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实施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方案
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部
摘要:思政课实践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的背景、意义、内容、实施方法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认同。
然而,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当前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育部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将其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意义1.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和社会意识。
2.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
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有助于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内容1. 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历史,传承民族精神。
2. 传统文化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 社会责任教育。
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 法治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5. 环保教育。
通过参观环保企业、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四、实施方法1.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在思政课实践课程教育中,既要注重课堂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现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一)本科课程设置4门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3学分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概论”)6学分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2学分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 3学分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二)专科课程设置2门必修课: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学分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三)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
有关具体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规定执行。
(四)民办高等学校和中外合作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按照本规定执行。
(五)成人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参照本规定执行。
(六)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的课程设置,另行通知。
二、本科、专科必修课程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答记者问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教育部,教育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5.10.22•【分类】问答正文推动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同志就《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答记者问为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
日前,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谈谈《创新计划》的出台背景和重要意义?答: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出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
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计划》在总结梳理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就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作了全面部署。
制订《创新计划》,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在新的形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举措。
实施好《创新计划》,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论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论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摘要]高校领导和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要认识到思政课新课程方案设置的课程,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要求全面实施思政课新课程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课程方案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新课程方案从开始实施到现在即将两年,但一些高校的个别领导和思政课教师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模糊认识,认为课程设置经常变动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门数和课时的减少意味着对思政课的削弱,整合后的课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对教师要求太高难以适应等,这不利于对该方案的全面贯彻落实。
作为高校领导和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按要求全面实施思政课新课程方案。
一、思政课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①。
高校开设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和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高校整体课程设置的重大变化,使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必须随之进行调整和改革。
1.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变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高校思政课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变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这是我国几十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思政课“85课程方案”,规定四年制本科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法律基础”6门必修课。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全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理论体系和历史地位,并把它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9.02•【文号】教党函〔2019〕90号•【施行日期】2019.09.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党函〔2019〕9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中共教育部党组2019年9月2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质量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现就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一大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优质示范课堂。
教育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12.18•【文号】教材〔2020〕6号•【施行日期】2020.12.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材〔20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贯彻落实情况请及时报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20年12月18日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现就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一是把握新时代。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
二是推进一体化。
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
三是突出创新性。
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
四是增强针对性。
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五个方面关系
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五个方面关系作者:沈文虎来源:《职业时空》2007年第07期经中宣部、教育部研究并报中央领导同意,决定从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首先对2006级高校一年级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为“基础”课)课程。
这门课程是以解决大学新生如何适应大学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引导大学生如何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目标,正确处理大学生成长成才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着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
从教学规律来看,与大学新生一年级的思想特点与心理需求以及大学生活的实际比较贴近,符合大学生一年级思想实际。
在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五方面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98方案”与“05方案”的关系高度重视对青年包括大学生进行系统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1998年6月,为了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作,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共七门必修课(以下简称为“98方案”)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五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本科“思想品德课”两门即“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同时规定各层次各科类学生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以上所列课程为高等学校各层次教学的公共必修课。
“98方案”的实施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的准则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我部对2011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5年9月10日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说明:
1.关于指标类别。
建设指标分A*、A、B三类,共39项,其中A*为核心指标(7项),A为重点指标(9项),B为基本指标(23项)。
2.关于评价标准。
本科院校A*指标7项、A类指标8项以上、B类指标20项以上达标方可认定合格;专科院校A*指标5项、A类指标7项以上、B类指标19项以上达标方可认定合格。
3.关于教师类别。
专职教师是指编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的教师;兼职教师是指编制属其他教学机构或管理部门(单位)的教师。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7.12.04•【文号】教党〔2017〕62号•【施行日期】2017.12.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教党〔2017〕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内各司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已经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有关落实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思想政治工作司。
中共教育部党组2017年12月4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向深入,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特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一、目标原则1. 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 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的新课程设置2门必修课: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简称“思政-概论”)(4学分)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政-基础”)(3学分)。
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1学分)。
另外,也可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开设选修课,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近现代史》、《法制漫谈》等课程。
二、关于课程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新课程设置实施工作的时间安排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5.28•【文号】教高〔2020〕3号•【施行日期】2020.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已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纲要。
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和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教工(2020)171号)以及结合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施方案》《“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书》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我校“三全育人”体系,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工匠精神、继承发展“赵瑜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健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科学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
统筹做好各专业(群)、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立德树人的成效。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更名),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公布日期】2020.04.22•【文号】教思政〔2020〕1号•【施行日期】2020.04.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政法委、网信办、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政法委、网信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委,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2.目标任务。
健全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加快构建目标明确、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二、理论武装体系3.加强政治引领。
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方面,对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予以抵制。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5.09.10•【文号】教社科〔2015〕3号•【施行日期】2015.09.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我部对2011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2015年9月10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类型责任部门组织管理领导体制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协调校行政负责实施,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B学校党委、行政领导工作机制1.校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工作,会议决议能够及时落实。
B学校党委、行政领导2.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每学年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门开现场办公会至少1次,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到堂听课2次以上。
A3.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建设,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同时应作为重点学科建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项督查。
A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类型责任部门4.学校宣传、人事、教务、研究生院(处)、财务、科研、学生处、团委等党政部门和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
B学校党委、行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机构建设1.独立设置直属学校领导的、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组织二级机构,承担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标准
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
的标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教社科[2015]3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管理和学科建设,我部对2011年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修订后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5年9月10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说明:
1.关于指标类别。
建设指标分A*、A、B三类,共39项,其中A*为核心指标(7项),A为重点指标(9项),B为基本指标(23项)。
2.关于评价标准。
本科院校A*指标7项、A类指标8项以上、B类指标20项以上达标方可认定合格;专科院校A*指标5项、A类指标7项以上、B类指标19项以上达标方可认定合格。
3.关于教师类别。
专职教师是指编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的教师;兼职教师是指编制属其他教学机构或管理部门(单位)的教师。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答记者问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教育部,教育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22.08.24•【分类】问答正文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答记者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制定并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工作方案》的制定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制定《工作方案》的背景是什么?答: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思政课建设整体上进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在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
二是着力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近年来,思政课在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全局中的地位凸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思政课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
但是,一些地方和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有的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亟需深化,课程思政存在“硬融入”“表面化”等现象。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方案(试行)
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方案(试行)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引导大学生感受民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奉献社会,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教社科〔2015〕2号)及《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政〔2015〕3号)及《安徽中医药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特修订《安徽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实施办法》,在全校本科学生中施行。
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既要重视参与校内实践活动,更要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办法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关注现实,了解民情,分析问题,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各项活动。
二、学分规定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安徽中医药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要求,分别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抽出0.5学分、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抽出1学分、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抽出0.5学分,独立设置“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2学分),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运行、独立考核”的模式,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践活动并接受考核认定,即可获得相应学分(按百分制折合成绩)。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3.11•【文号】教高厅函〔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3.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研究,决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建设目标面向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面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申报条件(一)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中宣部、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
施方案精神,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从2006级学生开始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为帮助高校师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实施新课
程方案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本报特刊发对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的专访及四门课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对教材特点的介绍。
今年秋季开学以后,全国普通高校将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有关负责人
问:我们应如何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要意义?
答: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整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认同科学发展观,充分
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但也不能否认,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相
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愈演愈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这些都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
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思潮,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大学生,才能够做到用正确思想凝聚人心,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在不同的思想观念的比较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又是
认识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帮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现实和各种风浪考验面前,认清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促进其自身思
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据了解,首先开设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
您能谈谈为什么作出这种安排吗?
答:根据《意见》和实施方案,2006年秋季将开设四门新课,在全国普通高校(包括高职高专)首先对高校一年级新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主要考虑是:其一,从教学规律上讲,
这门课程最适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入门课程。
这门课程是以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为切入点,结合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着重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因此,与
大学新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以及大学生活的实际比较贴近,在教学内容要求上也比较具体、形象。
因此,这门课宜于作为入门课程。
其二,从实施新课程方案的步骤上看,首先从一门课入手陆续开设到
位,较之四门新课齐头并进更为稳妥。
集中力量先开设一门课程,带有示范性和探索性,可以为其他三门新课程开设积累经验。
先开设一门课,无论对一所高校的教学组织还是对面上的宏观指导,都是
十分有利的,也是从实际出发的。
其三,从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要求看,首先开设这门课也是非常必要的。
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已经开始确定下一学年度的
教学计划。
各高校要根据这一部署和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确保按时保质开课。
问: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过程中,对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有哪些要求?
答:编写高质量的教材是实施新课程方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为保证教材编写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中央决定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工作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大项目集中全国力量组织编写。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专家对教材送审稿的意见和评价看,可以这样说:这四本教材可以基本认定为改革开放以来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之一;可以基本认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可以基本认定为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如何使用好这一教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