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黄色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鞍区黄色肉芽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62·患者男,6岁,于6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外院行相应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入院专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提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 ,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hyroxine ,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oxine ,FT4)、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孕酮(progesterone ,PRGE)均降低。
入院后头颅CT 平扫示:鞍区可见一类椭圆形囊实性肿块影,囊壁厚薄不均,囊内可见分隔,病灶边缘可见多发弧形钙化影。
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约20 mm ×24 mm ×23 mm ,平均CT 值约24 HU 。
考虑:颅咽管瘤(图1)。
入院后MR 平扫示:鞍区见类圆形占位,在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T2 FLAIR 呈高信号,内可见小斑片状等信号区,正常垂体结构显示欠清;视交叉可见受压、上抬。
增强后囊性成分未见明显强化,实质部分呈明显较均匀强化(图2~5)。
术中所见:病变起源于垂体柄,位于鞍上池第一间隙,后方至后床突,局部与视交叉下方粘连。
病变呈淡红色,囊性;囊壁厚,质韧硬,血供一般。
病理:(鞍区)送检组织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其内片状泡沫细胞反应,其间可见胆固醇结晶裂隙及巨细胞反应;符合黄色肉芽肿(图6)。
讨论 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uloma ,XG)为一种常见的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根据其发病年龄可分为幼年特发性黄色肉芽肿和成年黄色肉芽肿,前者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儿童最通常见于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表面小结节状圆形红棕色丘疹,随后由于脂质积累而转变为黄色,多见于头、颈部;据报道仅有4%的病例伴有多系统的病变,常见部位有眼部、肺部等[1-2],其中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较为少见,仅占1%~2%。
鞍区黄色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鞍区黄色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王超;孙红卫【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20【总页数】2页(P3704-3705)【关键词】鞍区;黄色肉芽肿;颅咽管瘤;组织病理学【作者】王超;孙红卫【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uloma,XG)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属于组织细胞增多症的一种,多见于皮肤和黏膜[1]。
该病典型的病理特点包括胆固醇结晶形成、明显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多核异物巨细胞、大量泡沫状巨噬细胞的集聚、PAS染色呈强阳性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棕黄色丘疹或包块,且病程有自限性。
Lesniak等[2]对相关文献总结发现,该病发病率成人高于儿童。
对于成人,累及第三脑室脉络丛和侧脑室脉络丛多见,累及鞍区尤其是鞍上极少见,截止2013年,鞍区肉芽肿被文献证实的仅有17例[3]。
由于鞍区黄色肉芽肿发病率低,影像学亦无特异性表现,术前多误诊为垂体腺瘤、颅咽管瘤或Rathke囊肿等疾病。
近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了1例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患者男,51岁,因“体检发现鞍区占位1 d”于2016年9月8日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患者一般情况可。
入院前1 d至外院体检行头颅CT发现鞍区占位。
入院后行头部MRI平扫示:鞍上不规则团块状混杂短T1长T2信号,内部信号不均,可见信号分层,病变下缘与垂体紧邻,未见明显受压,垂体柄显影不清;病变向上凸向第三脑室,视交叉明显受压上抬。
静脉注入Gd-DTPA后增强扫描:鞍上病变未见明显异常强化(见图1)。
初步诊断:鞍区病变待查,考虑颅咽管瘤可能性大。
排除手术禁忌后,于2016年9月14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麻下经右侧翼点入路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
颅脑损伤后继发脑内黄色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颅脑损伤后继发脑内黄色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报告首例颅脑损伤后在局部脑损伤部位继发脑内黄色肉芽肿病例,并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在病例报告的基础上复习文献资料。
结果1例成年男性患者,因车祸伤致左侧颞顶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2周后在局部脑损伤部位继发脑内巨大多囊性黄色肉芽肿。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病情缓解,病变性质得到病理证实。
结论颅内黄色肉芽肿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其发生机制尚有争论,文献报道中有三种学说:神经上皮起源论、内胚层起源论、发育性起源论。
而本例颅内黄色肉芽肿的形成机制可能为血源性起源。
手术治疗是有占位效应颅内黄色肉芽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标签:黄色肉芽肿脑内脑外伤颅内黄色肉芽肿在临床上发病率极低,而颅脑损伤后在局部脑实质内继发黄色肉芽肿则极其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中尚未见病例报道,本文拟在病例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复习,并探讨其发病机制。
1 病历摘要患者,男,22岁,因头部车祸伤2h于2007年8月14日入院,受伤时神志清醒,伤后感头痛、恶心,四肢活动正常。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神志完全清醒,全身皮肤正常,神经系统体征正常。
急诊头颅CT显示左侧颞顶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血肿量约10ml。
入院后给予止血、脱水、支持对症治疗,患者一度病情稳定、头痛明显减轻,5天后复查头颅CT平扫显示脑内血肿部分吸收,血肿周围轻度水肿。
但10天后患者头痛逐渐加重,13天后出现嗜睡,命名性失语,计算不能,颈软,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上肢肌力4级、痛觉迟钝,其他肢体肌力、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
复查头颅CT平扫显示左侧颞顶叶大片低密度水肿带,水肿范围波及左侧中脑、丘脑和基底节,左侧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结构向右侧移位约1.2cm,原脑内血肿基本吸收。
继续加强脱水、利尿治疗,并加用地塞米松10mg iv q12h。
经上述处理1周后患者病情无好转,仍然头痛剧烈,意识障碍有加深趋势,但体温一直正常。
再次复查头颅CT平扫并行增强检查,显示左侧颞顶叶大片低密度水肿带较前明显扩大,增强扫描后在水肿带中央可见一大小约52mm×42mm巨大不规则环形强化病灶,病灶中心为低密度不强化区,病变周边为水肿带,中线结构移位约1.5cm。
[病例学习]儿童颅内黄色肉芽肿
[病例学习]儿童颅内黄色肉芽肿
男,13岁
主诉:多饮多尿9年余
入院检查:头MRI提示右侧中颅窝占位鞍区MRI提示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
影像表现:右侧颞叶见异常信号病灶,呈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病灶呈等T1等T2信号,信号均匀,病灶周边见环形轻度水肿带,DWI病灶无高信号表现,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
术后病理:符合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uloma,JXG
又称幼年性黄瘤、痣样黄瘤、痣样黄色内皮细胞瘤
多发生与婴幼儿及儿童。
JXG归类于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症分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和非LCH两种,JXG为非LCH中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累及皮肤
系统性JXG是指发生于除皮肤外其他组织或器官的JXG,可伴发或不伴发皮肤改变,常见受累部位为(皮肤外的)深部软组织、脑、肝、脾及眼等
发生于中枢神经的JXG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弥漫性的颅内损害或局限性孤立性肿块
中枢神经系统JXG在MRI上呈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高/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垂体瘤继发黄色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7770.2021.02.021•临床研究-垂体瘤继发黄色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分析李卓群,尉伟,李照建,付伟伟,王宇翔,尹宏伟,王志兴,丰育功!摘要】目的探讨垂体瘤继发黄色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与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继发黄色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措施。
结果术前MRI检查示2例患者垂体瘤内有T1WI和T2WI高信号。
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瘤内有黄色液态内容物者2例,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有含铁血黄素沉着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3例,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结论不同程度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是垂体瘤合并黄色肉芽肿的临床特点。
MRI示垂体瘤在T WI和T2WI均有高信号囊变灶要考虑垂体瘤继发黄色肉芽肿的可能;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发现有含铁血黄素提示黄色肉芽肿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多次少量出血有关;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垂体瘤;垂体功能减退;鞍区肿瘤!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7770(2021)02-0217-05Analysis o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ituitary adenomas with xanthogranuloma LI Zhuo-qun,WEI wei,LIZhao-jian,ei al.Department<Neurosurgery,Hospital of'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266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tor:LI Zhao-jianAbstrach: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ituitaryadenomas with xanthogranuloma.Method The clinicci date of5cases of pituitary adenomas with xanthogranulomaundereeni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patholory&pathooenesis,clinicai manifestations,imaaingfeatures and treatmeni of this entity we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iterature.Results Preoperativv MRIshowed two patients had high sisnai on T]WI and T2WI in pituitare adenomas.>i of the5patients underwentoperation.Yellow liquiS contents were found in2cases during operation,and hemosiderosis wa s found in3casesafter operation.Temporae diabetes insipidus occurred in3cases aftee operation,and the symptoms were improvedaftee symptomatic meatment.One patient needed long-term hormone eplacement therapy.Conclusions Variousdeawes of anmWor pituitae dysfunction is the clinicai feature of pituimw adenomas with xanthovwnuloma. Thepossibility of pituitara adenomas with xanthovranul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MRI suggests that pituitaraadenomas present high sicnal cysts in both T]WI and T2WI.Imaaing and pathology examination find the presencc of hemosiderin suggests that xanthogranulom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multiple minoe bleeding events ofadenomas.Surgicai treatment can lead te a good pwgnosis.Key words:xanthogwnuloma;pituimw adenoma;hypopituitarism;seSar tumors黄色肉芽肿又称胆固醇肉芽肿或黄色肉芽肿反应⑴,是肉芽肿样病变的一种类型,好发于面部、颈部和躯干上部皮肤,较少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1例
[] 曹来宾 . 5 - 骨与关节 x线诊断学[ ]济南 : M. 山东省科学技术 出版
社 ,9 1 12—13 19 .7 7.
[] 王莹 , 6 吴华 , 张晓霞 , 家族 性锁骨 颅骨发育不 全的基 因突变 等 检测 [] 中华 口腔医学杂志 , 0 , : 9 42 J. 2 54 4 — 6 . 0 0 5
发 生 于鞍 区 的 炎性 肉 芽 肿 少 见 … 。我 们 遇 见 1 , 有 例 具
完整的临床 、 像 学 资料 , 经手 术及 病 理证 实 , 报告 如 影 并 现
下。
内有细小钙化灶 , 后床 突左 侧缘 可见 局 限性 骨质 吸收 , 鞍底 男 ,2岁 。左眼斜视 1 伴有呕吐 1 。患者 1 1 月, 周
( 稿 日期 :06—1 收 20 2—0 修 回 日期 :06—1 1 20 2—3 ) 0
异, 位于两侧 顶 骨靠 近 上 后 角处 , 对 称 出现 , 导 常 有
鞍 区慢性 炎 性 肉芽 肿 1例
Ch o i n a rn c if mmaoy g a u o n s la r a a e rp r l tr rn lma i elrae :a e s e o t
静脉 通过 , 般大 小 不超过 l m, 时双 孔极 大如拇 一 m 有
指 。x线 表 现为 顶 骨后 角 附近 有对 称 小 孔 , 边缘 光 滑, 不合 并 有 囟门未 闭 、 量缝 间 骨形 成 及 牙 齿 、 大 锁
骨的 改变 , 不难 鉴别 。
参考文献 :
[ ] 廖二元 , 利华 . 1 谭 代谢 性骨 病 学 [ ] 北 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M . 人
大, 于垂 体左侧缘 可见 不规则略长 T 长 T 信号灶 ; 1 2 鞍上池正
鞍区黄色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8), 913-918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8140Research Progress of Xanthogranuloma inSellar RegionGuozhuang Wang, Mangmang Bai*, Jian’gang Kang, Haoze Wu, Xiaohong Gao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an ShaanxiReceived: Jul. 11th, 2019; accepted: Jul. 30th, 2019; published: Aug. 6th, 2019AbstractThe literatures about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are few,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re mainly limited to case reports, without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xanthogranuloma in sellar region, the author extensively search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with the keywords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sellar region”, “鞍区”, “黄色肉芽肿”, “鞍区黄色肉芽肿”in PubMed, Springer, VIP, Wanfang, CNKI and other databases. After reading the literatures, the author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cidenc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s to diagnose and treat for clinicians.KeywordsXanthogranulomas, Sellar Reg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鞍区黄色肉芽肿的研究进展王国壮,白茫茫*,康建刚,吴昊泽,高晓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19年7月11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6日摘要有关鞍区黄色肉芽肿的文献较少,相关的文献主要局限于病例报告,没有一个全面的概述。
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张凯恋;裴波;张丽娟;高德培;杨毅【期刊名称】《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年(卷),期】2015(000)009【摘要】目的:探讨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GCRG)的临床病理特征、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结果,并回顾相关文献。
结果:B超表现为边界尚清楚的低回声肿物,CT表现为非特异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中等度不均匀强化的占位性病变。
镜下检查:病变见梭形成纤维细胞增生,富含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间质可见出血。
结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非肿瘤性良性病变,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对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应结合临床、影像学、病理学及对治疗的反应做出诊断;手术彻底切除病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5页(P1712-1716)【作者】张凯恋;裴波;张丽娟;高德培;杨毅【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科,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昆明650500;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射科,昆明650118;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科,昆明650118【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鞍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J], 张凯恋;裴波;张丽娟;高德培;杨毅;2.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诊疗分析及文献复习 [J], 谢群;王琦;刘丹丹;靳军华;惠祖燕;胡强3.颞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道并文献分析 [J], 汪庆余;苏晓燕;龚良庚;雷浪;李庆4.放射治疗鼻腔、鼻窦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张琪;江浩;沈学明5.多发性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叶茂奎;高思佳;马忠礼;徐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眶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的研究进展
国际眼科纵览202丨年4月第45卷第2期Im Rev 0Ph丨halmol, Apr. 2021,V〇l. 45, No.2•165 •眼眶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的研究进展孙梅马建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730通信作者:马建民,E m a i l:j m m a@sina.c o m【摘要】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necrobiotic xanth〇gmmil〇ma,NX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展性多器官疾病,属于成人眼眶黄色肉芽肿病的一个分型。
典型表现是眼眶周围多发的硬化性黄褐色斑块或结节,可有萎缩、溃疡和毛细血管扩张。
NXG主要影响皮肤和皮下组织,亦可累及身体其他系统和内脏器官,还可引起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大面积的变性坏死胶原伴随肉芽肿性炎症,可见胆固醇结晶、T〇ut(m巨细胞、泡沫细胞以及异物巨细胞浸润。
通常预后良好,但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案。
最常用烷基化剂进行化学治疗,在伴发其他系统疾病时可与全身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局灶性糖皮质激素注射、放射治疗和手术切除可用于局部和轻微病变。
其他治疗方式还包括干扰素、血浆置换、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但疗效各不相同。
际跟科纵览,2021,45:165-171)【关键词】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诊断;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治疗;眼眶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82038);北京市“登峰”人才培养计划(DFL20190201)DOI:10.3760/ cma.j. issn. 1673-5803.2021.02.014Progress of study on orbital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Sun Mei, Ma JianminBeijing Tongren Eye Center,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Ophthalmology & Vision Science, Beijing 10073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Ma Jianmin, Email: jmma@sina. com【Abstract】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 ( NXG) is a rare chronic progressive multiple organ disease, and it is a subtype of adults* yellow orbital granuloma. The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XG aremultiple sclerosing yellow-brown plaques or nodules around the orbit, and the lesions may have atrophy, ulcer and telangiectasia. NXG mainly affects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s. It can also affect other bodysystems and internal organs, also causing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eye. At present,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NXG are unknown. The most prominent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NXG is large areas of denatured collagen with 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and cholesterol crystal Touton giant cell, foam cells and foreign body giant cell can be seen in the lesion specimen. The prognosis of NXG is usually good,but there isno radical treatment. Chemotherapy with alkylating agents is most commonly used, and corticosteroids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can be used to treat NXG with other systemic diseases. Focal glucocorticoid injection ,radiotherapy, and surgical excision may be used for local and minor lesions. Other treatments includeinterferon, plasmapheresis, and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and so on, but the results vary. (Int Rev Ophthalmol, 2021, 45:165-171)【Key words 】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 diagnosis; necrobiotic xanthogranuloma /treatment; orbitFund program:Beijing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182038);Beijing Ascension TalentTraining Program ( DFL20190201 )DOI:10.3760/ cma.j. issn. 1673-5803.2021.02.014•166 .国际眼科纵览 2021 年4 月第45 卷第2 期Int Rev Ophthalmol,Apr. 2021,Vol. 45 ,No. 2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necrobiotic x a n-tliogranuloma,N X 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非朗 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80% ~90%的患者伴随潜在的副蛋白血症(paraproteinemias)-2,又称单克隆丙种球蛋白 病(monoc l ona l g a m m o p a t h y of u n d e r m i n e d signifi-canc^M G U S)。
系统性幼年黄色肉芽肿4例临床分析
manifestations. Chemotherapy based on LCH regimen make good prognosis and few deaths.
性ꎬKi67( + ꎬ25% ) ꎬ余阴性ꎮ 电镜下真皮层可见大
量组织细胞ꎬ无 Birbeck 颗粒ꎮ
例 2 因“ 右下肢跛行伴间断疼痛 4 个月” 入我
院ꎮ 外院右股骨正侧位片示骨干骨质异常ꎮ 腰椎
资料与方法
V600E
饮多尿 3 个月” 入我院ꎮ 外院垂体磁共振示垂体增
突变ꎮ 诊断依据包括受累
部 位、 病 理 检 查、 CD68 和 / 或 CD163 和 / 或
FactorXIII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且 CD1a、CD207
CT 示 L5 及骶椎多发骨质破坏ꎬ右侧髂骨、左侧股骨
头、左侧坐骨多发骨质破坏ꎮ 胸椎 CT 示 T10 椎体
骨质破坏ꎬ右侧第 8、9 肋骨多发骨质破坏ꎮ 下肢增
强 CT 示右股骨骨干较对侧增粗ꎬ信号混杂ꎬ骨膜局
限性增厚ꎬ髓腔呈不均匀强化ꎮ 垂体磁共振未见异
作者单位:100045 北京ꎬ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ꎬ影像科ꎬ病理科 儿童血液病与肿瘤分子分型北
京市重点实验室ꎬ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ꎬ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北京市儿科研究所血hl973@ 126 com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1 年 4 月第 26 卷第 2 期 J China Pediatr Blood Cancerꎬ April 2021ꎬVol 26ꎬNo. 2
鞍区黄色肉芽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鞍区黄色肉芽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吴昊泽;韩铖琛;白茫茫;雷盼;张剑宁;赵虎林;王亚明;汤其华;玉壮;李建广【摘要】目的探讨鞍区黄色肉芽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患者表现头痛、头晕及视觉障碍(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5,视野缺损明显);内分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内镜下经鼻蝶鞍区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黄色肉芽肿.术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视力下降好转,视野缺损明显好转,内分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并发的尿崩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鞍区黄色肉芽肿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鞍区良性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复发少见.【期刊名称】《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3页(P311-313)【关键词】颅内占位;鞍区;黄色肉芽肿【作者】吴昊泽;韩铖琛;白茫茫;雷盼;张剑宁;赵虎林;王亚明;汤其华;玉壮;李建广【作者单位】716000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716000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716000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uloma,XG)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而鞍区的黄色肉芽肿十分罕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鞍区黄色肉芽肿的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现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探讨鞍区黄色肉芽肿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诊断及治疗。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
因“头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余,视物不清1周”于2017年10月收治入院。
入院前10 d在外院行头颅MRI检查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区见团块状短T1、混杂T2信号病变,边界清楚,大小约25 mm×15 mm×20 mm;印象:鞍区占位,垂体瘤并卒中(图1)。
2023鞍区肿瘤外科研究进展
2023鞍区肿瘤外科研究进展鞍区肿瘤由于病变位置深在、毗邻结构复杂,历来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
鞍区常见肿瘤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脊索瘤、拉克氏囊肿等。
随着手术理念不断更新、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手术设备的更新迭代,鞍区肿瘤的外科治疗越来越朝微创方向发展。
1.鞍区肿瘤的发展及现状早期由于检查设备的欠缺,鞍区肿瘤患者就诊时通常症状较重、肿瘤体积较大。
早期的鞍区肿瘤多采用开户页手术,术式包括额下入路、翼点入路等,后期通过不断改良,演变的术式有额夕M则入路、额底纵裂入路、眉弓锁孔入路、改良翼点入路等。
额下入路最早由Cushing提出,主要适用于鞍区肿瘤的探查和切除。
该入路主要利用第一间隙,从纵轴方向直视蝶鞍从而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
部分位于蝶鞍的肿瘤,如颅咽管瘤、垂体腺瘤等,由于鞍结节、蝶骨平台等阻挡,且早期神经外科手术器械较为落后,鞍内部分肿瘤往往成为死角和盲区、容易残留。
翼点入路由YaSargi1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大力推广。
该入路通过磨除蝶骨靖获得骨性空间,锐性打开侧裂,从而能够获得从侧方显露鞍区肿瘤的视角。
此入路的操作空间多为第1间隙和第2间隙。
此入路的盲区多为鞍内、三脑室等。
在此2个最为重要的手术入路基础上,后经过历代学者通过磨除鞍结节、前床突、视神经管、眶上裂,打开终板及改良骨窗大小等,演变出了许多处理鞍区肿瘤的入路。
Reisch等于2003年报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技巧,该入路通过门镜效应能够显露术侧颈内动脉、视神经、终板以及对侧结构;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对术者的显微技术、手术室条件等要求较为苛刻,此入路已日臻成熟。
额底纵裂入路是近十余年许多学者较为推崇的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入路,尤其是三脑室型颅咽管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等。
该入路通过前纵裂天然裂隙,可直视下处理累及双侧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并向鞍旁方向生长的肿瘤,并可打开终板切除突入三脑室内的肿瘤,但该入路亦有不少弊端,如需要分离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操作时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损伤、视交叉底面为视野盲区等问题。
鞍区黄色肉芽肿1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年 7 月第 24 卷第 7 期 Chin J Clin Neurosurg, July 2019, Vol. 24, No. 7
● 个案报告 ●
鞍区黄色肉芽肿 1 例
吴昊泽 白茫茫 张剑宁 赵虎林 王亚明 汤其华 玉 壮 李建广
【关键词】 颅内占位;鞍区;黄色肉芽肿;显微手术 【文章编号】 1009-153X(2019)07-0448-01 【文献标志码】 B
对于鞍区黄色肉芽肿的治疗,神经内镜手术对获得正确 诊断和缓解病变产生的占位效应非常重要。手术治疗只能 解除病变占位效应,不能改善病变导致的垂体慢性炎症,因 此,术后视力、视野受损及头痛症状多能改善,但垂体功能低 下及尿崩症却长期难以缓解。术后需给予抗利尿治疗,而垂 体功能低下者多需激素替代治疗。本文病例神经内镜术后, 视力、视野恢复显著。我们认为颅内黄色肉芽肿的治疗应倾 向于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激素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
doi:10.13798/j.issn.1009-153X.2019.07.027 作者单位:716000 陕西延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吴昊泽、 白茫茫);100048 北京,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张剑宁、赵虎林、王亚 明、汤其华、玉 壮、李建广) 通讯作者:白茫茫,E-mail:137953099@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739.41; R 651.1+1
1 病例资料
37 岁男性,因头痛伴恶心呕吐 2 个月、视物不清 1 周于 2017 年 10 月 26 日入院。入院前 10 d 外院头颅 MRI 示蝶鞍扩 大,鞍底下陷,鞍区可见团块状短 T1、混杂 T2 信号病变,边界 清楚,大小约 25 mm×20 mm×15 mm(图 1)。考虑鞍区占位 (垂体瘤并卒中?)。入院后体格检查:视力右侧 0.6、左侧 0.5; 双眼颞侧视野缺损;皮肤、粘膜未见丘疹或斑块。入院后查 垂体激素及甲功全套示:ACTH 2.29 pg/ml、TSH 0.03 mIU/L、 LH 0.77 IU/L、TT4 162.1 nmol/L、甲状腺球蛋白 19.2 IU/ml、甲 状旁腺素 5.7 pg/ml。术前诊断:鞍区占位(垂体瘤?颅咽管 瘤?肉芽肿?)。2017 年 10 月 31 日在全麻下经鼻蝶入路行神 经内镜手术切除鞍区病变。术中见病变呈鱼肉状,质软,可 见黄褐样囊液,血供一般,囊壁较厚,与周围粘连紧密。囊液 病理分析未见肿瘤细胞。术后病理示鞍区黄色肉芽肿。术 后复查垂体激素及甲功全套示:ACTH 6.49 pg/ml、TSH 0.04 mIU/L、LH 0.77IU/L。术后复查视力及视野示:裸眼视力右侧 1.0、左侧 0.8。病人恢复良好出院。
脑室内黄色肉芽肿随访
以上三个病例均考虑为脑室黄色肉芽肿
病例四
男性 62岁
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SHML
),该病可同步累及淋巴结及结外不同部位,大
多发生于淋巴结内,可单独发生于淋巴结外而不 伴淋巴结肿大(结外型,即常称为Rosai-Dorfman Disease,RDD)。
神经上皮起源论
脉络膜上皮主要为立方形旳,但伴随年龄 旳增长会出现细胞分层变化,细胞旳高度 减低,其中大多数增生而转化为鳞状上皮。
当上述增生旳细胞胞浆内脂类不断汇集和 变性后,胞浆内空泡数量增长,细胞能够 脱屑化而转变为大而圆旳泡沫细胞。脉络 膜上皮细胞还有吞噬能力,可能扮演巨噬 细胞而聚积脂类、糖原和含铁血黄素。
病例三
男性,47岁
影像体现
颅内RDD多累及硬脑膜及其有关构造,可 单发或多发。好发于大脑凸面、鞍区、中 颅凹、矢状窦旁及其海绵窦旁等硬脑膜, 大部分病变都有脑膜附着,而颅骨和脑实 质侵犯非常少见。
CT平扫呈稍高密度 MRI 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DWI
呈低信号,增强明显均匀强化。
脑室黄色肉芽肿影像学体现
双侧侧脑室三角区最多见。 双侧对称,病灶内常多种小囊性。 CT:不轻易发觉,低密度为主,也可体现
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MRI: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后
扫描轻度环形强化,DWI:多为高信号。
鉴别诊疗
1、脉络丛囊肿:单发,单囊,无强化,DWI 低信号。
2、 脑膜瘤:单发, 好发于中年女性,一般 呈均匀等T1等T2信号影,增强后明显均匀 强化。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旳RDD非常罕见
病例五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04例临床分析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04例临床分析李春晓;顾艳;凌波;余红;姚志荣【摘要】本文报道204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患者,男女比例为1.65∶1,约5.88%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皮损,28.43%的患者于1岁以内发病,72.06%于5岁以内发病。
单发皮损患者占73.53%。
根据患者的皮损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4种病理类型:早期幼年性黄色肉芽肿(24.51%)、经典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47.06%)、移行幼年性黄色肉芽肿(16.18%)和混合型幼年性黄色肉芽肿(n=25,12.25%)。
免疫组化的皮损组织结果均为:CD68(+)、CD1a(-)及S-100(-)。
治疗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
%The clinical data of two hundred and four patients with juvenile xanthogranuloma (JXG) was analyze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 65:1. 5. 88% of th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the lesions at birth. The lesions appeared before 1 year old in 28.43% of the patients and before 5 years old in 72.06% of the pa-tients. 73.53% of the patients had one single lesion. According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lesions, JXG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subtypes in those patients: early JXG ( 24. 51%) , classical JXG ( 47. 06%) , transi-tional JXG (16.18%) and mixed JXG (12.25%).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positive of CD68, negative of CD1a and S-100. Surgical excision are the major strategy for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4页(P331-334)【关键词】皮肤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病理特点;免疫组化【作者】李春晓;顾艳;凌波;余红;姚志荣【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uvenile xanthogranoloma,JXG)是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常发生于婴幼儿及儿童的面部、颈部及躯干部,临床表现为黄色、红色或褐色的丘疹或结节。
32例幼年黄色肉芽肿临床与病理分析
【引文格式】 胡翠,李巍,鲁慧,等.32例幼年黄色肉芽肿临床与病理分析[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0,27(4):232-236.DOI:10.3969/j.issn.1674-8468.2020.04.004. 通信作者:钱华,E mail:qianhua721@163.com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局项目(编号:SYS201644)·论著·32例幼年黄色肉芽肿临床与病理分析胡翠, 李巍, 鲁慧, 顾洋, 钱莹莹, 伍博, 钱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苏州 215025)[摘要] 目的:归纳总结幼年黄色肉芽肿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确诊的32例幼年黄色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结果:32例患儿皮损多表现为头面部、躯干、四肢黄色或黄褐色丘疹、结节,也可表现为红色或暗红色,有1例伴皮肤外症状。
皮损组织病理特点可分为3种类型:早期(占12 50%),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浸润,散在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少量嗜酸性细胞浸润;成熟期(占78 12%),可见典型泡沫细胞、多核巨细胞及Tou ton巨细胞;消退期(占9 38%),可见梭形细胞,少许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
免疫组化结果为CD68(+)、CD1a(-)、Langerin(-)及S 100(-)。
结论:临床上根据典型皮损特点及病理表现一般可诊断幼年黄色肉芽肿,但临床上有必要行病理检查以帮助减少误诊率。
[关键词] 幼年黄色肉芽肿;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免疫组化[中图分类号] R758.6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8468.2020.04.004Ananalysisofclinicalandpathologicalfeaturesof32casesofjuvenilexanthogranulomaHUCui,LIWei,LUHui,GUYang,QIANYing ying,WUBo,QIANHua(DepartmentofDermatology,Children'sHospitalof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25,China)Correspondingauthor:QIANHua,E mail:qianhua721@163.com[Abstract] Objective:Tosummarizetheclinicalandhistopathologicalfeaturesofjuvenilexanthogranuloma(JXG).Methods: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histopathologicalfindingsof32childrenwithjuvenilexanthogranulomadiagnosedandtreatedinourhospitalfromDecember2011toDecember2019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Thelesionswereyellowortawny,alsoredordarkred,papulesandnodulesonthehead,face,trunkorlimbs.Therewasacasewithexternalskinsymptoms.Histopathologicalfeaturescanbedividedintothreetypes:earlyjuvenilexanthogranuloma(12 50%),thepathologyshowedalargenumberofhistocytesinfiltration,withscatteredmultinucleategiantcells,lymphocytes,andeosinophiliccells;maturejuvenilexan thogranuloma(78 12%),thepathologyshowedtypicalfoamcells,multinucleatedgiantcellsandtypicalToutongiantcells;transitionaljuvenilexanthogranuloma(9 38%),thepathologyshowedspindle shapedcells,histocytesandmultinucleatedgiantcells.ImmunohistochemicalresultswereCD68(+),CD1a(-),Langerin(-)andS 100(-).Conclusion:ThediagnosisofJXGcanbemadeaccordingtothetypicalskinlesioncharacteristicsandpathologicalfindings,whilepathologicalexaminationisnecessarytoreducethemisdiagnosisrate.[Keywords] juvenilexanthogranuloma; clinicalmanifestations; histologicalfeatures; im munohistochemistry232JDiagnTherDermato Venereol,Aug.2020.Vol.27,No.4 幼年性黄色肉芽肿(juvenilexanthogranulo ma,JXG)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病,是最常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型组织细胞增生症,各个年龄均可发病,但最常见于婴幼儿[1]。
2例颅内青少年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2例颅内青少年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分析病例1患儿,男性,5岁。
约2010年6月家人发现患儿左侧颞部有一包块,未予重视,一段时间后发现包块稍增大,于2010年11月中旬来我院就诊。
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可,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热、抽搐及昏迷等症状。
患儿系剖腹产,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家族遗传史。
查体:体温36.5℃,呼吸18次/min,脉搏80次/min,无皮疹、皮下结节。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于左侧颞骨鳞部可触及一3cm×3cm骨性包块,质地较硬,无波动感,压痛阴性。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4.11×109/L,中性粒细胞数0.52×109/L(12.7%),淋巴细胞数2.91×109/L(70.8%),单核细胞数0.5×109/L(12.2%)。
术前行常规头颅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于2010年11月21日开颅探查左颞叶病变切除术,术中可见骨瓣局部变薄外突明显,病变组织位于脑外紧贴脑表面,病灶呈淡黄色,球形,大小约2cm×2cm×2cm,无包膜,血供丰富,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病变完全切除。
术后病理结果回报: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左颞叶JXG。
过碘酸希夫(periodicacid-Schiff,PAS)、六胺银、革兰氏染色均未发现病原,肿瘤细胞:CD68(+)、CD163(+)、fascin(+)、CD1α(-)、S-100(-)、Langerin(-)、波形蛋白(Vimentin,Vim)(+)。
术后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9.41×109/L,中性粒细胞数4.71×109/L(50%),淋巴细胞数3.77×109/L(40.1%),单核细胞数0.77×109/L(8.2%)。
术后随访至今,患儿病情平稳,未见复发。
炎症与鞍区肿瘤的研究进展
炎症与鞍区肿瘤的研究进展刘洋;潘慧;卢琳;龚凤英;朱惠娟;邓侃;姚勇;张毅;辅容;陈佳蕙【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7(023)016【摘要】鞍区包含脑垂体这一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特殊结构,鞍区肿瘤常表现出内分泌系统异常的症状,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鞍区肿瘤主要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脑膜瘤,炎症与鞍区肿瘤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一定进展.白细胞介素(IL)6与垂体腺瘤细胞增殖有关,并可促进垂体生长激素瘤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释放相关激素.颅咽管瘤中同样可见IL-6高表达.核因子κB在垂体腺瘤中表达水平升高.体外实验表明,环加氧酶抑制剂可抑制垂体腺瘤和脑膜瘤的增长.炎性细胞与颅咽管瘤、脑膜瘤、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有关炎症与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研究较少,但与之类似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表明ILs和炎性细胞起重要作用.未来仍需更多体内试验来进一步探究炎症网络与鞍区肿瘤形成的具体作用模式,从而能研制出针对炎症过程的肿瘤治疗方法.%The sellar region is a complex and important with the presence of pituitary gland. Tumors of this region fre-quently lead to clinical manifes tations of abnormal endocrine function and a decrease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Recent researchrevealed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mmatory processes and sellar tumors including pituitary adenoma,cranio-pharyngioma,germinoma and meningioma. Interleukin(IL)-6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the hormone secretion of pitui-tary adenoma. Elevated IL-6 expression is also found incraniopharyngioma. The expression of muclear factor NF-κB increa-ses in pituitary adenoma. In vitro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cyclooxygenases-2 inhibitors could suppress the growth of pituitary adenomas and meningiomas. Inflammatory cell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umorigenesis of craniopharyngiomas,ger-minoma and meningiomas. Studies on inflammation and intracranial germ cell tumors are rare,but studies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 have shown that IL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uture in vivo studies are still need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 role of the inflammatory network and the formation of sellar tumors, thereby enabling the development of tumor therapies targeting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总页数】5页(P3174-3178)【作者】刘洋;潘慧;卢琳;龚凤英;朱惠娟;邓侃;姚勇;张毅;辅容;陈佳蕙【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内镜下经鼻蝶切除鞍区肿瘤的研究进展 [J], 李志范2.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循证护理的研究进展 [J], 靳玉萍3.鞍区肿瘤术后并发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 [J], 贾艳飞;李朝晖;田宇;赵兴利4.NLRP3炎症小体在炎症性肠病及炎症相关性肠癌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J], 胡韵;陆军;王章桂5.颅前窝底及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J], 杨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辛越; 赵红金; 袁克美; 赵己未; 付建斌; 孙庆举
【期刊名称】《《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年(卷),期】2006(003)007
【摘要】目的探讨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鞍区炎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病人,对其化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可出现垂体、视神经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鞍区分叶状占位,CT增强扫描呈一致性明显强化,MRI呈不规则略长T1长T2信号,并向前方、海绵窦发展,可见鞍底骨
质硬化;同时合并副鼻窦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征象.结论鞍区炎性肉芽肿极为少见,
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不应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需与发生在该部位的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及脑膜瘤等鉴别,最后确诊需要依靠病理.
【总页数】3页(P132-134)
【作者】辛越; 赵红金; 袁克美; 赵己未; 付建斌; 孙庆举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山东泰安 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J], 沈小程;李丹丹;付泉水;陈洪;杨国庆;
2.鞍区囊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学诊断 [J], 沈小程;李丹丹;付泉水;陈洪;杨国庆
3.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1例 [J], 孙庆举;徐龙春;辛越
4.鞍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J], 沈小程;李丹丹;付泉水;陈洪;杨国庆
5.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诊治对策分析 [J], 谯文进;孙光萍;石云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研究进展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研究进展
张晓云;翟俊霞;黎伟
【期刊名称】《疑难病杂志》
【年(卷),期】2006(5)2
【摘要】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anthograntdomatous pyelonephritis,XGP)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感染性肾小球间质性肾炎。
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征性,因此术前误诊率较高,常需术后组织病理切片确诊。
本文从XGP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改变和治疗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158-159)
【作者】张晓云;翟俊霞;黎伟
【作者单位】050000,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050000,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7
【相关文献】
1.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分析 [J], 刘亮
2.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分析 [J], 刘亮
3.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例并文献复习 [J], 陈柯行;穆毅;陈攀;唐开发
4.误诊肾癌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1例 [J], 彭稚媚;李强;方倩瑜;钟云良;刘璠娜
5.弥漫性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一例 [J], 吕永革;王建华;罗帝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19, 9(8), 913-918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19.98140Research Progress of Xanthogranuloma inSellar RegionGuozhuang Wang, Mangmang Bai*, Jian’gang Kang, Haoze Wu, Xiaohong Gao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Yan’an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Yan’an ShaanxiReceived: Jul. 11th, 2019; accepted: Jul. 30th, 2019; published: Aug. 6th, 2019AbstractThe literatures about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are few,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are mainly limited to case reports, without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xanthogranuloma in sellar region, the author extensively searche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with the keywords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sellar region”, “鞍区”, “黄色肉芽肿”, “鞍区黄色肉芽肿”in PubMed, Springer, VIP, Wanfang, CNKI and other databases. After reading the literatures, the author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incidenc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s to diagnose and treat for clinicians.KeywordsXanthogranulomas, Sellar Regi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reatment鞍区黄色肉芽肿的研究进展王国壮,白茫茫*,康建刚,吴昊泽,高晓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19年7月11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30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6日摘要有关鞍区黄色肉芽肿的文献较少,相关的文献主要局限于病例报告,没有一个全面的概述。
为进一步了*通讯作者。
王国壮等解鞍区黄色肉芽肿,作者在PubMed,Springer,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广泛检索关键词为“xanthogranuloma of sellar region”、“sellar region”、“鞍区”、“黄色肉芽肿”、“鞍区黄色肉芽肿”的相关文献,通过精读搜索所得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汇总鞍区黄色肉芽肿的特征。
该文就鞍区黄色肉芽肿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与预后做一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鞍区,临床表现,治疗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黄色肉芽肿(xanthogranuloma, XG)也称为胆固醇肉芽肿,具有肉芽肿和黄瘤的组织学特征,是一种累及皮肤及皮肤以外组织、器官的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可发生于颅内外的不同部位,包括中耳、乳突、副鼻窦、脉络丛和侧脑室三角,发生于鞍区者非常罕见[2]。
1988年文献中首次报道鞍区黄色肉芽肿[3]。
Paulus等[2]于1999年报道了110例诊断为颅咽管瘤的患者,其中37例病变经组织学证实为黄色肉芽肿,遂将其分类为一个独立的实体病变。
此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于2000年将黄色肉芽肿作为一种特殊的脑肿瘤进行分类[4]。
2016年版的《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将青少年黄色肉芽肿分在组织细胞大类里[5]。
鞍区黄色肉芽肿组织学特征为:胆固醇结晶形成、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含铁血黄素沉积、多核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2]。
2. 发病情况鞍区黄色肉芽肿的确切发病年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
有文献报道黄色肉芽肿的发生在20~40岁时达到高峰[6]。
根据201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颅内黄色肉芽肿的发病率为1.6%~7%,仅在鞍区或鞍旁区很少发现病变[7]。
Jung等[8]回顾性分析159例鞍区及鞍旁肿瘤,2例(1.3%)组织学证实为黄色肉芽肿;Ioannis等[9]分析223例鞍区及鞍上病变患者,6例(2.7%)组织学证实为黄色肉芽肿。
而Rahmani等[10]回顾性分析643例鞍旁及鞍旁肿瘤,仅4例(0.6%)组织学证实为黄色肉芽肿,该比例明显低于前两者。
各文献报道的鞍区黄色肉芽肿占鞍区病变的比例不尽相同,可能与鞍区黄色肉芽肿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各地区医疗水平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知不同等因素有关。
鞍区黄肉芽肿的病因可能是对起源于多种病因的出血或退行性改变的非特异性组织反应[11]。
关于它的组织发生有不同的观点,主要的争论是鞍区黄色肉芽肿是其它肿瘤的继发反应还是一个特定的原发性病理实体[12]。
一些学者认为这种肉芽肿可能继发于炎症、出血、梗死或坏死[13]。
也有学者认为鞍区黄色肉芽肿可能是一种先前存在的鞍区肿瘤的退行性形式,如颅咽管瘤、颅颊裂囊肿和垂体腺瘤的囊肿内容物或瘤内出血漏入肿瘤周围组织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肉芽肿变性。
另外,在一些系统性疾病,如Erdheim-Chester病和Hand-Schuller-Christian病中也可伴发鞍区黄色肉芽肿,提示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有关[12]。
3. 临床表现及可能机制鞍区黄色肉芽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像其他鞍区肿瘤一样,头痛和内分泌紊乱较为常见。
当病变王国壮等体积较大或位于鞍上时,可表现为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病变压迫视觉通路[6]。
Liu 等[6]在文献中首次报道鞍区黄色肉芽肿引起阻塞性脑积水,其机制为病变使第三脑室向后移位,使Monro 孔阻塞。
有学者报道的2例儿童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没有明显的垂体前叶激素缺陷,仅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11]。
垂体功能低下和尿崩症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炎性细胞浸润所致垂体炎或垂体受压有关[12]。
个别病例并无症状,而是偶然发现,如Kosaku等[14]在文献中报道1例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垂体功能正常,原因可能是病变位于鞍上,炎症不能侵犯正常垂体。
各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可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甚至无症状,且各症状出现的顺序不固定,可能与病变的位置有关。
4. 影像学表现对于鞍区黄色肉芽肿,没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8]。
CT表现为不同密度,可为低密度、中等密度或高密度,增强扫描多没有强化。
MRI检查黄色肉芽肿的胆固醇结晶在T1WI呈高信号,在T2WI呈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在T1WI呈等信号,在T2WI呈低信号;黄褐色囊肿液在T1WI呈等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纤维组织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15]。
由于黄色肉芽肿组织学成分复杂,肿块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信号[12]。
增强扫描呈不强化、边缘强化或不均匀强化[16]。
之前文献报到的鞍区黄色肉芽肿很少存在钙化,然而近年来文献中多次报道在其病变中发现钙化。
如Kosaku等[14]报道的7例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中有5例患者病变中存在钙化。
Ioannis等[9]在文献中报道的6例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中有3例在CT平扫时发现钙化。
有学者在鞍区黄色肉芽肿病变中观察到脑膜尾征,通过MRI显示病变的发展可能揭示病变的生长方式,此征象可能有助于术前诊断,为了证明这一成像特性的可靠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评估研究[17][18]。
MRI作为影像学检查有其必要性,但由于不可预测的出血模式和相关的钙化病变,它们的信号水平各不相同;因此,还不可能描述一种典型的一致的成像模式[17]。
虽然目前尚无诊断鞍区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标准,其MRI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些提示性的影像学征象有助于术前诊断鞍区黄色肉芽肿,如MRI显示鞍内伴或不伴鞍上部分边界清楚的肿块,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信号。
5. 治疗鞍区黄色肉芽肿的最佳治疗策略尚未阐明[12]。
对于大多数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合适的治疗策略是首先纠正潜在的内分泌问题,外科手术是成功治疗此病的必要手段。
对于神经功能不全的患者,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视功能受损的患者,手术切除可解除肿块对视觉通路的压迫。
根据病变大小、生长方式、临床症状和生长模式选择手术入路,可采用经蝶或经颅入路[6]。
形态规则的鞍内病变以经蝶入路为佳,由于病变定位通常是明确的,经蝶入路可获得满意的切除。
经蝶入路的主要缺点是脑脊液漏的风险高[19]。
尽管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未见此报道,但应强调谨慎手术。
对于有明显前伸或侧伸的病灶,最好采用经颅入路,可以较好暴露病变,获得满意的切除[14]。
在一些病例中,黄色肉芽肿与邻近结构边界不清、紧密结合,全切除可导致垂体功能的恶化。
有学者指出对附着于垂体柄的肿瘤进行全切的尝试与长期内分泌障碍的高风险有关[9]。
由于这些病变的组织学性质是良性的,大多数鞍区黄色肉芽肿的预后良好,全切并不能改善内分泌功能且有可能加重对垂体的损害,即使是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率低,视神经预后良好,所以外科治疗的目标应该是最大程度的安全切除,缩小病变体积,解除病变对视觉通路的压迫,而不需要完全清除[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