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
纳米银
纳米银功效大早在明代,中国《本草纲目》中有“银屑,安五脏,定心神,止惊悸,除邪气,久服可轻身”的记载。
韩国传为有很多优质银的国家之一,新罗(古朝鲜)的银也因质量好而有名,在东方也数一数二。
到了高丽之后,银的生产量更多,并向中国及欧美出口。
《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有十七种,四种为精好:新罗银(古朝鲜)、波斯银(中东地区)、云南银(中国云南)、林邑银(越南中南部)”纳米技术的出现后,更是大大增强了银的杀菌抗毒效力。
纳米(nm)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即毫微米。
纳米银离子(Ag﹢)就是利用纳米技术将金属银纳米化。
科学家们发现,银在纳米状态下,由于大大增大了银离子与外界的接触面,其杀菌能力更是产生了质的飞跃,只用极少量的纳米银即可产生强力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6 50多种细菌。
纳米银离子作为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具有以下特点:广谱抗菌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强效杀菌,可以在数分钟内杀死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病菌;渗透性强,可由毛孔迅速渗入皮下杀菌,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促进愈合: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有效地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生成;抗菌持久,纳米银颗粒利用专利技术生产,外有一层保护膜,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所以抗菌效果持久。
纳米银离子的安全性即银的安全性,早在明朝,《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生银,味辛,寒,无毒”。
纳米银离子的安全性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因为微量银元素本来就是人体必须的重要元素之一,纳米银离子不带电荷,不会与人体内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结合而沉积,在毛孔中吸附并杀灭细菌,并会从体内完全排出,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在美国纳米银的安全性被认为是和食品同级别。
人们针对银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动物实验。
经试验考察发现小鼠在口服最大耐受量925mg/kg,即相当于临床使用剂量的4625倍时,无任何毒性反应,在兔的皮肤刺激实验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刺激反应。
纳米银离子
纳米银离子
纳米银是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一般在20到50纳米。
纳米银是以原子结构组成的银粒子,而不是银离子。
纳米银不带电荷,是固体粉末。
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金属银单质加工成颗粒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
银离子是银原子失去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电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以带电离子的状态存在,比如Ag1+、Ag2+ 等。
而“纳米银离子”则是粒径为纳米级的、失去了电子的银离子。
溶于水的纳米银离子可以杀死99.9%暴露于纤维表面的大肠杆菌(细菌),金色葡萄球菌(细菌)、白色念珠菌(真菌)等。
纳米材料由于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因此,表现出特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三大效应。
纳米银产品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应用,被广泛应用到环境净化、医疗、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纳米银有哪些特点及主要危害
纳米银有哪些特点及主要危害纳米银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
纳米银也是有一定的特点及主要危害的。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纳米银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纳米银的简介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
用纳米银和精梳棉纤维制成的棉袜,具备很好的抗菌防臭的效果。
纳米银的特点纳米银粒子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使其在微电子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纳米银粒子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使其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用途,如表面增强拉曼应用、医学应用等。
1、纳米银是粉末状银单质,粒径小于100nm,一般在25-50nm 之间。
2、纳米银的性能与其粒径有直接关系。
研究发现,粒径越小,杀菌性能越强。
纳米银的应用领域高端银浆(胶)片式元件外电极用浆,厚膜集成电路用浆,太阳能电池板电极用浆,LED芯片封装用导电银胶,用做高温烧结型导电银浆和低聚物导电银浆,应用于印刷电子器件的导电油墨等导电涂层滤波器用高档图层,磁管电容器用银图层,低温烧结电糊及介电糊医疗领域抗菌类医药及医疗器械,抗菌塑料及橡胶制品,抗菌纺织品及服装鞋袜,抗菌涂料、陶瓷和玻璃,绿色抗菌涂料绿色家电及家具产品家电用防静电、杀菌涂层,除臭、抗菌薄膜等催化材料乙烯氧化反应催化剂,燃料电池用负载型银催化剂新能源热交换材料,高档电子元件电极材料电镀工业用于金电铸的银涂敷材料产品特点短期内洗涤不影响其功能;具有天然色彩,可调配颜色,应用后不影响染色、可完全替代铅系、锡系焊接、长期使用纳米银抗菌会在生物体内形成银沉积会对生物,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沉积过多甚至会有明显中毒现象、纳米银挥发到环境中也会对生态有一定影响,会杀灭环境中的有益菌体,塑料制品中的纳米银析出完之后就不再具有杀菌功能,时间一般在三个月到半年不等,长期使用会对身体有害,引起中毒症状,影响身体发育。
使用方法直接或间接使用。
产品应用纳米银有抗菌特点被应用到生活中,其中婴儿产品中,餐具和奶瓶中就有应用,囗盛纳米银抗菌餐具是安全材料,必尔奶瓶(必尔纳米银PES益智奶瓶、必尔银离子PES益智奶瓶、必尔PES组合益智奶瓶)都含有纳米银材料。
纳米银
化学方法
水热合成法
水热合成法是在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 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离和热处理得纳米 银粒子。水热法系是指在高压釜里的高温、高 压反应环境中,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使难溶 或不溶的物质溶解、反应、重结晶而得到理想 的产物。
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的应用
导电作用
由于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 以把纳米银制成导电油墨以满足各种印制电 子产品的需要,如RFID的超高频天线、薄膜 键盘与开关、电池测试器、挠性显示器、电 磁波屏蔽材料等。
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银的应用
其他作用
据报道,用70nm的银粉制成的轻烧结体作热交 换材料,可以使制冷机工作温度达到0.01~0.003K, 效率较传统材料高30%。将纳米银引入超导材料的合 成中,大大推动了超导领域的发展。由于纳米银粒 子表面等离子振荡吸收峰附近具有超快的非线性光 学响应,科学家发现把纳米银掺杂在半导体或绝缘 体中,可获得较大的非线性极化率。利用这一特性 可制作光电器件,如光开关、高级光学器件的颜色 过滤器等。
体积效应:指体积缩小,粒子内的原子数目减少而 造成的效应。随着纳米银粉颗粒中原子数的减少, 能带中的能级间隔将加大,一些电、磁、热等性能 都会发生异常。 量子尺寸效应:颗粒尺寸减小时,本来是准连续能 带将分裂成不连续的能级。当分立能级之间的间距 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超导态的凝 聚能,产生的异于宏观物体的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颗粒尺寸减小时,本来是准连续能 带将分裂成不连续的能级。当分立能级之间的间距 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超导态的凝 聚能,产生的异于宏观物体的效应。
制备纳米银的方法
制备纳米银的方法
1. 化学还原法呀!就像变魔术一样,把银盐和还原剂混合,哇塞,纳米银就慢慢出现啦!比如在实验室里,把硝酸银溶液和硼氢化钠溶液一混合,嘿嘿,看着纳米银一点点生成,那感觉可奇妙啦!
2. 光化学还原法呢,利用光的能量来促使反应进行,这不是超级酷嘛!就好像太阳给植物能量让它们生长一样,把含有银离子的溶液放在光下,不一会儿,纳米银就“诞生”咯!比如说用紫外线照一下,真的好神奇呀!
3. 电化学法也很棒哦!通过电流的作用让银离子变成纳米银,这不就像是给银离子通上了“魔法电流”嘛!在特定的装置里,通上电,哇哦,就可以收获纳米银啦,就像变戏法一样,太有意思啦!
4. 溶胶凝胶法呀,像揉面团一样把各种材料混合起来,然后纳米银就藏在里面啦!比如把银的化合物和一些其他东西混合搅拌,慢慢就出现纳米银啦,多有趣呀!
5. 模板法呢,就像是给纳米银打造一个特殊的“房子”,让它按照要求生长。
用特定的模板,哇,纳米银就乖乖地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是不是很神奇呀!
6. 微波辅助法哟,利用微波的力量来加速反应,这简直就是科技的魔力呀!就像微波炉快速加热食物一样,让纳米银快速生成,酷不酷呀!
7. 超声法也不错呀,超声的震动让一切变得不一样了呢!就好像给反应来了一场“音乐会”,纳米银就在这“音乐”中诞生啦,想想都觉得好玩呢!
8. 生物合成法更特别啦,利用生物的力量来制造纳米银!比如说用植物提取物,哇,植物居然能帮我们合成纳米银,这也太牛了吧!
我觉得制备纳米银的这些方法都太神奇啦,各有各的奇妙之处,真的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索和尝试呢!。
纳米银 抗菌 原理
纳米银抗菌原理
纳米银具有出色的抗菌性能,这是由于其独特的抗菌原理。
纳米银颗粒的尺寸通常在1-100纳米之间,这使其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增加了与细菌接触的可能性。
纳米银颗粒表面的银离子可以与细菌表面的硫醚、羧基、磷酸基等物质发生反应,破坏细菌的细胞膜结构,阻止其正常的代谢和生长。
此外,银离子还可以与细菌的DNA结合,干扰其复制和转录过程,导致细菌死亡。
与此同时,纳米银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能量,可以与细菌的膜表面相互作用,导致细菌膜的损伤和渗漏。
这种渗漏会进一步影响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其死亡。
除了直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外,纳米银还可以通过释放银离子来实现抗菌作用。
银离子可以通过与细菌内的蛋白质和酶反应,干扰其正常的酶活性和代谢过程,从而杀死细菌。
总的来说,纳米银的抗菌原理主要涉及其与细菌表面的相互作用、干扰细菌的膜结构、代谢和DNA复制过程,以及通过释放银离子来杀灭细菌。
这使得纳米银在抗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纳米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纳米材料,其粒径小于100纳米。
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同时也具有出色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
现在,纳米银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环境保护领域、电子领域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疗领域纳米银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抗菌材料、医用器械等。
它能够有效杀灭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纳米银可以通过与细菌细胞膜或病毒蛋白质相互作用破坏其结构,进而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纳米银还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对多重耐药菌和病毒也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除了抗菌作用,纳米银还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
研究发现,纳米银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加速组织再生,对于创面感染、烧伤、溃疡等皮肤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此外,纳米银还被广泛应用于医用纺织品、医用导管等材料的制造,能够有效抑制材料表面的细菌附着和生长,减少医疗感染的发生。
二、环境保护领域纳米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空气净化方面。
由于纳米银具有很高的抗菌性能,它可以被添加到水处理设备中,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提高水的卫生水平。
此外,纳米银还可以被应用于制造过滤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在空气净化方面,纳米银可以制成纳米银纤维膜,用于制造空气净化器和口罩。
这种纳米银纤维膜能够有效抑制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们的健康。
同时,纳米银还具有良好的除臭性能,能够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三、电子领域纳米银在电子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制造导电材料和电子器件。
纳米银的导电性能优异,能够替代传统的导电材料如铜和铝。
制造导电材料时,纳米银能够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提供快速而又稳定的电子传输通路,因此在柔性电子器件、触摸屏和导电墨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纳米银熔点
纳米银熔点
纳米银熔点
介绍
纳米银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其熔点也与普通银不同。
本文将介绍纳米银的熔点及其相关知识。
什么是纳米银?
纳米银是一种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粒子,其表面积相对于体积非常大,因此具有很多特殊性质。
由于其表面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纳米银被广泛用于医学、电子、光学等领域。
纳米银的熔点是多少?
普通银的熔点为961.78摄氏度,而纳米银的熔点则会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而下降。
一般来说,当粒子尺寸小于10纳米时,其熔点会明显下降。
有报道称,在10纳米以下的尺寸范围内,纳米银的熔点可以降至约600摄氏度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由于表面积相对于体积非常大,因此在较小尺寸的情况下,表面原子会占据更大的比例。
这会导致表面能量增加,从而导致熔点降低。
其次,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可能与宏观材料不同,这也可能导致熔点的变化。
纳米银的应用
由于其特殊性质,纳米银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
1. 医学领域:纳米银可以被用作抗菌剂,可以杀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因此,在医学领域中,纳米银被广泛用于制造抗菌面料、医疗器械等产品。
2. 电子领域: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尺寸效应,纳米银可以被用于制造高性能电子元器件。
3. 光学领域:纳米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总结
本文介绍了纳米银熔点及其相关知识。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
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特殊材料,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它的特殊性质。
纳米银熔点
纳米银熔点简介纳米银是指银粒子尺寸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银材料。
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催化特性,纳米银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其中,纳米银的熔点是一个关键参数,直接影响着它的热稳定性和加工性能。
本文将深入探讨纳米银的熔点及其影响因素。
熔点的定义与意义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对于纳米银而言,其熔点可以视为其热稳定性的指标。
了解纳米银的熔点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其加工条件,改善其在电子、光学等领域的应用性能。
影响纳米银熔点的因素1. 粒子尺寸纳米银的粒子尺寸对其熔点有显著影响。
相比于传统微米尺寸的银粒子,纳米银粒子具有更低的熔点。
这是由于尺寸减小导致的界面效应引起的。
在纳米尺度下,表面积和界面数量相对增大,使得局部原子排列不同,从而降低了熔点。
2. 形状与结构纳米银的形状和结构也对其熔点起到了重要影响。
不同形状的纳米银晶体具有不同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影响熔点。
例如,纳米银的球形晶体相对于棒状晶体具有更低的熔点。
此外,纳米银晶体的晶界和表面缺陷也会降低其熔点。
3. 电子结构纳米银的电子结构对其熔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子能带结构和费米能级位置上。
当纳米银粒子尺寸减小到一定程度时,量子尺寸效应会导致晶体内部的电子能级结构发生变化,费米能级位置下移,增加了熔点。
4. 表面修饰纳米银的表面修饰也会对其熔点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在纳米银表面引入有机分子、阳离子等物质,可以改变其表面能、电化学性质等,从而影响纳米银的熔点。
例如,通过在纳米银表面修饰聚乙二醇(PEG),可以提高其熔点。
纳米银熔点的测定方法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纳米材料熔点的方法。
通过比较样品与参比物的热力学性质差异,可以确定纳米银的熔点。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精确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熔点研究中。
2.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衍射是一种结构表征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纳米银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衍射峰变化来确定其熔点。
纳米银与银离子
纳米银与银离子
纳米银和银离子是两种常见的银材料。
纳米银是指纳米级别的银颗粒,其尺寸一般小于100纳米。
由于其特殊的表面活性和高比表面积,纳米银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如抗菌、催化、光学、电学等。
因此,纳米银被广泛应用于抗菌材料、催化剂、传感器、纳米电子等领域。
银离子是指银的离子态,在溶液中呈现出+1电荷的形式存在。
银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和杀菌作用,在医疗、环保、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银离子可以通过电解银、化学合成、热分解等方法制备得到。
纳米银和银离子在应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可以用于抗菌、消毒、杀菌等领域。
但由于纳米银和银离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其应用方式和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
纳米银的应用需要特别注意其环境、健康和安全问题,避免因其过度释放、堆积等问题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而银离子的应用则需要注意其浓度、稳定性和残留问题,以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纳米银和银离子作为新型银材料,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使用时应该充分了解其特点和应用场景,以确保其安全、环保和有效。
- 1 -。
纳米银的奇特性
纳米银的奇特性纳米银就是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一般在20~50纳米。
纳米银是以原子结构组成的银粒子,而不是银离子。
纳米银不带电荷,是固体粉末。
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将金属银单质加工成颗粒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金属银单质。
纳米银为黑色粉末,其制品是将纳米银以不同方式混入到介质或基质中。
纳米银溶液是纳米银的悬浊液,随浓度不同颜色也变化,随着浓度的增加颜色也逐步加深,从黄色至深红色。
而液体中有颗粒,质地粗糙。
纳米银的表征:纳米银粉与普通银粉相比,由于其尺寸介于原子簇和宏观微粒之间,因此也具有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体积(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许多宏观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的性质。
1、表面效应纳米银粉是表面效应是指由大颗粒变成超细粉后,表面积增大,表面原子数目增多造成的效应,纳料银粉的表面与块状银粉是十分不同的。
2、体积效应纳米银粉的体积效应是指体积缩小,粒子内的原子数目减少而而造成的效应。
随着纳米银粉颗粒中原子数的减少能带中的能级间隔将加大,一些电、磁、热等能将发生异常。
人们可以直观觉察到,纳米银粉呈黑色而不是呈大颗粒银的银白色,并且粒径越小颜色越深。
这就是由于随着银颗粒的减小,质子振动和能级不连续等到特点,不的吸收、发射和散射发生重大变化所造成的。
3、量子尺寸效应随着颗粒减小,在低温条件下,纳米银粉能够呈现出量子尺寸效应,从能带理论出发,块状金属传导电子的能谱是准连续的。
然而,当颗粒尺寸减小时,连续的能带将分裂成不连续的能级。
当分立能级之间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产生异于宏观物体的效应,称之为量子尺寸效应。
目前量子尺寸效就已被磁测量、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光谱线位移等所证实。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电子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具有穿越势垒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宏观物理量,如纳米粒子的磁化强度等也具有隧道效应,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的势垒而产生变化,这被称为纳米粒子的宏观量子效应。
纳米银的制备与表征
纳米银的制备与表征纳米银是一种纳米尺度的银粒子,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生物学性质,在生物医学、光电子学、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用的纳米银制备方法有化学合成法、物理吸附法和生物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纳米银制备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光化学法、高压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均利用化学反应生成纳米银粒子,生成的纳米银粒子尺寸通常在5~100 nm之间。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物理吸附的原理将银离子转化为银纳米粒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溶液法、气相法和固相法。
这些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较小尺寸分布的纳米银粒子,尺寸通常在1~10 nm之间。
生物合成法是利用生物体分泌的物质,如微生物的酶或植物的叶绿体等,在生物体内合成纳米银粒子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出具有高纯度和较小尺寸分布的纳米银粒子,尺寸通常在1~10 nm之间。
纳米银的表征是指对纳米银的尺寸、形貌、结构、表面性质等进行测量、分析和表征的过程。
常用的纳米银表征方法有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同步辐射光谱(S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全吸收光谱(TAS)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是利用电子束扫描或透过样品形成的电子束影像,可以观察纳米银粒子的形貌和尺寸。
X射线衍射(XRD)是利用样品的晶体结构对X射线的衍射现象,可以确定纳米银的晶相结构。
同步辐射光谱(SR)是利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特殊波长谱,可以研究纳米银的光学性质。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是利用拉曼散射现象,通过放大纳米银表面的拉曼散射信号,研究纳米银的表面化学性质。
全吸收光谱(TAS)是利用样品对光的吸收现象,研究纳米银的光学性质。
通过这些表征方法,能够对纳米银的尺寸、形貌、结构、表面性质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为纳米银的应用和研究奠定基础。
纳米银的分类
纳米银的分类
纳米银可以根据其形态和结构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纳米晶:纳米晶是纳米银的一种形态,其中银原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排列,形成晶体结构。
纳米晶又可以分为纳米晶界和亚颗粒两种。
2.胶体:胶体是另一种形态的纳米银,其中银原子在二维空间中呈规则排列,形成平面结构。
与纳米晶不同,胶体中的银原子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无序排列。
在纳米银的生产和应用方面,不同类型的纳米银可能有不同的用途。
例如,由于纳米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它可以用于高温和高腐蚀环境下的防腐涂料、陶瓷增韧等领域;而胶体由于具有较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可以用于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纳米银的应用原理
纳米银的应用原理简介纳米银是指粒径在1-100纳米范围内的银纳米颗粒,由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探讨纳米银的应用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抗菌原理纳米银的抗菌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表面效应和离子效应。
•表面效应:由于纳米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表面会与周围环境中的氧、水和有机物等发生反应,释放出银离子。
这些银离子能与细菌的蛋白质、DNA等结合,破坏其代谢和生长,从而达到抗菌的效果。
•离子效应:纳米银在溶液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银离子,这些离子能够靶向细菌的细胞膜破坏其结构,导致细胞死亡。
与常规抗菌药物不同,纳米银抗菌没有明显的选择性,几乎可以对抗各种细菌,包括耐药菌株。
医疗领域的应用纳米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医用材料:纳米银可以制备成纤维状、膜状或涂层形式的医用材料,如纺丝纳米银纤维、纳米银膜和纳米银涂层。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应用于敷料、导管、植入物等医疗器械,用于预防和治疗感染。
2.药物传输系统:纳米银具有较好的药物负载能力,可以将药物吸附或包裹在表面,实现药物的控释。
这种纳米银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在抗菌的同时,将药物精准输送到感染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
3.消毒:纳米银的抗菌性能非常强大,可以用于消毒。
例如,纳米银溶液可以作为靶向细菌的喷雾剂,用于病房、手术室、医疗设备等环境的消毒,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纳米银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处理:纳米银能够高效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因此,纳米银可以应用于饮用水、游泳池水等水体的净化处理,保障公众健康和水资源的安全。
2.空气净化:纳米银在空气中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可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降低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纳米银可以用于空调过滤网、空气净化器等空气净化设备的制造。
3.农业保护:纳米银可以用于制备农药和肥料,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用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纳米银在农业上的应用
纳米银在农业上的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纳米银作为纳米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其在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
而在农业领域,纳米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应用前景。
二、纳米银的概述1. 纳米银的定义纳米银是指颗粒大小在1-100nm之间的银粒子。
2.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化学还原法、物理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
3. 纳米银的特性纳米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高活性,能够增强杀菌效果。
同时,其对植物生长和环境污染有一定影响。
三、纳米银在农业上的应用1. 杀菌剂由于其高效杀菌作用,纳米银可以作为杀菌剂使用。
例如,在种植水稻时,在种子表面涂覆一层含有纳米银的液体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种子内部,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
2. 肥料将纳米银与肥料混合使用可以增强其抗菌作用,并且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例如,在西瓜种植中,添加纳米银肥料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产量。
3. 土壤修复纳米银可以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从而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
同时,其还能够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防止病害的传播。
4. 农产品保鲜将纳米银涂覆在农产品表面可以有效地延长其保鲜期。
例如,在苹果保鲜方面,涂覆纳米银后的苹果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和口感。
四、纳米银在农业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对环境造成影响由于其对植物生长和环境污染有一定影响,使用过多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控制用量并注意环境监测。
2. 安全性问题目前对于纳米银的安全性问题尚未有明确的结论。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并且需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
五、结论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和环境监测,并且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保其安全性。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的功效与作用
纳米银是一种制备特殊尺寸范围在1-100纳米的银纳米颗粒。
它具有许多独特的功效与作用,包括:
1. 杀菌消毒:纳米银具有优秀的杀菌性能,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杀死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
它可以破坏这些微生物的细胞壁和膜结构,进而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2. 防臭除味:由于纳米银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它可以有效地去除引发恶臭的细菌和真菌。
因此,纳米银常用于袜子、鞋垫、衣物和家居用品等产品中,以减少异味和维持环境的清新。
3. 过敏防治:纳米银可降低过敏原的产生和传播。
它可以改变过敏原分子的结构,减少它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
这对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疾病的预防和缓解具有积极意义。
4. 治疗皮肤病:纳米银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深入皮肤表层,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抗炎,从而有效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如痤疮、湿疹和皮炎。
5. 防污染:纳米银可以用于表面涂层,形成抗菌、防污等功能,使产品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易受污染。
这对于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空气净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纳米银具有杀菌消毒、防臭除味、过敏防治、治疗
皮肤病和防污染等多种功效与作用,广泛应用于医疗、环保和日常生活中。
纳米银溶液保存方法
纳米银溶液保存方法
纳米银溶液是一种含有纳米级银颗粒的溶液,通常用于其抗菌和杀菌的特性。
要正确保存纳米银溶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温度,纳米银溶液应该保存在常温下,避免暴露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最佳的存储温度是在15-25摄氏度之间。
2. 光照,纳米银溶液应该远离阳光直射,因为长时间的暴露在光线下可能会影响其稳定性和性能。
因此,最好将其存放在暗处或者不透光的容器中。
3. 包装,纳米银溶液通常是在特殊的容器中包装,这些容器通常是防透光的材质,以确保溶液不会受到光线的影响。
因此,在存放纳米银溶液时,要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
4. 防震,避免剧烈的振动或者震动,这可能会导致纳米银颗粒的聚集或沉淀,影响其性能。
5. 防腐剂,有些纳米银溶液可能添加了防腐剂,以延长其保存期限,因此在存放时要注意防腐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限。
总的来说,正确的保存纳米银溶液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其抗菌和杀菌的效果。
因此,要注意温度、光照、包装、防震和防腐剂等因素,以确保纳米银溶液的稳定性和性能。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正确保存纳米银溶液。
纳米银浓度
纳米银浓度纳米银作为一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出色的抗菌性能。
在各个领域中,纳米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浓度对其性能和应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纳米银浓度的角度,探讨其对抗菌性能、材料性质和应用效果的影响。
一、纳米银浓度与抗菌性能纳米银具有卓越的抗菌性能,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广谱杀灭作用。
而纳米银浓度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
研究表明,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其抗菌性能也随之增强。
高浓度的纳米银能够更快速地杀死细菌和病毒,对抗菌作用更加明显。
因此,在应用纳米银材料时,适当增加纳米银的浓度可以提高其抗菌性能,进而增强其应用效果。
二、纳米银浓度与材料性质纳米银的浓度也对其材料性质产生影响。
低浓度的纳米银颗粒较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对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更加明显。
而高浓度的纳米银颗粒相对较大,比表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在应用中可能更容易聚集和堆积。
此外,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还可能影响材料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因此,在设计和合成纳米银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和效果选择合适的浓度,以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性质。
三、纳米银浓度与应用效果纳米银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医疗、环境、纺织品等多个领域。
而纳米银浓度对其应用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医疗领域为例,适当的纳米银浓度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抗菌性能,减少感染风险。
而在环境领域,适当的纳米银浓度可以提高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的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此外,纳米银浓度的选择还与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相关,需要综合考虑。
纳米银浓度对其抗菌性能、材料性质和应用效果都具有重要影响。
适当的纳米银浓度可以提高其抗菌性能,增强其应用效果。
在设计和合成纳米银材料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浓度,以充分发挥其优异的性质。
同时,对于纳米银的应用,还需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
纳米银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纳米材料,将在各个领域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纳米银生产工艺
纳米银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物理法:通过物理方法制备纳米银,如电弧放电、激光蒸发、溅射等技术。
其中,电弧放电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在高温、高压下将两个银电极电弧熔化蒸发,形成纳米银颗粒。
2.化学法:通过还原剂将金属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颗。
例如,采用硝酸银和各种还原剂(如水合肼等)的反应,制备出纳米银颗粒。
此外,还有沉淀法、微乳法等制备方法。
3.生物法:利用生物物质(如酶、微生物等)的催化作用来制备纳米银。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成本低等优点,但制备过程相对复杂,且可重复性有待提高。
这些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制备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纯度、分散性等因素,以确保纳米银的质量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学科交叉,纳米银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和接触纳米材料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关键词:钠米银,特点,抗菌原理,现状,制备,应用前景
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在三维空间尺度内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级(100mm之内)的材料,其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
纳米材料因为平均粒径微小、表面原子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其性能显示出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性,具有许多常规材料不可能具有的性能。
纳米银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淋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至病菌类微生物均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且不会产生耐药性。
实验表明,这类纳米级的抗菌微粒即使使用量达到标准的几千倍,根据试用的那些动物的表现,可以发现这些动物均无中毒现象。
同时还发现这些试用的动物受损上皮细胞还具有促进修复的作用。
一、纳米银特点
纳米银有其独有的特点,包括永久性抗菌洗涤不影响其功能;具有天然色彩,可调配颜色,应用后不影响染色、可完全替代铅系、锡系焊接、无毒害,无污染、永久性除菌,不伤害人体等优点。
纳米是继微米之后的目前最小的一种计量单位,1纳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
纳米银是应用世界先进的纳米技术而制备出来的,因为纳米技术在银上的应用,使银的灭菌效用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只有极少的纳米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强大的杀菌作用,可在数分钟内杀死上百种细菌,其可以起到广谱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能够促进伤口的愈合、细胞的生长及受损细胞的修复,无任何毒性反应,对皮肤也未发现任何刺激反应等多种作用。
这给广泛应用纳米银来抗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是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
对于纳米银而言,其在杀菌方面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广谱抗菌、强效杀菌、渗透性强、修复再生、抗菌持久、安全无毒、无耐药性等。
因为这些杀菌效用,使纳米银的应用前景变得越来越广。
由于纳米银属于非抗菌素杀菌剂,所以纳米银能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比抗菌素更强。
二、纳米银抗菌原理
自古以来,银就被用于加速伤口愈合、治疗感染、净化水和保存饮料,用银器存放食物,可防止细菌生长,但银离子在溶液中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
近几十年来,银的抗菌活性被进一步研究,银盐、可溶性银化合物、含银化合物、含银的离子交换剂、比表面积极大的胶银等应用广泛。
纳米银显现出超强、天然的抗菌力,并可防止二次感染,它的作用类似于触媒。
国外相关的研究文献指出,纳米银将使细菌、病毒等病菌外层之蛋白产生构形上变异,进而造成细菌新陈代谢降低,并进一步死亡。
它会阻碍病毒等有害人体的外来生物生长,但却不会使人类细胞毒化,如此结果将使病毒等有害生物消失于人体或食物中。
银的杀菌性早些年就已经发现,当时的人将银币放入牛奶中,如此可延长牛奶在空气中存放时间。
三、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研究现状
纳米银粒子的吸收、纳米材料能够通过呼吸道、胃肠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而皮肤是人类有效阻止宏观颗粒进入人体的重要屏障系统,但对于纳米粒子,即使宏观状态时
脂/水系数小,也可以通过简单扩散或渗透形式经过肺血屏障或皮肤进入体内, 而机体排出如此微小的物质比排出宏观颗粒更有难度。
有科学工作者研究了Ag+对水螅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Ag+的毒性反应迅速,接触后立刻产生收缩现象。
而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多,周围缺少相邻原子,存在许多空键,故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化学活性。
由于纳米材料和微米材料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材料的数量和表面积呈几何倍数增加;其次超细微粒的银是一种潜在的脂质过氧化诱导剂,可启动自由基的形成,这些自由基可以导致细胞膜的损伤,使粒子进入细胞内,所以纳米粒子引起的毒性更大。
纳米银敷料是采用纳米技术,将纳米级银超细颗粒以医用无菌纱布或棉纱纤维为载体的一种新型抗感染敷料,当其应用于创面时具有极高的溶出度和杀菌效果,目前广泛用于外科各领域。
2005年,钟金栋等通过小鼠急性口服毒性实验和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评价了纳米银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实验用小鼠26只,雌雄各半,一次性灌喂小鼠10只,7天无一只死亡或中毒,小鼠外观状态均正常。
2005年,Rustogi等对8个出生不到一个月的早产儿的初期烧烫伤和其他皮肤损伤Acticoat,并跟踪观察,对其进行了评价。
研究发现,这和药对早产儿来说,是合适的烧烫伤敷料,且操作少,可尽量减少对婴儿的刺激。
四、纳米银的制备
由于过度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增强,而随着纳粹科技研究的深入,银的抗菌性又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对于纳米银的制备,目前研究出来的有多种方法:1、化学还原法2、微生物合成法3、光解转换4、化学沉积5、热分解6、使用超临界流体等
其中化学还原法主要阳在液相中,使用适当的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并生长得到纳米银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分布广、易团聚、因此常需加入适量稳定剂,来降低银料的团聚程度。
而且纳米银粒的成核速率和核生长速率对反应物的浓度、温度、pH 等都有一定的依赖性。
随着一些微生物被证实具有还原金属离子的能力,人们意识到可能利用微生物来制纳米银。
这一新兴方法因具有微生物原料来源广等特点而备受社会关注。
这种制备纳米银的方法有两种不同的机理:微生物的酶催化机理和非酶还原机理。
五、纳米银的应用
纳米金属粒子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应用于催化、生物传感、药物载带等各种领域中,而纳米银又因为其物性备受青睐。
专家认为,由纳米银抗菌微粉还可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纺织服饰、水果保鲜、食品卫生等领域.
应用领域:
纤维(织物、成品)、信息产业、生态环境、各种玩具、家用电器、食品用具,日常生活用品
细节应用:
棉、麻、丝、涤纶、晴纶、氨纶、粘胶纤维、蛋白纤维、成品布料、服装、床上用品、日用纺织品、玩具等、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的焊接,电子浆料、水产养殖、园艺设施、土壤改良、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玻璃器皿、包装类纸制品、特殊行业用纸、除臭剂、医药外用抗菌凝胶、塑料制品
因为纳米银有消炎作用,有利于伤口愈合,所以纳米银在医学上应用极广。
在医用防护方面,抗菌纤维发挥着阻断细菌、霉菌的作用。
如今,纳米银抗菌纤维已被应用于众多领域:1、从们已将纳米银抗菌纤维制成烧伤烫伤敷料应用于烧烫金等治疗中;2、用于纳米银切口贴、纳米银创伤贴的造以及应用于外伤、皮肤、外科手术等方面;3、载有纳米银抗菌材料的抗菌口罩、防护服、垫材、床单、等可防止空气中漂浮的大量有害微生物吸附在织物纤维上造成交叉感染。
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纳米银的毒性研究在方法上主要集中于形态学、线粒体功能测定、细胞增殖、酶活力等细胞毒性的检测,整体水平的毒性检测也有报道,而缺乏从分子水平进行机制方面的探讨研究。
全面地诠释材料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因素,需要从分子、细胞、基因、整体水平上系统地进行研究,另外,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也是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罗浪里,乔学亮等,AOT反胶束法制备纳米银的机理及应用.2006,12:142-144
[2]沈明,姚玉峰等,憎水性纳米银粒的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与自组装.2006,4:23-28
[3]吴硕,赵红桃等,DNA模板法电化学制备纳米银修饰电极及其过氧化氢传感应
用.2005.403,404
[4]熊金钰,吉小利等,纳米银的超生合成及分形研究.2004.24:69-72
[5]廖学红,李鑫等,电化学制备纳米银.2001,21:58-59
[6]安茂忠,栾野梅等,银纳米膜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及性能表征。
应用化学,2006,27:35-39
[7]黄磊,凌国平等,纳米银和氧化铝复全粉末的制备.浙江大学学报,2003,37: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