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成了许多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
1.政治因素:战争使得许多国家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例如德国的帝国崩溃和苏联的革命。
这些政治变化导致了许多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如共产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
2.经济因素:战争使得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例如德国和日本。
这些国家在战后需要重建经济,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制度。
3.社会因素:战争造成了许多人员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例如城市化进程加速、劳动力市场扩大以及女性劳动力的增加。
这些变化也导致了许多新的社会变化。
4.技术因素:战争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例如核能、航空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促成了许多新的变化。
在政治方面,战争导致了许多国家政治结构的变化,并促成了共产
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新的政治体制的出现。
在经济方面,战争造成了许多国家经济的破坏,并促成了许多新的经济制度的出现。
在社会方面,战争造成了许多人员流动和社会结
构的变化,并促成了许多新的社会变化。
在技术方面,战争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并带来了许多新的商业机会。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背景介绍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包括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新兴 国家的崛起等。这些变化对资本主义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危机与挑战
二战后,资本主义面临了多次经济危 机和挑战,如石油危机、金融泡沫等 。这些危机促使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 整和改革。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政治的新变化 • 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本文将探讨二战后资本主义在多个方面所经历的变化,包括 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环保法规的制定
政府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鼓励绿 色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 主义也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生产,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05
结论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1 2 3
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放 和资本流动,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金融风险与资本主义的危机
金融市场的风险和波动也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和波动,需 要加强监管和风政治
民主制度的完善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民主制度建设,实行了 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民主改革,如普选、言论自由、结社自 由等。
政治参与的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教育水平的提高,资本主义国 家的公民参与政治的意愿和能力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形 式和渠道也日益多样化。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

思考:材料2中从月收入到实际收入,主要是谁在干预收入的变化? 这说明福利国家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政府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评价:
① 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 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 会环境。
2.广泛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___本__主__义__国家建立起社会保障 制度。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__福__利__国___家__”(法、德)
3.发展:随着_福__利__政___策__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 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 度。
B.商品化 近代化
C.全球化 信息化
D.工业化 全球化
2. 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下列不
属于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和迅速发展的原因的是( ) A.冷战开始后,美国积极扶持日本
D
B.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美国大量军需订单
C.日本重视科技和教育
D.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欧洲联合原因和表现; 2.了解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日本崛起的原因和表现; 3.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
一、欧洲的联合
战后初期的欧洲
仅十多年后的欧洲
一、欧洲的联合
1. 西欧经济二恢战复后的欧原洲因经:济发展示意图 ②①原美有国的马工歇业尔基计础划的E大量F援G助 外H因 ③④制采A定用了先B 适进C当的的 科D经 学济 技发 术展 成果政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共23张ppt)

2、温建故立知过新程:
1929—1933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农产品 大量过剩,价格下跌。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矛盾,美国掀起了工人运 动和农民斗争的高潮。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政权稳定,罗斯福加 强政府干预,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过程 (1)20世纪5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加强经 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 位的提高 (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 体化的进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通过 《巴黎条约》成立,1952年7月23日生 效。根据条约规定,成员国毋须交纳 关税而直接取得煤和钢的生产资料。 欧洲煤钢共同体的缔约国有法国、西 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
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 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 A.美国的扶持和援助 B.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建立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
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 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 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目的 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重振西欧雄风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制度的实质 目的: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福利制度的实质:保障全社会公民的基本生活
二、建立“福利国家”
1.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和福利制度的实质 2.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有哪些内容?
瑞典的社会福利是全球最好的之一,全民公费医 疗,实行义务教育,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全由政 府包下来。可享受幼儿保育费、学生学费、失业救 济金、退休金、安葬费、抚恤费等等,名目繁多。 法定年工作量只有6个月,是全世界最短的。新生 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 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以前,父母 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周岁以后,完成九年义 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病人 享受病假补助,医疗费用和经医生之手的药品开支, 大部分由国家负担。在瑞典没有贫民区。
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已不能奏 效,出现了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的“滞胀” 状态,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失业严重、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和外贸增长趋缓等。英美等西方国家抛弃凯 恩斯主义,转而实行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 削减社会福利、维护企业利润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世 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开始减 少政府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英美等国出现了政府 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 合经济”。
1946年到1948年,美国钢产量由6000万吨 升至8000万吨。汽车由309万辆增到528万辆。 通用汽车公司的利润1949年比1939年增加了 258%。
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5233亿 美元到1971年的10634亿美元。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迅速发展的重来自 原因是什么?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奉行国 家干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 宏观调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内容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是 1、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 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4、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是一个新趋势。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在二战后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内容介绍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因素。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4、国际间的合作和更加密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本主义发展到同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后,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得以确立。但在60年 代末,由于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欧 三足鼎立的局面。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感谢观看
内容介绍
3、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4、西方国家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紧“冷战”的实施,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干预,从而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密切。 6、推动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教育在国际竞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美国经济发展特点1.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国家。
2.战后经济发展迅猛,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减缓。
3.以外向型经济为主,资本输出和跨国公司发展迅速。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90年代,出现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5.新经济含义: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发展等。
(这条看看就行,可以不用记,联系华为)二、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1.二战期间,本土未燃战火,发展环境有利。
2.二战时期的资本积累;3.二战后获得广阔世界市场。
4.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5.利用高新技术;6.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
三、欧洲复兴的原因1.马歇尔计划援助。
2.西欧工业基础好,采用高新技术。
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劳动者素质高。
4.制定恰当经济发展政策。
5.走向联合,实现一体化,实行合作发展。
四、欧洲走向联合1.原因:为了振兴经济,在美苏争霸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地位2.概况: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999年欧元诞生,2002年成为欧元区唯一合法货币。
五、欧洲走向联合的影响1.促进欧盟各国经济发展。
2.提高欧洲在国际上地位和作用,保障欧洲各国安全。
3.推动欧洲一体化稳步发展。
4.动摇美国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加速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六、日本经济发展原因1.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为日本发展奠定基础。
2.冷战开始后,美国扶植日本发展经济。
3.日本引进欧美先进技术。
4.注重国家对经济干预,实行教育先行、技术立国战略,保持政策连续性。
七、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1.日本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冲击美国霸主地位,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
3.冲击两极格局,推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4.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军费开支增加,引起邻国关注和不安。
第17 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练一练
4.二战时某学者认为:“我们必须消灭所有敌人,不仅仅是 用加农炮和导弹可以毁灭的具体的敌人,也包括同样具有毁 灭性的经济敌人,这样的敌人亦指失业、疾病、养老和儿童
的疾饿”。为了消灭经济敌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 )
A.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开始走向联合自强的道路 D.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②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1964年10月1日日本新干线通车
日本长期坚持智力投资,非常重视普通教育和
高等教育,1950年, 日本九年义务教育的普
及率就已达99%。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
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行政 “科技立国”政策。2004年日本对教育的投入
费用的1/5左右,这一比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是GDP的17%,达到了国际规定平均值的四倍
主权国家多、国土面 积小
市场狭小,且因主权 国家多,形成关税壁 垒和货币障碍,阻碍 经济发展。
漫画赏析
美
苏
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法德的讨论?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 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 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欧盟 成立
欧元开 始流通
欧盟旗帜
欧元标志
统 一 货 币 欧 元
统一欧盟护照
统一欧洲驾照
“我是法国人,但我更 是欧洲人”
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
思考
欧盟的性质与欧洲联合的影响?
性质: 区域性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组织)
欧洲联合的影响: ①消除积怨,实现和解,创造和平(欧共体);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基础 主导 内容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
社会主义发展有何启示?
局部调整有利生产力发展 要不断深化改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福利业 新经济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
1.(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3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现在(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 解析: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 训,普遍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采取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
• 3.(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2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 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3.C 解析: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30年 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 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2)、知识经济两大标志
一是电脑代替人脑; 二是互联网的开通,以数字为基础 的经济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改变着我 们的一切.
(3)特点: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先导。
(4)、“新经济”的实质和核 心
实质是:信息化与全球化
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
的一系列其他领域的创新.
“新 经 济”
出现标志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
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成功实践: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
4.过程: 日渐完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继续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后 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
5.17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难点三:评价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举例:讨论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全球多极化格局的贡献和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讲授法,对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讲解。
-引入讨论法,鼓励学生对战后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激发思考。
-实施案例研究,选取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其政治经济制度变化及其影响。
2.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国家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等,从不同角度探讨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文献:收集并阅读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发布的政策文件、经济计划报告等,分析其政治经济策略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效果。
-视频资料:观看有关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变革的纪录片,如《福利国家的神话》、《战后欧洲的重建》等,通过影像资料直观感受历史变迁。
-论文:阅读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如分析美国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经济恢复的影响,探讨日本经济奇迹背后的政策因素等。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理解并掌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提升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
2.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比较不同国家发展道路、评价历史变革的能力。
3.责任担当:通过探讨福利国家建设等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责任,增强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4.全球视野:从全球视角审视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变化,特别是混合经济的形成、经济计划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地方卷]——两年地方卷借鉴创新
1.(2017·江苏卷·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D[D对:通过纵向比较1990年和2003年高、中、低收入国家各自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看出,不同类型国家在产业结构上呈现的趋势是:农业、工业比重降低,服务业的比重基本上是不断增加的。
A错: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是因为其经济发展程度高,而非忽视农业生产。
B错:低收入国家的农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然偏高。
C错: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变革发展不平衡。
]
[模拟卷]——两年模拟卷仿真热身
2.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
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从材料可知联邦德国政府有干预经济的举动,故A项错误;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从材料中联邦德国政府对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可知国家干预经济适应德国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德国既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又坚持市场经济为主体,体现了混合经济的特征,故C项正确;自由放任政策是反对政府对经济进行监管,与材料“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不符,故D项错误。
]
3.(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表反映了美国()
A
B.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C.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
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
B[表格体现的是各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变化,并不能体现经济增长快慢,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到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对外贸易问题,故C项错误;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而非两极格局,故D项错误。
]
4.(2018·四川绵阳模拟)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
由此可见英国()
A.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
B.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
C.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
D.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C[材料中未涉及“货币扩张”,故A项错误;“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故B项错误;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加强与材料中“1951年和1982年”数值上升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财政困难,故D项错误。
]
5.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
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
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B[材料中“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表明“福利国家”制度也有许多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而非扩大,故A项错误;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材料中“1971年”相符,故B项正确;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加强,故C项错误;“新经济”发展模式出现在90年代,与材料中“1971年”不符,故D项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