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精选6篇〕《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才能目的: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才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才能,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才能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才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绘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答复,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如今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详细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时常需要预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

《雷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消逝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同学观看大自然的爱好。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同学学习语文的爱好。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爱好1、呈现板书,回忆梳理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知道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并且重点感受了雷雨中的景象。

2、全班表演,激趣导入(1)激趣:聪慧的孩子们,你们能表演雷雨时的景象吗?(2)全班在老师引领下表演(首先,生把小手放在桌子上敲打表演打雷,师说“打雷喽。

”生把纸拿起来抖动表演下雨,师说“下雨喽。

”接着,两组敲桌,两组抖纸,表演雷雨交加,师说“大风来了”,生一边抖动一边吹纸。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1、感受雷雨前景象(1)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2)沟通,预设: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想象说话: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闷)②比较句子A、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沟通:你发觉了什么?你宠爱哪句?为什么?C、想象,这样闷热的天气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还有别的动物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用上“一……也……”练习说话突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情境模拟,同学表演“树枝乱摆”②体会“风大”③用朗读呈现“风大”④一阵大风吹来,还会消逝怎样的情景呢?想象说话:A、出示:突然,一阵大风吹来,。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5篇)《雷雨》篇1【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音响)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我们常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

初读感知1、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帮你。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3、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小朋友能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自由读。

指名读。

再读感悟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顺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注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作记号。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愿意把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5、范读写雷雨时的段落,指导读出感情。

默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互相评价。

看图选读课文。

朗读展示。

我的发现(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现。

是呀,如果把“垂下来”换成“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

这里还连着丝呢。

发现带点的词用得很好;发现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就没有这么好了;发现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7篇)雷雨教学设计(精选1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雷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大家好。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

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

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

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

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

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

【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16、《雷雨》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词语运用的好处。

3、整体感知雷雨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能说出雷雨前景象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垂”两个生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难点:能说出雷雨前景象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过渡语: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ppt出示谜语)指导学生书写“雷”。

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雷雨是怎样的。

(二)学习生字词语1、学习生字读音。

学生开火车读——全班跟读2、去掉生字的拼音——生把生字摆到对应的拼音下面,奖励蝴蝶卡纸4、学习词语。

生口头组词——小老师读——全班跟读。

5、男女生赛读。

(三)梳理课文脉络1、生观看雷雨小视频,体会雷雨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雷雨前、中、后。

2、生自由读文,思考雷雨前、中、后的景象分别对应哪几个自然段。

(四)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1、默读1-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作者描写了雷雨前的哪些事物。

生划出: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师相机板书。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乌云动图。

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

指导“压”用词的好处,加动作读。

(2)指导朗读描写叶子和蝉的句子。

体现天气的闷热。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播放风的声音。

(2)出示句子——出示动图。

指导朗读大风吹得树枝乱摆的句子。

加动作读。

(3)过渡语: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蜘蛛)生示范读——评价——指导垂字的好处。

学习书写“垂”字。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 雷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本二下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找段落"的方式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即“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学习雷雨前的片段,借助“完善板贴"这一学习活动,通过微视频、直观感受、表演等方式理解“垂下来、压下来、乱摆”这两个词语,并能借助这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段落。

3.会写“雷、压、黑、垂"四个生字。

并能借助魔法棒和魔法圈写好“垂和黑”两个生字的横画间距和横画长度。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活动一:猜雨揭题猜“雨"字,积累和雨有关的词语①第一次见面,林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它是什么字?②你能给“雨”找找朋友吗?③老师也带来了很多雨的朋友呢:毛毛细雨和风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能给他们分分类吗?揭题雨的朋友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看老师板书课题:雷活动二:看图梳理自由读课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仔细观察这一场雷雨。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图找段落林老师给这篇课文画了三幅画,现在请你先好好地观察第一幅画,对照课文,来读读对应的段落。

指名读,追问,你读这段的理由是?为什么读这段呢?你们赞成吗?图片:小结: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就显得特别有条理。

活动三:借板贴,学习1—3自然段圈画雷雨前的事物·让我们走进描写雷雨前的第1——3自然段,同桌合作:①默读圈画:默读1——3自然段,圈出雷雨前的事物②讨论校对:同桌校对·幻灯展示学生的圈画结果,并修正·全班修改2.利用板贴,理解词语,指导朗读对照课文,仔细观察,给老师提提意见,这幅画哪里需要改进?(相机教学)①教学“满天"·哪个词告诉你要贴很多很多乌云呢?·指名读句子,评价读好“满天、黑沉沉”等词语。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乌、压、垂、户、迎”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磁力贴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联系生活,说“雨”。

师:同学们,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

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相机出示图片)预设1:我见过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落在大地上,草绿了,花开了,大地苏醒了。

预设2:我见过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屋顶啪啦啪啦直响,不一会儿,雨就停了。

预设3:我见过雷雨,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预设4:我见过暴雨,雨水铺天盖地地从天空倾泻下来,像瓢泼一样。

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设计意图: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说一说见到的不同的雨。

初步感知雨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课堂更加高效。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标好自然段。

(2)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瞧,雨点儿送来了这些词语朋友。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yā chuí pū压下来垂下来扑来② chán huā hu夏蝉哗的一声窗户(2)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认一认。

预设:看图识字、字源识字、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等。

点拨:①看图识字。

通过看图追溯字源认识“压、垂、蝉、户”。

“压”,出示图片,让学生做一做压下来的动作。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

《雷雨》教学设计(15篇)《雷雨》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__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2、是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凉爽。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雷雨》。

(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教学:带拼音认生字。

(读给同桌听、全会读的读、指名读)去拼音读。

(打电话游戏识字、抽查读)句段中认字。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3、指导写字“垂、蜘、越、逃”。

三、再读感知,理清条理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写雷雨?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懂了什么?3、还有哪些不懂?进入资料城:《闪电的形成》、《球形闪电》、《惊蛰至,春雷起》、《昆虫和惊蛰》、《彩虹的成因》、《为什么雷雨前天气闷热》、《为什么先刮风后下雨》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雷雨》一课,学习了生字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2、这节课,我们就要读好雨景,想象雨前、中、后的情景。

二、读中赏雨、读中想象1、雷雨就要来了,是怎样的情景?自由读1、2、3节。

2、汇报。

3、小作者抓住哪些事物来写?把最能表现雷雨前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乌云”一句:(指名汇报──再指名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乌云压顶,读出这种感觉来)“大风”一句:(用第2节过渡──出示图,请看大风一刮,树枝乱摇,大风一刮,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作者还看到了什么“一只蜘蛛垂下来”品词品句,这句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读懂的?)“闪电”一句:(与此同时,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6雷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16雷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统编版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课文教材:《雷雨》课文文本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箱等
-实物模型:如有雷雨场景的图片或画作
2.软件资源:
-电子白板软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标注重点
-语文教学辅助软件:提供课文解析、词汇学习等资源
3.课程平台:
-学校内部学习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在线互动平台:用于学生间讨论、提问和分享
-通过分析课文,启发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将所学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授《雷雨》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试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感受语言魅力,提升文学素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了图片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发现学生们对雷雨场景的图片和视频非常感兴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然而,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自己对案例的讲解过于详细,可能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今后,我应适当调整,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机会。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雷雨》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雷雨》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案例分析等。
强调课文在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方面的价值,鼓励学生深入阅读和感悟。
答案示例:选择母亲这一角色。在家庭中,母亲扮演着照顾家人、维护家庭和谐的重要角色。雷雨来临前,她担忧家人的安全,表现出紧张和焦虑;雷雨来临时,她勇敢地保护孩子,展现出坚强和勇敢的一面;雷雨过后,她安抚家人,传递关爱和温暖。

16、《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16、《雷雨》优秀教学设计

16、《雷雨》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猜谜语,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课件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师:你能用“雨”字组词吗?(大雨、春雨、雷雨、斜风细雨和风细雨狂风暴雨……)师:在雨的家族里既有斯斯文文的毛毛雨,也有威猛有力的暴风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夏天里我们常常能见到的雷雨。

(板书:16雷雨)师: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知道雷雨时的景象吗?(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师: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16课雷雨(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2画出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雷雨的?2 字词学习。

师: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指名读开火车读)课件出示:蝉雷雨乌云压下来垂下来树枝乱摆黑沉沉哗窗户迎面扑来师:指名朗读师: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雷雨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师: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的景象?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的景象?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景象?请同学们在书上做标记。

(课文共8个自然段,1-3段写雷雨前,4-6写雷雨中,7-8写雷雨后)板书(三)课文分析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自由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划出相关句子或词语。

交流第1自然段:(1)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满天的乌云)师:课文是怎样描写乌云的谁来读一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师:师出示图片,问:这是怎样的乌云?(满天的、黑沉沉的……)压是什么意思(使劲的往下按)很(让学生用动作演示)?这个压字让你感受到什么(天空黑云压顶乌云又厚又低,让人感到沉闷不安害怕透不过气来),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的天空(乌云密布)板书(2)师:此时的树叶和蝉有什么反常(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出)这世界仿佛静止了,一切都在等待暴风雨的来临。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14篇《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意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

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作者说:“《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大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二年级下册《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定位课标分析【核心素养内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作的综合体现。

第一学段目标:【识字与写字】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 学习独立识字。

【阅读与鉴赏】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3. 尝试阅读整本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他人介绍读过的书。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表达与交流】1. 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交流的自信心。

2. 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 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梳理与探究】1. 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 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积累活动体验。

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整理、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见闻和想法。

单元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1.认识4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34个词语。

2.认识“博、馆"等9个生字;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成所名称识字。

3.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些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

4.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阅读与鉴赏】能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能拓展积累自愈,抄写句子。

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悯农(其一)》。

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优秀范文六篇)

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优秀范文六篇)

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优秀范文六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优秀范文六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雷雨教学设计及意图(优秀范文六篇)》。

第一篇:雷雨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雷雨》教案范文(精选15篇)

《雷雨》教案范文(精选15篇)

《雷雨》教案《雷雨》教案范文(精选15篇)《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

2、抓重点词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培养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作者通过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并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

2、教学重点、难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教学对象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学、好动的特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二十分钟。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经验不够丰富,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所出现的一系列自然景象缺乏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接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现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特点,本课教学首先立足本学科特点,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并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

其次,以本课为载体,通过生动活泼地学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利用动画课件,冲破时空限制,创设恰当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感官,让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演示法、设境酿情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平等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一、激情导入1、(出示谜面)师:小朋友喜欢猜谜吗?(喜欢)那听好了。

①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雷)。

②千根线,万根线。

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雨)合起来是——(雷雨,同时板书)【利用小学生喜欢猜谜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那么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中去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这场雷雨。

小学二年级语文16课《雷雨》教学设计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16课《雷雨》教学设计5篇
c.读得可真不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d.下面让我们进入“回声谷”。
e.再让我们一字开花读。第一个词谁来?……
f.去掉拼音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全班一起读。(全班齐读)
3.读课文
逐段读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师:同学们,看!(播放雷雨时的多媒体课件)
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三、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内容
小组内汇报
2.学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起立单独读。
b.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1人)谁还能像他这样当小老师?(1人)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什么雨呢?(板书:雷)请学生一起跟老师写雷字,齐读课题两遍。
大家想不想知道雷雨是什么样子的呢?想。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好,那让我们走入课文,去感受下雷雨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完后老师要请同学来说说雷雨是什么样的吗?(雷雨是先打雷后下雨;雷雨时风很大的;下雷雨还会有闪电等)

16《雷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6《雷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雷雨》。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发挥想象力,想想看,你们有没有见过雷雨天气呢?它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雷雨景象的吧!
2.自主学习(5分钟)
请大家打开教科书,自读课文《雷雨》,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例题2:课文中的“雷声隆隆,电光闪烁”是如何描绘雷雨天气的?
答案:课文通过“雷声隆隆,电光闪烁”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雷雨天气的壮观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例题3:请解释课文中的“雨滴如梭,滋润大地”的含义。
答案:课文中的“雨滴如梭,滋润大地”意味着雨水像梭子一样迅速地下落,给大地带来了滋润和生机。
课堂
1.课堂评价
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中,我会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测试,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会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自主学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阅读课文时无法完全理解文意。针对这一问题,我可以在讲解课文前先对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其次,在探讨课文主旨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思考和寓意挖掘还略显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最后,请大家课后复习课文,熟记生字词,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谢谢大家!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

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语文《雷雨》教学设计(通用6篇)1【教学构想】戏剧,高考一般不设题考查。

因为高考不考,所以戏剧教习就可以“玩一玩”。

过去,比如《雷雨》教学,讲讲剧情,分角色读读课文,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处理处理课后习题,有条件放一放《雷雨》电影,如此而已!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欣赏戏剧,教师如何教的有“戏味”,教了十几年,似乎未深究。

其实,学生乐于表演,尤其时下演艺追风的热潮。

有的学校也热衷排演课本剧。

人物的台词与小说的语言有何区别,戏剧的台词有自己什么样的鲜明特色,学生有获知的热情!曹禺有幸就读于富有戏剧传统的南开中学,爱看戏,爱演戏,爱写戏,所以就有23岁时的处女作《雷雨》,并且震惊文坛。

在教学中,尝试点燃阅读戏剧的热情,激发兴趣、促发潜力,也许今日的教学尝试就会促成另一个“曹禺”的诞生,于是就是抱着这样的奢望,我开始了戏剧知识及作品的研读。

我的导师赵杰老师一直对我强调“文体意识”,我知道他一直在尝试,在践行。

从《长亭送别》的古典戏曲的教学到《别了,不列颠尼亚》,他一直在关注“文体”教学。

芜湖“名师大讲坛”倾听即教学“的教学理念也让我耳目一新。

如何扣住戏剧的特色,如何弯下身子倾听学生是我备课重点思考的问题。

几番思量,我确定了“台词”这个教学的核心,通过精选语言片段,尝试从品味台词的针对性、个性化、内蕴性为教学重点,感受戏剧台词对营造戏剧冲突、塑造舞台形象、形成潜台词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戏剧氛围、角色意识,通过品读精彩台词、分角色表演台词、尝试改编“宝玉摔玉”等活动努力体现戏剧教学的“实演性”独特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戏剧学习的热潮中,且各有所获。

努力实现课堂解读由语言到形象、由情节到内蕴、由表层到深层的课堂解读框架,由《雷雨》小世界到戏剧大世界的拓展!【教学目的】1、通过指导学生品味戏剧台词,体会戏剧语言的针对性对营造戏剧冲突的作用;2、通过深入挖掘个性化和包蕴性的对话,感受人物复杂心理与人物的鲜明个性;3、通过对必修课文的指导研读,从欣赏戏剧语言入手,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戏剧知识与能力,为提高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以及独立学习选修课程打下基础。

16课《雷雨》教案

16课《雷雨》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雷雨天气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雷雨天气,以及我们如何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雷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突如其来的雷雨天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雷雨天气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雷雨天气的基本概念。雷雨天气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由特定的气象条件形成。了解雷雨天气对我们预防自然灾害、安排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雷雨天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雷雨天气时的安全措施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雷雨天气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小型的“雷电”现象,演示雷电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显得有些拘谨,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另外,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雷雨天气在民间传说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引入更多与课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16雷雨教学设计

16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天气多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午后至傍晚时段。
2.雷雨天气的防御措施:
-雷雨天气时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如需外出,请注意防雷、防雨。
-在雷雨天气中,不要站在高地、树下、电线杆附近等易受雷击的地方。
3.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天气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雷雨天气常被赋予威严、正义的象征意义。
-古代诗词中,雷雨天气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抱负。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发表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鼓励他们,我会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提供的阅读材料和课后自主学习任务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选择研究主题时较为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课后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明确研究方向,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雷雨天气的基本概念、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雷雨天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雷雨》剧本: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雷雨》剧本,了解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在整个剧本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理解剧作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3)案例研究:选择课文中的经典片段,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描绘景象。
(4)项目导向学习:以“我心中的雷雨”为主题,让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2.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情景再现,深入体会雷雨天气下人们的心情和状态。

十六雷雨教学设计

十六雷雨教学设计

十六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雷雨这部戏剧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戏剧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戏剧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PPT、雷雨教材、相关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简短的视频片段或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雷雨这部戏剧作品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对雷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什么了解。

二、整体感知(15分钟)1.教师将教材中关于雷雨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对故事的整体框架和人物形象进行感知。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情况。

三、情节分析(30分钟)1.教师将教材中的关键情节进行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和情节推进。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每一场景、每一个情节进行分析和解读,从中挖掘出戏剧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3.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化对戏剧作品的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30分钟)1.教师将教材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逐一讲解,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等。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每个人物形象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台词或行为,探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效果。

3.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化对戏剧人物形象的理解。

五、情节整合和深层含义探究(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将之前讨论得到的情节分析和人物形象分析进行整合,从整个戏剧作品的角度,探讨戏剧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2.教师发放相关文献,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和研究雷雨这部戏剧作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雷雨这部戏剧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戏剧作品的意义和深层含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雷雨
一、导入新课
儿歌《夏天的雷雨》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词
2、文章分为三部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一)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过渡: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的。

1、自由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
的?
2、学生交流:读了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抓住“黑沉沉”、“压”体会)
师引导理解“压”: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放在桌子上,用手把课本在桌上压平,你看,用手从上往下用力就是压。

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
师相机理解“黑沉沉”:满天的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低,越来越黑,所以天“黑沉沉”的。

师: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和心情呢?
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个句子。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抓住“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体会)
师引导理解:从树叶的“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可以感受到,这时没有一丝风,天气非常闷热,安静,让人喘不过气来。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抓住“乱摆”体会)
师:起风了,而且是一阵大风,把树枝吹得乱摆起来。

同学们,用你的手当树枝来做乱摆的样子。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抓住“垂”、“逃”体会)师:蜘蛛知道要下雨了,它做了哪几个动作?
师引导理解“垂下来”:“垂”就是从上面顺着一根丝直直地落下来。

从“垂”和“逃”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蜘蛛很害怕很着急。

师相机指导书写“垂”字
师:雷雨前,除了蜘蛛知道要下雨了,还有那些小动物也有预感呢?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抓住“越越”句式体会)
师:指导学生模仿雷声“轰隆隆”、“轰隆隆”,而且雷声是越来越响,越来越大。

课件出示“越越”句式练习。

3、齐读1—3自然段
(二)品读“雷雨中”的景象
过渡: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些现象都在告诉我们
一场大雨就要来了。

瞧!很快,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

1、轻声读4—6自然段,想一想,雷雨有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雨下起来了——越来越大——渐渐变小
师:我们用掌声来试着表现雨的变化吧。

(引导学生拍手声音跟着变化)
师:(课件出示插图)你看,雨下得更大了,雨连成了线,就像泼水一样从天上倾斜下来,闪电更亮了,雷声更响了,如果此时你正站在窗前透过雨幕往远处望去,你会看到什么?
课件出示: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3、齐读4—6自然段
(三)品读“雷雨后”的景象
过渡:我们知道,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块,渐渐地,渐渐地,雨停了。

(课件出示雨后图),你看,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象?
1、课件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抓住“挂”字体会)
师:发挥你的想象,雨后除了彩虹,你还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引导学生谈自己想象到的雷雨后的景象)
2、欣赏雨后景色的图片,谈谈感受。

3、齐读7—8自然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真是美不胜收!其实,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只要我们也能做到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并且按一定顺序来写,也能写出这样美的文章来。

五、作业
写一写: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六、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雷雨中 雨下起来 越来越大 渐渐变小雷雨后 彩虹 空气 池塘 太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