口的愈合可能会有疗效,对已经形成的疤痕一般作用有限。
壳聚糖修护凝胶也属于局部消炎外用药,对局部感染性皮肤损害,在局部应用有效抗生素前提下,作为辅助治疗也有作用。
细菌感染性皮肤的炎症或真菌感染性炎症,进行局部有效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外用壳聚糖修护凝胶对炎症的消退和伤口的愈合都有疗效。
壳聚糖季铵盐祛疤原理
壳聚糖季铵盐祛疤原理
壳聚糖季铵盐祛疤的原理主要基于其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抑菌性能。
首先,壳聚糖季铵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意味着它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可以安全地用于人体表面。
其次,壳聚糖季铵盐具有生物降解性,可在人体内降解,因此不会对皮肤产生长期的刺激或不良反应。
再者,壳聚糖季铵盐具有抑菌性能,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疤痕周围的炎症和感染,有助于疤痕的恢复。
在实践中,壳聚糖季铵盐祛疤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防止胶原合成过量、促进创面愈合、抗粘连、止血、预防感染和防止疤痕形成。
它能促使炎症细胞分泌胶原酶,从而降解胶原蛋白。
这一过程有助于防止胶原合成过量,避免疤痕形成。
总的来说,壳聚糖季铵盐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实现祛疤的效果。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壳聚糖季铵盐祛疤的信息,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用于增生性瘢痕治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27T11:12:56.3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唐道臣纪梦迪
[导读] 对增生性瘢痕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
北京市丰台区武警三院整形科 10010
【摘要】目的:对增生性瘢痕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21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硅凝胶治疗,观察组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9.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9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对增生性瘢痕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进行治疗,安全无痛苦,疗效确切,在
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疗效
皮肤真皮损伤,经过治疗愈合后,遗留在皮肤组织上的坚硬、发红病理组织即为增生性瘢痕,影响美观,严重的对机体引起功能性障碍,甚至致残,是皮肤门诊中的研究重点。
近些年,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较多,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本组研究主要针对增生性瘢痕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1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113例,患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50岁,平均(31.2±7.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平均(8.6±3.1)个月;瘢痕部位主要有82例四肢分布、56例面部分布、38例胸部分布、23例手部分布、11例背部分布;瘢痕成因:87例烧伤、55例烫伤、43例创伤、25例手术。
患者入选标准:符合增生性瘢痕诊断标准、无肿瘤或其它系统病变;1个月内未进行激光、药物等治疗;无免疫系统疾病。
排除标准:严重过敏者;严重内脏、神经、血液、精神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者;瘢痕有溃疡者;不配合治疗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进行治疗,先将瘢痕表面进行消毒清洁,待干燥后,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涂抹在瘢痕表面,厚度1mm内,均匀涂抹并按摩,使瘢痕表面充分与药物接触,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再次涂抹时,需要重新对瘢痕处进行清洁处理。
对照组给予单纯硅凝胶治疗,用药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评价指标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患者于治疗后开始1、2、3个月进行复诊观察。
将皮损颜色评分、皮损隆起高度评分、皮损硬度评分、瘙痒评分、触痛评分的分值总和作为皮损严重程度评分:轻度:1-5分;中度:6-11分;重度:12-18分。
疗效指数=(治疗前总评分-治疗后总评分)/治疗前总评分×100%;疗效标准:基本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70%≤疗效指数≤89%;有效:30%≤疗效指数≤69%;无效:疗效指数<30%。
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对所有患者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从瘢痕厚度变薄程度、质地变软程度、颜色、瘙痒及疼痛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采用瘢痕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9.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90%,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经过6个月随访,患者未出现不适及任何不良反应。
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阶段,对增生性瘢痕采用硅凝胶进行治疗,临床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治疗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理学因素,静电作用、压力作用可能是治疗的关键;第二,硅油的生物学作用,硅凝胶能够释放出硅油分子,对坏死组织有协助分离作用,能够软化瘢痕和上皮组织加速形成;第三,水合作用,硅凝胶的主要作用是保水作用,对瘢痕水分进行保持,抑制毛细血管增生、降低毛细血管活性、降低胶原沉积或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对瘢痕增生起到抑制作用。
当前,多数硅凝胶都采用聚硅氧烷单方制剂,抗菌消炎作用不佳,保湿宝方面也是被动保湿。
因此,为了对硅凝胶的这些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在处方中加入壳聚糖季铵盐,能够相互补充、协同修复增生性瘢痕。
相关研究显示,抑制纤维细胞增殖,促使其凋亡,是预防与
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关键。
而壳聚糖的对于瘢痕皮肤中胶原I型分泌不起作用,能够降低胶原I型的比例。
可以抑制瘢痕部分纤维细胞的增殖,同时不影响正常皮肤纤维细胞的生产。
壳聚糖季铵盐属于壳聚糖的衍生物,带正电荷,抗菌能力较强,可以促使皮肤再生;其结构具有质子化铵结构,与带有负电荷的细菌细胞膜产生作用,扰乱细菌新陈代谢,达到抗菌效果。
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采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对照组单纯采用硅凝胶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较好,而且安全性高,没有并发症,患者无痛苦,治疗费用较低,因此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琴,刘文帅,孙居锋.壳聚糖和季铵化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5,12(27):50-52.
[2]宁宁,陈忠兰,陈佳丽.瘢痕治疗方法和护理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报,2010,14(03):19-22.
[3]刘坡,邓宏德,夏根玉.硅凝胶敷料、压力治疗防治四肢烧伤后瘢痕增生[J].临床医学工程,2012,08(19):131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