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上学期)汇总
(完整版)新科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2研究杠杆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或药品铁架台杠杆尺钩码实验设想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器材。
2.组装设置。
3.变换支点位置进行试验。
省力的情况有一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有一种。
实验结论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省力。
反之费力。
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和支点到阻力点相等,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3 天平的使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器材或药品天平砝码实验设想天平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认识天平的组成部分。
2.学习用天平称量。
1.天平由底座、托盘架、托盘、标称、平衡螺母、分度盘、游码组成。
2.称物体时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实验结论天平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 1.4 研究轮轴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认识轮轴是一种省力的机械。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实验设想定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在轴上挂重物测力计读数小,反之则大。
1.组装一个轮轴。
2.在轮上用力,轴上挂重物。
在轴上用力,轮上挂重物。
实验结论轮上用力省力,轴上费力。
实验小组组员签名:实验小组组长签名: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组别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课题1.5 研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指导教师实验目标知道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且省力。
实验器材或药品简单机械试验盒钩码测力计实验设想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能省力实验探究过程现象观察1.组装定滑轮。
在滑轮上挂物体。
在另一端用测力计提起重物,读出测力计的读数。
分组实验报告单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
飘荡的竹叶
目录
1、自制放大镜
2、做个简易显微镜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7、我们的地球模型
8、昼夜现象模拟实验
9、地球公转模拟实验
10、选择最合适的工具
11、斜面的作用
12、杠杆的秘密
13、电和磁
14、做一个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分组 :( 演示 :(
∨ ∨
) )
实验名称
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
实验器材: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
1、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
面作为弯曲的标;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班
时间
2011.9.15
实验类型
分组 :( 演示 :(
∨
) )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器材:
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 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
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3 6 9
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 1 2 3
我们的发现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记录表
自行车部件
链条和齿轮 大小齿轮 脚踏板 车把手
简单机械类型 斜面 轮轴 轮轴 轮轴
所起到的作用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自行车上有许多装置是简单机械,不仅能方便使用,而且能够省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6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
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
然后做好记录。
(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20 .9.8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实验过程: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1111不省力也不费力1212不省力也不费力2121不省力也不费力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112 省力4114 省力4224 省力3113 省力3223 省力1331 费力2332 费力2442 费力1422 费力2241 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评定等级:优秀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六、一班时间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 )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
实验一: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目的: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器材:水,锅,火,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将100毫升水倒入锅中。
2.把锅放在火上煮沸。
3.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结果: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二:测量空气的温度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空气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把温度计放在室内。
2.等待几分钟,直到温度计上的指针停止晃动。
3.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
实验结果:室内空气的温度为25摄氏度。
实验三:观察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酸碱溶液的反应。
实验器材:盐酸,氢氧化钠,纸巾。
实验步骤:
1.取一些盐酸倒入一个杯子中。
2.取一些氢氧化钠倒入另一个杯子中。
3.用纸巾蘸取一些盐酸,然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了白色的沉淀。
实验四: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目的:测量电池的电压。
实验器材:电池,电压表。
实验步骤:
1.把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电压表的正负端。
2.读取电压表上显示的电压。
实验结果:电池的电压为1.5伏特。
实验五:观察光的折射
实验目的: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玻璃杯,水,笔。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倒入一些水。
2.用笔在水中做一根直线标记。
3.观察标记在水里的形状。
实验结果:标记在水中会发生明显的偏折。
冀教版小学科学6年级上册分组实验记录(与教材同步)
xxx 学校编号:01 xxx 学校编号:02
xxx 学校编号:03 xxx学校编号:04
xxx 学校编号:05 xxx学校编号:06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07 xxx学校编号:08
xxx 学校编号:09 xxx学校编号:10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11 xxx学校编号:12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13 xxx学校编号:14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15 xxx学校编号:16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17 xxx 学校编号:18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19 xxx学校编号:20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21 xxx学校编号:22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xxx 学校编号:23 xxx学校编号:24
任课教师实验员任课教师实验员。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上学期)汇总
实验名称:选择什么工具实验种类:分组实验用具及资料:剪子,锤子,镊子,起子,螺丝刀,小刀,钳子,图钉,钉子,木板,螺丝。
实验目的:选择和运用不一样工具。
实验过程:1.选择工具将钉子钉入木板。
而后选择工具再将钉子起出木板。
2.将图钉钉入木板,而后选择工具,将图钉起出。
3.选择工具,将螺丝拧入木板。
4.察看钳子,锤子,剪子,镊子,起子,小刀这些工具,并总结这些工具的用途。
实验结论:有一些很费劲、很难做的事情,假如我们使用了工具就能够省力、方便地达成了。
奇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16实验用具及资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目的:研究杠杆尺省力,费劲,等力的特色。
实验过程:1.把杠杆尺的左端当成使劲端,把杠杆尺的右端当成阻力端。
以杠杆尺中点为支点。
2.在杠杆尺的右端的第二个格挂上 2 个钩码。
3.察看并研究在杠杆尺的左端第一个格上需要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均衡。
4.持续在杠杆尺的右端的第二个格挂上 2 个钩码。
5.察看并研究在杠杆尺的左端第四个格上需要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均衡。
6.持续在杠杆尺的右端的第二个格挂上 2 个钩码。
7.察看并研究在杠杆尺的左端第二个格上需要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均衡。
8.记录察看结果,并总结杠杆尺杠杆在什么状况下省力,什么状况下费劲,什么状况低等力。
实验结论:杠杆能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地点决定的17实验用具及资料:起子,螺丝刀,起钉锤,镊子,钳子,剪子,筷子等工具。
实验目的:察看并研究这些杠杆类工具的特色。
实验过程:1.察看起子,螺丝刀,起钉锤,镊子,钳子,剪子,筷子等工具。
2.找出这些工具的使劲点,阻力点,支点。
判断这些工具都是什么种类的杠杆。
实验结论:不一样种类的杠杆有不一样的用途,在不一样条件下需要使用不一样种类的杠杆。
18实验名称:轮大小对轴作用的影响实验种类:分组实验用具及资料:轮轴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轮大小对轴作使劲的影响实验过程:1.组装轮轴实验装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演示、分组实验项目汇总
植物是怎样依靠根来吸收水分和养料的?
试管、根系完整的植物幼苗、胶塞、植物油等。
2
形形色色的植物
演示实验
植物的蒸腾作用。
盆栽植物、透明的大塑料袋、棉线。
3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分组实验
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是否溶解。
玻璃杯、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等。
软尺、秒表、肺活量计、体重计等。
4
一杯水的观察
演示实验
水是什么形状的
各种装水的容器
5
各种各样的液体
演示实验
沙和水的水平面以及沙和水的流动的比较
沙、水、各种常见的液体、烧杯或玻璃杯等
6
比较水的多少
分组实验
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学会用量筒来测量液体。
每组3个形状、大小不同而且装水也不同的瓶子,各种容器、弹簧秤、塑料袋、漏斗、量筒等。
3
导体和绝缘体
分组实验
检测区分25种物体时导体还是绝缘体
各种导体、绝缘体。
4
我们选择了什么
分组实验
研究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每组两个灯泡、两节电池、若干根导线。
5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演示观察
研究玉米从生到熟有哪些变化
酒精灯、石棉网、火柴、烧杯、水、铁匙、玉米等。
6
面包发霉了
分组实验
研究面包上霉菌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天平、酒精灯、试管、试管夹、火柴、冷水、热水、滴管、红墨水、水槽、小塑料袋、气球皮或橡皮膜等
9
热胀冷缩
分组实验
气体和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口部套上气球的烧瓶、水槽、装入热水的暖瓶、固体热胀冷缩装置、酒精灯。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2个分组实验10个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实验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的变化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水泥的变化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实验步骤:实验一: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实验二: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实验4: 铁生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目的:比较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步骤: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3、半瓶水, 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9.13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制作小杆秤称量物体
实验器材:
自主小杆秤、钩码
猜测:
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实验过程:
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实验名称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
猜测: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
制作过程:
一、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的实验
1、制作线圈圈数不一〔10圈、20圈、30圈、40圈〕的电磁铁四个。
2、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将纸做成拱形后它能够承载更大的压力,而且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评定等级:
优秀
指导教师:
康天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六、一班
时间
2011.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实验名称
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的实验
实验器材:
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实验器材: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假设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猜测:
改变纸的形状,其抵抗弯曲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改变
实验过程:
将同样的纸折成“V”、“U”、“T”、“L”、“工”等不同的形状,然后按照上一次实验的方法分别在纸上放上铁垫圈,填写好下面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表,并做好分析的准备。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探寻光的路线
实验用品:手电筒、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各种材质的纸
实验过程:(1)1、把模拟建筑物放在桌子上
2、让手电筒从不同位置照射模拟建筑物
3、观察记录
(2)1、用手电筒照射镜子,镜子会将光线反射到黑板上
2、把平面镜换成材料不同的纸和其他材料。
3、观察不同物体的反射光的能力
实验结论:
1、光从光源发出后沿传播。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吗,光的路线(会、不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相同)。
我实验用的物体里面,反射光的能力最强。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组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探寻光的路线
实验用品:手电筒、模拟建筑物的纸盒、各种材质的纸
实验过程:(1)1、把模拟建筑物放在桌子上
2、让手电筒从不同位置照射模拟建筑物
3、观察记录
(2)1、用手电筒照射镜子,镜子会将光线反射到黑板上
2、把平面镜换成材料不同的纸和其他材料。
3、观察不同物体的反射光的能力
实验结论:
1、光从光源发出后沿传播。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吗,光的路线(会、不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不同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不同、相同)。
我实验用的物体里面,反射光的能力最强。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
3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12
4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3
1
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2011.9.23
实验类型
分组:()演示:(∨)
猜测:
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轮上钩码的个数
我们的发现
2
1
省力
4
2
省力
6
3
省结果: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猜测:
动滑轮能够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然后做好记录。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
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
我们的发现
4
2
省力
6
3
省力
8
4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记录(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六年级上册分组实验记录⑴.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六上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活动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样,知道水中有微生物。
活动准备:载玻片、滴管、显微镜。
教师预先利用滴管取一滴水样滴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调节清楚,用于学生分组观察。
活动过程:在老师调好的显微镜下看一看,一滴水里什么。
活动记录:鼓藻、草履虫、钓钟虫、水蚤、轮虫提示: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设计好有问题记录表:(1)你观察到了什么(2)它是什么样子的(3)它是否在运动⑵.对蜡烛的加热、燃烧实验(六上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1课《蜡烛的变化》)活动目的: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活动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或金属片、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干抹布活动过程: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2.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3.到一块干燥的烧杯,罩在点燃蜡烛的火焰上方4.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烧杯,重新罩在点燃蜡烛的火焰上方5.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它的底部。
提示:先预测后实验,实验不必花太多时间,要注意引导学生用恰当语言描述。
加热白瓷碗时,火焰不能集中加热烧杯的一个地方,要转动烧杯,使之均匀受热,以免烧杯爆裂。
最好用抹布包住烧杯,以免被烫伤。
实验现象:蜡块加热时,由固体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冷却后,熔化的蜡烛没有变少,又慢慢地变回了固体。
实验结论:第一、第二个活动反映了蜡烛可能出现的物理变化,第三个活动反映的是化学变化。
物质的变化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⑶.制作紫甘蓝水试剂(六上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第3课《变色花》)活动目的:做指示剂活动准备:紫甘蓝、温水、塑料袋、烧杯活动过程: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表(部分主要实验)自编
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杠杆尺的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一)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二)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我们的发现: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课题 1.电和磁实验名称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组长记录员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数条、指南针1个实验操作要点1.组建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用通电的导线放在指南针上方,观察指南针的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针的变化;2.用短路的方式在进行尝试,观察指南针的变化;3.做一个线圈,重复上面实验,观察指南针的变化试着观察什么情况下指南针的偏转角度最大?备注提升:电路短路的时间要短,否则会损坏电池,影响实验效果。
画图表示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课题 2.电磁铁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组长记录员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1米、三寸钉、大头针、砂纸实验操作要点1. 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沿一个方向缠绕30—50圈,两边留出10—15厘米,固定,以免松开。
2.把电磁铁连接电池,试着吸引下大头针等其他小型铁制物品,重复2—3次看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备注提升:电路短路的时间要短,否则会损坏电池,影响实验效果。
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组号:时间:年月日课题 2.电磁铁实验名称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组长实验类别分组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1米、三寸钉、大头针、砂纸、指南针实验操作要点1. 组建一个电磁铁;2.用指南针的南北极分别靠近电磁铁检测南北极,重复多次测试自己的电磁铁的南北极;我们的发现:1.钉帽连接电池正极时: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钉帽连接电池负极时: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2. 钉帽连接电池正极,线圈顺时针方向缠绕,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钉帽连接电池正极,线圈逆时针方向缠绕,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时间:年月日班级:第组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汇总
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 会随之改变。。
通电直导线和 电池、电池盒、小 通电线圈使指 注意接电的 4、接通电流,看看指南针有何变化?断开电流看 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能够使指南针发 灯 泡 、 灯 座、 2 根 看指南针有何变化?反复做几次 ,看看结果如何 生偏转 南针磁针偏转 步骤 导线 、指南针 。 的实验 5、在短路的情况下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效果会怎 样?
三 角 形 的 稳 定 筷子、橡皮筋、剪 性 子
4、作一个正方体框架,试一试稳定性。 5、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斜杠试一试 稳定性。 6、在正方体框架的每个面上都加两根直杠试一试 稳定性。 7 、比一比, 4 、 5 、 6 的不同情况,它们那种更坚 固。
制作框架时,三角形比四边形更加稳 定。所能承受的压力也就会更大。
实验步骤
小电动机、纸杯、 二、安装转子:把转子放在支架上,调节支架的 橡皮筋、V字形电 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其原 小电动机转动 注意交流电 位置,使得转子能够转动但不会滑落。 刷 、铁丝支架、 理是: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 的秘密 的使用 三 、让小 电动机转 动 起来:给转 子线圈通 上电 电源、导线、磁铁 用转动 流,看看转子是否转动了。在旁边放一块磁铁, 、大头针 并改变其位置,电动机转动的情况是否会发生改 变。 四、改变小电动机转子的转动状态:将一块磁铁 变成两块相对而放,小电动机转动的情况就会发 生改变——转动的更快。 一、按照书上的样子将小灯泡连接起来。 二、用手使劲搓小电动机的轴,看看小灯泡是否 会亮,如果不会亮则像第一课那样绕线圈,绕在 导线、导线圈、指 注意导线的 指南针盒上,使磁针方向与线圈方向一致,在用 能量可也相互转化,电能可以由动能 南针、手摇发电机 手搓小电动机的轴,可以看见指针偏转了。 接法 转化而来。 、小灯泡 三、教师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 讲述原理,让学生明白:手摇发电机是将动能转 化成了电能,从而点亮了小灯泡。用手搓轴小灯 泡没有亮是因为动力不足,电力也就不足。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年级实验名称实验器材:猜测: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时间2011.9.15实验类型分组:( 演示:(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轮轴越大越省力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
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
然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改变轮的大小,轮越大,轮轴越省力实验过程: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 1根粗线绳、 1个铁架台、 1个滑轮、 1个测力计定滑轮不能省力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 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
然后用测力计做相 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猜测: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班时间2011.9.20 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动滑轮作用实验实验器材: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滑轮、1个测力计猜测: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
先组装一个滑轮组,然后用这个滑轮组来提升不同重量的物体。
观察用力的方向,测量用力的大小。
与直接体生物体的用力方向,用力大小作比较。
并做好记录。
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一)实验过程:增加一个动滑轮接着做实验滑轮组作用实验记录表(二)滑轮组不但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省力,滑轮组中动滑轮越多越省力。
评定等级: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指导教师: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观察到的现象或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实验的结果:评定等级:指导教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要保 导线的材料、长短,铁芯、线圈年级班 时间2011.10.28 实验类型分组 :(∨) ∨)实验名称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器材: 三节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猜测: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的有关一、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的实验 1、制作电池数分别为 1 节、2 节、 3节的电源三个。
小学科学六年级分组实验记录(上学期)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科学试验记载
六年级。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完整)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2011.9.16
实验类型
分组 :( ) 演示 :( ∨ )
实验名称
定滑轮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盒钩码、1根粗线绳、1个铁架台、1个滑轮、1个测力计
猜测:
定滑轮不能省力。
实验过程: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好定滑轮,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当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然后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时间
2011.9.13
实验类型
分组 :( ∨ ) 演示 :( ∨ )
实验名称
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器材:
自主小杆秤、钩码
猜测:
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实验过程:
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1
1
平衡
1
2
向右倾斜
2
2
平衡
定滑轮
3
3
平衡
不能省
2
3
向左倾斜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也改变用力方向。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实验名称:选择什么工具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剪子,锤子,镊子,起子,螺丝刀,小刀,钳子,图钉,钉子,木板,螺丝。
实验目的:选择和运用不同工具。
实验过程:1.选择工具将钉子钉入木板。
然后选择工具再将钉子起出木板。
2.将图钉钉入木板,然后选择工具,将图钉起出。
3.选择工具,将螺丝拧入木板。
4.观察钳子,锤子,剪子,镊子,起子,小刀这些工具,并总结这些工具的用途。
实验结论: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六年级实验名称:杠杆尺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杠杆尺,钩码。
实验目的:研究杠杆尺省力,费力,等力的特点。
实验过程:1.把杠杆尺的左端当做用力端,把杠杆尺的右端当做阻力端。
以杠杆尺中点为支点。
2.在杠杆尺的右端的第二个格挂上2个钩码。
3.观察并研究在杠杆尺的左端第一个格上需要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4.继续在杠杆尺的右端的第二个格挂上2个钩码。
5.观察并研究在杠杆尺的左端第四个格上需要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6.继续在杠杆尺的右端的第二个格挂上2个钩码。
7.观察并研究在杠杆尺的左端第二个格上需要几个钩码,杠杆尺才能平衡。
8.记录观察结果,并总结杠杆尺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什么情况下费力,什么情况下等力。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六年级实验名称:杠杆类工具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起子,螺丝刀,起钉锤,镊子,钳子,剪子,筷子等工具。
实验目的:观察并研究这些杠杆类工具的特点。
实验过程:1.观察起子,螺丝刀,起钉锤,镊子,钳子,剪子,筷子等工具。
2.找出这些工具的用力点,阻力点,支点。
判断这些工具都是什么类型的杠杆。
实验结论: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六年级实验名称:轮大小对轴作用的影响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轮轴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轮大小对轴作用力的影响实验过程:1.组装轮轴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出一个钩码的重量。
3.将钩码挂在轴上,将测力计挂钩系在轮的绳子上。
4.向下方用力,将轴上的钩码提起来使轮轴平衡。
5.观察并比较测力计的读数,总结在轮上用力的特点。
6.换一个更大的轮,然后继续比较轮大小的作用。
实验结论: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科学实验记录六年级实验名称:定滑轮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滑轮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3.将钩码挂在定滑轮的一端。
4.将测力计系在定滑轮的另一端绳子上。
5.向下用力提起钩码,并保持平衡。
6.观察测力计的用力方向,并记录测力的读数。
7.总结定滑轮的用力特点。
实验结论: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六年级实验名称:动滑轮的研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滑轮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动滑轮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动滑轮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3.将钩码挂在动滑轮的一端。
4.将测力计系在动滑轮的另一端绳子上。
5.向下用力提起钩码,并保持平衡。
6.观察测力计的用力方向,并记录测力的读数。
7.总结动滑轮的用力特点。
实验结论: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六年级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斜面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过程:1.组装斜面的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
3.在斜面上用测力拖动这两个钩码,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4.总结斜面的作用。
实验结论:斜面是省力的六年级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斜面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斜面的实验装置。
2.把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
3.分别沿着这些斜面用测力计将两个钩码拉上去,观察并记录钩码的读数。
4.比较不同坡度斜面上测力计的读数,总结不同坡度斜面的用力特点。
实验结论: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六年级实验名称:观察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自行车影像资料。
实验目的:观察自行车上对简单机械的利用。
实验过程:观察影像资料中,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实验结论: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六年级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名称: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实验器具及材料:A4纸,小垫圈。
实验目的:研究纸梁宽度和厚度以纸梁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1.将A4制裁成宽窄不同的纸条。
1.用书本做“桥墩”,将宽度不同的A4纸条搭在中间。
2.将小垫圈分别放在纸条上,观察宽度不同的纸条上分别能放多少小垫圈。
3.将宽度相同的纸条叠放在一起,在将小垫圈放在纸条上,观察并比较能放多少个小垫圈。
4.总结纸梁宽度和厚度昱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实验结论: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六年级实验名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A4纸,小垫圈。
实验目的:材料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实验过程:1.将书本做成“桥墩”,将一张A4只搭在桥墩上。
1.将小垫圈放在纸面,观察并记录能放多少个小垫圈。
2.将同样大小的A4做成U,瓦楞,圆筒等形状。
3.观察并记录,改变形状后放置小垫圈的数量。
实验结论: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六年级实验名称:测试拱的承重能力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A4纸,小垫圈,书本。
实验目的:研究拱形承重能力实验过程:1.将书本做成“桥墩”,将一张A4只搭在桥墩上。
2.将小垫圈放在纸面,观察并记录能放多少个小垫圈。
3.将A4两端支在桥墩的两侧,做成拱形。
4.观察并记录,改变形状后放置小垫圈的数量。
实验结论: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科学实验记录六年级实验名称:塑料饮料瓶的观察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塑料饮料瓶实验目的:观察饮料瓶上拱形的应用实验过程:1.观察塑料饮料瓶的上部、中部和底部各是什么形状,表面还有哪些形状。
2.用手把塑料瓶压凹下去,感觉用力的大小,比较哪里硬,哪里软。
3.观察剪开的塑料瓶,各部分的厚薄。
实验结论: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六年级实验名称:做简单框架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框架实验盒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形状框架的稳定性实验过程:1.扎一个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框架。
2.观察它们受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3.扎一个简单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实验结论: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六年级实验名称: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塑料吸管,透明胶带,水,沙子,剪子。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形状框架的稳定性实验过程:1.利用塑料饮料瓶等材料和工具,建造一个稳定的高塔。
2.观察并思考高塔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论: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六年级实验名称:模拟建造一座“钢索桥”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硬纸板,细绳,剪刀,锥子等。
实验目的:体验钢索桥的钢缆的拉力。
实验过程:1.模拟建造一座“钢索桥”。
2.体验钢缆的拉力。
3.思考钢索桥,钢缆的拉力特点。
实验结论: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六年级实验名称:造一座纸桥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废报纸,剪刀,胶带等。
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知识,建造一座结实地纸桥。
实验过程:1.设计纸桥的结构。
2.建造一座纸桥。
3.改进自己的纸桥,使它更结实。
实验结论: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六年级实验名称:通电线圈对指南针的影响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带绝缘皮的导线,电池盒,电池,指南针,小灯泡,小开关。
实验目的:观察通电导线,对指南针的影响。
实验过程:1.将带绝缘皮的导线,缠成圈。
2.将电池盒,小开关,小灯泡,电池组装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电路。
3.将线圈接入电路中使其通电。
将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的变化。
实验结论: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六年级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铁钉,带绝缘皮的导线,电池,电池盒,小图钉。
实验目的:观察通电导线,对指南针的影响。
实验过程:1.将带绝缘皮的导线,缠成圈。
2.将电池盒,小开关,小灯泡,电池组装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电路。
3.将线圈接入电路中使其通电。
4.将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观察指南针的变化。
实验结论: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六年级实验名称: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铁钉,电池盒,电池,导线,小图钉。
实验目的: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过程:1.将铁钉,导线,电池,电池盒组成电磁铁实验装置。
2.观察并记录,电磁铁装置吸起了几个小图钉。
3.不改变电磁铁装置的其他条件,在电磁铁装置中串联一节电池。
实验结论: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六年级实验名称:小电机转动的秘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小电机,电池,电池盒,导线,环形磁铁,塑料杯子,细铁丝。
实验目的:研究影响小电机转动的因素实验过程:1.安装支架和电路。
在倒扣的杯子上套两根橡皮筋。
把一个铁丝支架插进橡皮圈,安装在杯子上。
把两根电线用胶带缠在一起,一端线头分开成“V”字形,另一端插入橡筋固定。
把电线与电池、开关连接。
2.安放转子。
把转子放在支架上。
调节支架的位置,使得转子能够转动而不会滑下来。
3.让小电机转子转动起来。
给转子线圈通上电流,观察转子的变化。
4.试试用磁铁靠近转子,观察转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玩具小电动机的功能是把电变成了动力。
六年级实验名称: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小灯座,导线。
实验目的: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实验过程:1.将手摇发电机,小灯泡,小灯座,导线,组装成电路。
2.摇动发电机,观察小灯泡的变化。
3.用不同速度摇动发电机,观察小灯泡亮灭的变化。
实验结论: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六年级实验名称:调查校园中的生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调查记录实验目的:调查学校周围的生物分布实验过程:1.观察并记录下,校园里的生物分布情况。
2.绘制校园生物分布图。
实验结论: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