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景观中微地形的营造方法

合集下载

园林绿化中微地形景观的作用及处理技巧 郭郑维

园林绿化中微地形景观的作用及处理技巧 郭郑维

园林绿化中微地形景观的作用及处理技巧郭郑维摘要:园林绿化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以及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必要工程。

在日益发展昌盛的城市建设中,微地形绿化工程也随之发展壮大。

微地形园林是指:对建筑之内的微地形,结合想象力,创新思维,运用地形的特性,创造出更具特色的园林景观。

本文通过对微地形景观的作用进行分析,对微景观的处理技巧进行分享。

关键词:园林绿化;微地形景观;作用;处理技巧引言:微地形景观是现代园林的重大突破,也是园林创新思维的完美诠释。

在我国城市面积逐步扩大的同时,微地形景观的建设,也在逐渐提高。

微景观的运用,是地形和绿植的完美结合。

当前社会中常见的微景观主要以小区微园林,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主,通过不断的创新,结合自然地形,创造出更加适合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景观,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园林绿地微景观的作用微地形景观的塑造,能够对城市建筑之间面积合理利用,对城市土地空间合理开发,在微景观开发中,赋予微地形灵魂,以此来彰显微景观的核心作用[1]。

(一)减少资源浪费,优化环境在对微地形进行园林绿化中,需要考虑到微地形的开发价值,以此来确保微景观的实用性。

首先,在城市中,进行微地形景观塑造,对空余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减少土地和资产浪费。

其次,微景观可以对城市环境起到美化的作用。

通过在开放的空间进行微景观创作,结合道路的铺设,绿植的合理配置,来点缀城市空间。

最后,微地形集合更多的创意,将园林绿化和休闲设施进行完美结合,从而发挥出微地形景观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升生活品质。

(二)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对微地形进行园林改造,工程量相对较小,但创新思维比较大。

在城市发展中,微地形的数量在不断攀升,将大量的微地形进行合理的绿化,通过塑造微地形园林景观,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通过在微地形环境中,栽植不同种类的植物,以此来提高微地形的土壤环境。

在土壤环境改变的同时,在微地形上进行简单的地形改造,确保微地形的阴阳面,由此来保证在微地形环境中,植物的多样性,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景观园林中微地形的处理原则及方法摘要:园林地形指一定范围内承载树木、花草、水体和园林建筑等物体的地面。

“园林微地形”是专指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种植地的起伏状况。

文章主要针对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的主要作用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微地形在园林实践中相关的处理方法,旨在合理地利用地形造就不风的园林风景、风格,从而体现微地形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作用;处理方法引言微地形处理是园林景观塑造手法中的一种,在当前景观设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结合植物配置,可以丰富造园要素,创造出多样的景观层次和空间形态,并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微地形的概念及功能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故其地面高低起伏不太大。

微地形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中的功能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造景功能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结合,可以提高植物的种植高度,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视点,丰富了景观要素,增强了园林绿地的艺术性表现力。

而且地形的高低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

同时在单品种植物种植设计上可以构成富有韵律的天际线和林缘线,有助于各种园林设计手法的轻松实现,比如障景、夹景或漏景等等。

通过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人们对周边景观的感知和体验,塑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效果。

2、生态功能园林微地形的塑造能够提供干、湿、水中或阴、阳、缓陡坡等多样的环境,对改善小环境景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微地形通过高低变化来改善园林绿地各个区域的光照条件,由于地形的改变,形成了相对的阳坡和阴坡,满足了多种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为植物造景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处理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在改善园林景观环境的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微地形包括地势的微起伏、小山丘、小梯田、小溪流等,通过对地形的处理和应用,可以使得整体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人们的游玩体验和欣赏价值。

本文将从微地形的定义、特点、设计原则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微地形的定义与特点1.微地形的定义微地形是指在园林景观中,为了追求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安排的小尺度地形起伏和变化。

它与整体地形相对,是地形的细节和补充。

微地形可以通过加土、减土、石材堆积等手段进行设计和制作,使得原本平坦的地形增加一些变化和层次感,让整个景观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2.微地形的特点(1)小尺度:微地形通常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和制作的,比如一个小山包、一条小溪流等,这些小尺度的地形起伏可以在整体园林中起到点缀和装点的作用。

(2)变化:微地形是对整体地形的补充和变化,通过微妙的设计和处理,可以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增加其观赏性和趣味性。

(3)层次:微地形的设计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层次感,通过高低起伏、远近变化等手段,可以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立体化,增加空间的张力和深度感。

二、微地形的设计原则1.与整体景观协调微地形的设计应该与整体园林景观协调一致,不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其他景观元素的关系,使得微地形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起到衬托和提升的作用。

2.符合场地特点微地形的设计应该符合场地的特点,不能为了追求花哨而违背自然规律。

要根据场地的地形、坡度、植被等情况进行设计,并尊重自然的原本面貌,使得微地形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3.结构稳定可靠由于微地形一般是人工制作的,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特别是在长时间的使用和自然风吹雨打下,微地形要能够保持稳定,不会出现开裂或坍塌的情况。

4.体现景观意境微地形的设计应该能够体现出所要表达的景观意境和主题,通过形态、材料和色彩等手段进行塑造,从而达到丰富景观内涵和增加观赏性的目的。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是指对园林地形进行微小尺度的处理和设计,以达到美化景观、增加景观层次、营造宜人氛围的目的。

微地形处理在园林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
以让园林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们带来更好的体验。

在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应用:
1. 垂直微地形处理:利用地势的高低起伏,营造不同层次的景观,增加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挖掘、填土等手段,塑造小山丘、小峰岗、小坡地等微型地形,形成起伏有致的
园林景观。

2. 水平微地形处理:通过水平的微小处理,使地面呈现出曲线、弧线等流畅的形态。

可以通过改变地面的曲率、形状等,营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

3. 材料应用: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微地形的处理。

比如利用石材、木材等材料进行地面的铺设,利用不同的材质和颜色来划分地形的不同区域,增加景
观的层次感。

4. 植物应用:在园林景观中,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微地形的处理。


如利用一些低矮的植物来修剪成不同形状的地形,如植物小丘、植物小坡地等,将植物的
生长与地形的塑造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5. 光影应用:在园林景观中,可以利用微地形来塑造光影效果,增加景观的变化和
趣味性。

可以通过调整地形的高低起伏、搭建雕塑等,使得阳光在园林中形成投射和反射,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光影效果。

微地形处理在园林景观中是一项重要的设计手段,可以通过地形的改变和调整,创造
出多样化、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微地形处理也需要考虑到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功能需求,
与其他要素相协调,使得园林景观更加完美。

浅谈微地形园林景观营造

浅谈微地形园林景观营造

浅谈微地形园林景观营造一、前言随着城市的发展进步,人们更加关注园林设计的可持续性,打造适宜的自然居住环境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微地形在园林中的功能发挥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重视。

因此,通过对微地形的研究和合理运用对园林功能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景观地形处理原则1、安全稳定性原则对于地形处理来讲,安全稳定要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地形施工过程中土体的安全稳定性,另一方面是地形形成后自然存在过程的安全稳定性。

因不同土质,不同含水量,土体的承载力均有不同的安息角,堆建地形坡度超过土体安息角的,极易引起土体滑坡,形成安全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密切观察。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地形处理坡度一般控制在1/3以内为宜。

如果因景观需要,必须修建过高过陡的坡度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如在土体坡脚处加入毛石砌筑等。

地形建成后的稳定处理工作一方面要加大土体自身稳定,在土中掺入毛石料或在容易失稳的坡面上加大种植量,防止因雨水冲刷引发坍塌事故。

2、功能原则地形处理除了要满足排水需求,还要起到改善种植条件、塑造小气侯的作用。

地形处理不仅仅是指高出原有地面山形也包括挖土形成的沟壑溪流。

一般的堆建原则下,地形处理通常会北高南低,北陡南缓。

这样形成背风坡,遮挡冬天的风;延展出舒坦的平面,增加了种植地面。

通过地形的高低变化,改善光照条件,满足多种植物需求的不同光照要求。

3、处理自然原则园林无论在设计还是施工,都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堆建地形。

处理自然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堆建的山形应高低错落,有主次之分,切记同一高度。

其二,山形走势合理,四面坡应有陡有缓,坡面有合理曲度,切记直线走势,呆板生硬。

"馒头形"就是一种典型的不合理地形造型,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变规律,也不符合园林美的法则。

其三,地形坡脚处理尤为重要。

合理美观的坡面坡线应该是"S"弧度曲线。

要通过缓坡陡坡的变化丰富形态,塑造出多种视觉效果,形成丰富的景观。

微地形设计方法

微地形设计方法

微地形设计方法
微地形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分析原地形等高线:使用虚线表示原地形等高线,表示原始的地形起伏。

2. 设计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在平面上,用实线或点划线表示改造后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土地表面的任何变动或改造。

当等高实线从原等高线位置向低坡移时(走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表示“填方”;反之,设计等高线走向高坡时(走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则表示“挖方”。

3. 绘制等高线:所有等高线都是各自闭合的曲线,并且除了悬崖或垂直面外,等高线决不能相交。

4. 表示地形改造:既表示地形改造的等高线和原地形等高线,同时也表示所有建筑物、大路、小道、围墙的轮廓,以及其他设计的结构要素。

5. 标注高程点:在平面或剖、立面上,用“ ”字记号并配有相应的数值表
示海拔高度,常用小数来表示。

6. 确定山谷、山脊和地形形态:在平面图上,山谷的表示是等高线向上指向,即指向较高数值的等高线;山脊的表示是等高线向下指向,即指向较低数值的等高线。

凸状地形由同轴、闭合的中心最高数值等高线表示,凹状地形由同轴、闭合的中心最低数值等高线表示,其中最低数值等高线的绘制,常用短小的蓑状线表示。

7. 检查和调整:最后检查和调整微地形设计,确保其符合设计目标和原则。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对微地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表达。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设计师。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塑造与应用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塑造与应用

摘要景观塑造手法包括很多种,微地形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公共绿地和住宅区使用较为广泛,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的结合,不但有利于丰富景观层次、而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园林绿地微地形处理研究目录摘要一、前言1.微地形的定义及范围2.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3.景观微地形在实际运用中的处理原则和技巧4.微地形的营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5.微地形在近年来使用的实例6.结语7.参考文献一、前言景观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学科,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学、工程、艺术、人文科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

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概念也越来越与世界同步。

中国的景观设计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山水园林亭台楼阁,越来越多的现代西方元素被运用到设计当中。

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造手法。

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和空间。

通过植物的高低起伏变化,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塑造更多更大更丰富的空间形态,制作微地形的材料又可以利用废弃材料,可以解决一定的环境问题,而且微地形的塑造往往是以山丘等自然形式为主,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自然之美。

1.微地形的定义范围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太大。

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微地形不仅仅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地形起伏变化的一块绿地,微地形按照其坡度起伏的流畅程度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曲线型和直线型。

曲线型微地形是指运用柔和流畅的曲线来模拟地形地貌,从而营造出自然倾斜的风景,如公园中的草坡,甚至用来作为极限运动的有硬质铺状的坡地都可以归为此类(详见图一)。

图一:曲线型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直线型微地形可以说是微地形最为常用表现方式,是指在微地形的设计过程主要采用直线条,营造出层层叠叠波澜起伏的地形地貌,如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到的嵌草大台阶、层层叠叠的假山石、下沉广场等(详见图二)。

景观微地形设计知识点

景观微地形设计知识点

景观微地形设计知识点景观设计中,微地形作为构建景观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设计表达和功能实现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景观微地形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设计原则1.与环境融合:景观微地形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遵循自然规律,尽量不破坏原有地势,而是通过微调来改善景观的效果。

2.造型和谐:微地形的造型应与整个景观的风格和主题相协调,形成统一的视觉效果。

例如,在山水景观中,微地形可以模拟山脉,起伏有致;在都市公园中,微地形可以营造流线、塑造空间感。

3.功能合理:景观微地形应根据功能需求进行设计,考虑到人们的活动和体验。

例如,在儿童游乐场设计中,可以通过微地形设计创造出适合各个年龄层次儿童游玩的区域。

二、设计方法1.地势修改:通过挖填、剪切和填充等方式改变地形,以实现设计目标。

例如,可以通过挖填地势来修建儿童滑坡,创造出有趣的玩耍体验。

2.水体构建:通过建造小型湖泊或水流来丰富景观,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在公园设计中,可以通过人工溪流连接不同绿地,搭配石块和水生植物,形成景观亮点。

3.植被布局: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来衬托微地形的效果,使其更加鲜明和立体感。

例如,在花坛设计中,可以利用微地形塑造出多层次的植物景观,达到丰富空间的效果。

三、实施细节1.材料选择:在景观微地形设计中,选择使用适合的材料非常重要。

应根据设计需求和环境特点选用合适的材质,如天然石材、木材、混凝土等,以确保其耐久性和美观性。

2.施工工艺:景观微地形的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安排施工步骤,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要注意保护原有植被和地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维护管理:景观微地形的维护管理是保持其美观和功能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检查和修复损坏的地形,及时清理杂草和落叶,以保持其整洁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景观微地形设计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丰富景观的表现形式,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浅议微地形的营造方法及其常见样式

浅议微地形的营造方法及其常见样式

浅议微地形的营造方法及其常见样式作者:倪树林杜广禹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6期摘要:微地形是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法,是地形的1个分支。

如何营造微地形,技术和手法都有哪些,有哪些常见的类型,本文将给以粗略的探讨,以弥补微地形造景上的不足。

关键词:微地形;营造方法;样式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71 微地形营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1.1 微地形的规模和景观环境不相匹配,没有遵循园林造景艺术中比例和尺度的原则在居民小区绿化中,绿地面积不大,长方形,很窄,堆砌起一个微地形,将一堆废土倒在绿地中央,略加平整就当微地形景观供人们观赏,结果给人以不好的遐想。

1.2 违背园林建景中景观服从于其中功能的原则,只要有绿地就起微地形,脱离了微地形建造的前提条件单纯的为了赶时髦建造微地形。

园林景观的建造要和绿地的服务功能相匹配,如陵园中的绿地,一些宗教场所的绿地,就不太适合微地形。

1.3 微地形的形态不符合自然地形的形式人工雕琢的痕迹过大,规整、高程和体积不成比例。

绿地中央一座高起的圆圆的微地形,上面长满青草,给人一个荒冢的感觉。

1.4 微地形的分布不合乎常规山体的形成方式微地形是一种地形,只是形态小一些,高程低一些,它的分布规律也要遵循自然的特点,不能随心所欲。

2 微地形的常见形式及建造手法2.1 一峰独秀式此方式较适合于较小的绿地,大约面积在1000~2000m2之间,如较小面积的广场等。

位置在绿地的自然中心,不必放在等距离的中心地带,给人过于雕琢的印象,建造时注意形态,相对高程不能过高,重点突出一个“微”字,给观赏者的视觉印象是可有可无之间。

初学微地形造景的新手,往往不注意这些,造成景观的失态,破坏了整体的效果,要加以注意。

一峰独秀微地形的形态要自然,由于仅是一个峰面,峰面曲线要平滑,柔和,与平底接壤处的曲线要曲折弯曲,不要等长的半径。

坡度的延长线要拉长,坡脚要小。

浅析居住区绿化中的微地形设计

浅析居住区绿化中的微地形设计

浅析居住区绿化中的微地形设计摘要:根据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阐述景观绿地的微地形设计原则,探索不同类型的景观绿地的微地形设计的方法,向常见的景观绿地的微地形设计提供设计原则。

关键词:景观绿地微地形设计探索研究1、为达到加强居住区景观绿地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常把景观绿地中种植树木、花卉、水体的有一定范围的地面设计成具有起伏变化的微地形。

在景观绿地中适当的布置一些微地形,将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丰富自然景观元素,提高景观档次。

2、微地形在居住区景观中的作用微地形起景观构图作用:通过微地形可以控制视线构成不同的绿化空间效果。

例如,视线开阔地方地形平坦,可以构成开放的空间;坡地、山体和水体可以构成半封闭或封闭的空间,增加了人们对周边环境的体验方式,创造了多样的空间效果。

平坦的地形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平整的铺装为人们提供了集散场所。

而微地形则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地,再通过植物布置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

微地形起排水作用:微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场地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

因此微地形的运用有利于植物生长。

3、园林绿地微地形设计居住区微地形是人工模拟自然山体的起伏错落的形态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大,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效仿自然地形,再现自然景观。

大自然是最好的景观,景观绿地应效仿自然地形、地势地貌的特点,模仿自然中的典型特征,反映当地自然风貌特性,利用当地的资源,追求天趣,确保与自然和谐相处,回归自然。

以较小的场面,再现丰富的景观。

在有限的居住区室外空间内,以较小的场地中须以精巧的形式展现自然山水,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寻求变化,通过适当的微地形设计,以创造一个更富于变化的空间和丰富的表面特征。

融建筑和小品于自然风光和地形中。

景观植物地形须与建筑相协调,以消除建筑与环境景观的脱节,协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地形和绿化景观融为一体,体现返朴归真、向往自然、崇尚自然的心理。

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总结

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总结

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总结摘要: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合理巧妙的微地形利用和处理,有利于创造出优美、细腻的景观,加强园林艺术性和观赏性。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园林设计经验,对园林微地形的作用、设计应用进行了解析,并从居住小区绿地、公共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对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施工绿地1.引言园林微地形指的是在园林中依托天然的地形地貌,加以人工的方式创造出的自然起伏、别具一格的地形。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巧妙地利用微地形,可以创造出自然、优美的景观,加强园林艺术性和观赏性。

2.园林微地形的作用2.1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

提供干、湿以至阴、阳、缓、陡等多样性环境;创造园林活动项目,建筑所需各种地形环境;利用和改造地形,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建筑的条件。

例如在有地下人防车库的居住小区绿地上,适当地堆高作微地形处理,不仅提供了苗木生长所需达到的土层,而且改变了人的景观视觉线。

2.2解决了排水问题。

利用微地形空间中的关系,高低起伏,引导地面的水顺着地表径流,沿着地势高的地方向低处流动,汇集到河流中,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量比较充沛,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的排放。

2.3满足园林景观功能要求。

利用不同的微地形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符合不同功能要求的场地、景观。

例如下沉式音乐广场需要平坦,利用地形作活动空间场地,就要求有一定大小的平地和外面围以适当的地形。

2.4组织园林空间,形成优美园林景观。

例如在安静游览空间中,游览小道的两旁有密林、坡地等景物组织视线,形成纵深空间。

微地形的起伏变化,用平地、道路、坡地和水体处理出各种园林空间。

3、园林微地形的施工措施3.1居住小区绿地居住小区的绿化用地一般都比较有限,区内各种暴露的地面建筑设施较多,各种隐藏在地下的管沟及走向错综复杂,绿地就显得分散而零碎。

通过园林微地形的创造处理,合理地将这一块平地塑造成部分空间层次感强的花园坡地。

改造部分平地的微地形处理成坡地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因此居住小区环境的微地形处理是做基础、挖潜力、造景观、找绿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居住小区的环境治理也有重要意义。

居住区园林环境中微坡地形的营造

居住区园林环境中微坡地形的营造

居住区园林环境中微坡地形的营造发表时间:2016-03-14T11:02:32.9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作者:殷万伟[导读] 五矿地产湖南开发有限公司园林绿化程度对于居住区园林环境来说至关重要,营造合适的微坡地形会可以让园林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

殷万伟五矿地产湖南开发有限公司摘要:园林环境中微坡地形的营造主要取决于植物种植地地形在园林绿地范围里的起伏状况。

合适的微坡地形的营造,会让园林环境更加富有艺术性、层次感,同时也改善了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本文从居住区园林环境中微坡地形的作用、原则、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微坡地形;园林景观;作用;原则如今,园林绿化程度对于居住区园林环境来说至关重要,营造合适的微坡地形会可以让园林环境得到更好的改善,使得园林环境中景观层次得到丰富,园林更加富有艺术性,生态环境逐变得更好。

1 地形在居住区园林环境中的作用1.1 分隔空间园林环境的美好主要体现在人们对园林环境的视觉享受中,是空间艺术的完美表现。

微坡地形在园林环境中利用自身的形态变化增强园林空间的层次感,让园林空间的个性更加鲜明。

居住区的园林环境中,利用合适微坡地形分隔空间,在满足人们对艺术追求的同时让居住区园林景观更加富有特色。

根据居住区本身的特征进行分隔过渡,因地制宜地对居住区园林环境进行规划。

1.2 控制视线人们往往会根据地形的改变将视线聚焦在某一点上,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对身边环境的喜好程度。

利用微坡地形对小地形进行适当改造,让人在视野范围内能够享受更多的园林景观享受。

居住区内人们往往都是沿着主要道路来锁定自己的视线,没有享受到到周围园林环境中美好风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对人们的视线进行引导和控制,就像“世上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图1为微坡地形控制地形控制视线的具体表现。

图1 凹地形对视线的控制1.3 改善种植条件,增加绿地面积植物的种植条件取决于土壤条件是否适合植物生存,微坡地形可以根据植物生存需求来改善土壤条件,让植物在园林环境中更加丰富多彩。

高层住宅景观中微地形的营造方法

高层住宅景观中微地形的营造方法

高层住宅景观中微地形的营造方法摘要:由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局限,高层住宅是被视为能在最小的土地面积中承受最多住户的主流住宅建设方式。

高层住宅中微地形设计能发挥其生态功能和空间组织利用优势。

如何根据高层住宅的景观特点来设计微地形?本文讨论了高层住宅中微地形的一些特点及其营造方式。

关键字:高层住宅、微地形、空间营造。

传统的园林设计要素主要包含植物、水体、山石、地形、园路、园林建筑等。

其中地形是能互相联系其他元素间的纽带,它不能完全脱离其他任何一个元素而独立成景。

然而,随着各地城镇化开发将土地作为商业用地的同时,高层住宅作为一个以最少土地占有面积而获得最大居住空间利益的现代化居住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今城市建筑的象征。

高层住宅在景观营造上有着一定的空间局限性,地形从空间组织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何运用地形设计缓解空间上的局限并能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是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的。

一.高层住宅的景观特点:1.土地面积有限、空间格局受到规划限制。

通常情况下,开发商为了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益,留给景观的空间往往是只能满足高层住户的日照需求,很少有可能会考虑到将来景观的营造。

2.空间层次丰富。

一般包括地下车库、地面景观及高空建筑。

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越高,所需求的停车位也越多。

而各地规划局都会对地块上的绿化有面积要求,所以地面停车位往往会缩水甚至取消转为地下停车库。

为了满足停车位的需求,地下车库往往会占据大部分的地下空间,有的甚至是所有的红线内地下空间。

3.绿地集中化。

由于高层住宅在建筑规划时为了尽可能满足规定内的最大容积率,留给住宅的邻里空间往往很小,一般会在地块中形成面积相对较大的集中式组团绿地以满足各住户间的活动空间需求及交往需求。

4.形式突然化。

高层住宅由于邻里间空间较小,往往将景观设计侧重于从高处往下看的视觉效果。

景观设计注重形式化,如修建整齐的迷宫等。

设计形式无法达到模仿自然的景观效果。

二.微地形的功能:1.生态功能:住宅区虽然用地面积有限,但从设计角度出发,尽可能得避免其劣势而转化成为其优势是设计师的主要工作。

例析居住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设计

例析居住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设计

例析居住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设计0引言居住区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为密切的场所。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態意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同时,还要满足业主各种活动的需求,为业主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业主的活动、休闲、交往。

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是业主在居住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业主生理和心理对居住区的环境需求。

1中国园林中地形设计的溯源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将山水视为园林的灵魂,历史上的造园大师都把山水地形的设计作为造园工作的关键部分[2]。

中国园林的圣经《园冶》中的就提到“园地为山林胜”,讲究山林地址的高凹、曲深、峻悬、平坦、推崇“自称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以及“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宗旨,即地形设计中的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造景原则[3]。

可见,地形设计在传统园林设计中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地位,现代景观设计师也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启迪。

2居住区地形的概念《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一书中认为“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坡地地形就是山地地表外观。

山地城市中的坡地包括复杂多样的类型,其中山谷、山峰、悬崖等地貌即属于“大地形”。

在园林的范围内,坡地还包括山丘、斜坡等,这类地形统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叫微地形。

园林微地形是指在一定园林绿地范围内植物种植地的起伏状况。

广泛应用于居住区景观、城市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化等设计。

微地形设计有利于丰富造园要素,形成多层次的景观层次,从而达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现代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3居住区中的微地形设计与分类居住区景观中地形的高度起伏变化较小,一般称为微地形或小地形。

这个居住区内常用的设计手法之一。

在这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山地、平底、坡地与台阶等高差处理的办法,丰富地形的变化。

起伏的微地形可以分为凸地形和凹地形。

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与研究

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与研究

现代园艺2016年第7期化效果的稳定性,提升城市形象。

植物品种参考:杨树、国槐、金银木、金叶榆、北美海棠、太阳李、花石榴、连翘、迎春、大叶黄杨篱、大花萱草、荷兰菊、地被菊、麦冬草等。

4.2彩叶树种的应用道路的植物造景,最能形成道路景观多样化的就是植物在生长期的色彩变化,很多植物的新生叶、成熟叶、秋叶之间有着鲜明的色彩变化。

这种植物色彩的变化形成不同季相的可观赏性,带给行车视距丰富的视觉效果。

津塘公路现有绿化以绿色为主色调,在提升改造设计中,适当的增加彩叶树种作为点缀色。

通常有2种主要的应用方式:一是组团的补植,将同一色彩的植物组团同时按照一定韵律进行点缀,主要用在花灌木或者地被花卉作为色彩的主体上;二是在路口节点补植合适的彩叶树,营造出层次丰富的视觉空间。

5结语市政道路绿化的提升改造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更好地完善和谐城市生态体系,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对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收稿:2016-03-08)[1]何铮,杨华,车代弟.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道路绿化中的应用———以天津北仓道绿化设计为例[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5)[2]诺曼k ·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邓晓梅.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研究[J].园艺园林,2014(11)[4]尚圆园.园林景观之植物的色彩搭配与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4(12)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与研究干领(中铁建工集团诺德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48)现代住宅的景观设计手法层出不穷,通过对园建、植物组团、雕塑小品、地形营造、水系、置石等元素进行造景。

其中,微地形营造在现代住宅的景观设计中要求与复杂程度相对较高,也是设计者们常常忽视的造园要素。

微地形营造对现代住宅景观的功能结构、空间组织、植物造景、地形排水、生态美化等影响较大。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是指针对小范围地形问题进行设计和处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包括地形调整、地势模拟、地形塑造等。

微地形处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可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丰富场地特色、改善景观生态环境等。

微地形处理可以通过地形调整来改善景观效果。

对于平坦的场地,可以通过增加起伏
的地形来增加层次感,使得整个景观更加丰富有趣。

而对于有高低落差的场地,可以通过
挖填土方案来调整地势,使得景观整体更加平衡。

微地形处理可以通过地势模拟来创造特殊的场地特色。

在山地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
模拟山丘和山谷的地势特点来打造仿山水景观,使得整个场地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地形特色。

地势模拟还可以用于打造水景,比如通过模拟湖泊和河流的地势,创造出平缓的水体环境,增强景观的美感。

微地形处理还可以通过地形塑造来改善景观生态环境。

通过调整地势高低,可以创造
出合适的水流路径和沉积区域,改善场地的排水情况,减少水患的发生。

通过微地形处理
还可以创造出适宜的生态环境,比如通过模拟自然山体地形,创造出适宜生长的植被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实际应用中,微地形处理需要考虑设计目标、场地条件、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设计时需要明确目标,确定要达到的景观效果和功能要求。

需要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包括
地势、土壤质地、水文条件等,确保微地形处理方案的可行性。

施工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
术手段和材料,确保微地形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

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及应用园林景观中的微地形处理是指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对地形进行微调和塑造,以营造出更具艺术感和功能性的景观效果。

微地形处理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公园、庭院、花园等各种景观类型的设计中。

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园林景观中微地形处理的方法和应用进行阐述。

一、微地形处理的方法1. 剪切雕塑法:通过在地表上切割出一块块小面积的坡面,使地形变得丰富多样。

这种方法适用于场地较大的地方,可以创造出光影交错的效果。

2. 堆土填筑法:通过在地表上堆土或填筑,使地形高低不平,形成起伏的景观效果。

可以在地面上建造小山丘、人工湖泊等。

3. 摩擦雕塑法:通过在地表上摩擦、削减地面材料,使地形变得平滑、细腻。

可以使场地变得更加平整,适合铺设人行道、广场等。

4. 整形雕塑法:通过在地表上加工和整形,使地形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

可以创造出线条流畅、较为规则的景观效果。

二、微地形处理的应用1. 增加景观层次感:通过微调地形高低,形成不同层次的景观,使景区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通过摆放不同高度的花坛和岩石等方式实现。

可以在公园的中央区域设置一个稍高的小山丘,山丘上种植树木和花草,并设置观景台,使游客可以从高处俯瞰整个公园,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观赏性。

2. 增加景观面积:通过填筑土地,使地表面积增加,创造更多的景观空间。

可以打造出不同高度和形状的花坛和景墙等。

在园区的边缘地带,可以堆土筑起一条小山脊,种植花草,并在山脊的一侧设置花坛,使花坛与地面形成高差,增加景观的面积和立体感。

3. 创造景观重点:通过微调地形高低,使某些景观元素突出并成为景区的重点。

可以通过雕塑压实区域、调整地势和加强照明等方式实现。

在公园的入口处,可以通过填筑土地和整形地势,形成一个圆形的景观空间,种植高大的乔木和花卉,并设置喷泉和地面灯光,使该区域成为整个公园的重点景观。

4. 增加园林功能:通过微调地形,使园林承担更多的功能。

可以通过适度堆土或挖土、修建小型水体和石阶等方式实现。

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处理技巧

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处理技巧

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处理技巧一般在景观园林中根据天然地貌或者运用人工模拟大地特征其起伏错落有致的律动而设计出的地形,就是景观设计微地形。

地形是构成景观设计的基本骨架。

建筑、观赏植物等景观设计总是以地形为依托,使视野在水平垂直方向变化微地形处理基本原则1、功能优先,造景并重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3、因地制宜,顺其自然4、挖填结合,土方平衡微地形的作用1、景观设计结构作用微地形可以利用控制景观设计视野来构成不同的空间类型。

视野开阔地形平坦的草坪休闲空间与观赏植物相结合,形成的小山丘,作为场地中的自然屏障。

2、工程与辅助工程作用堆坡出的地形的运用有益于风景区内的排水,预防地面积涝,且能提升城市绿地量。

据科学研究表明,在一块儿面积为5平米的平面绿地上可栽种景观树2~3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景观树的栽种量可提升1~2棵,绿地量提升30%。

不同绿地的处理方法路堤路堤是关联水与绿地的媒介,是城市景观中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的常见园林地形关键点。

把路堤处理成微倾斜状、运用沙滩或绿草地方式使路堤缓缓延伸到水面,打破绿地与水的界面;或把路堤做成台阶式,并把台阶直接延伸到水中以提供人们嬉水的可能,可以使人亲临水体,享受自然美景的乐趣。

广场绿地在广场绿地设计中,往往对地形进行抬升和下降处理,以体现或表现不同景观设计。

对纪念性园林,如纪念碑、塔、雕塑或主题标志性建筑的地形常作抬升处理,以体现崇高、雄伟和肃穆感,使观者油然而生一种崇拜之情。

水景可高可低,喷泉池宜高或平,旱地喷泉则宜下沉,以仰视体现高大和壮观,以平视体现其平和而亲近,以俯视体现其生动活泼。

对无主景的公共休闲广场常做成下降地形,如建造下沉式广场以交汇视野景观设计来营造群众文化表演和休闲乘坐的景点设施。

街道绿地街道绿化是街道景观设计的关键点,要使相对狭长、单调﹑封闭的道路上具有上乘的景观设计效果,立面空间至关重要。

除了观赏植物的高矮搭配,适当的地形处理也非常重要。

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策略

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策略

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营造的设计策略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追求正向着和谐自然的方向发展,而微地形的设计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因其应用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也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关注。

该文章阐述了微地形在越来越现代化的景观设计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并在微地形设计的原则上制定了营造微地形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住宅景观;微地形;设计微地形和大地形一样有着起伏的地面,但是幅度却不大。

曲线型微地形和直线型微地形在住宅景观中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微地形种类。

前者的设计重视自然的起伏状况。

后者则包括高台、台阶等。

要想使住宅的景观设计更加丰富就需要对微地形的景观设计做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一、现代住宅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作用(一)功能结构在现代住宅景观设中,作为重要的框架结构,微地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无论是对植物还是环境小品,无论是对水体还是对构筑物,在住宅景观中都能起到很好的联系作用。

微地形的营造需要综合考量包括场所功能、景观节点以及交通问题等多个方面才能进行工程开展的,而项目的开展顺序也必须遵循回填土工作在前的原则,以达到住宅景观无论是从主轴到次轴,无论是中心节点还是次要节点等各方面都能完美地体现出来。

(二)植物造景作为现代住宅应用景观植物造景的有效方法之一,微地形为实现植物层次的多样性会对植物的观赏点、植物的高度甚至是植物的组团配置等进行相应的层次处理操作。

微地形的营造让住宅中的景观要素不再单调,同时解决了植物在林冠线方面较为单一的缺陷,使植物层次感有所提升。

只有在植物造景方面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后续的设计施工才会更加有序,居民的居住体验也会更加良好。

(四)地形排水微地形能在实际的住宅生活中发挥良好的地形排水作用。

针对雨水排放这一问题,有以下三种最为常用且有效的收集方法:雨水口、排水沟和地形排水。

在这之中,地形排水的原理是利用自然堆土完成一定的改造从而起到堆土或是放坡的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雨水口还是管网,都尽可能地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土地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储水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住宅景观中微地形的营造方法
摘要: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住宅建设迅猛发展,人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但是当前地基不均匀沉降;墙体渗水、屋面渗水、管道漏水、下水道堵塞不畅等质量通病仍然存在,有些已建住宅的上述情况还十分严重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层住宅,解决方法
传统的园林设计要素主要包含植物、水体、山石、地形、园路、园林建筑等。

其中地形是能互相联系其他元素间的纽带,它不能完全脱离其他任何一个元素而独立成景。

然而,随着各地城镇化开发将土地作为商业用地的同时,高层住宅作为一个以最少土地占有面积而获得最大居住空间利益的现代化居住模式,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今城市建筑的象征。

高层住宅在景观营造上有着一定的空间局限性,地形从空间组织上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如何运用地形设计缓解空间上的局限并能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效果是具有实践性研究意义的。

一.高层住宅的景观特点:
1.土地面积有限、空间格局受到规划限制。

通常情况下,开发商为了使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益,留给景观的空间往往是只能满足高层住户的日照需求,很少有可能会考虑到将来景观的营造。

2.空间层次丰富。

一般包括地下车库、地面景观及高空建筑。

由于高层建筑楼层越高,所需求的停车位也越多。

而各地规划局都会对地块上的绿化有面积要求,所以地面停车位往往会缩水甚至取消转为地下停车库。

为了满足停车位的需求,地下车库往往会占据大部分的地下空间,有的甚至是所有的红线内地下空间。

3..绿地集中化。

由于高层住宅在建筑规划时为了尽可能满足规定内的最大容积率,留给住宅的邻里空间往往很小,一般会在地块中形成面积相对较大的集中式组团绿地以满足各住户间的活动空间需求及交往需求。

4. 形式突然化。

高层住宅由于邻里间空间较小,往往将景观设计侧重于从高处往下看的视觉效果。

景观设计注重形式化,如修建整齐的迷宫等。

设计形式无法达到模仿自然的景观效果。

二.微地形的功能:
1.生态功能:住宅区虽然用地面积有限,但从设计角度出发,尽可能得避免其劣势而转化成为其优势是设计师的主要工作。

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面积中充分挖掘和发挥其生态效益。

1.1增加绿量:普通住宅区的绿化面积有限,但由于微地形起伏的表面变化,表面积也随着地形的变化而增加。

微地形的单位种植面积要比平地形单位种植面积大。

1.2改变日照及水分:不同角度的坡地接受太阳照射时间的长短不同。

在冬季,向阳坡的坡面受太阳直射,受热较多,温度较高。

因此,可以依据当地气候特征,在冬季风吹来的位置,塑造凸起的微地形,形成聚热采光的南向地势,则可以阻碍或减轻冬季寒风的侵袭。

而对于阳光照射不到的位置,则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1.3减少噪音:通过围合和阻挡的方式,利用微地形把较为吵闹的道路和城市广场阻隔在住宅小区以外,形成安静的适宜居住和放松的城市住宅小区空间。

1.4提升植物根系位置:高层住宅中有地下停车场的区域一般会用浅根系植物作为基调品种。

但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在可选苗木有限的情况下,提升植物根系位置,适当的选用一些深根系的植物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

三.组织空间:
3.1分割空间:
3.2引导游览路线:
3.3控制游览视线:
.四.组织排水
1..装饰美化
2..健身娱乐功能:
五.如何在高层住宅中营造微地形景观:
1:无地库范围内实体堆土。

2.地库范围内常规堆土:堆坡高度有限,一般不高于1.5米。

景观地形缺乏变化。

植被层次差异不明显。

地库范围内架空堆土。

堆坡高度比常规堆土大,可高于10米。

景观地形可塑性强。

植被层次变化丰富,视觉效果较好。

六.架空堆土方式:
1.泡沫塑料。

2.架空板。

3.轻质土堆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