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观测记录表

合集下载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光线不足处,应按要求设置足够照明
监测点
保护措施应到位,未被破坏,保证能正常使用
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
巡查人员(项的专项巡视检查。
2、本表一式一份,项目监理机构留存。
2.本表一式一份,项目监理机构留存。
2、本表一式一份,项目监理机构留存。
第六版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
工程名称:编号: A.0.18-
危大工程部位
施工单位
苏州一建
巡视情况
巡视内容
巡视结果
合格
不合格
临边两护
临边及其它购护应符合要求
基坑降排水
高水位地区,降水措施应规范、有效;降水水位应符合要求
深基坑边界周围地面的排水沟,应规范布置、保持畅通
基坑施工,排水措施应有效,无积水
坑边荷载
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
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应符合要求
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设置专用通道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按规定进行基坑工程监测,检测报告应及时、齐全
监测值未超过警报值
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按规定进行沉降观测
作业环境
基坑内作业人员,应有足够的安全作业面
垂直作业,上下应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基坑支护工程验收表

基坑支护工程验收表
工程名称
监督登记号
分部工程规模(面积、层数、道桥长度、跨度)
支护类型
双排搅拌桩(局部地段放坡)+锚管进行止水、支护
开工日期
完工日期
见证员
培训证号
建设单资质证号
注册证号
设计单位
资质证号
注册证号
监理单位
资质证号
注册证号
施工总承包单位
资质证号
注册证号
施工专业承包单位
资质证号
注册证号
符合要求
6
上下通道
有施工人员专用通道或梯子
符合要求
7
土方开挖
施工机械进场
挖土作业
机械验收,司机有操作证
施工人员离开作业机械的半径
符合要求
8
变形监测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毗邻建筑物等监测
基坑支护变形有记录,有措施
对附近建筑物等监测
符合要求
验收签字
搭设负责人: 使用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符合要求,验收合格.
符合要求
3
坑壁支护
坑槽边坡
深坑支护
支护设施
开挖坡1:3,按设计执行
按方案措施执行
有观测记录,整改措施
符合要求
4
排水措施
排水措施
防临边建筑沉降措施
有排水措施,设施有效
有沉降防护措施,观察记录
符合要求
5
坑边荷载
积土、料具堆放
机械设备与坑边距离
1m以外堆放高度不超过1。5m
机械设备与基坑的距离5m以上,要有加固措施
2、此表为基坑支护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附件。
基坑支护验收表

基坑安全操作记录表(样表)

基坑安全操作记录表(样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坑安全操作记录表(样表)用于记录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及异常情况处理,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并保存该记录表,以备查阅。
不符合情况
整改措施
整改责任人
整改完成时间
1
基坑周边环境
是否有堆载、挖掘、排水、降水等影响基坑稳定的行为
2
基坑支护结构
是否完好、无裂缝、变形在允许范围内
3
排水设施
排水畅通,无积水,排水泵运行正常
4
监测设施
监测仪器完好,监测数据正常
5
施工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稳定、安全,不影响基坑稳定
6
作业人员安全防护
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安全带、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4
监测数据异原因等
_____________
5
其他
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_____________
4.记录人签字
记录人: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5.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
序号
异常情况
处理措施
处理结果
处理责任人
处理时间
1
基坑周边环境变化
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固、降水等

深基坑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

深基坑工程巡视检查记录表

表7.3.2 深基坑工程
巡视检查记录表
检查人员:检查日期:年月日
工程名称现场形象进度
一、支护结构情况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未发现明显外观缺陷;存在以下外观
缺陷:
冠梁、围檩、支撑有无裂缝出现未发现肉眼可见裂缝;以下位置发现
裂缝:
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未发现肉眼可见变形;以下位置发
现变形:
查对监测报告,下列点位变形较大: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开裂、渗漏:
围护体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异常: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异常:
二、施工工况
土质情况与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异常:
基坑开挖是否与设计及方案一致,有无超
长、超深开挖
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异常:
地表水、地下水排放是否正常基坑降水等设
施运转情况正常;发现以下位置发现异常:
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无;以下位置堆放过多:
三、周边环境状况
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
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异常:
周边建(构)筑物有无新增裂缝
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新增裂缝: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未发现;以下位置发现新增裂缝、沉
陷:
四、监测设施状况
基准点、监测点状况
完好;以下点位发现异常:
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无;以下点位发现异常:
采取措施及处理情况:
值班负责人:
在深基坑土方开挖中,项目部应建立值班制度开展每天的基坑巡检,由值班负责人填写此表。

边坡变形监测表

边坡变形监测表

6#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米编号:监测A基准点假设坐标:X=100.0000m Y=100.0000m监测B基准点假设坐标:X=165.1216m Y=100.0000m基准点A假定高程10.0000m9F72vig 首次观测值:1# X=114.3319, Y=108.2477;2# X=122.2399, 101.8003;3# X=134.6206, 101.5069;4# X=142.7016, 113.3899;5# X=138.2261, 121.8172 4FnzN9C6# X=126.3452, Y=120.9463 .首次观测高程:1#: 8.15896 2#:8.20475 3#:8.15873 4#:8.12030 5#:8.10826 6#:8.24767 oj3iiqO。

累计位移:1#: 2#: 3#: 4#: 5#: 6#: 累计沉降:1#: 2#: 3#: 4#: 5#:(允许值33mm、允许速率4mm/d)技术负责人: 监理:daSyTvG6#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米编号:NM50imT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VYYWuBt6#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米编号:KNeNlcJ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tlkNQ576#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米编号:7LosxHx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JaFVFkO6#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米编号:OLBHZRv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IQV60MK6#提升泵站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9.6米编号:w41wiF0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rknIUyK。

深基坑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深基坑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

深基坑监理巡视检查记录表深基坑工程监理巡视检查记录工程名称:未说明一、支护结构情况在本次巡视中,我们对支护结构进行了检查。

我们发现围檩和支撑出现了裂缝,支撑和立柱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形。

此外,围护体后土体出现了裂缝、沉陷和滑移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基坑涌土、流砂和管涌的问题。

二、施工工况我们还对施工工况进行了检查。

我们发现土质情况与勘察报告存在差异,基坑开挖与设计及方案不一致,出现了超长、超深开挖的情况。

此外,地表水、地下水排放不正常,基坑降水等设施也存在问题。

基坑周边地面出现了超载的情况。

三、周边环境状况我们还对周边环境状况进行了检查。

我们发现地下管道存在破损和泄漏的情况,周边建(构)筑物出现了新增裂缝,周边道路(地面)出现了裂缝和沉陷的情况。

四、监测设施状况我们对监测设施的状况进行了检查。

我们发现基准点和监测点完好,未发现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以下位置发现异常:未发现。

以下位置发现新增裂缝:未发现。

以下位置发现新增裂缝、沉陷:未发现。

以下位置发现异常:未发现。

以下位置发现异常:正常。

以下位置发现异常:无。

以下位置堆放过多。

现场形象进度我们对现场形象进度进行了检查。

我们未发现明显的外观缺陷,但存在以下外观缺陷:未发现肉眼可见裂缝。

以下位置发现裂缝:未发现。

未发现肉眼可见变形。

以下位置发现变形:未发现。

我们查对监测报告,发现下列点位变形较大:未发现。

以下位置发现异常:未发现。

以下位置发现异常:采取措施及处理情况:未说明。

基坑监测巡视记录

基坑监测巡视记录
巡视检查日报表
项目名称:
报表编号:
观测者:
巡视时间:
分类
巡检检查内容
巡视检查结果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合格
冠梁、支撑、围檩是否有裂缝

冠梁、围圉(腰梁)的连续性,有无过大变形

围凛(腰梁)与围护桩的密贴性
未发现异常
锚杆垫板有无松动、变形 支护结构
立柱有无倾斜、沉陷或隆起
未发现异常 无
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水
基坑周边地面堆载情况
未发现异常
爆破后岩体是否出现松动
未发现异常
吊脚桩支护形式时,岩肩处岩体有无开裂、掉块 无
其他
未发现异常
管道破损、泄漏情况
完好
围护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周边环境
周边建筑有无出现新裂缝、有无发展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出现新裂缝或沉陷,有无发 展 邻近施工(堆载、开挖、打桩、降水)情况
存在水力联系的邻近水体(湖泊、河流等)的水 位变化情况 其他
无裂缝 无裂缝 无 无 未发现异常
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保护情况
完好
监测设施 监测元件及导线的完好情况、保护情况
完好
观测工作条件

工程负责人:
监测单位:
天气: 备注

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面层有无开裂、脱落
未发现异常
其他
未发现异常
开挖后暴露的岩土体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 异

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
侧壁开挖暴露面是否及时封闭

施工工况
支撑、锚杆是否施工及时
边坡、侧壁及周边地表的排水、截水措施及效 果,坑边或坑底有无积水 基坑降水、回灌设施运转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2、监测点的布设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内力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内力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边坡变形监测表

边坡变形监测表

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基坑类别:一级基坑形式:大放坡基坑深度:米编号:
监测A基准点假设坐标:X=,Y=,监测B基准点假设坐标:X=,Y=,基准点A假定高程
首次观测值:1# X=,Y=;2# X=,;3# X=,;4# X=,;5# X=,
6# X=,Y= .首次观测高程:1#: 2#: 3#: 4#: 5#: 6#:
累计位移:1#: 2#: 3#: 4#: 5#: 6#: 累计沉降:1#: 2#: 3#: 4#: 5#: 6#: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监测人:技术负责人:监理:
基坑边坡变形监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工程
编制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冶金建设公司
柳东新区官塘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第四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JD
CJ1
JD
CJ2
JD
CJ3
JD
CJ4
JD
CJ5
JD
CJ6
JD
CJ7
JD
CJ8
JD
CJ9
JD
CJ10
JD
CJ11
JD
CJ12
JD
CJ13


测量员:记录:校对:
中建四局蓝光·昆仑中心项目
(坐标法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工程编号: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天气:
测量依据:《建筑基础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中建四局蓝光·昆仑中心项目
(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蓝光·昆仑中心工程编号: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天气:
测量依据:《建筑基础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测站编号
日期
点号
备注
上次
高程
本次
高程
变化量
累计
沉降量
上次
高程
本次
高程
变化量
累计
沉降量
点号
日期
坐标
备注
本次坐标
本次
位移量
累计
位移量
本次坐标
本次
位移量
累计
位移量
WY1
x
y
WY1
x
y
WY3
x
y
WY4
x
y
WY5
x
y
WY6
x
yWY7xy NhomakorabeaWY8
x

基坑巡查记录表

基坑巡查记录表
检查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核查意见:
安全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核查结论:
工程师(签名): 年 月 日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情况整改结果保证项目施工方案基础施工时有具体的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方案经过上级审批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情况
基础施工时有具体的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方案经过上级审批;施工方案针对性强能指导施工;基坑深度超过5M设有专项支护设计。
2
临边防护
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设有临边防护措施;临边及其它防护符合要求。
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设专用通道;设置的通道符合要求。
7
土方开挖
施工机械进场经过验收;挖土机作业位置牢固、安全;挖土机作业时,不得有人员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按照规定程序挖土或超挖;司机持证作业。
8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按照规定进行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按照规定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
9
作业环境
基坑内作业人员设安全立足点;垂直作业上下设隔离防护措施;设置足够照明,光线充足。
3
坑壁支护
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符合安全要求;特殊支护的作法符合设计方案;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立即采取措施调整。
4
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设置有效排水措施;深基础施工采用坑外降水,采取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措施。
5
坑边荷载
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符合要求并有措施。
6
一般项目

_建筑物变形观测

_建筑物变形观测

0
-4 -5 -4 -3 -4 -3 -2 -2 -1 -1 0
0
-4 -9 -13 -16 -20 -23 -25 -27 -28 -29 -29
40.373
40.368 40.365 40.361 40.357 40.352 40.348 40.347 40.346 40.344 40.343 40.343
二级 三级 四级
±0.5 ±1.0 ±2.0
±0.3 ±0.5 ±1.0
±3.0 ±6.0 ±12.0
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建筑物受地下水位升降、荷载的作用及地震等的影
响,会使其产生高程上的位移。一般说来,在没有 水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应 埋设在建筑物变形影响围之外,距 其它外力作用时,多数呈下沉现象,对它的观测称 开挖边线50m之外,按二、三等水 准点规格埋石,个数不少于3个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基准点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 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 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 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沉降观测点的数量 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 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如图所示。
直接利用经纬仪投点法测量
a i H
圆形建(构)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 对圆形建(构)筑物的 倾斜观测,是在互相垂直的 两个方向上,测定其顶部中 心对底部中心的偏移值。
y y1 y 2 y 2 y 1 2 2 x1 x1 x 2 x 2 x 2 2
1~2层
5.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 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 不应超过±1mm。

深基坑检查记录表

深基坑检查记录表
作业环境
基坑内作业人员设安全立足点;垂直作业上下设隔离防护措施;设置足够照明,光线充足。
检查人员签名:
年月日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情况整改结果1保证项目施工方案基础施工时有具体的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方案经过上级审批
深基坑检查记录表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记录表
检查单位:检查部位:编号: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检查情况
整改结果
1




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时有具体的支护方案,支护设计及方案经过上级审批;施工方案针对性强能指导施工;基坑深度超过5M设有专项支护设计。
护措施;临边及其它防护符合要求。
3
坑壁支护
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符合安全要求;特殊支护的作法符合设计方案;支护设施产生局部变形立即采取措施调整。
4
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设置有效排水措施;深基础施工采用坑外降水,采取防止临近建筑物危险沉降措施。
5
坑边荷载
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不小于设计规定;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符合要求并有措施。
6




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设专用通道;设置的通道符合要求。
7
土方开挖
施工机械进场经过验收;挖土机作业位置牢固、安全;挖土机作业时,不得有人员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按照规定程序挖土或超挖;司机持证作业。
8
基坑支护
变形监测
按照规定进行基坑支护变形监测;按照规定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
9

基坑工程安全检查验收记录表

基坑工程安全检查验收记录表
2、基坑土方基本挖完,支护结构最后一层基本完成,褥垫层施工前完成本表第一次检查内容;本次检查后,每半月做一次检查记录,直至工程施工至正负零。
3、本次垂直位移最大累计值:
4
坑边堆载情况检查
1、基坑周边堆载:
5
基坑降水
1、水泵线路安全保护:
2、漏电保护:有□无□有效□无效□
3、降水井口的安全防护:
6
施工通道
1、方案:有□无□
2、实际搭设情况:
7
其他问题
注:1、表中未列出项在其他问题栏说明,凡表中资料类“有□”“是□”的均须提供附件资料以便验证;
工程名称:标段号楼检查人员:检查日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情况记录
不合格项整改措施及计划
责任人
关闭况(项目经理签字)
1
基坑护栏
1、方案:有□无□
2、设计高度:
3、实测高度:
4、警示色:有□无□
5、有无断口:
2
防水措施
1、方案:有□无□
2、坡顶挡水台高度:
3、排水措施:
3
变形监控
1、设计变形控制值:
2、本次水平位移最大累计值: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2、监测点的布设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力- w --支护桩桩身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力支撑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2、每道支撑的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4、每个监测点截面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记录表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记录表

临边及其它防护不符合要求的扣5分
10
3
坑壁支护
坑槽开挖设置安全边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扣10分
特殊支护的作法不符合设计方案的扣5~8分支护设施已产生局部变形又未采取措施调整的扣6分
10
4
排水措施
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排水措施的扣10分深基础施工采用坑外降水,无防止临近建筑危险沉降的扣10分
未按规定程序挖土或超挖的扣10分
10
8
基坑支护变形监测
未按规定进行基坑支护变形监测的扣10分未按规定对毗邻建筑物和重要管线和道路进行沉降观测的扣10分
10
9
作业环境
基坑内作业人员无安全立足点的扣10分垂直作业上下无隔离防护措施的扣10分光线不足未设置足够照明的扣5分
10
检查项目合计
管理表格
基坑支护安全检查评分记录表(专项检查)
表格编号
序号
检查项目
扣分标准
应得分数
检查情况记录
1
保证项目
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无支护方案的扣20分
施工方案针对性差不能指导施工的扣12~15分基坑深度超过5m无专项支护设计的扣20分支护设计及方案未经上级审批的扣15分
20
2
临边防护
深度超过2m的基坑施工无临边防护措施的扣10
积土、料具堆放距槽边距离小于设计规定的扣
10分
机械设备施工与槽边距离不符合要求,又无措施的扣10分
10
6
般项目
上下通道
人员上下无专用通道的扣10分设置的通道不符合要求的扣6分
10
7
土方开挖
施工机械进场未经验收的扣5分
挖土机作业时,有人员进入挖土机作业半径内的
扣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人:技术员:记录人:
监测点竖向位移监测记录表
监测日期及时间
监测项目
监测点号
高程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高程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高程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高程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高程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监测人:技术员:记录人:
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表
监测日期及时间
监测项目
监测点号
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累计变形量(mm)
相对基准点坐标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相对基准点坐标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相对基准点坐标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相对基准点坐标
当日变形量(mm)
累计变形量(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