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中小学生品德素养成长发展过程记录表(学期)

太原市中小学生品德素养成长发展过程记录表(学期)

太原市中小学生品德素养成长发展过程记录表、评定表(学期)

年月日至年月日

小学语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8

附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富的学习直感和丰富的学习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评价明确小学语文各个阶段应该关注那些词语的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对需要教学的词语明确列出必学必会时间表,不仅仅是完成教学计划,更加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目的,增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语文甚至是人文素质的提高。 评价的目标 分析一、制定评价目标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寻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都可以更好的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二、评价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运用,可以是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三、评价安排阅读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注点,读是理解,对文本读的越多,想的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四、评价研究探讨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展示点,阅读是吸收,作文则是内化的运用,只有在阅读中“厚积”,才能在作文中“薄发”。 五、评价设计作业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拓展点,作业的设计,着重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涵盖万千,不仅包括学、哲学、历史,更包括地理、自然科学、艺术等各种门类的知识。可以说,语文课是一门综合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阅读则是重中之重,是语文学习的核心部分。高效的阅读,高质量的阅读都会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大提高,语文能力也会大有长进。拓展阅读资源是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拓展阅读资源的选择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恰当的选择和运用阅读资源会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文学素养也会增强、习作能力也是一样。因此只有选择正确的阅读资源并且有效利用多媒体和影像资源,才能培养出爱好广泛、写作能力较强、创新能力杰出的优秀学生。结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2)

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以成都市武侯区为例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出炉。框架中将科学性、时代性和名族性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其中体育核心素养是组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因素。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包括运动技能、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而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对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关注不够,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这次将体育品德纳入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可见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一、体育品德概念及具体内容 体育品德培养对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有着实际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的缺失,学生在体育品德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中小学体育品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体育品德指的是什呢在对成都市武侯区32名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中23名教师体育品德的概念和内容不够了解。而在对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的16个教学班的调查中发现,92%的同学不知道体育品德是什么。那么,什么是体育品德呢体育品德的内容包括的那些在2016年3月,国家出台的20种学科素养中将体育与健康学科也列入其中,并将体育品德作为体育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出体育品德是体育运动中应对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有:自尊自强的心理状况;勇敢顽强、积极进取、主动克服内外困难的能力;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态度和精神;对待比赛胜负结果的态度(胜不骄、败不馁);判别自己运动角色的能力;在体育活动在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二、中小学体育品德在课堂中的培养途径 结合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品德的具体内容,对成都市武侯区中小学体育品德的培养,应细分到各个学段,针对学段特点,具体落实到体育课堂中。通过教师引导,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促进中小学生体育品德的养成。 1、在技能难度的学习中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尊、自强心 自尊与自强心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性的需要。而普遍的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小学生自尊心较强,而自强心还有待提高。如在对成都市武侯区川大附中、西北中学、武侯高中、太平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如学生在立定跳远的测试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很稳定,每学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虽然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跳的很好,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前进目标,课余时间也不会自己进行专门性的练习,而面对没有变化的成绩,却能够坦然接受,自强精神明显不足。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心理上加强自尊、自强心的教育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在对技能难度的设置中,体育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不断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培养起兴趣,主动的寻求突破。而言语上的鼓励也能让学生充满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创造更好的成绩、使自强心不断得到增长。 2、树立学生信心,提升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困难会激发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 本试卷共6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卷上填涂你 认为正确的选项。(本大题共30小题,1—20每小题2分,21—30每小题3分,共70分) 1.图1漫画《不看不听不闻》从反面说明,亲近社会必须 A.专心读书,丰富学识 B.关注社会,服务他人 C.保持冷静,少惹是非 D.走出课堂,融入社会 图1 2.正像一只离开了人的躯体的脚再也不能称其为脚一样,人如果与人群相脱离,也不能称其为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的社会地位是不断变化的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人的身份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D.个人只能依赖他人才能生存 3.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在社区,我与李奶奶的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B.亲戚关系C.地缘关系D.业缘关系 4.下列行为属于亲近社会表现的是 A.在公交车上大声播放手机音乐B.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活 C.自觉在一米线前排队等待取款D.随意转发微信圈里各种帖子 5.中国女排队主攻手朱婷,2018年一年间,捐800万为家乡铺了一条路,捐110万建了一所养老院,捐360万建了两所希望小学,将她一年所挣的钱大部分奉献给了社会。朱婷的行为启示我们 ①有钱才能实现人生价值②他人比家人更重要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奉献④在社会实践中学会成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到2019年,双十一已走到第十一个年头。阿里巴巴从最初的5000万销售额,发展到2018年的2135亿元,实现了千倍增长。这充分说明 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B.网络为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平台

思想品德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思想品德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6-26T17:07:21.05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8月总第279期作者:刘荣荣[导读] 作为德育一体化课堂的主阵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渗透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 山东省威海市第七中学2642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由“知识核心时代”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素养,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自我发展。 作为德育一体化课堂的主阵地,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渗透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品德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能从最底层核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着力点,从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更主要的是能借助思想品德学科育人的“德”性,可以帮助学生矫正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思维导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一、巧妙设计,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 思品学科是最适合德育渗透的一门学科,教材中的或大或小的专题都指向德育渗透。借力思品教材大力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根本。如学习初一教材中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我设置了一个苹果削削乐游戏。让一男一女两个学生进行削苹果比赛,并进行多组比赛。游戏结束,学生直观的发现有的学生削苹果的速度很快,遗憾的是果肉削掉的很多,有的学生削苹果速度很慢,果肉削掉的也不少,能够又快又好的削苹果的学生不是很多。接下来,我让学生自我总结、自主归纳,合作分析同学种种表现的背后的原因。学生通过合作能够完整的归纳表象是,同学在家都是小皇帝,上初中了,削苹果还不熟练。根本原因除了父母的包办外,自己的不主动、没有家庭主人公意识也是导致小事都做不好的原因。刘备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也通用于生活中的小事。或者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都是要承担起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家庭中具有了主动劳作的主人公意识,到了学校,才能具有班级集体感、学校荣誉感,进而才能拥有国家自豪感,实现中国梦才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课时,按照大纲是一课时内容。每接手一个级部,我都利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节课让学生去发现,第二节课让学生分享学习本课后的行动、感受,或者利用后面的课时前五分钟让学生互相推荐班级主人翁小达人。通过种种途径,将学生的劳作意识内化于心,培养学生的主人公精神。 二、时政热点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 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自强自立的案例,有时空的差距,学生感知不敏锐,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聚焦时政热点,选取典型案例,做成微视频,体现自强自立之人的成长历程,进行系列观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我们经常吟诵《少年中国说》,都能满腔热情的感知自强自立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前提,如果能经常得到通过聚焦时政热点片段视频、视觉、听觉的冲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将更易形成。 身边的反例也非常多,尤其是官二代、富二代的成长轨迹,为当下学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但象一度热点聚焦大学生因无法自立被劝退的现象、大学生不能自主就业的“啃老族”现象、富二代的没有自我规划的现象等等,这些热点没有深入挖掘的价值,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更符合德育渗透的本真。在文字材料介绍中,由于学生的体验不够,感知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所以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了一个《自立自强的航天人》微视频,让学生从该视频中接受正面教育,感受到一个自强自立的人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力量。微视频从航天人杨利伟被选入航天员的过程介绍开始,让学生感知杨利伟在这一历程中所接受的非常规的训练后表现的不怕吃苦、自强自立的品质,让学生明确自立自强不是建立在小我上,而是大我;不是建立在个人上,而为整个国家,最终让学生感知到今天的自强自立就是明天的国富民强。 培养自强自立精神的时政热点很多,当下中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电视、报刊杂志等很多媒介有类似的宣传。如“感动中国”系列报道、《人物》杂志中人物报道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为此,我让学生围绕《人物》中的某个自己感兴趣的偶像,制作一期偶像初中阶段的成长历程简报,激励自我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中学生。 三、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保障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有人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含苞待放、茁壮成长。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不仅要对授课的知识了然于胸,而且对于讲课的课程立意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关注学生低层次的知识、能力素养的达成,更要关注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价值观的达成。这要求思品教师,必须要创新学科思维模式,把课程立意放在更高的思维高度上。 高维度意味着教师备课时要把课程放在更高的立意要求上,并且要真正的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落脚到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需要出现假大空的话或者情境。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节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立,如果设置的情境是“如果你想成为航天员景海鹏,你会如何自立?”这个问题设置的就很空,而且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远离他们的生活,不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虽然听起来感觉思维高度很高,但是却不是个成功的、有意义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所以,高维度的教育思维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不需要每分钟都必须时刻渗透,也不需要每个环节都有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索的道路,我们正在起航。因为这段道路的留白,给我们留下了更多可以施展的空间。作为思品教师,我也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探索实践,期待核心素养在学生的身上绽放出更闪耀的光芒。

学校专题片解说词定版

在感恩中奋进 ——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形象专题片解说词 巍巍太行山,悠悠黄河水。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太原,有这样一座育人摇篮、智慧殿堂,她用深邃的思想、丰厚的文化,成就了学子们多彩的梦想。这就是桃李争荣、教坛示范的三晋名校——太原市九一小学。 第一篇——儒者大成 以文载德树大志,师生协同传精神。九一小学位于坞城西街15号,其前身为太行育才、太岳育英学校,1949年改名为山西省革命干部子弟学校,为纪念山西省政府1949年9月1日成立,1952年改为九一小学,现为太原市小店区公办小学。芝兰倩倩香校园,桃李蓁蓁满天下! 听太行八径,唱雄风之浩浩;饮汾河流觞,望黄河之滔滔。近年来,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适应小店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学校特色建设的要求,立足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与现实需要,九一小学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反复讨论,秉承学校独特的发展历史,展望学校未来发展前景,提炼出“开发潜能,卓越自我,绽放生命”的办学理念,凝炼出“潜能教育”的办学特色,并制定了落实办学理念的行动计划,以特色建设引领学校成长,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3600余名师生,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72 人(次)。六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九一小学为各级学校输送了大量品德好、学习优、个性鲜明的毕业生,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有创造力的优秀教师,为太原教育界培养了许多中小学教育专家,学校自身也形成了特色的文化气息,成为山西省的一所传统名校。 雨滋桃李花千树,风举鲲鹏路万程。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校建校仅仅6年,已经获得了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太原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异奖,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山西省红十字示范学校、太原市示范高中、太原市三八红旗集体、太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太原市模范单位、太原市平安学校、太原市达标绿色学校。同时,学校还是北京大学和谐社会研究中心青少年身心健康研究基地、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实验学校、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12T15:28:28.9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3期作者:孔玲玉[导读]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教育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而后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理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改进策略,力求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全面发展。 孔玲玉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白定小学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教育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而后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理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改进策略,力求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分析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14-01引言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达,很多犯罪信息和不法分子开始流窜到教育领域,在中小学校园作案。一些危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教育部门在广大中心学教育中倡导并要求:各大学校要基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和道德观念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但是小学生的日常教育不能够像成人那样以理论灌输和法律道德条款,而是要结合适合小学生的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习理念,逐渐提升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1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第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将生活作为基础,主要是因为思想品德是在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体验之中逐渐形成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好比参天大树,只有根深,才能保证叶茂,如果离开生活的支持,那么思想品德就会丧失形成的基础,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素养是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其基本出发点在于立德树人,能够让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基于立德树人的使命,在培养学生的方面发挥了独有的作用。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将思想品德发展作为根本目的,能够基于思想品德的建设,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从而改善学生的品德、提升其素养。 2优化措施分析 2.1基于法律案例分析的校本课堂,渗透法律基础知识 由于法律知识体系复杂庞杂,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在小学生的法律常识规范教育课堂中,一定要讲求方法,要遵循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原则,尽量利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小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法规原则,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守法守纪的好公民。例如“小学生翻越铁轨嬉戏被依法扣留进入少管所”的鲜活事例,小学生对学校电脑室的电脑进行偷盗而依法受到处罚和教育的案例。还有高中生与人斗殴导致误杀他人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可以电影视频的形式在校园中播放,或者可以把一些可以利用微话剧或者情景剧表演出来的,进行舞台表演,这样一来,全校的师生都可以观看这种法律情景化的案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表演结束后,建议有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把刚才生活化的表演中出现的核心法律知识挖掘出来,引起广大学生的震动,从而起到法律意识培养的目的。 2.2促进深度体验参与 在提出核心素养后,教师需要重新对课程的价值进行审视,能够从关注书本知识逐渐转变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去,这样就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需要低阶思维的支持,对于活动参与的要求很低。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就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以“身”体之,以“心”悟之,主动深度的体验与参与。如在体验式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真谛加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不断关注学生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来自教师的尊重,引导学生将内心世界打开,并主动与教师沟通,逐渐掌握知识、拓展思维。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明白自我保护,教师可采取观看视频结合现场演示的方式,将相应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对各种技能有所了解、掌握,之后教师将各种动作的规范性讲解给学生,接着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模拟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在表演之余真正地掌握知识、掌握技能技巧,此过程中,还要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2.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育工具的运用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学科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素质以及法治理念提升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学习的过程中,该课程学习的好坏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法治理念的基础化树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对于小学道德与法制学科教育的认识,提高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校来说,就需要从根本上出发,积极促进学习效果的实现,借助于多媒体视频、动画、声音、图像等元素的多样化的涉及,从而积极地将教学的知识内容丰富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道德素质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提升。 2.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不仅仅是预防虚弱与疾病,同时也包含了心理、体格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完善。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物质需求就行,这样也付出了爱。但是,独立性教育缺乏的背景下,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非常的关键,而这一点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手拉手交朋友》《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开开心心上学去》等等,都能够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基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作为依托,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具体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积极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活动,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发展,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重要地位。在具体的法治操作过程中,就需要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记忆力层面的教育技巧,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理解,掌握更好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的方法。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黄敏玲 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就《决定》中关于“减负”的要求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基本情况,发现学生课业负担源于家庭、学校、社会;表现为作业量大、课外补习多、在校时间长。进一步分析了沉重课业负担对学生身心的影响,最后标明减轻课业负担的根本在于规范教育行政权。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身心影响减负规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这早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也是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各界人士对此问题相当关注,并且采取过一些措施。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曾指出:“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不能过重。”①“文革”前后,教育相关部门,几乎每年都发布文件、作指示,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并且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重点。然而,这一切的努力收效甚微,人们对升学率的追求热度不减,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仍不见明显改观。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21世纪,这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大难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少学校,将活动课变成作业课、复习课,语文、数学等主科大量挤占非考试性科目的教学时间,学生苦于应付频繁的考试和大量习题,几乎没有空间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严重欠缺学习动力和兴趣,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学习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忙于作业和应付考试,教师追求班级分数名次,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可见,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国家教委曾于1998年2月6日下发《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意见》,决定调整中小学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2000年1月7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与此同时主持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2004年,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 ①黄震师剑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分析与治理对策[J].国家智库.2012(01)

小学暑期道德体验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生道德体验与社会 实践活动方案 养成教育精细化,家庭教育精准化

小学生暑期道德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为了引导我校学生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我校以《乡中心学校2020年暑期道德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为指导,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特制订此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组建德育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各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具体活动内容 1、广泛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我校地域特点,各班组织学生学唱并广泛传唱红色歌曲,歌颂党、歌颂祖国,潜移默化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1---3年级布置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或红色故事,1、2年级制作读书卡,3年级在读完红色书籍或故事后写读后感。 4---6年级布置学生收看红色影视剧,重温战争年代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斗争精神,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要求4---6年级班主任要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红色影视剧,

学生观看后每人撰写并上交一篇观后感。 有条件的学生可自主由家长带领参观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党史展览馆等场所;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纪念活动,通过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潜移默化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广泛开展“环保”系列体验活动。 (1)“爱粮节粮”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爱粮节粮,厉行节约,一二年级重点引导。 (2)节能减碳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我市城市道路改建工程的实施,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教育,开展以节能低碳、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课堂主题教育、主题班会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节能低碳、垃圾分类的绿色生活理念,号召同学们主动作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家人和身边的人做节能低碳的践行者,为建设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制作《低碳节能,绿色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三四年级重点引导。 (3)“告别不文明行为”志愿活动。 引导学生自查自纠,共同努力告别不文明行为。五六年级重点引导。 3、开展“山西好风光”活动。 五六年级班主任引导学生登陆“乌金之旅”平台参与美图大赛,按照参赛要求提交作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一般说来社会需要协调,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法律,带有强制力的。一种是道德,带有约束力的,法律由于其严肃性以及滞后性,不常用。而道德衍生于人与人最基本的交往中,并且约定成俗,主要功用是能有效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且,道德在先。 有句话说: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在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更加注重的是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与习惯的养成。例如 1.好习惯的培养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举止文明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老师是引路人。 2.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善状态。很多家长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追求便是对孩子尽到了义务,付出了爱,其实不然。在当下,孩子娇惯,独立能力差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这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比如《开开心心上学去》、《手拉手交朋友》、《玩得真开心》、《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分享真快乐》等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快快乐乐上学,开开心心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树立的教育理念,“有道德”更是品德教育的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欧阳数创编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1、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1)(2)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

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4、几何直观(1)(2)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1)(2)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1)(2)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1)(2)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

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8、模型思想(1)(2)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智慧

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智慧 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智慧 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的,而不只是知识与观念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XX年版)》规定:“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可见,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做人”。“做人”,不只是知识或者观念领域的问题,因而,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让学生在观念上知道一个或者几个分化的知识系统(历史、地理、社会、生活等);做人,更不只是技能学习的问题,因而,课程的核心不是让学生学会诸如刷牙、打扫卫生和叠衣服等生活技能;做人,也不是单纯的道德与价值观念的灌输,如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德性的研究“不是为了了解德性,而是为了使自己有德性”,类似的,学做人不是关于人的研究活动,也不是关于人的技艺活动,而是关于人自身的建构以及人的美好生活建构的实践活动。因而,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观念的和技艺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是引导学生在整合、理解上述知识与观念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行动实现生活和人本身的逐步完善。

其次,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各领域的学科知识,而是融合性的实践智慧。从课程设置的过程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取代了原来的思想品德、历史、地理课程,在内容上,除小学阶段的历史、地理外,还融合了心理、法律、生活与社会等多个领域,成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上述几门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更不意味着,品德课程教学可以按其内容的学科相关性划分为心理课、品德课、历史课、地理课,或者生活课和社会课。上述划分是当前存在的普遍性误解。以学科分划观念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是综合课程建设初期阶段的样态。小学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化,就是要在实现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突破这种拼盘式的综合观念,进一步明确此综合课程内容的内在结构,使这些综合在一起的多领域的知识,围绕着“做人”这一核心目标,实现内在的有机融合,同时,也要超越单一的“知(knowing)”的素养,进入到以广泛的知识、切身的“感受”(sensing)以及明智的“决断”(judging)为基础的“做(doing)”,从而使这一综合课程,发展成为以儿童发展为本位的、融合的、广域的综合课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

小学课程中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一般说来社会需要协调,有两种渠道,一种是法律,带有强制力的。一种是道德,带有约束力的,法律由于其严肃性以及滞后性,不常用。而道德衍生于人与人最基本的交往中,并且约定成俗,主要功用是能有效的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的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并且,道德在先。 有句话说: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在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更加注重的是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与习惯的养成。例如 1.好习惯的培养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一辈子。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举止文明

的习惯、诚实守信的习惯、尊重他人的习惯、守时惜时的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勤于动手的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老师是引路人。 2.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完善状态。很多家长以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追求便是对孩子尽到了义务,付出了爱,其实不然。在当下,孩子娇惯,独立能力差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这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着重要地位:比如《开开心心上学去》、《手拉手交朋友》、《玩得真开心》、《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分享真快乐》等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以这些内容为依托让学生快快乐乐上学,开开心心生活,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树立的教育理念,“有道德”更是品德教育的核心素养。

中小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模板

中小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道德是法律的重要补充,对规范社会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道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是人们在信息行为中的重要规范,调节信息制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的行为,维护信息领域的秩序,最大限度减少信息技术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社会效益,促使其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一、信息道德的内涵 道德,是一种价值观,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媒介。道德不同于法律,依靠国家政权强制实行,道德主要依靠舆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 其作用比法律更持久和稳定。目前,专家学者对信息道德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信息道德是涉及信息开发、传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道德要求、道德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道德关系有的认为信息道德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在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纵观众多专家学者的界定,对信息道德的定义应包括信息的制造者、服务者和使用者三类行为主体,信息道德是这三类主体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信息道德的内容包含三种类型的主体。就信息制造者而言,强调信息的社会效益。信息制造者要遵循社会利益优先原则,不制造虚假负面信息; 要关注人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时代的独特内涵,为人类社会做有利的贡献。就信息服务者( 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储存) 而言,强调过程的道德性。信息服务者要尊重个体的隐私,保护各种机密,保护知识产权,注重经济效益,服务社会大众。就信息使用者而言,要尊重制作者和服务者的权益,合理利用信息为人类的福祉尽一份力。信息道德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信息道德意识,是深层的个体内部信息道德意识、观念、信念等和普遍的集体信息道德共识和道德心理; 二是信息道德关系,是信息行为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关系。信息道德关系体现在权利和义务之上,并通过某种信息形式表现出来; 三是信息道德活动,包括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行为等。信息活动中的主体遵照信息道德来行为,并以信息道德为依据来评价信息行为,反过来作用于信息教育和信息道德本身。 二、培养中小学生信息道德的必要性 ( 一) 信息技术的双面性 人类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尤其是计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素养具有的特征:综合性;生成性;体验性;时代性。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与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和价值观根据课堂教学活动协同性的特点摈弃知识灌输的教学,潜入儿童内在的思路与见解,重视探究客观的现象世界,着力于如何刺激儿童的求知欲,使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教学过程得以最优化。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主义学习为组织同他者的互动合作,发现并基于能力与学力的差异,组织全员参与学习,指导集体思维。教师不再追求如何有效实施预设好的教案,而是寻求如何让儿童打开未知世界,把学习同儿童自身生活方式的变革联系起来。让学生进入对话性学习的维度:第一维度,与客观世界的对话,这是认知性、文化性实践。第二维度,与教师、伙伴的对话,这是人际性、社会性的实践。第三维度,与自身的对话。学习者不仅与题材、教师和课堂上的伙伴进行对话,而且也与自身对话,在形成自我身份的同时,实现学习。这是内在的、存在性的实践。教师以儿童的困惑、差异、认知冲突为契机引出他者的应答,构筑对话性关系的实践构想。 改造儿童的学习方式,从竞争性的个人主义学习转型为合作性的集体主义学习。让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获得共同理解、集体体验的过程,使每一个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体,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革开放30年太原大事记

改革开放30年太原大事记 1978年 12月27日,太原市正式恢复城区农贸市场。共开设了尖草坪、大东关、都司街、并州东路、义井、下元、南寨、万柏林、北肖墙、旱西关、王村等11个市场 本年,太原市出租汽车公司在公共汽车公司包车队的基础上成立。这是太原市第一家出租汽车企业。 1979年 人民公社更名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 省委省政府选择在太原钢铁公司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8月27日,太原市400个个体工商业户领到营业证。这是改革开放后太原市第一批个体工商户。 1980年 1月4日,山西省第一座大型工业污水处理站在山西纺织印染厂投入运行。 6月,市委市革委会决定为高级知识分子在新建路兴建的两座住宅楼破土动工。 9月,中国人民银行太原市支行开办个体工商户贷款业务。 本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太原市税务部门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 省城高校成立或恢复函授部和夜大学。 1981年 1月30日,太原市司法局恢复成立。6月,太原市法律顾问处、太原市公证处恢复重建。5月,太原煤气化公司成立。 9月20日,《山西青年》杂志社在太原创办的刊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11月8日,太原锅炉工业公司成立,这是太原市第一个工业企业经济联合体。 年底,太原首次劳务输出。 本年,太原市中小学从秋季开始恢复传统学制,小学由五年制恢复实行六年制,中学学制由初中、高中“三二制”恢复实行“三三制”。

1982年 大力推广普及蜂窝煤。 3月,太原洗涤剂厂液化石油气生产车间和太原市煤气公司罐瓶站建成,太原市居民开始使用液化气。 太原机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通用航空基地。 本年,金刚里住宅小区建成,这是太原市第一个新型住宅小区。 1983年 1月22日,太原市第一个与外商合作经营的商业企业—奥马眼镜服务中心建立。 李双良承包治理太钢渣山。 3月1日,太原市先锋百货商店10名职工和商店达成租赁解放路服装门市部的协议。这是太原市出现的第一个租赁商店。 8月6日,太原市第三座跨汾河大桥—南内环汾河桥开工建设。 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1984年 企业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8月14日,太原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杰电子公司剪彩投产。 开始征收国营企业所得税。 1985年 1月22日,国内第一条从日本引进的矿棉保温管自动生产线在太原矿渣棉织品厂正式竣工。 清理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 鲜活蔬菜副食品购销价格放开。 正式确定市徽、市树、市花。 全市试行劳动合同制。 7月,中国工商银行太原分行组建了太原市第一家城市信用社—下元城市信用社。 8月5日,太原市青年宫建成开放。

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性测评道德与法治试卷和解析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评试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本试卷为开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48分)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48分。 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2018年3月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通过了 A.《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 于2017年10月24日经太原市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8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市对文明行为进行的首次立法。 A.《太原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B.《太原市民文明公约》 C.《太原市文明旅游行为实施方案》 D.《太原市建设市场管理办法》 3.进入青春期,我们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不断成熟,这属于 A.身体外型的变化 B.内部器宫的完善 C.性机能的成熟 D.心理变化 4.下列表述中不属于青春期矛盾心理表现的是 A.个子猛长,出现了喉结,脸上还长出了小痘痘 B.觉得自己长大了,似乎成熟了,可情绪不稳定,为点小事就冲动 C.有时不愿听老师和父母的“唠叨”,又希望能得到他们理解 D.有时表现勇敢,有时又表现胆怯懦弱 5.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为了有效预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局面,我们青少年就要 ①加倍珍惜,不虚度年华 ②有崇高理想,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能力 ③多做有意义有价值的枣,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 ④尽情享乐不要留下遗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对男女生的差异,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男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②学习对方优势,取长补短,消除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