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问答题汇总及其答案
前言:大学生应走进“智慧殿堂”著500字):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是什么?回答这一问题,可以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未来历史使命两个方面展开。
答:从大学生的培养看,主要是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不是因为其有大楼,而是因为其有大师。
大学生之所以称为大学生,是因为他们在大学里学习,接受大师的教育和影响,从而能够获得系统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上的飞跃,实现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上的方式上转变和思维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从大学生历史使命来看,大学生在毕业以后的能力优势主要表现在其理论比较厚实、思维方式比较先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
可以看出,大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未来使命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较强的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式,依赖于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要做到这一切,学习哲学是一条必由之路。
第一章什么是智慧500字):【提示】关于哲学的性质,这里有其特殊的含义,是指哲学与其它具体科学相比,尤其是与技术相比,是“非实用性“的、非功利性的和智慧性的一门学问。
答:哲学并不是一门生产知识,因此人们研究哲学是为了摆脱无知和追求智慧,而不是为了实用,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非实用的知识。
哲学是大智慧,大学问,它不是一种实用技术,但不实用不等于无用。
诸葛亮用的是智慧,不是具体知识,这就是哲学的作用之所在,它和实用的知识不是一种性质。
哲学往往被人们看作是务虚的东西,这并不是哲学不务实,哲学的务实只能务实哲学,是指导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非功利性,哲学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追根求源,使人类摆脱无知愚昧。
哲学的非功利性并不是说哲学对人类没有任何功利。
只是说它没有直接功利。
无论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凡是做出突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正确的哲学信仰的支持。
在自然科学领域,正确的信仰可以使科学家产生向未知领域挑战的勇气各克服困难和毅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单选题与答案
试题单选:8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覆盖面标识: 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A、不起任何作用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 、绪论——绪)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 , 有时不起作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D、起决定性作用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9 、人的本质在于()。
历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人能够改造世界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10 、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A、是体力劳动者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 但不1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个观点是()。
历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A、辩证法的正确观点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B、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12 、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
辩B、客观实在性A、事物的积极方面C、可知性B、事物的消极方面尽D、矛盾性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消灭的方面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13 、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历B、周而复始的循环A、看他职务大小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B、看他社会地位高低D、不可认识的C、看他向社会和他人索取的多少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试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指的是客观实在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答: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科学方法,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斗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概念指的是人的主观性,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5、什么是唯心主义?答:唯心主义是一种认为精神或思想是第一性的哲学观点,它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精神或思想是世界的本原。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什么区别?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形而上学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精神的或者是思想的。
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概念指的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
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概念指的是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性,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发展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一、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答案: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既不同于唯心主义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也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用纯粹的自然科学来代替哲学上讲的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包括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而且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
2、请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考试题库(打印整理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库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哲学是(C)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3.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D)A.一切哲学B.一切唯物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一切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4.下列哲学与世界观之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哲学就是世界观B.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D.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5.哲学的研究对象是(D)A.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B.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C.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D.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6.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一观点说明(B)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C.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7.哲学的基本问题(A)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8.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D)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D)A.思维和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B.实践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13.哲学史上两军对垒的基本派别是(A)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理论和经验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0.对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11.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D)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2.否认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必然导致(C)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诡辩论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是(C)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的本质问题C.世界的本原问题D.实践的本质问题14.二元论的错误在于(D)A.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B.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C.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D.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1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 问答题 问卷
5.
39
40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什么是哲学?
2、什么是运动及其主要形式?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50分)
1.简述马克思上义哲学产生所引起的哲学的革命变革。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010 至2011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答题卷】
使用范围:2009业余各专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总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题1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5道问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答: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简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答: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
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3.简述唯心主义及其存在形态?答:唯心主义在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问题时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5.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考题单选题:1.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2.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3.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C(哲学给人们的行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般原则)4.在下列各组命题中,哪组命题体现着唯物主义…..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应)5.发展的实质是…..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失误发展的趋势)7.认识的客体是指…..D(进入实践领域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8.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9.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方法)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B(人类通过实践…..)11.表象(D)A.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B.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应事物的本质C.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 C.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12.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13.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C)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最高峰B.科学的哲学体系已经完成C.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集大成和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D.绝对真理体系的确立15.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这种矛盾的说法属于()A.诡辩论的观点B.绝对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16.可能性是指(C)A.一定要实现的东西B.无法实现的东西C.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D. 偶然的东西17.在事物的转化过程中(C)A.都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B.都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C.有些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些不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D.人们的主观努力可有可无18.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田寿的有(E)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1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D)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20.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B)A.交换B.生产C.消费D.分配2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2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理论来源是(C)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2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D)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24.反映生产关系性质的是(B)A.生产力B.经济制度C.经济体制D.经济形态25.“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这个命题(C)A.混淆了生产和消费B.说明生产和消费就是一个东西C.表示生产和消费互为媒介,相互依存D.生产和消费处于经济关系的同一环节之上26.马克思说:“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植小麦的人事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美国的资本家。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矛盾斗争的统一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无产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历史。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的完全发展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高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劳动创造和社会实践对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主张人类应当通过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体人的自由和平等。
4.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和社会历史的规律,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论述题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论述。
主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通过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未来。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的演进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形态的变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改变和发展生产力,人类可以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通过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D.一切思辩的哲学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B.亲自参加实践C.理论联系实际D.虚心向人求教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B.运动变化C.可感知性D.客观实在性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
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
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第一部分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发展的规律性D、本质的可知性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C、不可知论的观点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发展的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问答题
绪论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4、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5、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6、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5、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8、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9、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10、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12、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3、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4、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15、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6、辩证唯物主义否定观的内容及坚持辩证否定观的意义。
17、试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8、简述意识的本质。
19、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20、规律的含义和特点。
21、社会规律的客观性22、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第二章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4、认识客体的含义、构成及其性质5、简述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
6、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7、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
8、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特点。
9、说明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的条件。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思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B)A.马克思思格斯创立时期的经典理论B.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它的发展C.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指(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是(C)A.古希腊哲学B.近代欧洲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经验论哲学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A.费尔巴哈B.傅立叶C.欧文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D奥地利C.中国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马哲问答题整理
马哲复习资料一、什么叫哲学?什么叫世界观?哲学跟世界观的关系?答: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存及表现形式;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含义?具体包括哪两个方面及其理论意义?答:概念: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即思维能否认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它们的形态(即它们的发展阶段)?答: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
旧唯物主义哲学(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再由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发展成科学的物质观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扭曲反映。
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质的哲学派别。
其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a、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例如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
四、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意义?1.联系的观点①定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②定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普遍联系的原理(1)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
①内部联系:每一具体事物都是由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题库考点(最新版)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题库考点(最新版)1、问答题概述恩格斯为什么说费尔巴哈哲学在本质上仍然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30分)正确答案:(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费尔巴哈与其他黑格(江南博哥)尔派都没有离开抽象的思辨哲学这块土地,在这个意义上,他们都属于黑格尔哲学的分支。
(4分)(2)老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施特劳斯抓住黑格尔哲学的“实体即主体”概念,从抽象的精神实体出发,用这种实体的外化和对象化说明一切;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施蒂纳等人抓住黑格尔哲学的“自我意识”概念,从自我意识出发,把一切都说成纯粹自我意识的创造;而费尔巴哈则从抽象的人与自然出发,把现实世界、人及其历史解释成纯感性自然的东西,他们都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及其实践而陷入从思维到思维的纯抽象思辨。
(6分)(3)费尔巴哈还把一般唯物主义同它的各种特殊的历史形式、尤其是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的庸俗形式混为一谈,因为看到这些庸俗形式的庸俗及其明显的错误而不敢承认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不敢把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贯彻到底,而只在人类知识的基础—— ;自然科学领域坚持唯物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历史领域,则滑向唯心主义。
他虽然始终坚持从感性的人与自然出发,但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的人及现实的自然对他来说却始终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于是他只好抽象地议论感性自然的人及其世界,对人和自然及其历史都作了非历史的唯心主义的理解。
(8分)(4)费尔巴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也是抽象的,非科学的。
费尔巴哈把宗教归结为人内心深处的心灵关系、性爱关系和感情关系,抽象地议论这些关系的自然基础并把它们以宗教的形式予以神圣化;由此,他把宗教说成一切历史变迁的基础,主张用“善的——爱的宗教”取代“恶的——神的宗教”。
这是把“爱的宗教”予以非历史、非现实地神圣化、绝对化和永恒化,这既歪曲了人与其宗教的本质,也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是不符合实际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每小题2分,合计100分)第一大题: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3、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A. 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B. 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C. 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D. 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B.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C.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D. 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5、时间具有一维性,这是指它的()。
A. 可变性B. 无限性C. 不可逆性D. 连续性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7、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地空洞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是说:()。
A. 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概念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8、客观实在性是()。
A. 运动的唯一特性B. 物质的唯一特性C. 存在的唯一特性D. 意识的唯一特性9、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10、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因为()。
A.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1、阶段性部分质变表现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A、世界运动和发展问题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4、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是()A、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何唯物主义辩证法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C、古代原子论近代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D、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5、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6、哲学上的两大基本别是指()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哲学史上,第一位全面系统阐述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是()A、赫拉克利特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8、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代表是()A、巴门尼德B、赫拉克利特C、毕达哥拉斯D、芝诺9、古希腊唯物主义最高成就者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德谟克利特10、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B、中世纪经院哲学C、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细胞学说B、牛顿力学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星云假说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哲学史上著名的不可知论者是()A、狄德罗B、笛卡尔C、休谟D、贝克莱E、康德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A、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一切科学和知识的总汇D、认识论和辩证法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4、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学发展状况C、阶级斗争情况D、哲学自身的发展情况E、宗教信仰的变化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费尔巴哈唯物主义B、黑格尔的辩证法C、培根的经验论D、康德的认识论E、狄德罗的认识论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E、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C、我们的思维能否认识我们周围的现实世界的问题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8、下列判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性质的有()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的一切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E、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9、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10、一切唯心主义都()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质B、是不可知论C、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坚持精神到物质这个认识的基本路线E、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11、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A、世界是可知的B、世界是不可知的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B、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课题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新的概括材料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新的总结E、新技术方法可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的作用(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带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哲学就是的世界观..A、理论化、系统化B、规范化C、理想化D、社会化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宗教唯心主义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A、辩证性B、机械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合理..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D、唯我论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的辩证法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星云假说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B、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资本论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着的本质特征是 ..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辩证性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多样性D、系统性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运动B、静止C、发展D、矛盾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矛盾B、是否承认运动C、是否承认发展D、是否承认物质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A、社会运动B、生物运动C、化学运动D、机械运动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实践B、生物进化C、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A、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C、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统一于 ..A、意识B、物质C、精神D、运动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说明;事物是的..A、变化发展B、普遍联系C、运动变化D、充满矛盾1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典故说明;事物是的..A、客观实在B、变化发展C、充满矛盾D、相对静止19、人们常说;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这里的分寸就是 ..A、质B、度C、量D、变化度: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20、质变的特点是 ..A、微小的变化B、飞跃C、不显着的变化D、渐进2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重视 ..A、质变B、量变C、限度D、分寸23、关于辩证的否定的错误说法是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扬弃”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共性和个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25、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的观点是 ..A、矛盾双方相互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相互分离26、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联系B、矛盾C、运动D、实践27、事物变化的根据是 ..A、外因B、内因C、规律D、运动事物变化的条件是:外因2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现了矛盾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同一性D、斗争性29、事物的性质是由决定的..A、主要矛盾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C、次要矛盾D、矛盾的次要方面30、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新陈代谢规律3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直接性B、具体性C、间接性D、生动性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32、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是 ..A、感觉B、知觉C、判断D、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33、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A、二者相互依赖B、二者相互渗透C、二者相互排斥D、二者辩证统一34、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A、科学实验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生产实践D、社会实践35、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是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客观规律性D、社会历史性3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性表现为 ..A、二者相比较而存在B、二者相斗争而发展C、二者有本质的区别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7、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劳动者38、最典型的政治结构就是 ..A、阶级B、政权C、国家D、政党政治结构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3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政治标准B、文化标准C、经济标准D、历史标准40、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自然环境B、人口因素C、政治思想D、生产方式4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英雄与群众的关系问题42、关于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A、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B、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C、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决定者D、能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43、人的本质属性是 ..A、生物属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自私属性4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人的本质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政治关系B、法律关系C、生产关系D、伦理关系45、关于人的价值;错误的说法是 ..A、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B、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索取D、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4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有其因必有其果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4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蕴含的哲理是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B、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48、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满天朝霞呢”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含义是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与特殊性之中51、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B、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D、质和量相互统一的原理52、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无 ..A、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B、由实践到相对真理和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C、由否定到肯定和由肯定到否定之否定D、由实践到认识和由认识到实践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53、“刻舟求剑”这句成语说明的哲理是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B、应该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D、应该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4、生产力反映的是 ..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自然界中物与物的关系D、人和自然的关系55、下列与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思想相符合的是 ..A、顺天意者;必得赏B、物是观念的集合C、存在即是被感知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56、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相对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朴素辩证法观点57、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中是否有新质要素产生B、事物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变化是否显着D、事物变化是否超越度的范围58、“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道理是 ..A、没有现象就没有本质B、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C、真象反映事物本质;假象不反映事物本质D、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59、“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60、“居安思危”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次要之分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二、判断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认为正确的在括号里写A;认为错误的在括号里写B1、对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阵营.. B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B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4、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做世界万物的本原.. B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B 无产阶级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和唯心论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 A8、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能够被人感觉到的客观实在.. B9、世界上有些物质是运动的;有些物质是不运动的.. B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1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对象不同.. A12、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等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条件.. A13、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A14、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A15、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16、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是无限的;它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A17、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 A18、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表现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A19、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20、规律的属性包括必然性、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21、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B22、矛盾的斗争性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B23、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首要原因.. B 内因24、内因和外因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 B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5、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常说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 普遍性26、矛盾的普遍性属于事物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共性;个性只能存在于共性之中.. B2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B 对立统一28、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B 二29、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3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 B 实践有联系主观和客观的特性31、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B 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32、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A3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A3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3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A3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A38、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3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A40、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集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多选题集锦一、以下哪些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过程。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
E.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CDE。
二、以下哪些选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E.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正确答案:BCD。
三、以下哪些选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过程。
C.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辩证法的核心。
E.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BC。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家具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目前,我国家具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我国家具生产加工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
因此,开展家具生产加工项目,对于提高我国家具产业的整体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开发高品质的家具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培养专业人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家具品牌。
三、市场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家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当然也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意识形态,是信仰,而不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非意识形态化”。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又一曲解。
任何哲学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都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这是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
鼓吹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实质是要从根本上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又是意识形态。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映和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意识形态。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革命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与历史发展规律的一致性,决定并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性。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战斗性、革命性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战斗性、革命性又是其科学性的体现。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敢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阶级性、意识形态性。
掩饰自己的阶级性,过去、现在仍然是一切剥削阶级哲学的伎俩。
2 如何发挥人的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失误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矛盾,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这种关系所带来的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这种辩证关系有以下三点意义:一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我们都知道,世界是不断运动着的,永不停息,因此新事物,新情况必定不可避免的不断产生。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对新事物视而不见,但更不能盲目的认识它们。
世界上的每种活动、行为、事件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规律,找到方法即可以事半功倍。
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一样,其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忽略它们中的任何一方,也不能将它们隔绝起来认识,更不能认为它们是一成不变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正确科学的认识事物。
二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通过上一条的认识,我们知道,工作应该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
那矛盾的普遍性关系和特殊关系的辩证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工作方法是什么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种经历,在面对新的事物或进行某种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亲身经历试验找到一个或几个个体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一个或几个的工作了。
但为了完成更多或这一类工作,我们会把自身的经验作原料,提炼总结出一套有着规律性、普遍性的通用规则,使这套规则可以适用大多数个体。
这样就结束了么?没有,我们最终为了满足每个个体的要求,必将根据不同个体的特点调整通用规则,使之最终可以满足每个个体的要求。
这种我们都经历过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特殊——普遍——特殊”。
在现实中这种工作方法有很多例子,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
三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认为这一条可以算作上一条的延伸,因为建设社会主义也是一种行为,一种工作,自然可以运用矛盾的普特的辩证关系来更好的进行。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
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
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在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多创举,有很多可以举的例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所有这些,无不是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以上,就是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哪些?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的。
5 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6 试述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往往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人们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而未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奥秘。
唯物史观超越了唯心史观,它没有停留在“精神动力”的层面上认识社会历史,而是透过历史的表象,进一步探求并发现了社会历史深处的“动力的动力”: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
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7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的相互作用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之所以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因为在人类社会的长河中,生产力总是不断发展的,由它所决定的生产,在一定阶段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使得生产力同它在其中活动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当这种矛盾在原有的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展开时,生产关系就要作某些部分的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当这种生产关系完全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时,生产力就要冲破原有的旧的生产关系,用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来代替旧的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生产关系。
⑵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它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提供广阔的场所,从而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生产关系能够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特别是人和物的结合提供较好的形式,进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使技术设备和自然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把生产力的潜力大大发挥出来。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则对生产力的发展,或者使生产力的发展遭到严重的破坏,生产停滞,或者使生产力虽有发展但不能发挥出来。
这是因为旧的生产关系的积极性,无力把生产力中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也使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如机器设备,科学技术,生产工具等)得不到充分利用,甚至遭到严重破坏。
还应指出,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甚至遭到破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就成为推动决定环节,这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异常明显和突出。
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来说,仍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因为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仍然是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决定的。
8 论述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9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何在?考查资本的本质从资本流通总公式开始,这是因为资本流通总公式是资本本质的外在表现。
资本流通总公式是:G—W—G′。
它表明,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价值增值,从而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同价值规律相矛盾。
按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
然而,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资本的价值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是要说明价值增值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和从哪里产生。
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常常是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解决了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二是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谋生。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在于他能劳动,其特殊性在于:劳动能创造价值,不但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有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实现价值增值的前提条件,那么价值增值究竟是在哪里发生的呢?这需要进一步考察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劳动力的支配使用权归资本家所有,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自身的劳动力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则生产剩余价值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