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三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授课设计三篇篇一授课目标:⑴能分角色朗诵课文。
⑵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⑶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练小话剧。
⑷经过对剧本台词的阅读品味,感觉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全局的精神质量。
授课重点、难点:经过语言文字意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广博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难得精神。
授课过程:一、导入板习题⑴“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的本源是什么 ? ⑵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出示目的三、自学指导⑴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 ?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标明。
海洋什么不懂的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⑶指导汇总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习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虑:(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 ?( 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能够看出。
)四、先学 ( 比读书、比写字 )学生张开充分自学,读、说、想,老师巡视。
五、后教 ( 更正比说话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一种说法好?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六、全课小结 ( 比汇总 )第二幕剧本主要经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更正的痛快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必然的认识。
七、当堂训练 ( 比完成作业 )(1)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诵。
(2)指名朗诵,师生谈论。
板书设计:廉颇蔺相如不住你避若是⋯⋯恕我去的事提了背条扔在一跪下扶起( 勇于更正 )( 全全局 )了国的利益篇二一、授课要求⑴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成的。
文内容,“ 罪” 个成的由来。
⑵通朗理解本言,会廉知就改及相如全全局的品。
⑶学会本。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第2课时。在上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和基本情节。本课时将继续深入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成长。
在学科方面,本课时主要涉及语文学科,重点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词语、句子的解读和运用。同时,本课时还将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我会重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我会结合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道德教育资源,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展开讨论。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讨论:“你觉得课文中的主人公为什么选择负荆请罪这种方式来道歉?这种方式有什么特殊意义?”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负荆请罪的意义,我将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扮演文中的角色,体验他们的情感变化和成长。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我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人物会选择负荆请罪这种方式来道歉?”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_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_苏教版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那个成语的由来。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回忆,了解阅读方法。
1.回忆剧本的一样特点及阅读方法。
2.组内交流:①剧本的一样特点和阅读方法;②本课剧本中故事发生的时刻是,地点在,要紧人物有。
3. 班级交流①。
活动二:初读,扫清阅读障碍。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描红并识记生字、明白得新词。
赵国廉颇韩勃上卿毫不惧怕唇枪舌剑老迈昏庸2.组内交流。
3. 展现课文朗读。
活动三:再读,理清故情况节。
1. 默读课文,摸索:①负荆请罪什么意思?②两幕剧分别写了什么?用小标题概括。
2.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检测反馈】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样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差不多要求是什么?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明白得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明白得不明白的词语。
(3)边读边摸索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厉害:难以应付。
惧怕:可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1.选择正确的读音。
廉颇( bō pō)避( b ì pì)让荆( jīn jīng )条2.填上合适的字。
唇()舌()()()相对()()大义()精()神负()请罪宽容()()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什么缘故要请罪?完成【检测反馈】教后反思:教学目标:1.朗读剧本,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活动方案导学设计调整改进活动一:阅读剧本,感受人物形象。
1. 默读剧本,摸索:①蔺相如、廉颇分别是如何样的人?②画出有关语句,把最能表达人物品质的四字词语写在旁边。
2.组内交流,练读相关语句。
3. 全班展现。
一、复习检查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那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如何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苏教版一、教学目的: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召集、大臣、许愿、廉颇、抵御、欺侮、拒绝、战袍、物归原主、负荆请罪。
2.感情朗诵。
3.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情朗诵,体会人物的美妙质量。
三、教学难点:正确了解将相和睦的缘由。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朗诵,导入新课,边听边想:〔1〕〝将、相〞区分指谁?〔2〕这篇文章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2.自在小声读课文,看看«将相和»是分哪几个小故事来写的?物归原主〔1一10自然段〕渑池之会〔11一15自然段〕负荆请罪〔16-18自然段〕教员小结:这篇课文经过物归原主、渑地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和睦又到和好的发作、开展和结果。
3.小组学习〔1〕区分朗诵每一局部,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迟滞。
相互纠正其中的错误。
〔2〕小组长组织大家学习生字新词。
〔3〕质疑。
二、了解时代背景1.齐读第一句话,你是怎样了解的?2.教员引见时代背景。
四、交流小组学习状况五、布置作业1.誊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思索: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团体物?为什么喜欢?并用详细事例来说明。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表达顺序,知道这篇课文经过讲〝物归原主〞,〝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和睦又到和好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同深化地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交流自学状况引导先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团体物。
1.喜欢蔺相如。
由于他机智英勇,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度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板书:机智英勇不畏强暴2.喜欢廉颇。
他知错就改。
教员总结:这两团体物都具有美妙的质量,大家都喜欢。
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就〝物归原主〞这个故事前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物归原主〞1.详细说明在〝物归原主〞中,从什么中央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英勇,不畏强暴的人?〔l〕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情愿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一、教材分析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十六课,篇名为《负荆请罪》。
本课文以“孔融让梨”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一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孔融。
2. 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生字生词,并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高级语言与成语;2.理解孔融为何要负荆请罪,并深入了解孔融的背景和思想;3.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孔融让梨和负荆请罪两个段落的大意;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认识背后的含义和哲理;5.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教学重点1.精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和背后的哲理;2.掌握新生词汇、高级语言和常用成语。
4. 教学难点1.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2.针对孔融精神的探讨和讲解。
二、教学过程1. 情境设计1.现场互动:学生们围成一个圈,由每一个学生阅读一句课文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听到之后可以进行修正或补充。
2.影片解析: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孔融让梨的影片,并进行交流。
带领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什么样的品质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为什么?”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背后的哲学意义。
2. 课文讲解1.阅读全文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孔融为什么要让梨?”“孔融为什么要负荆请罪?”等。
2.对生词、成语、高级语言等重点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从句子结构上理解课文。
3.讲解涉及到的人物和历史背景,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
3. 活动探究1.小组讨论: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孔融的品质发表意见,并针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一个人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才能像孔融一样勇敢、智慧?”2.课堂总结:分组展示讨论的结果,老师辅助各小组总结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品质和在之后的生活中应该努力发扬的品质。
4. 作业布置1.阅读同步练习册上的有关练习;2.创作小短文,评论孔融的事迹,自己的感悟和见解。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接受课程的难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精选17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精选17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体会蔺相如为国家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体会话剧的文本特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整体感知剧本特点,了解每一幕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剧本特点1、直接板书课题,负荆请罪2、齐读课题,据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3、大家进行了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
4、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说说怎样阅读剧本。
5、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弧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据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楚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文中的四字词语。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正音:“赵、唇”是翘舌音,“廉、韩、唇”是前鼻音;“庙、卿”是后鼻音。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词汇量、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基本理解文本内容,但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
2.情感态度: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对道德观念和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他们对于负荆请罪这一题材的故事,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策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问题引导,启发思考: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拓展知识面。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负荆请罪》相关历史故事,了解负荆请罪在古代社会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
要求:阅读后,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负荆请罪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文本。
5.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话描述负荆请罪的情景,或写一篇关于宽容与理解的短文。
6.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搜集与负荆请罪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知错就改、宽容理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负荆请罪【教材解析】《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的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
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
课文赞扬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资料搜集】故事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第三个小故事改编的小话剧。
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
廉颇很不服气,就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的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
而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等我见到蔺相如,非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不可!”这些话很快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他就装病不去上朝,坐车出门遇到廉颇也尽量避让,直到廉颇认识到蔺相如的苦心,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教学预设】请罪原因:廉颇为何请罪,他有什么罪?这需要我们从第一幕话剧中寻找答案。
从第一幕中,了解廉颇的请罪原因。
第一幕廉颇并没有出现,而是蔺相如和他的门客的一番对话。
地点是蔺府。
为了更好地把握请罪原因,可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请罪过程:廉颇“负荆请罪”是剧本第二幕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请罪情节,特别对廉颇当时的表现作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每一个动作、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以及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到位。
从而让学生感受廉颇有错就改的大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
在这两幕剧中表现的人物品质各有侧重,在剧情的发展上,实际上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5.负荆请罪共几课时2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了解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3.通过朗读初步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难点:初步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资源故事《将相和》PPT课件相关背景资料。
预习设计1.通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认真书写习字册。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3.搜集关于“廉颇”和“蔺相如”的有关故事,读一读。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1.回忆以前学过的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比较《负荆请罪》与之有何不同。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10分钟)1. 朗读词语2. 理解词语的意思。
理解:上卿:战国时,诸侯的高级长官称卿,分上中下三级,上卿最高。
府邸:旧时高级官员的住所。
门客:古代寄食于豪门贵族之家并为之服务的人,又称之为食客。
争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寸步不让:哪怕一寸地方也不让,表示立场坚定。
唇枪舌剑:嘴唇像枪,舌头似箭,形容论辩时言辞锋利,争辩激烈。
深明大义:比喻人明白事理。
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0分钟)1.理解“负荆请罪”。
【学程单一】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分别讲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3分钟2.答案预设:第一幕:写了廉颇和蔺相如争位次,比高下,一再挡道,蔺相如不计较,一再避让,体现廉颇居功自傲,蔺相如顾全大局。
第二幕:写了廉颇得知缘由后,负荆请罪,蔺相如满腔欢悦接待,表现廉颇真诚认错,蔺相如宽宏大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负荆请罪 苏教版
5、《负荆请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感情朗读。
3.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听课文朗读,导入新课,边听边想:(1)“将、相”分别指谁?(2)这篇文章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2.自由小声读课文,看看《将相和》是分哪几个小故事来写的?完璧归赵(1一10自然段)渑池之会(11一15自然段)负荆请罪(16-18自然段)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地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3.小组学习(1)分别朗读每一部分,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互相纠正其中的错误。
(2)小组长组织大家学习生字新词。
(3)质疑。
二、了解时代背景1.齐读第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四、交流小组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并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讲“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
1.喜欢蔺相如。
因为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2.喜欢廉颇。
他知错就改。
教师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
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就“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先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完璧归赵”1.具体说明在“完璧归赵”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l)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负荆请罪教案设计苏教版
5.负荆请罪【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有三篇文章,均是围绕着爱国、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向人间撒播真爱的崇高精神境界,所以主题可以叫“人间真情”。
《负荆请罪》是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叙述的故事来源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个多幕剧的话剧剧本,共有两幕。
第一幕是蔺相如笑劝韩勃;第二幕是廉颇负荆请罪。
这两幕历史小话剧的内容各有侧重,第一幕侧重蔺相如的表现,第二幕侧重于廉颇的言行。
第一幕是第二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幕是第一幕的发展和结果,两者互为依存,不可或缺,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文章的主旨就是戏剧创作的灵魂,就像清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李渔关于戏剧创作的观点:“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在这篇历史小剧本中,“主脑”就是“和为贵”,深刻内涵就是“国为重”。
剧本主要通过描写人物间的对话,辅之以动作、神态等鲜明地蔺相如为国家利益而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爽直磊落、知错就改的大将风范。
【学情分析】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学生掌握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要着重引导学生去认真感悟剧本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所展现出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从“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说起,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
【教学策略及设计说明】本课的教授依据新课标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以“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去思考串联起全文。
采取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取长补短,最后师生交流心得,集思广益:先由韩勃生气,蔺相如解释引出“和为贵”,继而围绕这一主题探究内涵,深化认识,然后又紧承“和为贵”这一主题转到廉颇负荆请罪,揭示缘由“国为重”,最后于表演中升华主题,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感同身受,传承中华美德。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准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
【对剧本第一幕的过渡性小结,为的是引导学生在前面进行演绎性思维对“和为贵”这一内涵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归纳小结一下,以便能从整体上把握第一幕的主要内容,并顺势引入探究其背后内在原因“国为重”这一环节的学习。】
2.一“跪”认错,负荆请罪明大义
(1)请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幕,圈圈画画,找出表明廉颇确实认错的语句,书写感受。
(4)追问:廉颇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说出以上这些话语的?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廉颇是在“没穿上衣,背着一
根荆条”和“跪”着的情形下,诚心实意地认错请罪的。
(5)设疑补白明理:
①这一跪,跪去了自己的,跪得了自己的
②这一跪,跪去了蔺相如的,跪得了蔺相如的
③这一跪,跪去了秦国的,跪得了赵国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历史小话剧,所反映的故事来源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剧本分两幕--第一幕:蔺相如笑劝韩勃;第二幕:廉颇负荆请罪。这两幕历史小话剧各有侧重,第一幕侧重于蔺相如的表现,第二幕侧重于廉颇的言行。第一幕是第二幕的前提和基础,第二幕是第一幕的发展和结果,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3.学生能在切实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合作排演小话剧,并在这一过程中沉淀对语言文字的积累。
【教学准备】
1.运用节奏朗读法和一口气朗读法读熟课文。
2.运用字形结构分析法和字义理解辨形法能读会写生字新词,并在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领会词义。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考心得,老师巡堂,做适当指点。
(3)师生交流语句,理解廉颇认错之因
语段一:蔺大人,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2.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
教学内容1.课文导读:通过导读,介绍本课文的背景和基本情节;2.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3.经典语句解析:通过教师解读和学生讨论,探讨本篇文章所体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1.掌握《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2.通过阅读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并与主题思想联系起来;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相关背景视频,介绍本次课学习的课文《负荆请罪》的背景。
步骤二:阅读课文教师分段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己进行阅读。
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将课文分为小节逐一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步骤三:阅读理解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掌握重要语言知识,例如:•黄庐的发明到底是什么?•小兰和别的同学为什么不愿意和黄庐玩?步骤四:经典语句解析教师就课文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解析,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学生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步骤五:课外拓展教师通过讲解案例、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分享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的案例,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测验及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肯定优秀表现,提出具体建议并进行指导。
课后作业1.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并阐述其主旨思想;2.列举三个关心他人、宽恕他人的案例,并进行分享。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提高阅读能力和掌握重要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懂得关心他人和宽恕他人,成为有良好素质的公民和一名优秀的学生。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负荆请罪》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是一篇讲述文化礼仪的故事。
篇章结构为“起、承、转、合”,叙述了孙悟空因自负而被困于荆棘中,最后聆听了老和尚的教诲,悟出了“文化能够磨平个性”,学习了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并取得了解脱的良机,人物刻画鲜明,寓意深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悉《负荆请罪》这篇语文课文。
2.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掌握词语的用法,如“自负”、“谦卑”等。
4.理解文化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礼仪意识和修养。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化礼仪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谦虚谨慎、尊重礼仪的态度。
2.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文化礼仪的概念的理解。
2.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3.掌握词语用法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1.突破学生“文化能够磨平个性”这一概念的理解。
2.将文化礼仪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
四、教学策略1.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提问、讨论、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化礼仪产生共鸣。
3.通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1.以“孙悟空自负导致困在荆棘中”为情景,通过课件、PPT等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引发学生讨论愚蠢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应该具有怎样的修养和文化素养。
3.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回答“文化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讲授1.通过课件或板书的方式,讲解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2.讲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如“自负”、“谦卑”等。
3.讲解文化礼仪的概念和其重要性。
3.练习1.阅读原文,理解故事情节,并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文化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成果。
4.总结1.总结本课内容,并回顾文化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化礼仪融入日常生活,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苏教版)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过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2.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错怨相赠”、“礼尚往来”等成语和俗语的意义和用法3.练习对话技巧和演讲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团体合作和沟通能力二、教学内容1.《负荆请罪》故事情节的阅读和分析2.成语和俗语的辨析和运用3.话剧表演和演讲练习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负荆请罪》故事的情节和主旨2.学习成语和俗语的用法和意义3.练习表达和情感交流的能力难点1.理解成语和俗语的内涵和外延2.学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的提高四、教学方法1.听读模式教学法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法3.情景模拟演练法4.话剧表演和演讲练习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成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学生猜想一下这句成语的意思。
2.请同学举例说明在什么情境下使用这个成语。
第二步:阅读故事(25分钟)1.教师让学生先以朗读的方式听读小说《负荆请罪》。
2.学生自己阅读小说,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意义并回答以下问题:(1)《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和主旨是什么?(2)为什么大臣愿意负荆请罪?(3)你认为大臣和国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教师进行复述和总结,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旨。
第三步:学习成语和俗语(20分钟)1.老师介绍几个常用的俗语和成语:(1)错怨相赠(2)礼尚往来(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兔死狗烹2.教师解释和举例说明以上几个俗语和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3.学生阅读例句,并设想自己在情境中使用这些成语和俗语。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语或俗语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询问自己选择的成语或俗语有什么意义和使用方法,在组内分享,梳理出几个情境中使用该成语或俗语的案例。
第五步:演练活动(30分钟)1.把学生分成2组,让他们分组排练一出话剧,内容是《负荆请罪》中的一段对话。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教材分析:《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两人和好后,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由于这是个多幕剧,文本呈现形式与以往所学有所不同。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
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的主体是人物对话,也叫台词。
学情分析:对于这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以下一些障碍:一是剧本并没有提供历史故事清晰的来龙去脉,二是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并不习惯。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悟台词所烘托出的人物形象,并能根据括号内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揣摩出人物的内心;二、加强语言实践活动;三、渗透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理清“负荆请罪”这一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
3.练习排演课本剧,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及蔺相如顾性大局的品质。
4.通过学习,适当拓展,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练习排演课文剧。
难点:通过揣摩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的意思和来源。
2.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排演话剧。
3.通过对剧本语言的阅读,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重点难点:1.分角色朗读剧本第一幕,排演话剧。
2.感受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将相和”的资料。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成语“负荆请罪”的意思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老师及时鼓励与评价)2.学生做好表演准备。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5 负荆请罪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负
负荆请罪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2)谁向谁请罪?(3)为什么要请罪?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4)结果怎样?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
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
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 负荆请罪【教材解析】《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的人物。
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
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
课文赞扬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资料搜集】故事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第三个小故事改编的小话剧。
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
廉颇很不服气,就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的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
而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等我见到蔺相如,非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不可!”这些话很快传到蔺相如的耳朵里,他就装病不去上朝,坐车出门遇到廉颇也尽量避让,直到廉颇认识到蔺相如的苦心,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教学预设】请罪原因:廉颇为何请罪,他有什么罪?这需要我们从第一幕话剧中寻找答案。
从第一幕中,了解廉颇的请罪原因。
第一幕廉颇并没有出现,而是蔺相如和他的门客的一番对话。
地点是蔺府。
为了更好地把握请罪原因,可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请罪过程:廉颇“负荆请罪”是剧本第二幕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请罪情节,特别对廉颇当时的表现作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每一个动作、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以及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到位。
从而让学生感受廉颇有错就改的大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
在这两幕剧中表现的人物品质各有侧重,在剧情的发展上,实际上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
教学中要把握好文体特征,大胆地通过对话训练,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剧本语言的特点,结合课后练习4,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对于这一多幕剧本,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存在以下一些障碍:一是剧本并没有提供历史故事清晰的来龙去脉,二是剧本的呈现方式学生并不习惯。
因此,本课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悟台词所烘托的人物形象,并能根据括号内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揣摩出人物的内心;二、在学生充分感悟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排演剧本,加强语言实践活动;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析人物形象和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指导。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会阅读剧本。
练习排演小话剧。
4、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5、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领悟本文的表达方法,练习仿写。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阅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由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剧本的特点,学会阅读剧本。
4、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感受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
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
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
剧本一般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性格特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剧本是《负荆请罪》,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理解“负”和“荆”的意思。
2、围绕课题质疑,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识、写。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生字,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评价指导。
(2)学生复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读准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上卿府邸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宽容大度负荆请罪3、检查朗读课文。
(1)开火车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难读的地方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1、品读负荆请罪的原因。
抓住韩勃和蔺相如的对话,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蔺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心系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1)默读第一幕,抓住括号里的词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说说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讨论交流,说说蔺相如的哪些言行令人敬佩。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
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会怎么样?”(3)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4)指导朗读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读负荆请罪的经过。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精神。
(1)过渡:蔺相如顾全大局,一心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的品质令人敬佩,就连心高气傲的廉颇在明白了蔺相如的一番苦心后也满怀愧疚,前去蔺府请罪。
那么,他是怎样请罪的?蔺相如又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蔺府去欣赏那感人的一幕。
(2)默读第二幕,边读边标出描写廉颇负荆请罪时语言、动作、神态的词。
(3)理解“负荆请罪”,结合标画的词语说说廉颇是怎样负荆请罪的。
(图文结合)从这里你感受廉颇是怎样一个人?引导学生抓住“跪下来”、“抽我一顿”、“实在对不住”、等词让学生感受廉颇的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4)想象廉颇负荆请罪的景象,练习感情朗读,读出廉颇的真诚。
(5)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又是怎样表现的呢?再次默读课文第二幕,标出描写蔺相如表现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引导学生抓住“连忙仍”、“伸手扶”、“快请起”等词语体会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联系上下文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6)最后的结果怎样? (和好如初,齐心协力共同保卫赵国。
)读读句子,想象当时情景,练习感情朗读。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幕。
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受人物形象。
四、课堂总结。
1、交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课堂总结与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5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勇于认错顾全大局知错就改宽容大度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本课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练习排演小话剧。
3、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形象的习作方法,并练习仿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本课生字词,同桌相互订正。
2、展示评价学生书写,并复习改进提高。
3、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战国时代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二、领悟表达方法,仿写。
1、回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看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的知错就改的精神分别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描写中,这些描写给你什么启发?(2)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感悟写法。
作者主要通过描写刻画了人物性格特点。
2、学以致用,完成写话。
(1)激发兴趣,提出训练要求。
在描写人物时,抓住人物的进行细致地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所描写的人物有深入地了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仿照这种写法用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特点。
(2)学生完成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写话,集体评议修改。
三、排练小话剧。
1、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
先让学生读好剧中人物各自说的话,再琢磨怎样把这些话的感情表达出来。
2、排演小话剧。
让学生自由结合,练习排演,再指名表演。
四、课堂总结。
1、交流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说说自己以后怎样运用于习作。
2、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评议总结。
五、作业:阅读历史故事《将相和》。
六、板书设计:5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勇于认错顾全大局知错就改宽容大度(语言动作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