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指南
2016年10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2016年10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2016年10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一、引言及背景工业控制系统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力、石油、化工、交通等。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
为了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保护,2016年10月,《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正式印发。
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挑战1. 工业控制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然而,这也给系统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工业控制系统的融合使其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恶意攻击、勒索软件的威胁、物联网的安全漏洞等问题。
2. 特殊性和复杂性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工业控制系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工业控制系统往往运行在恶劣环境中,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周期长,对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的难度较大。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设备和组件众多,其相互之间的交互复杂,因此对信息安全的防护要求更高。
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意义及主要内容1. 意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提高。
这一指南的出台对于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
2. 主要内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通过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特性和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安全防护的目标和重点。
(2) 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架构:指导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架构设计,包括系统组成、网络拓扑和安全策略等方面的设计原则。
(3)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运维:提供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运维的指导原则,包括设备管理、访问控制、事件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4)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评估和测试:介绍工业控制系统安全评估和测试的方法和技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工业掌握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信部2022 年 10 月公布工业掌握系统信息安全事关经济进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为提升工业企业工业掌握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工业掌握系统安全,制定本指南。
工业掌握系统应用企业以及从事工业掌握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维、评估的企事业单位适用本指南。
工业掌握系统应用企业应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做好工控安全防护工作。
一、安全软件选择与治理〔一〕在工业主机上承受经过离线环境中充分验证测试的防病毒软件或应用程序白名单软件,只允许经过工业企业自身授权和安全评估的软件运行。
〔二〕建立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治理机制,对工业掌握系统及临时接入的设备实行病毒查杀等安全预防措施。
二、配置和补丁治理〔一〕做好工业掌握网络、工业主机和工业掌握设备的安全配置,建立工业掌握系统配置清单,定期进展配置审计。
〔二〕对重大配置变更制定变更打算并进展影响分析,配置变更实施前进展严格安全测试。
〔三〕亲热关留意大工控安全漏洞及其补丁公布,准时实行补丁升级措施。
在补丁安装前,需对补丁进展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
三、边界安全防护〔一〕分别工业掌握系统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
〔二〕通过工业掌握网络边界防护设备对工业掌握网络与企业网或互联网之间的边界进展安全防护,制止没有防护的工业控制网络与互联网连接。
〔三〕通过工业防火墙、网闸等防护设备对工业掌握网络安全区域之间进展规律隔离安全防护。
四、物理和环境安全防护〔一〕对重要工程师站、数据库、效劳器等核心工业掌握软硬件所在区域实行访问掌握、视频监控、专人值守等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二〕撤除或封闭工业主机上不必要的 USB、光驱、无线等接口。
假设确需使用,通过主机外设安全治理技术手段实施严格访问掌握。
五、身份认证〔一〕在工业主机登录、应用效劳资源访问、工业云平台访问等过程中使用身份认证治理。
对于关键设备、系统和平台的访问承受多因素认证。
〔二〕合理分类设置账户权限,以最小特权原则安排账户权限。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而制定的。
该指南是根据政策层面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编制的,旨在保障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
政策中明确要求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___根据要求编制了《___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其中提到工业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对两化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提出了十一条三十款要求,贴近实际工业企业真实情况,务实可落地。
指南的整体思路借鉴了等级保护的思想。
这些要求可以分为三大类,即针对主体目标(法人或人)的要求、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要求和针对安全管理的要求。
针对主体目标的要求包括第十条供应链管理和第十一条人员责任。
在选择工业控制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或评估等服务商时,应优先考虑具备工控安全防护经验的企事业单位,并以合同等方式明确服务商应承担的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
同时,要求与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服务方签定保密协议,要求服务商及其服务人员严格做好保密工作,尤其对工业控制系统内部的敏感信息进行重点保护,防范敏感信息外泄。
除此之外,《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还提出了其他要求,如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物理安全防护、加强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等。
这些要求的提出有助于逐步完善工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工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水平。
为了加强工控安全,需要建立工控安全管理机制并成立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明确工控安全管理责任人,部署工控安全防护措施。
这个职能部门应负责工业控制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和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方针,持续实施和改进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工业控制系统防攻击和抗干扰的水平。
针对资产和数据的安全要求,需要建设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清单,明确资产责任人,以及资产使用及处置原则。
所有资产应指定责任人,并且明确责任人的职责,明确资产使用权。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是一份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指南。
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简称ICS)是用于控制、监测和管理工业过程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传统的工控系统、自动化系统和物联网系统。
由于工控系统与现代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其信息安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该指南的目的是为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一套全面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以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该指南从系统架构设计、访问控制、数据防护、安全监测、漏洞管理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必要的安全防护手段。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系统架构设计的重要性。
在设计工控系统时,应考虑将安全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划定网络边界、使用安全网络设备、实施网络分段和隔离等。
这些设计原则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未经授权的网络入侵。
其次,该指南对访问控制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访问控制是保护工控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列表、权限管理等方式实施。
指南建议采用多层次的访问控制策略,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访问系统,从而避免非法入侵和数据泄露。
在数据防护方面,该指南强调了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灾备等重要措施。
数据加密可以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或窃取,备份和灾备措施可以在系统故障或攻击事件发生时提供紧急恢复能力,降低损失。
另外,该指南还介绍了安全监测和漏洞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监测可以通过流量监测、事件日志分析等手段实时监控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攻击。
漏洞管理包括定期对系统和软件进行安全扫描和更新,修复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以减少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综上所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安全防护措施,帮助工业控制系统提高信息安全性。
通过系统架构设计、访问控制、数据防护、安全监测和漏洞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控系统被攻击的风险,保护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工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1.19•【文号】工信部网安〔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工信部网安〔2024〕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现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1月19日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是工业生产运行的基础核心。
为适应新时期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形势,进一步指导企业提升工控安全防护水平,夯实新型工业化发展安全根基,制定本指南。
使用、运营工业控制系统的企业适用本指南,防护对象包括工业控制系统以及被网络攻击后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运行的其他设备和系统。
一、安全管理(一)资产管理1.全面梳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等典型工业控制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软件、数据等资产,明确资产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清单,并根据资产状态变化及时更新。
定期开展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配置、权限分配、日志审计、病毒查杀、数据备份、设备运行状态等情况。
2.根据承载业务的重要性、规模,以及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建立重要工业控制系统清单并定期更新,实施重点保护。
重要工业控制系统相关的关键工业主机、网络设备、控制设备等,应实施冗余备份。
(二)配置管理3.强化账户及口令管理,避免使用默认口令或弱口令,定期更新口令。
遵循最小授权原则,合理设置账户权限,禁用不必要的系统默认账户和管理员账户,及时清理过期账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解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的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1.30•【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解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以下简称《防护指南》)。
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防护指南》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工业控制系统作为工业生产运行的基础核心,其网络安全事关企业运营和生产安全、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事关经济社会运行和国家安全。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对有效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工控安全防护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7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密码法》等法律法规及行业应用方面的部门规章,现有政策文件未能充分衔接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工业控制系统开放互联趋势明显,工业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与日俱增,工业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需求迫切。
为做好《防护指南》编制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系统全面调研,深入分析新时期工控安全风险和企业安全防护需求,广泛征集地方工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部属单位、工控厂商、工业企业、安全企业、专家学者等各方意见。
《防护指南》将有效满足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工控系统安全防护需求,指导工业企业切实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基线防护水平,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二、《防护指南》适用对象有哪些?《防护指南》适用于使用、运营工业控制系统的企业。
防护对象包括工业控制系统以及被网络攻击后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运行的其他设备和系统。
三、《防护指南》的定位和总体考虑是什么?《防护指南》定位于面向工业企业做好网络安全防护的指导性文件,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安全管理、技术防护、安全运营、责任落实四方面,提出三十三项指导性安全防护基线要求,推动解决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ICS)是用于管理和控制基础设施、大型设备和数控系统等的自动化系统,包括一系列基础设施,如电厂、矿井、污水处理厂、港口、石油管道等。
由于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技术结构,这些系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使其极易受到各类网络攻击和软件漏洞侵害。
因此,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非常重要。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防范性安全、可恢复性、访问控制、安全监控和安全管理。
首先,工厂应该采取防范性措施,通过重点防护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免受外部攻击。
其次,应当加强系统可靠性,建立可恢复机制,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应该建立多层次的访问控制,并根据角色和权限设定访问权限。
同时,要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实时发现威胁和漏漏洞,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最后,要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员工管理,减少不当操作。
为了更好地防护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当采用有效的安全策略和技术手段。
首先,要做好物理防护,防止外部攻击者进入系统,保护系统的安全。
其次,应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如基于规则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止外部攻击者攻击系统。
此外,应当提高数据安全性,使用强制性的加密技术,如TLS/SSL加密,以及数据完整性验证和日志记录,有效地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最后,还应当进行安全设备维护和安全审计,通过定期审计来发现安全漏洞,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补。
总之,保护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物理防护、数据安全性、安全设备维护和安全审计等方面的保护,以防止安全威胁的发生和损害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企业在建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时,应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措施1. 引言1.1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概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是指确保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设备和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修改或破坏,从而保障工业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着来自外部黑客、内部员工、供应商等多方面的威胁和攻击,如网络钓鱼、勒索病毒、拒绝服务攻击等。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受到攻击,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数据泄漏等后果,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损失。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通过综合的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综合防护,才能有效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提升工业控制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正文2.1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威胁分析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威胁分析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当前,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种信息安全威胁。
内部威胁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要害之一。
员工的疏忽造成的人为错误、内部员工的恶意操作,甚至内部人员受到黑客攻击等行为都可能导致系统安全问题。
系统设备的老化、未及时更新维护、存在漏洞,也可能为内部威胁提供可乘之机。
外部威胁也是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主要挑战之一。
网络攻击、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的入侵,黑客对系统进行渗透性攻击、勒索软件的威胁等都可能导致系统的瘫痪或数据泄露,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设备之间的互联、信息之间的共享使得系统容易受到攻击,而且攻击手段的多样化也增加了系统的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威胁,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意识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更新维护和漏洞修补,以及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等措施来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
2.2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确保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3)制定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当遭受安全威胁导致工业控制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应立即采取紧急防护措族,防止事态扩大,井逐级报送直至属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同时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杳取证.
工业企业应在工业控制网络部署可对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进行识别、为警、记录的网络安全盥测设备,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理包括病毒木马、端I1.1.1.fft,爆力破解、异常流鼠、异常指令、工业控制系统物议包伪造等网络攻击或异常行为.
2)在重要工业控制设备前端部罟具符工业协议深度包检测功能的防护设备,限制违法操作。
工业企业需要自主或委托第:•方工控安全服务单位制定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预案应包拈应急计划的策略和规程、应急计划培训、应急计划测试与演练、应急处理流程、时间监控措临、应急事件报告流程、应急支持资源、应急响应计划等内容.
4)定期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演练,必要时对应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修订。
3)般切关注重大工控安全漏洞及其补丁发布,及时米取补丁升级措脩.在补丁安装前,需对补「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
工业企业应密切关注NVD等漏洞库及设备厂商发布的补丁.当曳大漏洞及其补「发布时,更具企业白身情况及变更计划,在离线环境中对补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时通过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的补丁及时升级
工业企业确需进行远程访问的,可在网络边界使用单向隔离装置、VPN等方式实现数据单向访问,井控制访问时限.采用加标锁定策略,禁止访问方在远程访问期间实施非法
远程访问安全
操作。
3)确隔远程维护的,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远程接入方式进行。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析与防护方法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析与防护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简称ICS)的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
然而,在较长的时间内,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导致了一些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给工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的分析。
工业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人机界面、传感器、执行器、网络通信等多个组件。
在信息安全分析中,我们需要对系统的整体架构、组件和通信协议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风险和漏洞。
通过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威胁建模,可以为后续的安全防护提供指导。
其次,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方法。
首先,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措施是保障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和阻止恶意攻击。
另外,为工业控制系统建立独立的网络,并对网络进行细分和隔离,限制外部访问和流量。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攻击面,提高安全性。
其次,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的关键。
为所有的用户和设备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够访问系统。
同时,对系统内部的访问权限进行细分和控制,限制用户的操作权限,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此外,加密技术在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防止敏感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完整性验证,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另外,对于重要的配置文件和软件程序,也可以使用加密技术来保护其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在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中,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渗透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模拟真实攻击场景,测试系统的安全性,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漏洞。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措施1. 引言1.1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控制系统作为生产过程的核心控制系统,一旦受到攻击或泄密,可能会造成生产线停工、设备损坏、生产数据遭泄露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声誉。
工业控制系统涉及的数据量庞大、数据传输速度快,一旦信息泄露或被篡改,可能会对企业的重要数据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还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方面。
一旦工业控制系统遭受攻击,可能会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引发重大灾难。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持续改进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建设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安全意识,进行有效防护措施,才能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正文2.1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威胁分析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威胁分析是确保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的第一步。
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包括网络攻击、恶意软件、内部威胁以及物理入侵等。
网络攻击是最常见的威胁之一,黑客可以通过网络渗透工业控制系统,操纵设备或者窃取重要信息。
恶意软件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恶意软件可以破坏工业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导致生产中断或者损坏设备。
内部威胁指的是公司内部员工或者合作伙伴可能故意或者无意中泄露信息或者破坏系统。
物理入侵是另一个潜在的威胁,不法分子可能会试图直接进入设备控制室或者工厂,对工业控制系统造成破坏。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威胁,工业控制系统需要采取综合的安全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认证等;实施物理安全措施,例如安装监控摄像头、门禁系统和安全锁等;以及建立应用安全措施,如加密通信、权限管理和安全审计等。
工控安全防护指南解读
工控安全防护指南官方解读
【前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文件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工控安全防护工作,提升工控安全的防护水平,保障工业控制系统安全。
一、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解读
工业控制系统应用企业以及从事工业控制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维、评估的企事业单位适用本指南。
工业控制系统应用企业应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做好工控安全防护工作。
(一)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
1. 在工业主机上采用经过离线环境中充分验证测试的防病毒软件或应用程序白名单软件,只允许经过工业企业自身授权和安全评估的软件运行。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对系统可用性、实时性要求较高,工业主机如MES服务器、OPC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应用的安全软件应事先在离线环境中进行测试与验证,其中,离线环境指的是与生产环境物理隔离的环境。
验证和测试内容包括安全软件的功能性、兼容性及安全性等。
2. 建立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管理机制,对工业控制系统及临时接入的设备采取病毒查杀等安全预防措施。
2016年10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2016年10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最新版】目录1.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背景和重要性2.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护目标3.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技术体系4.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5.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实施和应用正文一、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背景和重要性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在过程生产、电力设施、水力油气和运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信息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性主要依赖于技术的隐秘性,但随着企业对生产过程数据的日益关注,工业控制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开放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连,这使得工业控制系统的通信应用存在许多漏洞,容易受到攻击。
因此,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概念和防护目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通常包括功能安全、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功能安全是为了达到设备和工厂安全功能,受保护的、和控制设备的安全相关部分必须正确执行其功能,而且当失效或故障发生时,设备或系统必须仍能保持安全条件或进入到安全状态。
物理安全主要是指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和设施进行保护,防止外部破坏和损坏。
信息安全则是指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破坏。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目标是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防止因信息安全问题导致的生产事故和经济损失,同时,也要保障国家和企业的安全利益。
三、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技术体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防护策略:根据工业控制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策略,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和安全运营等。
2.安全防护技术:采用加密、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信息进行保护。
3.安全监测和预警:通过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和预警安全事件。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注意事项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与注意事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控制系统(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简称ICS)逐渐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ICS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
由于ICS的重要性,一旦遭受网络攻击,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停产、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为了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
1.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1) 网络隔离:将工业控制系统与企业内部网络和公共互联网进行逻辑和物理隔离。
这样做可以阻止攻击者从外部网络进入ICS,并减少内部网络连接到ICS的数量,减小ICS的攻击面。
(2) 强密码策略:对于所有与ICS相关的设备和系统,必须采用强密码。
强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应该足够长以减少破解的可能性。
此外,密码应定期更换以提高安全性。
(3) 网络安全监控:建立实时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用于检测和快速响应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
监控系统应能够及时警示管理员,并记录和报告任何安全事件。
(4) 定期演练和培训: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演练,模拟各种攻击场景,以验证网络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并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技能。
2. 注意事项(1) 及时更新与维护:ICS的终端设备和软件应及时安装所有补丁和更新。
这些更新通常包含了对已知漏洞和安全漏洞的修复。
此外,终端设备和软件的生命周期管理也非常重要,及时停止使用已经过期或不再受支持的设备和软件。
(2) 物理安全措施:对于与ICS直接相连的设备和系统,采取适当的物理安全措施非常重要。
例如,控制设备应放置在安全且受限制的环境中,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到这些设备。
(3) 安全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ICS的关键数据和配置,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系统损坏。
同时,建立有效的备份恢复计划,以确保在攻击发生时,能够尽快恢复到安全的状态。
(4) 第三方供应商安全:ICS通常涉及多个供应商提供的设备和软件。
2016年10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2016年10月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2016年10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印发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这份指南为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提出了全面而系统的防护要求,以应对当前网络威胁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威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虽然网络化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为安全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甚至人身安全,因此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护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指南首先从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出发,重点分析了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其中,网络设备的安全防护被认为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指南对网络设备的配置、管理、监控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另外,指南还关注了供应商的信息安全责任,要求供应商明确安全责任、加强产品的安全性能,以降低系统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指南还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安全架构进行了规范。
指南建议按照网络分区原则,划分出不同的网络区域,并对不同区域间的通信进行严格控制。
此外,指南还要求对网络设备进行合理的接入控制、身份认证等措施,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工业控制系统。
指南还涉及到工业控制系统的远程访问安全,特别是对于远程接入的用户身份认证要求更为严格。
除了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指南还建议采用双因素认证,增加远程访问的安全性。
此外,指南也提到了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响应机制,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总的来说,2016年10月印发的《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是一份积极应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文件。
它明确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风险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性,保护国家的经济和人身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加完善和细化的防护措施,有效应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威胁。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的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保障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制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现印发你们。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和管理全国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和保障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指南进行修订。
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安排,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制定工控安全防护实施方案,推动企业分期分批达到本指南相关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10月17日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为提升工业企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防护水平,保障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制定本指南。
工业控制系统应用企业以及从事工业控制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维、评估的企事业单位适用本指南。
工业控制系统应用企业应从以下十一个方面做好工控安全防护工作。
一、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一)在工业主机上采用经过离线环境中充分验证测试的防病毒软件或应用程序白名单软件,只允许经过工业企业自身授权和安全评估的软件运行。
(二)建立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管理机制,对工业控制系统及临时接入的设备采取病毒查杀等安全预防措施。
二、配置和补丁管理(一)做好工业控制网络、工业主机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安全配置,建立工业控制系统配置清单,定期进行配置审计。
(二)对重大配置变更制定变更计划并进行影响分析,配置变更实施前进行严格安全测试。
(三)密切关注重大工控安全漏洞及其补丁发布,及时采取补丁升级措施。
在补丁安装前,需对补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
三、边界安全防护(一)分离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
(二)通过工业控制网络边界防护设备对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网或互联网之间的边界进行安全防护,禁止没有防护的工业控制网络与互联网连接。
(三)通过工业防火墙、网闸等防护设备对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区域之间进行逻辑隔离安全防护。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解读发布时间:2016-11-08 来源: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
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工控安全防护工作。
一、背景情况工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业控制系统从单机走向互联,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
在生产力显著提高的同时,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文件精神,应对新时期工控安全形势,提升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水平,编制本《指南》。
二、总体考虑《指南》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以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为出发点,注重防护要求的可执行性,从管理、技术两方面明确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要求。
编制思路如下:(一)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要求《指南》所列11项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网络安全法》中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法规在工控安全领域的要求,是《国家网络安全法》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二)突出工业企业主体责任《指南》根据我国工控安全管理工作实践经验,面向工业企业提出工控安全防护要求,确立企业作为工控安全责任主体,要求企业明确工控安全管理责任人,落实工控安全责任制。
(三)考虑我国工控安全现状《指南》编制以近五年我部工控安全检查工作掌握的有关情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当前工控安全防护意识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明晰、访问控制策略不完善等问题,明确了《指南》的各项要求。
(四)借鉴发达国家工控安全防护经验《指南》参考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工控安全相关政策、标准和最佳实践做法,对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配置与补丁管理、边界安全防护等措施进行了论证,提高了《指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是一本指导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参考书。
本指南主要针对工业控制系统,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和方法,以确保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首先,本指南强调了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工业控制系统在现代生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这些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因此,本指南的发布意义重大。
指南中明确指出,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需要全面而系统地考虑。
与传统的信息系统不同,工业控制系统通常与实体设备直接相关,因此安全风险更加突出。
为此,本指南提出了一系列安全防护策略。
首先,指南提醒企业在选择工业控制系统供应商时要谨慎。
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安全措施是保证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合作方能够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有助于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其次,指南强调了加密技术的重要性。
数据加密可以有效保护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关键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指南中详细介绍了常用的加密算法和加密技术的应用原理。
另外,指南还提出了网络隔离和非核心区域隔离的安全措施。
通过划分安全域和网络隔离,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遭到攻击的风险。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工业控制系统日志的重要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日志管理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分析异常活动。
此外,指南还详细介绍了工业控制系统漏洞挖掘和修复的方法。
安全漏洞是系统遭到攻击的重要入口,及时发现和修复漏洞是保护系统安全的关键。
指南中列举了常见的漏洞挖掘技术,并提出了漏洞修复的方法和步骤。
指南最后还介绍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持续改进策略。
针对不断变化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本指南提出了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的原则。
此外,也强调了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只有员工具备了解安全知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保护系统安全。
总的来说,《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是一本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非常有价值的指南。
它通过详细介绍安全防护策略和方法,帮助企业保护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性。
工业控制系统如何实现信息安全防护
工业控制系统如何实现信息安全防护在当今高度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工业环境中,工业控制系统(ICS)的信息安全防护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工业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领域,一旦遭受攻击或出现信息安全漏洞,可能会导致生产停滞、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甚至危及公共安全。
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是工业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工业控制系统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它们通常运行在相对封闭的网络环境中,采用专用的通信协议和硬件设备。
然而,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工业控制系统逐渐与企业网络甚至互联网相连,这就大大增加了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
为了实现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网络边界防护。
这就像是给工业控制系统的“家园”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
通过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设备,对进出工业控制系统网络的流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过滤,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同时,合理划分网络区域,将不同安全等级的系统进行隔离,降低风险传播的可能性。
二是进行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只有经过认证的合法用户才能进入工业控制系统,并且他们的操作权限应根据其工作职责进行严格限制。
例如,操作人员只能进行与生产操作相关的操作,而管理员则具有更高的权限进行系统配置和维护。
多因素认证技术,如密码、指纹、令牌等的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三是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和补丁管理。
工业控制系统中的软件和硬件可能存在各种安全漏洞,攻击者往往会利用这些漏洞发起攻击。
因此,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至关重要。
同时,要确保及时安装供应商提供的补丁,以弥补已知的漏洞。
四是加强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
建立实时的安全监测机制,对工业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解读发布时间:2016-11-08 来源: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
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工控安全防护工作。
一、背景情况工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业控制系统从单机走向互联,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
在生产力显著提高的同时,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文件精神,应对新时期工控安全形势,提升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水平,编制本《指南》。
二、总体考虑《指南》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以当前我国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为出发点,注重防护要求的可执行性,从管理、技术两方面明确工业企业工控安全防护要求。
编制思路如下:(一)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法》要求《指南》所列11项要求充分体现了《国家网络安全法》中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法规在工控安全领域的要求,是《国家网络安全法》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二)突出工业企业主体责任《指南》根据我国工控安全管理工作实践经验,面向工业企业提出工控安全防护要求,确立企业作为工控安全责任主体,要求企业明确工控安全管理责任人,落实工控安全责任制。
(三)考虑我国工控安全现状《指南》编制以近五年我部工控安全检查工作掌握的有关情况为基础,充分考虑当前工控安全防护意识不到位、管理责任不明晰、访问控制策略不完善等问题,明确了《指南》的各项要求。
(四)借鉴发达国家工控安全防护经验《指南》参考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工控安全相关政策、标准和最佳实践做法,对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配置与补丁管理、边界安全防护等措施进行了论证,提高了《指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五)强调工业控制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指南》涵盖工业控制系统设计、选型、建设、测试、运行、检修、废弃各阶段防护工作要求,从安全软件选型、访问控制策略构建、数据安全保护、资产配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细则。
三、容详解《指南》坚持企业的主体责任及政府的监管、服务职责,聚焦系统防护、安全管理等安全保障重点,提出了11项防护要求,具体解读如下:(一)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1. 在工业主机上采用经过离线环境中充分验证测试的防病毒软件或应用程序白软件,只允许经过工业企业自身授权和安全评估的软件运行。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对系统可用性、实时性要求较高,工业主机如MES服务器、OPC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应用的安全软件应事先在离线环境中进行测试与验证,其中,离线环境指的是与生产环境物理隔离的环境。
验证和测试容包括安全软件的功能性、兼容性及安全性等。
2. 建立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管理机制,对工业控制系统及临时接入的设备采取病毒查杀等安全预防措施。
解读:工业企业需要建立工业控制系统防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管理机制,对工业控制系统及临时接入的设备采用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
安全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扫描病毒和恶意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查杀临时接入设备(如临时接入U盘、移动终端等外设)等。
(二)配置和补丁管理1.做好工业控制网络、工业主机和工业控制设备的安全配置,建立工业控制系统配置清单,定期进行配置审计。
解读:工业企业应做好虚拟局域网隔离、端口禁用等工业控制网络安全配置,远程控制管理、默认账户管理等工业主机安全配置,口令策略合规性等工业控制设备安全配置,建立相应的配置清单,制定责任人定期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定期进行配置核查审计。
2.对重大配置变更制定变更计划并进行影响分析,配置变更实施前进行严格安全测试。
解读:当发生重大配置变更时,工业企业应及时制定变更计划,明确变更时间、变更容、变更责任人、变更审批、变更验证等事项。
其中,重大配置变更是指重大漏洞补丁更新、安全设备的新增或减少、安全域的重新划分等。
同时,应对变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并在离线环境中对配置变更进行安全性验证。
3.密切关注重大工控安全漏洞及其补丁发布,及时采取补丁升级措施。
在补丁安装前,需对补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
解读:工业企业应密切关注CNVD、CNNVD等漏洞库及设备厂商发布的补丁。
当重大漏洞及其补丁发布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及变更计划,在离线环境中对补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对通过安全评估和测试验证的补丁及时升级。
(三)边界安全防护1.分离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的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需执行不同的安全控制措施,工业企业可采用物理隔离、网络逻辑隔离等方式进行隔离。
2.通过工业控制网络边界防护设备对工业控制网络与企业网或互联网之间的边界进行安全防护,禁止没有防护的工业控制网络与互联网连接。
解读:工业控制网络边界安全防护设备包括工业防火墙、工业网闸、单向隔离设备及企业定制的边界安全防护网关等。
工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网络边界之间部署边界安全防护设备,实现安全访问控制,阻断非法网络访问,严格禁止没有防护的工业控制网络与互联网连接。
3.通过工业防火墙、网闸等防护设备对工业控制网络安全区域之间进行逻辑隔离安全防护。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区域根据区域重要性和业务需求进行划分。
区域之间的安全防护,可采用工业防火墙、网闸等设备进行逻辑隔离安全防护。
(四)物理和环境安全防护1.对重要工程师站、数据库、服务器等核心工业控制软硬件所在区域采取访问控制、视频监控、专人值守等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解读:工业企业应对重要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所在区域,采用适当的物理安全防护措施。
2.拆除或封闭工业主机上不必要的USB、光驱、无线等接口。
若确需使用,通过主机外设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实施严格访问控制。
解读:USB、光驱、无线等工业主机外设的使用,为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代码入侵提供了途径,拆除或封闭工业主机上不必要的外设接口可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确需使用时,可采用主机外设统一管理设备、隔离存放有外设接口的工业主机等安全管理技术手段。
(五)身份认证1.在工业主机登录、应用服务资源访问、工业云平台访问等过程中使用身份认证管理。
对于关键设备、系统和平台的访问采用多因素认证。
解读:用户在登录工业主机、访问应用服务资源及工业云平台等过程中,应使用口令密码、USB-key、智能卡、生物指纹、虹膜等身份认证管理手段,必要时可同时采用多种认证手段。
2.合理分类设置账户权限,以最小特权原则分配账户权限。
解读:工业企业应以满足工作要求的最小特权原则来进行系统账户权限分配,确保因事故、错误、篡改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工业企业需定期审计分配的账户权限是否超出工作需要。
3.强化工业控制设备、SCADA软件、工业通信设备等的登录账户及密码,避免使用默认口令或弱口令,定期更新口令。
解读:工业企业可参考供应商推荐的设置规则,并根据资产重要性,为工业控制设备、SCADA软件、工业通信设备等设定不同强度的登录账户及密码,并进行定期更新,避免使用默认口令或弱口令。
4.加强对身份认证证书信息保护力度,禁止在不同系统和网络环境下共享。
解读:工业企业可采用USB-key等安全介质存储身份认证证书信息,建立相关制度对证书的申请、发放、使用、吊销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不同系统和网络环境下禁止使用相同的身份认证证书信息,减小证书暴露后对系统和网络的影响。
(六)远程访问安全1.原则上严格禁止工业控制系统面向互联网开通HTTP、FTP、Telnet等高风险通用网络服务。
解读:工业控制系统面向互联网开通HTTP、FTP、Telnet等网络服务,易导致工业控制系统被入侵、攻击、利用,工业企业应原则上禁止工业控制系统开通高风险通用网络服务。
2.确需远程访问的,采用数据单向访问控制等策略进行安全加固,对访问时限进行控制,并采用加标锁定策略。
解读:工业企业确需进行远程访问的,可在网络边界使用单向隔离装置、VPN等方式实现数据单向访问,并控制访问时限。
采用加标锁定策略,禁止访问方在远程访问期间实施非法操作。
3.确需远程维护的,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远程接入方式进行。
解读:工业企业确需远程维护的,应通过对远程接入通道进行认证、加密等方式保证其安全性,如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方式,对接入账户实行专人专号,并定期审计接入账户操作记录。
4.保留工业控制系统的相关访问日志,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安全审计。
解读:工业企业应保留工业控制系统设备、应用等访问日志,并定期进行备份,通过审计人员账户、访问时间、操作容等日志信息,追踪定位非授权访问行为。
(七)安全监测和应急预案演练1.在工业控制网络部署网络安全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理网络攻击或异常行为。
解读: 工业企业应在工业控制网络部署可对网络攻击和异常行为进行识别、报警、记录的网络安全监测设备,及时发现、报告并处理包括病毒木马、端口扫描、暴力破解、异常流量、异常指令、工业控制系统协议包伪造等网络攻击或异常行为。
2.在重要工业控制设备前端部署具备工业协议深度包检测功能的防护设备,限制操作。
解读:在工业企业生产核心控制单元前端部署可对Modbus、S7、Ethernet/IP、OPC等主流工业控制系统协议进行深度分析和过滤的防护设备,阻断不符合协议标准结构的数据包、不符合业务要求的数据容。
3.制定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当遭受安全威胁导致工业控制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时,应立即采取紧急防护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逐级报送直至属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同时注意保护现场,以便进行调查取证。
解读:工业企业需要自主或委托第三方工控安全服务单位制定工控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
预案应包括应急计划的策略和规程、应急计划培训、应急计划测试与演练、应急处理流程、事件监控措施、应急事件报告流程、应急支持资源、应急响应计划等容。
4.定期对工业控制系统的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演练,必要时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修订。
解读:工业企业应定期组织工业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管理等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响应预案演练,演练形式包括桌面演练、单项演练、综合演练等。
必要时,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
(八)资产安全1.建设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清单,明确资产责任人,以及资产使用及处置规则。
解读:工业企业应建设工业控制系统资产清单,包括信息资产、软件资产、硬件资产等。
明确资产责任人,建立资产使用及处置规则,定期对资产进行安全巡检,审计资产使用记录,并检查资产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