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金线莲组培苗栽培技术

金线莲组培苗栽培技术


,
栽植 宜浅忌 深
,
,
每亩 栽 后喷洒清

,
2 2 1
松土 除草
:
防止土壤板结 促进根 系
:
,
生长
. . . .

温 0 5 水 棚 内 度保持 2 ~ 2 ℃
1 1
.
并注意保湿

2 2 2
适 时浇 水 合 理 施肥

温度 生长适 宜温 度 是2 ~ 2 ℃ 0 5
2 2 3
:
提高 土 壤 空气 湿 度 栽植后 的生长 阶段 通 常
次年
( 麦 杆草均 可 每 亩 小 区 需 草料 15 0 卜 2 以X)千 克 做 好 开 沟 排 水 尤其 是低 洼地 的
稻草



,
4 月初
当茶 芽长 到 3
e s
4 片 叶时 可 选择 阴天揭
开 沟排 水
,
降低地 下水 位

,
对 防治 茶褐色 叶

,
揭膜前要进 行炼苗
让 苗逐渐适应环
斑 病十分有效

树抗 冻 能 力
,
,
而 且 有 利 于 明年 名 优茶 的早

耗水分
. 4 6

管理 秋 冬 季嫁接后 一 般 不 需经 常浇 水
可 掀 膜 接纳 雨 水
, ,
产 并可 减轻 明年 的草害 推荐对 有条件 的 茶 园进 行铺草 材料 可 就地取 材 青柴 草
, ,
、 ,
逢雨

,
保 证膜 内湿润
,

,
选 择在有林 有水的 山 沟 以保证 阴凉 有水 灌溉 冬 季 避 风 保暖 减 少 散 热 保持 湿 . 5 m 度 且 交 通便 利 棚 内畦高 0 1 ~ o Z 畦

金线莲调研报告

金线莲调研报告

金线莲调研报告——,福建漳州、厦门一、金线莲组织培养 1、培养基制作配制培养基南靖本地大量培养及种植金线莲外,香蕉也是本地一个重要农业种植品种。

上山下乡路途中常常可见大片香蕉种植基地。

本地金线莲培养企业也在培养基配方中加入香蕉作为添加物,此外还有活性炭。

其他配方为企业机密,不对外透露。

分装加塞灭菌2、接种过程:母苗→取出→去除叶片、根部,留下茎→剪成茎段→置入新培养基→摆好茎段→加塞→移至培养室培养4个月→留作母苗↓↘烘干出售出瓶种植茎段长1cm-3cm,每一茎段留一个茎节每瓶培养基接种25左右个茎段3、培养培养条件:培养灯光:普通荧光灯,适宜光强为3000lux左右,但有厂家为控制电费成本低于该光强培养温度:空调控制为25℃左右开灯时间:一般为白天关灯,夜间开灯12h。

主要为夜间温度低,控制空调电费成本考虑。

培养时间:从接种之日培养至出瓶一般为4个月左右,期间不转接,直至金线莲出瓶。

培养目的:留作母苗:继续留在培养室,作为下一次接种的母苗。

烘烤干品:冲洗根部培养基后烘烤成干品后出售。

出瓶种植并洗瓶:出瓶冲洗培养基后进行种植。

清洗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损伤根部,不可使用毛刷,用水漂洗。

4、残次品:残次品:接种剪下的叶片、根茎及炼苗失败的瓶苗洗净培养基后,厂家也将其烘烤成干品制成茶包低价出售。

有的干品在500元/斤左右。

5、典型案例:福建“嘉胜集团”系南靖县乃至福建省最大的金线莲组培集团,该公司有接种室12间,接种工作人员≥200人,金线莲组培苗月产量可达100万瓶。

二、金线莲大棚种植1、炼苗:瓶苗出培养室后一般炼苗15-30d,或者更久。

炼苗一般有专用炼苗大棚,瓶苗出培养室后运至炼苗大棚摆放即可,使瓶苗逐步适应外界的光、温、湿等。

2、出瓶:开盖后适当加水于瓶内,然后摇晃,用手指轻轻勾出苗后,洗净培养基。

3、种植:种植基质:进口泥炭土:珍珠岩=5:1。

加水量:种苗基质和水混合至手抓一把土挤压后约一滴水漏下,即含水量60%左右种植密度:每盆14×14=288株种植盆钵:42cm*42cm,高的无孔盆钵种植方法:用镊子等工具将泥土挖开小洞,将金线莲根部轻轻埋好,一般不超过其底部第一个茎节处。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金线莲,又名黄金葛,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因其独特的金线状叶片而备受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园艺植物的喜爱与需求不断增长,金线莲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金线莲的培养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一、金线莲的生长环境要求金线莲的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通常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在温度方面,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摄氏度,夏季最好不要超过35摄氏度,冬季最低不低于5摄氏度。

光照方面,金线莲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但在夏季高温时需要避免暴露在强烈阳光下,适当的遮荫可以保护叶片不受伤害。

土壤方面,金线莲喜欢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以及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金线莲对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喜欢高湿度的环境,夏季需保持叶片湿润,但要避免积水。

二、金线莲的繁殖方法研究金线莲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分株繁殖和插枝繁殖。

在种子繁殖方面,研究表明金线莲的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通常在15-25摄氏度的温度下,保持土壤湿润,种子就能够顺利萌发。

在分株繁殖方面,金线莲的地下茎具有较强的生长力,可以迅速扩展地上茎叶,因此分株繁殖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有效的繁殖方式。

在插枝繁殖方面,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插枝方法和生长调控手段,将金线莲的插枝繁殖效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大提高了插枝繁殖的成功率。

三、金线莲的生长发育调控研究金线莲的生长发育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植物生长素是影响金线莲生长发育的主要内源激素。

研究发现,外源施用生长素能够明显促进金线莲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生长素成为了金线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调控金线莲的开花和结果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灯光、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素的调控,使得金线莲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花结果,提高了观赏性和经济效益。

四、金线莲的病虫害防治研究五、金线莲的品种改良研究金线莲的品种改良是金线莲培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_陈永快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_陈永快

开2 ̄3次花,花色变异效果明显,花瓣也可由长筒花瓣变为匙瓣或平瓣等;可增加唐菖蒲和百合的花序长度,并可在花序上分生出新的花序,增加小花数,使之紧凑,增长花期,显著增加了商品价值。

碧玉兰作为观赏花卉,其叶的观赏价值也是毋庸质疑的。

通过人工诱变方法可能使碧玉兰的遗传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叶片宽度增加,长度大大缩短,颜色有黄色或者黄绿相间等,表型特征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园艺价值。

3.2辐照剂量直接影响突变的频率在致死剂量以下,随剂量增大,受辐照植物的成活率下降,突变频率上升,增殖率降低。

事实上,由于辐射诱变是随机的,因此对一定的靶标,照射剂量越高引起诱变的概率也越大,同时电离辐射对植物的损伤和抑制也越大。

相关权威学者建议,将植物的成活率为60% ̄70%时所对应的辐照剂量定为其最适辐照剂量。

一般地说,由于诱变选育是一个随机复合事件,其诱变成功率由植物成活率与突变率的乘积决定,对应最大概率积的剂量才是最适剂量。

实际上,考虑到突变体的选择分离和稳定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适当提高辐照剂量以提高突变频率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经长期实践认为,一般剂量的选择通常采用半致死剂量或临界剂量,即达到有较多的变异,又不致过大地损伤植株。

由SPSS分析出来的方程计算得到碧玉兰的半致死剂量为28.88GY,死亡百分率与剂量关系的各点较分散,经精度较高的数理统计分析死亡百分率与剂量之间呈现不对称S型曲线关系。

满足SPSS软件分析要求的条件,故由其计算出来的半致死剂量对诱变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3.3辐射可改变原有花卉品种的某一性状而保留其它优良的特性特别是在降低株高、提高抗性、缩短生育期、改变花色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范例。

碧玉兰的变异植株平均株高比对照矮得多。

至于这种当代出现的矮化植株,有可能相当多是辐射损伤造成的当代效应,只有较少部分是矮性突变的植株。

真假变异植株往往很难分辨,这就需要进行二代以上的系统观察和对比分析,以确定其表现性状的稳定性。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金线莲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组织培养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简介,包括培养条件和步骤。

接着探讨了金线莲组织培养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其在药用价值上的应用。

然后分析了金线莲组织培养的优势和挑战,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最后总结了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展望,强调了其在植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对于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增加药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望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技术简介,植物生长,药用价值,优势,挑战,发展方向,展望,重要性。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线莲(Cordyceps s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金线莲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逐渐增长,但其自然生长环境有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金线莲的培养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金线莲组织培养是利用培养基为金线莲提供合适的养分和培养条件,使其在人工环境中生长和繁殖。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金线莲大规模生产和高效利用,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背景源于对金线莲生长机制和药用成分的深入探究。

通过研究金线莲的细胞分化、生长过程和代谢途径等,可以揭示金线莲生长的规律性,为优化培养条件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探讨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和在药用价值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金线莲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通过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研究,可以加快其繁殖速度、提高其药用成分含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金线莲的需求。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促进金线莲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更好的药用资源。

金线莲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

金线莲种植篇一:组培

金线莲种植篇一:组培

金线莲种植篇一:组培
金线莲因其生长的条件比较特殊,所以野生金线莲相对较少,加之人为的过度采摘,更是加速了野生金线莲的数量减少。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金线莲的需求,组培金线莲苗提上了日程,那今天首先带大家了解一下金线莲的组培地方--金线莲组培中心
一、金线莲组培中心的生产环境:
1.控温(严格按照金线莲的生长环境温度去控温);
2.除菌(室内又有24小时工作的除菌系统,目的是带走尘埃和细菌);
3.专业的设备
4.受过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
二、组培流程:
1.操作人员把精心挑选的种苗取出,用工具将金线莲去根,去叶,只留取中间部位,然后剪成一小段一小段,之后有序的排放在培养基内,用消毒过的瓶盖封口,然后在瓶子上贴上小标签(标上有种植日期,批号,方便统一管理)
2.在瓶内生长过程中,部分金线莲会因为不适应瓶内的生长,而产生问题,因此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逐瓶检查,将有问题的瓶苗都一一挑出,直接无害化处理
三、练苗
经过2个月的无菌培养室组织培育,就进入4个月的大棚练苗环节,练苗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自然光的照射,使得组培苗粗壮,木质化程度增强,从而提高移栽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
四、博商匠农金线莲:
专业的组培中心,生产的组培苗,种植起来事半功倍,而博商匠农的金线莲苗就是产自这么专业的组培中心,先天条件的优秀,后天条件的优越,造就的是博商匠农金线莲的高品质。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线莲(Ligularia fischeri Turcz. ex Besser)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和现代药物研发领域。

金线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包括清热解毒、消肿止咳、抗炎镇痛等功效,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对象。

金线莲野生资源受限,采集困难,种植周期长,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大规模繁殖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成为金线莲高效繁殖的有效手段。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金线莲的无性繁殖和高效繁殖,大大缩短了繁殖周期,提高了金线莲的产量和品质。

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在金线莲种苗繁殖、药材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和应用,可以为金线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金线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1.2 研究意义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金线莲组织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加速繁殖金线莲,提高金线莲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金线莲组织培养,可以大幅提高金线莲产量,缩短培育时间,同时减少自然环境的影响。

金线莲组织培养对金线莲的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推动金线莲产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和应用,可以为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促进金线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金线莲组织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提高金线莲产量和品质,保护金线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金线莲(Lycium barbarum)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保健食品原料,其种子、根、果实等部位均具有药用价值。

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在种子繁育、遗传改良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金线莲组培技术实例分享【附配方】

金线莲组培技术实例分享【附配方】

导读: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lindl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草本,其种子自然萌发率和繁殖率低,利用组培技术快速繁殖种苗,对金线莲的开发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特将对金线莲组织培养几种培养基筛选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取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

1.2 外植体灭菌取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的金线莲幼嫩茎段,去叶,放入低浓度的洗衣粉水中漂洗3-5分钟,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75%酒精灭菌3-5秒,用0.1%的升汞灭菌15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5-6次,将消毒好的材料切成有1-2节、带腋芽的茎段,接种在Ar + 6-BA 1.0mg/L +NAA0.5mg/L培养基上(Ar为MS改良培养基,大量元素减半,微量元素加倍),pH5.8,蔗糖2%、琼脂粉0.7%。

培养条件:温度(25±1)℃,光照时间8-10小时/天,光照强度1500-2000lx。

1.3 不同激素浓度继代增殖培养基筛选将分化出的丛生芽分割转接到继代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基Ar + 6-BA 1-4mg/L + NAA0.1-0.8mg/L + IBA 0.2mg/L + KT 0.5mg/L,培养基附加糖3%、琼脂粉0.7%,pH5.8。

培养条件同上。

通过改变6-BA和NAA的浓度,共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接种三瓶,每瓶5个接种块),经继代增殖培养,筛选培养基的最佳培养配方。

1.4 不同添加物壮苗培养基筛选将幼苗转接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基Ar加入或不加入10%马铃薯、10%香蕉等添加物+糖3% + AC 0.2%;培养基均加入琼脂粉0.7%,pH5.8。

培养条件同上。

试验设培养基中添加10%马铃薯,添加10%香蕉,添加10%马铃薯+10%香蕉,不添加马铃薯和香蕉(对照)等4种处理,以筛选最佳添加物壮苗培养基配方。

1.5 不同激素浓度对生根的影响不定芽伸长至3-4厘米时,自基部切下,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基为Ar + NAA 0.1-2.0mg/L + IBA 0.2-0.5mg/L + 糖3% + AC 0.2%,培养基均加入琼脂粉0.7%,pH5.8,共设8个处理,每处理接种5瓶,每瓶接种5株,培养条件同上,以筛选最佳的生根培养基。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金线莲系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 Blume)多年生草本植物。

金线莲为名贵中草药,享有“药王”等美誉。

金线莲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加上长期采挖,野生种质资源稀缺,已濒临灭绝。

利用组织培养这一生物技术对其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地保存与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经济价值。

一、组织培养1、外植体选择由于细胞具有全能性,金线莲各器官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或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力,但不同的器官诱导率差异甚大。

因此,筛选出适宜的外植体,是金线莲组织培养首要的,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目前的研究多以茎段、茎尖或果实为试验材料。

2、消毒方法金线莲外植体消毒采用常规方法即可。

果实由于有一层厚实的果皮包裹着,可适当提高消毒剂浓度、增加消毒时间。

3、愈伤组织诱导与种子萌发金线莲组织培养比较复杂,一般有三条途径。

一是诱导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继而使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不定芽,然后将不定芽进行继代培养使其形成丛生芽(数量增加),最后诱导其产生不定根形成完整组培苗;二是诱导外植体产生腋芽或顶芽,再将腋芽或顶芽进行继代培养,最后进行壮苗与生根;三是进行种子无菌萌发产生原球茎,原球茎发育形成完整小苗,小苗长大后将其切段进行继代培养,最后进行壮苗与生根。

有的步骤可合二为一,比如继代培养与生根培养就可同时进行。

既增加数量,又产生不定根。

而有的步骤顺序可以前后交换,如原球茎可发育成完整小苗后进行继代培养;也可先进行继代培养,形成大量类原球茎后,再将类原球茎培育成完整小苗。

3.1 愈伤组织诱导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使用最多的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搭配使用可诱导植物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但不同的植物对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筛选出适合金线莲愈伤组织诱导的配方。

使用较多的是6-BA与NAA的组合,浓度分别以2-4mg/L和0.5mg/L左右为宜。

金线莲种植栽培技术

金线莲种植栽培技术

金线莲种植栽培技术
金线莲种植栽培技术是植物培育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和其它环
境因素的关系,并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的生长性能和生产力。

结合以上观点,本文介绍了金线莲种植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金线莲种植栽培技术是一种以组织培养室和栽培地为中心的植物栽培技术,它
综合利用引起植物生长的因素、采用有效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肥料配方,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优良的植物生产。

金线莲种植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帮助植物提高生长功能,以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

1、地点的选择:金线莲的种植地要求开阔、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并应根据
实际情况灌溉和施肥,以保持种植地的良好的土壤和营养。

2、植株的选择:种植金线莲要选择新鲜,健康的植株,根系不易受损,宜采
用苗圃中经过人工挑选的品种。

3、田间管理:金线莲要注意园前及时减肥,更换耕地,经常采取翻比、耙比,以保持良好的土壤质量和水分。

4、退耕复肥:田间夏季退耕,应注意以有机肥料或有机物的肥效。

5、施肥管理:种植金线莲需要在每年植苗后及时施肥,采取多次少量施肥的
方法,选用可以提高营养交换能力的氮磷钾复合肥,以保证植物营养吸收状况良好。

6、灌溉管理:金线莲要求高温度,较少的灌水频率和较多的灌水量,可用水
杉覆盖式灌溉技术,补充合理的营养,以保持根地湿度。

7、防病防虫:金线莲要每季定量施用有机磷酸悬浮液、复合菌剂和复方杀虫剂,避免传染病和昆虫的侵害,以保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金线莲化学成分、药理、组培及栽培研究进展

金线莲化学成分、药理、组培及栽培研究进展

中广 泛存 在 , 其 种类 繁 多 , 结构类 型 复杂 。随着技 术 的发
济价值 。民间有“ 药王”、 “ 金草 ” 之美 誉 , 其味甘 、 微苦 , 性平 。
具有 清热凉血 , 祛风 利湿 , 强心利 尿 , 固肾 , 平 肝等 功能 , 主治 咯血 、 支气管炎 、 肾炎 、 膀 胱炎 、 肺炎 、 糖 尿病 、 风湿 病 、 小儿 急
S t u d y o n An o e c t o c h i l u s r o x b u r g h i i ’ S Ch e mi c a l Co n s t i t u e n t s, P h a r ma c o d y — n a mi c s, Ti s s u e Cu l t u r e a n d Cu l t i v a t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we a i me d t o r e v i e w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ns t i t u e n t s a nd p h a r ma c o d y n a mi c s o f An o e c t o c h i l u s r o x b u r g hi i , a s we l l a s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An o e c t o c h i l u s r o x b u r gh i i , S O t h a t we c a n i mp r o v e t h e p h a r ma c y d e v e l o p me nt a n d c o n t r i b u t e t o hu ma n
S H E N T i n g — mi n g , WU Z h o n g - y u , H U A NG Ch u n — q i n g 。 , L I U Z h i - y u a n ( 1 . Ni n g d e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mu l t i p l i c a t i o n c u l t u r e , r o o t i n g c u l t u r e , t r a n s p l nt a i n g d o me s t i c a t i o n . We h o p e d t h a t t h e p a p e r c o u l d p r o v i d e a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f u r t h e r s t u d y i n t i s s u e
Ab s t r a c t T h e An o e c t o c h i l u s r o x b u r g h i i b e l o n g s t ot h e g e n u s An o e c t o c h i l u s B 1 . ( O r c h i d ) , w h i c hi s ap e r e n n i a l h e r bp l a n t a n dp l a y s a ni mp o r t a n t
mm的 小片 ) 进行 诱 导 , 其诱 导 率达 6 0 %以 上 , 且培 养 周期 也 较短 , 适 宜 于规模 化 生产 , 是作 为金 线莲 快 繁外 植 体 的最 佳
金线莲 ( An o e c t o c h i l u s r o x b u r g h i i ) 为兰科 ( O r c h i d a c e a e ) 开 唇 兰属 ( A n o e c t o c h i l u s B 1 . ) 多年 生 草本 植 物 , 别 名 金蚕 、 金 线兰 、 金线 虎 头 蕉 等 , 产 于 福建 、 浙江 、 江西、 湖南 、 广东、 海 南、 广西、 四J 1 I 、 云南、 西 藏 东 南部 [ 。 金 线莲 作 为名 贵珍 稀 的 中药材 , 性平 、 味甘 , 有“ 药 用植物 之 王 ” 的盛 誉 , 在 民 间 素 有“ 金草” 、 “ 神药” 、 “ 乌人参” 等 美称 , 常 用 于 治疗 小 儿 惊 风 高热 、 糖尿 病 、 高血压 、 肝炎、 肾炎等 。 在 浙江 、 福建、 台 湾等 省 和东 南 亚地 区被 视 为珍稀 名 贵药材 , 被称 为 “ 药 中之 王” 口 _ 习 。 由于 金线 莲 对生 态条 件 要求 较严 , 其蕴 藏量 甚 少 , 且 本身 植 株矮 小 ( 高仅 4 — 1 8 c m, 茎径 0 . 5 ~ 2 . 0mm) , 根 系 不发达 , 生 长 发 育缓 慢 , 使 金线 莲 变得 更 为珍 稀1 6 1 。 加 之 近 年 自然 环 境 遭 受 严 重破 坏 , 特别 是 野 生 资源 , 人 为长 期大 量 无度 采 挖 , 以 及 生态环境 遭受 破坏 , 国内野生 的金线 莲近 乎枯 绝t T - - s ] 。 此外 , 野生 金线莲 的种 子细 小 , 不具胚乳 , 自然条件 下发 芽 率极低 ,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金线莲组培技术的重要性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其花朵细长且优雅,叶片光滑而有光泽,在园林和花卉种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金线莲组培技术的重要性在于可以大大提高金线莲的繁殖速度和繁殖量,减少了传统繁殖方法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出高质量的金线莲植株,供应市场需求,满足园林景观和鲜切花市场的需要。

金线莲组培技术也可以促进金线莲的品种改良和遗传改良,提高金线莲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使其更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种植要求。

金线莲组培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推动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提高金线莲的生产效率和品质,对推动园林绿化和花卉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研究现状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草本植物,其在药用、园艺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金线莲组培技术是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培养金线莲的组织片段或细胞,实现植株的再生和繁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金线莲组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人员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金线莲组织培养体系,包括培养基的设计、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再生植株的繁殖方式等。

通过细胞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培育出了多个金线莲的突变体和抗逆性品种,为金线莲的改良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金线莲组培技术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线莲的快速繁殖和大规模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研究现状已经比较成熟,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遗传稳定性、环境胁迫等方面的限制。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金线莲组培技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金线莲的种质改良和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 正文2.1 金线莲组培技术的原理与方法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其组培技术在繁殖和育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线莲组培技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通过体细胞分化再生的方式,实现金线莲的无性繁殖。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生 金 线莲 的 自然繁 殖 率较 低 , 加 上 人 为 的大 量 采挖 . 基。
造 成 国 内的野生 金线 莲几 近枯 绝 。因此 , 通过 人工 栽 1 . 2 . 2 生根 诱 导
不 定芽 伸 长 至 3 ~ 4 c m时 , 自基部
培, 特 别 是 采用 组 织 培养 技术 对 金 线莲 进 行 繁 殖 . 是 切 下 , 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上 , 共 设 置 6个 处 理 ( 见 表
表 1 不 同 激 素 浓 度对 不 定 芽 分 化 的 影 响 处 理 6 - B A( m g / L ) N A A( m g / L ) 处理 1 处理 2 1 2 0 . 1 0 . 1 … 、 ( 块) 5 0 5 0 分 化 数 数 5 0 5 0
值 5 . 8 。
关键 词 : 金线莲; 组 织培 养
金 线 莲 为兰 科 开唇 兰 属植 物 。具 有极 高 的观 赏 处理 ( 见表 1 ) 。 每个处 理 接种 1 0瓶 , 每瓶 5个 茎 段 ,
价 值 和药 用 价值 ,是 我 国 民间 一种 重 要 的 中草 药 资 诱 导过 程 中低 光 照 ( 5 0 0 — 6 0 0 l x ) , 6 0 d后 观察 比较不 源, 在福建 、 台湾 等地 应 用 的历 史 十分 悠 久 。 由 于野 定 芽诱 导效 果 及 增殖 效 果 。筛 选 出 最佳 的分 化 培养
1 . 2 - 3 组培 苗移 栽 幼 苗 在 生根 培 养 基 上 培 养 3 5 ~ 5 0 d 。 根长至 3 - 4 c m时 。 将 瓶苗 搬到 炼苗 大 棚或 阴凉 通 风处 。 经7 d左 右 的适应 性炼 苗 , 便 洗苗 移栽 。 移栽
1 材 料 与 方 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其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金线莲的生长特点,然后详细讨论了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接着探讨了金线莲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强调了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金线莲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生长特点,方法,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应用,植物繁殖,未来发展,重要性,前景。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线莲(Gynura bicolor)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其叶片鲜艳丰满、色彩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金线莲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缓慢,繁殖困难,限制了其在园艺和农业中的应用。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金线莲的大规模繁殖和快速繁衍,为其在园艺和农业中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能。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解决金线莲繁殖难题,还有助于深入了解金线莲的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化特性以及遗传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可以为金线莲的品种改良、抗逆性培育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推动金线莲的产业化发展和植物生物技术的进步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旨在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归纳,以期为金线莲的栽培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1. 探究金线莲的生长特点,为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2. 系统总结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方法,为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3. 分析金线莲组织培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克服困难提供技术支持。

4. 探讨金线莲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价值,展示其在农业生产和科研领域的重要性。

5. 展望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和促进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金线莲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植物培养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其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为金线莲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将就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金线莲的产业化发展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一、金线莲简介金线莲(学名:Ophiopogon japonicus (L.f.) Ker-Gawl.)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中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

金线莲植株矮小,具有块茎,叶子细长如线,叶色深绿,叶片具有光泽,观赏性极佳。

金线莲是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滋阴润肠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二、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现状1. 金线莲愈伤组织培养金线莲的愈伤组织培养是金线莲组织培养研究的基础。

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无性系植株,为金线莲的繁殖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材料。

已有研究表明,金线莲的茎段和叶片均可作为愈伤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材料,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和培养基组分对金线莲的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均有一定影响。

目前,金线莲愈伤组织培养的研究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为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研究奠定了基础。

2. 金线莲植株再生金线莲植株再生是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植物再生,可以将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扩展到整株植株水平,为金线莲的规模化繁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实现了金线莲植株再生的初步研究,为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突破。

3. 金线莲遗传转化研究金线莲的遗传转化研究是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

通过遗传转化技术,可以向金线莲中导入外源基因,实现对金线莲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目前,已有研究报道了金线莲的基因转化技术研究,为金线莲的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金线莲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

金线莲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

金线莲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艺东
【期刊名称】《安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9(015)015
【摘要】金线莲属名贵中草药,野生数量极少,通过人工栽培形成规模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要.试验研究了金线莲组培育苗、大棚栽植等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影响因素.
【总页数】2页(P46,211)
【作者】吴艺东
【作者单位】南靖国有林场,福建漳州,36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23+9
【相关文献】
1.适宜工厂化生产的江西野生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J], 王莹;邱江明;吴建阳;张付远;李丹丹
2.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J], 杨成行;李晓婷;袁建振;马清
3.金线莲组织培养和移栽技术研究 [J], 陈兆贵
4.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J], 董贝;袁园园;卢绪鹏;王建东
5.金线莲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J], 苏菲;黄作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线莲研发进展与识别兰涛

金线莲研发进展与识别兰涛

水份
土壤
光照

Company Logo
分析
1、影响金线莲存活的重要因素
性喜湿润。水分 是影响它存活的 最主要因子,人 工栽培要让金线 莲处于相对湿度是20-25℃左右, 最高温度不 宜长期高于 30℃
疏松、透气、 湿润。偏酸性 土壤条件下生 根。
致 谢
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 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涯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 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 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 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 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 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每天8小时; 小苗不能直接 照射阳光;不 然会形成白苗
外植体的选择
腋芽茎段培养
原球茎的培养
从生芽培养
腋芽茎段、带叶茎段、茎段(不特别注意是否有芽、节、茎)、茎尖、种子及芽、叶、带节茎 段,报道还发现金线莲根状茎组培初代芽的诱导率不高以及根状茎诱导的再生幼苗的移栽 中比茎节再生苗和原球茎再生苗的成活率高。另外范子南等[3]研究认为在金线莲组培中, 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间是5月。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时间采集的外植体,其组培结果 可能不相同 。
影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几个因素
PH值对金线莲生长影响
温度对金线莲生长影响
光照对金线莲生长影响
光照对金线莲生长影响
影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几个因素
1 PH值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金线莲宜在偏酸环境中生长,其最适生长PH值为 5.4-5.6。 2 温度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金线莲属阴性植物, 性喜温凉, 在组培过程中, 室内温度在23℃左右时长势很好; 当气温超过28℃ 或低于18℃时, 其生长会受抑制; 而气温超过35℃ 时, 会因蒸腾失水严重而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线莲组织培养及栽培技术研究吴艺东(南靖国有林场,福建漳州 363600)摘 要:金线莲属名贵中草药,野生数量极少,通过人工栽培形成规模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要。

试验研究了金线莲组培育苗、大棚栽植等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金线莲;外植体;组培;移栽;基质;消毒;温度;湿度中图分类号 S567 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09)15-46-01金线莲又称金线兰、金不换、金钱草、鸟人参等,为兰科化叶开唇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珍稀民间草药,全草入药,味平、甘,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高热、糖尿病、高血压、肝炎、风湿性关节肿瘤及其他疑难杂症。

金线莲属植物有30多种,一般分布在海拔300~ 1200m的丘陵地;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均有野生金丝莲。

它性喜阴凉、潮湿,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要求温度18~20 ,光照约为正常日照的1/3,最忌阳光直射。

其株高8~20c m,根茎细软,茎圆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状,茎节明显;叶互生具柄,呈椭圆形,叶面有光泽、墨绿色中有金黄脉网,叶背淡紫红色;花为完全花,总状花序具有1~6朵松散的花,花序梗长8~13c m,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状披针形。

金线莲除药用外,还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室内观叶珍品。

由于其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加之近年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野生金线莲越来越少,因而商品价格居高不下,鲜草价达400元/kg以上,干草价达2000~3000元/kg。

因此,国内相关部门经过研究实践,目前人工栽培技术已进入推广阶段。

本文就金线莲的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的过程进行试验分析。

1 外植体的建立1 1 取材 于2007年5~10月在南靖县山城镇和南坑镇高山坑沟采集长势良好、无病虫害的野生金线莲植体,取回后置于南靖国有林场小山城工区搭建的阴凉大棚内培养7d左右,以减少其所带的杂菌。

1 2 预处理 将金线莲从大棚中取出,用流水将植株洗净后去掉根、叶,再用小刀把叶鞘及顶芽外叶削掉,整个过程不要伤及腋芽。

用棉花沾肥皂水擦洗植株并浸泡10m in后用纱布包起,移至超净工作台上。

1 3 消毒 用75%酒精振荡10~15s后,再用0 1%升汞水灭菌3m in,无菌水冲洗2遍。

最后用12%漂白粉澄清液灭菌10m i n,无菌水冲洗5遍后即可进行接种。

1 4 接种 将消毒好的材料切成带1~2个腋芽的茎段,接到诱导培养基上。

诱导培养基为1/2M S(即大量元素减半,其他成分不变)+6-BA5m g/L+NAA1m g/L+琼脂粉0 65%+3%蔗糖,p H5 8。

培养温度(25 3) ,诱导过程中无光照或低光照(500~600l x)2 继代增殖培养接种15d后开始萌动。

观察发现,顶芽较腋芽更容易萌动,腋芽以丛生生长为主,顶芽则以伸长生长为主。

再培养30d后将诱导出的芽切成带1~2个腋芽的茎段,接到增殖培养基M S+6-BA3m g/L+KT2mg/L+NAA0 3 m g/L+0 65%琼脂+3%蔗糖。

继代培养前期低光照,随后可适当增强光照(1000~1200l x)。

3 生根培养取茎段粗壮,长势好的金线莲接到生根培养基M S+ I BA1m g/L+KT0 2m g/L+NAA4m g/L+0 65%琼脂+ 3%蔗糖+0 3%活性炭,每天光照10h,光照度1500~ 1200l x。

培养10d后开始生根,根不从切口处而从靠近培养基的每个节上长出1~2条,呈肉质状。

根比较短且不分支,其上有细密、乳白色后径根毛。

培养50d左右,植株长至8c m时可进行室外移栽。

4 大棚搭建和组培苗移栽大棚用毛竹和水管搭成,顶部先覆盖一层薄膜,再在上面用80%遮阳网覆盖,顶高大约3m左右,棚内搭3层盆架,第一层离地面10c m,上两层各离70c m,棚内地面铺15c m高的河沙(上沙下土),用于保湿。

移栽一般选择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将促根后的金线莲移至室外进行适应性炼苗后,将苗从瓶中拔出、洗净,种植于阴凉大棚内。

栽培基质采用A 腐殖土 椰康 细沙=1 1;B 松木树皮粉碎加工 泥炭土=2 1(每100kg基质加0 5kg进口复合肥)。

移植前基质进行日晒消毒,移植后用1 5000倍绿佳喷淋消毒,整个移栽过程要做好喷水工作。

5 移栽后管理把金线莲移至阴凉大棚内专用花盆内,每盆栽植20株左右,大棚内温度控制在20~28 ,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以后每7d喷1次1/4M S或氨基酸800倍左右喷施来补充养分,以够湿为准;如遇有猝倒病则喷施多茵灵或托布津1000倍液,3个月培养期后出苗,选择根壮叶繁的15c m高优质苗。

采后用清水(下转211页)46安徽农学通报,Anhu iAgri Sci Bu ll 2009,15(15)作者简介:吴艺东(1971-),男,福建南靖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资源培育和林木种苗培育工作。

收稿日期:2009-06-084 讨论4 1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从管理者向服务者、指导者转变;教学中要从 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的 三中心 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这些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观念。

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离不开教师的大胆探索,更需要有全新的理念、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单位高层和部门领导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大力支持,这也是课改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4 2 课程模块设计必须合理和可行 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有机的学习单元。

以 草坪建植与养护 课程教学模块为例,每个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作为构建核心,其他所有相关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设置。

学生在模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有一条明显主线贯穿始终的知识框架。

可以这么认为,课程模块是一个框,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往里装。

但是,这些知识点必须构建在互相联系、互为支撑的知识节点之中,决不能东拉西扯、张冠李戴。

4 3 加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 教师概念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

任何一行课改,都需要教师向 双师型 教师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4 4 大胆开拓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难题就是工学结合,而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大胆开拓实践教学的基地,将课堂搬到生产的基地和现场,使学生学有所用、用以促学。

不可否认,笔者在开拓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实习单位的过程中,也是通过个人的社会资源 以私谋公 。

但是,这从长远来说,并不是办法。

因此,政府要在立法的层面上考虑和关注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的教学实践基地的拓展问题。

4 5 整合教学内容实行课程综合化 鉴于原有和现有教材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不断的注入到教材和讲义中去,不断将有关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进行综合归类,实行模块式教学。

课程安排中要加强实训、顶岗实习的过程性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实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并进行,避免 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 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1]周济 高等职业教育要把就业导向作为主要办学方向[J] 职业技术教育,2004,(6):6-7[2]石伟平,徐国庆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2008,(11):18-22[3]陈志明 高职 草坪建植与养护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广西轻工业,2008,(11):131-132(责编:胡贤江)(上接46页)洗净,用专用保鲜盒藏于冰柜中用鲜品;也可晒干成品,6 5kg鲜品可晒0 5kg干品;近年来也有用专用花盆再栽种成观赏盆景,盆中种本地产的兰花,大方高雅。

移栽后管理非常重要,每天都要观察,及时补充水分及养分,发现有异常及时处理。

6 影响金线莲组织培养及移栽的几个因素6 1 培养温度 金线莲属阴性植物,性喜温凉,在组培过程中,室内温度在23 左右时长势很好,当气温超过28 或低于18 时,其生长会受抑制;而气温超过35 时,会因蒸腾失水严重而死亡。

6 2 培养光照 金线莲是一种喜凉植物,左芽诱导和继代增殖前期用微光培养,有利于芽的分化,在增殖后期适当增强光照,会使芽体较粗壮,生根过程中加强光照,能使植株,提高苗的质量。

增殖过程中若受到强光直射,则会出现白化苗。

6 3 香蕉泥 在继代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中,笔者试着加入一定量的香蕉泥(将香蕉可食部分磨成糊状),结果发现,继代增殖培养基中若加入香蕉泥,则接入的茎段很容易烂掉,而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香蕉泥,则培养出的金线莲植株子叶较绿、茎部较粗壮、长势也较好。

所以在生根培养基中可加入适量的香蕉泥。

6 4 苗高 移植时苗高很关键,大量试验表明,苗高小于3c m则成活率极低,成活率随苗高的增加而增加。

6 5 时间因素 植物激素对金线莲继代培养中芽、根诱导及生长影响明显,不同的培养基对成苗率有影响,不同季节采集的外植体其褐变死亡率和存活率不一样,其中5月份是外植体采集的最佳时间,9月份因金线莲正处于现蕾开化时期,体内贮存养分较少,存活率较低。

另外,金线莲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其最适生长p H 值为5 4~5 6;在培养基中添加0 2%的活性碳,有助于金线莲无根试管苗的发根和生长,表现为发根快、发根率高,根系洁白,老化缓慢。

参考文献[1]陈兆贵 金线莲组织培养和移栽技术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06):14-17[2]黄德贵,陈振东 金线莲组织培养与人工栽植研究 瓶苗移栽与低海拔平地试种[J] 福建热作科技,1994(03) [3]范子南,肖华山,范晓红,等 金线莲的组织培养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02)(责编:张琪琪)21115卷15期刘 武 以就业为导向的 草坪建植与养护 课程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