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6《药物毒理学》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18年12月药物毒理学【1176】大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18年12月药物毒理学【1176】大作业答案
(3)获取新药毒性反应信息:在新药临床前急性毒性试验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毒理学信息,如毒性反应症状、靶器官致死原因等,就可以为该药物进一步安全性和临床上尽早识别和处理人体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4)其它:新药研制过程中,工艺路线尚未定型时,对产品除了理化性质分析外,还可通过LD50值的比较,观察生物效应的显著差异,以明确试验产品的质量。此外,复方制剂新药研究时,用以判断配伍后与单药应用的毒性大小。
(4)海因茨体溶血性贫血 海因茨体(Heinz body)是红细胸中一种含有变性Hb(可能是硫血红蛋白)的黑色、高折光性的颗粒,位于细胞膜上或膜内附近,通过共价键(可能是二硫化物共价键)与红细胞膜的内表面相连接。结果使细胞形状和渗透压发生改变,导致提前被脾脏的吞噬细胞或出现渗透性过高以及血管内溶血现象。硫血蛋白、海因茨体的形成以及溶血反应表示经细胞中存在持续的氧化压力,一般这三征出现之前会有瞬时MetHb血症的出现。除了苯胺、硝基苯以及它们的同系物能在许多生物体内产生海因茨体外,苯酚、1,2-丙二醇、维生素C、亚硫酸盐、重铬酸盐、砷化三氢、锑化三氢、萘、苯肼、氯酸盐等非含氮化合物也能产生海因茨体。
西南大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网教/成教)专业:药学2018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药物毒理学【1176】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第1小题为必作题,第2~7小题选作3题)
1、试述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内容。(40分)
2、为何现有药物毒理学评价手段尚不能完全排除新药进入临床时的风险?(20分)
3、试述新药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答:(1)了解新药急性毒性的强弱:新药研究早期主要用治疗指数来衡量候选化合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至少大于10,才有进一步作其它新药临床前研究的价值。

药物毒理学总论-课件

药物毒理学总论-课件

如山道年、阿托品、可待因等
一般视为无毒的物质如食盐,当一次服用 15~60g 时有益于健康; 而一次用至 200~250g 时可因电解质严重紊乱而引起死亡。 在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可因血循环动力学障碍所致肺水肿和 脑水肿引起死亡,即所谓“水中毒”。
正确理解药物和毒物的辩证关系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在常用剂量下 当剂量过高、用药时 间过长或者用药者本 身为过敏体质时
植物性:毒草、毒芹 动物性:蛇毒、蝎毒、蜂毒 矿物性:砷、铅 16
《药物毒理学》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药物毒理学基本概念
一、药物毒理学 二、有毒 三、毒性 四、靶部位、靶组织、靶器官 五、毒物、毒素 六、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量反 应(graded response)、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八、速发型毒性作用、迟发型毒性作用 药物的毒性效应与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 九、可逆性毒性效应、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例,称为剂量-效应关系。 十、可逆性毒性效应、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其中毒性效应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 量反应。有些毒性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 性等表示,称为质反应。
《药物毒理学》
13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药物毒理学基本概念
一、药物毒理学 二、有毒 三、毒性(toxicity) 四、靶部位、靶组织、靶器官 五、毒物、毒素 六、量反应、质反应(剂量 -效应关系) 指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有害)作 七、治疗指数 用。 八、速发型毒性作用、迟发型毒性作用 九、可逆性毒性效应、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十、可逆性毒性效应、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药物毒理学》
15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药物毒理学基本概念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剂量和个体差异:药物 剂量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毒 性反应不同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 和排泄可能导致毒性反应不 同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药物 可能导致耐药性,需要不断 更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药物安全性评估:需要建立 完善的药物安全性评估体系, 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实验结果:观察药物对实 验对象的影响,包括生理、 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变化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的 毒性和副作用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 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药物毒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 急性毒性:评价药物在短时间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慢性毒性:评价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遗传毒性:评价药物对遗传物质和生殖细胞的影响 • 致癌性:评价药物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 生殖毒性:评价药物对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后代健康的影响 • 免疫毒性:评价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神经毒性:评价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心血管毒性:评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呼吸毒性:评价药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肝毒性:评价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 肾毒性:评价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 皮肤毒性:评价药物对皮肤的影响 • 眼毒性:评价药物对眼睛的影响 • 胃肠道毒性:评价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 骨骼毒性:评价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 内分泌毒性:评价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代谢毒性:评价药物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YOUR LOGO
药物毒理学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1. E. 广泛性坏死2.灶状坏死3.炎症4.带状坏死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1.毒素2.有毒3.毒物4.毒性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1.肺栓塞2.肺癌3.肺炎4.肺纤维化4、氟烷可导致1.类系统性红斑狼疮2.免疫性溶血3.免疫性肝炎4.荨麻疹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1.贫血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3.氧化性溶血4.白血病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1.肝癌2.肝硬化3.脂肪变性4.肝炎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1.肝细胞2.库普弗细胞3.皮细胞4.星行细胞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1.区带22.区带13.区带34.中央静脉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1.豚鼠2.小鼠3.家兔4.大鼠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1.免疫性肝炎2.免疫性溶血3.荨麻疹4.类系统性红斑狼疮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1.急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肾功能衰竭3.急性肾小球肾炎4.慢性肾小球肾炎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1.红细胞2.白细胞和血小板3.红细胞和血小板4.白细胞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1.链霉素2.庆大霉素3.卡那霉素4.新霉素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1.过敏性肺炎2.肺纤维化3.红斑狼疮样肺炎4.间质性肺炎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1.质网肿胀2.线粒体形态改变3.质膜起泡4.溶酶体增多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1.增加2.不变3.减少4.增加或不变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1.减少2.不变3.增加4.减少或不变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1.肺脏2.肾脏3.乳腺4.肝脏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1. C. 大泡性脂肪肝2.肝炎3.肝硬化4.肝癌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1.髓鞘2.神经元B.CD.3.神经递质4.轴索21、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催乳素分泌1.增加2.减少3.不变4.增加或不变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1.糖尿病2.睾丸萎缩3.甲状腺增生4.肾上腺萎缩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1.能量需求障碍2.返死式神经病3.神经元损害4.神经递质释放减少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1.区带22.中央静脉3.区带14.区带3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1.慢性肾功能衰竭2.镇痛剂肾病3.肾间质性肾炎4.急性肾小球肾炎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1.皮下2.肺泡3.皮肤4.胃肠道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1.嗜铬细胞瘤2.萎缩3.增生4.坏死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1.γ-氨基丁酸转移酶2.谷胱甘肽S-转移酶3.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4.碱性磷酸酶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1. F. Ⅳ型变态反应2.Ⅱ型变态反应3.Ⅰ型变态反应4.Ⅲ型变态反应30、双氯苯二氯乙烷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1. B. 坏死2.嗜铬细胞瘤3.萎缩4.增生31、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1.返死式神经病2.髓鞘水肿3.神经元损害4.能量需求障碍32、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1.肝性脑病2.核黄疸3.脑炎4.癫痫33、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1.神经元损害2.髓鞘水肿3.轴索变性和脱髓鞘4.返死式神经病34、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1.增加2.不变3.减少4.可能增加可能减少35、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1. D. 庆大霉素2.奈替米星3.新霉素4.链霉素36、甲巯咪唑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1.不变2.增加3.减少4.增加或不变37、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1.肺炎2.肺癌3.肺栓塞4.肺纤维化38、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1. A. 描述性毒理学2.机制毒理学3.应用毒理学4.临床毒理学39、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1.热休克蛋白2.硫血红素珠蛋白3.球蛋白4.白蛋白40、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睾丸1.坏死2.增生3.癌变4.萎缩41、治疗指数参考答案:通常将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上作业及答案[1176]《药物毒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上作业及答案[1176]《药物毒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上作业及答案[1176]《药物毒理学》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E. 广泛性坏死.灶状坏死.炎症.带状坏死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毒素.有毒.毒物.毒性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肺栓塞.肺癌.肺炎.肺纤维化4、氟烷可导致.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溶血.免疫性肝炎.荨麻疹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氧化性溶血.白血病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肝癌.肝硬化.脂肪变性.肝炎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内皮细胞.星行细胞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区带2.区带1.区带3.中央静脉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豚鼠.小鼠.家兔.大鼠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免疫性肝炎.免疫性溶血.荨麻疹.类系统性红斑狼疮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过敏性肺炎.肺纤维化.红斑狼疮样肺炎.间质性肺炎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形态改变.质膜起泡.溶酶体增多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加.不变.减少.增加或不变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减少.不变.增加.减少或不变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肺脏.肾脏.乳腺.肝脏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 C. 大泡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髓鞘.神经元B.CD..神经递质.轴索21、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减少.不变.增加或不变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糖尿病.睾丸萎缩.甲状腺增生.肾上腺萎缩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能量需求障碍.返死式神经病.神经元损害.神经递质释放减少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区带2.中央静脉.区带1.区带3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镇痛剂肾病.肾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皮下.肺泡.皮肤.胃肠道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萎缩.增生.坏死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γ-氨基丁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碱性磷酸酶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 F. Ⅳ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30、双氯苯二氯乙烷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 B. 坏死.嗜铬细胞瘤.萎缩.增生31、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返死式神经病.髓鞘水肿.神经元损害.能量需求障碍32、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肝性脑病.核黄疸.脑炎.癫痫33、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神经元损害.髓鞘水肿.轴索变性和脱髓鞘.返死式神经病34、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增加.不变.减少.可能增加可能减少35、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D. 庆大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链霉素36、甲巯咪唑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不变.增加.减少.增加或不变37、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肺炎.肺癌.肺栓塞.肺纤维化38、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 A. 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应用毒理学.临床毒理学39、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热休克蛋白.硫血红素珠蛋白.球蛋白.白蛋白40、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睾丸.坏死.增生.癌变.萎缩主观题41、治疗指数参考答案:通常将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2017年6月西南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76《药物毒理学》参考答案

2017年6月西南大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76《药物毒理学》参考答案
药研究开发的科技工作者基本的业务素质,从道义上来看,则是“一个新药研究开发工作
者最基本的道德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和业务技术水平,在动物毒性试验中,象
妈妈对待婴儿那样对待实验动物,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累积试验观察的经验,尽量捕捉到
试验动物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提高动物毒性试验结果的预测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要明白
答: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分为两大类,—是一般毒性试验,二是特殊毒性试验。
所谓特殊毒性试验,是指以观察和测定新药能否会引起某种或某些特定的毒性反应为目的而设计的毒性试验,即此类毒件试验观测的毒性指标是明确的。广义的特殊毒性试验包含的面比较广。如遗传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依赖性毒性试验、过敏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光敏试验、眼毒试验、耳毒试验及致癌试验等,而狭义的特殊毒性主要是指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即—般常说的“三致”试验。
所谓一般毒性试验,是指那些不以观察和测定某种特定的毒性反应为目的而设计的毒性试验,这意味着观测的毒性指标具有广谱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包括生理学、血液学、血液生化及病理形态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指标。如用不同种属的动物及不同给药途径进行的急性毒性试验、反复多次给药的长期毒性试验。
一般药理学试验,是观察新药在一定的剂量条件下,除了主要药效学以外的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国外称为安全性药理试验,理所当然的属于安全性研究的内容,我们国家的新药审评办法,对一般药理试验的要求比较简单,仅要求观察药物对神经、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影响,而且各系统的试验观察指标也很有限。
我们在讨论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试验重要性的同时,也讨论了目前安全性试验结果在预测人体不良反应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作为医药科技工作者,了解新药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在新药研究开发的实践中,一切从病人出发,永远把新药的安全性放在考虑的第

《药物毒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类别:网教(网教/成教) 专业:药学 20 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药物毒理学【1176】 A卷大作业满分:100分一、论述题(第1小题为必作题,第2~7小题选作3题)1、试述新药临床前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内容。

(40分)2、为何现有药物毒理学评价手段尚不能完全排除新药进入临床时的风险?(20分)3、试述新药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20分)答:(1)了解新药急性毒性的强弱:新药研究早期主要用治疗指数来衡量候选化合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至少大于10,才有进一步作其它新药临床前研究的价值。

(2)为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试验的剂量设置提供依据:一般而言,长期毒性和特殊毒性试验的高剂量,都是根据急性毒性资料为依据而设置的。

由于长期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中,有价值的是最低无毒剂量,因此参考急性毒性试验动物出现中毒症状的缓急、持续时间的长短作全面考虑很有价值。

(3)获取新药毒性反应信息:在新药临床前急性毒性试验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毒理学信息,如毒性反应症状、靶器官致死原因等,就可以为该药物进一步安全性和临床上尽早识别和处理人体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4)其它:新药研制过程中,工艺路线尚未定型时,对产品除了理化性质分析外,还可通过LD50值的比较,观察生物效应的显著差异,以明确试验产品的质量。

此外,复方制剂新药研究时,用以判断配伍后与单药应用的毒性大小。

4、试述微核试验的原理及首选细胞。

(20分)5、从药物毒理学角度论述药物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20分)答:(1)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Hb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要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300倍;而且在碳氧血红蛋白存在时,又能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离解,加深组织缺氧。

高浓度的CO还可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使细胞呼吸受到抑制,所以CO对全身组织均有毒性作用,可导致贫血性组织缺氧。

(2)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 Hb中的铁离子可发生化学氧化,失去一个电子从二价变为三价,结果血红素的颜色从绿棕色变为黑色,这种带三价铁的Hb称为高铁血红蛋白(MetHb)。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毒理学课件》
介绍使用计算机模拟评估药物毒性的新兴方法。
药物代谢与执久化
1
药物执久化
2
探讨药物在径
揭示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及相关影 响。
毒物变异性
研究个体对药物代谢和执久化的差异 性。
毒物吸收和分布
毒物吸收
了解毒物在身体吸收的过程和 影响因素。
毒物分布
探索毒物在体内的分布方式及 其对不同组织的影响。
《药物毒理学课件》
了解药物毒理学
药物分子结构
学习药物的分子结构,了解药 物如何影响人体系统。
毒素分类
探索不同类型的毒素及其作用 机制。
细胞毒性
研究不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 用。
毒性评估方法
1 动物实验
了解毒性评估的黄金标准— —动物实验。
2 细胞模型
探索使用细胞模型进行毒性 评估的优势和局限性。
3 计算机模拟
毒物积聚
研究毒物在体内的积聚和导致 的潜在毒性。
药物毒理学的临床应用
毒物慢性暴露
探讨长期暴露于药物和毒 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毒物中毒治疗
介绍常见毒物中毒的治疗 策略和药物。
个体差异
研究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 毒性反应和耐受性。
药物毒理学的未来展望
展望药物毒理学研究的未来,包括新技术的应用、预防策略的创新以及个体 化治疗的前景。
总结
• 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毒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的学科。 • 我们深入探索了药物毒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毒性评估、药物代谢、
毒物吸收与分布等。 • 药物毒理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并拥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1. 关于药源性呼吸抑制,描述错误的是:()cA. 吗啡、哌替啶、巴比妥类和硝西泮引起药源性呼吸抑制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B. 原来有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即使小剂量也会出现呼吸抑制C. 吗啡中毒可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增加、每分潮气量增加D. 呼吸抑制是吗啡急性中毒时的致死原因E. 巴比妥类药物服用15倍催眠剂量时服用15倍以上,可引起严重中毒满分:1 分2. 长期毒性实验大鼠一般每日的灌胃容量为:()AA. 1.0~2.0ml/100gB. 1.2~2.5ml/100gC. 2.0~3.0ml/100gD. 2.5~3.5ml/100g满分:1 分3. 关于青霉素引起的Ⅰ型超敏反应,描述错误的是:()BA. 引起Ⅰ型反应的抗原都是多价的,必须与细胞表面2个或2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B. 小分子药物具有免疫原性,不需要在体内与具有免疫原性的大分子结合,就可诱导针对小分子药物的免疫应答C. 青霉素G代谢产物青霉酸与体内蛋白的赖氨酸反应,可引起过敏体质变态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D. 临床应用青霉素,需要做皮试满分:1 分4. 长期应用以下哪种药物易出现抗利尿激素紊乱综合征?()AA. 吩噻嗪类药物B. 利尿药C. 脱水药D. 降压药E. 镇痛药满分:1 分5. 关于博莱霉素引起的非特异性肺炎至肺纤维化,描述错误的是:()BA. 服用此药引起的肺纤维化,死亡率高达50%B. 与年龄及剂量呈负相关C. 该病易感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同时进行放射治疗和高剂量的氧气吸入等D. 博莱霉素进入体内,肺组织与皮肤中这两个器官对博莱霉素毒性最敏感E. 博莱霉素产生毒性的机制可能包括:产生活性氧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肺组织;白细胞大量浸润以及蛋白酶释放量增多等满分:1 分6. 下列哪种药物主要产生精神依赖性?()CA. 吗啡B. 海洛因C. 致幻剂D. 哌替啶E. 乙醇满分:1 分7. 下列关于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A. 不是由免疫机制所介导B. 抗疟药奎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C. 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可引起溶血性贫血D. 降血糖药氯磺丙脲可引起溶血性贫血E. 药物可与红细胞膜结合形成复合物满分:1 分8. 乙胺丁醇引起的药源性视神经炎与影响下列哪种离子的代谢有关?()BA. 铁离子B. 锌离子C. 钙离子D. 钠离子E. 钾离子满分:1 分9. 地高辛引起的色视障碍与抑制以下哪种酶有关?()DA. 氧化还原酶B. 磷酸化酶C. 甲基化酶D. Na,K-ATP酶E. 肝药酶满分:1 分10. 吗啡的药物依赖性特征是:()EA. 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身体依赖性B.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精神依赖性C. 有精神依赖性,没有耐受性D. 有身体依赖性,没有耐受性E. 有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满分:1 分11. 常见的毒物吸收途径包括:()EA. 呼吸道B. 胃C. 肠E. 以上全部满分:1 分12. 药物(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包括:()CA. 氧化、还原和水解B. 氧化、还原和结合C. 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D. 还原、水解和结合E. 水解和结合满分:1 分13. 下列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为:()CA. 青霉素B. 氯霉素C. 伯氨喹D. 卡马西平E. 四环素满分:1 分14. 药物引起晶状体病变的原因不包括:()EA. 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B. 使晶状体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C. 使谷胱甘肽含量减少D. 使维生素C含量减少E. 上皮水肿满分:1 分15. 下列药物中,可使睾丸支持细胞的胞质微管溶解而引起睾丸萎缩的是:()AA. 秋水仙碱B. 烷化剂C. 顺铂D. 环磷酰胺满分:1 分16. Ames实验中的指示微生物是:()CA. 鼠伤寒沙门菌的野生型菌种B. 鼠伤寒沙门菌的色氨酸缺陷型突变株C. 鼠伤寒沙门菌的组氨酸缺陷型突变株D. 大肠杆菌的野生型菌种满分:1 分17. 药物(毒物)在体内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A. 肾B. 肠道C. 乳汁D. 肺E. 胆汁满分:1 分18. 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DA. 中药不良反应有辅助致癌作用B. 中药不良反应有特异质反应C. 中药不良反应有耐受性D. 中药不良反应没有成瘾性E. 中药不良反应有毒性反应满分:1 分19.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由多个步骤组成的复杂的过程,对其发展过程描述正确的是:()CA. 促进阶段、启动阶段、恶性进展阶段B. 促进阶段、恶性进展阶段、启动阶段C. 启动阶段、促进阶段、恶性进展阶段D. 启动阶段、恶性进展阶段、促进阶段满分:1 分20. 不需要进行致癌作用评价的药物是:()CA. 临床上连续应用6个月以上的药品B. 长期使用具有遗传毒性的物质C. 恶性肿瘤治疗药物D. 已知属于对人具有潜在致癌性的同类化学物满分:1 分二、简答题(共 8 道试题,共 60 分。

药物毒理学第二讲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第二讲PPT课件
随着新药研发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药物毒理学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未来药物毒理学将 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提高药物安全性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提供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支持。02Fra bibliotek药物毒性作用机制
药物毒性作用的分类和特点
01
02
03
04
急性毒性
短时间内大量接触药物引发的 毒性反应,通常在动物实验中 观察,评估药物的致死剂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临床试验监测
在临床试验阶段,对受试者进 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 药物毒性反应。
药品上市后监管
药品上市后,对药品的安全性 进行持续监测和监管,确保药 品安全有效。
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及时收集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 信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04
药物毒性的研究案例
药物毒性研究案例一:抗肿瘤药物的毒性研究
慢性毒性
长期接触药物引发的毒性反应 ,主要观察药物对机体组织、 器官的损害及功能异常。
遗传毒性
药物可引起基因突变、染色体 畸变等遗传学改变,与致癌、 致畸等长期效应相关。
致癌性
长期接触某些药物可能增加机 体发生肿瘤的风险。
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效学机制
药物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与药物作用靶点、药效强度等有关。
体外实验
利用离体组织、细胞等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具有快速、经济等优点。
毒代动力学研究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过程,揭示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规律。
毒理学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从分子水平上 揭示药物毒性作用的机制和个体差异。

《药物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总论(清华版) ppt课件

《药物毒理学》第一章 -毒理总论(清华版) ppt课件
药开发失败,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
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领域
1、描述性毒理学(drug) 主要观察和研究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和影响,包括药物临床前毒
理学研究和药物临床毒理学研究。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 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信息。主要内容:急性或长期毒性、 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癌性;毒物的代谢和清除、毒物的吸收分 布蓄积;毒性作用的量效试验。临床描述毒理学研究主要包括Ⅰ~ Ⅲ期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评价及药物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即Ⅳ 期临床试验) 2、机制毒理学
沙立度胺与海豹畸形 药物:沙立度胺,反应停;
治疗妊娠呕吐; 时间: 1957年上市; 国家: 欧洲、日本等地; 危害:海豹畸形; 原因:沙利度胺未经过严格的临床前毒理实验,再加上药物上 市后制药厂又隐瞒了已收到有关沙利度胺毒性反应的报告 意义:
美国FDA当时审查该药时发现其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而拒绝进口, 从而避免了此次灾难。 此次事件激起了公众对药品安全性及药品监督法规的普遍兴趣,使人们 对药物毒理学在保证用药安全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美国也由此对《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做了重大修改,确定了新药上 市审批的必要程序,例如新药上市前须向FDA提供临床实验证明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的信息;同时规定FDA有权力将已经上市销售的但被认为缺乏安 全性的药品从市场上取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耳聋
• 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 治疗:感染性疾病; • 危害:我国聋哑儿童180万,药物 致聋哑占60%,约100万。
严重的药害事件使人们认识到新药临 床前等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药物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药物毒理学为临床安全用药服务,其主要学科任务是:
① 通过临床前和临床毒理学试验研究,观察新药对机体健康的 危害作用及程度,观察已上市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为新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客观的试验资料依据; ② 阐明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和相关的防治措施,为指导开发安 全有效的新药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③ 为药物的风险管理,包括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提 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④ 参与新药研发早期的化合物筛选,减少因药物毒性导致的新

24春[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24春[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I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IV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抵抗力下降•常见病增多•遗传性疾病•发生肿瘤•以上全部•IV型超敏反应•V型超敏反应•III型超敏反应•II型超敏反应•I型超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完全不同•属于免疫反应应(超敏反应)•是用药者先天性遗传异常引起•中毒时细胞内钠离子浓度降低•中毒时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增高•中毒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中毒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中毒时细胞Na+-K+-ATP酶活性增强•损伤胰岛β细胞•降低胰高血糖素•影响葡萄糖在靶组织中的作用•引起胰岛素抵抗•干扰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元损害•返死式神经病•轴索变性和脱髓鞘•髓鞘水肿•中药关木通•普鲁卡因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肼屈嗪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青霉素引起的血清病样综合征•地塞米松引起的免疫抑制•磺胺类引起的超敏性皮炎•通常是一些高能化合物•通常是活性氧•通常是生物大分子•通常是ATP•通常是辅酶A•研究受试物对重要生命功能的影响•在核心组合试验中未观察的泌尿系统等研究•观察毎日食量多少•潜在依赖性,骨骼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响•受试物对神经、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深入研究•促使外周血中血小板破坏增加的药物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症不涉及免疫机制和阻断受体机制•免疫抑制剂不具有抑制巨核细胞的作用,因此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药物可通过抑制骨髓中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引起血小板减少症•抗病毒药物具有抑制巨核细胞的作用,但不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精子生成过程的损害•功能缺陷•安全范围•最大非致死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绝对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胺碘酮•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 •白消安•青霉素•近端小管•肾间质•集合管•肾小球•远端小管•氧化铅•三氧化二砷•碳酸钙•氯化汞•硫化砷•氟尿嘧啶•巯嘌呤•阿糖胞苷•氮芥•秋水仙碱•小鼠•免疫性肝炎•哮喘•荨麻疹•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溶血•增加•增加或减少•不变•减少或不变•减少•区带1•门三联体•区带3•中央静脉•区带2•验证药物对靶向适应证患者治疗作用及安全性•药物毒理学及药效学研究•初步的临床药理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对批准上市药物经广泛应用的疗效评价•为III临床试验及给药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阿片类药物•氯丙嗪•巴比妥类中枢镇静催眠药物•苯二氮草类•苯丙胺类•神经元损害•神经递质释放减少•返死式神经病•髓鞘水肿•能量需求障碍•使用方便和质量可靠•价格合理和效果可靠•安全有效和价格合理•安全有效和使用方便•安全有效和质量可靠•库普弗细胞•肝细胞•星行细胞•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内皮细胞•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喹诺酮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乳腺•肾脏•皮肤•肺脏•肝脏•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利血平等降压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芬酸、萘普生等•多柔比星、博来霉素和丝裂霉素•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白消安和苯丁酸氮芥等•非类固醇激素克罗米酚•干扰了免疫细胞的发育•导致了免疫抑制•活化了补体•地西泮•齐多夫定•青霉素•环磷酰胺•顺铂•肺癌•肺纤维化•过敏性肺炎•红斑狼疮样肺炎•间质性肺炎•药物机制毒理学•发现毒理学•药物管理毒理学•药物毒效动力学•药物描述毒理学•神经递质释放减少•神经元损害•返死式神经病•能量需求障碍•髓鞘水肿•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升高,氧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不变,氧解离曲线不偏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升高,氧解离曲线左移•减少或不变•增加或不变•增加•小鼠•家兔•大鼠•金黄仓鼠•豚鼠•DNA原始损伤试验•基因突变实验•染色体数目异常试验•生殖毒性试验•染色体结构改变试验多项选择题•超敏反应•氧化负荷•肺的毒性介质•细胞增殖•颗粒物的沉积和清除•引起神经系统细胞损伤或死亡•干扰轴索运输•影响信号传导•干扰神经递质系统•干扰髓鞘的形成和维持•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荨麻疹•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纺锤体抑制•烷化剂的影响•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致突变物改变•碱基类似物取代•吗啡•丙米嗪•地西泮•氯丙嗪•西咪替丁•甲状腺功能低下•给药量太大•低镁血症•肝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有感染者不能进行抗菌药治疗•过敏性休克首选肾上腺素•立即停药,清除毒物•过敏性休克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病和并发症•肝脏代谢能力强大•肝脏对药物总是具有解毒功能•肝脏接受双重血供•肝脏具有胆汁分泌功能•药物代谢的肝肠循环•影响甲状腺素的代谢与转运•影响甲状腺摄取碘•损伤甲状腺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药物依赖性仅表现为戒断症状•药物依赖性亦称生理依赖性•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形式判断题• A.√• B.ו A.√• B.ו A.√• B.ו A.√• B.ו A.√• B.ו A.√• B.ו A.√• B.ו A.√• B.ו A.√• B.ו A.√• B.ו A.√• A.√• B.ו A.√• B.×主观题。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76]《药物毒理学》作业标准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2020年春1176]《药物毒理学》作业标准答案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E. 广泛性坏死.灶状坏死.炎症.带状坏死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毒素.有毒.毒物.毒性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肺栓塞.肺癌.肺炎.肺纤维化4、氟烷可导致.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溶血.免疫性肝炎.荨麻疹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氧化性溶血.白血病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肝癌.肝硬化.脂肪变性.肝炎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内皮细胞.星行细胞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区带2.区带1.区带3.中央静脉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豚鼠.小鼠.家兔.大鼠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免疫性肝炎.免疫性溶血.荨麻疹.类系统性红斑狼疮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过敏性肺炎.肺纤维化.红斑狼疮样肺炎.间质性肺炎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形态改变.质膜起泡.溶酶体增多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加.不变.减少.增加或不变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减少.不变.增加.减少或不变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肺脏.肾脏.乳腺.肝脏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 C. 大泡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髓鞘.神经元B.CD..神经递质.轴索21、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减少.不变.增加或不变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糖尿病.睾丸萎缩.甲状腺增生.肾上腺萎缩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能量需求障碍.返死式神经病.神经元损害.神经递质释放减少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区带2.中央静脉.区带1.区带3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镇痛剂肾病.肾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皮下.肺泡.皮肤.胃肠道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萎缩.增生.坏死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γ-氨基丁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碱性磷酸酶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 F. Ⅳ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

西南大学20年6月[1176]《药物毒理学》机考【答案】

西南大学20年6月[1176]《药物毒理学》机考【答案】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学期:2020年春季
课程名称【编号】:药物毒理学【1176】 A卷
考试类别:大作业 满分:100分
一、论述题(共5小题,选做4题,25分/题)
1.肝细胞为何易受到药物损伤?及其损伤部位在哪里?
2.丙硫氧嘧啶致甲状腺肿大的毒性作用机制。
3.我国现行的新药临床前研究技术对一般药理学研究的要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药物毒代动力学的研究目的?
5.药物诱发的过敏反应有哪些类型?其每种类型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5选4,删除一题)
1答。①肝脏第Ⅲ区带高浓度的生物转化酶系细胞色素P450,是大量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转化的场所。②药物不论通过哪种途径进入体循环都将被肝脏提取和(或)代谢。③肝脏能容纳30%循环血液血量,因此血药浓度也与药物浓度密切相关。④肝脏最容易受损的部位在第Ⅲ区带,这一区带也是的细胞色素p450代谢生成毒性产物的最粗靶点。该带氧分压低,细胞营养成分差,最易受损。
4答:(1)通过给药剂量、药物体液浓度和毒性反应之间的关系,阐明引起试验动物全身申毒的量效和时效关系;(2)结合药物毒性研究中出现中毒症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预测这些毒理学结果与临床用药安全性之间的关系提供资料;(3)明确重复用药对动力学特征的影响;(4)明确是原形药物还是某种特定代谢产物引起的毒性反应;(5)明确动物毒性剂量和临床剂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Ⅳ(细胞介导、迟发型过敏反应)这类是由T淋巴细胞参与的。其作用机理是:致敏细胞介导释放细胞因子,激发局部损伤。
2答:①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所介导的酪氨酸碘化及偶联,使氧化碘不能结合到甲状腺球蛋白上。抑制外周组织的T4转化外T3。②长期用药后,可使大鼠肝微粒体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提高,促进T4-葡萄糖醛酸苷的形成,后者经胆汁从粪便排出,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降低,负反馈抑制消失,TSH升高,甲状腺增生。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

药物毒理学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第1章绪论1.什么是药物毒理学它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研究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有害交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毒效动力学,又称药物毒效学;也研究机体对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的处置动态变化及规律,包括产生毒性作用的药物在体内随时间发生的量和质的变化,即药物毒代动力学,又称药物毒代学;第2章药物毒效动力学详见教材第3章药物毒代动力学详见教材第4章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作用1.药物引起肝损伤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其常见的药物是什么⑴肝细胞死亡⑵脂肪肝⑶胆汁淤积⑷肝血窦损伤⑸肝纤维化和肝硬化⑹肝脏肿瘤;常见药物:①抗微生物药:如四环素②激素类药:如性激素③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④调节血脂药:如他汀类⑤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⑥全身麻醉药:如氟烷⑦抗肿瘤药物⑧中草药及中成药;2.药物肝脏损伤的作用机制:①药物在肝脏的代谢耗竭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②破坏细胞骨架③线粒体损伤④胆汁淤积⑤炎症和免疫反应;第5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肾脏毒性作用按损伤部位分有哪些类型药源性肾损害表现有哪些临床综合征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一按损伤部位分类:①肾小球损伤肾小球是肾单位中药物暴露的起始部位:如嘌呤霉素②肾小管和集合管损伤近端小管是药物致肾损伤的最常见损伤部位:如氨基糖苷类③肾乳头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④肾间质损伤:如青霉素⑤肾血管损伤:如环孢素;二按临床表现分类:①急性肾衰竭:如氨基糖苷类②慢性肾衰竭:如非甾体抗炎药③急性间质性肾炎:如β内酰胺类④慢性间质性肾炎:如非甾体抗炎药、顺铂⑤梗阻性肾病:如磺胺⑥肾性尿崩症:如两性霉素B;2.常见的具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有哪些⑴抗生素类:如氨基糖苷类新霉素的肾毒性最强,链霉素的肾毒性最低⑵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NSAIDS停药后通常可逆转,长期服用引发以肾乳头坏死为特征的镇痛剂肾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⑶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⑷抗肿瘤药:如顺铂⑸对比剂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⑺利尿药和脱水药⑻生物制剂⑼中药;3.肾脏易受药物损伤的原因是什么⑴药物代谢方面:肾脏是绝大多数药物和或其代谢物的最主要排出途径⑵血液供应方面:血流丰富,使肾皮质成为肾毒性药物的首要靶器官⑶解剖结构及物质成分构成方面:肾小球滤过膜的蛋白成分使其容易受药物免疫机制的损伤⑷生理功能方面:肾髓质及肾乳头部位药物浓度高,损伤肾乳头和肾小管;第6章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常见药物有哪些一药物对心脏毒性作用的类型:①心律失常②心脏肥大③心力衰竭;二药物对血管毒性作用的类型:①高血压、低血压②动脉粥样硬化③水肿④出血;一心脏毒性药物:①抗心律失常药:Ⅰ类,如利多卡因;Ⅱ类,如普萘洛尔;Ⅲ类,如胺碘酮;Ⅳ类,如维拉帕米②强心药:如强心苷③中枢神经系统药物④抗微生物药及抗病毒药⑤蒽环类和其他抗肿瘤药⑥抗组胺药⑦抗炎药物⑧免疫抑制剂;二血管毒性药物:①交感胺②可卡因③尼古丁④抗肿瘤药⑤非甾体抗炎药⑥口服避孕药⑦精神药物;2.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哪些⑴影响离子通道及离子泵的功能⑵缺血缺氧⑶代谢障碍⑷血管内皮损伤⑸氧化应激⑹血管平滑肌损伤⑺炎性损伤;3.常见的可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药物:⑴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⑵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⑶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⑷大环内酯受体阻断剂:如特非那定;类抗生素:如红霉素⑸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⑹H14.强心苷中毒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⑴给药不当⑵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⑶心肌对强心苷的耐受性降低⑷肝肾功能不全⑸高钙血症⑹甲状腺功能低下;第7章药物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神经毒性作用有哪些表现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⑴头痛:如硝苯地平⑵癫痫样发作:如氟喹诺酮类⑶帕金森综合征:如氯丙嗪⑷神经衰弱综合征:如氟喹诺酮类⑸精神病样症状:如异烟肼异烟肼可促使维生素B排泄,使体内维6缺乏⑹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如氨基糖苷类⑺周围神经病:如异烟肼;生素B62.常见的神经毒性的药物有哪些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①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②镇静催眠药,如巴比妥类③抗精神病药,如吩噻嗪类④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二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三抗肿瘤药:如多柔比星、紫杉醇;四抗菌药:如喹诺酮类;3.药物神经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⑴损伤神经元:如多柔比星⑵干扰轴索运输:如紫杉醇⑶干扰髓鞘的形成和维持:如哌克昔林⑷干扰神经传递系统:如麻黄碱;第8章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有哪些类型各类型有哪些代表性药物㈠呼吸抑制:如吗啡㈡肺水肿:如镇痛药㈢肺炎:如环磷酰胺㈣肺纤维化:如博来霉素该药能被博来霉素水解酶水解,而肺和皮肤缺乏该酶、白消安出现“白消安肺”㈤肺气肿:如焦油㈥哮喘:如青霉素㈦肺癌:如烷化剂㈧肺血管拴塞:如口服避孕药㈨肺动脉高压:如阿米雷司㈩肺血管炎:如金盐;2.药物对呼吸系统毒性的作用机制有哪些⑴颗粒物的沉积和清除⑵氧化负荷⑶肺的毒性介质⑷细胞增殖Ⅰ型细胞受到损伤时可以通过Ⅱ型肺泡细胞的增殖进行修复⑸超敏反应;3.药物引起哮喘可能的机制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⑴超敏反应:如青霉素⑵抑制环氧化酶:如阿司匹林类引起阿司匹林性哮喘⑶β-受体阻断作用:如普萘洛尔⑷药物对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刺激:如色甘酸钠;4.呼吸系统对药物的易感性的原因:⑴呼吸系统直接暴露于空气中⑵呼吸系统接受全部心脏的排血量⑶呼吸系统氧气分压高;第9章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红细胞毒性作用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缺乏、㈠贫血:①缺铁性贫血:如异烟肼②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如奥美拉唑致维生素B12乙胺嘧啶致叶酸缺乏③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氯霉素④溶血性贫血:如伯氨喹;㈡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伯氨喹;2.药物对白细胞毒性作用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㈠白血病:如烷化剂㈡粒细胞缺乏症:如抗肿瘤药;3. 药物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毒性作用有哪些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㈠血小板减少症:如免疫抑制剂㈡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如阿司匹林㈢药物对凝血因子的影响:如青霉素;第10章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1.药源性免疫介导疾病有哪些常见的相应药物是什么一免疫抑制:如糖皮质激素类、烷化剂二超敏反应:Ⅰ型,如青霉素;Ⅱ型,如解热镇痛抗炎药;Ⅲ型,如青霉素;Ⅳ型,如磺胺类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肼屈嗪;2.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机制是什么Ⅰ型过敏反应机制:青霉素的降解产物与体内大分子物质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IgE,并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使宿主进入致敏状态;当致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IgE结合,诱导细胞释放多种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其发生病理变化,从而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症状;第11章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毒性作用⒈药物对内分泌系统肾上腺和甲状腺的毒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一药物对肾上腺的影响:⑴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糖皮质激素类⑵导致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糖皮质激素类⑶导致损伤性萎缩:束状带和网状带萎缩,如米托坦;球状带萎缩,如螺内酯、卡托普利⑷降低糖皮质激素水平:氨鲁米特⑸影响肾上腺髓质功能:如烟碱;二药物对甲状腺的影响:⑴影响甲状腺摄取碘:如高氯酸根⑵影响甲状腺合成、释放或干扰外周T4转变为T3:如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⑶损伤甲状腺细胞:如放射性碘⑷免疫机制影响甲状腺功能:如α干扰素⑸促进甲状腺激素代谢:如苯二氮卓类;2.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损伤的作用机制:⑴影响激素水平⑵直接破坏组织细胞;第12章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1.常见药物对皮肤的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㈠接触性皮炎:①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②超敏反应性皮炎③光敏性皮炎㈡荨麻疹㈢痤疮㈣色素异常;2.药物对皮肤毒性作用有哪些作用机制⑴原发性刺激⑵药物超敏反应⑶药物的光敏反应:光毒性作用和光超敏反应;第13章药物对眼的毒性作用1.药物对眼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请分别举例代表药物;①角膜损伤是药物致盲的主要原因:如氨基糖苷类②眼压升高:如糖皮质激素类③晶状体混浊:如糖皮质激素类④视网膜损伤:如氯丙嗪在视网膜黄斑区可见点状棕色色素堆积、氯喹出现“靶心状”眼底改变⑤视神经损伤:视乳头水肿,如糖皮质激素类;视神经炎,如乙胺丁醇;视神经萎缩,如氯喹;2.药物眼损伤的作用机制:①直接刺激作用②过敏反应③沉淀或色素沉着④干扰眼的生理生化或代谢功能;3.眼易受药物损伤的靶点有哪些①角膜②眼睑③晶状体④视网膜⑤视神经;第14章药物依赖性1.什么是药物依赖性什么是精神依赖性什么是躯体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指由于周期性或反复性使用依赖性药物使机体产生的特殊精神和躯体依赖状态,表现为对依赖性药物的强制性渴求和继续用药的行为以及相应的不适反应;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指由于用药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欣快感和欢愉舒适的内心体验,在精神上驱使用药者表现为一种周期性连续用药的渴求和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避免精神上的不适;躯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是指由于反复连续用药使机体处于一种适应状态,当中断用药后便可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躯体不适反应,出现由于生理功能改变而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即药物戒断综合征;而且往往同时伴随强烈的用药心理渴求和强迫性的觅药行为;2.简述药物依赖性形成的奖赏通路机制;简述药物依赖性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奖赏通路机制:依赖性药物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可以产生奖赏效应,是一种正性强化效应,使用药者产生强烈的渴望重复用药的倾向,这与中枢奖赏系统的兴奋有关;奖赏通路,即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通路,从中脑的腹侧被盖区胞体发出的纤维,通过前脑内侧束投射到部分边缘叶,特别是伏核、杏仁核以及额皮质;依赖性药物可以刺激奖赏通路,增加伏核多巴胺的释放或者抑制细胞对多巴胺的重摄取,使多巴胺含量相对增多;大脑奖赏系统发生欣悦冲动,使药物依赖者精神上产生欣快感和陶醉感;生物化学机制:依赖性药物首先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进而减少cAMP的形成;继续慢性给药,某些脑区如伏核中继发性的腺苷酸环化酶表达增强,酶活性增加,对cAMP合成的急性抑制作用进行补偿,使得cAMP生成量在给药的情况下恢复,cAMP上调使蓝斑核细胞对依赖性药物存在代偿反应,即出现耐受和依赖,停止给药产生戒断综合症;3.常见的依赖性药物及其临床表现:⑴阿片类药物⑵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中枢镇静催眠药物⑶苯丙胺类药物戒断症状出现“回闪”效应⑷大麻主要是四氢大麻酚⑸可卡因类药物可卡因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转运体对儿茶酚胺类递质的再摄取⑹乙醇⑺烟草呼吸麻痹而死亡;尼古丁作用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主要是α4β2亚型;4.药物依赖性评价和药物依赖性的防治措施:一躯体依赖性试验:自然戒断试验,催促戒断试验,替代试验二精神依赖性试验:自身给药试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药物辨别试验;①缓解戒断症状②长效替代③阻断性作用④厌恶治疗⑤缓解渴求感;第18章中药的毒性作用1.什么是有毒中药有毒中药广义是指一切中药或中药的偏性,狭义是指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中药,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2.常见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有哪些⑴含生物碱类有毒中药:多为含颠茄碱类、乌头碱类、雷公藤碱、钩吻碱及马钱子碱类的中药⑵含毒苷类有毒中药:因毒苷引起中毒的有强心苷类、氰苷类、皂苷类⑶含毒性蛋白类中药⑷含萜类与内酯类有毒中药⑸其他有毒中药⑹动物类有毒中药⑺矿物类有毒中药:主要为含砷、汞、铅等的中药⑻中成药类;3.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①对中药毒性的认识不足②剂量不当③用法不当④服药时间不当⑤品种混淆或误服伪品⑥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⑦配伍不当:辨证用药,中西药配伍,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食忌,证候禁忌;第19章药物安全性评价和GLP实验室1.简述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分期;Ⅰ期临床试验,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Ⅱ期临床试验,为Ⅲ期临床试验提供依据;Ⅲ期临床试验,为新药的注册审查提供充分依据;Ⅳ期临床试验;2.实验的设计除应遵循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外,在动物在体实验设计时还应注意贯彻减少、优化和替代的3R原则;:优良实验研究规范,也称为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广义上是指严格实验室管理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包括对实验设计、操作、记录、报告、监督等整个环节和实验室的规范要求;4.简述GLP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①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②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③必须要建立质量保证部门④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标准操作规程⑤必须要有良好的实验设施及仪器设备;第20章一般药理学研究1.药物一般药理学研究的概念、研究内容是什么一般药理学是对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进行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药理学的研究;次要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非期望的、与治疗目的不想关的效应和作用机制;安全药理学:研究药物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的剂量时,潜在不期望出现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第21章全身用药的毒性评价1.什么是急性毒性试验简述其常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又称单次给药毒性试验,系研究动物一次或24h内多次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常用方法:半数致死量法、最大给药量法、近似致死剂量法、固定剂量法、序贯法和累积剂量设计法;2.什么是长期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又称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研究实验动物连续多次给予较大剂量的受试物后产生的毒性反应;3.简述注射制剂的安全性试验;注射给药部位的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和热原试验;第22章局部用药的毒性评价1.局部用药毒性的评价方法包括哪些①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试验②皮肤用药的长期毒性试验③局部刺激试验④皮肤超敏试验⑤皮肤光敏试验⑥眼刺激性试验等等;第23章药物特殊毒性评价1.简述药物特殊毒性评价的内容和基本原则;特殊毒性评价内容包括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和发育毒性及药物依赖性评价;进行药物特殊毒性评价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②试验设计应该在对受试物认知的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③试验设计应符合毒理学试验的基本原则,即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2.简述已被OECD及欧盟等相关国际组织接受的评价药物遗传毒性的主要方法;主要有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体外微核试验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E. 广泛性坏死灶状坏死炎症带状坏死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毒素有毒毒物毒性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肺栓塞肺癌肺炎肺纤维化4、氟烷可导致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溶血免疫性肝炎荨麻疹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氧化性溶血白血病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肝癌肝硬化脂肪变性肝炎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内皮细胞星行细胞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区带2区带1区带3中央静脉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豚鼠小鼠家兔大鼠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免疫性肝炎免疫性溶血荨麻疹类系统性红斑狼疮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过敏性肺炎肺纤维化红斑狼疮样肺炎间质性肺炎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形态改变质膜起泡溶酶体增多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加不变减少增加或不变减少不变增加减少或不变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肺脏肾脏乳腺肝脏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C. 大泡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髓鞘神经元B.CD.神经递质轴索增加减少不变增加或不变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糖尿病睾丸萎缩甲状腺增生肾上腺萎缩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能量需求障碍返死式神经病神经元损害神经递质释放减少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区带2中央静脉区带1区带3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镇痛剂肾病肾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皮下肺泡皮肤胃肠道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萎缩增生坏死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γ-氨基丁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碱性磷酸酶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F. Ⅳ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30、双氯苯二氯乙烷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B. 坏死嗜铬细胞瘤萎缩增生31、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返死式神经病髓鞘水肿神经元损害能量需求障碍32、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肝性脑病核黄疸脑炎癫痫33、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神经元损害髓鞘水肿轴索变性和脱髓鞘返死式神经病34、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增加不变减少可能增加可能减少35、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D. 庆大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链霉素36、甲巯咪唑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不变增加减少增加或不变37、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肺炎肺癌肺栓塞肺纤维化38、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 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应用毒理学临床毒理学39、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热休克蛋白硫血红素珠蛋白球蛋白白蛋白40、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睾丸坏死增生癌变萎缩41、治疗指数参考答案:通常将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42、全身毒性参考答案: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43、安全药理学参考答案:研究药物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剂量时,潜在不期望出现的对生理功能的不良反应。

44、化学源性低氧症参考答案:由于药物等化学物质的各种机制,使得血液循环供应外周组织供氧不足。

45、特殊毒性试验参考答案:药物有一些毒性反应,常常只在经过较长的潜伏期以后或在特殊的条件下,才会暴露出来,其发生率较低,但造成的后果常较严重而难以弥补,这就是致癌性、生殖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与依赖性,这几种毒性的试验通常被称为特殊毒性试验46、致畸性参考答案:指胚胎在器官发生期给予某种药物后,引起的永久性结构或功能畸形,称为致畸性。

47、毒素参考答案: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48、毒性反应参考答案: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49、毒代动力学参考答案:它是运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探讨药物毒性作用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动物体内、外和人体外的研究方法,在毒理学研究中根据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定性定量地研究实验动物体内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与特点。

50、量效关系参考答案:药物的毒性效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例,称为量效关系。

51、急性毒性试验参考答案:指机体一日内一次或多次接触药物产生毒性反应,甚至引起死亡。

52、毒物参考答案: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53、局部毒性作用参考答案: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54、最大无作用剂量参考答案:也称为未观察到作用剂量,亦称为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根据目前认识水平,用最灵敏的试验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对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最高剂量。

55、半数致死量参考答案:指能引起50%的动物或实验标本产生死亡的浓度或剂量。

56、毒性参考答案: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57、有毒参考答案: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58、一般毒理学参考答案:是对主要药效学作用以外进行的广泛的药理学研究,包括次要药效学和安全药理学。

59、药物毒理学参考答案:是一门关于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

60、从药物毒理学角度论述药物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参考答案:答:(1)碳氧血红蛋白的形成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与Hb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与Hb的亲和力要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300倍;而且在碳氧血红蛋白存在时,又能阻碍氧合血红蛋白的离解,加深组织缺氧。

高浓度的CO还可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使细胞呼吸受到抑制,所以CO对全身组织均有毒性作用,可导致贫血性组织缺氧。

(2)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 Hb中的铁离子可发生化学氧化,失去一个电子从二价变为三价,结果血红素的颜色从绿棕色变为黑色,这种带三价铁的Hb称为高铁血红蛋白(MetHb)。

Hb分子中一个或多个血红素被氧化后,将影响该分子内其它氧血红素释放氧的能力,即降低血氧容量又将氧结合曲线左移。

因此,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能是导致另一种贫血性组织缺氧的原因。

(3)硫血红蛋白的形成硫血红蛋白是一种异常的血色素,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出现的异常色素:正常人摄入能产生少量MetHb的氧化性药物,如非那西丁,氯酸盐以及萘等;先天性缺乏G6PD的人,摄入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伯氨喹、磺胺以及亚甲蓝等;体内存在异常Hb(如HbM或H)。

可以断定,这三种情况不可能是通过同一机理产生硫血红蛋白的。

红细胞中硫血红蛋白是不可逆的,但实际上它在体内的浓度从没有达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这可能是自我限制的原因,通过红细胞生成作用,使损伤的红细胞被新生成的红细胞所代替。

(4)海因茨体溶血性贫血海因茨体(Heinz body)是红细胸中一种含有变性Hb(可能是硫血红蛋白)的黑色、高折光性的颗粒,位于细胞膜上或膜内附近,通过共价键(可能是二硫化物共价键)与红细胞膜的内表面相连接。

结果使细胞形状和渗透压发生改变,导致提前被脾脏的吞噬细胞或出现渗透性过高以及血管内溶血现象。

硫血蛋白、海因茨体的形成以及溶血反应表示经细胞中存在持续的氧化压力,一般这三征出现之前会有瞬时MetHb血症的出现。

除了苯胺、硝基苯以及它们的同系物能在许多生物体内产生海因茨体外,苯酚、1,2-丙二醇、维生素C、亚硫酸盐、重铬酸盐、砷化三氢、锑化三氢、萘、苯肼、氯酸盐等非含氮化合物也能产生海因茨体。

61、试述药物对肝损伤的类型。

参考答案:对肝脏具有一定损害作用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称为肝脏毒物。

肝脏损害不仅取决于化学物质本身的性质.还与机体或肝脏所接触的剂量或浓度以及接触持续时间的长短等有关(一)肝细胞蜕变或死亡肝坏死是指肝细胞的死亡,坏死可以是局灶性或弥漫性。

许多化学物质可致肝坏处.肝脏细胞死亡的模式有两种,即坏死和凋亡。

坏死的形态标志是细胞大块肿胀、核染色质标志性集聚、线粒体极端肿胀、质膜碎裂及细胞碎片形成,坏死局部出现炎症。

凋亡(程序性死亡)是机体用于清除不现需要或不再有正常功能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此时细胞通过内切酶活化、DNA毁损而“自杀”。

凋亡细胞在形态上与坏死细胞差别很大,通常保持质膜的完整性和收缩,产生细胞质浓缩和核染色质密集,出现凋亡小体,但局部不形成炎症。

中毒性损害造成的肝坏死,通常出现血清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增高.而且与坏死严重程度平行.多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二)脂肪肝肝脏中脂质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或在肝脏组织切片中有大量的可以着色的脂肪滴出现,即或称为脂肪变性或脂肪变,而发性脂肪变有肝脏称为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肪正常代谢过程包括三方面:一是小肠吸收。

膳食中脂肪在小肠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被小肠粘膜上皮吸收,与蛋白结合,以乳糜微粒的形式进入肝脏。

二是脂库动员,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在脂酶作用下,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入血,进入肝内。

三是肝细胞自身合成。

肝细胞脂肪去路也有三条:一是与类脂、蛋白相结合,成为结构脂质,留在肝内;二是氧化供能;三是与蛋白、磷脂等结合,合成脂蛋白运出肝脏。

肝内脂质蓄积虽是这些毒物的共同点,但其机理各异。

主要机理如下:(1)脂蛋白的蛋白部分的合成受到抑制.如四氯化碳和乙硫氨酸等;(2)甘油三酯与脂蛋白的结合受到抑制,如四氮化碳,(3)从肝细胞丢失钾,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通过细胞膜转运障碍,如乙硫氨酸:(4)线粒体对脂质的氧化作用受损,如乙醇;(5)极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部分,即磷脂的合成受抑制,如胆碱缺乏。

产生脂肪变性的原因往往多于上述一种。

脂肪肝可以单独产生,也可以与肝细胞坏死共同出现,许多药物导致肝细胞损害由这两个原因引起。

药源性脂肪变性在停药后可逆转,通常不会引起肝细胞坏死。

(三)胆汁淤积这种病变较少见,往往多由药物引起。

外源性化学物质对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的干扰或阻断是胆汁郁积性损害的机理。

胆汁排泄减少可能是胆汁郁积的主要机理。

胆汁郁积的不同原因如下:(1)胆小管膜的功能受损,如a-萘基异氰酸酯和牛磺胆酸;(2)胆小管内的沉淀,如牛磺胆酸、氯丙嗪和红霉索;(3)肥大性低活性滑面内质网,如胆盐和a-萘基异氰酸酯(4)胆管细胞通透性的改变,a-萘基异氰酸酯;(5)与胆盐无关的胆小管胆汁流动受损,如氯丙嗪、炔雌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