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物之理=万物之美——三探物理学与人文精神的养成

合集下载

物理学之美

物理学之美

物理学之美作者:赵月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1期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赵月物理学中的美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科学美,是事物以其内在结构的和谐,具有理性美,用的是逻辑和数学的语言,研究、挖掘物理学中的科学美,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应成为物理教育改革的当议之题。

一、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美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在探究物理学规律的艰辛旅程中,一方面总是伴随着对美的热烈追求,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精神上的种种美德。

这些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学习的兴趣,激励成功的意志。

哥白尼与托勒密地心说的决裂,就是有其追求美的因素,他深信完美的理论在数学上应该是“和谐与简单”的。

因此,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哥白尼苦心孤诣,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建立了不朽的日心说。

后来,开普勒深切地感受到日心说的美,毅然地抛弃了从他的老师第谷那儿接受的地心说观点,他说:“我从灵魂的最深处证明它是真实的,我以难以想像的心情去欣赏它的美。

”电磁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称美的启示,法拉第深信电与磁是对称的,他认定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能生电,他坚持奋斗十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假设,除了逻辑思维上的原因外,确信物理规律具有对称、和谐统一的美的形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爱因斯坦所建立的广义相对论,被朗道和玻恩称赞为可能是一切物理理论中最美的一个,“是一种伟大的艺术作品”。

爱因斯坦本人也把科学研究中的审美感受称之为“思想领域最高的音乐神韵”、“一种壮丽的感觉”。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韦尔在谈到自己时说:“我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

但当我必须从两者中挑选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

”物理学家在探求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人生美德更感人至深。

面对罗马教廷的熊熊烈火,布鲁诺用响彻环宇的“火并不能把我征服”的宣言,宣告了神学的毁灭、真理的永存,其捍卫真理的英名和美德,完世留芳。

富兰克林为证明雷电和普通静电的一致,冒着生命危险做了用风筝“引”下雷电的著名的费城实验;而利赫曼则因同一目的惨遭雷击而死,这些都是一种献身的美。

物理之美与美的物理教学PPT课件

物理之美与美的物理教学PPT课件



※※※
第27页/共32页
带 电
B

子 在A
vO






----
带电粒子A以不同的入射速度径向射入匀强磁场的运动
对 称
轨迹,可以看出轨迹的对称美,从中不难找出运动的规

律。


第28页/共32页
※※※
※※※
美 的 物 理 教 学
《机 械 波》
第29页/共32页
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物理科学美的 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美的审美教育,不但 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真谛,而且能 使学生在受教育的同时体验美、享受美,把 学习作为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充分发挥学 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变被 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




※※※
第25页/共32页
※※※
美 的 物
光 的 干
理涉


※※※
第26页/共32页
※※※
美 的 物 理
当然,科学美是一种抽象的理性的美,对科学美的鉴赏是需要训练和培植的。一个 从未体验过科学美的人在学习科学理论和实验时,可能会觉得面临的不过是一大堆 枯燥无味令人厌恶的符号、公式和机件,毫无美感可言,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 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的质朴的统一和谐美;认识物理学的精巧、绝妙、深刻和普 适的科学美,从而培植起科学美的鉴赏能力。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自然 界的种种奥秘,也能更深刻地体验到物理大师们那种崇尚理性、崇尚实践、崇尚美 的科学境界,并从中汲取他们的思想营养,充实自己,塑造自己,在未来的自然探 索中发挥创造才能。

给物理教学来点人文味道

给物理教学来点人文味道

理科给物理教学来点人文味道湘钢一中胡金洲给物理教学来点人文味道斗转星移,日月更替,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遵从着永恒不变的规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更全面和深入,社会文明的发展脚步便更快。

相应的,社会发展了,人们想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想法就愈加的迫切。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像是知识领域的两条腿。

放眼世界,纵观历史,任何社会仅凭单腿是走不远的。

作为自然科学最具代表性的物理学科,因其古老而又独特的以思辨方法和实际体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直被人们称作是“自然哲学”,也正是如此,物理学科吸引了大批的优秀科学工作者为之倾注青春和汗水,前赴后继。

回归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我们是否可以在教授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让学生了解那些为科学规律诞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让学生认识科学规律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其经过。

我想,我们的物理教学也是需要两条腿的:知识方法本身和知识方法诞生的来龙去脉。

像描述一件事情,我们需要知道其时间、人物、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但是在我们的物理教学实际当中,我们关注最多的是其结果,而忽视了其他环节,这些被我们遗忘的部分恰恰是别有一番味道的——这就是我们讲的人文味道。

我进大学的第二年,我们物理系的赵峥老师给天文系、材料系、物理系的本科生开了一门选修课——《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当时是座无虚席,上课人数是一次比一次多,甚至还有其他院系的学生跑来旁听,而且课后还要围着老师讨教。

发展到后来,学校和系里边商量干脆开成全校公选课,再到后来变成了校际公开课,现在在网上都能看到,成了全国视频公开课。

在很多人看来,物理学科应当是一门很古老、很传统而又很难解读的学科,而在赵峥老师的课堂里,物理学是那么的生动、富有鲜活力。

究其原因,很关键的一点,是他老人家在课堂之中加入了很多的人文素材,也就使课堂有了人文的味道。

比如讲到爱因斯坦的时候,他会给比较爱因斯坦的两幅照片,一幅青年时期的、一幅老年时期的。

我们在很多宣传杂志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年爱因斯坦,要是百度一下“爱因斯坦照片”,结果也是如此。

感受物理美,叩开物理学习的大门

感受物理美,叩开物理学习的大门

感受物理美,叩开物理学习的大门物理中蕴藏着丰富的美,如奇特的物理现象、深刻明晰的物理概念、和谐统一的物理规律、简洁对称的物理公式、形态美妙的物理模型、精湛巧妙的物理实验等。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重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触摸、感知、体会物理的美,激发他们创造物理美的热情,进而开启物理学习的大门。

一、通过导课,让学生触摸物理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是中学生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好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探索问题。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奇妙的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所以上课时,笔者尽力创设出一种全新美妙的情景,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讲《匀速圆周运动》一节时,笔者用废的易拉罐做了一个“水流星”实验。

当学生看到老师像杂技演员一样,舞动盛满水的小桶在空中竖直面内做着圆周运动,却滴水未洒,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兴趣油然而生,兴趣与愿望的结合,形成了无法估量的学习动力。

二、在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让学生感知物理美,使学生在愉悦之中,学会思考与探索1.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比较、分析、概括以及教学推理的产物。

不亲自经历以上过程,概念就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谈不上对概念美的感受。

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己分析,概括形成概念,并从开始不严密、不准确,逐步达到用严密、准确、简洁的物理术语或数学语言加以表达。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形成明晰概念的美感,进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2.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讲授由实验总结的规律时,教师要尽力指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取得数据,然后分析数据,从而“发现”定律。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启发回忆旧知识,明确演绎法所依据的原理和规律,再由学生自己动脑推论,这样不但使学生感到自己“发现”了规律,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而且掌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到了发现规律的方法。

三、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物理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动手作为物理学基础的实验不乏其美,许多物理实验设计思想之巧妙,实验技术之精湛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万物之理—物理启蒙------刘叙义

万物之理—物理启蒙------刘叙义

万物之理—物理启蒙刘叙义 2020年11月物理基础打高中,运力功能电磁声。

冲动冷热守恒转,万物之理启朦胧。

万有引力普天地,地面引力约重力。

卫星引力等向力,多普常数排星系。

天文参量有规律,向力系列公式里。

推演公式当游戏,万物之理成心怡。

通俗语言解奥秘,学识融化常识里。

掌握规律式图比,连锁记忆要统一。

牛顿定律万有力,开辟科学破天机。

不是发明是发现,自然规律天定理。

万物有力相吸引,规范宇宙转星空。

引力源自质量生,离心环绕力平衡。

天体质量超巨大,万有引力显神通。

卫星环绕天体转,周期距离引力定。

物体受力位不动,弹拉摩浮反对应。

力可合成与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

定义公式需牢记,关联物量推演生。

替代物体换质点,抽象简单建模型。

物理过程先分解,分求结果再合成。

静止和匀速运动,重力引力矢量同。

加速上升是超重,落体坠地减速降,大于重力也超重。

减速上升加速降,小于重力叫失重,自由落体重为零。

曲线分量有纵横,垂直矢量来合成。

弹簧振子作运动,简谐振动是典型,加速度随回复变,方向始终指平衡,速度加速度相反,这个减时那个增。

动能势能互转换,周期质量劲度定。

质点悬挂轻杆绳,单摆简谐作运动。

加速摆长定周期,振幅无关周期性。

阻尼减幅能量降,简谐等幅能守恒。

策动力下受迫振,外能不断来补充。

稳定频率外力定,步调和谐共振生。

天体圆周作运动,向力公式大家庭,万有引力活运用,九量蕴含七式中。

公式杂乱负担重,分门别类一览清。

万有引力力原宗,分解向力圆周行,地面向力可忽略,卫星向力引力同,引力向力分重力,卫星失重重为零。

向力位移垂方向,余弦为零不做功。

地面引力可分解,重力向力矢合成。

赤道三力同方向,极点向心力为零。

万有引力垂地心,向力垂直地轴行。

重力指向有移动,赤道两极地心中。

重力向力等引力,天向极重引力同。

没有外力来参与,能量动量都守恒。

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算力功,正功负功相加后,动能增量正相同。

速度决定物体能,加速速度变化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圆周垂直不耗能。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

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谈物理教学中的美育高中的物理课,在学生的眼中难学而又枯燥,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

曾经有学生这样来形容物理课:物理就是没完没了的子弹打木块,小球撞弹簧,永远也弄不懂的公式和一辈子做不完的习题……。

我想:这番话会引起每一位物理教师深深的思索。

大自然是美的,反映大自然规律的物理科学也应该是美的,物理学的美在于它的简洁:牛顿力学中,只用了一个公式:F=ma,就将天地万物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了起来;物理学的美还在于它的对称:时空对称、数学表达对称、理论结构对称在物理学中比比皆是;物理学的美也在于它的和谐: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每个分枝,既遵循各自内在的规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体。

因此可以说,物理学在破译宇宙密码的同时,展示了其“惊人的简洁”“神秘的对称”与“美妙的和谐”。

那么,这样美的一门科学在学生的眼里如果只意味着枯燥的公式和习题,就有必要审视一下我们的物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头脑中描绘的物理世界图像如果是分离的、破碎的、片面的,那么学生势必会认为物理就是生涩难懂的概念和公式的拼凑,自然会将物理与枯燥乏味划上等号。

我们常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那么兴趣从哪里获得呢?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多地来自对物理规律中理性美的体验。

爱好物理的学生常说:“物理学很奇妙。

”“牛顿定律很深奥。

”“解出一道难题时会有说不出的快感。

”正是这种美感的激励,使得他们在物理学习中虽然付出了更多的代价,却感到其乐无穷。

可以说体验不到物理的美,就无法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也就难以真正地学好物理学。

物理教学的使命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认识宇宙,学会从物质结构和运动的繁杂、混乱、无序之中,整理出统一的、简洁的秩序和规律。

而追求“秩序”和“规律”也恰恰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所以作为物理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更要善于带领学生走入物理美的世界,引导和帮助学生用物理的概念和规律去描绘一幅有联系的、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完美的图画,在描绘和欣赏这副图画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物理中的美学

物理中的美学

物理与美学美的内涵是对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其本质是审美客体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美的存在是客观事物的一种表现,我们能够认识美的规律,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

而物理学是一门揭示物质存在与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展示了自然、人类与科学的艺术魅力。

物理中有自然的美,也有科学和艺术的美:第一,狭义的物理世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部分物理世界具有的美也是自然美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人造的物理世界是人类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美的规律创造的物理世界,比如激光、无线电、计算机、超导、航天飞机等以及为了重复和模拟自然现象而创造的实验条件,这一部分是物理学对人类提供的不朽的物质财富,它所产生的美感是自然美所不能包含的;第三,物理学是人类为研究物理世界而创造的一门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

而科学的本质是“真、善、美”,这种科学美,历来为科学大师所推崇,法国数学家彭加勒曾说:“一个名符其实的科学家,尤其是数学家,他在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到和艺术家一样的印象。

他的乐趣和艺术家的乐趣具有同样的性质,是同样伟大的东西。

”这种科学美在物理学中表现尤为明显,物理学所揭示的真理就是真与美的统一。

物理美学除了具备科学美普遍的特征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一些特性。

物理美是属理性的美。

物理美应包含三部分:(1)自然物理现象的美;(2)物理创造的美;(3)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美—物理学美。

1.物理现象的自然美物理涉及力、声、热、光、电、磁和原子物理等内容,物理现象千姿百态、美妙无穷。

如星移斗转、日夜交替、春秋轮回、物态互变等自然规律,因有序而美;光的反射与倒影、折射与海市蜃楼、色散与彩虹、日食和月食都有奇异的美。

人类在研究和应用物理方面创造的辉煌成果,是美的精品。

蒸汽机、发电机、激光器、电子对撞机的发明,步步促进人类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的发展;众多的航天器和卫星正在全球通讯、气象观测、国防和科研等方面建功立业;电磁技术、激光技术、能源开发技术突飞猛进;核电站、太阳能电站的相继林立充分展示了物理前景无限美好。

试论物理文化中的“真、善、美”

试论物理文化中的“真、善、美”

试论物理文化中的“真、善、美”作者:沈祖荣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结合文化概念、物理文化概念以及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从真、善、美三个维度论述,了解物理文化中“真、善、美”的具体体现,发掘物理文化中“真、善、美”的内涵。

关键词:物理文化;真;善;美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3-0067-41 问题的由来文化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关于文化的概念,《辞海》的解释是:文化从广源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国内关于物理文化最早的界定:解世雄在其《物理文化论》[2]一书中指出物理文化是世界历代物理学家在创建物理学理论过程中,发现、创造和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语言符号、价值标准、科学精神、物理仪器设备以及约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总和。

最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界定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和解世雄界定的物理文化同生同源。

文化说不清、道不明,具有隐性,但文化作用外显后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物理文化中兼具“真、善、美”。

因此,了解物理文化中的“真、善、美”,有助于理解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有助于为最新课程改革中指导教师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指明方向。

2 厘清物理文化中的“真、善、美”2.1 物理文化中“真”的体现2.1.1 体现在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真实的物质物质的存在形式有场和实物两种。

物理学科不仅研究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只能通过转换方法来感知的场(如电场、磁场等),还要研究空间尺度上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基本粒子,最大和最小的物体之间的空间尺度比值的数量级大约为1043;时间尺度上长至宇宙年齡,短至基本粒子的寿命,最长和最短的物体之间的时间尺度比值的数量级大约也为1043。

浅议物理学中的“美”

浅议物理学中的“美”

浅议物理学中的“美”郑玉香【摘要】物理学中的美主要体现在精神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等方面,物理教学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地追求科学美。

【关键词】物理美;精神;简洁;对称;和谐;统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也是如此。

物理学中美的例证比比皆是,但物理学本身并不是美学,能否把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教材从僵硬的铅字变成闪烁着美的光彩的画册,从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动人的诗篇,关键要靠教师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出美的因素,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学科的美学特征和美的意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培养。

一、伟大科学家的精神之美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在探索规律的艰辛旅程中,一方面伴随着对美的追求,另一方面表现出他们精神上的种种美德。

这些都是美学因素,物理学家对美的追求和他们的人生美德,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励成功的意志,养成他们良好品德。

哥白尼与托勒密“地心说”的决裂,就是他深信完美的理论在数学上应该是“和谐与简单”的。

托勒密为解释天文观测的结果,引入“均轮”“本轮”,使得天文理论又复杂又失真。

因此,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哥白尼不畏艰难险阻,研究三十年,建立了“日心说”。

后来,开普勒深切感受到“日心说”的真,毅然抛弃“地心说”的观点。

电磁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称美的启示。

法拉第深信电与磁是对称的,他认定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能省电。

他坚持奋斗十年,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二、简洁之美在千姿百态的物理世界里,尽管各种现象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都可归结为若干基本的物理规律,这就是物理学上的简洁之美。

例如:运动和力的关系,曾经困惑人类几千年,但一旦揭开其面纱,呈现出的关系“F=ma”却如此简单;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形式十分简单,内容却极其丰富———用最精炼的语言、最少的符号,揭示了奥妙无比的自然规律,所表现的简洁美令人叹为观止;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R3PT2=常量,其形式如此简单,太阳系中所有行星的运动都符合这一规律,奇妙的“2”和“3”使一切井然有序,开普勒不愧为“天空立法者”的称号。

2021-2021学年高一物理开学第一课《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 物

2021-2021学年高一物理开学第一课《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 物

2021-2021学年高一物理开学第一课《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物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研究的问题,了解高中物理的知识安排2、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 3、知道物理学在科学中的基础地位4、知道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在内容与方法上的区别5、知道高中物理学习的基本要求二、教学分析本节课主要阐明高中物理教材的培养目标,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要学习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学习好物理学的方法,以及高中物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本套教材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物理的神奇和博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三、教学用具电脑,大显示屏,有关程序以及视频资料、图片资料,自制竖直圆环轨道,小球,水流星,激光笔等。

四、教学过程教师自我介绍教师先进行富有个性(幽默、风趣)的自我介绍。

教学过程(一)通过PPT图片演示介绍物理学的特点、研究领域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运用思维和数学工具研究自然界最基本、最广泛的物质运动规律和物质结构层次的一门精密的自然科学。

时间上,物理学前溯到宇宙起源,后推到宇宙的归宿;空间上,小到基本粒子,大到宇宙天体,近乎无所不在,无所不管。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现代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通信技术、航天与空间技术和镭射即激光技术)的重要基础。

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和现代科研的三大前沿阵地(基本粒子、天体演化和生命起源)也处处离不开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物理学的高技术性和强渗透性也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高中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高中物理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与核物理和相对论初步六部分内容,涉及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结构特征。

1、力学部分,主要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和动量等知识。

演示:小球从竖直圆环的斜轨道上不同位�Z释放后在竖直圆环上的不同运动情况以及小球恰能沿圆环做完整圆周运动的临界情况。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2008-04-16 16:40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我谈爱乐精神清华爱乐之友协会会长舒文一、乐者,天地之和也从协会成立开始,我们就一直强调,欣赏音乐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仅仅为了欣赏音乐。

古人云:“乐者,天地之和也。

”正如开普勒所说的“宇宙的音乐”。

从广义上说,爱乐就是热烈追求宇宙万物中一切和谐的东西。

贝多芬有一句名言:“不要单从事艺术,还要渗透到它最深刻的内容中去,它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因为只有艺术同科学、哲学相结合才能把人提高到神明的境界。

”我认为,这个最深刻的内容就是指“宇宙万物的和谐规律”。

日本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在他的物理哲学著作《创造力和直觉》的扉页上,毕恭毕敬地引用了庄子的格言:“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这与德国哲学家谢林不谋而和,令人惊叹。

“我坚信,理性的最高方式是审美方式,它涵盖所有的理念。

哲学家必须像诗人那样具有更多的审美力量。

没有审美感的哲学家是两脚书橱哲学家,没有审美感,人根本无法成为一个精神富有者。

”最高的审美方式必有助于人从事最高理性的活动──现代理论物理研究。

这种指导思想在我们的会刊中会得到愈来愈充分彻底的体现。

欣赏音乐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从纯粹音响技术角度去欣赏,就像许多硬件发烧友所热衷于的,其实这不应该叫欣赏音乐,而是欣赏声音;第二个层次是感性认识,觉得音乐很美,很动听,喜欢听;第三层次是理性认识,开始追问音乐背后所隐含的深刻思想;第四个层次就是上升到了信仰的境界,音乐已经成为你生命本能冲动的需要,一天不听就难受,如同阳光、空气、水分一样不可缺少。

尼采说,没有音乐的生活,简直就是非人的生活。

这种境界应该是我们大家所共同追求的。

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像爱乐之友协会的干事们这种工作的热情是少见的。

那么这种热情从何而来?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这样分析,高峰体验──即出于最佳状态的时刻,感到敬畏、强烈的幸福、狂喜、完美或欣慰的时刻──是人的一生中最能发挥作用,感到坚强、自信、能完全支配自己的时刻,人会比平时更有自发性,更善于表达,并有一种超脱了过去及未来的感觉。

物理中的人文文化

物理中的人文文化
1.1验科学,物理实验既是建立物理理论的基础又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方法。杨振宁教授说“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学科”,物理学上很多理论都是通过实验检验论证的结果,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 物质是普遍联系的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逐渐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转变,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知识,发展潜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各门学科应该重视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如果一个人具备了相应的学科思想,获得了学科研究的方法,就会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物理学究其发展而言,与数学、哲学、化学、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蕴含着丰富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1、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物理学和哲学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物理学为哲学思想的建立提供了事实依据,哲学对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物理学的教学过程就是以观察和试验为基础,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抽象,归纳得到规律性的认识,然后再把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正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1、物理教学要使学生树立辩证的思想,学会“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但是物理学毕竟与哲学不同,教学中不能刻意去追求,应该蕴辩证法于教学过程中。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时,教师一开始可以创设情景设置如下疑问:能否用塑料做导线的芯?然后指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那些物体容易导电,那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从而学生把物体分成两类:导体和绝缘体。此时要提示学生课堂一开始提出的疑问,学生自然会明白塑料是绝缘体,不能做导线的芯。然后教师演示玻璃达到红炽状态导电的实验,得出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界限,条件改变了绝缘体就可以导电了,再问塑料能否做导线的芯?学生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再介绍压电陶瓷、导电塑料等新型的导电材料。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辩证的思想,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热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2、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中的根本规律,也必然存在于许多物理过程中,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这一观点。例如关于水的蒸发,其实质是水的液气两态的转变过程,既存在着水转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又同时存在着水蒸气转变成水的过程,如果前者占优势,则水转变为水蒸气,如果后者占优势,则水蒸气转变成为水。如果两种过程呈均衡之势,则系统中水和水蒸气共存,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在再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体现着“对立统一规律”。如果学生具备了这一思想,就会正确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简单的讲授知识,而不去挖掘其蕴含的“对立统一规律”,就无法使学生领会到物理现象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忽略了过程只看结果,就违背了物理学的认知规律。 1.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思想,推动了物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哲学的思想对物理学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例如:冥王星的发现就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定律认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当科学家们观测到海王星的实际运行轨道与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不符时,大胆推测了太阳系还存在着第九颗星星。再如: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空中匀速下降的降落伞,竖直下落的乒乓球,最后都静止在地面上,他们的机械能都消失了吗?基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认识,才能知道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规律。 2、物理学中的等效思想 等效即效果相等,它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1、运用等效法可以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转载自考试吧,请保留此标记。)解。合力的概念是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等,那么这个力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等效,因此在教学时只要引导学生用等效的思想去理解合力及力的合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对后面学习的浮力——等效于压力差,也就会迎刃而解了。另外,质点和刚体也是等效思想在物理学中的具体体现。可见等效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2.2、等效的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电学中就可以用等效电阻将复杂的混联电路简化。例如下图:已知R1=8Ω R2=2Ω R3=2Ω R4=4Ω;求总电阻。我们就可以用等效的想法求出最后R=4Ω。 再如,下面这道物理竞赛试题:在一个半径为R,密度为ρ的均匀的薄铁片上,挖去一个半径为r的圆,并且小圆与大圆相内切,请找出剩余部分的中心的位置。此题看上去无从着手,但是用等效的方法,就可以做到化繁为简。我们可以连接两个圆的连心线,一定经过公切点A,并交大圆于P。那么如果以大圆的圆心O2作为支点,就可以把此题等效为杠杆的平衡问题。如果设剩余部分的质量为M,重心在C处。小圆部分质量为M1,重心必然在圆心O1处。则有M1gO1O2 = MgO2C 问题迎刃而解。 3、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1、观察,主要是指人们对于物理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或者有目的的实验下,进行考察分析的一种方法。伽利略在观察教堂里的挂灯,随风摆动的等时性而发明了钟摆;牛顿因为观察自由落体,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居里夫人锲而不舍的观察实验,而发现了镭的放射性。观察不应该是无目的的,而应该是有意识的、长久的、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中还应该排除干扰,发现现象后面的本质的规律。 3.2、观察有了收获就应该用实验去验证。实验就是借助科学仪器和设备,甚至自己制造仪器,设法控制或者模拟物理现象或者过程,在有利的条件下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而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一个因素与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有意控制其中一些变量固定不变,研究其中一个变量与因素的关系,例如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电阻与导体的材料、粗细、和长度有关,如果我们研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就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导线的粗细和长度。即可以取相同粗细、同样长度的铜线和镍铬合金线来进行实验。如果学生掌握了这种基本的方法,对于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另外,观察和实验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之实事求是。因此实验是应该让学生养成尊重实验事实、尊重科学的习惯。教师要告诉学生每一个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家们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品尝过多少次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也许会在将来的某一次实验中因为不放过一个不同的数据而有重大的发现。 诚然,物理学中还蕴涵着很多学科思想。每一种学科思想都对应着一种方法,只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渗透这些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具备了这些思想和方法,才真正学会学习。他们会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进行科学研究。 ******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

物理学之美

物理学之美

美的东西让人心情愉悦,爱不释手。

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物理学作为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对其他学科作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这不仅仅是指它的内容本身,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方法。

物理学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难。

是的,物理学的美不同于艺术美那么直观,不是人人能够欣赏到的,具有一定科学理论知识的人才能感受到,难道这不也是它独特的魅力之处吗?那么,物理学的美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物理学从结构上看,是一座宏伟的大厦,外形整洁美观,内容完整富有内涵,19世纪末,物理学以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学、电磁学和光学为支柱,建成了经典物理学大厦,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它们构成了焕然一新的物理学大厦,使之更宏伟和更接近完美。

1现象之美杨振宁在他的《美与物理学》一文中写道:物理学中存在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现象之美是我们不需要特定的理论知识就能观察到的美。

比如雨过天晴后的七色彩虹、日出日落时的美丽风景,日食月食时的壮观情景,同样是日光经过一个三棱镜会变成奇妙、美丽的七色光,而经过放大镜能把火柴点燃,见到这些现象时你感叹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之外,会不会对揭示大自然秘密的物理学产生敬畏之心呢?确切的说,是为科学执着工作,做出过卓越贡献的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而在科学家们冗长沉闷的研究工作中,美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喜悦、欣慰和满足,还给他们提供了思路和灵感。

当时牛顿做色散实验时,由于当时的实验条件和种种原因,他实际上并没有清晰明确确定7种颜色,他只确定了5种颜色:红、黄、绿、蓝和紫。

橙和青是后来加上去的,原来,牛顿认为光和声音应该有相似的地方,基色的数目和全音阶的7个音乐调相对应。

于是他在5基色中大胆加上2色成为7色。

说明,牛顿在他艰难的科学探索中,不断利用当时的美学标准作为引导他探索中的一个路标[1]。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之美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之美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之美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物理之美物理之美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花看天堂。

把永恒纳进一个时辰,把无限握在自己手心。

——威廉·布莱克《天真的兆象》杠杆轻撬,一个世界从此转动;王冠潜底,一条定理浮出水面。

苹果落地,人类飞向太空;蝴蝶振羽,风云为之色变。

三棱镜中折射出七色彩虹;大荒原上升腾起蘑菇烟尘。

是什么揭示了世界的奥秘?是什么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是漆黑长夜的霓虹再现?还是几万里光纤电缆双手相牵?是排云而上的飞机?是响彻太空的东方红?还是铁轨上磁悬浮列车的呼啸?是物理学!正是物理学奠定了自然科学的基础,解释了我们的世界!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的英文词physics来源于希腊文,原义是“自然”,而中文的含义是“物”(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理”(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

物理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又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推理的理论科学自公元前七世纪,物理学就以自然哲学的形式从人类的生产劳动中萌芽出来,先后经历了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四个阶段。

物理学从它初期萌芽到近现代发展,都以它丰富的方法论和科学观以及充满哲理的物理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因此,物理学又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物理学是一门揭示物质存在与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规律,同时也展示了自然、人类与科学的艺术魅力。

物理中有自然的美,也有科学和艺术的美。

一、物理现象的自然美中学物理涉及力、声、热、光、电、磁和原子物理等内容,物理现象千姿百态、美妙无穷。

如星移斗转、日夜交替、春秋轮回、物态互变等自然规律,因有序而美;光的反射与倒影、折射与海市蜃楼、色散与彩虹、日食和月食都有奇异的美。

人类在研究和应用物理方面创造的辉煌成果,是美的精品。

蒸汽机、发电机、激光器、电子对撞机的发明,步步促进人类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的发展;“阿波罗”登月成功,“嫦娥奔月”的传说变成了现实美谈,“神五神六”畅游太空再次实现人类超载地球之梦;众多的航天器和卫星正在全球通讯、气象观测、国防和科研等方面建功立业;电磁技术、激光技术、能源开发技术突飞猛进;核电站、太阳能电站的相继林立充分展示了物理前景无限美好。

美育物理——从人文修养到高效学习

美育物理——从人文修养到高效学习

美育物理——从人文修养到高效学习摘要:“高中物理难学懂,学懂了学不透,学透了考试也未必能取得好成绩,甚至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见得真正意义上掌握了这么学科的奥秘。

”这是一个摆在高中学生和老师面前的共同问题。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在这五年的教学中,有所见解,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物理,人文,高效,学习物理学在建立概念、模型和揭示物质世界本质规律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既有实际的动手实验,更有大量的思想实验——理想化实验,同时物理学想要揭示的本质与规律,常常与人们生活的经验相矛盾,所研究的对象通常又是看不见、摸不着、无法通过人体感觉器官感受到的世界,很多概念的建立要通过抽象的想象来完成。

一、学术界谈物理美物理学本很美,如在学术界早已公认的“和谐”、“简洁”与“奇异”。

先说和谐之美,物质及其运动作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其和谐不仅仅呈现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统一,而且呈现在过去,现在,未来的因果关系中,物质世界由于质和量上的区别,使物质结构整体上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可以无限分化的有机层次系统,即微观,宏观宇宙观.进一步又可以分为夸克、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物质世界表现了间断性和连续性,间断性表现了层次性,连续性表现为统一性。

这些统一,除了呈现空间的统一,还表现在时间的统一上的变化和演化。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个交响乐团在演奏,多种声部合成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旋律.但是当我们把每一个乐器的声音完全剥离出来,小提琴只演奏主音solo,低音提琴只演奏和弦根音,管乐器仅仅演奏和弦和和声部分,可以想象那是多么可怕、单调。

这令我想起了高中物理就学过的一个公式:E=hv.这多么完美而简约地表现了微观粒子波粒二像性的统一和互补。

再说到“简洁”,所谓简洁,即由于物理学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能量转化等规律的简单性而体现出来,如同罗丹的现代艺术般简约的美。

最典型的莫过于著名的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仅用三个物理量之间的简单关系,就揭示了物体具有能量和它质量的关系,又解释了核反应堆反映过程的质量亏损。

1万物之理=万物之美——三探物理学与人文精神的养成

1万物之理=万物之美——三探物理学与人文精神的养成

万物之理=万物之美——三探物理学与人文精神的养成关键词:物理学美学人文价值本文将尝试探讨《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其人文价值。

一、前言《美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课题,很多人都十分陌生,本人在这方面作过一些思考,认为有了一点新体会,姑且班门弄斧,或借此文引来一些涟漪和争鸣。

本人认为欣赏“美”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其中,要学会欣赏宇宙万物之美,只有通过物理学——这是一门理性的学问,与我们东方的感性美学截然不同。

二、东方的感性美学在中国人的眼中,“美”是很感性的——“羊大为美”,通过分析这个字的结构,中国人的感性思维特点暴露无遗。

当然,经过几千年的提炼和升华,我们的这种审美观念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古人的居住环境,也就是建筑园林,这里最能形象地体验我们祖先的这种思想感情。

中国园林是对大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融入了中国文人的诗情画意。

在营造这些人工园林时,讲求“分水裁山”、“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置身其中,顿使人有“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感觉。

网师园(局部)当然,如果观赏者能有一定的文化艺术造诣,那就更能深入到古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得象忘形”、“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

另外,从正面细心观察中国古建筑的屋顶,那将会是很有特色的:其高度和体积常常超出了整个建筑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重量的比例也相当可观,复杂的结构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曲阜孔庙屋顶的线条和各个面显现了曲线或曲面,从上至下,先急后缓,优美地融入到天际背景之中。

三、西方的理性美学比较西方园林的布局,中西方分歧十分明显:大而规整。

法国凡尔赛宫苑平面图西方园林充满了几何线条的元素,条块分割,界线分明。

西方园林各个区域会分门别类,讲究栽花种树、人工剪裁,尽显园艺精髓,像是一座展现改造自然能力的植物博览园。

英国伦敦老圣保罗大教堂的塔与部分中殿唱诗班殿西方建筑的人工雕琢味道更为浓厚。

其造型夸张,外形线条硬朗,有极为丰富的装饰构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物之理=万物之美
——三探物理学与人文精神的养成
关键词:物理学美学人文价值
本文将尝试探讨《物理学》中的《美学》问题,从而进一步思考其人文价值。

一、前言
《美学》是一门很深奥的课题,很多人都十分陌生,本人在这方面作过一些思考,认为有了一点新体会,姑且班门弄斧,或借此文引来一些涟漪和争鸣。

本人认为欣赏“美”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其中,要学会欣赏宇宙万物之美,只有通过物理学——这是一门理性的学问,与我们东方的感性美学截然不同。

二、东方的感性美学
在中国人的眼中,“美”是很感性的——“羊大为美”,通过分析这个字的结构,中国人的感性思维特点暴露无遗。

当然,经过几千年的提炼和升华,我们的这种审美观念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古人的居住环境,也就是建筑园林,这里最能形象地体验我们祖先的这种思想感情。

中国园林是对大自然山水的高度概括和浓缩,融入了中国文人的诗情画意。

在营造这些人工园林时,讲求“分水裁山”、“曲径通幽”、“小中见大”,置身其中,顿使人有“虽为人作,宛自天开”的感觉。

网师园(局部)
当然,如果观赏者能有一定的文化艺术造诣,那就更能深入到古人的精神世界,达到“得象忘形”、“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

另外,从正面细心观察中国古建筑的屋顶,那将会是很有特色的:其高度和体积常常超出了整个建筑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重量的比例也相当可观,复杂的结构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曲阜孔庙
屋顶的线条和各个面显现了曲线或曲面,从上至下,先急后缓,优美地融入到天际背景之中。

三、西方的理性美学
比较西方园林的布局,中西方分歧十分明显:大而规整。

法国凡尔赛宫苑平面图
西方园林充满了几何线条的元素,条块分割,界线分明。

西方园林各个区域会分门别类,讲究栽花种树、人工剪裁,尽显园艺精髓,像是一座展现改造自然能力的植物博览园。

英国伦敦老圣保罗大教堂的塔与部分中殿唱诗班殿
西方建筑的人工雕琢味道更为浓厚。

其造型夸张,外形线条硬朗,有极为丰富的装饰构造。

典型建筑往往还会有锋锐的尖顶直指苍穹,给人一种挑战自然的骄傲和震撼的感觉。

由此可见,西方建筑园林有理性的本质,也就是一种数学的、物理的积淀,那是他们发展了数千年的成果。

其实,它还渗透到了西方的音乐和美术之中。

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西方的音乐和美术也是数学的、物理的。

即使是现代的西方航空界,他们也有这样的说法:“外形美的飞机都会飞得好”,像F-15、F-16、F-22、苏-27等,F-117就飞得很笨拙,我们的歼-10的外形也还有差距——他们所说的“美”已经不是抽象的概念了。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西方人具有理性的美学。

其实,在欧洲古代的学校中,就长期将天文学、音乐、数学、几何学称之为“四大学科”,其核心又定位在数学。

柏拉图学院的大门上甚至写有:“不懂数学者莫入此门。


从建筑园林角度,我们看到东西方本来是在不同的轨道上发展着。

然而,在最近的半个多世纪,西化的建筑线条越来越充斥我们的天空——内敛含蓄消退了,自我张扬站到了舞台的中心。

居住的环境是会改变人的思维的,我不认为这是好事:“鸟巢”、“水立方”、“鸟蛋”这些建筑令我觉得很不和谐——没有内涵的过度张扬会鼓励人变得狂妄,因为我们缺乏承载的底蕴。

我们的审美意趣变了,还有多少人懂得静下心来欣赏这种东西呢?
北宋汝窑水仙盆
没有装饰、没有花纹,纯粹就是追求造型、线条、釉色、质感……
四、 物理学的美学价值
经过一番简单的分析,我们会看到,无论是西方的理性美学或者是东方的感性美学,要拥有其独特的欣赏能力都需要后天的培养,要在那种文化、历史中作长期的学习与浸淫。

那么,物理学又有什么样的美学价值呢?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万物规律的科学,因此,物理学就是欣赏宇宙美的重要钥匙。

物理学是西方文明精华中的精华,其审美难度极富挑战性,尤其是对中国人,以下列举几个例子。

1. 牛顿运动定律和引力定律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别有一个著名的公式:ma F =和2
r Mm G F =。

对于牛顿的贡献,爱因斯坦的评价是:“至今还没有可能用一个同样无所不包的统一概念,来代替牛顿的关于宇宙的统一概念,而要是没有牛顿的明晰的体系,我们到现在为止所取得的收获就会成为不
可能。


2. 麦克斯韦的电磁学方程
t
B E ∂∂-=⨯∇, t E J B ∂∂+=⨯∇0
00εμμ, 0
ερ=⋅∇E , 0=⋅∇B 。

这是麦克斯韦著名的电磁学方程。

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从牛顿的超距作用过渡到以场作为基本变量,实现了科学认识的一个革命性变革。

这个理论也是第一个经典场论,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先导,在其简洁的数学形式中蕴藏着完美的对称结构: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时间和空间的对称性。

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曾高度评价这组方程:“这些方程的提出是牛顿时代以来物理学上一个最重要的事件,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丰富,并且还因为它构成了一种新型定律的典范。


3.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我们看到了爱因斯坦是如何评价以上的两组方程,但当他写下:2mc E =的时候,或许这位大师尚未意识到他已经改写了人们对宇宙秩序的认识。

方程中质量和能量的正比关系,结束了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学关于“实体”和“场”的争论,对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如果我们再考察νh E =和λh
p =这两个公式,将会看到时-空的另
一个重大秘密——时间和空间中包含有惊人的能量,时间越短、空间越窄,能量越大!
两螺旋星系碰撞(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
如果说经典力学和经典电磁学勾勒了宇宙画卷的大框架,爱因斯坦及上述两个公式的深刻思想就揭示了在宇宙漆黑背景上如何创造光和色彩——这就是物理学家眼中的宇宙图像。

然而,要懂得欣赏这样的图像非一般人所能做到,就如许多人无法理解毕加索的画作。

公式中的那个“=”是一座桥梁,它连通了已知的认知世界和未知的认知世界,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勇气、有没有想象力跨过这座桥梁去探索彼岸,那里也将会有更高层次的“美”能够感动你。

4. 图灵方程
a D
b a S t
a a j i j i 2,,)16(∇+-=δδ
b D b a S t
b b j i j i j i j i 2,,,,)(∇+--=βδδ 1952年,在图灵(1912~1954)的一篇论文中,天才地使用了这
种在天文学和原子物理学中很常见的一种数学方程式来描述宇宙的杰作——生命的过程,第一次成功做到了描述一个生物系统的自组织的过程。

它解释了即使简单的、毫无自然界事物特性的东西也可以演变出栩栩如生的东西。

这就是这位不幸的大师为我们留下的其中一份宝贵财富——对生命光芒的绝唱。

五、启示
思索有关《物理学》中的《美学》的过程,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因为没有找到多少可参考的资料,成败暂且不论,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这些年来,经过我们的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与西方的科学技术差距在缩窄。

但在深层次上,东西方的“生理年龄”变小了,“心理年龄”还在扩大——我们对西方的整体文化缺乏多角度的思考,总是想当然地被自己的“是非观念”绑住了手脚。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都不希望被别人忽略,我们希望被别人理解,而且是不带有偏狭的眼光。

同样地,我们也要去理解别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理由坚持排斥“非我族类”的那些部分。

不然,我们和关上大门有什么区别呢?
草拟于2010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