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 第3章
中国经济思想史_第3章_中国古代微观经济管理思想

第三章中国古代微观经济管理思想(治生之学)“治生”即“治家人产业”也称为“计生”,治生不仅是中国经济思想的独有范畴,治生之学也是中国先人们对市场、产业活动认识的基本概括。
中国古代治生之学经历了商人治生、地主治生和明清商帮文化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节早期商人治生(范蠡(陶朱公)、计然、白圭)一、范蠡 (公元前536-448) ,字少伯,春秋时,楚国宛人(河南安阳)。
与文种同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尊为上将军。
蠡认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难以久居,而且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chi)夷子皮。
至陶(山东定陶县),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
因为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
(所以有人把商人的活动叫做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有对联称“经营不让陶朱富,货殖何妨子贡贤。
”)(史记、国语、越绝书)。
计然,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越国经济学家。
然又作倪,或作研。
春秋战国之际葵丘濮上兰人(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一说姓卒,字文子。
在《吴越春秋》作计倪,《越绝书》亦作计倪。
他曾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
计然曾辅佐越王勾践争霸图强。
无论范蠡是否是计然,无论计然是否是人还是书,不妨碍我们依照“计然之策”来总结古人经商所依据的思想内容。
范蠡的计然之策,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主要来源于史记货殖列传。
《史记》中有:“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于家。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
”所谓“计然之策”,其内容包括:要知道军事就得从事战备,要知道货物的生产季节与社会需求的关系,才算得上知道货物。
季节与需求的关系能够明确了,那么,所在天下货物的供需行情,就能够看清楚了。
史记把计然之策分为治国之道和积著之理。
后者是私家经商致富的学问。
(一)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著者固也,积著就是屯积、接鬻贸易。
所谓务完物,就是指在商业贸易活动中,要严格注意货物的质量,务必使所经营的货物保持完好;“以物相贸易。
经济思想史(北大 汪丁丁)4

经济学思想史,2004年10月9日:财富与效用“财富”概念曾经出现在雅理士多德的论述中,即“关于财富的中庸之道”——自由(liberality,慷慨)。
紧接着,第3讲也提到了休谟关于“效用”(utility)的论述——“仁爱与正义,作为两种基本的情感,带给我们巨大效用。
”一般而言,凡可节约未来努力的,都被称为“财富”。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里,每一经济行为人的财富的实物量由“资源禀赋向量”表示,财富的价值量则依赖于一般均衡价格。
很可能,存在这样一些初始资源禀赋向量,它们使经济行为人在若干次交易之后,财富的价值量越来越小。
故财富的积累或消散过程是比财富概念复杂得多的概念。
斯密在《原富》第2篇引论所使用的“stock”,即“财富”。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导论:在无分工,少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由自己供给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在这样的社会中维持营生,是无须预储资财的。
人人都力图依靠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身随时发生的需要。
饿了便到森林去打猎;衣服坏了,便剥兽类的皮革来穿;房屋破了,便就近伐取树枝草皮,尽其所能,加以修茸(引自郭、王译本,文字略有修改)。
要如此大地增加劳动生产力,预蓄资财绝对必要。
……产业的数量,不仅在各国均随产业所雇佣资财的增长而增长,且作为资财增长的结果,等量的产业生产出多得多的物品。
存量可一般地划分为三类:消费,固定资本,流动资本。
第一类存量,是为立刻就要发生的消费准备的储存,它的特征是不能产生任何收入或利润,它由消费品构成。
第二类存量称为固定资本存量,它的特征是带来收益或利润而不发生流动或产权的转让。
第三类存量称为流动资本,它的特征是靠流动产生利润。
各国年内劳动是提供各国年内消费的生活必须品的源泉。
各国劳动的产出与消费者人口之比例或大或小故富或贫。
格拉斯哥版斯密作品集卷二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探究卷一3500年前以楔形文字书写的“自由”。
郭大力、王亚南译本:序论及全书设计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五版)第三章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秦、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经济思想

西汉时期关于货币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便是货币铸造权。首先提出这一问题 的是贾谊和贾山。
贾谊极力反对货币的自由铸造,认为政府应该掌握货币的铸造权。 贾谊主张由政府来垄断币材,勿令“铜布于天下”,将铜收归国有,有“七
福”:
(1)收铜勿令布,则民不铸钱,黥罪不积。 (2)伪钱不蕃,民不相疑。 (3)采铜铸作者返于耕田。 (4)铜毕归于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 (5)以作兵器,以假贵臣,多少有制,用别贵贱。 (6)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实而末民困。 (7)制吾弃财以与匈奴逐争其民,则敌必坏。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的主要特征
1.江南经济发展较快,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一、“无为而有为”的经济
本章思语
1.试对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两种政策思想在秦
汉时期的演变进行分析总结。
2.西汉时期的“义利之辨”与先秦时期的义利观相比具 有哪些不同之处?
3.限田、王田、均田、占田的土地制度是否能够解决中 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第二节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思想之争
二、“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
(一)司马迁“善因论”的主要内容
司马迁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动力,社会生产各方 面、各地区会自发地分工合作,人们在求富、求利的本性的驱 动下,会使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受到自发的调节。“故待农 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第六节 公元前3世纪至6世纪的治生思想
二、《四民月令》中的治生思想
中国经济思想史课件第3章

在齐国,齐襄公时大片的公田荒芜,估到齐 桓公时管仲相齐。于公元前667年在田制,兵 制,赋税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行“三 国伍鄙,四民分业”,重新编制了各个组织, 对农民工商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权利加以规定。 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改革,开启了改劳役地 都为实物地租的先声。齐国因改革而增强了 实力,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二)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随着西周以来宗法封建制度的动摇,王室衰微,传统的天 道观与天命观也随之动摇,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继承西周 的敬天保民思想,但对天命鬼神的思想开始表示怀疑,重 新解释了神人观点。把神将为民的附庸。 西周时期的“裕民”“惠民”政策在春秋时期发展为民本 思想。显示了庶民的力量。 春秋时期封建领主制度开始动摇,与此相关的是,“礼” 成为思想界注意的重要问题,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虽然依然 重视“德”的社会作用。但面对社会剧烈动荡,贵贱失去 礼崩乐坏的局面,依照尊卑、贵贱、亲疏、长幼、男女等 差别所制定的礼便被推到了首位。进入战国以后,为新兴 地主阶级服务的法与法治思想最终取代了维护旧领主制度 的礼与礼制思想,在思想界取得了优势地位。
继齐国之后,晋国也对田制、军制等做了重大改革。晋国 “作爰田”“作州兵”,并把公田赏给国人,让野人成为 授田制下终身使用土地的农民,并开始承担兵役的义务。 这一改革促进了农村公社的解体,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 性。晋国遂称霸中原近200年。随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 行“初税亩”也开始了改革。 春秋时期,齐国,晋国,鲁国等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给当 时的阶级土地占有制度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春秋时期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还表现在商业与货币经济的 发展,促使贵族领主之下的“工商食官”制度趋于瓦解。 春秋中期以后出现了独立的私人商业资本这一新兴的商人 阶层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官府手工业制度在商品经济很不很发达的西周时期,几乎 是唯一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来经营大规模手工业生产的组织 形式。
最新经济学说史第3章

经济学说史教程
12
第二节 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二、一般经济理论——价值、分配和货币
1. 价值理论 • 配第在价值理论上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就在
于,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 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 在考察地租问题时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 原理。还进一步讨论了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 率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 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经济学说史教程
13
第二节 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 缺陷
– 只注意了对商品价值量的考察,缺乏对价值本质的 科学的分析,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 会性质。
– 没能够科学地解决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问题, 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陷入迷误:
① 由于没能区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使他把一切物 品的价值归结为由两类自然物品即土地和劳动来评 价,并力图在土地与劳动之间寻找一种等价关系。
经济学说史教程
15
第二节 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② 地租: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配 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
− 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 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 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 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
− 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分析了由于土地位 置距离市场远近、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而产生的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也考察了同一块土地由于连 续投入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不同而引起的级差 地租第二形态。
经济学说史教程
17
第二节 威廉·配第的经济理论
④ 缺陷:Leabharlann − 在工资问题上,他没有能够揭示出资本主义条件 下工资的实质,没有能够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而 把工资看做是劳动的价格。
经济思想史1-10章课后答案

经济思想史课后习题第一章1、它们分别是传统惯例、权威、强制方式、市场。
它们不都存在经济学范围类,也有跨学科的。
2、是一种正常的划分,因为它们符合主流的现代经济学的要求。
两者之间没有研究先后之分,因为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微观经济理论始于对个体的分析,并且扩大到对社会的分析。
宏观经济学始于对社会的总体分析,并向下发展到对个体的分析。
3.两种主张都正确,他们并不矛盾,无论什么历史总是有趣的,它是一面镜子,通过前人对事物的认识,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新发现,使问题更明晰,况且关于如何解决稀缺性的经济学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4、相对论者在处理某项经济理论时,会注意构建那个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就是说研究方法是概念和历史的结合,不注重谁对谁错注重概念从错误到正确(逐步趋向真理)的过程,而绝对论者注重由错误到正确(逐步趋于真理)的过程。
5、通过指出不足和矛盾,它们给主流观点传授花粉,使其保持正直和诚实。
例如马歇尔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看见主流发展和非主流发展的相互作用,通过糅合历史导向的经济学家和抽象的理论家之间的竞争主张,创立了新古典经济学。
6.他认为私人财产在社会中发挥着有益作用,不应当制定规则来限制私人手中的财产数量,他一方面谴责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同时又认可私人财产的权利,亚里士多德赞同在更宽泛的背景下看待经济活动,通过减少消费改变人们的态度,来对待稀缺性的问题7、戈森关于边际效用的著作虽然先于杰文斯、门格尔与瓦尔拉斯的著作,但是没有后者影响的巨大,作者就没有将他的包含进来。
9、实证经济学是关注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关注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是经济学的哲学分支,经济学艺术关注政策问题,它将经济学的科学性和规范经济学联系起来。
10、减少无知;在经济思想史中其实研究的是货币、物价、供给、需求这些永恒的主题,但我们先人在不同时代提供的新经验、新概念、新推理。
这会启发我们,并提高和改变我们的认知。
第二章1、管仲的思想表明经济观点没有独立于制度结构的直接政策含义。
西方经济思想史课件3-重商主义

第二篇:15世纪到17世纪的西方主 要经济思想
• 第3章 重商主义
• 为什么只有农业生产活动创造纯产品,而工业和 商业不创造生产剩余呢?第一,重农学派认为, 只有与自然力结合的生产活动才能生产财富或纯 产品。农业和其他生产部门的区别,在于农业生 产活中有各种自然力参加工作,进行着“创造”, 而在其他部门,自然并不参加工作。第二,重农主 义理论体系没有“利润”概念。
4.3 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
比埃尔· 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Boisguilbert,1646— 1714)。他的分析涉及到社 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各个领域,为后来重农主义发 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提供了 思想素材。
• 布阿吉尔贝尔提出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是 自然规律的要求,论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 社会均衡生产理论。布阿吉尔贝尔提出, 为保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各种商品的 价格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为探索这个一 定比例,他区分了商品的市场价格和“真 正价值”,力图在变化的市场价格背后, 寻找商品的“真正价值”,提出独具特色 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最初观点。
图为叶卡特林娜二世的肖像画。现藏于瑞典 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多罗特尼谷荷姆城。
4.2 基本经济思想
• (1)“自然秩序” •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也是重农主义整个学说的支柱和基础。 • 重农学派认为,物理世界和社会之间没有原则性 差异,都存在自然秩序。这个秩序,是仁慈的上 帝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利益而制定,它是根本的、 永恒的存在。与之相对立的是“人为秩序” 。它 要以自然秩序为基础;自然秩序又必须由人为的 秩序来体现。
2017年自考《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第三章

2017年自考《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第三章2017年自考《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汇总第三章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概述这章的主要内容和前两章的内容有所不同,虽然这三章都不能称为真正的,科学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但是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对古典经济学,或者科学的资产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商主义也就是重视商业,但是所处的社会形态还是封建社会末期,也就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社会萌芽已经出现,这是他一个非常严明的特征,所以在学这个学派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
一、重商主义概述(一)重商主义产生时间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
中间几乎涵盖了250余年的时间。
重商主义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容特点可以把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是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大约150余年的时间,晚期重商主义产生的时间是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下半叶。
(二)重商主义存在的地区重商主义一般出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最早的国家,最开始是在英国,接着就是法国,往后就是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资本主义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
晚期主要出现在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代表了当时具有压倒优势的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当然,重商主义经济思想不能称其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的资产类经济思想,但是他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做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二、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5世纪正是西欧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和扩大,封建经济渐趋瓦解和分化。
在商品货币经济不断发展的境况下,一些封建主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享用自己庄园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他们需要用货币(金银)来购买从外国输入的奢侈品,以及日新月异的手工业品。
于是,许多封建主都将其农奴的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改成货币地租。
经济思想史(三)-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学派(mercantilism)
中世纪之后、自由主义盛行之前; 时间阶段大致区间:1500-1776年之间; 商人经济学家; “小册子”:特定经济问题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的兴起—商业资本主义的需求; 国内与国际贸易繁荣发展; 货币的需求与使用范围扩大; 贵金属理论的产生; 地理大发现(15-17世纪)拓展了贸易空间范围; 商业资本家—商人在商业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民族国家兴起、国家间经济竞争激烈;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重商主义学说形成。
6.主要代表人物:托马斯· 曼
Thomas Mun,1571-1641; 英国商人,国际贸易差额论的倡导者,也是其重商主义
思想的核心;
1621年出版了《论英国和东印度的贸易》(A Discourse
of Trade from England Unto the East Indies),书中提出, 只要总出口超过总进口,从任何一国贸易地区的任何国 家进口商品都无关紧要;
事务; 1696年《论东印度的贸易》中提出了重金主义的观点; 从国家财富视角反思“着羊毛制品入殓”这一法案, 认为国内消费不会使国家变富,而“使国外消费”将 会产生更好的收益;
在1699年《论贸易平衡中可能的
获利办法》中,认为如果一种出 口产品全部是由国内原材料生产 的,那么国家可以获得出口该产 品的全部利润。
争力---国家财富获取。
(7)强调人口的重要性——数量多且努力工作
人口--财富;
劳动力充裕: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减少人们的闲
暇。
3.重商主义学派对谁有利或为谁谋 利?
对商业资本家、国王和政府官员有利。 重商主义——寻租行为; 经济租:补偿机会成本的“以外的部分”;
经济思想史教程

经济思想史教程•目录:•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历史属性•经济学历史属性的涵义--经济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第二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经济学的范式与功能--范式的转换与经济学的革命--经济学范式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第一篇前经济学范式时期•第一章早期的经济思想•第一节从色诺芬到亚里士多德•色诺芬的经济思想--柏拉图的经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古希腊经济思想小结•第二节从贾图到奥古斯丁•贾图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的经济思想•第三节从阿奎那到重商主义•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西欧封建社会晚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小结••第二篇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时期•第二章古典经济学中的中国渊源•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顾•问题的提出--研究历史的回顾•第二节中国古典思想对重农学派和斯密的影响•魁奈:欧洲的孔子--杜尔哥与其经济学名著--亚当·斯密与中国••第三章重农学派•第一节布阿吉尔贝尔:重农学派的先驱•财富理论--价值理论--货币理论•第二节魁奈:重农学派的领袖•纯产品学说--社会结构理论--资本理论--价值与货币理论--《经济表》--经济政策主张•第三节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的发展•对社会阶级结构理论的发展--对纯产品学说的发展--工资和利润理论••第四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成•第一节威廉·配第: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经济学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理论--经济政策主张--简要评论•第二节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立者•《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构--分工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价值与价格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学说--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国际分工理论--国家职能和赋税原则--简要评论••第三篇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常规发展时期•第五章萨伊和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分化•第一节萨伊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生产三要素论--价值论--分配论--销售论•第二节李嘉图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方法--劳动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货币理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自由贸易学说••第六章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节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詹姆斯·穆勒: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开始--麦克库洛赫:李嘉图学•第二节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的理论体系--经济自由主义•第三节西尼尔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西尼尔的“节欲说”--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第四节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生产规律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关于三类商品三种价值决定的法则--货币和信用理论--资本、利润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社会改良的思想主张••第七章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中的新方向•第一节西斯蒙第的新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消费先于生产--消费不足导致经济危机--财富和人口理论•第二节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有效需求不足论•人口原理--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第八章历史学派与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发展•第一节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形成的历史条件•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历史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二节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先驱•国家经济学理论--生产力理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三节罗雪尔:历史学派的奠基人•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国民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四节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新历史学派的特点--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经济观点--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总结--社会改良理论和政策•第五节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理论的创立--剩余价值论的创立--资本积累理论的创立--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的创立--经济危机学说••第四篇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时期•第九章边际效用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确立•第一节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客观交换价值论--时差利息论•第二节克拉克:美国的效用学派•新三分法--边际生产力论•第三节杰文斯与数理经济学派•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杰文斯的交换方程式--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第十章马歇尔与剑桥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善•第十一章维克塞尔与凯恩斯: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成•第十二章凡勃伦与加尔布雷恩的制度分析: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补充•第十三章弗里德曼与拉弗: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复归•第十四章科斯与交易费用:现代经济学范式发展的新方向•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经济思想史3

• 四、《资本论》的逻辑思路
• 商品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 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物化劳动 和活劳动)价值的源泉 ——价值与交换价 值——劳动力商品的买和卖 W—G—W 与 G—W—△G 总公式的矛盾——剩余价值的 生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的本 源)、资本主义的积累过程——结果:资 本主义运动的五大规律。 • 在这个分析过程中,劳动二重性是理解劳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劳 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枢纽。 动价值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枢纽。
• 三、关于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 1、奥哈拉(O’Hara,Phillip Anthony)对《资本 、奥哈拉( ) 中有关资本主义制度再生产的论述的挖掘。 论》中有关资本主义制度再生产的论述的挖掘。 • 2、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分析。澳大利亚的陶尼 、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分析。 (James R.Doughney)在1999年发表的文章 ) 年发表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和澳大利亚的实证”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和澳大利亚的实证” 就是用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作为他对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分析的理论起点。 经济危机分析的理论起点。 • 3、关于通货膨胀和汇率问题的研究 、关于通货膨胀和汇率问题的研究。戴瓦 (Devine,Pat T)
• 5、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型或转化问题。 、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型或转化问题。 • 一是〈资本论〉第三卷第九章的生产价格方程组 一是〈资本论〉 中,没有把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也用生产价格来 表示。 表示。 • 二是马克思把利润率定义为劳动时间的比率,即 二是马克思把利润率定义为劳动时间的比率, 剩余价值形成的劳动时间同不变资本加上加可变 资本后全部资本中物化劳动时间之比, 资本后全部资本中物化劳动时间之比,这样计算 出来的利润率未必同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以来形 成的用价格表示的利润率一致, 成的用价格表示的利润率一致,用这个价值利润 率计算出来的生产价格也就有了问题。 率计算出来的生产价格也就有了问题。 • 三是“两个总和相等”即“一切不同生产部门的 三是“两个总和相等” 利润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 利润总和,必然等于剩余价值的总和;社会总产 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必然等于它的价值的总 品的生产价格的总和, 在转型之前和之后不同时成立。 和。”在转型之前和之后不同时成立。
经济思想史(全套课件201P)

托马斯· 孟认为,货币的增加是就财富的增加,但并不认为 货币储存越多,国家就越富。他要求国家取消禁止输出货币 的法令,提出把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外贸中去,来增加货币 财富。 托马斯· 孟认为,只有贸易顺差才是增加货币并使国家致富 的通常手段。他提出,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即本国每年 出口的商品在价值上需超过它所消费的进口商品。
柏拉图反对私有制,希望一个共产社会。与柏拉 图不同,亚里斯多德支持私有制。
雅典卫城遗址
雅典公民投票时所使用的陶片
第2章 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
2.1 阿奎那 2.2 奥雷斯姆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崩溃到十五世纪 文艺复兴这段历史。这是人类由文明向野蛮倒退的人类千 年史。不仅经济发展停滞了,经济活动倒退到物物交换和 自给自足的原始阶段,而且理智堕落到愚昧和无知的深渊, 以至于在今天,‚中世纪‛这一名词臭不可闻,它已经成 为愚昧或者停滞的代名词。
维护奴隶制经济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着重研究奴隶主家庭成员之 间的关系,如主奴、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极力证 明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合理的,从而 论证奴隶制度也是自然、合理的。古罗马的农学 家也把奴隶看作是一种工具。
马尔库斯· 加图(Marcus Cato,前 234—前149)是古代罗马政治活动 家、大奴隶主。他生活在罗马奴隶制 兴盛时代,大批战俘和被征服地人民 成为奴隶。奴隶主力图巩固和扩大奴 隶制经济,榨取更多剩余产品。其 《论农业》反映了这种经济要求,它 是留存至今的研究罗马奴隶制庄园经 济的珍贵史料。
对奴隶制的态度
《旧约》和《新约》全书没有任何地方提到过废除奴隶劳动。
商业法规与公平价格
凡伪衡、重息、滥价、囤积居奇皆为法律所不许。
对弱者的保护
经济思想史(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财经大学

第一章测试1.第一次提出“经济”一词的著作是()。
A:色诺芬的《经济论》B: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C:瓦罗的《论农业》D:亚里士多德的《经济论》答案:A2.“政治经济学”术语产生的历史阶段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B:垄断资本主义时期C:封建时代晚期D:封建时代早期答案:C3.严复翻译“经济学”时将其翻译为()A:经济学B:生计学C:政治经济学D:富国之学答案:B4.划分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时的标准有哪些()A:理论观点上基本一致B:政策主张上基本一致C:分析方法上基本一致D:是否“政府干预”派或“自由放任”派答案:ABC5.熊彼特在传世巨著《经济分析史》开篇说,经济分析有三项基本功:历史、统计、(经济)理论,其中()最重要。
A:历史B:理论C:统计D:其它选项都是答案:A第二章测试1.孔子的()提出了儒家对物质财富的基本态度,这是孔子经济思想的灵魂。
A:人性论B:义利论C:富民论D:消费论答案:B2.孔子主张()礼仪不应该讲究铺张和力求形式排场.A:丧葬礼仪B:外交礼仪C:朝聘礼仪D:祭祀礼仪答案:A3.马克思认为古希腊思想家()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见解:“5张床=1间屋,除非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均等,(否则)交往(交换)就不能形成。
”A:阿奎那B:色诺芬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答案:D4.以下属于重商主义基本经济思想的是 ( )。
A:财富来源于生产领域B:财富就是金钱C:国内贸易产生财富D:只有农业才是生产的答案:B5.17世纪下半期法国的重商主义也被称为()A:布阿吉尔贝尔主义B:重金主义C:国家干预主义D:柯尔贝尔主义答案:D第三章测试1.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典型代表是 ( )。
A:托马斯·阿奎纳B:大卫·休谟C:奥略里·奥古斯丁D:克尤斯·加图答案:B2.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区分了货币和借贷资本,马克思认为他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经济思想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

经济思想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广西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最早将法国重农学派用“重农主义”一词加以概括的经济学家是()。
参考答案:杜邦·奈穆尔2.英国重商主义的最后代表、探讨经济学体系的第一个英国人是()。
参考答案:詹姆斯·斯图亚特3.重商主义主张()。
参考答案:鼓励输出,限制输入4.重农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在于()。
参考答案:尝试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动过程5.欧洲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
参考答案:保持贸易总额的顺差;减少奢侈品的进口6.下列关于魁奈的表述正确的有()。
参考答案:他的经济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他的思想是封建外观下资本主义本质的反映;他在经济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发表了《经济表》;他认为只有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7.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法国重农主义者杜尔哥主张()。
参考答案:取消国内对谷物自由贸易的限制及征税;实行酒类贸易自由;要免除农民建造街道的徭役,代之以税赋;要对特权阶级同样征税;取消行会组织8.“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魁奈在《谷物论》中提出的。
()参考答案:错9.重农学派使用假设数据作为构建与农业改革和税收相关的政策建议的基础。
()参考答案:对10.在《经济表》中,魁奈认为,静态均衡是检验干扰总产出实现均衡状态的一个逻辑起点。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斯密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参考答案:提出了分工优势原理2.在分配理论中,李嘉图最突出的贡献是()。
参考答案:地租理论3.马尔萨斯写作《人口原理》的目的是为了反对()。
参考答案:认为人类理性可以控制人口增加的观点4.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参考答案: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5.古典经济学进步性的主要标志有()。
参考答案: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性,并做出了初步的科学分析;把经济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6.李嘉图体系的基本矛盾有()。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思想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96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学专业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经济史一、教学目标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
目标2:使学生在学习能够密切地联系中国社会经济条件并进行研究。
目标3: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习后阐明各种经济思想据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它的阶级实质,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和近代国民经济管理思想两部分。
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关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观点、学说的发生、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及内在发展规律。
2、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基本上以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将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3、学习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以经济学原理为储备知识,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已学过的经济学理论理解我国古代及近代主要经济思想。
讲授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做几次作业,同时要求学生课下预习与复习教材。
4、毕业要求系统掌握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相关理论。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公元前21——公元前221年)第一节先秦经济思想的历史前提第二节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第三节国民经济活动的组织思想第四节国民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思想第五节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第六节经营管理思想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春秋战国时各种期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经济思想本章考核要求:了解前秦时期的各种经济思想及内容。
复习思考题: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2、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第一节国民经济的决策思想第二节国民经济活动的管理组织思想第三节国民经济活动的调控思想第四节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第五节经营思想和谋略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先秦时期的国民经济活动的各种思想内容及管理模式本章考核要求:了解秦汉时期国家干预的经济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及秦汉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关于均输、平准调控机制的思想,理解秦汉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关于经营管理的思想和谋略。
经济思想史第三章

认为供求关系是决定市场价格和自然价格的最主要因素,而生产费用 只处于从属地位
15
经济危机论
普遍过剩
当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到生 产成本以下而没有同样大宗 2 商品的价格成比例的涨到生 产成本以上作为抵补
产生原因
有效需求是能满足商品供给的自然 和必要条件的需求,即支付生产费 用的需求
资本积累往往快于劳动人口 的增值,积累与消费不平衡, 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即出现 了有效需求不足时,会出现 经济危机
5
货币理论
原因;金价 论战的需 要
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的数量, 一个国家的货币数量增加,它的 价值就会下降,同时表现为黄金 和其他商品价格上升。
不足之处:混同了金属货币和纸币的规律。 Nhomakorabea6
分配理论——地租理论
地租产生原因——不是大自然的恩赐,土地有肥沃和贫瘠 之分,贫瘠土地的耕种成为必然。
农产品价值取决于耕种劣等土地所耗费的劳动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32
16
经济危机论
普遍过剩
李嘉图、萨伊
否认经济危机的存在
总结 马尔萨斯的深远影响
——第一个阐述经济危机理论的经济学家
17
第二节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经济思想
背景:落后的农业国
法国大革命
社会主要矛盾是新兴资产阶 级与封建制度
土地问题是最迫切的问题
工业上工场手工业和小生产作坊并存
政治上雅各宾派专政
18
政治经济学的的三分法
31
四、李斯特的经济思想
生产力论 经济发展阶段论 幼稚工业保护论 殖民主义倾向
生产力比财富要重要,生产力是财富产生 的原因,有生产力,穷可变富,无生产力, 富可变穷。农业工业商业三者是物质生产 力的基础,工业则是基础的基础。
经济思想史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作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者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2、柏拉图的“理想国”公元前404年,柏拉图写成《理想国》,以对话的形式提出解决当时社会危机的途径。
他认为,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阶级分化,造成了贫穷、腐化、堕落与不安定。
由富人和穷人组成的国家永无太平之日。
因此他提出“理想国”的设计: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第二等级是战士;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
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牛马属第2类,马车属第3类,奴隶属第1类。
他认为,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身料理农庄,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
4、公平价格公平价格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第二章】1、货币差额论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 15 ~ 16 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禁止货币输出国外,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2、贸易差额论贸易差额论又称“贸易平衡论”。
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思想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共23 题1、()最早将中国社会的庶民阶层划分为四个职业等级,即士农工商。
A . 鲍叔牙B . 管仲C . 屈原D . 姜子牙参考答案:B2、()是春秋战国后期逐渐形成的一大学派。
A . 儒家学派B . 道家学派C . 法家学派D . 墨家学派参考答案:C3、()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倡导农商并重A . 儒家B . 道家C . 法家D . 墨家参考答案:A4、孔子认为()是引起社会动乱的根源。
A . 不遵循礼法B . 无限度地追求财富C . 社会分工的错乱D . 统治者的暴政参考答案:B5、()在回答齐桓公关于治国的问题时,响亮地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论。
A . 商鞅B . 管仲C . 晏婴D . 李悝参考答案:B6、“正德福利”的思想是()提出的。
A . 管仲B . 单旗C . 晏婴D . 孙书敖参考答案:C7、春秋时期士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管仲所谓的“士”主要指()。
A . 武士B . 说客C . 士大夫D . 手工业者参考答案:A8、()的思想体系中出现了“放任主义”和“干涉主义”的某种融合。
A . 《老子》B . 《管子》C . 《庄子》D . 《孟子》参考答案:B9、富民思想最先为哪一学派正式倡导()A . 法家B . 道家C . 儒家D . 墨家参考答案:C10、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
A . 商业B . 手工业C . 农业D . 官营企业参考答案:C11、下列哪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商家商业经营思想()。
A . 注重预测市场行情B . 待乏原则C . 注重商业经营者的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的真实价格”在简单商品生产中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 定的,商品生产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商品交换时购买到的劳动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同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
23
(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唯一因素。劳动决定价 值的原理,只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简单商品生产和交换,而不适用于资 本积累和土地私有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此时,“商品的真实价格” 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也就是三种收入之和决定了“商品的 真实价格”。 三、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 自然价格是指与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相一致的价格。他的目的在于 说明市场价格怎样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市场价格围绕自然 价格上下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 四、简短的评价
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
10
二、生平与著作
1764年前的亚当·斯密 进入牛津大学学习 在爱丁堡大学教学, 论述自由贸易学的 开端
格拉斯哥大学任教
1759.4整理成《道德情操 论》:主要论述道德或伦理 问题
1764年后的亚当·斯密
进入《国富论》创作时期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 研究》是经济思想史上划时代的著作,而且 对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起了重大 的促进作用。
废除学徒规章制度和居住法 废除限制继承法 废除关卡税,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对外贸易自由
17
四、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财政政策 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在自由放任 的情况下, 政府的职责 只有:
保护每个人,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 对司法公正的重视
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某些公共设施:
(1)履行前两项职能所需的事业和设施 (2)为便利社会商业所需的事业和设施
18
亚当·斯密关于财政理论和政策的三个方面:
(一)关于政府开支的基本原则:谁受益,谁支付:(1) 国防费用和维持国家元首的费用:全社会公平承担;(2) 司法行政费用,一部分应该由诉讼方承担;(3)地方费 用或州区费用:由地方收入或州区收入开支;(4)维持 良好的道路及交通所需的费用:由提转货物的商贾多负担; (5)教育及宗教设施:全社会一般收入开支 (二)关于政府的收入及其源泉:赋税,赋税的原则: (1)“公平”原则(2)“确定”原则(3)“便利”原 则(4)“经济”原则 (三)关于公债:曾经举债的一切国家,都趋于衰弱。
第三章 亚当·斯密:自由主义革命
第一节 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主义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时代、生平和著作及其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经济发展理论和自由主义政策 第四节 分工和交换以及货币 第五节 价值理论
第六节 三种收入和三个阶段
第七节 资本理论
第八节 亚当·斯密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
思考题
1
第一节 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主义
分工与交换的问题:没有平等的分工,财富的分配并不是 依据工作的轻重。
21
二、关于货币的理论
亚当斯密论述了货币起源: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交换媒介、流通手段 货币流通量的规律:一国货币流通量必须取决于该国每年所 流通的商品的价值 任何国家各种纸币毫无阻碍的流通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金银 的价值 对银行券的本质及其流通有深刻的理解:(1)应该以一定的 原则加以限制(2)只应该贴现真实票据,而不应该贴现融通票 据 论证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
19
五、对欧洲自古罗马崩溃以来的经济史的看法 亚当·斯密认为欧洲城市商业的发展对农村的改良有三点帮 助: (1)为农产品提供了市场 (2)城市富民的资金投资于开发荒地 (3)逐渐改变了农村居民对其领主的依附状态 对于欧洲城市的发展,亚当斯密认为是因为君主与贵族之间 的矛盾使君主赞助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又为君主提供 了财源,这样就使欧洲的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一、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国民财富的含义
目标:(1)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更确切地说 是使人民能给自己提供这样的收入;(2)给国家或 社会提供充足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含义:并不是全社会的商品总额或国内生产总值, 其真正的含义就是今天的国民净产值和国民收入。 同时亚当·斯密还提出了人均国民收入的概念。
11
三、研究方法
亚当·斯密的方法论原则:分析社会和社会利益,应 当以分析个人、个人的本性和个人的利益为基础。 思维过程: 利己主义 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利己主义的人互相帮助不能没有代价 利己主义者的互相帮助只有在互利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人们互相帮助的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交换
12
第三节 经济发展理论和自由主义政策
20
第四节 分工和交换以及货币 一、关于分工和交换的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富裕起因于分工。 分工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劳动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
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时间
使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更加容易 交换的范围或市场范围, 制约了分工的程度,即分 工受到市场广狭的限制 是各国废除内贸关税, 以及降低国际贸易关 税的理论依据
(2)增加生产性劳动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资本的增加和积累
(3)政府所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5
亚当·斯密对促进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的分析:
需求因素(生产力总是不断发展的) 促 进 国 民 收 入 增 长 的 因 素
分工 机器、设备和工具的增加与改良 劳动的合理分配
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
5
(四)“纯产品” 从价值上看,“纯产品”表现为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值 减去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费用后的余额。 (五)社会阶级结构 魁奈从农业是唯一能增加财富的生产部门、从事耕种土 地的劳动是唯一的生产劳动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一句对 “纯产品”的生产、占有的不同关系,将社会划分为生 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和土地所有者阶级三个基本阶级。 (六)资本理论 农业是唯一能够生产“纯产品”增加社会财富的生产部 门,因此,要增加财富就必须重视和发展农业。而要发 展农业,就必须追加投资。
9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时代、生平和著作及其研究方法
一、时代背景
18世纪后半叶,全球范围同时形成了三场意义深远的革命:以亚 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革命思想,以美国 独立和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革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 命。《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 建立。
4
(二)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理论是魁奈考察经济问题时的社会观和方法论。重 农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他的自然秩序理论基础之 上的。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存在着不依人 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自然秩序。
(三)交换的等价性 交换的等价性是理论是魁奈研究经济问题、建立理论的出发 点和理论基础。他从这个命题中得出了两点结论:第一,流 通领域不可能是价值增值的源泉;第二,交换不可能使价值 增值。
一、时代背景及其理论体系的特点
时代背景:●18世纪,法国盛行严重的中央集权式的王权统治, 这造成了当时法国农业的落后。18世纪20年代至1789年爆发资 产阶级革命期间,一些进步思想家在法国掀起了启蒙运动。而 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主义经济理论,就是在这些启蒙思想家 的影响下形成并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的整个启蒙运 动的一个分支出现的。
亚当斯密的价值论,主要是一种生产成本决定论,其缺陷主要是只考虑了 供给因素而没有考虑需求因素对于价值决定的影响。亚当斯密是从增加国 民财富的角度考虑价值问题,而李嘉图是从发现既定国民财富的分配规律 的角度考虑价值问题。 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应该是发现了由受供求变化而不断 波动的市场价格所引起的资源配置过程。
资产者的利己动机也许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 益:个人的利害关系与情欲,自然会使资产者把 资本投在通常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看不见的手” 竞争机制对资源 配置的影响
“看不见的手”会使个人追求自利的行为达 到促进社会公益的结果
资源配置的负反馈机制
亚当·斯密对封 建主义与重商主 义的批判:阻碍 了“看不见的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人口本身的数量与质量 自然资源的多寡 资本积累
供给因素
生产性劳动者在 总人口中所占的 比重
资本的合理配置
配置的理想模式 先农业,后制造 业,再批发商业, 最后零售商业 配置的方法
政府所实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6
三、关于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机制以及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
22
第五节
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效用 交换价值是指物品的购买力
价值理论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反之,交换价值很大 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二、商品真实价格的决定
前提提出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1)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最好尺度是? (2)与变动不断的商品市场价格不同的真实价值由什么决定?
晚期:经济的、最终是政治 的权利转移到新兴市民阶级 第四阶段:制造业和商业社会或文明社会:出现了由制造业和商业这两个主要部 门构成的经济
14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促进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两个基本要素: (1)增进受雇劳动者的生产力: 劳动分工是国家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财富增长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自然资源的多寡
●重农主义的形成,还和法国在17-18世纪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屡 遭惨败的深刻教训有关。 ●重农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古 希腊和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些影响。
2
体系特点: ●重农主义者和别的激进启蒙思想家不同,他们并不想迎接革 命来推翻封建统治,而是企图保存封建统治的形式而实现资本 主义的内容,借助于自上而下的改革来避免革命大风暴。 ●以魁奈为首的法国重农主义者,是自由主义的先驱。他们所 憧憬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
6
(七)经济表 魁奈用经济表分析了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即收 入与支出的循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