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G101图集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G101图集详解
1.锚固长度及修正系数,在P53页。新图集细化了锚固长度,分清了在不同情况下锚固长度的应用也不同,使钢筋的锚固参数的应用条件趋于精准。在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表中,还有三个修正系数没有包含在内,即:一、二、级为一个等级修正系数为1.15.三、四级抗震的修正系数分别为,1.05、和1.00,基本锚固长度是按照四级抗震标准制定的。
2.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的重大变化,在53页表。钢筋种类由原来的5种增加到7种,不再包含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钢筋强度有所提升,新增了HRB500两个钢种;混凝土强度增加4种类型到C60,这些改变使新版图集适用范围得到扩展。
3.最小锚固长度有变,在53页。受拉钢筋锚固长度,老图集规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新图集仅“在非抗震条件下规定不得小于200mm”。在抗震条件下,必须执行基本锚固长度乘以修正系数,再没有不得小于250mm这个说法。
4.保护层定义: 原来的保护层是指“纵筋外皮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现在的保护层是指“最外层钢筋的外皮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P54注4说明:只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保护层数值都要增加5毫米,54页右上方的保护层最小厚度表是按照等于和大于C30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制定的。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mm)
5.机械锚固形式,在55页左上。原来只有三项,新图集增加了三项,锚头和锚板还有两侧贴焊的方式非常实用,新图集的缺点是在机械锚固形式的应用方面没做详细说明,实际采用时理由不充分,这6种机械锚固来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这本规范中也没有应用场合的说明,机械锚固长度,老图集为0.7Lae,新图集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老图集规定在机械锚固长度范围内要设置箍筋,新图集统一规定在53页左下角的注2内,按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小于d/4(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对梁、柱等构件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构件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d为锚固钢筋的最小直径)。
6.梁柱纵筋搭接区箍筋加密及相关要求,在54页右下方注。新图集将梁与柱纵筋搭接区加密,集中放在一处详解,并增加了搭接区范围的箍筋直径的不小于纵筋直径的4分之一倍(最大钢筋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mm或5d(d为搭接钢筋的最小直径),还增加了注3.“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毫米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最后这第3条有深刻的含义,关键是受压两个字,因为受压钢筋或者说钢筋在受压区内才允许搭接,而在受拉力区、受剪力区、受扭力区,是不允许搭接的,这样才能理解明白。
7.焊接封闭箍,在56页左上。焊接封闭箍,括号工厂加工,节省了两个135弯钩增加一次对焊工序,相比之下,必有划算之处,绑扎既有省工处也有为难处,没有了135弯钩活计相当好干,但不能掰口套得事先计划好。对于新工艺应当大力提倡。
8.梁并筋,在56页左下。并筋,非常好理解,如同搭接处的钢筋其实就是并筋的表现形式。并筋应不宜再有搭接,会影响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9.非抗震箍筋弯钩,在56页上方。在原图集没有非抗震字样。新图集无论抗震与非抗震,135度的弯钩角度是不变的,只是弯钩的平直长度不同,现在,非抗震的建筑物极为少见,至少是四级抗震。
10.拉筋的钩法,在56页右上。新图集的拉筋有三种做法,可以紧靠箍筋钩住纵筋、也可以紧靠纵筋钩住箍筋和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施工时采用何种方式由设计注明。
11.三分之一柱净高非连接区重新定义,在57、58页。原图集“基础顶面”与“嵌固部位”混为一谈,新图集将其分离开来,唯有“嵌固部位”被定义为三分之一柱净高为非连接区,其余均为六分之一柱净高为非连接区。此后,嵌固部位成为重点依据。
12.柱在楼层变截面锚固节点,在60页下。老图集弯折入200,新图集弯折总长12d。
13.小墙肢概念,长度不大于墙厚的由原来的3倍变4倍的剪力墙,在62页下注3。并指出了柱全高加密的条件为:柱净高小于4倍的柱长边截面尺寸时。
14.墙上柱插筋锚固,在66页中。老图集锚固1.6Lae,内外侧钢筋搭接5d,是因为墙上升柱的柱根可直接扎在下层的墙中,新图集锚固1.2Lae弯折150mm并且一定要锚固在墙顶的梁中,不可以直接从墙上升起,详见老图集45页。
15.柱顶部纵筋锚固形式,在65页,锚头锚板。框架柱的封顶4种构造,很好记,弯折12倍,可向里勾亦可向外勾,可用锚头锚板,亦可不做弯钩但必需够锚固长度且延伸到顶。
16.柱复合箍筋,老图集在46页右下方注2:规定柱内复合箍可全部采用拉筋。新图集在67页取消了此规定,并说明了柱内复合箍周边局部重叠部份不宜多于两层,也说明了外箍放在中间,纵横向分别紧贴其上下,若同一组内复合箍筋各肢位置不能满足对称性要求时,沿柱竖向相邻两组箍筋应交错放置。
17.剪力墙端部暗柱节点,在68页上部。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在端部暗柱锚固,老图集弯折15d,新图集弯折10d。但在转角柱、翼墙柱和端柱中依然保持15d。
18.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弯折,在70页,对应于老图集48页左上,由一个锚固长度简化为12倍直径的弯折长度,剪力墙竖向纵筋进入梁中够锚固长度时可直锚不必弯钩.新图集剪力墙变截面竖向分布钢筋只需一个1.2倍锚固长度,而03版为1.5倍锚固长度。
19.约束边缘构件套环箍筋,在71页,柱与墙结合部。这些做法,跟以前的大箍套小箍又不相同,是交错式的套法,比以前施工方便了。
20.墙中柱筋搭接,在73页,跟框架柱一致,是1.2倍的锚固长度。
21.连梁、暗梁和边框梁的侧面纵筋构造,在74页,有了明确规定,侧面纵筋构造由设计单位定,而03版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22.在77页增加了地下室外墙钢筋构造,详细讲解了外侧通长筋及非通长筋的设置,并明确了内侧水平筋的连接区及外墙与顶板连接由设计人员选定。
23.在19页地下室外墙,新图集在平面表示方法上有新规定,提到了拉筋“双向”或“梅花双向”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