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 2020秋 计算机组成原理 平时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包括4个工作周期:取指周期、间址周期、执行周期、中断周期。每个访存的作用:分别是取指令、取有效地址、取(或存)操作数及将程序断点保存起来。
答:指令周期是指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是从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所需的全部时间。时钟周期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机器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答:4种方式:
同步通信:通信双方由统一时标控制数据传送。
异步通信:采用应答方式通信。
半同步通信:统一时钟,可插入等待信号。
分离式通信:都是主设备,充分发挥总线的有效占用。
答:控制器常采用同步控制、异步控制和联合控制。
同步控制即微操作序列由基准时标系统控制,每一个操作出现的时间与基准时标保持一致。异步控制不寻找基准时标信号,微操作的时序是由专门的应答线路控制的,即控制器发出某一个微操作控制信号后,等待执行部件完成该操作时所发回的“回答”或“终了”信号,再开始下一个微操作。联合控制是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即大多数微操作在同步时序信号控制下进行,而对那些时间难以确定的微操作,如涉及到I/O操作,则采用异步控制。
答:中断处理过程基本上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准备部分,其基本功能是保护现场,对于非向量中断方式则需要确定中断源,最后开放中断,允许更高级的中断请求打断低级的中断服务程序;第二部分为处理部分,即真正执行具体的为某个中断源服务的中断服务程序;第三部分为结尾部分,首先要关中断,以防止在恢复现场过程中被新的中断请求打断,接着恢复现场,然后开放中断,以便返回原来的程序后可响应其他的中断请求。中断服务程序的最后一条指令一定是中断返回指令。
答:1)一台机器通常配有多台外设,它们各自有其设备号,通过接口可实现对设备的选择; 2)I/O设备种类繁多,速度不一,与CPU速度相差可能很大,通过接口可实现数据缓冲,达到速度匹配;
3)I/O设备可能串行传送数据,而CPU一般并行传送,通过接口可实现数据串并格式转换;
4)I/O设备的输出电平可能与CPU输入/输出电平不同,通过接口可实现电平转换;
5)CPU启动I/O设备工作,要向外设发各种控制信号,通过接口可传送控制命令;
6)I/O设备需将其工作状况及时报告CPU,通过接口可见是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保存状态信息供CPU查询;
接口功能:选址、传送命令、反应设备状态、传送数据。
答:1)保护断点;2)寻找中断入口;3)执行中断处理程序;4)中断返回
中断隐指令及其功能:中断隐指令实在机器指令系统中没有的指令,它是CPU在中断周期内由硬件自动完成的一条指令,其功能包括保护程序断点、寻找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关中断等功能。
答:1)停止CPU访问主存。这种方法DMA在传送一批数据时,独占主存,CPU放弃了地址线、数据线和有关控制线的使用权。在一批数据传送完毕后,DMA接口才把总线的控制权交回给CPU.显然,这种方法在DMA传送过程中,CPU基本处于不工作状态或保持原状态。
2)周期挪用。这种方法CPU按程序的要求访问主存,一旦I/O设备有DMA请求,则由I/O 设备挪用一个存取周期。此时CPU可完成自身的操作,但是要停止访存。显然这种方法既实现了I/O传送,又较好地发挥了主存和CPU的效率,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
3)DMA与CPU交替访存。这种方法适合于CPU的工作周期比主存的存取周期长的情况。如CPU的工作周期大于主存周期的两倍,则每个CPU周期的上半周期专供DMA接口访存,下半周期专供CPU访存。这种交替访问方式可使DMA传送和CPU工作效率最高,但相应的硬件逻辑更复杂。
答:外围设备的I/O控制方式分类及特点:
(1)程序查询方式:CPU的操作和外围设备的操作能够同步,而且硬件结构比较简单(2)程序中断方式:一般适用于随机出现的服务,且一旦提出要求应立即进行,节省了CPU 的时间,但硬件结构相对复杂一些。
(3)直接内存访问(DMA)方式:数据传输速度很高,传输速率仅受内存访问时间的限制。需更多硬件,适用于内存和高速外设之间大批交换数据的场合。
(4)通道方式:可以实现对外设的统一管理和外设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送,大大提高了CPU 的工作效率。
(5)外围处理机方式:通道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基本上独立于主机工作,结果更接近一般处理机。
答:1、硬联逻辑级第零级是硬联逻辑级,这是计算机的内核,由门,触发器等逻辑电路组成。2、微程序级第一级是微程序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微指令集,程序员用微指令编写的微程序,一般是直接由硬件执行的。3、传统机器级
第二级是传统机器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该机的指令集,程序员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可以由微程序进行解释。4、操作系统级第三级是操作系统级,从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来看,一方面它要直接管理传统机器中的软硬件资源,另一方面它又是传统机器的延伸。5、汇编语言级第四级是汇编语言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完成汇编语言翻译的程序叫做汇编程序。6、应用语言级第六级是应用语言级,这一级是为了使计算机满足某种用途而专门设计的,因此这一级语言就是各种面向问题的应用语言。
答:存储器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或各类数据。通常用存储容量、存取周期以及存储器的带宽(每秒从存储器读出或写入二进制代码的位数)三项指标来反映存储器的性能。为了扩大存储器容量和提高访存速度,将存储系统分成若于不同层次,有Cache-主存层次和主存-辅存层次。前者为使存储器与CPU速度匹配,在CPU和主存之间增设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其容量比主存小,速度比主存快,
用来存放CPU最近期要用的信息,CPU可直接从Cache中取到信息,从而提高了访存速度。后者为扩大存储器容量,把主存和辅存统一成一个整体,从整体上看,速度取决于主存,容量取决于辅存,称为虚存。CPU只与主存交换信息,但程序员可用指令地址码进行编程,其位数与虚存的地址空间对应。
答: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早期的桌面软件是按CISC设计的,并一直沿续到现在。目前,桌面计算机流行的x86体系结构即使用CISC。微处理器(CPU)厂商一直在走CISC的发展道路,包括Intel、AMD,还有其他一些现在已经更名的厂商,如TI(德州仪器)、IBM以及VIA(威盛)等。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CISC架构的服务器主要以IA-32架构(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为主,而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特点区别各方面如下:
(1)指令系统复杂庞大,指令数目一般多达2、3百条。
(2)寻址方式多
(3)指令格式多
(4)指令字长不固定
(5)可访存指令不加限制
(6)各种指令使用频率相差很大
(7)各种指令执行时间相差很大
(8)大多数采用微程序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