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会计国际化在我国倍受关注,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都与世界惯例接轨之际,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自然也要尽快地与国际惯例接轨。

经过几十年的引进和吸收,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已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特征,中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化准则的协调过程仍很漫长。

一、会计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化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

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这两方面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2.加入WTO后,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1)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

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并享有其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而达到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和风险、优势互补、增加利润、保持市场份额等目标。

母公司为了加强对于公司的管理需要各子公司提供统一可比的会计信息,并编制合并报表;东道国以及居住国出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考虑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也要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绩效、财务状况及于公司的经营成果。

另外,跨国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

这就需要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

(2)会计国际化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几十年来,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阐述我国2024年会计准则与此前发布的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阐述我国2024年会计准则与此前发布的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2024年会计准则是中国会计规范的重要里程碑,它代表了中国会计制度中的一次飞跃性变革。

与此前发布的会计准则相比,2024年会计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入了重大的变革:1.核算对象与范围的变化:2024年会计准则将会计核算对象的定义从“国有企事业单位”扩大到“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公司、联营企业、合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所有的企业”实施证券市场、保险业和银行业等金融机构都纳入了会计准则的监管范围。

2.科目设置的:2024年会计准则取消了“费用类”和“损益类”科目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资金类”和“财产类”科目的设立。

这一变化使会计科目更加符合国际通行的设置,强调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核心要素,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3.报表格式的调整:2024年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的格式进行了调整,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主要报表列为必备报表。

此外,还对报表的披露要求进行了规范,增加了对重大项目的注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科学性。

4.成本计算方法的改进:2024年会计准则取消了以固定生产成本为主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引入了实际发生制度和资产成本重置制度,鼓励企业更加客观和真实地计量资产和负债。

这一改进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评估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5.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2024年会计准则增加了对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的规定,要求企业按照一贯性原则选择会计政策,并在变更会计政策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披露。

这一变化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连续性,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2024年会计准则在核算对象、科目设置、报表格式、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引入了重大的变革,使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更加符合国际标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准确性,为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的会计制度在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单一的国家会计制度,1987年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作为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1992年制定了《新会计制度》进行,之后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如现金流量表、主要会计报表、收入、成本等。

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以企业会计制度为核心,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

会计准则则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规范,我国采用的是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体系,如《基本准则》、《会计核算准则》等。

然而,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划分较为模糊,导致实际操作时的重叠和混淆。

其次,法律法规对会计准则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容易导致违规行为。

此外,一些企业存在财务报表造假问题,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此类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仍有待完善。

未来,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会计制度与法律法规的衔接,明确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层级和职责,避免重复和冲突现象的发生。

其次,加强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推进会计准则的更新和完善。

会计准则的更新需紧跟经济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提高对金融工具、收入确认、资产减值和租赁等问题的规范性指导。

此外,加强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和审计,完善会计准则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对于涉嫌造假的企业,应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加大对其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此外,我国还将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接和交流,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目前,我国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进行了广泛合作,并在部分领域实施了国际会计准则,未来还将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进程。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为目标。

未来,将加强法律法规与会计准则的衔接,推进会计准则的更新和完善,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和处罚,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接和交流,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

在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开始逐渐引进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

以下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的主要里程碑:第一阶段(1984年-1992年):在1984年,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成立,开始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

当时的准则主要基于苏联的会计制度,缺少与国际接轨的要素。

在1992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试行)》,这是中国会计准则制度化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阶段(1993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国进一步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1993年,中国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会员,并开始逐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

同时,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的国际会计准则研究小组成立,负责研究和推广国际会计准则。

1997年,中国首次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条),这是中国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突破。

第三阶段(2001年-2024年):在这一阶段,中国继续推进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并逐步扩大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2001年,中国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确定了企业会计的基本框架。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2024年,中国加入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FRS Foundation),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24年修订)》。

第四阶段(2024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继续努力提高会计准则的制定质量,并加强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24年修订)》,并开始实施。

2024年,中国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的来说,中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逐步引进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过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的趋势,中国会计准则将继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史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史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史计划经济时期,即上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经济进行了全面的调控和管理。

在这个阶段,会计准则主要依照国家计划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制定,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经济计划顺利进行和国家资金管理的需要。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1955年,我国首次发布了《财政工作会计制度试行办法》和《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办法》,这些制度成为后来会计准则发展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开始逐渐放开经济,允许一部分企业进行经营活动。

在这一时期,我国制定了《财会核算办法》和《会计制度试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的范围和内容。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

在这个阶段,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5年,国家财经部首次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现代会计准则的奠基之作。

这个制度的颁布,使得我国企业会计的核算制度和方法有了全面的规范。

同时,对于企业会计报表编报、会计核算原理、会计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

随着经济的推进,1992年,国家财经部进一步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标准》,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和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使得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和透明。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趋势,我国会计准则开始进行复审和升级。

2024年,我国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取代了之前的会计制度标准。

这个准则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全面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报表的质量和透明度。

此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向国际化和规范化的方向,不断修订和完善现有的准则,逐步提高准则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让准则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doc 8页)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doc 8页)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doc 8页)广泛赞誉。

纵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历程,道路坎坷而成就非凡,风雨兼程但前景灿烂。

一、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或者说90年代初期,这近10年或者说10余年的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的会计制度都不能离开它的会计环境。

我国现行的这套以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制度是由财政部制订的,为适应不同阶段环境需要逐步改革形成的。

其中,1978年以前这一期间的会计制度改革,只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并没有改变会计报告的体系和会计制度的框架。

1978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由此,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

“对外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引进外资,组建中外合资企业。

当时,我国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企业是单一的所有制基础上,采用的是统收统支体制下建立的资金平衡理论。

而国外没有资金平衡表和国家资金表等,外商所关心的是这套会计报告能不能反映投入与利润,因此,对于这套资金平衡表报告体系,外商不理解,也根本看不懂。

另外,外商认为,财政部代表中方,批复结算不公正,中方投资51%和外商投资49%要在会计报告里面得到充分的体现,外商的投资份额应该作为所有者权益,并按照这一份额进行利润分配,报告出来后应请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来审计,来证明报告是真实的。

为此,他们提出,我国会计制度既不透明,有些方面还比较深奥,需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改革,否则就没办法进行沟通,也没办法进行合资。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始学习和借鉴国际通行会计处理方法。

幸亏当时财政部刚刚恢复会计制度司,有些老专家就开始起草《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其雏形演变成现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套体系。

有了这套体系,就消除了与外商沟通的障碍。

1985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发布实施,这套制度体系完全打破了原来的三段平衡论,适应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改进了原来投资主体一元化资金形态的会计制度。

简析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简析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准 则的 发展
徐 海 军
摘要: 本 文首先强调 了我 国会计准则 的定义 , 介绍 了笔者 比较认可的对我 国会计 准则 发展 阶段 的划分 。目前 , 我 国会计准则 的发展正 朝着 国际化 的发展方 向 , 于此总结 出一 些见解和概括 , 再结合 当今 的形 势分析 , 对我 国会计准 则 的发展前景展望。 关键词 : 会计准则 ; 具体准则 ; 会计 准则国际化 与“ 会计 准则 ” 同时期 出现的有 “ 会计原则 ” 、 “ 会计 标准 ” , 都是 由国外 引进的 , 这些词的乱用一度成 为争论 的焦点 。1 9 8 9 年 1 月, 在上海 召开 的中国会计学会会计
2 3 0
计量和报告行为 , 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 发挥小企业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的重要作用 ,财政部于 2 0 1 1 年 1 0月 1 8日发布 《 小企业会计 准则 》 ,自2 0 1 3年开始施 行, 鼓 励小企业提前 执行 , 同时废止 2 0 0 4年 4月发布 的 《 小企业会计制度》 。 这些新 的准则体系 , 与国际会计 准则 实质性趋同 , 将推动 中国向更现代的经济模式过渡。
披露》 标志着具体会计 准则规 范模式 开始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至此 , 我 国会计准则体系基 本建立 , 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 和全球
化程度又上了一个新 的水平 。 到2 1 世纪 , 财政部 又相继
出台多项会 计制度 ,由原来的 1 3个行业 会计制度转成 现在 的《 企业会计制度》 、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 ( / J 、 企业
原则和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 的研讨会上 , “ 会计 准则” 一 词被正式确认下来 。财政部会计事务 管理 司解释“ 会计 准则” 的定义为 : “ 会计核算工作 的规 范” 。因此 , 会 计准 则 的制订 和完善 的重要性也不 言而 喻。 我国会计准则 的发展历程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80年代到199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国外的学习、借鉴,以及国内关于制定我过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讨论阶段和尝试阶段.1、80年代开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

2、1992年11月30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3、1993年到1996年起草了30余个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和草案,但没有全部正式颁布实施。

第二阶段是从1997年到2000年,这一阶段内,发布了具体的13项会计准则,突出特点就是针对当时我国经济运行中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而制定的,主要是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1、1998年5月正式加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1998年10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3、 1997年5月至2000年陆续发布13项具体会计准则。

第三阶段是从2001年到2003年,这一阶段发布了8项准则,突出特点就是面对97年准则导致的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标准,最主要的特征是放弃了公允价值计量,认为我国没有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

1、2001年初发布8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5项准则是对以前准则的修订.2002-2003年发布3项新的会计准则和一项修订的会计准则。

2、2003年会计准则委员会进行了换届改组,加快了准则制定的脚步。

第四阶段是从03年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后开始到06年2月新准则的颁布.1、2005年6月2日发布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2、2005年6月22日发布外币折算、分部报告和财务报表列报等3项具体准则草案征求意见稿。

3、2005年7月19日发布资产减值、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捐赠与补助和投资性房地产等7项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

4、2005年8月12日发布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职工薪酬、企业年金、每股收益和所得税等6项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

5、2005年9月21日发布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等4项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6、2006年1月4日发布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我国近19年来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近19年来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发展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我国近19年来经历了重大的演变和发展。

下面将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标准趋向国际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制度1.金融会计制度在我国近19年来,金融会计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2024年中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会计准则》,分别适用于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完整的建立起来。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上市公司是我国会计制度的重点对象之一、2000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取代了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强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会计准则的修订1.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自2000年起,我国先后发布了8个修订本的《企业会计准则》。

这些修订主要涉及会计核算制度、报表格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2.金融会计准则的修订2024年,我国发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

这些准则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

三、标准趋向国际化1.公司会计准则趋向国际化我国自2024年起,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使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接轨。

2024年,我国推出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致性。

2.金融会计准则趋向国际化我国金融会计准则也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更加强调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

中国会计标准强制收敛项目(CAS-IFRSs)的实施,旨在与国际金融报告准则更加一致。

总结来看,在近19年中,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金融会计制度和上市公司会计制度是会计制度的两个重要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会计准则的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趋向于国际化,不仅在编制过程中参考国际会计准则,还积极推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中国的会计准则

中国的会计准则

中国的会计准则(最新版)目录一、中国会计准则的背景和历史发展二、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三、中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和挑战四、中国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完善五、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影响力正文一、中国会计准则的背景和历史发展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管理的重要法规,对于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到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体系。

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1985 年,我国发布了第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奠定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基础。

1992 年,我国加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研究工作。

二、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三大部分。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是主体,分为通用准则和具体准则两类。

通用准则包括基本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披露等;具体准则则涵盖了各类企业的具体业务,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政府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政府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政府预算会计、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成本会计等。

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则适用于各类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包括民间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等。

三、中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和挑战我国会计准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中国特色。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我国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国情和实际需求,体现了中国特色。

2.分类制定。

我国会计准则采用分类制定的方式,分别适用于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以满足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的需求。

3.不断完善。

我国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压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同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改革。

本文将从中央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加入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三个方面来叙述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在中央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由计划经济机制所约束的。

当时的会计制度以国有企业为主,会计信息主要是为了国家决策服务的。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机制的特殊性,会计准则的内容简单,没有规范和标准可言。

这一阶段的会计准则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会计制度,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利润等信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渐放开经济,引进了市场经济机制。

这一阶段的会计准则发展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1985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格式》,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开始向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的会计准则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和规范性,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出了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国逐渐开放经济,加强与国际接轨。

为了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我国决定逐步引入国际会计准则。

2006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整体框架》,这是我国自主研究制定的国际化会计准则的第一个版本。

随后,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准则》,逐渐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对接和对比。

至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已经进入了国际化的阶段。

我国已经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成员,并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

我国的会计准则在有序推进的同时,也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先进成果,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国际市场。

总结起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可以用中央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加入国际会计准则的过程来概括。

从最初的国家计划经济的特殊要求,到市场经济的需求,再到国际化趋势的加入,我国会计准则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准确、透明的财务信息,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及相关思考【摘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中。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断趋向规范化和规范化。

未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继续向国际标准看齐,加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以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还需要注重与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契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加强监管和规范,提高会计准则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以推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

【关键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趋势、相关思考、历程、现状、国际接轨、展望、发展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主要借鉴了苏联的会计制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并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准则体系不够完善、适用范围不够广泛、适应性不强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提高会计报告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也将加快,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探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

1.2 研究目的在了解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总体方向和主要特点,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改革方向。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浅谈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改革中。

2006年2月15日,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诞生意义重大。

本文从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发展阶段、主要成效及启示四个方面深入揭示了其发展历程,分析构建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重大意义,并对新会计准则体系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准则发展阶段一、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会计准则。

基本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发布于1992年11月30日,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企业施行。

基本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共有10章66条。

第二层次是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

按规范对象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有关共同业务的具体准则,如收入、存货、投资等;二类是有关特别行业基本业务的具体准则,如银行业等;三类是有关披露的具体准则,如现金流量表等。

二、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1、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这近10年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制订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对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审计鉴证业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内搞活”的要求,对其它企业会计改革也进入了探讨阶段。

2、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在会计改革上搞了“两则两制”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保留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

因此这个阶段的会计改革可以称之为“全面转轨阶段”。

3、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除此之外,还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由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业务比较特殊,所以就单独制定了这么一个制度。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外国投资的增加,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准则体系。

于是,在1953年,中国会计学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试行办法》。

在1950年代后期和1960年代,由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明确和特殊的经济体制,会计准则的发展相对缓慢。

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始推行,我国经济改革体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会计准则的发展才重新开始。

1980年至1984年,中国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引入了一系列的市场经济元素,这促使我国加快了会计准则的发展。

1983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试行办法》。

此后,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渐完善,相继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一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二号》等。

1993年,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务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试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入了全面规范的阶段。

此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不断推进,于2006年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期)》。

随着时间推移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第二期)》,并于2018年修订了几个重要的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8号》和《财务报告确认准则指引No.16——
租赁交易》,以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总之,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试行到正式实施,不断更新和完善。

这一过程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密切相关,为确保会计信息透明度和准确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简述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简述

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简述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宋代,而现代会计制度则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

下面将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描述。

1. 古代会计制度:古代会计制度起步于宋代的“农田司帐”和明代的“农田档案”。

这些会计制度主要用于管理国家农业、财政和统计活动,主要职能是收支记录、财务监督和决策。

2.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经济重建的任务,会计制度也开始了现代化的发展。

在1953年,我国颁布了《会计法》,确立了会计工作的基本制度。

同时,还创办了新中国的第一所会计专科学校——中央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会计人才。

3. 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建立了以国营企业为主体的统一会计制度。

该制度包括了会计核算、会计报告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国家的计划指标来指导企业的经营活动。

会计核算主要采用固定资产成本法和部门核算法等方法。

4. 经济改革开放:1978年以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外商投资引进政策,推动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开始了会计改革的尝试。

1985年,《企业会计准则》出台,明确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鼓励企业建立独立核算的制度。

在1988年,我国修改了《企业会计法》,形成了以会计准则为主导的现代企业会计制度。

此后,会计准则陆续发布和修订,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报告和会计信息的披露。

此外,还制定了《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适应其特点的会计规范。

5. 国际会计准则的引入: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我国于1993年开始引入了国际会计准则。

1998年,中国会计准则转换工作启动,从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这使得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接轨,提高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6. 金融危机后的改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完善了金融会计制度。

2012年,我国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明确了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和报告的规范。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跨国公司的发展速度加快,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一个高标准高、全球化的会计准则,这也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所要面临的共同问题。

也就是说会计发展的重要趋势就是建立一个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本文通过对我国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认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是国际协调与趋同。

进一步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在以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标签: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策一、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现状会计制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广义是指在会计工作中要遵循的所有的规则、方法和程序。

而狭义的方面就是指仅仅适用于一种企业的或是一种组织的会计核算原则、政策和规定等,此外,还包括会计科目和报表等使用说明。

1.现行会计制度我国财政部在2000年1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将制和行业的所有界限都打破,重新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制度。

与之前划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划分行业,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

2.现行会计准则(1)基本会计准则。

基本会计准则就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在这项准则中一公分共10章66条,基本内容由总则部分、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准则组成。

(2)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在基本会计准则颁布之后才开始制定的,分别在1995年4月、7月、9月批颁布了30个具体会计准则征稿要求。

我国财政部对于如何区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当前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采取同时存在制度和准则的原则,以会计准则为准,对于在会计准则中有相关规定的,都是以准则为主,对于那些没有会计准则规定的,按照会计制度来办理。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形成之后,慢慢的向会计准则开始过度。

3.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我国的会计改革工作历程十余年,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努力,已经逐渐跟进了国际会计惯例的步伐,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际会计 l 贯 例的初步接轨 。
3 、 会 计 准则 体 系的发展 阶段
是指会计准则从探索建立到完善的整个过程。 回顾我国会
计准则体系 的发展 , 大致可 以分为 四个阶段 , 即会计准 则 则体 系的发展阶段和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阶段 。
1 、 会 计 准 则体 系的探 索阶段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 主要是指 2 0 0 1 年中国加 入
誊 纛 堍

鞔 金 融
—■r:

【 摘要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 员从 事会计工作 的规则和 改革等。特别是企业改革 , 正式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 目标
指南, 是 约 束会 计行 为 、 指 导财 务报 告 的规 范 。 本 文从 描 述 我 国会 计 准 则体 系的 发展 进 程 出发 , 梳 理 我 国 当前 会 计 准
别发布了《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 和《 中外合资经营 工业 企业 会计科 目和会计报表 f 试行草 案 ) 》 , 第 一次借鉴 更具可比性的财务信息的需求愈加强烈。 我国正式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后 , 为 了融入世界经济体 系和全球资本 市场 的 步伐 ,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 日益迫切 。
在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 这实际上是对会计改
体系的探索阶段 、 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建立阶段 、 会计准 世界贸易组织后 的五年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 出我国现
革提 出了新 的挑战 , 需要加大会计改革的力度。其主要标 志是《 企业会计制度》 的颁布和实施 , 同时财政部还颁布实 施了《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 小企业会计制度》 等 。这一阶 废除 , 同时各项资产重组 、 资产置换等收益不得确认为 当
期收益 , 而规定计入“ 资本公积” , 并提出 “ 八项准备 ” 的计 提方法 。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现状: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健全,逐步与国际接轨。

目前已经发布的CAS包括42个具体的会计准则和4个解释指南,涵盖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等多个领域。

CASC则包括了2024年颁布的国家会计准则的修订和相关解释的发布。

这些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规定,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二、发展趋势: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增强:我国会计准则在制定和修订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借鉴、参照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增强了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2024年,中国会计准则制定与修订工作已经纳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标准设定过程,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对象和方法将更加国际化。

2.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统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和统一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和不一致的问题,如有些行业还没有专门的会计准则,一些准则与CAS和CASC的要求存在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逐步完善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会计准则。

3.重视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还将更加注重企业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的要求。

这是因为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是会计准则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

未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将更加关注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加强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

4.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还将更加注重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管理将成为会计准则发展的重要环节。

同时,通过数据共享和交换,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会计准则目前已经基本健全且与国际接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增强、标准体系的完善和统一、重视信息披露和主体责任以及技术应用和数据共享。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50年代至198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全民所有
制经济制度,会计制度主要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国家权益为核心,强调国有资产的计量与控制。

2.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开始逐步引进
国际会计准则,逐步实施由国家权益为核心向所有者权益为核心的会计准则转变。

3. 1990年代至200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
进一步扩大,我国逐步与国际接轨,开始修订和发布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中国会计准则,如《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

4. 2000年代至今: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
工作,并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2006年,我国发布了与
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的《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2006版”),成为我国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基本准则。

5. 2017年至今: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修订,《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修订成为《企业会计准则》(2017
年修订),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总体来说,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逐步接轨国际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流的加深,我国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完善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

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实现了新旧转换和平稳实施。

在准则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解释和明确的问题,有些章节希望再补充些实例。

与此同时,2007年12月6日,内地和香港签署了两地会计准则等效的联合声明,根据两地准则等效磋商和谈判的结果,有些内容需要通过《讲解》的修订进行必要的补充。

根据上述情况,以《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原有框架及其内容为基础,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

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

1、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到80年代末,这近10年时间是我国会计准则的探索阶段。

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制订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对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审计鉴证业务;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对内搞活”的要求,对其它企业会计改革也进入了探讨阶段。

2、会计准则的逐步建立阶段上个世纪90年代,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在会计改革上搞了“两则两制”和《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保留了《中外合营企业会计制度》。

因此这个阶段的会计改革可以称之为“全面转轨阶段”。

3、会计准则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除此之外,还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由于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的业务比较特殊,所以就单独制定了这么一个制度。

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又发布执行了《小企业会计制度》。

这样,我们的会计制度体系从原来的13个行业会计制度转成现在的《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制度,基本涵盖了全国各类企业。

4、会计准则的完善阶段为了全面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深入的对外开放需要,在多年研究和准则制定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构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时机已成熟,将全面构建中国会计准则体系。

本次会计准则体系的构建比以往更强调对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是仅仅简单关注企业损益情况。

这既是一种会计理念的变化,也是一种对于改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增长理念的变化,更强调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效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重视资产质量以及揭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权力义务而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这样,新准则体系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

二.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性1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1 ) 总则总则部分规定了制定新基本准则的目标依据、适用范围、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成及制定标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及其使用者、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确认原则、会计要素、会计记账方法( 2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新会计准则制定了8个规范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信息质量原则: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 3 ) 会计计量“会计计量”部分是此次发布的新基本准则中比较突出的部分,旧基本准则中没有这部分内容。

它明确了会计计量的概念和五种计量属性的定义( 4) 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了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

考虑到小企业的特殊情况。

可能无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新基本准则还规定了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2 .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比较( 1 ) 财务报表旧准则将财务报表的目标表述为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新准则则提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 )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关于会计准则的质量,旧准则规定了l 2项基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5个计量和确认方面的基本准则。

而新准则将本章命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原基本原则分别做了补充和完善、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3 ) 会计要素1 ) 资产旧准则规定了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新准则强调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为具体准则资产的确认、减值等提供基础:旧准则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等6类,新准则删除资产具体分类的内容;旧准则仅规定了资产的定义,新准则规定满足资产定义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资产属性。

2 ) 负债旧准则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动偿付的债务.而新准则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业务。

3 ) 所有者权益旧准则定义为企业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而新准则定义为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4 ) 收入旧准则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包括基本业务收人和其他业务收入。

而新准则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 ) 费用旧准则规定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而新准则规定费用指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 ) 利润旧准则指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而新准则指一定会计经营成果。

( 4 ) 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条件的属性,旧准则未单独作为一章进行说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人账并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量,确定其金额,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 5 ) 财务报告旧准则规定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面文件。

而新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现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现状分析近来,有关备罔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协调研究都表叫,我国会计准则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我国公计准则更偏向于国际会计准则。

盖地教授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圈际会计准则已实现了大同小砰,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打上了国际会计准『j 1 『J 的深刻烙印。

在我圈的现行企, l k 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类似f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它规范r包括财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的基础。

其怍用丰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中国会计准则自研究制定至今,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务方面,无论在会计准则本身的自我完善方面,还是在会计准则产生的作用方面,无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1、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自从1985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后,十几年来,《会计法》一直是我国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以及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母法,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模式从制度型向准则型转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只是现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的条件。

作为过渡性措施,以基本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算的“准则+制度”的实施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法模式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呈现出以《会计法》为依据,以会计准则为导向,以行业会计制度为核心,以内部会计规程和其他会计法规为补充的运行结构。

这一体系具有层次结构清晰,内部关系紧密,宏观微观管理结合,利于会计准则未来发展与完善等特点,是现阶段唯一可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2、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缩短我国会计与世界发达国家会计之间的差距,尽可能使会计信息做到“多国共享”,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相互流动。

在西方国家里“需要,实用”是他们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原则。

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上本身就较晚,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研究。

这样,我国就应在实用的基础上,同时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实用同超前”便成为我国制定会计准则的原则。

这就为中国经济向国际化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中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打破了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二是尽可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

前者为会计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有用、可比创造了条件,后者则为中国经济大步融入国际经济的行列扫清了道路。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为中国会计走向国际会计舞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式会计理论和方法,而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会计目标和原则,会计政策和方法以及会计报告体系和结构,消除了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外资本融入国内市场的空间障碍和阻力。

会计准则实施之前,国内企业到香港地区和美国上市发行股票是极其困难的。

会计准则的实施,才使其成为可能。

4、推动了会计理论发展和会计实务的革新在实施会计准则以前,我国会计界对西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相对较弱,伴随着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会计实务逐渐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普遍感到过去比较精通的会计知识已经陈旧,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从而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会计的高潮,并通过中西方会计比较,使之与我国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会计管理方法相融合,形成一种“中外合璧”的独特景观。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这一中国会计历史的重大转折,恐怕我们还要在上百种分部门、分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中奔忙。

现在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制度和实施会计准则真正把会计工作者从繁杂无序的旧社会制度中解脱了出来,为会计人员成为企业真正的管理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