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诺塔》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一、教学内容:1、了解汉诺塔的历史。

2、讲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

二、课程设计目的:1、让伙伴们了解汉诺塔的历史,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伙伴们更加热爱数学。

2、在掌握汉诺塔玩法的基础上,锻炼伙伴们的观察力,变通里,和右脑开发。

3、增强伙伴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4、让伙伴们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从而对数学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技能:观察力、想象力、变通里、右脑开发。

四、所需工具:汉诺塔、记号笔。

五、教学流程概述:第一节课:1、讲一个关于汉诺塔的故事。

2、带领伙伴们一起观察和了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

(以三盘为例说明)(30分钟)第二节课:汉诺塔4盘的移法。

(30分钟)第三节课:汉诺塔5盘的移法。

(30分钟)第四节课: 汉诺塔月底考核。

(30分钟)六、教学流程详细解读:第一节课:让伙伴们了解汉诺塔的历史,勾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伙伴们更加热爱数学。

1、讲关于汉诺塔的故事: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

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2、告诉伙伴们游戏规则:以三个环为例说明:(一)先让伙伴们自己观察有几个柱子,有几个盘,并且盘是怎么排列的?答:有三根相邻的柱子,第一根柱子上从下到上放着3个不同大小的圆盘,并且顺序是由大到小依次叠放。

(二)分别为这3个相邻的柱子编号A柱、B柱、C柱;在为这3个圆盘编号盘1、盘2、盘3。

让伙伴们自己动脑想想:如何要把A柱上的3个盘子一个一个移动到C柱上,并且每次移动同一根柱子上都必须保持大点的盘子在下,小点的盘子在上。

最后也要使移动到C 柱的圆盘从下到上按照盘3,2,1金字塔的形状排列。

(三)带领伙伴们一起动手操作:(1)、盘1移动到C柱。

汉诺塔游戏课程设计

汉诺塔游戏课程设计

汉诺塔游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游戏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

2. 学生能掌握递归算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汉诺塔游戏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游戏的步数与盘子数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并解决汉诺塔游戏的不同层次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汉诺塔游戏模拟和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与游戏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学生在游戏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探究意识。

3. 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汉诺塔游戏为载体,结合数学知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游戏具有浓厚兴趣,但可能对递归算法等抽象概念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教师需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游戏背景介绍:包括汉诺塔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数学游戏中的地位。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游戏与趣味数学2. 汉诺塔游戏规则及数学原理:讲解汉诺塔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发现汉诺塔移动盘子过程中的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组合数学基本概念3. 递归算法及其在汉诺塔游戏中的应用:介绍递归算法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递归算法在汉诺塔游戏中的运用。

相关教材章节:算法与程序设计4. 汉诺塔游戏步数与盘子数之间的关系:运用数学归纳法,推导汉诺塔游戏中盘子数与步数之间的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归纳法5. 汉诺塔游戏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汉诺塔游戏实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汉诺塔教学设计——刘卫妮

3汉诺塔教学设计——刘卫妮

《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第三次)山东省日照市文登路小学刘卫妮一.设计意图汉诺塔问题在数学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至今还在被一些数学家们所研究,也是我们所喜欢玩的一种益智游戏,它可以帮助开发智力,激发我们的思维。

让小学生接触这款益智游戏,利用一次次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积极应对困难,获得成功体验,锻炼他们的思维,同时,培养主动探索,不服输的精神。

二.学情背景1.活动人数:46人2.器具准备:汉诺塔学具3.教学问题:把组成“金塔”的圆片按照下大上小依次放在中央的柱子上;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在移动过程中,大圆不能压在小圆上面;每次移动的圆只能放在左中右的位子;将整座“金塔”移到另外任意一根柱子上即告胜利。

三.思维训练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经过自己的探索,体验化繁为简找规律这一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2.经历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再验证猜测,这一系列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能用有条理的、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想法。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合作,懂得谦让,能相互帮助。

5.在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应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四.游戏准备学生:笔记本,笔,器具。

传统媒体:黑板现代媒体:电脑、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介绍玩法,自主探索。

(2)引导探究,尝试游戏(ppt出示需要思考的内容)1. 想要成功,移动哪个圆盘最重要?为什么?2. 如果最重要的圆盘移动成功,下一次最重要的是移动哪一个圆盘?刚才的思考就是咱们的操作过程给分成若干个有序的任务来完成。

PPT 出示:任务一:将最大的圆盘移到第三处。

任务二:将第二大的圆盘移到第三处。

从最大的圆盘入手分析,它要移到第三处,推出,第二大圆盘要移到第二处,进而再推出最小的圆盘要移到第三处。

环环相扣,思维严密。

在数学上,咱们把这种方法叫做递推。

(板书)(一)原题图:(二)移动第一次:(三)移动第二次:(四)移动第三次:(五)移动第四次:(六)移动第五次:(七)移动第六次:(八)移动第七次:(一)原题图:(二)第一次移动:(三)第二次移动:(四)第三次移动:(五)第四次移动:(六)第五次移动:(七)第六次移动:(八)第七次移动:(九)第八次移动:(十)第九次移动:(十一)第十次移动:(十二)第十一次移动:(十三)第十二次移动:(十四)第十三次移动:(十五)第十四次移动:(十六)第十五次移动:探索科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汉诺塔 C++课程设计报告

汉诺塔 C++课程设计报告

淮阴工学院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选题名称:汉诺塔系(院):计算机工程系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XXXXX姓名: XXXXXX 学号: XXXXXXXXXX指导教师:赵建洋于长辉学年学期:200XX ~ 20XX 学年第XX 学期20XX 年XX 月XX 日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签章):年月日摘要:关于汉诺塔,在印度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上到下地穿好了64个金盘。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在大片上面。

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跟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梵塔、庙宇和众生都将同归于尽。

故传说中的汉诺塔问题也被称谓“世界末日问题。

”后来,这个传说就演变为汉诺塔游戏:1.有三根杆子A,B,C;A杆上有若干圆盘。

2.每次移动一块圆盘,小的只能叠在大的上面。

3.把所有圆盘从A杆全部移到C杆上。

我们所要求的关于汉诺塔的课程设计,详细讨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分析解决问题的算法设计,得出了具体的算法,最后输入所需圆盘数,运用递归与非递归算法得出结果。

在程序设计中,为了处理重复性的计算,最常采用的办法是组织迭代循环。

除此之外,往往还可采用递归计算的方法,特别是在非数值领域中更是如此。

除了可调用的其他程序外,还可以直接或间接调用自身的程序称为递归程序。

实质上,递归也是一种循环结构,他把“较复杂”情形的计算归结为“较简单”情形的计算,一直归结到“最简单”情形的计算,并得到计算结果为止。

就某种意义而言,递归是一种比迭代循环更强的循环结构。

可以证明每个迭代程序原则上总可以转换成与他等价的迭代程序。

但就效率而言,递归程序的实现往往要比迭代程序耗费更多的时间与存储空间。

所以在具体实现是,又希望尽可能把递归程序转化成等价的迭代程序,从而提高程序的时空效率。

汉诺塔牌课课程设计

汉诺塔牌课课程设计

汉诺塔牌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汉诺塔牌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策略,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和逻辑思维。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汉诺塔牌的规则和策略进行游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汉诺塔牌的学习和游戏,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汉诺塔牌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包括牌的种类、牌面数值和游戏的目标。

2.汉诺塔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牌序的安排、牌型的组合和游戏的节奏控制。

3.汉诺塔牌的数学原理和逻辑思维,包括排列组合、递归思想和贪心算法。

4.汉诺塔牌的游戏实践,包括个人游戏和团队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汉诺塔牌的基本概念、规则和策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汉诺塔牌游戏案例,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策略和技巧。

3.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汉诺塔牌游戏,使学生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通过团队合作和讨论,使学生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年级和知识深度的汉诺塔牌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实验设备:准备足够的汉诺塔牌游戏道具,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4.在线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学习、论坛和在线游戏,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2. 学生掌握汉诺塔问题解决的递归思想,并能运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中;3. 学生能运用数学符号和表达式描述汉诺塔的移动过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汉诺塔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3. 学生学会利用递归思想分析问题,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探索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通过解决汉诺塔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包容、谦逊的品质;4. 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拓展课程,旨在通过汉诺塔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挑战。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的起源与规则:介绍汉诺塔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基本规则,使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游戏与趣味数学2. 汉诺塔的数学原理:讲解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理解汉诺塔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递归与数学问题3. 汉诺塔问题解决方法:教授解决汉诺塔问题的具体方法,如递归法、迭代法等,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相关教材章节:算法与程序设计4. 汉诺塔问题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将汉诺塔问题与其他数学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游戏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

2. 学生掌握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相关问题。

3. 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汉诺塔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汉诺塔挑战任务。

3. 学生能运用递归思想设计算法,解决类似汉诺塔的其他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2. 学生在汉诺塔游戏中体验挑战与成功,增强自信心和毅力。

3. 学生通过汉诺塔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科技的紧密联系,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跨学科课程,结合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挑战和团队合作。

教学要求:结合汉诺塔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运用递归思想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实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游戏介绍:讲解汉诺塔的起源、规则以及与数学的关系。

- 教材章节:数学游戏与逻辑思维- 内容:汉诺塔的起源、规则、数学原理介绍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引导学生探究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

- 教材章节:递归与数学归纳法- 内容:递归定义、数学归纳法、汉诺塔问题中的递归应用3. 汉诺塔问题的解决策略:教授如何运用递归思想解决汉诺塔问题。

- 教材章节:算法与程序设计- 内容:递归算法设计、汉诺塔问题求解步骤、编程实践4. 汉诺塔挑战任务:设置不同难度的汉诺塔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

- 教材章节: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 内容:团队合作、问题分析、解决方案设计、成果展示5. 汉诺塔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介绍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际应用。

汉诺塔教案16课时

汉诺塔教案16课时

汉诺塔教案16课时
游戏辅导意向:
1、学习汉诺塔的玩法,愿意尝试独立完成游戏。

2、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自我评价意识。

3、不怕挫折,勇于接受新挑战。

游戏准备
汉诺塔16个、红苹果和小红星若干,音乐等。

游戏规则及玩法
将汉诺塔的每一层由一根柱子移至另一根柱子上,自上而下由小到大进行排列,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层,在移动过程中,大圆层不能放置在小圆层上。

行为观察
1、幼儿是否能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幼儿能否完成三层或三层以上汉诺塔的游戏。

3、幼儿是否愿意接受更高难度的挑战。

4、幼儿能否积极的想办法解决游戏中的困难。

有没有放弃游戏。

澄清讨论
这次你完成游戏了吗?你心里感觉怎样?你遇到困难了吗?你有没有放弃?为什么?你是怎么做的?还想继续挑战吗?你有信心完成吗?
外显行为评价要点
今天你完成了几层汉诺塔的游戏?你成功了几次?你成功的时候心里感觉怎样?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怎样?你有没有想过放弃,后来又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今天自己尽力了吗?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汉诺威塔课程设计报告书

汉诺威塔课程设计报告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汉诺威塔班级:姓名:学号:同组人:起迄日期:课程设计地点:指导教师:目录一、前言二、系统功能分析2.1汉诺威塔问题2.2解析汉诺威塔问题三、总体设计四、详细设计五、系统实现六、结论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一、前言汉诺威塔是一款集娱乐与运算的智力游戏,它不仅能使人在休闲的时候放松心情,而且还能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本设计着手于怎么运算出n层汉诺威塔的解决方案,然而经过不断的调试以及自己的在做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去尝试着怎么自己能过汉诺威塔多少层,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以及不断的调试,我发现我能把7层的汉诺威塔玩过已经是很不错了。

如想玩下去的,只要你能记得那些步骤,那么这汉诺威塔也不是什么难的了。

本设计如有差错,望各位谅解,在此我诚恳的希望大家能提出意见,以便我能及时修改。

汉诺塔(又称河塔)问题是印度的一个古老的传说。

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在一个庙里留下了三根金刚石的棒,第一根上面套着64个圆的金片,最大的一个在底下,其余一个比一个小,依次叠上去,庙里的众僧不倦地把它们一个个地从这根棒搬到另一根棒上,规定可利用中间的一根棒作为帮助,但每次只能搬一个,而且大的不能放在小的上面。

解答结果请自己运行计算,程序见尾部。

面对庞大的数字(移动圆片的次数)18446744073709551615,看来,众僧们耗尽毕生精力也不可能完成金片的移动。

后来,这个传说就演变为汉诺塔游戏。

二、系统功能分析科技奖励工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项重要的激励机制,对促进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具有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更快地促进科技成果的利用,从而有利于发展科技生产力,繁荣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生活。

本设计可以实现从2到n层的汉诺威塔以供玩家思考和了解其运行过程。

本设计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了前九层汉诺威塔的准确性,根据本人推论,以后的每一层的准度应该与事实相符,鉴于工作量实在太大,故而敬请各为原谅!2.1汉诺威塔问题n阶汉诺威塔问题:有三根杆子A,B,C。

汉诺威塔课程设计

汉诺威塔课程设计

汉诺威塔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汉诺威塔游戏的规则及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掌握汉诺威塔问题中的递归思想。

3. 学生了解汉诺威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操作汉诺威塔游戏,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汉诺威塔问题。

3. 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心和坚持到底的品质。

3. 学生通过汉诺威塔游戏,学会面对困难,勇于挑战,树立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汉诺威塔游戏为载体,结合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挑战性任务。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威塔游戏规则介绍:讲解汉诺威塔的基本规则,引导学生了解游戏背后的数学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数学思维训练单元,汉诺威塔问题介绍。

2. 汉诺威塔的递归思想: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汉诺威塔问题中的递归过程,理解递归在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递归与算法单元,递归思维训练。

3. 汉诺威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介绍汉诺威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实际应用,如算法设计、编程技巧等。

相关教材章节:计算机科学启蒙单元,算法与程序设计。

4. 编写汉诺威塔程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汉诺威塔问题。

相关教材章节:编程入门单元,汉诺威塔程序设计。

5. 汉诺威塔问题拓展与讨论:针对汉诺威塔问题进行拓展,探讨更高效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c课程设计汉诺塔

c课程设计汉诺塔

c 课程设计汉诺塔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汉诺塔问题的解法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定义,掌握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的方法,了解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递归算法独立解决较小规模的汉诺塔问题,能阅读并理解相关的代码实现,能对代码进行调试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的思维习惯,感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魅力,增强对编程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汉诺塔问题的引入:介绍汉诺塔问题的定义,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汉诺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汉诺塔问题。

2.递归算法的讲解:讲解递归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何运用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并通过代码实现汉诺塔问题的解决。

3.汉诺塔问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汉诺塔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如排序算法等,让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4.编程实践:让学生通过编写代码,独立解决汉诺塔问题,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汉诺塔问题的定义、递归算法的原理等,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汉诺塔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实验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编写代码,解决汉诺塔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编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与汉诺塔问题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汉诺塔问题的解法。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计算机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编程操作。

c课程设计汉诺塔

c课程设计汉诺塔

c 课程设计汉诺塔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汉诺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汉诺塔的历史背景、基本规则和递归算法;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挑战自我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汉诺塔的基本概念、递归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介绍汉诺塔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规则,让学生了解汉诺塔的起源和演变。

然后,讲解递归算法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递归的思维方式和实现方法。

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递归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优化。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运用讲授法,清晰地传达汉诺塔的基本概念和递归算法的原理。

其次,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结合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汉诺塔解决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汉诺塔教材,确保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一些经典的汉诺塔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收集一些关于汉诺塔的动画、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相应的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高操作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情况,占总评的30%。

作业分为练习题和项目任务,主要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考试为闭卷笔试,涵盖课程全部内容,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占总评的3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07141326汉诺塔-课程设计

07141326汉诺塔-课程设计

07141326汉诺塔-课程设计汉诺塔课程设计报告⽬录⼀、需求分析 (3)⼆、概要设计 (4)三、详细设计 (6)四、测试与分析 (7)五、总结 (7)六、附录:源程序清单 (8)⼀、需求分析1.1问题描述汉诺塔(⼜称河内塔)问题是印度的⼀个古⽼的传说。

开天辟地的神勃拉玛在⼀个庙⾥留下了三根⾦刚⽯的棒,第⼀根上⾯套着64个圆的⾦⽚,最⼤的⼀个在底下,其余⼀个⽐⼀个⼩,依次叠上去,庙⾥的众僧不倦地把它们⼀个个地从这根棒搬到另⼀根棒上,规定可利⽤中间的⼀根棒作为帮助,但每次只能搬⼀个,⽽且⼤的不能放在⼩的上⾯。

这是⼀个著名的问题,⼏乎所有的教材上都有这个问题。

由于条件是⼀次只能移动⼀个盘,且不允许⼤盘放在⼩盘上⾯,所以64个盘的移动次数是:18,446,744,073,709,551,615这是⼀个天⽂数字,若每⼀微秒可能计算(并不输出)⼀次移动,那么也需要⼏乎⼀百万年。

我们仅能找出问题的解决⽅法并解决较⼩N值时的汉诺塔,但很难⽤计算机解决64层的汉诺塔。

后来,这个传说就演变为汉诺塔游戏:1.有三根杆⼦A,B,C。

A杆上有若⼲圆盘2.每次移动⼀块圆盘,⼩的只能叠在⼤的上⾯3.把所有圆盘从A杆全部移到C杆上经过研究发现,汉诺塔的破解很简单,就是按照移动规则向⼀个⽅向移动圆盘:如3阶汉诺塔的移动:A→C,A→B,C→B,A→C,B→A,B→C,A→C此外,汉诺塔问题也是程序设计中的经典递归问题。

将n个盘⼦从a座移动到c座可以分解为以下3个步骤:(1)将a上n-1个盘借助c座先移到b座上。

(2)把a座剩下的⼀个盘移到c座上。

(3)将n-1个盘从c座借助于a座移到c座上。

1.2基本要求(1)输⼊的形式和输⼊值的范围:输⼊圆盘的数量,类型为整型,⼤于零。

(2)输出的形式:运⾏结果为⽤字母表⽰移动盘⼦的⽅案,⽽并⾮是真正移动盘⼦。

(3) 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输⼊圆盘数量为定值时的移盘⽅案。

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理解汉诺塔问题,及递归调⽤的应⽤。

hannoi塔java课程设计

hannoi塔java课程设计

hannoi塔 java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背景、原理及其数学特性。

2. 学生能掌握利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汉诺塔问题的递归算法。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Java语法,如变量声明、循环结构、条件判断和函数定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递归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编写Java代码实现汉诺塔问题,掌握程序调试和错误处理的方法。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培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

3. 学生通过学习汉诺塔问题,认识到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紧密联系,增强跨学科学习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编程经验,好奇心强,喜欢挑战性任务。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汉诺塔问题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发展及其数学原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问题求解基础2. Java编程基础回顾:变量声明、数据类型、循环结构、条件判断和函数定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Java编程基础3. 递归算法原理及实现:介绍递归的概念、汉诺塔问题的递归解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算法基础、第七章 递归算法4. 编写汉诺塔问题的Java程序:引导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现汉诺塔问题的递归解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 Java面向对象编程、第七章 递归算法5. 程序调试与优化:教授学生如何调试程序、处理错误,并对代码进行优化。

汉诺塔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汉诺塔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教学内容:汉诺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经过自己的探索,掌握化繁为简找规律的这一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猜测,再验证这一系列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老师的鼓励下与引导下,能积极的应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移动圆盘的过程,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的成果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思想,尝试运用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了解器具明确规则(三)初步尝试引发问题1、今天这节课开始之前看一个神话故事,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就是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

那么僧人移动多少次呢?世界末日真的会来临吗?1、仔细观察汉诺塔这款益智器具,说一说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2、这款益智器具应该怎么玩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游戏规则。

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环,大环不能压小环,把所有圆环从第一个起始柱挪到目标柱上。

3、示范大环压小环的错误方法1、学习任何内容都要有简入难,我们先从3个圆环开始,需要几步能完成?(把结果填在表格中)2、增加到4个圆盘,最少用几步?3、你在操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初步了解汉诺塔的由来。

学生1:它是由一个底座,三根柱子,和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8个圆片组成的。

学生读游戏规则明确游戏规则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汇报遇到的困难通过教师的一个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确学生应知道的并学习的精神。

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对汉诺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操作是留给学生的悬念,这时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参与想要探究的活跃状态。

汉诺塔课程设计

汉诺塔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软件学院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4 班一、课程设计(论文)题目Hannoi塔二、课程设计(论文)工作自 2011 年 12 月12 日起至2011 年12 月 16 日止。

三、课程设计(论文) 地点: 软件学院实训中心四、课程设计(论文)内容要求:1.本课程设计的目的(1)掌握Java语言的程序设计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实践论文撰写能力。

2.课程设计的任务及要求1)课程设计任务:设计GUI界面的Hannoi塔,用户可以通过拖动鼠标移动各个塔上的盘子,程序也可以自动演示盘子的移动过程。

2)创新要求:1.有三个表示塔的对象,分别命名为A、B和C。

A塔上有若干个盘子,盘子的大小不等,并按着大小顺序依次摆放在A塔上,大盘在下,小盘在上。

用户可以用鼠标拖动盘子,把A 塔上的盘子全部移动到另外两个塔中的任何一个塔上。

要求每每次只能移动一个盘子,在任何时候不允许大盘压在小盘的上面。

2.用户也可以选择让程序自动演示。

选择自动演示后,程序将以动画形式演示把A塔上的盘子全部移到C塔的过程,并将移动过程以文本形式显示在一个文本区中。

3)课程设计论文编写要求(1)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2)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功能规划(3)详细设计---数据分析、算法思路、类设计、功能实现(含程序流程图、主要代码及注释)、界面等。

(4)运行调试与分析讨论---给出运行屏幕截图,分析运行结果,有何改进想法等。

(5)设计体会与小结---设计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设计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巩固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提高。

(6)参考文献(必须按标准格式列出,可参考教材后面的参考文献格式)(7)报告按规定排版打印,要求装订平整,否则要求返工;(8)课设报告的装订顺序如下:封面---任务书---中文摘要---目录----正文---附录(代码及相关图片)(9)严禁抄袭,如有发现,按不及格处理。

汉诺塔问题演示课程设计

汉诺塔问题演示课程设计

汉诺塔问题演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汉诺塔问题的起源、规则及数学原理;2. 学生掌握运用递归思想解决汉诺塔问题的方法;3. 学生了解汉诺塔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解决汉诺塔问题;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分析汉诺塔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 学生在解决汉诺塔问题的过程中,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以汉诺塔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掌握递归思想和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独立解决汉诺塔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汉诺塔问题背景介绍:- 汉诺塔问题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汉诺塔问题的基本规则;- 汉诺塔问题与数学归纳法的关系。

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 递归思想及其在汉诺塔问题中的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汉诺塔问题解法与数学公式推导。

3. 汉诺塔问题实践操作:- 编写程序解决汉诺塔问题;- 小组合作探讨汉诺塔问题的优化解法;- 分析汉诺塔问题在不同条件下的解法及规律。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具体教学大纲如下:1. 引言与背景介绍(1课时);2. 汉诺塔问题的数学原理(2课时);3. 汉诺塔问题实践操作(2课时);4. 拓展与提高(1课时)。

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汉诺塔问题的解法及其数学原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校本课程《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汉诺塔游戏》【教学设计】.doc教学设计:汉诺塔游戏研究内容:数学游戏“汉诺塔”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了解汉诺塔游戏的传说和基本规则。

2.在游戏中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初步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3.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研究重点: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研究难点: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过程:课前活动:1.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喜欢的游戏。

2.播放黑猩猩玩游戏的视频,引出汉诺塔游戏。

一、认识XXX:1.介绍XXX的来历和相关信息。

2.介绍汉诺塔的各部分,包括托盘和三根柱子。

3.介绍汉诺塔游戏的规则,包括从一边到另一边、一次只能移动一个金片和大金片不能放在小金片上面。

二、动手实践玩游戏:1.从一个圆片开始研究,掌握游戏规则。

2.探究两个圆片的玩法,发现规律。

3.逐步增加圆片数量,练归纳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设计:汉诺塔游戏研究内容:数学游戏“汉诺塔”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了解汉诺塔游戏的传说和基本规则。

2.在游戏中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初步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3.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研究重点:掌握汉诺塔游戏的基本规则,发现游戏中的规律。

研究难点:发展归纳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过程:课前活动:1.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喜欢的游戏。

2.播放黑猩猩玩游戏的视频,引出汉诺塔游戏。

一、认识XXX:1.介绍XXX的来历和相关信息。

2.介绍汉诺塔的各部分,包括托盘和三根柱子。

3.介绍汉诺塔游戏的规则,包括从一边到另一边、一次只能移动一个金片和大金片不能放在小金片上面。

二、动手实践玩游戏:1.从一个圆片开始研究,掌握游戏规则。

2.探究两个圆片的玩法,发现规律。

3.逐步增加圆片数量,练归纳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

请在A柱上放置两个圆片,并将它们移动到C柱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汉诺塔》课程设计届课程设计《汉诺塔》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所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讲师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目录前言 01. 数据结构简介 02. 应用技术领域及范围 03.设计的原理、方法和主要内容 (1)正文 (2)1. 设计目的 (2)2. 设计要求 (2)3.需求分析 (3)3.1 汉诺塔的由来: (3)3.2汉诺塔与宇宙寿命: (4)4. 问题分析: (7)5. 概要设计 (8)5.1设计思想 (8)5.2 实现方法 (8)5.3 主要模块 (8)5.4 模块关系 (8)6. 详细设计 (9)6.1 功能设计 (9)6.2 算法分析 (10)6.3 编写程序如下: (10)6.4 程序执行过程分析: (12)7. 调试分析: (13)8.小结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前言1. 数据结构简介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设计基础,它不仅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而且成为其他理工专业的热门选修课。

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

数据结构往往同高效的检索算法和索引技术有关。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数据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等的学科,而且确保经过这些运算后所得到的新结构仍然是原来的结构类型。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这一门课的内容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性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

2. 应用技术领域及范围汉诺塔的应用技术是来自于我们所学的数据知识和数学方面的学科,其中用到了数学递归,函数和数据的函数以及C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汉诺塔的领域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反复的运用是我的数学知识在生活的体现,如做归一问题,循环问题,倒排问题,逻辑思维的相关问题等都要运用到我闷得汉诺塔原理。

汉诺塔的范围来自每一个知识的指导,和生活中的运用。

在我们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一切的变化都没有脱离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则。

3.设计的原理、方法和主要内容汉诺塔的设计原理是我们所学的数据结构与递归原理的应用,并且是在数据老师的指导下编写的源程序。

得到了自己所设计的结果。

汉诺塔的方法是把n个盘子从柱子1移到柱子3(利用柱子2),第一步,把n-1个盘子从柱子1移到柱子2(利用柱子3),第二步,把柱子1剩下的最大的盘子移到柱子3,第三步,把n-1个盘子从柱子2移到柱子3(利用柱子1)。

每一个的移动都是所有的东西动,一个动就会把所有的逻辑打乱并且得不到所要测得结果。

偏离我这此所设计的初终。

汉诺塔的主要内容是经过不断地移动来挪去所有的盘子到指定的位置,递归原理的应用来解释了我所用的数据的知识。

一个一个的去组织去协调,所有的设计不断地在循环到达一定的次数的到我这次所设计结果。

正文1. 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加深学生对该课程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与巩固,是将计算机课程与实际问题相联接的关键步骤。

通过课程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 设计要求1.明确课设任务,复习与查阅有关资料。

2.按要求完成课设内容,课设报告要求文字和图工整、思路清楚、正确。

3.一至四名同学分为一组,完成一个应用问题的程序的编写工作。

4.应用程序应具有一定的可用性:(1)凡等候用户输入时,给出足够的提示信息,如“Please Select(1—3):”提示用户选择。

(2)格式明显易懂,配上适当的颜色、声音等辅助效果,能方便地改正输入时的错误,使用户感到方便、好用。

(3)有联机求助功能。

用户能直接从系统得到必要的提示,不查手册也能解决一些疑难。

5.程序具有一定的健壮性,不会因为用户的输入错误引起程序运行错误而中断执行:(1)对输入值的类型、大小范围、字符串的长度等,进行正确性检查,对不合法的输入值给出出错信息,指出错误类型,等待重新输入。

(2)当可能的回答有多种时,应允许输入任何一种回答。

(3)对删除数据应给出警告。

3.需求分析3.1 汉诺塔的由来:汉诺塔是源自印度神话里的玩具。

如下图:在印度,有这么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

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

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安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

上帝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一根柱子上。

并且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在三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有预言说,这件事完成时宇宙会在一瞬间闪电式毁灭。

也有人相信婆罗门至今还在一刻不停地搬动着圆盘。

3.2汉诺塔与宇宙寿命:如果移动一个圆盘需要1秒钟的话,等到64个圆盘全部重新落在一起,宇宙被毁灭是什么时候呢?让我们来考虑一下64个圆盘重新摞好需要移动多少次吧。

1个的时候当然是1次,2个的时候是3次,3个的时候就用了7次......这实在是太累了因此让我们逻辑性的思考一下吧。

4个的时候能够移动最大的4盘时如图所示。

到此为止用了7次。

接下来如下图时用1次,在上面再放上3个圆盘时还要用7次(把3个圆盘重新放在一起需要的次数)。

因此,4个的时候是“3个圆盘重新摞在一起的次数”+1次+“3个圆盘重新摞在一起需要的次数”=2x“3个圆盘重新摞在一起的次数”+1次=15次。

那么,n个的时候是2x“(n-1)个圆盘重新摞在一起的次数”+1次。

由于1 个的时候是1次,结果n个的时候为(2的n次方减1)次。

1个圆盘的时候 2的1次方减12个圆盘的时候 2的2次方减13个圆盘的时候 2的3次方减14个圆盘的时候 2的4次方减15个圆盘的时候 2的5次方减1........n个圆盘的时候 2的n次方减1假设有n片,移动次数是f(n).显然f(1)=1,f(2)=3,f(3)=7,且f(k+1)=2*f(k)+1。

此后不难证明f(n)=2^n-1。

n=64时,f(64)= 2^64-1=18446744073709551615 假如每秒钟一次,共需多长时间呢?一个平年365天有 31536000 秒,闰年366天有31622400 秒,平均每年31556952秒,计算一下,18446744073709551615/31556952=584554 049253.855年,这表明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45亿年以上,而地球存在至今不过45亿年,太阳系的预期寿命据说也就是数百亿年。

真的过了5 845亿年,不说太阳系和银河系,至少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连同梵塔、庙宇等,都早已经灰飞烟灭。

也就是说,n=64的时候是(2的64次方减1)次。

因此,如果移动一个圆盘需要1秒的话,宇宙的寿命=2的64次方减1(秒)用一年=60秒x60分x24小时x365天来算的话,大约有5800亿年吧。

据说,现在的宇宙年龄大约是150亿年,还差得远呢。

言而总之,汉诺塔问题在数学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而且至今还在被一些数学家们所研究也是我们所喜欢玩的一种益智游戏,它可以帮助开发智力,激发我们的思维。

对汉诺塔还可以有进一步的研究。

4. 问题分析: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直接写出移动盘子的每一步,但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来解决:设移动盘子数为n,为了将这n个盘子从A杆移动到C杆,可以做以下三步:(1)以C盘为中介,从A杆将1至n-1号盘移至B杆;(2)将A杆中剩下的第n号盘移至C杆;(3)以A杆为中介,从B杆将1至n-1号盘移至C杆;这样,问题解决了,但实际操作中,只有第二步可直接完成,而第一、三步又成为移动的新问题。

以上操作的实质是把移动n个盘子的问题转化为移动n-1个盘。

那一、三步如何解决?事实上,上述方法:设盘子数为n,n可为任意数,该法同样适用于移动n-1个盘。

因此,依据上法,可解决n-1个盘子从A杆移到B杆(第一步)或从B 杆移到C杆(第三步)问题。

现在,问题由移动n 个盘子的操作转化为移动n-2个盘子的操作。

依据该原理,层层递推,即可将原问题转化为解决移动n-2、n-3……3、2直到移动1个盘的操作,而移动一个盘的操作是可以直接完成的。

至此,我们的任务算作是真正完成了。

而这种由繁化简,用简单的问题和已知的操作运算来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就是递归法。

在计算机设计语言中,用递归法编写的程序就是递归程序。

5. 概要设计5.1设计思想如果盘子为1,则将这个盘子从塔座A移动到塔座C;如果不为1,则采用递归思想。

将塔座A的前n-1个盘子借助C盘(即目的盘)移到塔座B,移后,此时C为空座,那我们就可以将塔座A的第n个盘子移到塔座C了。

接下来就将塔座B的n-1个盘子借助A移到塔座C,从而完成盘子的移动。

5.2 实现方法通过数学函数的递归方法调用来实现。

5.3 主要模块Main函数实现函数的调用,move函数实现输出,hanoi函数调用move函数实现移动和最终输出。

5.4 模块关系程序从Main函数开始,到main函数结束。

Main函数通过调用hanoi函数来实现盘子的移动,然后由move函数输出在屏幕上。

6. 详细设计6.1 功能设计如果n=1,则将圆盘从A直接移动到C。

如果n=2,则:(1)将A上的n-1(等于1)个圆盘移到B上;(2)再将A上的一个圆盘移到C上;(3)最后将B上的n-1(等于1)个圆盘移到C上。

如果n=3,则:A)将A上的n-1(等于2,令其为n`)个圆盘移到B(借助于C),步骤如下:(1)将A上的n`-1(等于1)个圆盘移到C上。

(2)将A上的一个圆盘移到B。

(3)将C上的n`-1(等于1)个圆盘移到B。

B)将A上的一个圆盘移到C。

C)将B上的n-1(等于2,令其为n`)个圆盘移到C(借助A),步骤如下:(1)将B上的n`-1(等于1)个圆盘移到A。

(2)将B上的一个盘子移到C。

(3)将A上的n`-1(等于1)个圆盘移到C。

到此,完成了三个圆盘的移动过程。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当n大于等于2时,移动的过程可分解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把A上的n-1个圆盘移到B上;第二步把A上的一个圆盘移到C上;第三步把B上的n-1个圆盘移到C上;其中第一步和第三步是类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