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习题讨论课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有答案).docx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有答案).docx

《机械设计》教材讨论题、思考题及习题绪论讨论题0-1就文中的三个实例分析每部机器,哪部分为原动部分、传动部分和执行部分?分别分析它们是否满足机器的三个特征?并从中举例说明机构、机械零件及构件的含义。

思考题0-1什么是机器?什么是机构?它们各有何特征?一台完整的机器由哪几部分组成?并举例说明。

0-2什么是机械零件、通用零件、专用零件、部件、标准件?指出下列零件各属于哪一类:螺栓,齿轮,轴,曲轴,汽门弹簧,轧根,飞机螺旋桨,汽轮机叶片,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

0-3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0-4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是什么?和前面学过的课程相比较,本课程有什么特点?第一章机械零件设计的基础知识及设计方法简介思考题1-1机械设计的内容和一般程序是什么?1-2机械零件常规设计计算方法有哪几种?各使用于何种情况?1-3机械零件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什么是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准则有哪些?1-5合理地选择许用安全系数有何重要意义?影响许用安全系数的因素有哪些?设计时应如何选择?1-6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载荷有几种类型?何谓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1-7作用在机械零件中的应力有哪几种类型?何谓静应力、变应力?静载荷能否产生变应力?1-8何谓材料的疲劳极限、疲劳曲线、金属材料的疲劳曲线分成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指出疲劳曲线的有限寿命区和无限寿命区,并写出有限寿命区疲劳曲线方程,材料试件的有限寿命疲劳极限SN如何计算?说明寿命系数K N的意义。

1-9材料的极限应力图是如何作出的?简化极限应力图又是如何作出的?它有何用途?1-10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与材料试件的简化极限应力图有何不同?如何应用?1-11表面接触疲劳点蚀是如何产生的?根据赫兹公式(Hertz),接触带上的最大接触应力应如何计算?说明赫兹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并能够评估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

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如画图、列举等。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计划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灵活。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作为教学的素材。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必要的学具,如画笔、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有序数对》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有序数对》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有序数对》省优质课⼀等奖教案《7.1.1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是以⾃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独⽴⾃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周围世界和⽣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提供充分⾃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种教学形式。

学⽣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主学习、深⼊探究并进⾏⼩组合作交流,以⾃我获取,⾃我求证的⽅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

从⽽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标与情感⽬标要求的⼀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的掌握;情感⽬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课程设计:教学⽅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启发者,教师要启发引导学⽣⾃主学习,结合教学⽬标,针对我校学⽣的知识⽔平、认知情况,借助多媒体课件、⽩板软件提⾼学⽣学习兴趣,利⽤教材插图引导学⽣发现问题、具体解决,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求知欲望,有效的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法,提⾼课堂教学效益。

学⽣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可能多的给学⽣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体会有序数对知识的产⽣过程,学会学习。

⾸先学⽣观察、分析后提出问题,之后学⽣通过个⼈思考和⼩组间的交流协作进⾏探究归纳,真正体会有序数对的含义,从中领悟知识的产⽣,归纳规律。

教材分析有序数对是新⼈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直⾓坐标系》第⼀节的内容,它是学习全章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平⾯直⾓坐标系和研究函数的运动变化的基础。

学⽣在实际⽣活中⽤“数对”表⽰点或事物的位置有⼀定的基础只是谈到“有序”有些陌⽣。

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让学⽣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活中事物、问题的重要⼯具。

教学⽬标【知识与能⼒⽬标】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过程与⽅法⽬标】1.能⽤有序数对表⽰实际⽣活中物体的位置。

(13-14) 第七章习题;第八章 归纳推理 第一二三节

(13-14) 第七章习题;第八章 归纳推理 第一二三节
第一课时
第七章 思维基本规律
课后习题
二、应用同一律的逻辑知识,分析说明下列各段话有无逻辑错误。
1.报刊讨论什么是男子汉的问题。有人说:“男子汉绝非‘奶油书生”,而是有理想, 有抱负,有铮铮铁骨的男人,可惜中国的男子汉太少了,光北京市,就有上万名找不到 男子汉的大龄姑娘。不过统计数字表明,男子与女子的比例并没有失调。可见,我国的 男子汉并不算少,大概是分布不合理吧?” 这段议论先偷换了概念,后偷换了论题。一开始,“男子汉”是指具有大丈夫气概 的男子,后偷换成指一切男人。议论的题目本来是“什么是男子汉”,最后却转移到男 女的比例上了,违反了同一律。 2.甲问:我做菜的手艺不错吧?乙答:很实惠,很实惠。 乙的回答转移了话题,违反同一律;或隐含着对问话人做菜手艺的批评,不正面批 评,巧妙地避免主人的难堪,是一种变格修辞手法。 3.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啊,不要紧,我们这儿苍蝇不会喝很多酒。 服务员的回答转移了论题,违反同一律。服务员用这种幽默方式化解矛盾。 4.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某国边境,宪兵问道:“姓名?”“雨果。”“干什么 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写道:“姓名:雨果。 职业:笔杆贩子。” 宪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雨果说“以笔杆子谋生”是指“当作 家”,而宪后却理解成“贩卖笔杆子”。 5.小朋友到邮局寄信,阿姨告诉他;“这封信超过了重量,要加贴八角邮票才能寄,” 小朋友着急地说:“什么?你已经嫌它太重,加贴邮票不是更重了吗?” 小朋友将“这封信超重”理解成“这封信太重”,无意中混淆了概念,也转移了话 题,违反了同一律;邮票是邮资,不代表邮重,混淆概念。 6. 孔乙已把不同语词“偷”和“窃”表达一个概念故意说成两个概念,故意偷换概 念,违反了同一律。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7-8章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7-8章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根据图7-20中某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20答:由图7-20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12+, 所以MR=TR ′(Q)= -352+Q (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2+Q =-1 本题也可以用MR=P(1--dE 1)求得: E A =2,P A =2,则MR=P(1--d E 1)=2x (1- 12)=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1x (1- 10.5)=-12.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 MR =MC 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 >MC ? 你是如何理 解这种状态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垄断厂商的MR曲线的位置低于d需求曲线的位置,即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有P>MR,又由于垄断厂商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来决定产量水平的,所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均有P>MC。

这就是说,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是高于产品的边际成本的。

而且,在MC曲线给定的条件下,垄断厂商的d需求曲线以及相应的MR曲线越陡峭,即厂商的垄断程度越强,由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所决定的价格水平P高出边际成本MC的幅度就越大。

鉴于在垄断市场上的产品价格P>MC,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度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指标: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可以由1(1eMR P=-)=MC推导出,1(1eMR P=-)=MC,整理得,勒纳指数为:1e PP MC-=。

机械设计习题讨论课

机械设计习题讨论课

习题课 讨论课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一、判断题1、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的应力极限。

( )2、当材料的循环次数超过其循环基数No 时,材料进入无限寿命区。

( )3、材料的极限应力图可用于分析该材料所制零件在不同循环特征系数下应力极限。

( )4、材料允许的循环次数越多,其对应疲劳极限应力越大。

( )5、阶梯轴轴肩处采用圆角过渡可提高轴类零件的疲劳强度。

( )二、选择填空题1、1-σ表示材料受 载荷作用的疲劳极限。

A.静B.对称循环C.脉冲循环D.其它2、max min σσ为 。

A 、a σB 、m σC 、rD 、1-σ3、寿命系数m N N N K 0=应用于 。

A.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 B.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疲劳强度计算C.静应力疲劳强度计算D.静强度计算E.其它4、表示 之间关系的曲线叫极限应力曲线。

A 、应力σ和时间tB 、应力幅a σ和平均应力m σC 、疲劳极限r σ和应循环次数ND 、疲劳极限rN σ和应力循环次数N5、表示 之间关系曲线叫疲劳曲线。

A 、应力σ和时间tB 、应力幅a σ和平均应力m σC 、疲劳极限r σ和应循环次数N D 、疲劳极限r σ和应力循环次数第13章 螺纹联接一、判断题1、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以加大螺栓直径。

()2、紧螺栓联接的螺栓强度公式中,1.3是安全系数。

()3、在螺栓工作拉力和剩余预紧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螺栓的刚度和减少被联接件的刚度,都可以收到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效果。

()4、受横向载荷的普通螺栓所受的载荷是工作载荷加剩余预紧力。

()5、在受轴向变载荷的螺栓联接中,为了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采用增大螺栓刚度的办法来实现。

( )二、选择填空题1、采用凸台或沉头座作为螺栓头或螺母的支承面,是为了。

A、避免螺栓受弯曲应力B、便于装垫圈C、减少预紧力D、减少挤压应力2、螺纹联接中,螺纹的公称直径为。

A、小径B、中径C、大径3、当被联接件之一很厚,联接需常拆装,常用联接。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八下地理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主要介绍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区域的特征、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区域发展的原则。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区域概念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运用区域发展原则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感受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掌握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3.学会运用区域发展原则分析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2.运用区域发展原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理解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3.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2.制作课件;3.准备讨论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区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区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呈现(10分钟)展示案例资料,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案例分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4.巩固(10分钟)呈现讨论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以及运用区域发展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7章-评价中心课件

第7章-评价中心课件

文件筐测验
优点: 1. 生动、真实、便于操作和控制、具有灵活性 2.直观、公平、能够预测潜能(尤其是管理潜能) 3.效度较高,许多研究表明工作绩效与公文筐测验之间的相 关度都比较高。
文件筐测验
缺点: 1.评价者与应试者之间通常没有互动交流; 2.编一套好题比较难,时间长,成本高; 3.评价标准缺乏客观性,评价一致性低。
请记住您现在的身份和今天的具体日期是: 2004 年2 月26 日,大地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经理 许信
公文筐测试的题目:
1. 对每一个文件写出处理意见以及您的处理理由。
1.高一宁:男,28 岁,去年刚加入公司,此前是北京 一家通讯公司的业务代表,有很强的进取心,对市场有 独特的见解,常有好点子,但在销售方面的资历较浅; 2.周子林:男,35 岁,是一位资深的销售代表,在公 司已有6 年工作经验,定额完成率相当不错,目前已完 成了目标责任额的120%,但比较自负,与同事的竞争 意识颇强; 3.赵语凯:男,40 岁,加入公司已有10 年,是一位 资深的销售代表,每年都能完成任务,善于与客户高层 打交道,但在客户规划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对进一步发 展没什么期望。
后来英国、美国的军方借鉴了德军的这个程序,建立了自己 的比较成功的评价中心。
二战后,这种方法被复员的军官带到了工业企业中。 从1952年起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实施了为时4年“管
理进步计划”,运用了小组活动、情境模拟、面试和心理测 验,按照25条标准对公司的几百名员工进行了多次的评价和 长期的评估,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从此,评价中心在工业组织中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在德国、 菲律宾、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不同文化 的国家均得到接受和广泛的使用。据估计,1980年仅美国就 至少有2000个组织使用了评价中心。

北师大版2019年八上数学: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示范教案

北师大版2019年八上数学: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示范教案

北师大版2019年八上数学:第7章-平行线的证明示范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2019年八上数学第7章主要讲解平行线的证明。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几何的其他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几何图形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发现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平行线的应用。

3.练习法: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学具:几何画板、直尺、圆规。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公路、铁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是否存在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呈现(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几何图形,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操练(10分钟)1.教师提出一组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巩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证券投资实务》第7章教案

《证券投资实务》第7章教案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说明:本页用于某一章节或某一课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该表可根据内容加页【案例导入】面对股价的上下波动,A感到忐忑不安。

证券价格每天都在变化,可谓有涨有跌,那么证券价格波动有哪些规律呢?证券投资分析就是研究证券价格波动规律,主要包括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基本分析侧重于分析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技术分析侧重于分析股票价格的波动规律。

看来A还得好好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构建起正确的证券投资理念。

思考与讨论(1)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的区别和特点分别是什么?(2)作为学生,怎么理解证券投资分析的重要性?第一节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证券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

证券投资市场是一个既有风险又有收益的市场,投资者要想回避风险,获得最大投资收益,就应该进行必要的证券投资分析,从中寻找风险小、回报大的投资时机。

因此,证券投资分析是进行证券投资的依据和前提。

一、证券投资分析的作用和主流理论证券投资分析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专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对来自各个渠道的、能够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判断其对证券价格发生作用的方向和力度,以确定证券价值或价格变动的行为。

证券投资是以投资者承担相应的风险为代价而获得回报的。

投资者在持有证券期间,预期回报率与所要承担风险之间是一种正向的互动关系。

预期回报率越高,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预期回报率越低,投资者所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小。

(一)证券投资分析的作用证券投资分析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是投资者对投资对象所作的进一步、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同时也是投资者为证券投资所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准备。

证券投资分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投资决策贯穿于整个投资过程,其正确与否关系到投资的成败。

(2)有利于正确评估证券的投资价值。

投资者之所以投资证券,是因为证券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消 费)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消  费)

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 消 费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7.1 生命周期储蓄(Modigliani and Brumberg ,1954)。

考虑一个个人,他的生命期限由0至T ,终生效用由()()0d Tt U u C t t ==⎰给出,其中,()·0u ' >,()·0u '' <,这个人的收入0Y gt +,其中0t R ≤≤,并且R t T ≤≤退休年龄R 满足0R T <<。

利率为0,这个人没有初始财富,不存在不确定性。

(a )这个人的终生预算约束是什么?(b )这个的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路径()C t 是什么?(c )作为t 的函数的个人财富路径是什么? 答:(a )对于这个人而言,他终生消费的现值必须小于或等于终生收入的现值(个人并没有原始财富),从而有:()()0d d TTt t C t t Y t t ==≤⎰⎰ (1)由于此人的收入为()()00Y t Y gt t R =+ ≤≤,()()0Y t R t T = ≤≤,所以他收入的现值为:()()2200000011d d 22RTRt t t Y t t Y gt t Y t gt RY gR ===⎡⎤=+=+=+⎢⎥⎣⎦⎰⎰ 因此,这个人的终生预算约束为:()2001d 2Tt C t t RY gR =≤+⎰ (2) (b )因为()·0u '' <,且利率和贴现率都为零,所以效用最大化问题简化为要求消费保持不变。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分析 教案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分析  教案

第七章现金流量表分析1.本章重点内容(1)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的概念、现金流量的种类(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3)现金流量表比较分析方法(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本章难点内容(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3)主要筹资活动现金流量项目分析的方法和信息使用3.本章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关系(2)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利润的综合分析思路与方法三、本章应讲授的内容1.现金流量分析的目的与内容介绍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现金流量,阐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关系。

2.现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结合现金流量表介绍现金流量表分析可达到的目的。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5.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阐述在企业筹资活动中涉及到的与现金流出、流入相关的项目。

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关系分析对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等,结合实例来介绍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关系。

四、课堂讨论1.讨论题目: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有何关系?2.参考答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能弥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不足。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可以提供企业某一日期资产或负债的总额及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分布情况,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

但是,资产负债表无法说明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利润表中有关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等信息说明了经营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但由于利润表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和计量收入与费用的,没有提供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信息。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7章 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_5

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7章 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 第二节 化学方程式》_5

1. 下述方式描述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的化学反应,你觉得哪种方式最好?请说明理由。

(或表述为:什么是化学方程式?)2. 请从定性的角度说一说化学方程式 “2H 2+O 2=== 2H 2O ” 表示的含义是什么?请从定量的角度说一说化学方程式 “2H 2+O 2=== 2H 2O ” 的含义是什么? (或表述为: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3.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呢?点燃点燃小结提升:梳理收获提出新问题:定义【问题1】下述方式描述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的化学反应,你觉得哪种方式最好?请说明理由。

【展示】四种表示方式:【提问】你能不能结合③和④的优点写出一个更科学的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它既便于人们实行交流又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请你试着写出这个式子!【展示】2H2+O2=== 2H2O【板书】一、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和数字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定量: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说出】①好,理由是表述直接。

②好,理由是体现了反应物、生成物、条件和化学反应。

③好,理由是书写简便,便于不同语言的人实行交流;但不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④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但书写费事。

【试着写出】【聆听】记录笔记【板书】给“化学式”画框点燃式里的数字不同。

【板书】定量:微粒个数比【提问】还有什么量的含义呢?【说明】物质之间的反应不是一两个分子间实行的,而是大量分子聚集成物质集体作用的结果。

我们把分子个数扩大n倍,计算它们物质的质量比。

【板书】定量:物质的质量关系【提问】2H2O2 === 2H2O+ O2↑的含义是什么?子。

【推导】分子个数比相对质量比物质质量比【说出】每与生成【明确】物”和“物质的质量关系”属于方程式的宏观含义。

粒个数比”属于方程式的微观含义。

【书写并交流】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分子生成子和份质量的过氧化氢反应生成36氧气。

【问题3】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MnO2【示范】第四步:检查配平条件【练习】请写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指导】小组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化学变化中气泡的冒出、沉淀的产生、能量的变化。

第7章第2节人体的呼吸说课稿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7章第2节人体的呼吸说课稿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践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分享与展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通过分享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张婴儿出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婴儿出生时需要做什么。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引出呼吸的概念和重要性。
2.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进行简单的呼吸动作演示,并提问其他学生是否能够观察到呼吸的动作和过程。通过这个互动,引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兴趣。
1.对于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困难,我将通过更多实例和实际操作来解释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2.对于实验操作中的安全问题,我将提前进行安全教育,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并确保实验材料和设备的安全性。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进行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如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额外辅导,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作用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魅力。
2.设计一些实验和互动讨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让学生通过吹气球的方式体验呼吸作用的过程,或者讨论呼吸与运动的关系。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共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教案1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教案1

授课教师李玉贞授课班级授课章节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授课题目第一节能量代谢教学地点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其他□课时安排1授课时间(写明日期)教学分析生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以解剖学为基础,为病理学打下基础,也是临床中运用的学科。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知识)1、熟悉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利用2、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3、掌握基础代谢率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通过PPT展示是学生掌握能量代谢素质目标: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并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教学重点: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基础代谢率教学难点基础代谢率教学设计利用讲授、讨论、多媒体课件、提问、测试、演示与回示等教学手段给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本节课内容。

重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能量代谢和体温的内容。

学法设计本意主要是概念和记忆性内容,因此,为了减少理解的难度和记忆的枯燥。

学习上采用讨论式学习,在讨论中使学习逐步逼进概念。

结合素材、直观的展示能量代谢主要内容,帮助记忆。

教学准备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理学》第二版教材教案、PPT、讨论话题相关的图片、视频及动画教学内容(任务)及过程设计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第一节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一)能量来源1.糖:主要(70%以上) 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或采取的措施与手段和时间分配脑组织所需能量则完全来源于糖的有氧氧化。

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昏迷以及抽搐。

2.脂肪:次之(30%)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二)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其余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ATP中。

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外功,其余的自由能最终也转变为热能。

(图7-1)(三)能量代谢的表示方法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体内食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最终都将转化为热能,并散发体外。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说课稿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说课稿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与地位《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数轴和有序数对后安排的一次概念性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学段内容标准中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求是:(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是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它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三维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遵循这一理念,结合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要求与本节课在这一章节中的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并掌握横轴、纵轴、原点及点的坐标,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的位置和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用游戏活动和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用“坐标”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利用游戏、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积淀学生的数学文化涵养,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知道点的坐标描点,认识点与坐标的对应。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题7》听课记录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题7》听课记录

2024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题7》听课记录一、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回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点的坐标表示、坐标轴上的点、象限的划分、坐标平移等内容。

1.2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复习题来检验大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

大家准备好了吗?”二、教学过程(教师行为与学生活动)2.1 复习题讲解•教师首先展示第一道复习题,并详细解释题目的要求和解题步骤。

•学生认真听讲,并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强调解题的关键点和易错点。

2.2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分发复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尝试解答题目。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2.3 小组讨论•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各自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答案和思路,并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2.4 班级分享与总结•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和解题思路,强调解题技巧和方法。

三、板书设计(提纲式)1.平面直角坐标系基础•定义•坐标轴•象限划分2.点的坐标表示•坐标轴上的点•任意点的坐标3.坐标平移•点的平移规律•图形平移4.解题技巧•认真审题•准确表示点的坐标•注意平移方向和距离四、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复习题,并订正错误。

2.回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3.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了解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堂小结(教师行为)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复习情况,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并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同时,教师也强调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继续保持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六、评价与建议本节课通过复习题的形式,有效地检验了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高等数学CII》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CII》课程教学大纲
难点:多元函数连续、可导与可微的关系;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导数。
课堂讲授
习题9.3:1、2、3、4、7;
习题9.4:8、11、12(3)(4);
习题9.5:2、4、6、10(1)(2)
5
§9.6多元函数微分学在几何中的应用;§9.7方向导数与梯度
§9.8多元函数的极值
6
重点:曲线上一点处的切向量;
曲面上一点处切平面的法向
6
重点:常数项级数的性质;正项级数的审敛法。
难点:常数项正项级数的审敛法;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课堂讲授
习题12.1:2、3;
习题12.2:1、2、4、5
15
§12.3幂级数;§12.4函数展成幂级数
6
重点:幂级数的收敛域与收敛半径;函展成幂级数。
难点:用间接法将函数展开为幂级数;幂级数的和函数的求法;泰勒级数。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式
作业安排
1
第8章§8.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8.2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
§8.3平面及其方程
6
重点: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平面的点法式方程。
难点:向量的向量积。
课堂讲授
习题8.1:15、17;习题8.2:1、2、3、9;
17
第12章习题 课;全面总复习
6
课堂讲授;第12章习题讨论课
合计:
102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
评价标准
权重
完成作业
分A 、B、 C三级;缺交一次扣2分,最多扣20分
10%
到堂情况

第七章电化学习题课

第七章电化学习题课

二、离子平均活度A,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A (电解质) = a = (m /m) 其中 = + + -
a = (m / m )
m
=
( + − +−
)1/
m
三、Debye-Hückel极限公式
ln = −z+ z− A I
离子强度
I
=
1 2
mi zi2
四、可逆电池热力学
(ΔrGm)T, p = –Wr’ = − nFE
解:根据ln =-Az+z-I1/2 , 右式中(NaCl)的数最小。
4. 对于同一电解质水溶液,当其浓度逐渐增加时, 何种性质将随之增加( A )
(A)稀溶液范围内的 (B) m (C) (D) Kcell
5. 某一电解质M+A-,则其a与a之间关系是( D ) (A) a=a (B) a=a2 (C) a=a (D) a= a1/
(2)
m (HCl) 0.1 = (HCl) = 35
m (NaCl) 0.01 (NaCl)
m(HCl) = 35 1.26 10-2 0.1 = 4.4110-2 Sm2mol-1
例5. 已知
C/MOL·DM-3 /10-2S ·M-1
① 氯化氢菲罗啉(BHCl) 0.001
1.360
② BHCl+大量B
6. 1mol ·kg-1 K4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 A ) (A)10 (B) 7 (C) 4 (D) 15 mol ·kg-1
解:I=(4×12+1×42)/2=10 mol ·kg-1
7. 将两铂丝插入m(Sn2+)=0.2, m(Sn4+)=0.02 mol ·kg-1 的溶液中构成电池,则E = ( C ) (A) E +0.059/2 (B) E -0.059/2 (C) 0 (D) E +0.0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 参数,π形等效常用y参数。特别是在不知网络内部结构及元件参数的条件下,
子 科
若已知网络的参数就可画出T形或π形等效电路,然后可方便地求得网络的入
技 口或出口的电压、电流响应及功率。

学 5、网络函数是二端口网络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在网络入口接信号源、出
ZYR
口接负载的条件下定义,并用来描述网络传输特性的函数。网络函数分策动函
大 学
5I1 6I2 U1
ZYR
2I1 3I2 U2
Rs I1 1 N 3
7 U1 I1
6 I2
I2
4 I1
3RLU 2

作 而 U1 (Us 7I1) Us 0 7I1 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题解1’图
12I1 6I2 0 解得 2I1 3I2 U2
制 数与传输函数(又称转移函数)。同对端钮上相量之比称策动函数;非同对端 作 钮上相量之比称传输函数。用A参数表示的
输入阻抗
策动函数: 输出阻抗
Zin

a11Z L a21Z L

a12 a22
Zout

a22 Z s a21Z s
a12 a11
输入导纳与输入阻抗互 为倒数;输出导纳与输
(2)
知z12≠z21, z11≠z22所以该二 端口网络N是非
西 安
将式(2)与z方程标准形式对照比较,得z参数矩阵

互易、非对称的 网络。
子 科 技 大 学
Z


z11 z21
z12 z22


5 2
6 3

Rs I1 1 N 3
I2
ZYR
制 (2)由z参数矩阵画二端口网络N 作 的z参数T形等效电路,如题解1图
j60 ( j100) Zin0 j60 j60 j100 j90
西 所以N网络输入端口特性阻抗

电 子
Zc1 ZinZin0 ( j160) j90 120

技 大
同理,N网络输出端口开路、短路阻抗分别为

Zout j60 j100 j40
Zout
U2 I2
Us 0 2
第7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4) 参看题解2 图,联系输入阻抗概念,显然可得输入端口电流
I1

Us Rs Zin

600 73
60 A
西 由式(3)得
安 电 子
1
1
I2


3
I1


60 3
2180
A
科 技
所以负载电阻RL上消耗的平均功率
(1)
第 12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令 I1 0 (入口开路),由图可见
I3 I ,
I2 I
U ( I I2 ) 1 ( 1)I
西
安 电
U1 1 I3 2I U I 2I ( 1)I
子 科
所以



z12
出阻抗互为倒数。
第2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电压传输函数
西 安
传输函数:


电流传输函数 传输阻抗


大 学
传输导纳
Ku

ZL a11ZL a12
Ki

1 a21ZL
a22
ZT

ZL a21ZL a22
YT

1 a11ZL a12
二者可不互为倒数 呦!
ZYR
Rs I1
U1
N
0.5U3
I3
1
I1
2I24
1
U3
I2
U2 RL
题1图
ZYR
(4)求输入端口电流 I1 、输出端口电流 I 2 及负载电阻RL上消耗的功率PL。
制 作

(1) 此问题应用定义求z参数麻烦,推荐用
回路法排方程与标准的z方程对照求得z参数。
在原图电路上设网孔电流 如题1图中所标。显然
第 10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Zin Zc1 120 Rs
考虑网络N为纯电抭网络,输入阻抗Zin吸收的平均功率即是实际负载电阻RL上 吸收的平均功率。由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可知
西 安 电
PL2

Us2 4Rs

2402 4 120
120W


技 实际中若遇负载电阻值与电源内阻值不匹配,可在电源与负载之
第8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2. 图示电路,虚线框围起来的部分是由纯电抗元件构成的二端口网络N,把它
插R(1s)=入若1到2不0电Ω插,源入U与网 s 负络 载2N4,之0 直间0接。V将负。负载载电与阻电RL=30Ω是12不0能改变j60的 。N已j6知0电源的内阻
中虚线所围部分。
Us 600 V
7 U1 I1
4 I1
6 I2
3RLU 2
(3) 设网孔电流 I1 、I 2
列写网 孔方程
5I1 6I2 6I1 3I2
U1 4I1
即 5I1 6I2
U2
2I1 3I2
U1 U2
题解1图
第6页
前一页
安 电
能混淆。
子 科
2、从端口相量关系引入二端口网络特性的四组常用的Z、Y、A、H方程及相应
技 大
的z、y、a、h参数,这些都是二端口网络的基本概念。在不知道网络内部的具
学 体结构及元件参数的情况下,通过实验手段测试出网络的参数,就可分析出网
ZYR
络的各种传输性能及端口的电流、电压响应。网络参数只与网络本身的结构、
大 学
PL I22RL 22 3 12W
ZYR
制 本题是二端口网络综合性的题目,求网络参数、画T形z参数等效电路、 作 求输入、输出阻抗、求端口电流及负载上消耗功率。本题在求输入、输出
阻抗时不是套用公式求的,而是画出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以后,排方程 应用输入、输出阻抗最基本的定义式求解的。

作 特殊情况(开路、短路)下的各网函数可由上述相应诸式容易得到。
6、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经常使用特殊情况下的输入、输出阻抗:
输出口开路时网 络的输入阻抗
Zin

a11 a21
输出口短路时网 络的输入阻抗
Zin0

a12 a22
第3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输入口开路时网 络的输出阻抗
Z out
制 作
端口网络属于不可逆二端口网络。

a22 a11
输入口短路时网 络的输出阻抗
Zout 0

a12 a11
这些特殊情况下的输入、输出阻抗容易测量得到,所以又常称为二端口网络的
实验参数。
西 安
7、特性阻抗是二端口网络的一个重要的影象参数。它是采用输入、输出阻抗
电 影象制约关系来定义的。应用特性阻抗讨论二端口网络匹配级联非常有意义。

科 技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这里给读者明确,不包含受控源的无源二端口网络一定是可
西 逆网络;含有受控源的二端口网络有可能是不可逆网络,也有可能


子 是可逆网络。本例,当μ=2α时它就是可逆二端口网络,若


大 学
μ≠2α时它就是不可逆网络。不能有这样的错觉:含有受控源的
ZYR
二端口网络一定是不可逆的。只能说,常见的大多数含受控源的二
第1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二端口网络串联: Z = Za + Zb
二端口网络级联: A Aa Ab
二端口网络并联: Y = Ya + Yb
4、任一线性二端口网络,可以等效成T形二端口网络,也可以等效成π形二端
西 安
口网络,二者之间还可以相互转换。就二端口网络等效而言,T形等效常用z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Ⅰ 本章要点归纳
1、互易定理是为表述一类特殊的线性电路的互易性,人们归纳总结出的一个
电路定理,它主要应用于二端口网络的互易性分析及网络的灵敏度分析。互易
定理的三种形式均可简述为:激励端与响应端互易前、互易后,响应与激励的
西 比值不变。但必须清楚互易定理三种形式各自所要求的激励、响应的类型,不
“鱼”与“熊掌”二者兼得。
第 11 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3. 图示二端口网络,试讨论α与β应满足什么关系,它才是可逆网络。
讨论: 写二端口网络的z方程为
I1
I
I2
U1 z11I1 z12 I2
西

安 电
U2 z21I1 z22 I2

科 技

I2 0
1.60
A
Rs
IL
U s
RL
所以负载上消耗的功率 PL1 IL2RL 1.62 30 76.8W
题2’图
(2)若將网络N插入负载与电源之间,参看题2图中的N网络,输入端口的开 路、短路阻抗分别为
第9页
前一页
下一页
回首页
第7章 习题讨论课
Zin j60 j100 j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