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中通假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等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2、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包容。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膜、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假设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那么。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包容。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间隔②于是项伯复夜去分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抱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着〕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②为之奈何?〔代词,代指这件事〕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构造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②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副词〕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老交情,名词〕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所以,连词〕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特意,副词〕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于是、就,副词〕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才,副词〕12.去①亡去不义〔分开,动词〕②相去四十里〔间隔,动词〕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承受得住,动词〕14.如①固不如也〔及、比得上,动词〕②劳苦而功高如此〔像,动词〕③沛公起如厕〔往,动词〕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请允许我〕②寿毕,请以剑舞〔恳求〕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请允许我〕16.置①沛公那么置车骑〔放弃,丢下〕②置之坐上〔放置〕17.且①且为之奈何?〔那么〕②假设属皆且为所虏〔将要〕③臣死且不避〔尚且〕18.军①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名词作动词〕②为击破沛公军〔军队、____,名词〕19.说①鲰生说____〔劝说、说服,动词〕②而听细说〔说法、谗言,名词〕20.当①当是时〔正当〕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可以〕②吾得兄事之〔应当〕22.然①沛公默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连词〕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现小编整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包括通假字、诗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欢迎阅读!《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鸿门宴》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鸿门宴》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距:通“拒”,意为把守,如“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意为接纳、进入,如“距关,毋内诸侯”和“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要:通“邀”,意为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
倍:通“背”,意为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坐:通“座”,意为座位,如“置之坐上”和“因击沛公于坐”。
不:通“否”,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二、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如“头发上指,冠上”,意为向上。
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意为使……活命;“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意为使……跟随。
形容词作名词:如“此其志不在小”,意为小的地方;“今事有急”,意为危急的事。
形容词作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意为与……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意为接近、接触。
三、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形容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劳苦功高:形容做事勤劳辛苦,功劳很大。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四、文言虚词若:你;你们;你(们)的。
如“~入前为寿”。
者: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如“客何为~?”。
所: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如“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也可以表示就;于是,如“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语气词。
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如“壮士,能复饮~?”。
也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动词,以为;认为。
如“窃~大王不取也”。
五、句式特点省略句:如“为击破沛公军”省略了主语“我”。
判断句:如“此天子气也”和“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倒装句:如“具以沛公言报项王”是状语后置句,“大王来何操”是宾语前置句。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篇1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通“拒”,把守。
2、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阂。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二、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三、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鱼和肉,指被欺凌10、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今:又一次四、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别、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言文篇目。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指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一词多义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哙拜谢(感谢)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胜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刑人如恐不胜(尽)4、因不如因善遇之(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使子婴为相(担任)为击破沛公军(替,给)皆为龙虎(是)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介词,替;第二个“为”,动词,出,谋划)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驻军)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籍吏民(登记)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刑人如恐不胜(处罚)2、名词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向上)3、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操何)沛公安在(在安)3、状语后置句具告以事(以事具告)得复见将军于此(于此得复见将军)4、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六、重点虚词1、而拔剑切而啖之(表承接)劳苦而功高如此(表并列)项王按剑而跽(表修饰)2、之珍宝尽有之(代珍宝)项伯杀人,臣活之(代项伯)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以具告以事(把)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用来)所以遣将守关者(……的原因)七、文章理解《鸿门宴》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的一次激烈交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虚词释义( 12个)实词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使……进入。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课内知识点梳理《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鸿门宴》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鸿门宴》古今异义词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情况今:表程度,很、甚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鸿门宴》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鸿门宴中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2、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生动地描绘了刘邦和项羽在秦朝末年争夺天下时的一次紧张而关键的宴会。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日日夜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为(1)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给(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是(4)为之奈何动词,对付(5)沛公奉卮酒为寿动词,祝(6)约为婚姻动词,成为2、因(1)因言曰连词,于是(2)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着(3)因击沛公于坐介词,趁机3、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介词,用来(3)所以遣将守关者介词,……的原因(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连词,来4、且(1)且为之奈何副词,将(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3)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2、宾语前置句(1)籍何以至此(“何以”应为“以何”)(2)客何为者(“何为”应为“为何”)(3)大王来何操(“何操”应为“操何”)3、介词结构后置句(1)沛公军霸上(应为“沛公于霸上军”)(2)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3)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应为“曹无伤使人于项羽言曰”)4、被动句(1)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2)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六、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高中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高一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指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古:意外的变故;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忽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10、胜沛公不胜:杓动词,禁得住。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2)哙拜谢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故听之所以3、胜(1)刑人如恐不胜尽(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4、因(1)不如因善遇之趁机(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5、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出,谋划(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亚父者,范增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毋从(之)俱死也3、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4、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六、重点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完整版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却。
却,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中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中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归纳总结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总结《鸿门宴》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2、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鸿门宴中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1、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2、成语(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3、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寿古:敬酒。
今:长寿。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4、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于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子臣。
在:复得见将军此。
(9)因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
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文言文鸿门宴知识归纳,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
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
式等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1.飨土卒 (飨;犒劳)
2.夜驰之(之:到,往)
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4.从沛公 (从:跟从)
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
7.与臣游(游:交往)
8.籍吏民 (籍:登记)
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
10.具言 (具:详细,完备)
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
14.坐须臾(须臾:片刻)
15.相去(去,距离)
16.置车骑 (置;放弃)
17.督过之 (督过:责备)
18.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
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
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
5.因言曰 (因:趁机)
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
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
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
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
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一词多义
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辞谢、告别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3.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
故听之:因此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特意4. 幸妇女无所幸:宠幸、亲近
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
5. 去相去四十里:距离
脱身独去:离去,离开
6. 若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假设,如果
7. 然沛公默然:……的样子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但是
不然,籍何以至此:这样
8.于贪于财货:向,对
长于臣:比
复得见将军于此:在
9.因不如因而善遇之:就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就、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势、趁机
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凭借
10.为使子婴为相任:做
为击破沛公军:替,给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制定,出
为之奈何:处理对付
军中无以为乐:作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
11.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为之奈何:代词,这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
珍宝尽有之:助词,衬字,无义
12.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将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尚且
且焉置土石:况且
五、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译: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译: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3.此亡秦之续耳译: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
(二)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译:沛公驻军(在)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译: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3.为(吾)击破沛公军。
译: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4.具告(之)以事。
译: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译:(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
能不告诉(他)。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
河以南作战。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译: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
他进去。
8.还军(于)霸上。
译:退军驻扎在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译: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把它放到座位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译: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译: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12.加彘肩(于盾)上译:把猪腿放在盾牌上。
(三)被动句:
1.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2.吾属今为之虏矣译:我们这些人要被他俘虏了!
(四)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译: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
2.不然,籍何以至此译: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3.客何为者译:客人是干什么的?
4.大王来何操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5.沛公安在译:沛公在哪里?
6.今日之事何如译:今天的事情怎样
7.何辞为译:何必告辞呢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译: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报告说。
2.沛公欲王于关中。
译:刘邦想(在)关中称王。
3.具告以事。
译: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
4.良曰:“长于臣。
”译:张良说:“(他)比我大。
”
5.得复见将军于此。
译: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六、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七、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