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异品“至大通宝”之我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收藏古钱币二十余年,现早已过花甲之年,好多人说“你已经老了,别干了”,我对他们讲“我收藏二十余年,按收藏年龄算,我还年轻着呢”。作为一个收藏者,所享受的就是在得到藏品时那瞬间的喜悦,惊喜之余的尽情挥洒,瞬间所享受的就是经年苦寻所得到的成果,更有一种成就感。所享受的也是苦淡经营后的自我满足及灯下自赏的喜悦,以及出示于人的自豪。发一句“酸”,那感觉俨然是喜洋洋胸怀荡漾,飘飘然独步天下,“老夫聊发少年狂”。我近五年来专以攻古钱币的版别为主,研究、探讨并交流,古币主要是脱谱币、异版币。现展示三枚元朝“至大通宝”,与众泉友、各界朋友共赏。

图1 异范合背“至大通宝”直径24.4毫米,厚度1.4毫米,重量4.5克。是钱币,大字,未经过入土,是一枚历代钱币爱好者收藏传至我之手中的罕见之币。此币两面有着因传世而形成的传世包浆,从钱文上看,清幽俊良,颇有功底。钱文疏密有致,拙中见巧,粗犷大气。铸工精湛,青铜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而背深浅相同,穿口干净利落,符合时代特征。“至”字隔轮离郭,有处断笔,最后一笔,横左高后低。“大”字隔轮离郭,头一笔因内穿下边有一弧形缺口而伸入其中,此缺口是否是原范刻意所为?如果是,那可真是独有之举。“通”字离郭接轮,长点角“通”,“通”中角为开足角,两竖成曲状向外撇。“宝”接郭离轮,“宝”中的“尔”应“回勾”,但无回勾,在回勾的位置上有一短细斜横,左连“尔”右连内穿。“宝”中“贝”头笔为浅斜横,左低右高。第二笔横与第三笔横均左低右高,最后一笔横与贝中右竖隔笔。此“宝”与其他古币中的“宝”字写法不同,是个异“宝”,背面地章突低不平,但细看可以分辨出“上至、下大、右通、左宝”四个字,均由隔笔的突点组成,四个字体的笔划不同,但连接起来看就是一枚“合背”钱币。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他们认为“就是铸造收缩而形成的”。如果按他们的说法是“收缩而形成的”话,正面的“通”在右边,背面“通”应在左边。但看此枚钱币的右边分明是“通”的外形,而左边是“宝”的外形,“宝”上的点清楚可见。钱的上部可分辨出是个“至”字,下边可清楚看出是一个“大”字,而且位置向左,“大”字下多出了一长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太”字。此枚钱币不但是稀少的合背钱,而且“通宝”两字是采用金朝“大定通宝”的范改刻而成。以上是笔者己见,是否得当,望大家指教。

图2 粗字大厚版“至大通宝”系元朝早期试铸币。直径24.7毫米,厚1.7毫米,重量4.7克。此枚钱币两面红斑绿锈非常漂亮,穿口干净利落。钱文粗壮,拙中见巧,粗犷大气,面背内外郭相同,而且较深。形制规范,符合时代特征。“至”隔轮离郭,“大”字的第一笔横左上挑。此种写法在“至大通宝”中实属异“大”罕见,“大”字连郭连轮。“通”字无点,接郭连轮,为无点“通”,窄降“宝“接郭接轮。背面与正面地章平整,干净利落,背面看起来比正面更加俊美,从其特点及文字的书写看,笔者认为是“早期试铸币”。

图3 特大粗字版“至大通宝”直径24.7毫米,厚度1.3毫米,重量4.1克。此枚钱币正面宽轮,背面比正面窄一些。双面红锈与浅蓝色锈布满钱体,特大粗字,铸工精湛,铜色温润,形制规范,包浆熟旧,穿口干净利落。钱文疏密有致,虽然字体粗大,但拙中见巧,粗犷大气,品相极为精美,其形制大字大样,肉厚质良,有早期试铸币之风范。“大”粗宽“至”,接轮离郭。头一笔横中间下弯成月牙状,横末端长顿笔,第二笔横末为长顿笔,第三笔横为短细横,末端也是长顿笔。最后一笔横,起笔左上挑,落笔为下顿笔。此枚钱币中的“至”书法奇持,实为罕见之笔。扁宽“大”,接轮接郭。“大”的头一笔横,起笔上曲挑落笔下顿。第二笔“大”弧呈月牙状,最后一笔,上细而下粗。粗笔“通”省点,为无点“通”。粗字大“宝”,连郭连轮。背面铸工干净利落、规范、俊美。此枚钱币书写奇特,与众“至大通宝”极为不同,而且难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