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开展课例研究.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开展课例研究
例是关于一堂的教与学的案例。例研究是指一堂的教学在
前、中、后所行的种种活,包括研究人、上人与他的同
伴、学生之的沟通、交流、、。例研究主要一展开,研究“如何上好一”,重点解决上一中存在的某些教学,聚焦于促
学生的真展,把研究融入、、上、、全程。即以一
的全程或片段作案例行解剖分析,找到成功之或是不足之,或者
是堂教学践活中特定教学的深刻反思及找解决些的方法
和技巧的程。例如:如何理教材、教学方案才体新教学理念?
堂探究活如何才有效?各种型的如何上效果最佳?不同型特征的
教学班堂教学如何?⋯⋯。
一、例研究的起源
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生于医学域,后来哈佛商学院
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
究300 多个案例,因此而得巨大成功,并其它域所借。中小学教育教学借案例
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 例研究”。
二、例研究的基本特点、目的、意
特点:以反思前提、以察手段、以教学象、以互特征、以行改目的的教学研究。需要用“以解决中心”的例充当研究的体。
目的:校本研修中的例研究不关注文本学和相互,而且更多地关注教学行的改。
意义:课例研究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以往教研课的盲目性。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进行研讨。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
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
三、课例研究的类型
1、问题式课例研究:通过定性或定量观察,以归纳的方式发现和整理而直
接获得,然后从中找到有研究价值的、能够链接新课程理念的典型问题,围绕这
些问题进行反思和行动(归纳法)。
2、主题式课例研究:预先由学校或教研组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和梳理
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课例主题,然后,组织教师联系主题进
行观课,重点揭示教师教学行为中与主题相关联的问题(演绎法)。
3、混合式课例研究:上述两种方式并不是截然分开,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往往交织在一起。例如,以课堂观察的方式,发现和归纳出一批问题,从中找到
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形成课例;若课例问题具有共性特点(多数教师共同困惑或感
兴趣的、跨学科的),便形成了某个主题;组织教师继续围绕主题进行下一阶段的
课例研究
四、主题式课例研究
(一)、“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程序。
1、主题确定。
研究始于问题,只有选择了一个好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因此,各校要围绕有效教学的课题,选择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
2、主题学习。
主题确立后,就要围绕主题开展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提炼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具体的学习方式有三种:
(1 )读书
围绕主题选择相关的教育刊物、教育专著等文字资料进行学习。其中,学习教育理论刊物和教育专著,主要是寻找理论基础,学习各省教育是收集他人解决类似问题的的实践经验。
(2 )读图
围绕主题选择针对性强的名师示范课录像、影碟等影音资料进行学习。主要是为研究者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教学情景与方法。
(3 )读人
围绕主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同学科教师及业务指导部门的教研人员进
行的研究沙龙等活动。
学习可采用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3、主题设计。
“主题式”课例研究活动中的主题设计是指既具有个体化,又具有合作意义的“集体备课”,这种集体备课可按照“个别备课——同伴议课——个性补改”的
程序进行。
在进行主题设计时,要在个别备课之前先确定主备人,个别备课指参与研究的实验教师围绕研究主题确定设计内容后,精心设计教学。这里的“设计”是指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贯穿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同时更强调“有效教学”理念的支持,即学生“主动参与”的相关理念。
同伴议课指全体实验教师在个别备课,彼此形成个性教案后,通过说课法或微格教学模拟法,实验教师围绕如何具体解决研究的问题,以主备人为中心,进行研讨交流。
个性补改指主备人在同伴议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情特点和个性教学风格的修改,使之成为比较完善、理想的解决问题的教案。
4、主题行动。
主题行动是指将“主题设计”好的方案付诸教学实践。这里的“行动”,既
包括主备人的“上课”,也包括其他研究合作者的“观课”。(“听课”与“观课”。“听课”不仅要“听”,还要“看”——看学生的情绪状态、交往互动状态、思维状态,以及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效;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气
氛调节、问题处理方式等等;还需要记录和思考,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
涵丰富的研究活动。观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研究”,可以采用观察研究的各种方法进行。观察的对象虽然是“课”,但关注点却是揭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
问题”,以便进行“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行动。)
就主备人的“上课”而言,“主题行动”不仅意味着忠实地执行教案,而且要依据动态的教学情景,创造性地实现有效生成。这是因为主备人一旦进入真实的课堂,而对具体的学生,就不得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学过程中的突
发状况,去灵活地调整教材,调整教案。
就“观课”的合作者而言,“行动”不仅包括观察事先所“设计”的方案是
否有效,而且也包括倾听和观察所设计的方案被执行的真实过程,倾听和观察方案的执行是否合理。而在课堂教学中策略、方法运用是否有效,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关注学生,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