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作者:黄军

资料来源:新课程中期,第05, 2022期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获得数学上的发展。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将他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分析了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其次,深入探讨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作业分层;巩固知识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让优秀、中等、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了探讨。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教育界很早就开始提倡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适度的帮助来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或者完成学习任务。从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由于绝大多数学校都采取传统的“平行分班”,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潜在能力、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长期下来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再加上中考的压力,很多教师都偏爱“尖子生”,把很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些“尖子生”身上,造成其他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将他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逐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措施1.学生层次化

结合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的差异,结合初中生的人格特征、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按3的比例∶ 5.∶ 2、学生应分为三类: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和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在安排座位时,最好由四名学生(一名学习困难学生、两名中等成绩学生和一名优秀成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便“优势互补”,促进竞争、提高、沟通、指导和讨论。教师还可以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实时调整学生的成绩水平,最终达到“扩大优秀和中等成绩数量,减少学习困难学生数量”的目标。2.课堂提问主要是讨论性和启发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