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山歌进课堂

合集下载

壮族山歌进校园的路径研究

壮族山歌进校园的路径研究

壮族山歌进校园的路径研究摘要:在当今多元化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成为了重要课题。

作为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壮族山歌以其深厚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旋律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将壮族山歌引入学校教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如宣传、编写读本和提高教师素质等,将壮族山歌融入学校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知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壮族山歌;进校园;路径研究壮族山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将其引进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壮族山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引入学校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另一方面,壮族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更重要的是,壮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新一代的参与和努力,通过进校园,可以为壮族山歌的传承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和机遇。

一、多种形式宣传,引发学生兴趣要想让壮族山歌顺利在校园推广,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多种形式的宣传可以将壮族山歌顺利引入学校教育。

通过在校园广播站、校园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可以向广大学生传达壮族山歌的魅力和特点。

比如,在校园广播站可以定期播放精选的壮族山歌,介绍山歌的起源、风格和内涵,激发学生对壮族山歌的兴趣;再如,在校园公众号上,可以发布壮族山歌的文字介绍、歌曲原唱和演唱解析等内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了解和欣赏壮族山歌;此外,组织山歌传承人到校园表演也是吸引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

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山歌传承人来校园进行表演和讲解,可以直观地展示壮族山歌的魅力和艺术特点。

他们可以演唱传统的壮族山歌、讲述山歌的故事以及山歌的演唱技巧等,让听者亲身体验和感受壮族山歌的独特魅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可以有效引发学生对壮族山歌的兴趣。

中学生在了解壮族山歌的过程中,会被其独特的旋律、真挚的情感所吸引。

他们可能会对壮族山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而主动去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

浅谈壮族嘹歌进校园的意义与作用

浅谈壮族嘹歌进校园的意义与作用

浅谈壮族嘹歌进校园的意义与作用摘要:壮族嘹歌是山歌,形式体系是五言四句,一直被壮族人民所吟唱,是壮族人民世世代代传唱下来的,是支撑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也已经被列入到非遗文化中进行保护。

但是现代流行歌曲的不断涌现,使得嘹歌的传唱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不再喜欢嘹歌,因此,为了使得嘹歌能够进一步传承下去,可以通过嘹歌进校园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传唱嘹歌。

本文将分析壮族嘹歌进校园的意义,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壮族嘹歌;校园;意义和作用壮族嘹歌多是被壮族人民所传唱,但是传唱的人随着新时代流行歌曲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少,主要是一些年龄大的人之间传唱,年轻的歌手都不再传唱。

虽然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到非遗文化中,对壮族嘹歌进行传承和保护,但是还不能发挥作用,因此,需要考虑让壮族嘹歌进校园,让更多的小学生进行学习和传唱,要从小学生抓起,让年轻一代传唱嘹歌,达到对嘹歌文化的进一步传承和保护。

一、壮族嘹歌传承的现状壮族嘹歌是壮族世世代代传唱下来的,被一代一代的人传承,形式表达是五言四句,演唱风格属于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格和魅力。

壮族嘹歌世代传唱也是跟随时代不断做出改变,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是根据壮族人民的生活变迁进行不断改变和完善,有新的内容融入进去,使得歌词不断丰富,演唱形式也不断充实,给了壮族人民生活的勇气。

演唱的形式是对唱,更富有情感,融合了双声曲调,体现了浓烈的感情色彩。

嘹歌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能够世代传承,为后人所吟唱,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壮族嘹歌列入到非遗中后,壮族嘹歌的进一步传承也有了基础,政府也重视嘹歌的进一步传承,有很多当地电视台都为嘹歌的传承建立了对应的平台。

而且嘹歌都已录音磁带、光盘等进行刻印被有效保护,通过购买这些录音设备,就可以听到嘹歌,壮族很多地区都会在重大的节日中举办嘹歌比赛,或者是演唱嘹歌,使得嘹更进一步传承。

但是嘹歌的传唱者大多都是一些年龄大一些的人,年轻一代受到现代化文化的影响,对嘹歌没有更大的兴趣,导致更多的年轻人传唱嘹歌越来越少,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嘹歌的宣扬和传承,使得嘹歌被有效保护,有更长远的发展。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人们对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和体验各个民族的音乐,让他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在这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壮族是我国人口较为集中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音乐文化深受人民喜爱。

壮族的三声部民歌,素有“天籁之音”之美誉,它具有独特的音韵特色和鲜明的时代风貌,其内涵也非常丰富。

将这种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壮族三声部民歌具有较强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壮族百姓的劳动和生活,抒发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感悟,极富感染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文化背景和意蕴,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到这一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民族意识。

这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风采和魅力。

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韵特色非常独特,它在声乐技巧、音高变化、旋律走向等方面都有着独到之处。

在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唱壮族三声部民歌,感受其独特的美感,培养音乐表达的能力。

这也有助于学生发展音乐方面的特长和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将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相信在轻快愉悦的音乐节奏中,学生们会更加乐意参与积极表现自己,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这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音乐体验空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丰富他们的课堂生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需要注意如何有效地融入壮族三声部民歌。

他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情感表达的教学活动,比如唱歌比赛、集体合唱、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们更主动地参与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随着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作为中国第三大民族的壮族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其中的三声部民歌更是独具特色。

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

壮族三声部民歌是壮族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由高音、中音和低音三个声部组成。

它以其独特的音调和和声结构著称,具有明快、豪放、富有激情的特点。

通过播放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录音和观看相关视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声部之间的互动和和声的美妙。

我们可以通过天赋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演唱和合作。

在音乐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的音域和声部特点,分配音色和歌词,每个学生扮演一个声部,共同演唱一首壮族三声部民歌。

通过合作演唱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将壮族三声部民歌与其他学科进行综合运用。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择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歌词作为学生的诵读材料,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感受壮族歌曲的情感和表达。

在美术课上,可以让学生根据壮族三声部民歌的音乐形象进行绘画,体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力。

将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对多元文化的认知。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感受壮族民歌的魅力,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合作精神。

简述壮瑶民歌进校园的意义

简述壮瑶民歌进校园的意义

简述壮瑶民歌进校园的意义摘要:民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兼具传递民族精神品质的作用,因此民歌的学习、传承对于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教育作为我国最为普遍广泛的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将其和民歌的传承进行有效地融合是解决民歌传承难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法。

本文简单概括了壮瑶族民歌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同时阐述了民歌入课堂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关键词:壮瑶民歌进校园;发展情况;历史必然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地域风情。

而民歌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渠道,不仅用旋律和歌词呈现出极具当地色彩的民族特色、方言口语、地域环境等,也通过歌曲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化世界。

然而,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音乐市场受到了舶来文化和流行音乐的巨大冲击,传统的民族音乐传承和流传都逐渐式微,因此如何对民歌进行有效地传播和传承是当代的一大难题。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地方政府通过让民歌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给民歌的传承带来了很多积极正面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民歌进课堂”这一措施来具体谈谈壮族、瑶族民歌传承的重要性。

一、壮族、瑶族民歌情况概览本文将主要介绍壮族、瑶族的民歌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应的民歌进课堂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一)壮族是我国人口数量占比最大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歌。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壮族都会举办一场十分盛大的少数民族风风俗歌会,当地人又称之为“歌圩”,每到这个时候,能歌善舞的壮族人就会随着音乐载歌载舞,场面十分隆重喜庆。

壮族的音乐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是民歌、说唱音乐、歌舞型音乐、戏曲以及器乐。

而民歌在壮族音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又能细分为对歌、盘歌、离别歌、情歌等诸多不同形式。

壮族民歌有很多讲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情感,通常还需要字句工整对仗,用腰脚韵贯穿。

新课程视域下壮族山歌进课堂的分析

新课程视域下壮族山歌进课堂的分析

新课程视域下壮族山歌进课堂的分析发布时间:2021-04-26T13:06:17.9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月第3期作者:周芳竹[导读] 在现阶段的社会大环境下,积极的进行课程改革,强调文化内容在课程中的渗透周芳竹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摘要:在现阶段的社会大环境下,积极的进行课程改革,强调文化内容在课程中的渗透,这不仅对学生文化素养提升有积极的作用,对文化保护和传承也有显著的效果。

壮族山歌是壮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壮族山歌的传承和保护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讲,要当前的文化多元背景下要真正的实现民族文化内容的传承和保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所以在壮族山歌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教育的力量,即实现壮族山歌进课堂。

文章分析新课程视域下的壮族山歌进课堂,旨在为壮族山歌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壮族山歌;课堂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各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文化碰撞也日趋激烈。

在民族林立的大环境下,中华民族要获得独立和发展,需要有属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做支撑,所以发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强调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时培养国人的文化自信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趋同表现日渐强烈,这对于民族文化生存是非常不利的,将文化和教育进行融合,通过教育实现文化传承,这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意义显著。

壮族山歌是我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方式强调对其的传承和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一、壮族山歌的种类和特点壮族山歌也称之为壮族民歌,简称是壮歌,具体指的是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

逐本溯源可知真正意义上的壮歌指的是从壮族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中产生的歌谣。

种族山歌种类繁多,特点显著,以下是对其的具体总结。

首先是壮族山歌的种类繁多[1]。

对于壮族人民而言,山歌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的是壮族人民在各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情感。

壮族山歌走进广西高职院校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壮族山歌走进广西高职院校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壮族山歌走进广西高职院校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广西是中国西部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区,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国与东盟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和通道。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过去千百年的原始耕作中,壮民从盘古开天地至今,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

其中壮族山歌便是一朵灿烂的奇葩,广西山清水秀,山歌飘香,壮族山歌以比喻生动、一挥而就、整齐严谨、朗朗上口而闻名,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到这里观光旅游,这也为我们当地的高校教育提供了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是一部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和教育的极好教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作为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和自主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把当地的民族民间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有机结合,这就成摆在我们面前去研究和开发的一道课题。

于是,本人把“挖掘壮族民间文化,开发学校校本课程”作为课题来进行探索研究实践,首先开展了壮歌进校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走进古老的壮族要把壮族山歌引进广西高职院校,引进课堂,首先得走进壮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感受壮族的文化、生活、娱乐和习俗。

壮族(旧称僮族,壮文:Bouxcuengh)现在人口1700多万人,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为古代百越族的一支,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壮族人口最密集,人数最多的地区,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勤劳的壮族人民通过上千年原始劳作,孕育了本民族灿烂的文化,如山歌、壮戏、壮锦、舞蹈、乐器(铜鼓、天琴等),其中山歌影响最广,深爱人们的喜爱。

壮族文化语境下壮族音乐融入高中歌唱课堂的途径

壮族文化语境下壮族音乐融入高中歌唱课堂的途径

壮族文化语境下壮族音乐融入高中歌唱课堂的途径摘要:巧用壮族乡土民歌是高中增加声乐教学内容和民族特色延伸的重要举措,将其融入高中课堂也是实现声乐素质教育目标,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的声乐核心素养和歌唱能力也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广西壮族地方民歌融入高中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结合高中关于声乐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优化其整合效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壮族音乐声乐教学传统音乐1.壮族音乐的特点1.演唱形式灵活多样,表现力丰富壮族原始民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它们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作的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向上的民间音乐。

大多数壮族人喜欢听并能唱出原汁原味的民歌。

在其他传媒匮乏的年代,利用原创民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愿望。

而壮族乡土民歌在形式上相对自由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选择独唱、二重唱或合唱。

壮族民歌形式要求不高,歌词不统一、不固定,音调也会随着人们思想情感、歌唱能力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唱腔技术与众不同,具有民族特色润腔是壮族原始民歌中最重要的唱法。

润腔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具有强烈民族性和修饰性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与壮族原生态民歌是一致的。

润腔可分为四种类型:音高型、音色型、节奏速度型和力量型。

它是真正演绎民歌情感、突出民歌民族特色的主要途径。

壮语与汉语在语音、声调、词义、结构、用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壮语具有了润羌的民族特色。

比如,有的壮族人习惯用真假交替的方式演唱民歌,有的壮族人习惯加颤音、吟诵颤音,提高声音的传递性和持久性。

1.曲式结构具有延伸性严格地说,每一首音乐都有自己的音乐结构。

曲式课程的内容是通过对大量作品的分析,总结出一些普遍规律。

大致可以分为:相对规范的、变异的、边缘的和自由的。

壮族原始民歌以单段结构为主,具有很强的陈述性和完整性。

总结多数民歌表达来看,其结构手法主要由四句段和曲式结构组成。

其中,四句话段落灵活,坚持起、承、转、合的基本原则。

山歌进课堂实施方案

山歌进课堂实施方案

山歌进课堂实施方案一、背景。

山歌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山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山歌文化,将山歌艺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我们制定了山歌进课堂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

1. 增强学生对山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施步骤。

1. 选取优秀山歌作为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的山歌教学内容。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山歌视频,让学生听到真实的山歌演唱,感受山歌的魅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山歌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舞台魅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山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新颖、有个性的山歌作品。

5. 开展山歌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山区,亲身感受山歌的魅力和韵味。

四、实施效果。

1. 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对山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

3.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培养,班级凝聚力得到增强。

4. 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山歌作品。

五、实施建议。

1. 教师要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为山歌进课堂创造良好的条件。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支持孩子参与山歌进课堂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六、结语。

山歌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将山歌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课堂的思考

关于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课堂的思考

关于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课堂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4-09T15:17:03.567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4月下作者:韦爱萍[导读] 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实现,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目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融入我国民族文化相对比较重要,不过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

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其传承方式相对比较保守,导致他们在面临一些问题无法更好的融入课堂之中。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韦爱萍 530699摘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不断实现,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目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融入我国民族文化相对比较重要,不过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

传统民族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其传承方式相对比较保守,导致他们在面临一些问题无法更好的融入课堂之中。

“壮族三声部民歌”作为其中之一,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融入其中,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壮族三声部民歌;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引言: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中寄托着民族的思想与情感。

“壮族三声部民歌”作为其中之一,它以民歌的形式存在,可以让人们了解更多相关文化以及内容,从而使得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全面的扩展,将其有效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之后中能够,能够让课堂音乐具有一定的活力。

另外,将民歌形式引入小学音乐课程之中,可以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提升,还能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文化遗产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对于物质文化的了解与运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使得民歌形式不断传承与发展。

一、“壮族三声部民歌”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价值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壮族三生部民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1)极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它以民歌的形式进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对其音乐主题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以此更加深入的理解其价值与蕴意。

新课程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思考作者:周启波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08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人们在享受着变化发展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随之而来的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

如随着全球化而来的全球文化趋同现象,对那些延续了千年的富有地方色彩或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壮族山歌作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目前的情况下,音乐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能否将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完善初级音乐教育的同时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在此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有其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百色壮族山歌的种类及其特点1.百色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山歌是我们壮族人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壮族人在各个时代的生活理想和情感。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常见的有:欢、西、加、比、论等五种。

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曲调丰富优美,语言形象生动,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

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事用的平调、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壮族山歌最主要的特点是随意、随心、自由。

同一首山歌只有基本的格调,没有固定的程式,因此,同一个歌手在不同的时段,会唱出不同的韵味来。

不同的歌手演唱同一首山歌,更能显出不同的风格。

壮族山歌经过长期的发展由原来的单声部民歌发展到二声部、三声部民歌。

三声部民歌的出现,有助于在对歌中战胜对方,感动对方。

壮族山歌是经过了上千年的锤炼和演化,才逐渐形成自己固有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演唱特点和演唱方法。

2.百色壮族山歌艺术美壮族山歌具有丰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风格,表现在其具有令人回味无穷、叹为观止的比喻、比兴等创作手法。

壮族人的性格特点之一,是在表达自己思想感情时比较委婉、含蓄,与西方人直白的表达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也是壮族山歌中比喻和比兴手法得以普遍运用的原因。

壮族山歌进课堂

壮族山歌进课堂

壮族山歌进课堂一、前言:对于广西壮族人民来说,山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同时,广西壮族山歌形式多种多样、韵律独特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特色,不但为壮族人民广为传唱,也由于其旋律优美、艺术性高而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而在课堂中引入壮族山歌的举措,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传承的形式保护该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保护壮族山歌的同时,将音乐课程教育体系丰富起来。

二、壮族山歌的本质壮族山歌属于较为成熟的艺术形式,并为壮族人民广为传唱,其几乎汇聚了壮族文化所有的精粹。

壮族山歌主要有如下三种:勒脚歌、排歌、散歌。

从古至今,壮族人民都是以山歌作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进行节日庆祝、祈福自己、祈福他人等都通过吟唱山歌来实现。

而且壮族人民还常常举办相关“歌节”等活动来利用山歌的形式来对生产、生活知识及技能来进行传授对历史知识进行传播,比如生产歌、季节歌以及历史歌等,并且这些山歌达到了相当高的思想高度并且体现出深刻的人民性,属于一种成熟的艺术的形式。

因此可以这么说: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壮族民间艺术的一座丰碑,它包含着壮族人民的情感,是壮族人民生活经验以及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成果。

(一)壮族山歌的继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壮族聚集地城市化变迁,壮族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临着无人继承发展的尴尬局面,壮族山歌的传承、发展和弘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究其原因在于:(1)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严重冲击了传统音乐;(2)较年轻的壮族歌者没有把壮族山歌很好的传承下去。

这就导致了包括山歌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殆尽,从文化的传承发展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也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因此对壮族山歌进行继承和发扬,不能只寄希望于老一辈民间歌者的努力,而要利用现代教育的手段把山歌引进课堂来对壮族山歌的加以传承和发扬,即引导壮族山歌进课堂,令其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

三、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意义十分重要“壮族山歌进课堂”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种子洒在本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

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种子洒在本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

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种子洒在本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壮族民歌作为其独特的民族音乐形式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音乐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种子洒在本土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对广西民歌的兴趣和理解。

了解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壮族文化的背景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壮族是广西的主要少数民族,其文化底蕴深厚。

壮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他们自古以来就保留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其中以多声部民歌最为著名。

壮族多声部民歌的特点壮族多声部民歌是壮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多人合唱的形式呈现,通常由若干个声部组成,各个声部在音调、节奏、音域等方面呈现出独立而和谐的特点。

壮族多声部民歌在体裁和曲式上也非常多样,有的以叙事为主,有的以咏史赞歌为主,还有的以祝福和留恋为主,情感丰富多变。

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为学生们带来新鲜的学习体验。

中小学音乐课程通常以西洋古典音乐为主,较少涉及中国传统音乐。

通过引入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可以拓宽学生们的音乐视野,让他们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

增进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们对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的兴趣和理解,有助于增进他们对本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壮族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精神内涵,加深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了解和亲近感。

促进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将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有助于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壮族多声部民歌是壮族文化的瑰宝,将其引入音乐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

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作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壮族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其中民歌是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民歌的特点鲜明,旋律优美,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将壮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

本文就如何将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进行探讨。

一、了解壮族民歌的特点在将壮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之前,首先要了解其特点。

壮族民歌是以古典三声部为基础,通过“听觉记谱”传承的,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它的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化,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等形式。

壮族民歌讲述的主题丰富多彩,有情感、生活、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壮族民歌中的唱法也很独特,其中的“顶音”和“入音”是壮族民歌的特色唱法,其它的唱法还包括慢咏、连音、颤音等技巧。

二、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壮族民歌在选择将壮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时,需要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歌曲。

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功底较浅,故需要选择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的歌曲。

例如:《山歌唱起来》、《踩高跷》、《牛郎织女》等。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授课时,可以采取听唱、学唱、分组合唱等多种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先进行听唱,感受壮族民歌独特的旋律和唱法。

接着,教师可以逐步教授其唱法和歌词,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学唱。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唱,发扬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协作能力。

四、与多元文化相融合小学音乐课堂是一个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

在将壮族民歌融入课堂时,应该与多元文化相结合,展现音乐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

例如,在学唱壮族民歌的过程中,可以介绍壮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服饰、节日习俗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了解壮族文化。

结束语:总之,将壮族民歌融入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可以用充满民族风情的音乐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多元文化素养。

我们应该在注重全球化的今天,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学生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素养,让小学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和思想的力量。

本土壮族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

本土壮族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

本土壮族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摘要:我国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本土民俗文化与课程教学活动之间的融合,将本土壮族歌曲融合进入中学音乐课堂当中,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资源,利用壮族经典歌曲文化来熏陶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且还有利于活跃音乐课堂当中的艺术氛围,用浓郁的民族特色歌曲来促进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能力的培育。

所以,高中音乐教师要重视本土壮族歌曲与自身课堂实践之间的融合,充分发挥本土歌曲资源的显著优势,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来展开活跃学习,进而促进壮族歌曲能够在学生群体之间的传承发展。

本文将从壮族本土歌曲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意义展开分析,探究高中音乐课堂当中融入本土壮族歌曲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高中音乐;壮族歌曲;教学结合;课堂实践引言:高中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的实践环节,融入本土壮族歌曲的实践活动,是积极响应推动本土民俗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措施,因为教育活动具有十分显著的独特功能,来承担起文化传承和宣传的重任,通过高中音乐课堂当中的课堂活动设计,结合本土壮族歌曲展开演唱和鉴赏学习,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一种音乐课堂学习体,能够带来相当趣味性的课堂学习效果,有效帮助学生完成音乐学和思想能力的综合培训目标。

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从实践当中探索有效的方式,在自身课堂的实践环节融入本土壮族歌曲素材,利用民族教育资源来推动自身课堂在进行教学环境当中的创新发展,不断为学生提供新奇有趣的音乐学习资源。

一、壮族本土歌曲进入中学音乐的教学意义(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资源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当中融入壮族本土歌曲,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资源。

因为高中音乐课堂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往往难以突破教材资源的局限性,过于依赖音乐教材来展开课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进,十分不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储备,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环节,很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学习素材,从而导致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结果。

“壮族山歌进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壮族山歌进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壮族山歌进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陆晓芹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8年第06期【摘要】本文阐述广西“壮族山歌进课堂”的现状,分析壮族山歌文学性重于音乐性的歌诗传统特质以及当前“壮族山歌进课堂”活动所存在的偏重音乐性而忽略文学性的问题,对此提出音乐课上的壮族山歌教学应强调其音乐的多元性且适当强调文学性,将壮族山歌纳入语文课堂开展壮族母语歌谣文学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壮族山歌进课堂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023-03山歌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抒发情感而即兴演唱的歌谣,它结构短小,内容广泛,节奏自由。

在传统的壮族民间社会,山歌对唱活动无处不在,甚至有以聚会对歌著称的民俗节日,汉语称为“歌圩”。

但在一轮又一轮的经济、文化浪潮中,包括壮族山歌在内的民间文化的衰微态势已不可阻遏。

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来通过口耳相传的壮族山歌要进入现代学校,才可能让当代青少年认知、习得。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展开,广西一些地方也发起了“壮族山歌进课堂”活动。

此项工作获得了一些教师的认可,他们将壮族山歌纳入中小学、民族师范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的声乐课,通过自身实践,对其教学方式、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其教学效果给予了肯定。

笔者也深信,“壮族山歌进课堂”这一工作对于传承和发展壮族歌谣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多年从事壮族歌唱传统研究和相关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相对于音乐性,壮族山歌的文学性更为显著,值得特别关注,然而从目前壮族山歌进校园的情况来看,大家主要还是着眼于其音乐性,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

本文拟分析“壮族山歌进课堂”的问题之所在,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一、广西“壮族山歌进课堂”现状“壮族山歌进课堂”是壮族民间歌者或专业教师在现代学校的课堂上面向学生教授民间歌谣的活动。

与这个概念相类似的,还有“壮族山歌进校园”的提法,它泛指在校园里开展以壮族山歌为内容的所有活动,包括“壮族山歌进课堂”。

浅谈壮乡民族文化走进音乐课堂

浅谈壮乡民族文化走进音乐课堂

浅谈壮乡民族文化走进音乐课堂作者:韦春玲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5年第7期广西上林县民族中学(530500)韦春玲[摘要]壮乡民族文化艺术走进音乐课堂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进一步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给校园注入新的活力,在美术教育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壮乡民族文化壮山歌文化名牌[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56“现在的学生都不愿意唱歌了,音乐课越来越难上。

”音乐教师都在发出这样的感叹。

而这个“感叹”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困惑,也是初中音乐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课题。

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发现,造成现在初中音乐教学困惑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接受到的网络媒体音乐信息量过多,导致他们对音乐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网络歌曲才是时尚的,而课本中的音乐是过时的、老土的。

这样的认识使他们一味地去追求流行歌曲,思想也变得复杂而不再单纯,校园歌声渐行渐远,再也听不到《社会主义好》《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这些经典歌曲。

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寻找挖掘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壮乡民族文化艺术素材,并以此为突破口,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吸引学生通过举行多姿多彩、充满趣味的课外文体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

笔者的做法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实行体育艺术2+1项目的文件精神,开展将壮乡民族文化渗透到音乐课堂的活动,让壮山歌、壮族舞蹈、渡河公手工等走进音乐课堂,定期举行相关活动或比赛,如“红五月”壮山歌合唱比赛,校园十大壮山歌歌手比赛,壮文经典诵读比赛,民族文化体育艺术节等。

教师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加,那么参加比赛的学生就得花时间去精心准备,除了准备节目还得兼顾学习任务,生活就变得忙碌而充实。

校园歌声、诵读声、竹竿声声声入耳,美丽动听的歌声飘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让上林县壮乡“文化名牌”走进音乐课堂,给校园注入新的活力鲁迅先生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何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中职音乐课堂

如何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中职音乐课堂

如何把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中职音乐课堂发表时间:2020-07-21T02:59:08.669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8期作者:陆艳萍[导读] 现如今在我们国家中职教育的当今教学中,有很多的教育都引入了外国文化艺术。

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 530104摘要:现如今在我们国家中职教育的当今教学中,有很多的教育都引入了外国文化艺术。

从而也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国家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遗弃,而且也在教育领域遭受到了“冷落”。

而且根据我们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可以得知,我们国家有一些教育机构,对于传统民族文化或者是民间文化的传承方式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与其他艺术的传承不太一样。

从而也就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的传承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危险。

而我们文中所提到的“壮族三声部民歌”便是传统艺术中的其中之一。

因此,把这一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引入到我们国家现代中职教育的音乐课堂中,那么将会一定程度上避免他的失传,同时也可以使它更好地进行传承。

关键词:“壮族三声部民歌”;融入整合;中职教育音乐课堂引言:我们中华民族在发展的5000年中,形成了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我们国家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也孕育出非常优秀的各地方传统文化。

现在我们国家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壮族三生部民歌”便是传统优秀艺术中的其中之一。

而且这一艺术形式内容也非常丰富以及多样化,而且这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非常具有活力以及优秀的艺术形式。

另外,将这种非常优秀的艺术形式引入到我们国家中职教育的音乐课堂中,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对于现有的音乐知识进行一个良好的延伸与拓展,而且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对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一种继承以及发扬。

还有就是,同学们在学习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况下,也能够自觉树立起保护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感受到我们民族音乐独特的魅力。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中职教育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出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能够使得这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让同学们了解到更多中华文化传统的艺术魅力。

壮族嘹歌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

壮族嘹歌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

壮族嘹歌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壮族嘹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壮族文化的根与魂。

平果市第八初级中学积极配合“嘹歌进校园”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和推广壮族嘹歌,让壮族嘹歌在同学们的声声传唱中得到传承。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从古流传至今,壮族人民几乎人人能歌善唱。

壮族嘹歌是壮族山歌的一个歌种,发展至今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

壮族嘹歌因其每一句歌词中都有“嘹—嘹—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是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

壮族嘹歌流传于以百色平果市为中心的右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又被誉为“平果的民间文学”,歌词内容极其丰富,一草一木、飞禽走兽、山水人物、民情世俗、农耕工艺、恋情婚嫁等皆可入歌,被专家誉为“壮族的百科全书”。

2008年6月,壮族嘹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把壮族嘹歌这张城市文化名片做好,平果市相关部门把平果壮族嘹歌列入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积极开展“嘹歌进校园”活动,并将平果市第八初级中学确立为壮族嘹歌传承基地。

2017年,平果八中首期嘹歌兴趣班开班,学校聘请了嘹歌民间优秀歌手、百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潘xx作为兴趣班的指导老师。

平果八中副校长翟xx回忆起首期兴趣班的开班情况,仍记忆犹新。

一开始,翟xx副校长担心学生们对这种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让学生自由报名,没想到报名人数一下就突破了200人。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壮族嘹歌,指导老师一一面试报名的学生,再根据学生的声线特点选择学员。

第一期嘹歌兴趣班总共有60多人,学员们每天利用晚自习前的一小时学习嘹歌。

至今,平果八中的嘹歌兴趣班已经开办了四期,接受正统壮族嘹歌培训人数将近300人。

壮族嘹歌曲调丰富,一共有哈嘹、那海嘹、嘶咯嘹、长嘹、迪咯嘹、哟咿嘹、迺酒嘹七种,歌词一般为五言四句,押腰脚韵,演唱形式多为双声部男女对唱。

潘xx老师有丰富的编歌、教歌的经验,可教这些从零开始的学员还是觉得难度不小。

由于嘹歌是用壮话演唱的,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很少讲壮话,因此潘老师每教一首歌都要先教会学生们念歌词,待歌词朗朗上口后才一句一句地教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壮族山歌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艺术形式,把壮族山歌运用到课堂上来,可以使得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壮族山歌进课堂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而提出壮族山歌进课堂的相关有效的手段,并且在课堂中进行山歌教学,营造壮族山歌走进课堂的学习氛围,旨在使课堂教学渠道得以拓宽。

【关键词】民族艺术;壮族山歌;课堂;教学
一、前言:对于广西壮族人民来说,山歌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同时,广西壮族山歌形式多种多样、韵律独特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特色,不但为壮族人民广为传唱,也由于其旋律优美、艺术性高而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而在课堂中引入壮族山歌的举措,可以通过音乐教育传承的形式保护该种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保护壮族山歌的同时,将音乐课程教育体系丰富起来。

二、壮族山歌的本质
壮族山歌属于较为成熟的艺术形式,并为壮族人民广为传唱,其几乎汇聚了壮族文化所有的精粹。

壮族山歌主要有如下三种:勒脚歌、排歌、散歌。

从古至今,壮族人民都是以山歌作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进行节日庆祝、祈福自己、祈福他人等都通过吟唱山歌来实现。

而且壮族人民还常常举办相关“歌节”等活动来利用山歌的形式来对生产、生活知识及技能来进行传授对历史知识进行传播,比如生产歌、季节歌以及历史歌等,并且这些山歌达到了相当高的思想高度并且体现出深刻的人民性,属于一种成熟的艺术的形式。

因此可以这么说:壮族山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壮族民间艺术的一座丰碑,它包含着壮族人民的情感,是壮族人民生活经验以及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成果。

(一)壮族山歌的继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壮族聚集地城市化变迁,壮族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面临着无人继承发展的尴尬局面,壮族山歌的传承、发展和弘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究其原因在于:(1)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严重冲击了传统音乐;(2)较年轻的壮族歌者没有把壮族山歌很好的传承下去。

这就导致了包括山歌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殆尽,从文化的传承发展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也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因此对壮族山歌进行继承和发扬,不能只寄希望于老一辈民间歌者的努力,而要利用现代教育的手段把山歌引进课堂来对壮族山歌的加以传承和发扬,即引导壮族山歌进课堂,令其成为音乐教学中的一部分。

三、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意义十分重要
“壮族山歌进课堂”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众所周知,课堂教师授课教学是传播相关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壮族山歌进课堂”则可以更方便、有效的通过相关的教学资料壮族山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以及音韵规律进行精确的记录,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壮族山歌和壮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帮助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以及学生的精神生活或者学生的审美情趣都得到较好的提升。

(一)传承壮族文化
“壮族山歌进课堂”需要传统的壮族歌者提供相关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壮语来进行相关的记载。

“壮族山歌进课堂”可以使得更多的壮语歌者对本族文化及山歌进行有效的传承,最终使得他们自身特长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融入到现代化社会之中。

壮族歌者在“壮族山歌进课堂”的过程中起到了课堂教师的角色,同时可以利用壮族隔歌者吸收更多的壮族学生来学习和继承本民族文化,最终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识得到了加强。

“壮族山歌进课堂”同时也可以对传统的壮族山歌进行整理和收集,这样可以使得壮族文化的记载和发扬得到更好的发展。

“壮族山歌进课堂”也能够增强壮族同胞的民族认同感,推进和弘扬壮族传统艺术、文学、文化和习俗等,最终使传统的文化、山歌能够和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更好的结
合。

(二)使得民族文化得到弘扬
“壮族山歌进课堂”,可以将壮族文化推向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同时引发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起到非常积极且有效的作用,这样一方面能够发挥音乐的最基本的教化功能,另一方面而且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情操得到了熏陶,最终使其更好的继承壮族山歌这种文化遗产。

总所周知,音乐是一种可以震撼人灵魂最深处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好的音乐可以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认同感。

传统的壮族山歌中包含着许多弥足珍贵的认知和经济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因此通过“壮族山歌进课堂”这种方式能够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和欣赏这种音乐形式,同时也提高壮族人民的自我认同感和民族自尊心,进而提升民族的团结性和凝聚力。

四、壮族山歌进课堂的举措
(一)教材的编撰
将壮族山歌引进课堂需要有教材的支持。

但是就目前情况,即便是壮族聚居区的学校,也不具备较齐全与山歌相关的音乐教材。

所以需要编撰与山歌相关的教材,同时整合相关资源,利用多媒体手段,在保持壮族山歌自身的艺术感的同时,把山歌以现代的五线谱、简谱等方式来进行编撰,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当地歌者的意见的采纳,同时注重壮族文化的融入,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得学习者对壮族山歌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进行理解。

壮族人民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在编写壮族山歌教材时,教材不能脱离壮语所以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加入适当的壮语罗马拼音,使学生更容易对山歌内容进行理解和学习。

(二)教师的培养
“壮族山歌进课堂”可以邀请传统壮族歌者来课堂进行授课、采风和创作。

在具体课程方面也要注重对壮族文化的讲解,因为壮族山歌则的灵魂和光彩都依托在壮族的文化之中。

此外,还要引起注意的是壮语和普通话的差别,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将壮族山歌的魅力以及文化发挥到极致。

(三)教学的手法
“壮族山歌进课堂”要融入学生的生活。

这是由于山歌来源于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对艺术的升华。

因此在山歌进入课堂后,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壮族山歌的艺术感,同时对大自然美景进行歌颂,因此“壮族山歌进课堂”不该仅拘泥于室内课堂,而要将学生带到户外课堂的大自然中,这样有助于了解壮族山歌的真谛,吟唱出真正意义上的壮族山歌。

同时在相关课程设置方面也要带领学生去户外举行山歌对唱或者是晚会等,或者去歌圩感受和采风。

(四)创造和传统的教学相得益彰
壮族山歌没有固定的形式,这是因为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对壮族山歌不断的进行创造和发挥,这才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壮族山歌。

因此教师在进行壮族山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感受山歌中瞬息思想情感,表达的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壮族山歌独特的音律以及语言进行再吟唱。

同时使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感受通过歌声进行抒发。

“壮族山歌进入课堂”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一样需要器乐伴奏、音律等,因此在山歌进入课堂的过程中也要设置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歌唱发声技巧等,最终培养出能够弘扬壮族山歌文化的新时代的音乐人。

五、结语
壮族山歌作为壮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结晶,是壮族人民的智慧与美好愿望的体现。

壮族山歌进入课堂,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壮族的文化,也可以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得到更好的完善,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情操,另一个方面也能提高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