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

合集下载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是指发生在眼眶肌锥内的肿瘤,包括肌锥内肿瘤和眶内肌锥外肿瘤。

其诊断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两种方式。

以下是眼眶肌锥内肿瘤在CT和MRI影像学上的一般表现。

一、CT影像学表现:
1. 形态学表现:眼眶肌锥内肿瘤通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较大的肿瘤可出现局部眼球变形或推移。

2. 密度表现:肿瘤的密度一般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少数呈低密度。

有时可见到坏死囊变区或出血灶。

3. 强化表现:肿瘤在增强扫描后通常呈明显强化,部分病例可呈腔内不强化或环状强化。

4. 骨质改变:肿瘤可侵蚀眶骨或致眶骨增生,呈边缘性骨质破坏或骨质增生。

5. 眼球关系:肿瘤可引起眼球前移或压迫,导致眼球拥位,甚至导致眼球突出。

二、MRI影像学表现:
1. 形态学表现: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RI上可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大小不一。

肿瘤可位于单侧或双侧肌锥内。

2. 信号强度:肿瘤在T1WI上一般表现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而在T2WI上一般表现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部分病例可见到T2WI上明显的高信号区域,提示囊变或出血。

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可呈明显强化。

3. 眼肌关系:肿瘤与眼球和眼肌之间的关系是判断肿瘤性质的重要依据。

肿瘤可与眼球紧密相连,与肌锥内肌肉紧密相连或推移眼球。

这些特点有助于鉴别肌锥内肿瘤和其他眶内肿瘤。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诊断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形态学、密度或信号强度、强化表现以及肿瘤与眼肌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眼眶肌锥内肿瘤是眼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其诊断需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MSCT)和磁共振(MRI)成像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本文将着重介绍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和磁共振上的影像学表现。

一、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影像学表现1. 肿瘤位置:眼眶肌锥内肿瘤通常位于眼眶内,多位于眼球后方或视神经周围。

MSCT能够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和侵犯范围。

2. 肿瘤密度:眼眶肌锥内肿瘤常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常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密度界限。

MSCT能够通过对比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

3. 邻近结构受侵:肿瘤增大时可侵及邻近的眼眶骨壁、眶上肌和视神经等结构,MSCT能够显示这些受侵情况,对于评估肿瘤的侵袭性和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 弥漫性肿瘤:眼眶肌锥内肿瘤有时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生长,MS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范围,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

5. 并发症:眼眶肌锥内肿瘤可引起眼球推挤、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和并发症,MSCT能够直观地显示这些症状和并发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磁共振(MRI)诊断影像学表现1. 肿瘤组织学特征: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RI上呈低、等或高信号,根据肿瘤的成分和组织学特征可表现为不同的信号强度,有助于对肿瘤的性质进行初步判断。

2. 肿瘤形态: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形态和大小,包括肿瘤的轮廓、边界和内部结构,为确定肿瘤的范围和侵袭情况提供重要信息。

3. 血供情况:MRI可通过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信号变化,有助于评估肿瘤的血管特征和血供情况。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诊断影像学表现对于肿瘤的鉴别诊断、范围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MSCT和MRI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提高对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经验总结]“眼眶内球后肿块”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CT及MRI特点(建议收藏)

[经验总结]“眼眶内球后肿块”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CT及MRI特点(建议收藏)

[经验总结]“眼眶内球后肿块”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CT及MRI特点(建议收藏)眼眶内球后肿块【病例资料】男,41岁。

左侧眼球突出伴向外上转动受限。

体检:眼底显示不清。

MRI:左侧眼球向前突出。

左侧球后肌锥内可见椭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肿块(图1A箭,图1B长箭),边界清楚,信号均匀,内直肌、下直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其中视神经受压弧形上移(图1B,细短箭),肿块大小3.0cm×2.0cm×2.3cm。

增强扫描早期肿块呈周边点、片样轻度强化(图1C),延时17min扫描,病变明显强化,信号趋向均匀(图1D)。

初步诊断:左侧球后良性肿瘤,符合海绵状血管瘤。

图1A图1B图1C图1D【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本例具有典型的MRI平扫信号与渐进性强化的特点,且视神经未见包绕,肿瘤边缘清楚,因此血管瘤可能性大,鉴别诊断主要是其他球后肌锥内肿瘤。

1.视神经胶质瘤(图2)常为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平均年龄为8岁。

MRI特点为沿视神经走行的条状或梭形肿块,T1WI多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并见肿瘤周围脑脊液信号。

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

2.视神经脑膜瘤(图3)MRI特征为围绕视神经的梭形肿块,呈T1WI等信号及T2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呈双轨状,CT检查可见钙化。

3.球后神经鞘瘤(图4)MRI特点为沿视神经走行的肿块,可同时侵犯视交叉及交叉后视束,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临床上可有神经纤维瘤病的其他征象。

4.眼眶炎性假瘤(图5)临床上常为痛性突眼,眶内肿块弥漫性侵犯肌锥内外,界限不清,合并眼外肌增厚。

5.横纹肌肉瘤(图6)见于儿童与青少年,MRI上肿块界限不清。

6.淋巴瘤(图7)可同时累及肌锥内外间隙,影像学并可见其他部位淋巴结增大。

7.转移瘤临床有原发瘤病史。

8.淋巴管瘤肿块呈多房囊肿,MRI序列上信号近似水,自发出血时可见不同时期的出血信号及液-液平面,增强扫描无强化。

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2视神经胶质瘤轴位脂肪抑制增强T1WI,右侧视神经腊肠状增粗、轻中度强化,并累及视交叉(箭)图3视神经脑膜瘤轴位脂肪抑制T2WI,左侧球后视神经周围稍高信号梭形肿块,视神经仍清晰可见。

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常见眶内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 )为婴幼儿最常
见的眼球内恶性肿瘤。 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倾向。 90%发生于3岁以前,多为单侧发病,双眼发病约占
30%-35%。 肿瘤生长较快,早期发生坏死变性,并有细砂样或不
规则钙质沉着。 肿瘤最初生长于视网膜,向周围浸润性生长,侵及玻
急性起病,但发展缓慢,可反复发作,但激素治 疗有效。
临床表现是眼眶痛、眼球运动障碍、复视和眼球 突出,眼睑和结膜肿胀充血。
根据其发生部位,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①眶隔前炎型:眼睑组织肿胀增厚;(病例一) ②巩膜周围炎型:眼球壁增厚; (病例一) ③泪腺炎型:泪腺增大; (病例一) ④肿块型:眶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轻中度强化;(病 例二,三) ⑤肌炎型:眼外肌的肌腹及肌腱同时增粗,上直肌及内直 肌常见; (病例四) ⑥视神经束膜炎型:视神经增粗,边缘模糊; (病例五) ⑦弥漫型。
鉴别诊断 • 海绵状血管瘤 • 神经鞘瘤
与血管瘤鉴别: 肿瘤增强扫描后强化明显,渐进性强化,肿 块境界清楚,眼球壁和眼肌均不受侵犯,无 眼环和眼肌增厚的表现,瘤体内出现静脉石 有助于诊断。
与神经鞘瘤的鉴别: 神经鞘瘤一般与视神经联系紧密,根据其 成分的不同肿瘤可出现囊样变,增强扫描 其实性部分可见中度至明显强化。肿块境 界清楚,病变生长方式与眶前后径一致呈 长椭圆形或条索状。但肿块型炎性假瘤与 眶内神经鞘瘤有时难以鉴别。
发生神经鞘瘤。 • 眶内神经鞘瘤易发生囊变,MRI表现为信
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 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特点。
有时在影像上两者较难鉴别。
Graves 眼病
(Graves ophthalmopathy)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多为良性,在病理分类上主要包括神经鞘瘤、畸胎瘤和脂肪瘤等。

MSCT和磁共振成像是常用的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病变部位、大小和形态等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在MSCT中,眼眶肌锥内肿瘤呈现为一种局限性的软组织肿块。

肿瘤通常具有边界清晰,但也可能有残留膜的呈弥漫性扩散或浸润生长的特点。

肿瘤密度多为均匀或不均匀,低密
度或等密度。

在增强扫描中,肿瘤常呈现均匀或不均匀的环状或结节状强化。

根据强化的
程度和模式,可以进一步推测肿瘤的性质。

磁共振成像可以提供更加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和组织对比度。

在T1加权像上,眼眶肌锥内肿瘤呈现为低信号。

而在T2加权像上,肿瘤常为等或高信号。

这是由于肿瘤内的纤维组织、囊变区和钙化物质导致的。

除了T1和T2加权像,磁共振造影也可以提供关于肿瘤
的血供信息。

良性肿瘤的血供大多局限在肿瘤周边,而恶性肿瘤的血供常较丰富且不规
则。

MSCT和磁共振成像对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肿瘤的形态、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以及血供的观察,可以初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

仅依靠影像学
并不能确定肿瘤的确切性质,尤其在一些特殊类型的肿瘤和肿瘤的早期阶段。

最终还需要
结合病理学检查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Orbital intraconal tumor)是一种常见的眼眶肿瘤,可发生于眼眶内的各种组织结构,包括脂肪、肌肉、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等。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多层螺旋CT)和磁共振(MRI)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肿瘤的形状和定位:肿瘤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多位于眼眶的内侧,常压迫或侵犯眼眶内的其他组织结构。

2. 肿瘤的密度:肿瘤的密度不均匀,可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

低密度区域常表示肿瘤内含有囊变或液体成分,高密度区域则可能是钙化表现。

3. 肤肤增厚和骨质侵蚀:眼眶肌锥内肿瘤常伴有眼睑或额部皮肤增厚,并可导致眶骨质的侵蚀或破坏。

4. 强化模式:肿瘤的强化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和实性强化等。

不同的强化模式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的眼眶肌锥内肿瘤。

鉴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因此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眼眶肌锥内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疾病,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症状。

目前,MSCT和磁共振成像是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MSCT和磁共振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表现进行详细介绍。

1.密度增高: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上呈现为密度增高的软组织影,一般密度值在40~70HU左右。

与正常筋膜、脂肪组织形成清晰的密度界限,有助于肿瘤边界的确定。

2.肿瘤形态: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上通常呈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结节影,肿瘤大小和形状不同,可以是单个的、多个的、分散的或衔接的。

部分肿瘤还伴有边缘钙化,可见钙化为点状或环状。

3.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眼眶肌锥内肿瘤通常与周围组织有压迹或移位表现,可见眼外肌朝向病变区域迂曲变形,肌腹向外凸出,部分患者还合并血管、神经的推移或受压。

4.肿瘤的侵犯范围: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上可以明确肿瘤的侵犯范围,进而判断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同时还可以观察肿瘤的与眼眶壁、颅骨之间是否有裂隙或局部吸收表现。

(二)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1.T1WI增强:磁共振图像上的眼眶肌锥内肿瘤通常呈现为软组织影,相对于周围脂肪和筋膜组织呈现高信号区域。

T1WI增强后肿瘤内部强化不显著,但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分界清晰,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边缘的确定。

3.增强扫描:眼眶肌锥内肿瘤在磁共振增强扫描后通常呈现为强化的软组织影或环形强化影,增强时间长短因肿瘤的特性而异。

还可以观察肿瘤的侵犯程度和周围组织器官的受压、推移情况。

综上所述,MSCT和磁共振成像是诊断眼眶肌锥内肿瘤的重要手段,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肿瘤的形态、密度、边界、侵犯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医生的经验综合判断,以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

·眼眶转移瘤表现与原发肿瘤基本相同,如原发病灶已明确,则诊断 较为容易
女,7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年,眼球突出半年来诊; CT右眼球后肌锥内见一梭形肿块影,内见钙化, 眼球受压前突,增强扫描不均匀环形强化,T1WI 呈等信号(对比眼外肌),T2WI以高信号影为主, 肿瘤边缘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患者再行胸部CT后,左肺上叶尖后段见一占 位病变 病理结果:中低分化腺癌,考虑来源肺部
病 理 结 果: 右 侧 视 神 经 脑 膜 瘤
引 用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陈 潭 辉 课 件
左 侧 视 神 经 脑 膜 瘤 , 可 见 轨 道 征
左侧视 神经鞘 脑膜瘤, 可见条 片状钙 化,呈 轨道征, 增粗视 神经向 颅内蔓 延
病例 引用 自南 京军 区福 州总 医院 医学 影像 中心
形态与CT表现类似,多 呈稍长T1等/稍长T2信 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显示轨道征、袖套证 较CT清晰,显示钙化较 CT差
病 理 结 果 : 左 侧 视 神 经 脑 膜 瘤
左侧 视神 经弥 漫增 粗, 呈均 匀实 性密 度, 沿视 神经 见轨 道征
右侧眼眶肌锥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病变中央内见条状钙化,呈 “轨道征“冠状位重建显示钙化呈环形,中央低密度为视神经
病理结果:右侧眼眶炎性假瘤(弥漫性)
眼眶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又名施万细胞瘤,眼眶神经鞘瘤起源于第Ⅲ、Ⅳ、V、 Ⅵ对脑神经及交感、副交感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最常见 ·因视神经无施万细胞,固视神经不会发生神经鞘瘤; ·主要发生在球后肌锥内,将近半数的肿瘤发生在眶上部或内上方
眼眶神经鞘瘤
CT:平扫密度低于海绵状血管瘤 及脑膜瘤,多数密度不均,可见 结节状、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 扫描不均匀强化(A、B区、囊变 坏死或陈旧性出血所致)若眶上 裂增宽高度提示神经鞘瘤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课件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课件

学习交流PPT
8
学习交流PPT
9
病例 引用 自南 京军 区福 州总 医院 医学 影像 中心
CT显示右侧视神经弥漫性不均匀增相,可见“轨道征”,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 神经偏心,未见明显强化,冠状位左侧视神经分叶状肿块。
学习交流PPT
10
学习交流PPT
视神经双 轨征为视 神经鞘脑 膜瘤的较 特异性征 象。起自 视神经鞘 的脑膜瘤 沿视神经 蔓延,并 可跨过视 神经孔向 颅内生长。
·內部由充满血液的窦状间隙所构成,具有完整包膜,常形成局限性 肿瘤内纤维间质多少不等,缺少肌层与纤维充满血液的窦状间隙
成,
具有完整包膜,常形成局限性肿块,肿瘤内纤维间质多少不等,缺少
与纤维
学习交流PPT
17海绵状血管瘤来自CT:病变呈圆形或 椭圆形,与肌肉相 比呈等密度,密度 均匀,边界清晰, 肿块内可见小点 状钙化灶,静脉石 形成,病变与视神 经分界清晰,视神 经及眼肌受压,视 神经管无明显扩 大
·组织学分型与颅内脑膜瘤相同
学习交流PPT
4
视神经鞘脑膜瘤
CT表现
MR表现
学习交流PPT
5
病 理 结 果 : 左 侧 视 神 经 脑 膜 瘤
学习交流PPT
左侧 视神 经弥 漫增 粗, 呈均 匀实 性密 度, 沿视 神经 见轨 道征
6
学习交流PPT
7
引 用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陈 潭 辉 课 件
2018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
学习交流PPT
1
眼眶解剖分区
眼球区
眼球及内容物称为眼球区
视神经鞘区
视神经及其鞘膜(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 等结构組成视神经鞘区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MRI】
MRl显示神经鞘瘤内部特点最佳。
1、AntoniA型瘤细胞区呈等T1等T2信号,AntoniB型瘤细 胞 区信号与黏液类似,呈长Tl,长T2信号;
2、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AntoniA细胞分布区)明显强 化, 囊变区(AntoniB细胞分布区)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3、肿瘤可向经眶上裂向颅内蔓延,形成颅眶沟通瘤。
【病理】
毛细血管瘤由大量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而 成,无包膜,生长缓慢,长期存在的肿瘤样毛细 血管扩张。
【CT】
一般位于眼脸的低密度肿块,少数肿瘤可累及眶 内,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匀 ,极少数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肿瘤血管丰富,呈I】
肿块在T1WI 上呈中等信号,T2WI 上呈高
5. 眼眶神经鞘瘤是一种神经鞘细胞形成的良性肿瘤。可位于 肌锥外间隙,也可位于肌锥内间隙。 CT表现为眼眶内边缘光滑、边界清楚,肿瘤密度与眼 外肌和视神经接近,多数密度均匀,可有片状的囊变区。 增强扫描显示均匀强化,但囊变区不强化
6、横纹肌肉瘤:病变早期多位于肌锥外,多为不规则的软组 织肿块,多呈浸润性生长,晚期可破坏眼眶骨质,增强扫描 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④CT平扫显示肿瘤呈密度均匀的等或稍高密度块影; MR T1WI 呈均质性等或稍低信号强度,T2WI 呈均质性稍 低或略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常为中度或明显均匀性强化 。
⑤眼眶淋巴瘤常无眶骨骨质破坏。
图1~3 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 MRI T1WI( 图1)、T2WI (图2)示肿瘤与眼外肌信号相比 呈等信号,并沿着眶内结构浸润性生长,呈铸型包绕眼 环前部,累及泪腺及泪道,并沿肌锥外间隙向后球后蔓 延,眼环无变形增厚。 增强后示病灶轻度强化,与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 图3)

眼眶常见肿瘤性疾病影像诊断

眼眶常见肿瘤性疾病影像诊断

视神经鞘脑膜瘤
视神经呈管形、梭形增粗;少数表现为偏心性肿块(易误诊)。 CT:呈略高密度,约20%有线状、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冠状面可显示特征
性的包绕视神经的环形高密度钙化;邻近的骨质可增生,视神经管内段 受累时视神经管可扩大。 MR:信号表现与视神经鞘脑膜瘤的分型有关,脑膜上皮型在T1WI和T2WI 信号常呈等信号,砂粒体型脑膜瘤在T1WI和T2WI信号常呈低信号。增强 后肿块明显强化,视神经不强化,即横断面显示的“双轨征’和冠状面显示 的“袖管征’;采用脂肪抑制后的增强T1WI显示效果最佳;MR增强扫描显 示肿瘤累及视神经管内段、颅内段和视交叉、视束等最佳。 少数视神经鞘脑膜瘤伴有神经纤维瘤病2型,儿童常见,MRI常可显示双 侧听神经瘤。
眼眶常见肿瘤性疾病影像诊断
视神经鞘脑膜瘤
视神经鞘脑膜瘤 起源于蛛网膜成纤维细胞或硬脑膜内面的内皮细胞的肿瘤,为良性肿瘤; 少数恶变。见于任何年龄,多发生于30~50岁,以女性居多;伴有神经 纤维瘤病2型时,儿童常见,常有双侧听神经瘤。 病理:肿瘤呈淡红色,无包膜,边界清楚;晚期肿瘤常充满眶内并可侵 犯眶内组织。分型:上皮型、砂粒体型、纤维细胞型及脉管型,其中最 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脑膜上皮型。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与眼球突出不成比例,眼球突出明显而视力下降轻 微。
CT:表现为视神经条带状或梭形增粗,边界光整清楚。肿瘤累及眶尖时致其脂肪消失。肿瘤密度均匀,CT值 在40-60HU之间,轻度强化,有时其内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区。增强检査要注意观察肿瘤向视神经管内段或颅 内段的侵及:侵及管内段而引起视神经管扩大;侵及颅内段及视交叉则在鞍上池内形成肿块。无钙化表现。
MRI:表现为T1WI中等偏低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肿瘤累及视神经管内段时,多引起眶内段蛛网膜下腔脑 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显示为病变周围长T1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增强后肿 瘤呈较明显强化。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眼眶病变,主要起源于眶内肌肉的周围组织,包括纤维束、萎缩性脂肪、血管、神经及结缔组织等。

该肿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眼肌麻痹、视力下降、眼睑下垂、畏光等症状。

本文旨在介绍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和磁共振影像学方面的诊断表现。

MSCT影像学表现:
1.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眼眶肌锥内肿瘤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影,可包括斑点状、结节状和团块状的病灶。

2.眼眶内局部扩张:肿瘤可引起周围组织的局部扩张,从而导致眼球向前推移,眼眶容积增大。

3.颅骨骨质增生:当肿瘤长期存在时,可导致颅骨的骨质增生,出现局部压迫性的骨质硬化。

4.肿瘤周围出血及水肿:部分肿瘤可导致周围组织的出血和水肿,从而增加了病变的密度,表现为周围模糊不清的软组织影。

1. T1加权像:眼眶肌锥内肿瘤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或稍微低于周围组织的信号,代表病变部位的固有信号强度。

3.增强扫描:肿瘤在增强扫描上呈明显的强化,常表现为周边强化及中心不强化的特点。

但在部分情况下,肿瘤可以呈现出中心强化的病理特征。

4.眼眶内局部扩张:磁共振影像学同样能够显示肿瘤引起的眼眶内局部扩张、眼球向前突出和眼眶内容积增大的影像改变。

总之,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及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但是在患者病史、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分析下,一般能够得出准确的诊断。

此外,对于那些已经被诊断为眼眶肌锥内肿瘤的患者,随访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其病灶的生长,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随后详细讨论了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和磁共振影像学上的特征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形态、密度和强化特点。

接着总结了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并通过病例分析进一步展示了诊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结论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眼眶肌锥内肿瘤,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眼眶肌锥内肿瘤、MSCT、磁共振、影像学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病例分析、结论、进一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眼眶肌锥内肿瘤是眼眶内相对常见的一种肿瘤类型,主要起源于眶内肌锥内组织。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MSCT和磁共振成像在眼眶肌锥内肿瘤的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准确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及磁共振诊断影像学表现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分析眼眶肌锥内肿瘤的MSCT及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以提高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准确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水平。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和诊断标准奠定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眼眶肌锥内肿瘤在MSCT和磁共振影像学上的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多个病例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眼眶肌锥内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在本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能够深入了解眼眶肌锥内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理 结 果 : 右 侧 眼 眶 海 绵 状 血 管
右眶球后、肌锥内结节,呈等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边界清晰,视神经 受压移位,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强化范围逐渐扩大。
引用 南京 军区 福州 总医 院医 学影 像中 心病 例
右眶球后、肌锥肉团块,呈等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前缘可见弧形短T2 信号影,增强扫描中度不均匀强化,呈间接性填充式强化。
炎性假瘤
·根据类型不同影像表现不一,本次主要叙述肿块型炎性假瘤影像表现
CT:表现为眶内形态不规则或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模糊或清晰。肿块位 置靠前,常贴附或包绕眼球及直肌附着点,件眼环增厚;位于眶尖部者,眶尖 正常脂肪消失,侵及视神经及邻近眼肌,致分界不清,常伴有视神经及眼肌 受压移位
MR:形态及边界表现与CT相同,T1WI上信号较低,T2WI上信号较高或较低,病灶 信号与病变纤维化程度有关,急性病例由于富含炎性细胞多表现为T1WI信号较 低,T2WI信号较高;而亚急性、慢性病例由于纤维化较多,一般多表现为T1WI及 T2WI均呈等信号,有的慢性病例甚至为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
炎性假瘤
·眼眶炎性假瘤为原因不明的眼眶内软组织非特异性炎症所形成的肉芽肿 病变,临床症状取决于炎症发应程度、发病符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及 眶内结构受累情况
·眼眶炎性假瘤分型: (1) 泪腺炎型 (2) 肌炎型 (3) 巩膜周围炎和视神经 炎型 (4) 弥漫性眼眶炎症型 (5) 炎性肿块型
·炎性假瘤大多学者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
·
病 理 结 果: 右 侧 眼 眶 炎 性 假 瘤
右侧眼眶肌锥内可见占位性病变,病变边界欠清楚,形态尚规则,累及视神经 并有视神经增粗,与右侧内直肌分界不清,平扫呈等密度,增强病变呈中度强 化。骨窗示病变周围未见骨质破坏,激素治疗后病变缩小 病例来源DXY影像论坛
右侧眼眶肌锥内、 外间隙弥漫性密 度增高,包绕眼 球,呈“铸型”改 变。
2018
眼眶肌锥内常见肿块CT/MR诊断
胡俊华
眼眶解剖分区
眼球区 眼球及内容物称为眼球区 视神经及其鞘膜(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 等结构組成视神经鞘区
4块眼直肌及其筋膜所围成的锥形区域称为肌锥内区
视神经鞘区
肌锥内区
肌锥外区
眼外肌及其以外至眶骨膜之间的区域称为肌锥外区
骨膜外区
眶骨膜及其以外结构称为骨膜外区
病 理 结 果: 右 侧 视 神 经 脑 膜 瘤
引 用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第 一 附 属 医 院 陈 潭 辉 课 件
左 侧 视 神 经 脑 膜 瘤 , 可 见 轨 道 征
左侧视 神经鞘 脑膜瘤, 可见条 片状钙 化,呈 轨道征, 增粗视 神经向 颅内蔓 延
病例 引用 自南 京军 区福 州总 医院 医学 影像 中心
肌锥内间隙肿块性病变
·视神经脑膜瘤 ·视神经胶质瘤 ·海绵状血管瘤 ·炎性假瘤 ·神经鞘瘤 ·淋巴瘤 ·淋巴管瘤 ·转移瘤
视神经脑膜瘤
·起源于蛛网膜纤维母细胞或硬脑膜内面的内皮细绝的一种中胚叶性肿瘤
·好发于中年女性,多数为良性肿瘤,但少数可恶变,年龄越小,其恶性程度 越高
·视力障碍岀现较晚 较轻
右侧眼眶肌锥内见团块 状肿块,边界清晰,呈 长T1长T2信号,信号 不均匀,病变沿视神经 生长,与视神经分界不 清晰,增强后肿瘤不均 匀强化
病理结果:右侧视神经胶质瘤
男8岁 右眼视物不清,石眼眶球后可见梭形肿玦,迈界湑晰,与视神经分界不清, T1WI呈中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右眼球未见受侵。
·眼眶转移瘤表现与原发肿瘤基本相同,如原发病灶已明确,则诊断 较为容易
女,7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年,眼球突出半年来诊; CT右眼球后肌锥内见一梭形肿块影,内见钙化, 眼球受压前突,增强扫描不均匀环形强化,T1WI 呈等信号(对比眼外肌),T2WI以高信号影为主, 肿瘤边缘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 患者再行胸部CT后,左肺上叶尖后段见一占 位病变 病理结果:中低分化腺癌,考虑来源肺部
眼眶淋巴瘤
肿瘤形态不 规则,分叶 状改变,包 绕眼球视神 经生长,形 成肌锥内 “锥形” 改变
CT表现为形 状不规则,边 界清楚而不 光滑,密度较 均匀,无明 显坏死、囊 变
MR表现 T1WI等信 号,T2WI信 号高于肌肉, 病变信号均 匀,DWI呈 高信号
CT+MR增强 后呈较明显 均匀增强
右侧眼眶肌锥 内、外间隙软 组织肿块,呈 “铸型”生长, 密度均匀,无 明显坏死,MR 显示病变范围 及形态与CT相 仿,T1WI呈等 信号,T2WI呈 稍高信号,信 号均匀
右侧眼眶肌锥内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影,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晰,右侧 视神经孔扩大,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
MR示右眼肌锥内形态不规则长T1混杂T2信号填充,眼肌受压,向后累计颅 内,右侧视神经孔扩大,周围组织未见侵犯
增强扫描右侧眼眶内病变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病理结果:右眼眶肿物;周围神经来源肿瘤,考虑神经鞘瘤,伴囊性变。肿瘤侵 犯包膜,部分区域肿瘤细胞丰富,生长活跃。
CT:病变呈圆形或 椭圆形,与肌肉相 比呈等密度,密度 均匀,边界清晰, 肿块内可见小点 状钙化灶,静脉石 形成,病变与视神 经分界清晰,视神 经及眼肌受压,视 神经管无明显扩 大
增强扫描病变呈渐 进性、填充式明显 强化
MR:眼眶肌锥内见 结节状肿块,呈长 T1长T2信号,边界 清晰,周围组织压, 脂肪间隙清晰
病例来源:中国头颈部影像论坛
右侧眼眶视 神经鞘瘤, TlWI呈稍低 信号,T2WI 呈混杂信号 ,视神经受 压,增强扫 描T2WI稍低 信号的区域 明显强化
病例 引用 自南 京军 区福 州总 医院 医学 影像 中心
左侧眼眶肌 锥内神经纤 维瘤,呈条 状T1WI稍低 信号、T2WI 高低混杂信 号,增强扫 描T2WI稍低 信号的区域 明显强化, 视神经受压 ,视神经孔 扩张。
病例来源:磁共振成像2011年第2卷第2期
CT平扫:眼眶内分叶状、多房状等密度或低密度肿块,瘤内出 血呈高密度外直肌受压,增强扫描:肿块边缘明显强化,中间 强化不明显,呈单个或多个环形强化
病例来源:《CT诊断与临床》(第二版)
眼眶淋巴瘤
·多发生于中老年,50-60岁,男性多见
·临床表现为上睑肿胀、眼球突出并向下移位、球结膜水肿、眼球 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
海绵状血管瘤
·成年人原发眼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是—种血管畸形中特殊的血管源性错构瘤
·內部由充满血液的窦状间隙所构成,具有完整包膜,常形成局限性肿块, 肿瘤内纤维间质多少不等,缺少肌层与纤维充满血液的窦状间隙所构成, 具有完整包膜,常形成局限性肿块,肿瘤内纤维间质多少不等,缺少肌层 与纤维
海绵状血管瘤
病 理 结 果 视 神 经 鞘 脑 膜 瘤
CT显示右侧视神经弥漫性不均匀增相,可见“轨道征”,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视 神经偏心,未见明显强化,冠状位左侧视神经分叶状肿块。
视神经双 轨征为视 神经鞘脑 膜瘤的较 特异性征 象。起自 视神经鞘 的脑膜瘤 沿视神经 蔓延,并 可跨过视 神经孔向 颅内生长。
病理结果:右侧眼眶炎性假瘤(弥漫性)
眼眶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又名施万细胞瘤,眼眶神经鞘瘤起源于第Ⅲ、Ⅳ、V、 Ⅵ对脑神经及交感、副交感神经,三叉神经的眼支最常见 ·因视神经无施万细胞,固视神经不会发生神经鞘瘤; ·主要发生在球后肌锥内,将近半数的肿瘤发生在眶上部或内上方
眼眶神经鞘瘤
CT:平扫密度低于海绵状血管瘤 及脑膜瘤,多数密度不均,可见 结节状、斑片状低密度影,增强 扫描不均匀强化(A、B区、囊变 坏死或陈旧性出血所致)若眶上 裂增宽高度提示神经鞘瘤
眼眶淋巴管畸形
·淋巴管畸形又称淋巴管瘤,衬以单层内皮细胞的淋巴管构成的错构瘤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
·单发或多发,以皮肤、颈部、纵隔、腹膜后软组织内多见,发生在眼眶 内相对少见
左眼眶淋巴管瘤合并出血, 左眼眶肌锥内、外间隙形 态不规则占位,呈混杂T1 混杂T2信号,内见液平面, 增强不均匀强化
肿瘤多呈椭圆形, 分叶状或哑铃状, 长轴与视神经走 形一致,边界清 楚,部分可与眼 肌粘连分界不清
MRI:表现为等/稍低T1信号影, T2WI呈混杂信号(高、低、等) 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A区明显 强化,T2WI信号稍高,B区为低、 弱强化区,T2WI呈高信号)
女,6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现右眼突出1年偶伴右眼痛半年余
视神经双 轨征中轨 道样强化 即代表了 沿视神经 蔓延的脑 膜瘤组织, 中央无强 化区为正 常视神经。 视神经双 轨征亦可 见于视神 经炎等其 他疾病中
视神经胶质瘤
·临床表现视力下降多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前 ·起源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细胞,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
·起自视神经孔附近,然后向眶内和颅内发展,单侧发病多见,部分患 者合并神经纤维瘤病
病理结果:淋巴瘤
右侧眼眶“铸型”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CT平扫密度呈稍高密度,包绕视神经及眼球,MR示 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包绕视神经,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
转移瘤
·转移瘤球外的好发部位是肌锥外,眼眶转移的原发灶,最多见是 肺癌和乳腺,27~60%的眼眶转移可发生在原发灶发现之前
形态与CT表现类似,多 呈稍长T1等/稍长T2信 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显示轨道征、袖套证 较CT清晰,显示钙化较 CT差
病 理 结 果 : 左 侧 视 神 经 脑 膜 瘤
左侧 视神 经弥 漫增 粗, 呈均 匀实 性密 度, 沿视 神经 见轨 道征
右侧眼眶肌锥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病变中央内见条状钙化,呈 “轨道征“冠状位重建显示钙化呈环形,中央低密度为视神经
病例来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李挺老师
肌锥内常见肿块的鉴别表
胡俊华:mMDT影像论 坛青年才俊,长期活跃于 各大影像论坛,对医学影 像各个系统都有研究。在 2016年全国放射年会读片 会多有斩获。因头颈部影 像功底扎实,作为中国医 学影像论坛选手参加与首 都医科天学影像学系读片 PK赛,获得优异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