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春绝句其一》古诗阅读附答案
丹东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丹东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01880c8d376eeafaa3116.png)
丹东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________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凄凉(意思相近即可)(2)“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问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突出自己中秋见月不见人的愁苦,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分析】(1)“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而“冷露”写出中秋月夜凄凉的氛围。
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联想。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思乡的情绪。
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而诗人有感于家人离散,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抒发了作者对家人,对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⑴凄凉(意思相近即可)⑵“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问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突出自己中秋见月不见人的愁苦,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意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要求考生整体感悟诗歌,结合诗人的处境和诗歌语言,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________的情景。
(2)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A. 一牛吃过柳阴西B. 不脱蓑衣卧月明C. 收篙停棹坐船中【答案】(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2)A【解析】【分析】(1)“草满花堤水满溪”用两个“满”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嫩草与春花铺满地,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4b20d73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b.png)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外阅读题及答案(部编版)古诗一:《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三:《题都城南庄》 - 刘禹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题目初阅时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困惑,这三首古诗是如何与五年级上册有关呢?本文将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它们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并提供题目的详细答案。
首先,我们来分析《春晓》这首诗。
孟浩然以春天的早晨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惊人景象。
在五年级上册的课程中,学生学习了关于大自然的知识,如春天的气候、季节变化以及鸟类的行为。
通过阅读《春晓》,学生可以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在诗中,作者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同时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登鹳雀楼》这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
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和历史背景知识。
他们了解到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山脉和楼阁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阅读《登鹳雀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和历史,并培养对美的欣赏力。
这首诗也鼓励学生不断向前追求,不断超越自己,争取更高的成就。
最后,我们来分析《题都城南庄》这首诗。
这首诗以农村的景色为题材,描绘了一个安静而和谐的田园场景。
在五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阅读《题都城南庄》,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并培养对乡村景色的欣赏力。
这首诗也鼓励学生珍惜身边的美好,感恩生活中的点滴。
综上所述,这三首古诗在五年级上册的课外阅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国的地理和历史,以及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
通过阅读这些古诗,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欣赏力和对生活的感恩之心。
通化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通化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c7a36510a6f524ccbf85ae.png)
通化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阴阴;又(2)思乡。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要仔细阅读每一句内容,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描写的对象,并能够概括其特征。
“阴阴”写的是“杨柳”的特点,“又”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故答案为:(1)阴阴又(2)思乡。
【点评】“柳”谐音“留”,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
在古代诗歌中是典型的意象,多表达怀人思乡,惜别留恋之意。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等等。
另外,柳还可以是美好家园的象征,如“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幂无重数”。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描写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句进行赏析。
【答案】(1)首句描绘了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
诗人通过描绘这种暮春景象,渲染了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把离别的愁绪托付给明月;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
【解析】【分析】(1)首句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是一句自然环境描写,可从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来分析:表明的时间季节,渲染了凄凉冷落的气氛,烘托了离别忧伤的心情。
《金品小题通关》第13练 诗歌鉴赏选择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金品小题通关》第13练 诗歌鉴赏选择题-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22aac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76.png)
专题02 古诗文阅读第13练诗歌鉴赏选择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陪丞相听蜀僧琴黄庶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
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
B.小园繁花飘落,不禁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
C.有琴有酒有花有宾有主,可以说是“四美具,二难并”了。
D.“四月花飞入酒杯”一句写景,略加点染,便使全诗光彩照人。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让人产生伤春之感,惋惜之情”错误。
首先四月飞花,小园四月才落花,写出了小园的幽深和春晚,同时飞花落入客人的酒杯之中,写出了主人的好客,所以表达的应是对春的喜爱之情以及主人的好客之情。
故选B。
2.(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A 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分析错误,诗中“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人情”应是寻春的执着之情,交代了“南山觅”的原因,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3.(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五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及解析古诗篇第一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及解析古诗篇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a89ab45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97.png)
五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及解析古诗篇第一课五年级语文上册模拟题及解析——古诗篇第一课一、填空题。
1. “采薇”一诗中的动词“觅”指的是_______花草。
2. “静夜思”一诗中的“床前明月光”出自杜甫的_______。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用到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4.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两句出自_______。
5. “京畿焦土”是元好问在《酒泉子·漠外寄黄先生》中描写_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
1.以下古诗中也是七言绝句的是:A.《登高》B.《春晓》C.《乌衣巷》D.《夜雨寄北》答案:C2.古代诗人陆游是哪个朝代的人?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答案:B3.“冒顿失”是谁的诗号?A.杜甫B.黄庭坚C.李白D.贾岛答案:D4.以下古诗中用到了比喻手法的是:A.《登鹳雀楼》B.《悯农》C.《滕王阁序》D.《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A5.以下古诗没有明确的描写对象的是:A.《山行》B.《将进酒》C.《送元二使安西》D.《赤壁赋》答案:D三、解析题。
1.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其含义。
答案:该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描绘为极端的情境,突出了山和水的巨大规模和延绵无尽的景象,以表达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敬畏之情。
2.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试分析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描写了一种怀旧的意境。
诗人试问卷帘人,期待对方能述说过去的事情,但卷帘人却回答说海棠依旧,暗示着时光荏苒,人事已非,以此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和美好回忆的追忆之情。
3. “京畿焦土”是元好问在《酒泉子·漠外寄黄先生》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象?答案:这是元好问以“京畿焦土”来描写战乱烽火纷飞的景象。
元曲《酒泉子·漠外寄黄先生》是写给明朝抗战将领黄江翔的。
《冶春绝句其一》古诗阅读附答案
![《冶春绝句其一》古诗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edf3d0f705cc175527096e.png)
《冶春绝句其一》古诗阅读附答案 冶春绝句(其一)[清]王士祯今年东风太狡狯②,弄晴作雨遣春来。
江梅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③无数开。
【注】①冶春:游春,赏春。
②狡狯(kuài):诡诈。
③夭桃:《诗经·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
(1)这首绝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2)为了创造意境,诗歌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
试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绘了初春的景象:东风料峭,气候不定;忽晴忽雨、乍暖还寒之中,春天已然来临。
一夜之间,江边红梅,辞谢枝头,落英缤纷,仿佛下了一场红雪;而无数艳丽的桃花竞相开放,缀满枝头。
诗人笔底含情,融情入景,在春风吹拂、繁花似锦的美丽图画中,洋溢着无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①拟人。
前两句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仿佛是一个顽皮的家伙,捉弄人似的把春天“遣送”到了人间。
赋予春风以人的性格、动作,精灵搞怪,调皮可爱,富有情趣;同时,也生动地写出了初春气候不定、忽晴忽雨的特点。
②比喻。
早春时节,也许白雪消融才不久,于是诗人把红梅花落比喻成“落红雪”,新颖形象,贴切自然。
③似贬实褒(贬词褒用)。
开头两句诗人似乎在责怪东风,说它“太狡狯”“弄晴作雨”,简直是在“翻云覆雨”,弄得天气变化不定,忽晴忽雨,实则似贬实褒,表达了喜爱之情。
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诗全是写景,生动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春风吹,春雨来,梅花谢,桃花朵朵开,句句写景,却句句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一曲美丽动人的春之赞歌。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整理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5d689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6b.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整理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
【原文】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问题】
6.运用联想与想象,用美丽的语言描绘“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所呈现的画面。
(3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
A.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
B.诗歌其次句中的“欲”字,生动地写出了春花的摇曳多姿,呈现了初春的'勃勃生气。
C.前两句诗,颜色相映成辉,景色清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D.全诗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剧烈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第1页/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示例一: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示例二: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在碧波的衬托下,水鸟显得更加雪白,它们正在欢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阳光映照下火红一片。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画面描述找全景物并适当描绘2分,语言通顺、美丽1分。
7.B
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2页/共2页。
烟台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编40诗歌鉴赏题合集word含答案
![烟台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精编40诗歌鉴赏题合集word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93d5a02020740bf1e9b33.png)
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濯缨: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2)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伤春怨王安石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
与君相逢处,不道春将暮。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
(注)恁(nèn):如此。
1)(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描写江南春雨;一个“打”字极富动感和力度,突出了狂风骤雨之残暴。
B.次句紧承上文:经过一夜风吹雨打,花儿饱受摧残,凋落了许多,令人惋惜。
C.三四句进一步描写暮春景色:花期已过,绿叶成阴,树下有游人踏出的归路。
D.上阕描写江南春景,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寥寥二十余字,便从初春写到暮春。
E.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转入抒情,虽仅为一支小令,然章法谨严,结构精工。
2)(小题1)词的下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用了怎样的手法? 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赏析。
备战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e2abcb783e0912a3162a7f.png)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
小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
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B. “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C. “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D. “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
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案】(1)D(2)①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
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
【解析】【分析】(1)D项,“上句变实为虚”错误,“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倘若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
故选D。
(2)本题,《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绝句二首》(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974b44227916888486d7a9.png)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绝句二首》(其一)[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1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迟日江山丽”的“迟日”即快要落山的太阳,第一句写景远近结合,一个“丽”字将太阳照耀下的锦江和岷山写的明媚多彩。
B.第二句“春风花草香”是近景,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芳香的百草,清新的春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C.“泥融飞燕子”写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南归的燕子正在轻盈的飞来飞去,繁忙的衔泥筑巢,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情状。
D.第四句“沙暖睡鸳鸯”写江岸的沙滩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慵懒的鸳鸯睡在上面,享受这怡人的春光。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前两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等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B.诗的后两句则是工笔描绘的特写画面。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闲适的慵睡则透出温柔的春意。
C.全诗虽然对仗不够工整,但却用语贴切、生动,音韵和谐,在杜甫诸多描绘春天景物的诗中,无疑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D.全诗既有全景,又有特写,从多种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11.A项,“‘迟日’即快要落山的太阳”错,“迟日”指的是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迟日江山丽”的意思是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12.C项,“全诗虽然对仗不够工整”错,全诗对仗工整。
如“迟日”对“春风”,“江山丽”对“花草香”,“泥融”对“沙暖”,“飞”对“睡”,“燕子”对“鸳鸯”。
夏之绝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夏之绝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b737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f.png)
夏之绝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夏之绝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梅花绝句 (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糁应该是洒落的意思,糁野,就是洒落在原野上。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这两句的意思是天空中一钩如银的明月,落下来洒落在原野上,变成了三尺长的白玉一般的一树梅花(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参考答案:(1)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二: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①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①坼(chè):裂开。
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1)“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诗句进行赏析。
(3分)(2)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解析陆游写过不少咏梅诗,这是其中别开生面的一首。
头两句写梅花绽放的.情景。
以白雪堆山比喻梅花之盛之白,语言鲜明,景象开阔,而“堆”“遍”“满”三字准确传神,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繁盛的景象,境界开阔。
而三、四两句更是出人意料,高迈脱俗: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表明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把痴迷的爱梅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写此诗时诗人已78岁高龄,闲居在故乡山阴,借咏梅来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的。
“化身千亿”在梅前,与梅相连,心相印:人梅合一,凸现了诗人高标绝俗的人格。
答案(1)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之白,以“堆”“遍”“满”写出了梅花开得很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
(2)三、四两句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
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
![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08814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5d.png)
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
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 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 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对比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D解析:(1)D(2)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
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
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
尾句则直抒愁情。
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
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
“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
【解析】【分析】(1)D项,“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错误,这句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故选D。
(2)此题可根据“百年春梦去悠悠”“眼看兴废使人愁”,结合注释内容“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分析,变法惨遭废除,内心无比痛苦、惋惜,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
分析颔联时,要通过分析诗人对“野草”“鸣鸠”的描写,来体会诗人的感悟。
颈联则要抓住“旧”“新”的变化来分析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的哲理性。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专项测试卷(附答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专项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2ebe2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7.png)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诗词鉴赏》专项测试卷(附答案)1.(23-24五年级上·四川南充·期末)赏析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ㅤㅤ)恃风雷,(ㅤㅤ)齐喑究可哀。
我劝(ㅤㅤ)重抖擞,不拘一格降(ㅤㅤ)。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是:、、、(2)划横线诗句的意思是:。
(3)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
(23-24五年级上·贵州遵义·期末)阅读与理解村夜[唐]白居易霜草①苍苍虫切切②,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①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②切切;虫叫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村南村北行人绝.( )(2)独.出门前望野田( )3.用自己的话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展现的画面。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寓情于景,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
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变化。
B.诗歌首句通过描绘苍苍苍霜草和切切虫鸣,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富有生机的秋夜图景。
C.“村南村北行人绝”一句描绘了村庄空寂无声的景象,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
D.“独出门前望野田”是诗歌的过渡,诗人将视野由村庄转向田野,景物的氛围也随之变化。
(23-24五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完善朗诵稿。
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我自豪你的坚强,你创造了huī huáng 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伤痕累累的jǐ 背狂风吹不huǐ ,孕育出东方lí míng 的血红。
我自豪你的坚强,抵制内忧外患被qīn lüè 的岁月。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__________少年智则,少年富则,少年强则。
今朝唯我少年郎!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自律自立自强5.借助拼音把汉字写正确,力求规范、美观。
6.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伤痕累累..(léi lěi)血.红(xuè xiě)7.在“——”上填写合适的词句。
21-古诗词三首(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21-古诗词三首(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ff5cb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5.png)
考点:赏析诗句
方法技巧:赏析诗句=手法+内容+作用
山居秋暝
作者:________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将作者补充完整,写在横线上。
2.诗题中的“暝”字告诉我们诗人写的是初秋景。最后一联流露出诗人。(选序号)
①孤寂忧愁的心情②挽留友人的心情③长久隐居于此的心愿
词意: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7.考查文学常识。
“长相思”是词牌名,作者是清代的纳南性德。
8.考查字词解释。
可以联系句子进行理解。
“故园无此声”意思是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故乡:家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
1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特点是:、
、。
12.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出了归乡、报国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3.发挥适当的想象,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画面写具体。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读诗的第一二句,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写下来,再按要求填空。
景象:
诗句中是静态描写,是动态描写。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之情。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0a72d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7.png)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杜甫《绝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杜甫《绝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杜甫《绝句》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1漫兴九首(其一)(唐)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①,便教莺语太丁宁。
①造次:鲁莽,轻率。
(1)本诗的诗眼是(2分)(2)这首诗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
仇兆鳌评论此诗说:“人在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仇兆鳌的评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1)第一句中的“客愁”是诗眼。
答“愁”也可。
(2)由“客愁”可以感受到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虽然生活暂得安宁,但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
“不醒”二字,刻出这种心理的沉醉迷茫而不能自拔。
这是诗人“失意”之处。
(2分)第二句中,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撞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扰人心绪!三四两句继续写春色的“深造次”:匆急地催遣花开,命令莺啼频频。
望江亭春色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层层翻出“无赖”之意,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
(3分)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能使所写哀情表达得更加充分,深深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1分)【评分要点】考生应紧扣“人在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中的“失意”“春色”“无赖”三个词语,联系诗句的具体内容详细解析和作答,还要求能指出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解析“失意”,解析“春色”,“无赖”5分,表达手法和效果1分。
(大意如此即可。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赏析:《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
“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
“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
丹东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丹东市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2a50be0c22590102029dad.png)
丹东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
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
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
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
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阅读+类文阅读培优提升(附答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阅读+类文阅读培优提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d0508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7c.png)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课内阅读+类文阅读培优提升(附答案)第1课《古诗三首》【课内阅读】(一)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__。
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
2.这是一首题画诗。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谁)画的一幅描绘____________的画。
请你再读一遍这首诗,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内容是原画中没有的,用“________”在诗中画出来。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A.春天,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B.春天,河豚要由海入江产卵,逆江而上(二)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 古诗讲究对仗。
诗句中“迟日”对“_________”,“江山丽”对“__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2.选一选,填一填。
(填序号)①这首诗的首句和第二句分别从________和_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清新秀美。
A.视觉B.嗅觉C.听觉②这首诗的后两句通过燕子衔泥翩飞的________描写和鸳鸯相偎而眠的________描写,表现出春天的和谐宜人。
A.静态B.动态3. 根据诗中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填空。
(填序号)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①江山②太阳③花草④鸳鸯⑤春泥⑥春风⑦燕子⑧沙滩4.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写下来。
春天白天渐长,春天的到来使江山显得更加秀丽;春风送来了阵阵醉人的花草香气。
天津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
![天津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d6b6a5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0.png)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①海角天涯:极言遥远。
①教:使、让,读平声。
①展张:展开、铺开。
①故园:指白居易的家乡下邽。
①为传:替我捎信。
1.选择下列选项中对诗意理解表达不当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自问自答:春天来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
B.颔联写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来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来的缘由。
C.本诗和《琵琶行》虽然一为七律一为歌行,题材内容也完全不同,但是在主题情感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这首七律构思异常新颖,奇巧,灵动,写得沉郁顿挫而又含蓄蕴藉,深得杜甫七律之妙。
2.诗中描写哪些景物表现“春生”?从全诗来看,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赏析其抒情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两小题。
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
著此词时正漫游鄂州、黄州。
①曹瞒:曹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标题中“怀”字相照应。
B.“今如许”三字用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
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抒写了物是人非、忧国伤时的感慨。
D.用“貔虎”比喻军队,用“怒”字将鱼龙拟人化,写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
(2)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请分析下阕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之处。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阅读答案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6dd115901020207409cac.png)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阅读答案《绝句二首(其一)杜甫》阅读答案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
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20.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3分)
2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整理
20.描绘了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阳光普照,水
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
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21.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
向荣的欢悦之情。
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
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冶春绝句其一》古诗阅读附答案
冶春绝句(其一)
[清]王士祯
今年东风太狡狯②,弄晴作雨遣春来。
江梅一夜落红雪,便有夭桃③无数开。
【注】①冶春:游春,赏春。
②狡狯(kuài):诡诈。
③夭桃:《诗经·桃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
(1)这首绝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2)为了创造意境,诗歌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
试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初春的景象:东风料峭,气候不定;忽晴忽雨、乍暖还寒之中,春天已然来临。
一夜之间,江边红梅,辞谢枝头,落英缤纷,仿佛下了一场红雪;而无数艳丽的桃花竞相开放,缀满枝头。
诗人笔底含情,融情入景,在春风吹拂、繁花似锦的美丽图画中,洋溢着无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①拟人。
前两句说东风“太狡狯”“弄晴作雨”,仿佛是一个顽皮的家伙,捉弄人似的把春天“遣送”到了人间。
赋予春风以人的性格、动作,精灵搞怪,调皮可爱,富有情趣;同时,也生动地写出了初春气候不定、忽晴忽雨的特点。
②比喻。
早春时节,也许白雪消融才不久,于是诗人把红梅花落比喻成“落红雪”,新颖形象,贴切自然。
③似贬实褒(贬词褒用)。
开头两句诗人似乎在责怪东风,说它“太狡狯”“弄晴作雨”,简直是在“翻云覆雨”,弄得天气变化不定,忽晴忽雨,实则似贬实褒,表达了喜爱之情。
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全诗全是写景,生动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春风吹,春雨来,梅花谢,桃花朵朵开,句句写景,却句句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一曲美丽动人的春之赞歌。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