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践行
发表时间:2008-12-25T11:24:08.780Z 来源:《教学论坛》2008年11期供稿作者:范静
[导读] 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与精华的体现,而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论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它主张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最基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再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使学习的过程与科学认识的过程相一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
而语文学科又是一个内涵及外延极其广泛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正逐步丧失。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让静态的课堂联系动态的生活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如在教学《秦兵马俑》时,我搜集了很多兵马俑的图片,有兵马俑的特写,有一号坑的整体,配上相关的文字资料,通过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朗读,孩子们仿佛站在了兵马俑面前,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搜集了关于维也纳城市建设的照片,感受维也纳的生活几乎处处都是音乐,看着那美仑美奂的城市,耳畔回响着优美的华尔兹舞曲,悠扬的小提琴声,从孩子们那痴迷的表情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音乐之都的向往,可以感受到他们已沉醉于维也纳的城市魅力之中。
二、让孩子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自去参加社会实践,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观点,并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可见他坚决的态度和立场。他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即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学,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从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进而收获到口眼手脑并用的功效。同样,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
如在教学一年级孩子《秋游》这篇文章时,我通过媒体的演示和动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秋游的快乐,并组织孩子一起到操场上,让大家寻找秋姑娘的足迹,并告诉他们,你们也可以和文中的小伙伴一样,躺在草地上,或者对着蓝天喊上几嗓子,孩子们高兴坏了,一个个兴奋得不得了。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有的说:“秋天来了,小草穿上了黄毛衣。”有的说“我很快乐,我对着白云喊‘你好吗?’,白云笑眯眯地看着我。”有的说“躺在草地上的时候,小草在跟我玩游戏,他们悄悄地挠我痒痒。”……还有很多充满童趣的语言,我想这都来自于他们亲自去生活中体验那种快乐。接着我让孩子们朗读这篇课文,孩子们动心动情,秋游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情动而辞发”的真谛。因此,我得出,在生活中教学可以创造出更多精彩。
另外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更是可以非常充分地运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如口语交际教学中,先给学生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变化,进而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交际,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习作中,则可以通过先活动,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再进行听说训练,最后写一写,孩子有了切身体验后再去写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学做合一”方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创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三、再现生活,让学生与生活对话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你处处都在使用语文,如你希望用新颖、独到的广告语给你的企业宣传,你希望用别具一格的自我介绍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需要用得体、恰当的表达方式沟通你和周围人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与生活的“对话”,要注重对生活经验的提炼和再造,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入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蕴含着两位旷世诗人的深情厚谊,那依依惜别之情更是让人动容。离别、送别的场面,学生已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我让学生演绎场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准备后,上演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
生(李白):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把您当成我的兄长和老师。今日,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生(孟浩然):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生共同举杯满饮,两位诗人的豪情与别情尽在其中)
将教学活动放到生活的大背景之中,就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不但学会了学习,更体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感受了知己之间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懂得“人生得一知己”难矣也足矣的人生道理。学生在这情景之中,尽情表演,激情满怀。语文与生活就在学生的表演中融为一体。这样与生活的“对话”,更让语文教学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这更验证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书本是死书本。”可见生活教育有多么重要。而语文又与生活紧密相连,是生活给了语文以生命。当我们倾听一个人的深情告白,当我们振奋于一份就职演说,当我们倾诉自己灵魂的需求,当我们沉醉于一段优美的文字时,当我们绘声绘色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谁能否认自己就在学语文,就在用语文?学语文,就是感受生活,学语文,就在享受生活,学语文,就在装扮生活。这就是生活语文,它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博大的天空。我们的语文老师,更要把生活引进课堂,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增长才干。因为,生活,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真正富有生气的语文!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大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