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古代装束(一)描述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唐装
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唐装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汉服、旗袍和唐装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多样而独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逐渐形成了汉服、旗袍和唐装这三大代表性服饰。
这些服饰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的态度和审美观念,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一、汉服:复古而华丽汉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服饰之一,是从西汉时期开始流行的,一直延续至清朝。
这种服饰以其华丽、庄重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汉服主要分为男服和女服两种类型。
男子的汉服一般由襦、袍、裤等组成,衣袂长而宽松,富有气魄。
女子的汉服则更加细致,包括襦、衫、裙等。
其设计结构注重几何比例,以突显女性的曲线美。
汉服的材质多样,常见的有丝绸、棉麻、蝉翼等。
丝绸是汉服中最常用的面料,因其轻盈柔软、光泽华丽而备受青睐。
同时,汉服的色彩也非常丰富多样,常见的有红色、青色、紫色等,不同的色彩代表着不同的身份与地位。
二、旗袍:典雅而韵律旗袍是中国近现代的一种流行服饰,尤以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上海旗袍最为经典。
旗袍以其紧身式设计和修长的裙摆,彰显女性的优雅韵律,被誉为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代表。
旗袍的设计注重线条感和曲线美,通过裁剪和裙摆的流动,凸显女性的身形和曲线。
旗袍的面料多以丝绸为主,以其细腻、柔软的质感,赋予了旗袍独特的魅力。
同时,旗袍注重色彩的运用,通常以鲜艳的红色、粉色、碧绿色等作为主色调,以展现女性的娇美和青春。
旗袍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女性的时尚潮流和文化符号,成为了中国传统服饰宝库中的重要一员。
三、唐装:庄重而华美唐装是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唐朝服饰的总称。
自唐朝以来,唐装通过漫长的流传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代表。
唐装在设计上注重庄重与华美的结合。
男子的唐装通常由长袍、褙子、裤子等组成,注重整体的宏伟气势和细节的精致考究。
女子的唐装则更加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长裙、褙子、带子等。
唐装的面料以丝绸为主,图案和色彩的运用也极为讲究。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
中国的传统服饰与礼仪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服饰和礼仪文化的国家。
这些传统服饰和礼仪不仅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传统价值观的承袭和传承。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和礼仪文化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播。
一、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中国人用兽皮和植物叶子做成简单的衣物。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逐渐丰富多样,不同地区和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也有所差异。
1. 唐装:唐装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它起源于唐朝(618年-907年),在世界服饰史上享有盛名。
唐装以宽松舒适为特点,男性常穿长袍和紧身裤,女性则穿着宽袍、长裙,并搭配发饰。
2. 清装:清装是清朝(1644年-1912年)的传统服饰。
清装注重肥胖和宽大的特点,男性常穿长褂和长裤,女性则穿着宽袍、宽裙,并用丝绸或锦缎装饰。
3. 官服:官服是中国古代官员的服饰,具有特殊的身份象征。
官服包括头巾、袍子、帽子、腰带等,其颜色、款式和花纹都与官员的级别和职务有关。
4. 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饰演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它起源于汉朝(202年BC-220年AD),以尊重传统和追求优雅为宗旨。
男性穿戴襦裙、袍子,女性则穿戴宽袍、翻领衣、长裙等。
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穿着,它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它代表了对于温文尔雅、和谐与秩序的追求。
二、传统礼仪文化中国的礼仪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体现。
中国人民在各个方面都注重礼仪,包括日常生活、社交场合、婚嫁、丧葬等。
传统礼仪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准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尊重他人和追求和谐的品质。
1. 尊敬长辈:中国人讲究尊敬长辈。
常见的行为包括行大礼、行揖、行鞠躬等。
这些行为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和感谢。
2. 礼尚往来:中国人倡导礼尚往来的原则,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互助。
在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互相鞠躬、敬茶、送礼物等,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
古代服饰介绍
古代服饰介绍古代服饰介绍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本文大家详细了解一下。
黔首:黔,黑色。
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
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同。
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下诏令谓民为“黔首”,这是秦统一中国后更定名物制度的内容之一。
秦始皇三十一年,发布“使黔首自实田”的律令。
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的.田数,向封建政府呈报,即可取得国家的承认。
从此,“黔首”一词便伴随着这套封建土地制度和法令就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而成为固定称谓。
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
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
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或有朝客讥宋济曰:‘近日白袍子何太纷纷?’济曰:‘盖由緋袍子、紫袍子纷纷化使然也。
’”宋洪迈《容斋三笔·叶晦叔诗》:“一閒十日岂天赐?惭愧纷纷白袍子。
”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诗:“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鵠。
”宋叶适《叶路分居思堂》诗:“白袍虽屡捷,黄榜未霑恩。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
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形容古代服饰
形容古代服饰
古代服饰可以根据不同的朝代和历史时期进行描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服饰的形容:
1、汉朝服饰:汉朝时期,男子常穿深衣,也就是将上衣、下裳(围裙)连在一起,并用腰带束紧。
女子则穿宽袖长袍,头戴巾帼,腰系丝带,脚穿丝鞋。
2、唐朝服饰:唐朝时期,男子多穿圆领袍衫,腰间束带,脚穿高头履。
女子则穿宽袖长袍、曳撒、石榴裙等,佩戴各种花钗、步摇、耳环等饰品。
3、宋朝服饰:宋朝时期,男子多穿直裰、襕衫、背子等,女子则穿窄袖长袍、曳撒、裙子等,佩戴各种珠翠饰品。
4、元朝服饰:元朝时期,蒙古族服饰为主,男子多穿蒙古袍、束带、靴子等,女子则穿蒙古袍、佩戴各种珠宝饰品。
5、明朝服饰:明朝时期,男子多穿儒士衫、直裰、道袍等,女子则穿宽袖长袍、曳撒、裙子等,佩戴各种珠翠饰品。
6、清朝服饰:清朝时期,满族服饰为主,男子多穿马褂、长袍等,女子则穿旗装、坎肩、裙子等,佩戴各种珠宝饰品。
总体来说,古代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布料选择等方面,同时不同朝代也有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和特点。
古代黑衣装束描写
古代黑衣装束描写黑衣,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常见装束,不仅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代黑衣装束的款式多样,材质精良,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一、款式多变在古代,黑衣的款式可以说是千变万化。
不同朝代、不同封建等级的人们所穿戴的黑衣都有所不同。
比如,唐朝的黑衣裙袍,流露出一种端庄典雅的气质;宋代的黑绫衣裳,展现了一种含蓄内敛的美感;明清时期的黑布袍,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印象。
无论是官员、文人、士人还是普通百姓,黑色的装束都是他们的首选。
二、材质精良古代黑衣的制作材料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是丝绸、细麻以及高级棉织物。
丝绸黑衣透着一丝光泽,给人一种华贵的感觉;细麻黑衣则轻薄透气,适合夏季穿着;高级棉织物黑衣则柔软舒适,适合寒冷的冬天。
不论是哪种材质,都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服饰质量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关注。
三、神秘庄重古代黑衣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黑色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哀悼礼俗中的主要颜色。
因此,黑衣在古代的特殊场合中常常被使用。
比如,丧葬仪式上穿着黑衣是表示对亡灵的追思和哀悼;朝廷大典上,官员穿着黑色袍服,显得庄重肃穆;文人雅士在诗会上,穿着一身素黑的衣袍,更能突出其深沉的文化修养。
四、文化内涵古代黑衣装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首先,黑色被视为至高无上的颜色,象征着权威和威严。
穿上黑衣的人在人群中显得独特而引人注目。
其次,黑衣还代表了一种内敛和含蓄的个性。
古代人们追求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品质,而不是外在的炫耀和浮华。
最后,黑衣还与古代的宗教信仰有关。
在道家和佛教中,黑色被视为神秘而庄重的颜色,具有超凡脱俗的意义。
总结起来,古代黑衣装束不仅是一种时尚的象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的款式多变,材质精良,给人一种神秘庄重的感觉。
黑衣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品质和修养的追求。
无论是在哀悼仪式上,还是在朝廷大典中,黑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人生态度。
古代女子衣衫的描写
古代女子衣衫的描写一、秦汉时期女子衣衫秦汉时期,女子的衣衫有着独特的风格。
曲裾深衣是当时常见的服饰。
这种衣服的特点是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
衣裾在身后缠绕,层数较多,显示出一种含蓄而庄重的美感。
例如,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曲裾深衣。
它的领口多为交领,领口较低,可以露出里面的中衣衣领。
衣袖宽大,但袖口部分收紧,整体呈现出一种上宽下窄的形状。
衣服的颜色大多为素色,如深衣以深色为主,常见的有深棕、深灰等,不过贵族女子的衣衫可能会有一些简单的刺绣装饰,多为云纹等传统图案,这些图案沿着衣边或者衣角分布,低调而精致。
二、唐朝女子衣衫唐朝女子的衣衫可谓是丰富多彩,风格开放而华丽。
襦裙是唐朝女子的代表性服饰。
襦为短上衣,一般领口较低,有圆领、方领、鸡心领等多种款式。
例如,在一些唐代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女子穿着圆领的襦衣,领口周围往往还会有精美的刺绣或者镶边。
裙子则非常宽大,裙摆拖地,称为长裙或者曳地裙。
裙子的颜色鲜艳夺目,如石榴红、湖蓝色等。
而且裙子上常常有各种图案,除了传统的花鸟纹,还有从西域传来的宝相花纹等。
当时流行将裙子束得很高,几乎到胸部的位置,这种穿法使得女子的身材比例看起来更加修长。
此外,唐朝还有一种独特的服饰叫半臂,它是一种短袖上衣,多为对襟,材质轻薄,常常与襦裙搭配穿着,一般为年轻女子喜爱,既能体现出活泼之感,又不失优雅。
三、宋朝女子衣衫宋朝女子的衣衫风格相较于唐朝则更为简约、淡雅。
褙子是宋朝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
褙子的款式为对襟、直领,两侧开衩,衣长过膝。
它的领口和袖口通常没有过多的装饰,颜色也多为浅淡的色调,如淡粉、浅绿、月白等。
面料多采用轻薄的丝绸或者棉布。
在穿着上,褙子里面常常搭配抹胸和长裙。
抹胸的颜色会与褙子和长裙相协调,长裙一般较为修身,没有唐朝裙子那般宽大。
而且宋朝女子的衣衫在图案装饰上较为简洁,常见的是一些淡雅的花卉图案,如梅花、兰花等,这些图案多为小面积的刺绣点缀,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古代女子服饰描写
古代女子服饰描写古代的女子服饰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展示女子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方式。
在古代,女子的服饰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和独特的风格,每一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寓意。
古代女子的衣着主要分为上衣、下衣和鞋子。
上衣有衫、褙子、襦裙等。
襦裙是一种常见的上衣,它通常由丝绸或棉布制成,质地轻盈柔软。
襦裙的颜色多样,有红色、绿色、蓝色等,以及各种花纹和图案,如云纹、水纹、花鸟等。
襦裙的袖子宽大,下摆呈波浪状,给人一种温柔婉约的感觉。
下衣则包括裙子、裤子和腰带。
裙子是女子日常生活中常穿的下装,有长裙、短裙、半裙等各种款式。
长裙一般及脚踝,有时还会拖地,给人一种高贵典雅的感觉。
短裙则更显得活泼可爱。
而裤子是相对较少穿的一种下装,多用于户外活动或特殊场合。
腰带则是用来束腰的,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修饰身材。
古代女子的鞋子也是一种重要的服饰。
鞋子有绣花鞋、绣鸟鞋、荷叶鞋等各种款式。
绣花鞋是一种非常精致的鞋子,鞋面上绣着各种花纹,绣工精细,色彩鲜艳。
绣鸟鞋则是在鞋面上绣着鸟类形象,给人一种活泼可爱的感觉。
而荷叶鞋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鞋子,鞋面呈荷叶状,非常别致。
除了衣着和鞋子,古代女子还常常佩戴各种饰品来装饰自己。
首饰有发饰、耳环、项链、手镯等。
发饰是女子头上常戴的装饰品,有簪子、发钗、发箍等。
簪子是一种常见的发饰,它由金属或玉石制成,形状各异,有的是花朵形状,有的是动物形状,还有的是吉祥物形状。
耳环是女子耳朵上的饰品,有的是金属制成,有的是珠宝制成,给人一种华丽感。
项链是女子脖子上的饰品,有的是金属链条,有的是珠宝链条,非常漂亮。
手镯是女子手腕上的饰品,有金属手镯、玉石手镯等,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
总的来说,古代女子的服饰非常丰富多样,每一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寓意。
无论是衣着、鞋子还是饰品,都是女子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展示女子魅力和美丽的方式。
古代女子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传承历史、展示文化的重要载体。
了解中国古代装束(一)
现于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袄” , 北朝北魏有“小襦袄”、北齐有“合袴袄子” 等。从此,袄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隋代的 “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 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 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 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 襟、开衩摆。
四、外衣
宋时多是数层褙子一起穿
五、罩衫
2. 大氅 又称氅衣,由道 教鹤氅演变而来。只 男性穿着,特点是对 襟大袖,整体宽大且 有系带,只做常服穿 着。
五、罩衫
3. 褙心(背心) 褙心(背心)是 一种无袖的交领或 对领罩衫,特点是 对襟系带或交领, 并无排扣。原称为 “无袖交领衣”的 上装,也归在此类。
4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区别
现代和服:袖子呈方形,腰带很宽,下摆成一长方 形,整体呈直筒状 现代韩服和汉服的不同之处:汉服一般是交领右衽, 也有对襟,而朝鲜服装的交领不明显,近似小v领; 裙子束的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
古 画 对 照
古画对照2
古画对照3
古画对照4
古画对照5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 如同西装中的衬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 和睡衣。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 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衣一般为白色,也可以选用其 他颜色。穿着时,领缘应比外衣稍高。中衣包括包括 中衣、中裤、中裙和中单。
准备好裙子,中间向前
由身前向身后围裙子
• (4)道袍 • 并不是指道士穿
着的服装,而是一种 通裁制汉服。特点是 摆在里侧,并缝在后 襟。
• 道袍图
四、外衣
‹二›上装
• 1. 襦 • 襦是较短的上装。剪裁方
国风服饰知识点总结图
国风服饰知识点总结图一、服饰概述中国历史悠久,服饰文化也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服饰文化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国风服饰。
国风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总称,包括了汉服、唐装、宋服、明装等各个朝代的服饰风格。
这些古代服饰非常注重细节和造型,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国风服饰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剪裁合身,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因此备受现代人的喜爱。
二、汉服1、起源: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起源于西汉时期,后经过多次演变和改良,形成了不同的款式和风格。
2、特点:汉服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面料华丽。
男女汉服的剪裁和款式有所不同,但都以体现传统的尊重和礼仪为宗旨。
3、款式:汉服包括上衣、下裳、腰带、饰品等,每种款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比如女性汉服的裙摆宽大、色彩明艳,男性汉服的袍袖宽大、图案简洁。
三、唐装1、历史:唐朝是中国服饰发展的辉煌时期,唐装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
唐装以宽袖、大襟、宽袍为特点,款式多样,色彩丰富,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2、特色:唐装注重宽松舒适,以表现出尊贵、典雅的气质。
同时,唐装还注重细节的装饰,如刺绣、宝石、珠花等,体现了唐代人的奢华与时尚。
四、宋服1、特点:宋代服饰的特点是简约、朴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
宋服注重体现文化内涵,不追求繁琐的装饰,更注重对身形的体现。
2、剪裁:宋服的剪裁讲究线条流畅、简洁利落,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的身材和气质。
整体风格淡雅而静谧,展现了宋代社会的风雅之气。
五、明装1、特色:明代服饰以腰带、大袖、流苏为特色,注重对古典诗意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明装的款式多样,有貂蝉袄、马褂、龙袍等。
2、色彩:明代服饰的色彩鲜艳而大胆,以红、黄、金等颜色为主,富有浓厚的宫廷气息和壮丽的气质。
六、国风服饰的发展国风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在现代社会,国风服饰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受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国风服饰逐渐被淡化和遗忘;另一方面,年轻人对传统服饰失去了兴趣,更倾向于时尚、潮流的服饰。
描述汉服的样子
描述汉服的样子
汉服是中国传统的服饰,源自中国古代的汉族服饰文化。
它
以简洁、高贵、典雅而闻名,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和文
化底蕴。
汉服的样子主要分为男装和女装。
男装通常由衫、袍、裤和
巾帽等组成。
衫是汉服的常见款式,通常是右领左衽的前开式,配上宽松的袖子。
袍是汉服的主要外套,长袍式的设计,多用
绸缎等质地,上面常常绣有精致的花纹。
裤子通常是宽松的,
有腰带束腰,常与衫或袍搭配穿着。
巾帽是男装的重要配饰,
有帽子和头巾两种形式,常常饰以玉佩、龙凤纹饰等。
女装则更为华丽,由上衣、裙子、腰带和发饰等构成。
上衣
通常为长衫或襦裙,领口和袖口常常用彩色绸带装饰,绣有精
巧的花鸟图案。
裙子是女装的主要特色,多为长裙,通过腰带
或腰链束腰,裙摆宽松垂坠,朴实而不失华丽。
腰带常用丝绳、丝带或系带等物料,可以打结或系于腰间,增添服饰的层次感。
发饰也是女装的重要部分,常见的有发簪、发卡、发络等,用
以固定发髻和装饰头发。
汉服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的颜色有红、绿、蓝、黄等,还
有大量的金银线饰和色彩鲜艳的宝石等装饰品。
汉服的款式也
因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而有所不同,其中最有名的是“六补八制”的典型样式,即两衣六补和八制,突出了华丽和凝重的特点。
总的来说,汉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美的细节设计成为了中国古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它融汇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身份和文化的象征。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介绍:
1.汉服: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商周时期,历经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服的特点是宽松、舒适、典雅,注重面料和绣花工艺的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2.唐装:唐装是唐代时期的传统服饰,以其宽松、华丽、大气的特点而闻名。
唐装的特点是宽袍大袖、高腰束腰、色彩斑斓,常常用金线、银线、珠片等装饰,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开放。
3.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种,起源于清朝时期,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
旗袍的特点是紧身、修身、高腰、开叉,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和优雅气质。
4.中式礼服:中式礼服是中国传统婚礼、宴会等场合的传统服饰,包括龙袍、凤袍、唐装、旗袍等。
中式礼服的特点是华丽、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贵与典雅。
总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服饰(图片收藏)
窄袖织纹⾐、蔽膝穿戴展⽰图。
2.东周男⼦服饰 窄袖织纹⾐穿戴展⽰图。
3.战国妇⼥服饰 楚墓出⼟的战国中期服饰实物,有绢、罗、锦、纱、绦等各种⾐着⼗余件。
锦袍前⾝、后⾝及两袖各为⼀⽚,每⽚宽度与⾐料本⾝的幅度⼤体相等。
右衽、交领、直裾。
⾐⾝、袖⼦及下摆等部位均平直。
领、袖、襟、裾均有⼀道缘边,袖端缘边较为奇特,通常⽤两种颜⾊的彩条纹锦镶沿。
曲裾深⾐除了上⾐下裳相连这⼀特点之外,还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叫“续衽钩边”。
“衽”就是⾐襟。
“续衽”就是将⾐襟接长。
“钩边”就是形容⾐襟的样式。
它改变了过去服装多在下摆开衩的裁制⽅法,将左边⾐襟的前后⽚缝合,并将后⽚⾐襟加长,加长后的⾐襟形成三⾓,穿时绕⾄背后,再⽤腰带系扎。
图为战国妇⼥的曲裾深⾐。
秦汉皇帝服饰帝王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 汉代的男⼦的服装样式,⼤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的深⾐。
汉代仍然沿⽤,但多见于西汉早期。
到东汉,男⼦穿深⾐者已经少见,⼀般多为直裾之⾐,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图为汉代男⼦的曲裾深⾐。
3.秦汉妇⼥服饰 秦汉妇⼥的曲裾深⾐ 曲裾深⾐也是⼥服中最为常见的⼀种服式。
这种服装通⾝紧窄,长可曳地,下摆⼀般呈喇叭状,⾏不露⾜。
⾐袖有宽窄两式,袖⼝⼤多镶边。
⾐领部分很有特⾊,通常⽤交领,领⼝很低,以便露出⾥⾐。
如穿⼏件⾐服,每层领⼦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
汉代宽袖绕襟深⾐ 图为汉代宽袖绕襟深⾐。
⾐服⼏经转折,绕⾄臀部,然后⽤绸带系束,⾐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汉代直裾⼥服进,曲裾绕襟深⾐已属多余,所以⾄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深⾐。
汉代妇⼥的襦裙魏晋南北朝时期 图为⼤袖宽衫展⽰图及漆纱笼冠。
南北朝时期裤褶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服饰 深⾐ 魏晋南北朝时期,深⾐已不被男⼦采⽤,但在妇⼥中却仍有⼈穿着。
这种服装与汉代相⽐,已有较⼤的差异。
古代中国的时装与装饰
古代中国的时装与装饰古代中国的时装与装饰自古以来就饱含着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时装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和时代的见证。
本文将介绍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时装与装饰,探索其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的关联,并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先秦时期的时装与装饰在先秦时期,中国时装与装饰注重反映社会地位和身份。
贵族阶级通常穿着缀满金银装饰的华丽衣裳,象征其高贵地位。
而平民百姓则以布料为主,注重实用和舒适。
古代中国还有一种独特的传统习俗,就是色彩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着吉祥与喜庆,黄色象征着帝王的地位,蓝色则常用于官员的服饰上。
二、汉代的时装与装饰汉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时装与装饰更加多样化。
汉代的时装以长袍为主,通常为丝质或绸缎材质,有时还镶嵌着宝石。
贵族男子常佩戴帽子、玉佩等,女子则以发髻、发饰和珠宝为主要装饰。
此时,汉代服饰开始出现大袖、大领和宽松的样式,进一步凸显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即讲究礼仪和尊重。
三、唐宋时期的时装与装饰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时尚和文化的巅峰之期。
唐代的时装以袍服为主,注重剪裁和面料的质感。
在唐代,各种绣花、手工编织和刺绣工艺开始兴起,成为时装的重要装饰元素。
同时,唐代的中国服饰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更加紧密。
四、明清时期的时装与装饰明清时期,时装与装饰进一步发展,更加注重细节和精致性。
脂粉红白的妆容成为时装与装饰的一部分,女性往往留着长发,通过不同的发饰来展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男性则注重头饰,如冠帽、装饰等。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服装制度相对严谨,它代表了不同阶级和身份的界限,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一部分。
总结:古代中国的时装与装饰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变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演变,还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无论是先秦时期的地位象征,还是汉代的丝绸华服,又或者是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以及明清时期的细致精美,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各朝各代的服装更是有着不同的特点。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讲讲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各朝代的服装特点篇1夏朝夏朝是占木德成天下,尚青色,故服饰用青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其服饰带有鲜明的宗教信仰色彩,确立的上衣下裳的形制上衣代表天,因为天在未明时为玄色,故上衣用玄色,下裳象征地,因为土地为黄色,故下裳用黄色。
夏朝建立了一套以帝王的祭服——冕服为中心的服饰制度,它的形式、色彩、纹样均源于对天地的尊崇和对乾坤秩序的追求。
商朝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汉服基本样式已经完全成型。
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
袖口较窄,没有扣子,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
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
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
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的服装形式,采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为多,衣服的长度大多在膝盖上下。
西周以前, 上衣下裳制, 一律做成上下两截:一截穿在上身,称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两种,一种齐腰,一种至膝盖,襦为一般人平时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称裳.衣後的裤褶,襦裙等都是这种服装的遗制.民间女子着装大体上与男装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围裙,长不过膝, 称为襜。
周朝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规范社会,安定天下。
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
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
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
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
中国传统服饰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简介
中国传统服饰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简介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礼服夏、商两代已有冕服。
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
夏代称冕冠为收,殷代名为鷩,周代名为爵弁,夏代的冕冠纯黑而赤,前小后大,商代的冕冠黑而微白,前大后小,周代黑而赤,如爵头之色,前小后大。
国王在举行各种祭祀时,要根据典礼的轻重,分别穿六种不同格式的冕服。
总称六冕。
六冕的内容如下: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的礼服):为冕与中单、大裘、玄衣、纁裳配套。
纁即黄赤色,玄即青黑色,玄与纁象征天与地的色彩,上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下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
共十二章。
兖冕(王之吉服):为冕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与飨射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上衣绘华虫、火、宗彝三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共七章。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绘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共五章。
希冕(王祭社稷先王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绣粉米一章花纹,裳绣黼、黻二章花纹。
希是绣的意思,故上下均用绣。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的礼服):与中单、玄衣、纁裳配套,衣不加章饰,裳绣黻一章花纹。
此外,六冕还与大带、革带、韨、佩绶、赤舄等相配,并因服用者身份地位高低,在花纹等方面加以区别。
而周代国王的礼服除以上6种冕服之外,还有4种弁服,即用于视朝时的皮弁、兵事的韦弁、田猎的冠弁和士助君祭的爵弁。
古代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服饰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更是古代社会制度、地位和文化习俗的体现。
从古代服饰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职业和文化传统等信息。
下面就是古代服饰的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服饰的种类1.上衣:上衣是衣服的一种,通常包括上衣、外套和披风等,是古代服饰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2.下装:下装通常指裤子、裙子等下身穿着的服饰。
3.头饰:古代人们非常重视头饰,头饰的种类非常丰富,有冠、冕、缨、髻、帽等。
4.鞋袜:古代的鞋袜种类也非常丰富,有鹿皮鞋、绸缎鞋、布鞋、草鞋、木屐等。
5.配饰:包括各种质地和颜色的腰带、项链、耳环、手镯等。
二、古代服饰的材料1.丝绸:丝绸是古代社会的主要材料之一,以其华丽、柔软、光滑的特性成为古代服饰的首选。
2.粗布:粗布是古代民间主要的材料之一,也是古代服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皮革:皮革通常用于制作靴子、鞋子和外套,是很古代人们在寒冷的冬季的主要选择。
4.玉石、金银等贵重材料:作为配饰的材料,玉石、金银等贵重材料也是古代服饰中的重要部分。
三、古代服饰的款式1.汉服:汉族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袍、褂、裙、马褂、马氅等,是中国古代主要的服饰种类之一。
2.满族服饰:满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有建制、背心、马褂、马氅、红绫袄、褡裢、围裙等款式。
3.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是色彩鲜艳,图案多变,主要包括长袍、头帕、舌头巾等。
4.藏族服饰:藏族服饰以长袍、马褂、长靴、披肩、围裙为主,色彩丰富,图案精美。
5.朝鲜族服饰:朝鲜族的服饰以长袍和裙子为主,色彩素雅,图案简洁。
6.蒙古族服饰:蒙古族的服饰取材自动物皮毛,主要包括大氅、马褂、马靴、帽子等款式。
四、古代服饰的礼仪1.汉代礼仪:古代的礼仪中,服饰扮相非常重要,根据社会地位和职务的不同,礼服也有所不同,比如朝见君王时要穿戴封禅服。
2.唐代礼仪:唐代礼仪非常讲究,尤其是宫廷礼仪,服饰的色彩、款式以及佩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古代衣着描写
古代衣着描写一、古代男性衣着古代男性的衣着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上衣、下衣和外套三个部分。
1. 上衣:古代男性的上衣主要有衫、袄、褂等。
其中,衫是一种宽松的上衣,常用丝绸或棉布制成,款式简洁大方。
袄是一种中等长度的上衣,多用绸缎或毛料制作,给人一种端庄的感觉。
而褂则是一种较为短小的上衣,多用绸缎或布料制成,适合活动自如。
2. 下衣:古代男性的下衣主要有裤子、裙子等。
裤子是男性最常穿的下装,常用棉麻或丝绸制成,有长裤和短裤两种款式。
裙子则是一种较为隆重的下装,多用丝绸或绢制作,通常作为正式场合的着装。
3. 外套:古代男性的外套主要有袍、脚蹬等。
袍是一种长袍,多用丝绸或绢制成,属于较为正式的外套。
而脚蹬则是一种短袍,多用绸缎或布料制作,适合日常穿着。
二、古代女性衣着古代女性的衣着相较于男性更为丰富多样,也更注重细节和装饰。
1. 上衣:古代女性的上衣主要有襦、衫、褡等。
襦是女性最常穿的上装,多用丝绸或绢制成,款式精美,常配以彩色花纹或刺绣。
衫是一种宽松的上衣,常用丝绸或棉布制成,款式优雅大方。
而褡则是一种短上衣,多用丝绸或绢制作,通常搭配裙子穿着。
2. 下衣:古代女性的下衣主要有裙子、裤子等。
裙子是女性最常穿的下装,多用丝绸或绢制成,有长裙和短裙两种款式,常常配以各种腰带、流苏等装饰品。
裤子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下装,多用绢制作,适合特殊场合穿着。
3. 外套:古代女性的外套主要有衫、袄、褂等。
衫是女性常穿的外套,多用丝绸或绢制成,款式多样,可以在不同季节穿着。
袄是一种短款外套,多用丝绸或绢制作,适合春秋季节穿着。
褂则是一种较为厚实的外套,多用棉麻或绸缎制成,适合寒冷的冬季。
三、古代衣着的特点古代衣着不仅注重穿着的功能,更注重装饰和体现身份地位。
无论男女,都喜欢在衣着上加以刺绣、绣花、宝石等装饰品,以展示个人品味和财富。
同时,衣着的款式和颜色也会因地域、社会地位和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文化。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概述一、我国传统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式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
上衣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这一传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
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名· 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
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
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
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
《礼记·深衣》注称:“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
”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绣缘边。
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 , 汉代命妇以它为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 ,甚至现今的连衣裙也是深衣制的沿革。
二、我国传统服装在历代的演变1、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详细的说明。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 ,穿翘尖鞋。
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
深衣和冕服始于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
赵武灵王为了军队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盛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胡服从此盛行。
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中国传统服装
中国传统服装中国传统服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服装代表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礼仪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在不同的时代和区域中,中国传统服装呈现出多样的风格和款式。
本文将带你一起探索中国传统服装的魅力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国传统服装的基本构造。
中国传统服装主要由衣、褶、裳、袴和带五部分组成。
衣一般为襟前开衩的上衣,用蝉翼、薄纱等面料制成,通常有长衫、袍子、褂子等不同款式。
褶是指挂在衣下面的长裙,分为裳和袴两种类型,男性穿袴,女性穿裳。
裳为左褶布,袴为右褶布。
带则是用来束腰的长条状物品,可以用来区分男女身份和社会地位。
中国传统服装注重色彩的运用,以及细节的处理。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颜色有着独特的讲究和象征意义。
比如,黄色代表皇家尊贵,红色代表喜庆富贵,蓝色代表清廉洁白,黑色则是表示哀悼和庄重。
此外,传统服装的装饰也非常重要,常常运用刺绣、织锦、应景图案等技法,使服饰更加华美。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服装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
中国传统服装的风格特征在于各具特色。
北方的汉族传统服装注重线条简洁,剪裁方正,以实用性为主;而南方的汉族传统服装则更注重流畅的曲线和柔软的面料,更显民族特色。
不同的民族和地域还有各自独特的传统服饰,如藏族的长袍,壮族的马褂,蒙古族的长袍等等,每一种服装都表达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传统服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符号。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还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
在古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场合都有着相应的服饰要求。
例如,皇帝穿黄色龙袍,象征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妇女穿着汉服朝服,则象征着婚姻和家庭的祥和;士人则穿着文士服饰,彰显其学识和身份。
传统服装还通过某些特定的细节和图案表达着吉祥、繁昌和祈福的寓意。
中国传统服装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受到青睐,成为很多人重要的着装选择。
无论是在婚礼、节日、舞台表演等特殊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穿着传统服装,以展示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统的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襦裙由上襦(襦,即短
衣)及下裙组成,一般 为常服
• * 按裙腰的位置分:可
分为中腰襦裙(齐腰襦 裙)、高腰襦裙、齐胸 襦裙;
• * 按上襦的领型分:可
分为交领襦裙、直领襦 裙(对襟襦裙)。
•对 •襟 •儒 •裙
•交 •领 •儒 •裙
•齐 •胸 •儒 •裙
明 制 儒 裙 : 袄 裙
五、罩衫
穿在身体最外层的汉服。 男子罩衫只能做常服,女 子罩衫可以做礼服。根据 形制的不同,可以分为褙 子,氅衣,褙心,半臂, 斗篷。
五、罩衫
1. 褙子
对襟的女子罩衫。大
袖且较长的褙子有时又称
为大袖衫或披风。长度过
膝,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
罩在外衣外穿着。
褙子始于唐,盛行于
宋元,在明代被称为披风。
四、外衣
• 2. 通裁
• 指按照通裁制做出来的
汉服。其特点是上下通裁。 根据形制的不同,可分为圆 领袍衫、直裰、直身、道袍。
四、外衣
• (1)圆领袍衫 • 又名盘领袍,顾名思义领子盘于脖下,为圆形。圆领袍
并非套头衫,而是左襟压右襟交叠而穿,系结于右肩 。圆 领式样在中国服饰历史上很早便有出现,但一直到隋唐才 开始盛行,成为官式常服。这种服装延续了唐,五代,宋, 明。
有内衬的褙心也叫比甲
五、罩衫
4. 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
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 展而出的一种无领( 或翻领)、对襟(或套 头)短外衣,它的特征 是袖长及肘,身长及 腰。在中国隋唐时期, 半臂有对襟、套头、 翻领或无领式样,袖 长齐肘,身长及腰, 以小带子当胸结住。 因领口宽大,穿时袒 露上胸。多穿在衫襦 之外。
四、外衣
‹三›、下装
按1. 裳照是否有裆可以分为裳和袴。
泛指没有裆的下体服 装。根据形制不同可分为 裙、帷裳、蔽膝。
2. 袴 泛指有裆的下体服饰,即裤。
(1)裙
和襦一起穿着,是女子
最常见的穿着方式。
(2)帷裳
穿在裙子外的短裙,
不可单独穿着。
(3)蔽膝
敝膝原是古代遮羞下衣
遗制,提升为礼服后作为
礼服配件,不能单独穿着。
现于南北朝时期,如南朝宋有“布衫袄” , 北朝北魏有“小襦袄”、北齐有“合袴袄子” 等。从此,袄成为人们的常用服装。隋代的 “缺胯袄子”用作武官制服,并于唐代传入 日本。唐代受胡服影响出现翻领袄。宋代出 现由唐代上襦发展而成的对襟袄(旋袄)。 清末,袄的基本形制为立领、连肩袖、右大 襟、开衩摆。
四、外衣
准备好裙子,中间向前
由身前向身后围裙子
裙子两端在身后围和后,一上一下相交叠
将
压
在
里
面
的
一
层
裙
头
向
外
翻
折
一
下
调节裙子的高度,系结
END
四、外衣
• 外衣是指穿在中衣之外的衣
服。外衣按照穿着部位和长 度分为长装、上装和下装。
四、外衣
‹一›、长装
• 长装按照剪裁方式可分为深衣和通裁。 • 1. 深衣 • 深衣是直筒式的长衫,因“被体深邃”而
2. 长襦 较为长的襦,一般长度过膝。
• (1)杂裾 • 或称袿衣,是
一种衣裾较为复 杂的长襦,需要 搭配裙子一起穿
着。杂裾在汉 代就已经有了。
四、外衣
• (2)短曲 • 一种衣裾
曲绕的长襦, 需要和裙一起 穿着。
四、外衣
• (3)长袄 • 长袄是加长版的上袄,
只做女装。因其必须与 裙共同穿着,故在款式 中归类为襦裙。
男式直裾
四、外衣
• (3)朱子深衣 • 朱子深衣是汉服中深衣的
一种,为礼服,多用于 祭祀等场合。根据朱熹的 《朱子家礼》记载考证的 衣,是直裾深衣的一种。 直领(没有续衽,类似 对襟)而穿为交领,裳幅 皆梯形。
四、外衣
• (4)襕衫 • 深衣的一种特殊形
式。为恪守深衣制,下 摆只到膝盖,再续接布 料至脚背,又加衣缘, 以象征上衣下裳缝合一 体的深衣。其两侧不开 叉。始现于唐,兴于宋 明,为男子长衫,多为 学子穿着。
得名。特点是分开剪裁,上下缝合,长度 到脚面,两侧不开叉。深衣因为其丰富的 文化意蕴,被视作汉服的重要代表。
四、外衣
曲 裾 深 衣
四、外衣
• (2)直裾
• 直裾衣裾直裁,有续衽
和不续衽两种做法,续衽衣 裾绕至身侧或身后。直裾袍 可分为交领直裾袍、圆领直 裾袍、直衿直裾袍。直裾袍 通常只作为一种常服,而非 礼服。
• (4)道袍
•
并不是指道士穿
着的服装,而是一种
通裁制汉服。特点是
摆在里侧,并缝在后
襟。
• 道袍图
四、外衣
‹二›上装
• 1. 襦 • 襦是较短的上装。剪裁方
法可以为通裁,也可以分裁, 但长度不过膝,与裙或裤一起 穿着。按照衣服层数可分为衫 和袄。
四、外衣
• (1)衫 • 一般为单层。衫初见于汉
四、外衣
• (2)直裰
• 直裰直身和道袍都
是只镶领子不镶衣缘 的开衩长衣。直裰的 特点是两侧开衩。狭 义的直裰没有摆。历 史上有时候直裰被用 来称呼代直身、道袍 等通裁。
• 四、外衣
• (3)直身 • 与直裰不同,其
外面两侧有摆。是明 代的一种重要服饰, 与道袍,直裰一样是 明代士人所穿着的重 要服饰。
主要特点
错误典型
不 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
家
是
南
诏
人
,
不
是
汉
族
,
穿
错
了
可
以
原
谅
• 从剪裁方式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 制(裳在古代指下裙)、衣裳连接 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下 通裁制(襦,即短衣)等类型。
一、内衣
内衣指贴身穿的衣服,包括抹胸,袍腹等。
二、中衣
中衣又称里衣,是汉服的衬衣,起搭配和衬托作用, 如同西装中的衬衫。一般不可以外穿,可作为居家服 和睡衣。着礼服时必穿中衣,常服也只有配合中衣才 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衣一般为白色,也可以选用其 他颜色。穿着时,领缘应比外衣稍高。中衣包括包括 中衣、中裤、中裙和中单。
宋代男女皆服,因使用和
时间的不同,其形式变化
甚多。
宋时多是数层褙子一起穿
五、罩衫
2. 大氅 又称氅衣,由道
教鹤氅演变而来。只 男性穿着,特点是对 襟大袖,整体宽大且 有系带,只做常服穿 着。
五、罩衫
3. 褙心(背心) 褙心(背心)是
一种无袖的交领或 对领罩衫,特点是 对襟系带或交领, 并无排扣。原称为 “无袖交领衣”的 上装,也归在此类。
代,是一种对深衣加以改革 (去袖端)的服装,袖口较 宽大。魏晋时为士人常用服 装,并成为单衣的通称。在 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演变出 汗衫、小衫、襕衫、帽衫、 紫衫、凉衫、团衫、衫子等 许多品种,有官员公服、士 人礼服,以及普通百姓的常 用服装,并有长短之分,男 女都可穿用。
四、外衣
• (2)袄 • 一般为多层,带挂里。袄的名称最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