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

合集下载

(整理)糖尿病治疗药物现状及其国内外新药研究进展-0418

(整理)糖尿病治疗药物现状及其国内外新药研究进展-0418

糖尿病治疗药物现状及其国内外新药研究进展(2010-03-18)一、糖尿病药物分类及其作用机理、代表药等(一)促进胰岛素分泌(ATP通道阻断)1、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已在临床上应用近40年.它通过与胰岛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HbA c水平1 ~2 。

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均显示磺脲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I型糖屎病病人的胰岛素受体及(或)受体后缺陷,可能以改善受体后缺陷为主,从而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及胰外降血糖作用。

因此,它只适用于尚存在一定数量有功能胰岛p细胞的病人,是Ⅱ型糖尿病病人开始用药治疗的合理选择。

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作为第一代药物,由于作用时间长.低血糖风险太,在许多国家已较少使用目前临床上常选用第二代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毗嗪(Glipizide),它具有释放缓慢、作用时间短、效力太、副反应小等优点,但是否能改善血糖控制而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尚不清楚。

低血糖仍是磺脲类药物的主要副反应。

酗酒、饮食无规律、肾功能不良及药物问配伍等均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另外,磺脲类药物对糖屎病并发症的较长期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

格列美脲(Glimepiride Glimepiride)是优于格列本脲的新型口服磺脲类药物。

它通过与有功能的胰岛p细胞结合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也有胰外降血糖作用该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胰岛素伍用治疗对磺脲类药物失效的Ⅱ型糖屎病。

临床试验显示,格列美脲还可降低HbA c水平2.1 ~2.3 其代谢主要在肝脏,因此肾功能不良的病人仍可使用与格列本脲相比,格到美脲较少引起低血糖服药2~3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且药效可持续24小时开始用药量为lmg/d,1~2周后可增加剂量,但最多不超过8mg/d作用机理:胰岛β细胞膜含有磺酰脲受体及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的钾通道[Ik(ATP)],以及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

当磺酰脲类药物与其受体相结合后,可阻滞Ik(ATP)而阻钾外流,致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外钙内流。

降糖药分类说明

降糖药分类说明

降糖药分类说明之五兆芳芳创作目前经常使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冲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九大类多个品种.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理性下降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产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效缺陷配合作用的结果.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克不及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取药物治疗.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目前国际经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排泄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其中促胰岛素排泄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冲动剂和DDP-4酶抑制剂等.化学降糖药种类促胰岛素排泄剂促胰岛素排泄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排泄而阐扬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内流,诱发胰岛素排泄.此外,还可增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增强.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对下降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品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响,适合老年患者使用.(二)格列齐特(达美康):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避免微血栓形成,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瘦削症或伴血管病变者.老年人及肾功效消退者慎用.(三)格列本脲(优降糖):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但易产生低血糖反响,老人和肾功效不全者应慎用.(四)格列波脲(克糖利):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容易吸收、较少产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五)格列美脲(亚莫利):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只需每日口服1次.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以下降血糖浓度.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很快即被完全吸收.血浆半衰期为1.5小时,代谢完全,其代谢产品不具有降血糖作用,代谢产品绝大部分经胆道消化系统排泄.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且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排泄胰岛素功效,并且无严重的并发症.以上为目前经常使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其降糖强度从强至弱的次序为: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奇特.非磺脲类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可直接改良胰岛素早相排泄缺陷,对下降餐后血糖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发明,瑞格列奈治疗组的I相胰岛素排泄可恢复至安康对照组水平.瑞格列奈还可以恢复胰岛素脉冲式排泄,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良胰岛素敏理性.经常使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瑞格列奈(诺和龙):该药不引起严重的低血糖、不引起肝脏损害,有中度肝脏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该药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较少,适用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二甲双胍类盐酸二甲双胍是首选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β细胞,对正常人几近无作用,而对2型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它不影响胰岛素排泄,主要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下降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下降血糖的作用.经常使用药物有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其降糖作用较苯乙双胍弱,但毒性较小,对正常人无降糖作用;与磺酰脲类药比较,本品不刺激胰岛素排泄,因而很少引起低血糖;此外,本品具有增加胰岛素受体、减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有改良脂肪代谢及纤维蛋白溶解、加重血小板聚集作用,有利于减缓心血管并发症的产生与成长,是儿童、超重和瘦削型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主要用于瘦削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可削减胰岛素用量,也可用于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治疗;由于它对胃肠道的反响大,应于进餐中或餐后服用.肾功效损害患者禁用.α-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本类药物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化为葡萄糖,下降餐后血糖.其经常使用药物有:糖-100、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一)糖-100:主要成分BTD-1是调节饭后血糖急速增加的大豆发酵提取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MORI利用脱脂豆粕生产的.枯草芽孢杆菌MORI产生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对小肠绒毛里面的α-葡萄糖苷酶有很好的抑制活性.(二)阿卡波糖(拜唐平):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适用.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以改良2型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亦可用于对其它口服降糖药药效不明显的患者.(三)伏格列波糖(倍欣):为新一代α糖苷酶抑制剂.该药对小肠黏膜的α-葡萄苷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苷糖酶)的抑制作用比阿卡波糖强,对来源于胰腺的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弱.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也可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适用胰岛素增敏剂本类药物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理性,提高利用胰岛素的能力,改良糖代谢及脂质代谢,能有限下降空腹及餐后血糖.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常与其它类口服降糖药适用,能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其经常使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一)罗格列酮(文迪雅):新型胰岛素增敏剂,对于因胰岛素缺乏引起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胰岛素排泄量少少的2型糖尿病无效.老年患者及肾功效损害者服用时无需调整剂量.贫血、浮肿、心功效不全患者慎用,肝功效不全患者不适用.作为经常使用的降糖药,文迪雅由于存在引发心血管疾病风险,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已停止了该药在中国的推广任务,专家建议酌情慎用.(二)吡格列酮: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存在有关,可削减外周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增加依赖胰岛素的葡萄糖的处理,并削减肝糖的输出.适用于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吡格列酮与磺酰脲、二甲双胍或胰岛素适用,能提高疗效.同时随着同类药罗格列酮(文迪亚)在全球的使用受到限制或禁止,吡格列酮的市场将有所扩大.二肽基肽酶-4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自2006年10月以来在全球80多个国度取得批准,2010年在中国上市.它提高一种被称为"肠促胰岛激素"GLP-1的生理机制削减GLP-1在人体内的失活,通过影响胰腺中的β细胞和α细胞来调节葡萄糖水平.目前二肽基肽酶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GLP-1受体冲动剂胰高血糖素多肽,GLP-1受体冲动剂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两种主要的肠促胰素.GLP-1受体冲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方法增强胰岛素排泄、抑制胰高血糖排泄、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削减进食量.具有加重体重作用,并且可能在下降血压等方面有较好的前景.GLP-1的存在是β细胞再生的重要条件.2004年发明,使用GLP-1后,β细胞再生增强而凋亡受抑制,并促进了胰管干细胞向β细胞分化.GLP-1类似物被称为β细胞的分化因子(使新生增加)、生长因子(使复制增强)和生存因子(使生存时间延长、凋亡削减).2005年FDA批准皮下制剂使用,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适用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等联合应用不克不及充分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及其类似药物胰岛素是最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之一,胰岛素制剂在全球糖尿病药物中的使用量也位居第一.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唯一治疗药物,此外,约有30-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目前国际外多家研究机构都在抓紧对胰岛素非注射剂的研发.降糖药反作用降糖药配合的反作用为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连用时仍可能产生.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颤抖、眼睛发花、头疼、发愣等现象,严重时会产生昏倒.应口服碳水化合物或含葡萄糖饮料,严重时应立即注射葡萄糖.双胍类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单独用药不会产生低血糖.磺脲类1、低血糖.2、白细胞削减.可出现嗓子痛,伴随寒噤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应去医院查抄白细胞,如白细胞削减,则改换药物.3、溶血性贫血.尿呈黄褐色或白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烧,颜面发白,疲劳无力.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增加体重.单独用药根本不会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等α-糖苷酶抑制剂除腹内气体增加外,其他不良反响较少.胰岛素增敏剂水潴留,颜面和手脚浮肿,影响食欲体重严重下降时应停药. GLP-1受体冲动剂胰腺炎病史患者禁用本药.中药种类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良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别差别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但在于下降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单味降糖中药(一)黄芪: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临床经常使用黄芪配合滋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等治疗糖尿病.(二)黄连:煎剂有下降血糖作用.从黄连整药中提炼的小檗碱(黄连素)可削减体重,显著改良葡萄糖耐量,还可增加脂肪燃烧,削减脂肪分解.(三)黄精: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四)地黄(包含生地、熟地):具有下降血糖作用,且可改良血脂异常.临床应用于糖尿病时,多以生地配天冬、枸杞子等.(五)人参:人参多糖有降血糖作用.人参还能增强胰岛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对轻症糖尿病,人参可与生地适用,人参每日用量为3~9克.(六)山药:可显著下降实验小鼠的血糖,并可明显对抗血糖升高.(七)鬼箭羽:有降血糖及增加体重的作用,并促使胰岛细胞增殖,胰β细胞增生.(八)麦冬:可下降血糖,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肝糖原增加.单药有降糖作用的还有葛根、枸杞子、山萸肉、茯苓、玉竹、桑叶、桑白皮、桑椹、菟丝子、玄参、丹参、知母、仙鹤草、地骨皮、花粉、肉桂等.服用时间糖尿病的用药是有讲求的.口服降糖药种类较多,因降糖机制不合而用法不合,且多与进餐时间有关,好几种降糖药是不克不及在餐后补服的.1.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拜糖平、卡博平、倍欣等.这类药物应在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如果在餐后服用,无法起到降糖效果.2.格列奈类经常使用的有诺和龙、唐力等,属胰岛素促泌剂.其降糖作用迅速而短暂,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排泄,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服用均可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餐前5~ 30分钟服用,不进餐不服药.3.磺脲类药物经常使用的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达、迪沙片、糖适平等.大多数磺脲类降糖药需要半小时才起效,而降糖作用的岑岭一般在服药后2~3小时出现.因此,建议在餐前20~ 30分钟服用磺脲类降糖药.降糖药的分类与服用不合降糖药降糖作用有不合目前经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包含以下几大类:一、促胰岛素排泄剂这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的排泄,可分为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磺脲类:具有中等降糖作用,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排泄来降糖.按其创造的前后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有甲磺丁脲(D860)和氯磺丙脲,后者降糖作用可持续36~60小时,为降糖药中作用最长者,易引起低血糖,临床现已弃用.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作用比第一代强,降糖效果受其他药物影响和搅扰少,反作用轻且少,按降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波脲、格列吡嗪(秦苏、美吡达、迪沙、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类.格列苯脲作用强而持久,属长效药,降糖作用强,但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老年人;格列吡嗪属短效药物,降糖作用也较强,对下降餐后高血糖效果好;格列齐特属中长效药,降糖作用温和,降糖效果亦较好,适合老年人;格列喹酮属短效药,作用也最弱,是唯一不主要经肾脏排泄的磺脲类药物,为糖尿病肾病的首选药物.第三代指新推出的格列美脲,既促进胰岛素排泄又能增加胰岛素敏理性,属长效药,每天一次,降糖作用强,较少产生低血糖,是一种较好的降糖药. 为使全天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有效控制血糖,削减低血糖产生,现已有磺脲类品种的缓(控)释剂型面世,如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等.磺脲类主要作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而胰岛功效尚存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但长期应用可促进β细胞衰竭. 格列奈类: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其有“快进、快效、快出”的作用特点,有效模拟胰岛素生理排泄,对β细胞有庇护作用,克服了磺脲类的缺点.较少产生低血糖,因其92%经肝胆代谢,更适合老年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二、胰岛素增敏剂:这类药不增加胰岛素的排泄,而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而阐扬治疗作用,直击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庇护β细胞功效,不会产生低血糖,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三、双胍类:主要有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和苯乙双胍(降糖灵),不刺激胰岛素排泄,主要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对胰岛素敏理性,因此也有人将它归类到胰岛素增敏剂,可改良胰岛素抵抗,庇护β细胞,同时有降体重、降血脂作用,现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最经常使用的药物,不会产生低血糖,可使胰岛素敏理性增加20%~30%.单用磺脲类不克不及取得满意血糖控制者,联用二甲双胍后,血糖可再下降20%.二甲双胍还可用于糖耐量低减治疗,以避免其成长成为糖尿病.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糖吸收而起到降糖作用,具有下降餐后高血糖的作用.因不增加胰岛素排泄,故不容易产生低血糖.降糖作用较弱,主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使血糖趋于平稳.单用于轻症经饮食控制而餐后血糖仍高者,是我国唯一拥有糖耐量低减适应症的定药物.不合降糖药服药时间有讲求由于不合降糖药作用机制不合,服药办法和时间也各有不合.有些药需餐前服,有些药需餐后服,也有少数需餐中服;有些药物只需一天一次,有些需要一天两次或三次服用.有些患者常需服用两种以上药物,常感无所适从,容易凌乱.一、需餐前服用药物1.早餐前一次服用药物:各类缓(控)释剂如瑞易宁、达美康缓释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秦苏等可一天口服一次,长效类药如格列美脲(亚莫利)及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一般在早餐前15~30分钟服用.2.需三餐前服用的药物:磺脲类中短效制剂,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因作用时间较短,需三餐前服用.格列奈类药一般为短效类,也需三餐前服用或进餐前即刻服用.3.只需早晚餐前服用的药物:中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齐特,只需早晚餐前服用,不需一天三次.二、需餐后服用的药物:一般口服降糖药多数在餐前服用,只有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因为明显的胃肠道反响,可能引起恶心、厌食、腹胀、腹泻等,为加重胃肠道反响,一般在餐后服用.现有一些和二甲双胍制成的复合制剂也有可能在餐后服用.三、餐中服用的药物:这类药物比较特殊,主要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中的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因它们需与饭中的碳水化合物竞争肠道中的α—葡萄糖苷酶才干阐扬作用,故一般主张在吃第一口饭时将药片一起咀嚼后吞下,这样才干阐扬最大效果,不然餐前或餐后服用都会削弱药物的疗效.。

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

磺脲类药物的适应症
2型糖尿病: 年龄>40岁; 病程<5年; 每日胰岛素用量<40U能满意控制; 空腹血糖<10mmol/L。
磺脲类药物副作用
常见:低血糖、消化道反应 少见:肝功能损害、过敏、骨髓抑制。 格列喹酮对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有显著 的刺激作用,消化性溃疡病人禁用。
磺脲类药物的禁忌症
⑴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⑵非酮症高渗昏迷、酮症酸中毒; ⑶严重急性感染、大手术及创伤时; ⑷妊娠和哺乳期。 注意:老年人要小心应用,选用作用时间短的药物如格 列吡嗪,剂量宜小。 患者要禁酒,乙醇可诱发或加重空腹时磺脲类 药物的降糖作用而发生低血糖。 格列苯脲降糖作用最强,持续时间长,易发生 积蓄,引起严重和低血糖,老年人和有心脏病的人 不宜首选。
1、磺脲类药物受体:ATP-K+通道组分 2、作用机制:末完全明了。 主要认为有如下几种 作用途径和方式。 ⑴促使胰岛素释放:SU与胰岛素B细胞膜上特异 性受体结合,关闭ATP敏感性K+通道→抑制K+ 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增加B细胞膜去极化→电 压依赖性Ca2+通道开放→Ca2+从细胞外流向细 胞内→胰岛素释放。
⑵胰外作用:①减少肝对胰岛素的清除率,增加外周组织 中胰岛素的浓度;②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加 强胰岛素介导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 外周靶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和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 ③减少肝糖异生,增加肝糖原合成;④增加肌细胞糖 的转运和GLUT1(葡萄糖转运蛋白)和GLUT4的表达,增加 肌细胞中糖原合成酶的活性,肌糖原合成增加;⑤增加 脂肪细胞中葡萄糖的转运和脂肪合成。格列齐特可降低 血小板聚集与粘附作用,具有一定的氧自由基清除率, 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有哪几类???

糖尿病口服药物

糖尿病口服药物
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 不刺激胰岛素分泌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属于抗高血糖药物 适用于IGT,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M早期,及较后作联合治疗 不增加体重,有轻度降体重作用,可作为肥胖型
2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 胃肠道不适、乳酸酸中毒、干扰维生素B12吸收 肝脏活动性病变、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禁
用或慎用
三、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
1~8
24
5
可发生低血糖
苯乙双胍 phenformin
25
25~75
二甲双胍 metformin 250或500 500~2000
6~10 5~6
2~4 1.5~1.8
胃肠道反应 乳酸性酸中毒
胃肠道反应
摘自《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化学名 阿卡波糖
常用口服降糖药及其特点
英文名 acarbose
剂量/片 (mg)
作用时间 (h)
16~24
半衰期 (h)
10~16
注意事项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吡嗪
glipizide
5
2.5~30
8~12
2~4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齐特 gliclazide
80
80~320 10~20 6~12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喹酮 gliquidone
30
30~180
8
1.5 可发生低血糖
格列美脲 glimepiride 1 或2
51%的病人中断用药)
口服降糖药的选择原则
疗效(餐后血糖、空腹血糖、HbA1C) 安全性(低血糖发生率低、肝肾副作用小) 依从性(服药的方便性) 个体化(合理选择病人)
常用口服降糖药及其特点
化学名 格列本脲
英文名 glibenclamide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药物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药物治疗

作用机制 抑制 DPP-4,升高内源性 GLP-1 的水平
低血糖风险 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注意事项
需减量: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西格列汀、沙 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时 不需调整剂量:在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利 格列汀时
以肠促胰岛激素为基础的治疗
进餐
肠道 Incretin
释放
GLP-1 类似物
起始剂量为0.1~0.3 U/(kg·d) 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1次,
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如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法
预混胰岛素
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1~2次的注射方案

效 类似物
门冬胰岛素
赖脯胰岛素
胰岛素 分类
谷赖胰岛素



效 短效胰岛素
预 混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短效/速效+中效
动物来源普 通胰岛素、 重组人短效
胰岛素
(30/70,25/75,50/50)
胰岛素常规治疗路径
胰岛素起始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 新发2型糖尿病有明显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
肾脏葡萄糖最大重吸收量取决于肾糖阈 当超过肾糖阈,过量葡萄糖从尿排出
葡萄糖的过滤率 / 重吸收率 / 排泄率 (mmol/min)
• 肾糖阈指血糖逐渐升高时引起糖尿现象时的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88-10.55mmol/L,血糖超出肾糖阈,
肾葡萄糖转运体饱和导致糖尿
排泄阈 3
饱和阈
开始出现糖尿

糖尿病药物分类

糖尿病药物分类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

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磺脲类降糖药(SUs)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2。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3.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4。

胰岛素增敏剂(TZDs)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1. 1 胰岛素促泌剂➢通过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SUsSU是治疗T2DM的主要药物之一。

➢餐时血糖调节剂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1。

1。

1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胰腺内作用机制: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刺激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胰腺外作用机制: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善。

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1.1.2磺脲类药物适应症➢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首选);➢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FPG<1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1.1。

3禁忌症➢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重慢性合并症者;➢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1.1.4副作用➢低血糖: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体重增加➢其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影响缺血预适应。

(完整)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

(完整)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

常用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名称,剂量及用法磺酰脲类药物:——餐前半小时服用其作用机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但不增加胰岛素的合成。

对于有一定内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病人才能奏效。

磺酰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所有的磺酰脲类药物均能引起低血糖。

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个小时出现,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1、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秦苏、优哒灵、安达、美迪宝、利糖妥、麦林格、吡磺环丙脲、灭糖尿、灭特尼等;瑞易宁控释片、唐贝克控释片)短效磺脲类制剂,服用方法为三餐前半小时服,2。

5毫克开始用,最大剂量可达每日30毫克。

格列吡嗪片剂有2。

5毫克(如迪沙片)和5毫克两种规格。

该药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为30毫克,老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剂量以不超过20毫克为宜。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每片5毫克,推荐与早餐同服。

起始剂量为5毫克,每日1次,根据血糖情况可进一步增加剂量,每次加5毫克,最大剂量为20毫克/日。

常用剂量为5~10毫克/日。

本品不可掰服。

2、格列齐特:(达美康、列克、甲磺吡脲)中效磺脲类制剂,早晚餐前半小时服,最大剂量为每日240毫克.每片80毫克,餐前半小时口服.开始每次40~80毫克,每日1~2次,每日最大剂量为320毫克(4片),分2~3次服用,血糖稳定后可改用维持量。

达美康缓释片:该药每片30毫克,每日剂量范围30~120毫克,每日1次给药,早餐前服用.3、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赫素、达安辽、达安宁等)长效磺脲类制剂,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难治性低血糖,老年人中慎用.最大剂量为每日15毫克.4、格列美脲:(亚莫利、圣平、圣唐平、普唐苹、万苏平、迪北、伊瑞、佳和洛、力贻苹、安尼平、糖酥、阿迈瑞等)新一代的长效磺脲类制剂。

在体内容易与蛋白快速结合和解离,对血糖控制较为稳定。

格列美脲有每片1毫克、2毫克两种片剂,初始剂量为1~2毫克,每日1次,以后可以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渐增加,一般患者每日剂量为1~4毫克,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6~8毫克。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二、口服降糖药的6大误区*三、糖尿病患者六大禁忌药糖尿病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还是一种终身疾病,很难彻底治愈。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是该物质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

那么糖尿病有哪些治疗药物呢?1、磺脲类药物常见药物: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

作用机理: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降糖药物,它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胰岛β-细胞内 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 +通道开放,Ca+ +内流并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双胍类药物常见药物: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

作用机理:二甲双胍类药物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减少肝糖的输出,增强周围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使HbA1c进一步降低,并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药物:如拜糖苹、倍欣等。

作用机理:α-葡萄糖苷酶是一种能使不被吸收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小肠可吸收的单糖,而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通过抑制该酶作用,而延迟或减少餐后血糖升高。

4、胰岛素分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

作用机理: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

口服降糖药的6大误区1、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ppt课件
适宜单独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副作用
• 肠道反应,如口干苦、厌食、恶心、呕吐、腹 泻、口腔有金属味等,减少剂量和饭中、饭后 服用可以减轻症状。
• 部分病人有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红斑、荨 麻疹。
• 最严重的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 常用药物 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 常用药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 服药时间:
饭前饭后服用均可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
在小肠内抑制a-葡萄糖苷酶,阻止和延缓葡 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适应症:
适应于1、2型糖尿病病人,尤其适用于糖耐 量减低的病人,一般与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合 用,也可与胰岛素合用。
人。 • 1型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过程中血糖波动
较大者,加用双胍类药物有利于稳定血糖。 • 对胰岛素不敏感的病人。
胰岛素增敏药物-双胍类
禁忌症
因双胍类药物易致胃肠道反应和高乳酸血症, 因此
• 禁用或慎用于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休克、 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缺氧血症病人。
• 胃肠道疾病患者慎用。 • 凡不适宜单独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情况,也不
• 服药时间 可放在饭前、饭中或饭后服用,如
果没有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如果同时服用有磺 脲类药物,最好和磺脲类药物一起在饭前半小 时服用。
胰岛素增敏药物-格列酮类
作用机制:
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 抵抗
适应症:
主要适应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病人, 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 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禁忌症:
不用于胃肠疾病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8 岁以下的病人。

糖尿病药物分类和机理

糖尿病药物分类和机理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汇总抗糖尿病化学药物按效用机理分类,要紧有: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磺酰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

3.双胍类。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奥恬苹(米格列醇,))。

5.噻唑烷二酮衍有生命的物质(吡格列酮(艾汀片)、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

6.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诺和龙、普瑞丁)、⑵那格列奈(唐力、唐瑞)、(3)米格列奈)。

7.中成药七大类品种。

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 是医治Ⅱ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

该类药物与体内受体结合后激活,从而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抗击、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糖血症代谢紊乱,与此同时,这一类药物在降血压、调剂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映、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对肾脏的爱惜方面也预示了效用。

最先开发成功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环格列酮、恩格列酮和曲格列酮。

在药效较低、严峻不良反映及肝毒性的阻碍下,这些药物慢慢被淘汰或撤市。

今朝临床利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日本武田的吡格列酮,葛兰素史克的马来酸罗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独特的地址是能较着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灵敏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成为事实对血糖的长期操纵,以此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因为其同时具有杰出的耐受性与平安性,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潜力。

在这一庞大的应用前景的阻碍下,外洋对噻唑烷二酮系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远未停止,正待上市的药物有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法格列酮(Farglitazar)和日本武田制药研制的达格列酮(Darglitazoan)。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个不变增加的大类,2003年占抗糖尿病药物市场的比重为%,2004年为%,2005年增加到%。

国产罗格列酮对原研药攻势甚猛罗格列酮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上市的品种, 1999年5月25日经FDA审查核定后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Avandia”、“安糖健”。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应用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应用
• 要是已经到增敏剂
• 单药应用者漏服当日均可补服
• 联合用药者只要血糖不低也可当日补
DPP-4抑制剂
• 这类药物只需每天一次服用,餐前、餐后 皆可,漏服后于当日随后补服即可。
发药注意事项
• 给药前要了解血糖和胃纳情况 • 发药时再次提醒药物服用方法 • 吃饭后巡视病人服药情况 • 床边交接班时,再次检查病人服药情况
抑制胃排空,抑制食欲及摄食 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西格列丁(捷诺维) 沙格列丁(安立泽) 维格列丁(佳维乐)
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
DPP-4抑制剂作用特点
不增加体重 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小,基本没有引起低血糖 的风险 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可用于CKD4-5期患者
过敏反应
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
α- 糖苷酶抑制剂
• 餐中想起漏服,可以马上补服;
• 吃完饭再补服的话,药物的降糖效果将会大打折 扣。就下餐前血糖监测情况而定
双胍类药物
• 如果二甲双胍的用量较小,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 的方式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
• 联合用药的患者也最好仅采用增加活动量的方式, 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较高以后再补服,以减 少由 于用药时间变化,导致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而 出现 低血糖反应。
定期检查血肌酐、肝功能、尿酮体。 对此药过敏者 在做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
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降血糖作用机理
减轻胰岛素抵抗
保护β胰岛细胞功能 减少肝糖原异生作用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环格列酮
改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T2DM
噻唑烷二酮的适应症
胰岛素抵抗伴有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
联合用药时注意低血糖反应
出现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 类或淀粉无效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应用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应用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应用
一、糖尿病药物分类及应用二、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须知的三个技巧三、糖尿病常见药物的副作用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应用1、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一:磺脲类药物
1.1、常见药物: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
1.2、作用机理:磺脲类药物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口服降糖药物,它是通过与β-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的相互作用,刺激胰岛素分泌,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胰岛β-细胞内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Ca++通道开放,Ca++内流并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二:双胍类药物
2.1、常见药物:美迪康、格华止、迪化糖锭
2.2、作用机理:二甲双胍类药物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减少肝糖的输出,增强周围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脂肪酸氧化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不刺激内源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不仅可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使HbA1c进一步降低,并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用量。

3、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3.1、种类: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本品可用于Ⅰ型、Ⅱ型糖尿病病人,可改善糖尿病病人餐后的高血糖。

服用期间可出现腹胀,偶见过敏。

3.2、副作用: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痛、腹泻。

4、糖尿病如何合理用药。

常用降糖药物精选全文

常用降糖药物精选全文

DPP-4酶 抑制剂
DPP-4 酶
GLP-1 类似物
GLP-1在人体中的效用: 肠促胰岛素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
促进饱胀感 降低食欲
细胞: 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肝脏: 胰高糖素水平下降 减少肝糖输出
α细胞: 抑制餐后胰高糖素分泌
胃: 帮助调节胃排空
提高β 细胞反应
减轻β 细胞工作量
水钠潴留
1. Rennings AJM. Diabetes Care 2006; 29:581–587. 2. ESC/EASD Eur Heart J 2007;28:88-136. 3. ADA. Diabetes Care. 2007 Jan;30 Suppl 1:S4-S41.
*
RECORD研究: 罗格列酮显著增加心力衰竭风险
13
胰腺

营养物质信号 ● 葡萄糖
激素信号 GLP-1 GIP
胰高血糖素 (GLP-1)
胰岛素 (GLP-1,GIP)
神经信号
细胞 细胞
以肠促胰岛激素为根底的治疗: 作用机制
肠道 GLP-1 释放
无活性 GLP-1 (9-36)
进餐
活性 GLP-1 (7-36)
*
禁忌及副反响
禁用于活动性肝病或肝酶显著升高﹥2.5倍的病人 可引起体液潴留、体重增加、不用于水肿明显的患者 不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 诱发和加重心衰、 不用于1型糖尿病
*
TZD的不良反响——水钠潴留
机制不明
血管扩张
直接血管活性效应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
可能原因1
水肿和体重增加 加重心衰风险
水肿患者慎用 心衰NYHA分级Ⅰ和Ⅱ级密切监测 有心衰危险的患者密切监测 心功能NYHAⅢ、Ⅳ级心衰禁用2 心衰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慎用3

六大类口服降糖药课件

六大类口服降糖药课件

促进葡萄糖利用,抑制肝糖原 分解。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α-糖苷酶抑制 延缓葡萄糖吸收,控制餐后血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
剂类
糖。
列醇
12
类别 二代磺脲类促泌剂
代表药物 格列本脲
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 格列喹酮
三代磺脲类促泌剂 格列美脲
口服降糖药按作用机理分类
规格
作用机理
2.5mg
80mg 2.5mg 30mg 1mg
分病人会出现腹 泻。
用。
15
糖尿病药物按作用时间分类
根据作用时间,口服药可分为: 短效(桔色)、中效(深红)、长效(红)、超短
效(黄色)、超长效(蓝色)、
特别提示: 所有的降糖药,不论长效短效,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改善,只是侧重点不

16
糖尿病口服药
超短效药物: 以控制餐后血糖为主; 作用时间: 约2-4小时,每天3次; 代表药物: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钙、
其半衰期不足2分钟。
7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分类
胰岛素增敏剂
主要作用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 需2-3周明显见效, 但作用持久
适用对象
各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者 胰岛素抵抗较重者 经济条件较好者
类别
代表药物
不良反应
禁忌症
胰岛素增敏 剂 噻唑烷二
酮类
罗格列酮
1、所有1型糖尿病人;
2、伴随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
中毒患者;
易致低血糖,但发生 3、12岁以下儿童;
率很低且程度较轻。 4、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不权者;
5、与CYP3A4抑制剂合并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药物分类及机理汇总抗糖尿病化学药物按效用机理分类,主要有:1.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磺酰脲类(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吡嗪(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

3.双胍类。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阿卡波糖);卡博平(阿卡波糖);倍欣(伏格列波糖);奥恬苹(米格列醇,))。

5.噻唑烷二酮衍有生命的物质(吡格列酮(艾汀片)、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

6.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诺和龙、普瑞丁)、⑵那格列奈(唐力、唐瑞)、(3)米格列奈)。

7.中成药七大类品种。

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 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类新药。

该类药物与体受体结合后激活,从而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糖血症代紊乱,与此同时,这一类药物在降血压、调节脂质代、抑制炎症反映、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对肾脏的保护方面也预示了效用。

最先开发成功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环格列酮、恩格列酮和曲格列酮。

在药效较低、严重不良反映及肝毒性的影响下,这些药物逐渐被淘汰或撤市。

今朝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日本武田的吡格列酮,兰素史克的马来酸罗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独特的地方是能较着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使成为事实对血糖的长期控制,以此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因为其同时具有杰出的耐受性与安全性,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潜力。

在这一巨大的应用前景的影响下,外洋对噻唑烷二酮系列药物的研究与开发远未停止,正待上市的药物有英国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法格列酮(Farglitazar)和日本武田制药研制的达格列酮(Darglitazoan)。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个不变增长的大类,2003年占抗糖尿病药物市场的比重为3.53%,2004年为4.08%,2005年增长到4.52%。

国产罗格列酮对原研药攻势甚猛罗格列酮是兰素史克公司开发上市的品种, 1999年5月25日经FDA审查核定后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Avandia”、“安糖健”。

2000年,兰素史克(XX市)已经将罗格列酮引入我国上市,商品名为“文迪雅”。

罗格列酮在全球上市后,销售额平稳上升,随即,市场上又陆续开发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合制剂(Avandamet)、罗格列酮/格列美脲复合制剂(Avandaryl)。

2006年,兰素史克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已经获得SFDA批准在我国上市,商品名为“文达敏”。

复合制剂的推出减少了单药的剂量、降低了成本和价格,更重要的是使效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了协同和互补效验。

2005年,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4.19亿美元,成为抗糖尿病药物之首,2006年同比增长了27%,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

2005年圣济堂制药的片剂“圣敏”、黄河药业股份的胶囊“奥洛华”也得到许可生产上市,形成了原研药与国产药1:6的市场格式。

国产吡格列酮统领国市场吡格列酮是日本武田/礼来开发的品种,1999年7月15日获FDA审批后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Actos”。

在2005年全球性市场销售额22.97亿美元中,武田公司占据了79%的份额,礼来公司的份额仅为21%。

2005年,日本武田的原研药在我国获得注册,以商品名“艾可拓”上市。

供国样本病院用药的吡格列酮生产厂商有12家,其中,排名前5位的太洋药业的“艾汀”、恒瑞医药的“瑞彤”、中美华东制药的“卡司平”、XX市武田药品的“艾可拓”、宝光药业的“贝唐宁”占据了98.27%的份额,而康恩贝制药、凯宝药业、新达制药等7家的产品仅占1.73%,尽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今朝临床上常用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两大类。

临床上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缓胰岛素抵抗。

罗格列酮类的有:文迪雅(马来酸罗格列酮),每一片2毫克、4毫克(兰素史克);太罗(罗格列酮钠),每一片4毫克(太极药业);爱能(罗格列酮),每一片4毫克(恒瑞);维戈洛(盐酸罗格列酮),每一片4毫克(三维)。

吡格列酮类的有:艾汀(盐酸吡格列酮),每一片15毫克(太洋药业);卡司平(盐酸吡格列酮),每一片15毫克(中美华东);瑞彤(盐酸吡格列酮),每一片15毫克(恒瑞)。

以上药物均为医保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直接降低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使成为事实血糖的长期控制,以此减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同时具有杰出的耐受性与安全性,因此具有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潜力和巨大的应用前景。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起效时间较其他降血糖药为慢。

其起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并非短时间就能达到最抱负的疗效。

一般需数周乃至数月才气达到最高文用效验。

所以,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时,还必须达到足够的疗程。

只有在足量和足够疗程的情况下,才气更好地保护β细胞功能,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延缓病情进展。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因其减缓胰岛素抵抗,同时改善并保护β细胞功能,改善糖、脂代,因而具有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延缓疾病进程的效用。

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对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不肥胖但伴有代综合征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优先并尽早给予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早期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决不仅仅象征着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血脂水平的下降和达标,更重要的潜在益处在于对β细胞功能的保护和改善,进而延缓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改善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慢性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哪些人适应噻唑烷二酮类药物?⑴ 2型糖尿病患者。

⑵经由过程饮食和运动控制欠安的2型糖尿病患者。

(3) 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欠安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单用胰岛素控制欠安的2型糖尿病患者。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哪些副效用?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效用主要有:肝功能异常,水肿,体重增加,轻中度的贫血。

与二甲双胍合用时贫血的发生率高于单用本品或与磺脲类药物合用。

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需注意以下事项:⑴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效用机制决定其仅在胰岛素存在的前提下才可发挥效用,故不宜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⑵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前必须常规检测肝功,对有肝病或肝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

(3) 所有服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者必须定期监测肝功能,最初一年每一二个月复查肝功,以后定期检查。

(4)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可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情况酌情味整合用药物的剂量。

本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5) 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单用本药无需调整剂量;因肾损害患者禁用二甲双胍,故对此类患者,本品不成与二甲双胍合用。

(6) 老年患者服用本药时无需因年龄而调整使用剂量。

(7) 对合并多囊子宫综合征的患者,使用本品治疗后,有潜在的受孕可能。

(8) 1、2级心力衰竭患者慎用本品。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有哪些禁忌证?⑴已经知对本品或其中成分过敏者禁用。

⑵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禁用。

(3) 不宜用于l型糖尿病患者。

(4) 水肿患者应慎用本类药物。

(5) 不适用于3、4级心功能停滞患者。

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可引起液体潴留,有加重充血性心衰的危险。

(6) 有活动性肝脏疾病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于正常最大限度2.5~3倍者禁用。

(7) 不推荐18岁以下患者服用本品。

(8) 妊娠和哺乳妇女应制止服用。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否可以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与其他效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经由过程机制互补起到更佳的降糖效验。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与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及各种类型的胰岛素均可合用,但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血糖情况酌情味整合用药物的剂量。

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可逐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啥子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以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口服降糖药物。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比较成熟的治疗糖尿病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效用机制为:竞争性抑制位于小肠的各种α-葡萄糖苷酶,使淀粉类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从而减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不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可降低餐后胰岛素水平,说明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哪些?今朝已经步入市场并在临床上常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主要有:拜唐苹(阿卡波糖),每一片50毫克(德国拜耳);卡博平(阿卡波糖),每一片50毫克(中美华东);倍欣(伏格列波糖),每一片0.2毫克(XX市武田);奥恬苹(米格列醇,miglitol),每一片50毫克(维奥)。

以上药物中拜唐苹及卡博平为医保药物,倍欣与奥恬苹尚未步入医保目录。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哪些独特的地方?⑴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外貌的α-糖苷酶。

⑵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3)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

(4)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停滞。

(5)药物与酶的结应时间大约是4~6钟头,此后酶的活性又可恢复。

(6)几乎没有对肝肾的副效用和蓄积效用。

(7)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哪些益处?服用α-葡萄糖苷酶有如下好处:可显著降低糖耐量受损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

餐后血糖升高是糖耐量受损(IGT)阶段糖代紊乱的主要标志,餐后高血糖的葡萄糖毒性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当胰岛β细胞功能仅剩约50%时,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受损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

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是阻止糖耐量受损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

餐后高血糖可引起血管紧缩和通透性增加、血管皮细胞粘贴性增加,造成血管损害,是糖尿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基础。

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

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证验实,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因素。

还可降低餐后胰岛素水平,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哪些人适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⑴ 2型糖尿病患者。

⑵经由过程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欠安的2型糖尿病患者。

(3) 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欠安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单用胰岛素控制欠安的2型糖尿病患者。

(5) 1型糖尿病患者,可配合胰岛素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不变血糖。

有哪些副效用?胃肠道反映:腹胀、腹痛、拉稀、胃肠痉挛性疼痛、顽固性粪便干燥等。

其他尚有肠鸣、恶心、吐逆、食欲消退等。

长期应用或减少剂量可缓解。

乏力、头疼、眩晕、皮肤发痒或皮疹等较少见。

合用其他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