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高频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高频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是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为内容的活动和制度的总和。
政治学则是研究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的学科,是对政治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府、政权和政治制度等。
1.1 国家国家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人口、领土和主权的整体。
国家是政治实体和政治组织的总称,是一个以一定的领土、人口和政治权力为基础的现实和概念的统一体。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具有自己的主权、领土和政府。
1.2 政府政府是国家的具体行政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构。
政府是国家政权的机构,是国家权力的实际掌握者。
政府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机关,是国家政权在实际运转中的载体。
1.3 政权政权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主体和基础。
政权是国家的主权机构,是国家权力的实际运用者。
政权是国家的支配者和控制者,是国家政治活动的最高主体和基础。
1.4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组织的总称,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模式。
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机构的总和,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调整、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和程序。
二、政治的发展和演变政治的发展和演变是政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政治考试中经常涉及。
政治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政治、古代政治、近代政治和现代政治。
2.1 原始政治原始政治是人类社会刚刚出现时期的政治形态,是人类社会最早期的政治活动和组织形式。
原始政治是人类社会最初的政治制度,是最原始的政治权力的形式。
2.2 古代政治古代政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比较长的时期的政治形态,包括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和农业国家的政治制度。
古代政治是封建社会和农业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总称。
2.3 近代政治近代政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的政治形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国家和工业国家的政治制度。
近代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工业国家的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的总称。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体制与原则1. 国家政治体制的定义与特点2. 民主与专制的区别3. 联邦制与单一制的比较4. 三权分立的原则与实践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6. 政治合法性的来源与意义二、政治思想与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基本原则2.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理念3. 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的政治观点4. 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政治影响5. 社会契约论与权利理论三、政治组织与行为1. 政党的类型与功能2. 利益集团的作用与影响3. 选举制度的类型与特点4. 政治参与的形式与途径5. 政治暴力与非暴力抵抗的分析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1. 国际体系的构成与运作2.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角色3.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与实践4. 全球化对政治的影响5. 和平与冲突的理论五、政治制度与政策1. 宪法的结构与功能2. 行政、立法与司法的相互关系3.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4. 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影响5. 环境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六、公民权利与政治义务1. 公民权利的分类与保护2. 政治义务的内容与重要性3.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责任4. 人权的概念与国际保护机制5. 少数群体权利的特殊保护七、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1. 政治文化的组成与影响2. 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变迁3. 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角色4. 公民教育与政治社会化5. 政治信任与政治参与的关系八、政治发展与变迁1. 政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 政治体制的变迁与转型3. 民主化与威权主义的循环4. 政治稳定与政治危机的管理5. 未来政治趋势的预测与分析请注意,这个总结是为了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框架,用于复习和准备政治会考。
每个部分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此外,实际的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地区、教育体系和年份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结合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指导书籍进行详细学习。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详细归纳和整理高中政治2024年会考的知识点,以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本文档将涵盖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内容。
一、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1. 公民与国家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2. 公民的政治参与-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3.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我国的选举制度- 选举的原则和程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使二、经济生活1.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 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平等交换和公平竞争- 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3. 企业和劳动者- 企业的性质和作用- 劳动者的权益和保护4.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合理三、文化生活1.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文化生活的选择-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科学文化建设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四、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2.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3. 政治参与和政治协商- 公民参与政治决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党风廉政建设本文档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详细的政治学科年会考知识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备战考试。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会考政治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设计。
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
3.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5.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6.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7.我国的国体: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0.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以上是部分会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
新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新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的基础和指导,它是对政治现象的系统性理论反思和深入思考。
政治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国家、政治制度、政府、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信仰等内容。
1.国家:国家是一个有着明确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的统一整体的国际独立政治组织体。
国家的主要成分包括本土和人民。
国家的主要职责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国家经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国家文化等。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的总称,它是政权组织和行使政权的结构和程序的总称。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分配和权责分工等。
3.政府:政府是国家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权力机构。
政府的职责包括国家的施政和管理、公共事务的处理、社会秩序的维护、国防和外交等。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制度赋予国家的权威,它是政府行使权力的依据。
政治权力主要包括立法权、执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
5.政治权利:政治权利是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等。
6.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人们在政治运动中的一种行为,包括政治参与、政治抗议和政治争先等。
政治行为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7.政治文化和政治传统: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文化,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制度和风尚。
政治传统是国家政治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8.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人们对政治理念和政治体制的一种认同和信仰。
二、国家政治制度国家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的总称,它是国家政权组织和行使政权的结构和程序的总称。
国家政治制度包括立宪制度、总统制、议会制和半总统制等。
1.立宪制度:立宪制度是一种以宪法为基础的政治组织形式。
立宪制度的特点是政治权力的有限化、权利的稳定性和政权的衡量。
2.总统制:总统制是一种以总统为主要行政机构的政治组织形式。
总统制的特点是总统具有相对较大的权力,实行总统与内阁制度。
会考知识点总结政治
会考知识点总结政治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核心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在政治制度中,立法机关是国家的立法机构,主要负责制定法律、监督政府和解决社会矛盾。
行政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主要负责执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和维护社会秩序。
司法机关是国家的司法机构,主要负责审理案件、维护法律和保障人民权益。
政党制度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负责发挥政治职能、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
选举制度是国家的选举组织形式,主要负责选举国家领导人、监督政府和保障选举权。
二、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治生活和政治运行的总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领导层、政治机构、政治组织、政治制度等。
在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层是国家的政治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决策、指导和管理国家事务。
政治机构是国家的政治机构形式,主要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等。
政治组织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政治协商组织等。
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系、政治文化等。
三、政治制度建设政治制度建设是指国家对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政治体系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
在政治制度建设中,政治制度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主要包括政治组织形式、政治机构设置、政治体系机构等。
政治体系改革是国家政治体系进行重大调整和完善,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组织形式、政治机构体系、政治体系结构等。
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政治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和完善,主要包括国家政治体制结构、政治体制机制、政治体制规范等。
四、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国家的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文化传统的总体表现,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理念、政治信仰、政治精神、政治观念等。
在政治文化中,政治理念是国家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总体表现,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文化传统等。
政治新教材会考知识点总结
政治新教材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基本概念1.1 政治的基本概念政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制定规则和组织管理形成社会秩序的活动,是社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1.2 政治的特征和功能政治具有普遍性、崇高性和权力性的特征,其功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等。
1.3 政治学科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政治思想等与政治有关的问题。
1.4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国家的本质等基本原理。
第二章国家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属性2.1 国家的基本概念国家是具有统一的领土、人民和政权的有组织的政治实体,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2.2 国家的基本属性国家具有领土、人口、政权、主权等基本属性。
2.3 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形成是自然形成和人为创设相结合的过程,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进化。
2.4 国家的本质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表和执行者。
第三章政治权利3.1 政治权利的基本概念政治权利是在政治上享有的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权、结社权等。
3.2 政治权利的性质政治权利具有普遍性和有限性的双重性质,既要尊重每个公民的政治权利,又要相互制约和限制。
3.3 政治权利的保障政治权利的保障包括宪法的确立、法律的制定和政府的管理等,保障措施是保障政治权利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政治体制4.1 政治体制的基本概念政治体制是指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管理制度,包括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和管理体制等。
4.2 政治体制的类型政治体制可以分为集权制、分权制、议会制、总统制等不同类型的政治体制。
4.3 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政治体制的运行机制是指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和相互制约关系,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
第五章政治文化5.1 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政治文化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生活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习惯。
会考知识点政治总结
一、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的总称。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地位、利益、观念等导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制度和文化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定的行为和活动。
总之,政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由于地位、权力、利益、观念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
二、政治的意义政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为了维护个人利益和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活动和斗争的总和。
政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行为方式,是一种社会活动。
政治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引导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关系,增强政治观念和政治素质,改善政治环境,提高政治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政治知识的内涵和特点政治知识是人们在政治实践中认识和掌握政治事物的总和,是对政治现象、政治规律和政治经验的认识和掌握。
政治知识的内涵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法律知识、政治经济知识和政治文化知识。
政治知识的特点主要包括政治知识的复杂性、政治知识的不确定性、政治知识的动态性和政治知识的相对性。
四、政治知识的作用和运用政治知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它可以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关系,增强政治观念和政治素质,改善政治环境,提高政治能力,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政治知识的运用主要包括政治知识的教育、政治知识的宣传、政治知识的咨询和政治知识的参与。
五、政治知识的获取和提高政治知识的获取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政治宣传和政治参与。
政治知识的提高主要包括政治观念的提高、政治能力的提高和政治素质的提高。
政治知识的获取和提高需要个人不断努力和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社会的有效配合。
六、政治知识的教育政治知识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素质,提高人们的政治能力和政治意识,使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关系,增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政治会考大题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大题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理论1.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主要包括阶级斗争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国家和革命理论、政党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等。
2. 民主主义理论民主主义是一种政治理论,其基本概念是民主,即指广泛参与政治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洛克、孟德尔等。
民主主义理论包括直接民主、代议民主、平等原则、人权等内容。
二、政治思想1. 孟子思想孟子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其核心思想是“性善”和“性恶论”。
孟子思想主张通过教育,特别是通过礼仪教育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使人们的善性得以发挥和维持。
2. 法国启蒙思想法国启蒙思想是欧洲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理论体系。
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
法国启蒙思想主张的是理性、平等、自由。
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封建专制和教权主义,倡导人权平等、民主和教育等。
三、国家政治制度1. 政体与政权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法定机关的总体性质。
政权是国家政治的执行者,是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的重要主体。
2. 国家分权与合作原则国家分权与合作原则是现代国家宪政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权力分立。
重要的体现形式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分立、相互制衡和相互合作。
四、政治行为1. 政治决策政治决策是国家政权行使职权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环节。
2. 政治交往政治交往是政治参与者之间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行为。
五、政治参与1. 选民行为与投票行为选民行为指选民在选举中所体现的态度和行为。
投票行为指选民在选举中所作的具体操作。
2. 公民社会参与公民社会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途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活。
六、政治文化1.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参与者在政治过程中,接受和传承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202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2023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政治是高中重要学科之一,其会考内容也是考试重点。
在政治科目中,不同地方的考试重点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本文将从常见的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来进行总结。
第一章思想政治基础知识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下,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反映全体人民共同愿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基础的一系列价值观念,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道路。
具体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以及对外开放等问题。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2.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成立。
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共产党人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政治先锋作用。
2.2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面向现代中国、来自于丰富多彩的实践和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革命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之一。
第三章中国现代政治制度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最高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宪法规定了中国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
宪法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性、全方位的根本法律。
3.2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包括民主权利、国家权力机构、基层民主、司法独立、法治文化、宪法保障、法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第四章世界上的国家和政治制度4.1 世界政治地图世界上地理位置、国家政治制度都不同。
会考政治知识点总结
会考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科概述政治学科是研究国家、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以及国际关系的学科。
会考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政治基础知识点1. 国家与国家性质- 国家的定义- 国家的性质和阶级性- 国家机构的组成2. 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 政治权力的来源与分配- 政治制度的类型(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等)- 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发展3. 政治行为与政治参与- 政治行为的主体与形式- 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作用4. 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 政治思想的流派(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 政治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影响5.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 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主权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 - 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三、政治学科的核心能力1. 政治分析能力- 识别政治现象与问题- 分析政治原因与结果- 评价政治决策与政策2. 政治批判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政治制度与政策的批判 - 社会公正与权利的维护3. 政治沟通与表达能力- 政治信息的获取与传播 - 政治观点的表达与交流 - 政治协商与对话的技巧四、政治学科的应用领域1. 政治教育与公民培养- 政治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 公民意识与责任感的培养 - 政治参与与社会服务2. 政策制定与公共管理- 政策制定的原则与过程 - 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政府与市场的互动关系3. 国际事务与外交政策- 国际事务的处理与协调- 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五、会考政治的备考策略1. 系统复习政治基础知识- 制定复习计划,全面覆盖知识点- 通过练习题和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2. 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分析能力- 阅读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政治动态- 分析时事背后的政治原理和影响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表达能力- 参与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 掌握考试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学习答题技巧,如快速阅读、关键词定位等- 在模拟考试中练习时间管理和答题策略六、结语会考政治不仅考查学生的政治知识,更注重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能力。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生活基础知识1. 国家的本质与功能- 国家的定义- 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管理和对外防御2. 政治制度的类型- 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 议会制度与总统制度- 联邦制与单一制3. 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义务4. 政治参与的途径- 选举与被选举- 参与政治讨论与决策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 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1.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 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2. 伦理常识- 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伦理行为的基本原则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法律基础与法治社会1. 法律的概念与作用-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规范作用与保障作用2.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3. 法治社会建设-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概念 - 公民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五、时事政治与国际关系1. 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国家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重要政治会议与决策2. 国际关系基础知识- 国际关系的定义与重要性-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作用3. 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地缘政治与区域安全六、政治会考备考策略1. 系统复习与知识点梳理- 制定复习计划- 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2. 模拟测试与错题分析-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 分析错题原因,查漏补缺3. 考试技巧与心理素质- 答题技巧与时间管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考试压力结语政治会考是对高中生政治学科知识的全面检验,备考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关注时事政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会考知识点
政治会考知识点政治会考知识点概述一、政治基本概念1. 政治定义:政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各阶级、各社会集团之间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目标,通过国家政权机关进行的斗争和协调活动。
2.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指在国家和社会中,某些个人或集团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对他人或集团进行影响、控制和支配的能力。
3.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职权划分、相互关系等。
二、政治制度1.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指通过选举和其他形式,使人民能够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制度。
2. 共和制度:共和制度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不属于个人,而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机构行使的制度。
3. 君主制度:君主制度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由君主个人或家族世袭的制度。
三、政治组织1. 政党:政党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而组成的政治团体。
2. 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指在政治过程中,为了维护和促进特定利益而形成的组织。
3. 非政府组织(NGO):非政府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织。
四、政治过程1. 立法过程:立法过程是指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过程。
2. 行政过程:行政过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
3. 司法过程:司法过程是指法院和其他司法机关审理案件、解释法律的过程。
五、政治文化1. 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是指关于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关系等方面的一套观念和信仰。
2.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行为,如选举、示威、请愿等。
3. 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接受和内化政治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六、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2. 世界政治体系:世界政治体系是指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力量结构和国际关系格局。
3. 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跨国组织。
政治会考必考知识点速记
政治会考必考知识点速记政治会考复习要点梳理政治会考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项重要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治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政治会考的内容涉及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学生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和记忆。
以下是政治会考复习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模块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精神等。
要点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要点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践意义、创新要求等。
模块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点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规范等。
要点二:法律基础的基本内容,包括法律的概念、特征、功能、分类、体系、效力、基本原则、基本精神等。
要点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对法律的支撑作用、法律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规范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协调发展等。
模块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点一: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鸦片战争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领导的革命运动等。
要点二: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改革开放的实施等。
要点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特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和奋起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进步的历史等。
模块四: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历史必然性、实践基础、理论指导等。
政治会考各科知识点总结
政治会考各科知识点总结政治学科的教学大纲包括了世界政治、国际政治、中国政治、政治经济学、政治理论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泛。
下面我们将逐一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世界政治世界政治是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法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各国政治体制、国际政治组织、国际政治博弈等内容。
在了解世界政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加强对国际政治组织和国际政治博弈的认识,掌握国际政治的新动态。
同时,还应该了解不同国家政权制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国政治组织的构成和运作方式。
二、国际政治国际政治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法以及国际政治博弈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国际政治博弈的基本概念,国际体系、国际法律和国际政治博弈等内容。
在了解国际政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关注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掌握国际政治的新动态。
同时,还应该了解不同国家政治体制的发展历程,掌握各国政治组织的构成和其运作方式。
三、中国政治中国政治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中国国家制度、国家机构、政治制度和政治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治运作和中国政治博弈等内容。
在了解中国政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加强对中国政治基本理论和中国政治运作的认识,掌握中国政治的新变化。
同时,还应该了解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政治的运作方式和政治体制的构成。
四、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政治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原理以及政治经济学运作。
在了解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了解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掌握政治经济学的新动态。
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五、政治理论政治理论是政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政治学理论、政治学原理和政治学运作等方面的知识。
政治会考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模块1.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政治自由(3)监督权.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 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5 政府的职能: (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久安的职能(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6.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7.政府的原则:对人民负责。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9.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民主集中制10.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党的执政方式: ( 1 )科学执政( 2 )民主执政( 3 )依法执政(核心)1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15.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16.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17.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8.我国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9.外交政策的基本点:( 1)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 3)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0.政协的职能: ( 1 )政治协商( 2 ) 参政议政 ( 3 ) 民主监督21.公民道德基本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2.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 .经济模块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3.财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2)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4.消费的反作用:(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倒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增长(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提高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5.消费类型: (1)钱货两清消费(2)贷款消费(3)租赁消费6.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收入(2)物价水平7.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贸易全球化(2)资本全球化(3)生产全球化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会考所有政治知识点总结
会考所有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1.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
其主要特点有: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国家政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政治体制;群众路线的政治方针;依法治国的国家政治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国家政治目标。
2. 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由人民行使,依法实行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普选制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管理由议会监督、政治权利保障等。
3. 总结在实际生活中,各国政治制度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以多种政治制度元素的综合运用为特点。
不同政治制度有其优势和劣势,各国可以根据自身国情、历史传统和发展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
二、政治经济1. 国家经济体系国家经济体系是指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主要包括国家政府、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三方面。
在国家经济体系中,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种复杂而有组织的关系。
2.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内在结构和制约条件,是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总结国家经济体系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所有制形式、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三、政治制度1. 国家政体国家政体是指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形式。
不同国家的国家政体各有特点,主要分为议会制、总统制、议会-总统制等。
2. 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政治组织的总称,包括国家权力机构、国家军事机构、国家政府机构、国家党政机构等。
3. 总结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的总称,包括国家政体和国家机构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政治模块1.国体及本质: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5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6.政府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7.政府的原则: 对人民负责。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8.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9.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民主集中制10.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党的执政方式: (1)科学执政(2)民主执政(3)依法执政(核心)1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自治权15.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16.国际关系: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17.国际竞争的实质: 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18.我国外交政策: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9.外交政策的基本点:(1)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3)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0.政协的职能: (1)政治协商(2)参政议政(3)民主监督21.公民道德基本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2.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二.经济模块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配方式:(1) 按劳分配 (2)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3) 按生产要素分配3.财政的作用:(1)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2) 有利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3)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运行4.消费的反作用:(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倒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增长(3)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5.消费类型: (1)钱货两清消费(2)贷款消费(3)租赁消费6.影响消费的因素:(1)居民收入(2)物价水平7.宏观调控的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8.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贸易全球化(2)资本全球化(3)生产全球化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这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10.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基本态度: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三.哲学模块<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4、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5、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用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6、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8、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11、主次矛盾关系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12、主次方面关系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4、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15、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原理: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四>、人生观、价值观1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18、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原理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9、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2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21、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2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