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规划及挑战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管理与优化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管理与优化电力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供电稳定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管理与优化也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电力系统灵活性管理与优化的相关问题。
1.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需求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等)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电力系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传统的基于化石燃料的发电方式往往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电力系统需要更大的灵活性来适应新能源的接入。
灵活性管理可以帮助电力系统更好地应对负荷波动、新能源波动等问题,保障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管理方式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以采取多种管理方式。
一是通过灵活的调度和运行方式,灵活性调度可以根据供需情况实时调整发电计划,使电力系统更具弹性。
二是加强多能源互补和协同,通过各种能源的互补和协同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是采用灵活的储能技术,储能可以在电力需求高峰时释放能量,避免电力系统负荷大波动。
四是加强电力市场机制的设计,完善市场机制可以有效激发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优化方法除了灵活性管理,电力系统还需要进行灵活性优化。
灵活性优化可以通过优化发电资源配置、优化电网规划等方式实现。
一是优化发电资源配置,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发电资源配置,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二是优化电网规划,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管理与优化案例分析以某国家电力系统为例,通过对其灵活性管理与优化措施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国在发电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电力系统在应对新能源接入时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该国电力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灵活性管理与优化,以适应新能源发展的需求。
5. 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管理与优化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摘要:新型电力系统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为主体。
由于新能源发电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及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并入电网的特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一低、两高、双峰、双随机”特点,即低系统转动惯量、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夏冬负荷双高峰、发电出力和用电负荷双侧随机波动,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
以下主要就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挑战;应对措施1市场环境变化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将面临很多新的环境变化,主要涉及政策、市场、技术、用户端变化。
一是政策趋势变化:低碳化成为必然趋势。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占比超过50% 的目标。
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必然要求推动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这为综合能源服务开展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商机。
二是市场变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速。
这将打破跨省跨区交易壁垒,现货市场、绿电交易将迎发展新机遇,为综合能源服务发展开拓了新的市场。
三是技术变化: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深度融合。
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数字化与能源技术融合,成为今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重点拓展方向。
四是用户需求变化: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要求必须构建源网荷储友好互动体系,倒逼综合能源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重点在节能等服务环节上提高核心竞争力。
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2.1电源侧随着新能源出力波动与负荷需求波动叠加后的净负荷峰谷差明显增大,电力系统需要解决调峰、调频、灵活调节资源稀缺,低惯性、抗扰动能力弱,新能源机组低、高电压穿越等问题。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挑战和数字化技术分析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挑战和数字化技术分析李 凯(贵阳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摘 要:在能源绿色化转型的新形势背景下,必须积极迎合新能源电网运行需求,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中实现源网荷储的高效互动,面对新能源挑战积极研发各项关键技术、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技术等,有效应对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消纳、安全运行、机制体制等挑战。
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挑战,分析了新能源挑战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技术,旨在进一步明确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方向。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挑战;数字化技术0 引言在新型能源发展和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正尝试将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取代传统电力系统,旨在迎合能源低碳化、绿色化的新政策。
以新能源为主体大力推广新型电力系统的深度应用,考虑新能源挑战研发各项关键技术,同时不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利用高效消纳技术、稳定运行控制技术、抽水蓄能和太阳能光热发电、储能及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不断优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从而全面推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
1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现阶段我国正处于能源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愈发重视新型电力系统在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针对新能源挑战研发先进的关键技术已成为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实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见表)。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双高、双峰的特征,该系统可以有效应对能源清洁转型、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接入等挑战,在能源供应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贯彻低碳环保、高效清洁等基本原则,还需要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电力供应,以智能电网为载体构建中心枢纽平台,从而充分发挥源网存储互动、多能互补的优势,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朝着能源清洁、低碳环保、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1]。
表 新能源电力供应情况 单位:108kW项目2025年2030年2035年气电装机容量1 52 353风电装机容量468水电装机容量3 94 44 8抽水蓄能装机容量0 81 21 5核电装机容量0 81 31 8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59152 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挑战2 1 消纳挑战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重视消纳挑战,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季节性偏差、可利用小时数等因素给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新能源发电的持续性与可靠性无法保证,我国风力发电主要集中于春冬两个季节,光伏发电量在夏秋两个季节相对较高。
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接入与电网规划优化
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接入与电网规划优化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和电网规划优化成为当代电力行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这不仅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接入和电网规划优化的相关问题。
首先,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挑战在于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
与传统的火力发电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天气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其输出功率会有一定的波动性。
这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和调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有效地接纳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我们需要在电网规划和运行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电网规划优化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接入的关键。
在传统电网规划中,主要考虑的是从发电侧到用户侧的电力输送,但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情况下,输电线路、变电站和配电网的规划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需要结合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并布局电网设施,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接入能力。
为了实现可再生能源接入和电网规划优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
灵活性是指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适应能力,可调度性是指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
通过增加大规模储能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可以缓解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带来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可调度性。
二、优化输电和配电网络。
在电网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集中地和电力用户的分布情况。
通过优化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的布局,减少输电损耗和电压损失,提高电力输送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引入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电力的双向流动和自动调节,可以更好地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接入。
三、制定合理的电力市场机制。
电力市场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接入和电网规划优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和激励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投资和运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还需要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定价和交易机制,以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和优化。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愈发的严重。
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和各派出机构贯彻落实局党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简化许可、深化信用、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在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探索创新信用监管、实践“互联网+监管”方面取得新的进展,电力业务资质许可制度在助力清洁能源实现快速发展、助推电力系统支撑和调节能力持续提升、助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稳步推进、助推电力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挑战;应对措施引言电力行业是减碳的主力军,任务重、责任大。
经济增长和终端用能结构变化将继续拉升中国的用电量,要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供应的同时实现深度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核心技术支撑。
1电力智能化概述1.1新型电力系统智能化需求随着新能源大规模进入电网,电力系统需要在随机波动的负荷需求与随机波动的电源设备之间实现能量供需平衡,其结构形态、运行控制方式以及规划建设与管理也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电力系统不同,新型电力系统从“碳视角”出发,以主干电网为核心枢纽,以独立供电系统、分布式电网等为辅助单元,组建清洁、高效、安全、智能、开放的“大家庭”式电力系统。
目前,新型电力系统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双高”,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主要是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新能源,对电力系统预测准度、调节能力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电力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改变了电力系统内部电气特征,使电力系统更加依赖高质量控制与保护等二次设备以及智能化电网调度体系。
1.2电力智能化价值体现电力智能化通过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电力技术深度融合,使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等各领域、各环节整体信息化,以数据流引导和优化能源流、业务流,它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低碳环保电力智能化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机组在电源结构中的占比,加快终端能源消费“新电气化”进程,提升用能清洁程度和利用效率,促进高碳电力系统向低碳甚至零碳电力系统转型。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
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也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评估和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
文章首先将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需求与挑战。
然后,文章将综述现有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方法,评估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可再生能源特性、电力系统运行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灵活性评价体系。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电力系统平衡机理,包括电力平衡、能量平衡以及经济平衡等方面,分析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条件下的变化与调整。
文章将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策略与平衡机理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二、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影响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渐提高,其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具有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使得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面临新的挑战。
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运行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风速和光照强度的随机性,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电力系统调度的难度,要求电力系统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来应对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快速变化。
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需求产生了影响。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保持一定的备用容量。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具有不确定性,传统的备用容量计算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这要求电力系统在规划和运行时,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合理安排备用容量,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关键技术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关键技术1. 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技术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新能源接入、储能技术、智能调度与控制、信息通信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如如何实现新能源的高效并网、如何提高储能技术的性能和成本效益、如何实现智能调度与控制的精确性和实时性等。
经济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而且其经济效益受到市场供需变化、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何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投资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政策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各国政府在能源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差异,给新型电力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制定有利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网络安全挑战:新型电力系统的运行依赖于大量的信息通信技术,这就使得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确保新型电力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环境挑战: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土地资源的占用、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如何在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1.1 能源转型与供需平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提出了能源转型的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需要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在这一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实现能源转型与供需平衡。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在能源结构上实现多元化,传统的化石能源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替代化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清洁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给电力系统的调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
新能源发展背景下电力系统面临的风险挑战
新能源发展背景下电力系统面临的风险挑战摘要: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然而,新能源对传统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频率稳定、电压稳定、功角稳定、电量平衡能力、无功电压波动和潮流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简要分析了新能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电量平衡能力、无功电压波动和潮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举措。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调度运行0引言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不断普及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能源组成部分。
然而,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电力电量平衡、无功电压波动、潮流控制等方面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和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
1 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新型电力系统,主要在于电源结构的革命性变化,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相对于火电、水电等常规电源,出力具有明显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且不具备常规电源的转动惯量特性、稳定的频率支撑和动态无功支撑能力,抗干扰能力弱。
电力系统的根本任务是满足负荷用电需求,即电源按负荷曲线进行调整,而风光一次能源无法存储,不具备匹配负荷的能力,反而还可能增加电网负担。
因此,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提前谋划,采取差异化应对策略[1]。
新能源引发的风险挑战,整体可以划分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电力电量平衡能力的影响两大方面。
1.1新能源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的影响(1)从频率稳定方面分析,电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是指电力系统的输出频率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稳定,与发电机组出力和负荷需求之间的平衡有关。
由于新能源的不稳定性,如太阳能和风能的机组出力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缺乏转动惯量、不参与频率控制等原因,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后,当新能源的机组出力变化较大时,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频率的波动,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推进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开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对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对环境和人民生命安全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新能源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现已成为新能源发展大国,风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的发电量在我国电力能源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现如今我国依然以火电等传统能源为主,但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新能源发展将作为我国电力行业的支柱。
在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其他能源的问题,实现多种能源并存,结构比例达到一定的均衡性;风能、光能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主要角色,在发展面前有诸多技术攻坚问题有待解决;新能源是能源科技上的创新,在电力系统中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是行业体制的创新,是在能源低碳化、绿色化道路上的必然选择,新能源的发展建设将为中国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影响分析引言当前,在国家建设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正在加速融入我国电力市场。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实现,新能源还将迎来更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加快建立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
1新能源的优势1.1风电我国幅员辽阔,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随着政府支持力度加大,风力装机容量每年都在提升。
风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在2022年时达到了36,544万千瓦,较于2018年装机容量18,427万千瓦,2019年的20,915万千瓦,2020年的28,165万千瓦都有明显的增长,虽然目前仍以火电和水电占主导,但是风电的占比每年都在快速的增长。
能源的储备和利用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逐年上升,风能的发展对于我国能源优化配比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光电发展光伏是我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一步,我国近年来在光伏发电产业上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2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261万千瓦,年增长率为28.1%,总发电量居世界首位,根据预测,至2050年太阳能将成为我国发电的主要能量来源。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长期规划与优化
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长期规划与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成为当今世界的关注焦点之一。
然而,由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殊性以及能源需求的复杂性,其长期规划与优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长期规划与优化问题,并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新能源电力系统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进行发电的电力系统。
与传统的燃煤、石油发电相比,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环保、可持续、安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制定了新能源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计划,并投资大量资源用于新能源电力的建设。
然而,新能源电力系统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新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其发电量和负荷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出现问题。
此外,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对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部分:新能源电力系统长期规划的重要性长期规划是指对新能源电力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一个好的长期规划可以确保新能源电力系统有序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同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在制定新能源电力系统长期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电力需求、电网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等。
同时,还需要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调整和协调。
第三部分:新能源电力系统优化的方法与措施针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问题,人们提出了许多优化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与传统能源发电的混合模式,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和互补性。
通过合理安排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传统能源发电的比例,可以降低能源供应风险,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其次,可以通过电力存储技术来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
电力存储技术可以将多余的电力储存在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中,以便在需求峰值时释放,从而平衡电网负荷与供应之间的差异。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长期规划综述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长期规划综述1、研究背景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等主要技术特征,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强间歇性、随机性与波动性等特点,且风光发电呈日内以及季节性波动特性,与负荷需求不匹配。
同时,转动惯量的缺乏削弱了电力系统抗故障冲击的能力,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并网使得系统动态特性复杂化。
因此,如何在多时间尺度上保持发电与负荷功率平衡、如何保持含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如何对清洁能源进行高效消纳与优化配置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长期规划的主要挑战。
为此,论文对电力系统长期规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展望。
2、论文所解决的问题及意义新型电力系统长期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与解决方法如图1所示。
论文首先分析与总结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能源供应安全与能源供应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两方面挑战,其涵盖参数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电力系统灵活性、电力系统充裕性、电力系统安全性、多时间尺度功率平衡等环节;然后,从长期不确定性、短期不确定性、安全性评估、可靠性评估4个着眼点开展研究,对不同方法的研究思路、应用场景与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对新型电力系统长期规划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进行总结与展望。
图1 新型电力系统长期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与解决方法3、论文重点内容论文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综述:(1)电力系统长期规划面临的挑战电力系统长期规划指以能源供给与技术发展为基础,采用优化算法优化满足能源需求等约束条件下成本最优的技术选择,其决策变量通常是在给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对发电技术、发电容量与输电容量的选择。
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其可用于电源规划、电网规划、或者电源–电网协同规划,也能评估不同能源政策、潜在技术发展等对能源系统的影响。
图2 新型电力系统长期规划框架电力系统长期规划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1)能源供应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方面;长期不确定性指由于政府政策、能源价格波动、新兴技术等因素使得模型参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理论研究框架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理论研究框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然而,随着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提升,一系列科学问题也随之浮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探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研究框架,以期为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分析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电网稳定性、电力供需平衡、能源存储与调度等方面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可再生能源的出力特性、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能源存储技术的性能分析等。
本文将提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研究框架,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设计等,以期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提供更为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实现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二、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现状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要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成为了全球能源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
目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使得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渐增大。
然而,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和经济问题。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在电气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集成,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电力系统的现状出发,探讨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的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电力系统的现状如今,全球电力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电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然而,传统的电力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电力系统主要基于中央发电和集中式输配电模式,导致电力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不足。
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对电力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的概念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策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适应电力需求的变化和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
灵活性优化控制旨在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三、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优化控制方法1. 能量储存技术能量储存技术包括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可通过在电力系统中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能量储存技术可以有效应对电力需求的突发变化,减少对传统发电机组的依赖。
2. 智能微电网技术智能微电网技术是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构建具备自治能力的小型电力网。
智能微电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局部灵活调度和自主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柔性输配电技术柔性输配电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输和配电设备,如高温超导技术和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实现电力系统输配电网的灵活调度和控制。
柔性输配电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传输效率、降低电能损耗,并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
四、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的应用电力系统灵活性优化控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在现有电力系统中,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策略和设备,如调度算法、智能传感器等,改善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同时,在新建电力系统或电力系统的升级改造中,灵活性优化控制也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展望
碳中和目标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与展望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电力行业也发生了广泛以及深刻的改革。
其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还需要主动承担工业、建筑、交通以及居民等领域的电气化水平重任。
而在现有电力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需要主动朝着低碳化与智能化的趋势进行发展。
这样才能够在电力行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价值。
关键词: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挑战与展望引言在当前经济体制下,电力行业将快速发展与壮大,电力系统的安全调度运行是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电力市场环境下,加强对电力系统安全调度运行的研究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的电力正常供应。
同时,也可以更好提升电力系统调度的管理水平,提高电力系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力运行的基本情况,然后深入探讨了在“双碳”影响下电力安全调度运行的各种因素,并针对当前电力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电力安全调度运行的有效对策,旨在为提高我国电力安全运行水平提供参考。
1电力行业的低碳发展趋势探寻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大趋势下,电力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以及公用性产业,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在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将在提高电力化水平作为重要内容,这也是促进能源电力清洁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
就电力供给方面进行分析,需要将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电力增量的主体,而且清洁能源发电装机以及发电量占比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风电以及光伏发电行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外在我国电力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应用也变得更加的广泛,其可以在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基础上,促进电力行业朝着安全、低碳以及智能经济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浅析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主要特性及关键技术
浅析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主要特性及关键技术摘要:在全球碳排放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其趋于“三高双峰”的运行特征给电网调节调度、灵活运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需在智能电网框架思想的影响下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大力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电力结构,最终实现电力系统“脱碳”。
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主要特性及关键技术展开探索。
关键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风电、光伏等随机性、波动性电源大量替代火电等确定性可控电源,新能源为主的电源结构、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面积应用将给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安全控制和生产模式带来根本性转变。
在确保能源电力安全前提下,改善和优化传统电力系统运营模式,通过绿色能源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1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特性1.1低碳清洁在我国“3060双碳”政策背景下,电力系统将逐渐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占主导转向强不确定性及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为主导,最终实现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电源端结构。
由于风光资源与地区气候环境相关,新能源出力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特点,且具有较为显著时空相关性,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接入也让电源趋于分散化,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通过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各类生产及传输技术,保障新能源“发得出”、“送得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助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2安全坚韧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适应各类新技术、新设备以及多元负荷大规模接入,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电从远处来”的既有局面,逐步实现“电从身边来”的分层分群体系结构,这种结构使得电网发生扰动时能做出自愈的响应,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实现电网自动分区分片、孤岛运行,最终在调度员指挥下快速恢复全系统的正常运行。
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
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分析摘要:随着电网规模的互联化、电力负荷的多样化,电网运行安全稳定问题日益突出,风光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进一步加剧了电网运行安全的强不确定性,对电网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带来巨大考验。
因此,如何准确、高效地评估新能源高渗透率的电力系统安全性,综合提高系统促建、促改、促防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高比例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影响分析引言配电网作为大电网与用户连接的“最后一公里”,其故障对社会生产生活将造成直接影响。
近年来,飓风、地震、洪涝、海啸和冰灾等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率急剧增长,对配电网造成较大的冲击。
为缩小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停电范围,降低停电损失,亟须提高配电网应对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具备强抵御力、强恢复力的韧性配电网。
另外,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进行,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不断提升。
在该背景下,通过控制新能源主体的运行状态,提升系统韧性已是当前所面对的一大挑战。
一方面,分布式电源与应急人员、应急电源车、应急物资等社会性资源,对提升配电系统韧性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新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多种资源的复杂耦合关系增大了发生扰动或极端事件后的系统应急调度难度。
1高比例新能源对传统电力系统的挑战1.1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暂态稳定水平不断恶化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机组涉网性能标准偏低,其频率、电压耐受能力与常规火电机组相比较差,事故期间容易因电压或频率异常而大规模脱网,引发连锁故障。
该问题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集中投产将日益突出。
新能源机组对系统高频和过电压的耐受能力较差,当系统发生扰动,频率、电压发生变化时,新能源机组容易大规模脱网,引发严重的连锁性故障。
目前风电机组过电压保护通常设置为1.1pu,与常规火电机组1.3倍额定电压的耐受能力相比有较大差距。
特高压直流跨区输电系统运行可能发生换相失败或闭锁故障,故障期间未及时退出的滤波器会向电网注入大量无功,造成送端换流站近区暂态电压升高,接入送端的风电可能存在过电压风险。
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
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摘要:“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能单靠行政政策,需要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持与保障,且持续稳定的政策有利于诱发技术创新。
此外,尽管中国可再生能源管理规定政策数量显著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且政策明确了电网、燃气和热力管网等企业的法律责任,但因政策行政处罚的力度较轻,使得政策执行率不高,政策效果不明显,监督考评政策力度亟待提升。
因此,本文通过对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双碳;可再生能源;挑战;对策引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销售电价、绿证价格、有效容量价格都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导致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标准也是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这可促使补贴标准随时反映市场变化情况,并逐步下降。
1可再生能源的概述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井水河水、湖水、海水)、潮汐能、地热能(主要指土壤能)和生物质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我国能源紧张的现状,且可再生能源可循环使用,应用范围较广,能源清洁,不污染环境,可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挑战2.1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的用电成本可能超出用户的承受能力由于风电和光伏发电机组的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且风光发电机组为电网提供的有效容量较少,必须有其他电源(如煤电)及储能设施配合才能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风光发电机组的电量才能被电网消纳。
因此,发展风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成本包括两部分:可再生能源项目本身的成本;为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被电网消纳而增加的调峰及备用成本,称为系统成本。
当前,风电和光伏发电电源的发电成本持续下降,有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度电成本和煤电相差无几。
但是,随着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系统成本的上升速度将远远高于可再生能源项目本身成本下降的速度。
在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度电成本没有低于或等于燃煤机组的短期边际成本之前,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总成本远远高于煤电等常规电源的成本。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一、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可再生能源已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
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进行灵活性评价与平衡机理的研究,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影响,分析可再生能源并网后电力系统的平衡机理,以及评估现有电力系统在应对可再生能源接入时的灵活性水平。
我们将对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并网技术和运行状况等。
我们将分析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影响,包括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多个方面。
接着,我们将探讨电力系统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时的平衡机理,包括电力平衡、能量平衡和经济平衡等方面。
我们将对现有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方法进行综述,提出适用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灵活性评价体系,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电力系统规划、调度和运行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简述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的特点,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多样性和安全性。
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不仅加剧了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还可能导致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
而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分布和丰富储量使其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
高薪比例新能源并网对电力系统运行控制影响与对策研究综述
2.4三相电压不平衡问题
在不平衡的风电电网电压的影响下,其发电机的内部定子和转子的电流、电压的波形都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机端的电压以及电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随着电网的电压不平衡程度的不断增加,其输出特性的波形波动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另外,对着其不平衡度的增加,风机的输出无功功率以及有功功率、定子侧部分的有功功率以及无功功率的脉动幅度值也在不断的升高,因此这些原因对电网的电能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截至2017年9月底,甘肃新能源已经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41.78%、占全省发电量的23.5%,新能源理论发电量已经占全省发电量的39.9%,其中2017年某日新能源理论发电量已经占全省发电量的63.11%,高比例新能源的特征凸显。
2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2.1电压偏差问题
电压偏差时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不良影响之一,主要是由于系统的无功功率不平衡引起的。电压偏差的产生主要是在供电系统运行的时候,其在某一个节点中的电压与供电系统的额定电压所产生的差值,这个差值与供电系统的标称电压之间的百分数就叫做这个节点处的电压偏差。在风力发电并网的过程中,虽然通过并联电容器补偿来调节电压,但是由于电容器投切过程中,存在调节不平滑的问题,也就是说,电力系统的负荷和发电机组的出力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电网的结构也随着运行的方式变化而变化,这就引起了电力系统运行功率不平衡,同时,这种调节是阶梯性变化的,无法实现最佳的补偿。这也就导致了无功功率的波动,从而最终引起电压的偏差问题,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
尽管如何定义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存在一定的分歧,但国家批准甘肃省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明确提出了2020年甘肃省新能源占总装机容量5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以上、特高压直流外送新能源比例达到40%以上、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25%以上的量化指标,其中新能源占总装机容量50%以上、占总发电量30%以上应该可以作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主要评价指标。
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
电力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提供更加可持续和稳定的能源供应。
本文将探讨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现状、挑战及发展前景。
一、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多种形式。
太阳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利用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广泛应用于各类户用电器、建筑物及工业设备。
风能则是通过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适用于广大风电场地区。
水能作为一种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在水电站中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水轮发电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生物质能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植物的有机物质进行直接或间接燃烧,将生物质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不同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综合利用不同形式的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现状目前,各国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模和比例逐年增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17%增长到2019年的26%。
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已经占到了主要发电方式的一半以上。
例如,丹麦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其发电量的41%来自风能。
德国则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家,其发电量的8%来自太阳能。
中国也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截至2019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已经达到28.8%。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效降低了电力系统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三、可再生能源发电面临的挑战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是目前的重要问题。
太阳能和风能受到天气条件的限制,发电量会受到季节、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不易控制和预测。
水能受到季节性的限制,特别是干旱季节水能发电会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可再生能源输送和储存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不足 , 而外送问 题 导 致 弃 风 的 核 心 原 因 是 电 网 灵活性不足 . 引入储能乃至考虑负荷需求响应机制 灵活性不足导致了 局 部 区 域 局 部 时 段 的 弃 风 ㊁ 弃光 问题 , 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场景下 , 若
生变化时系统的响应能力 . 最初的柔性分析是针对 过 程 系 统 的 实 用 性㊁ 可 操 作 性 而 展 开 的 研 究.
] 文献 [ 基于中国电网实际情况 , 从输电系统 ㊁ 1 7
乏统一 的 定 义 . 国 际 能 源 署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n e r g y , ) , 认为 电 力 系 统 灵 活 性 代 表 其 在 面 临 A e n c I E A g y
鲁宗相 ,李海波 ,乔 ㊀ 颖
摘要 :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随机变 化 特 性 将 给 电 力 系 统 运 行 灵 活 性 带 来 前 所 未 有 的 挑 战 , 对 系统的灵活性资源进行规划成为必要的研究工作 . 对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规划的 研究动态进行评述 , 首先分析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基本特征 , 给出了电力系统灵活性的 定义 ㊁ 主要灵活性资源类型和灵活性平衡原理 , 然后介绍了灵活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 最后 , 提出了 电力系统灵活性协调规划的核心内容及求解思路 ㊁ 存在的关键难题及技术解决思路 . 关键词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 ;灵活性评价 ;多时空尺度 ;电力系统规划
北美 电 力 可 靠 性 协 会 ( N o r t h Am e r i c a nE l e c t r i c , 则认 为 电 力 系 统 灵 活 性 R e l i a b i l i t o u n c i l N E R C) yC 是系统资 源 满 足 需 求 变 化 的 能 力 . 文 献 [ 指 1 5] 出在有功平衡中 , 系统灵活性代表其适应负荷波动
: / D O I 1 0. 7 5 0 0 A E P S 2 0 1 5 1 2 1 5 00 1 6年7月1 0日
V o l . 4 0N o . 1 3J u l 0, 2 0 1 6 y1
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规划及挑战
( )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北京市 1 0 0 0 8 4
爬坡需求 , 避 免 因 爬 坡 事 件 导 致 的 价 格 剧 烈 波 动. 中国目前处于电力 市 场 改 革 的 关 键 时 期 , 如何通过 合理的市场设计 , 来释放系统中的灵活性潜力 , 是今 2 0] . 后需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 电力 系 统 的 核 心 是 电 力 电 量 平 衡 , 即根据规划
������ 综述 ������
常运行 . 因此 , 未来 高 比 例 可 再 生 能 源 电 力 系 统 开 展灵活性专项规划 具 有 必 要 性 和 重 大 意 义 , 即在规 划阶段对系统可用的灵活性资源类型和潜力进行定 量分析和优化配置 , 从而有效匹配可再生能源电源 的随机 ㊁ 波动特性 , 维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性问题开展综述 ,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 础上给出电力系统 灵 活 性 的 定 义 , 分析电力系统潜 在的灵活性资源 , 论证了将灵活性定量评价纳入电 力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 最后 , 提出了电力系统灵活性 规划存在的关键难 题 及 技 术 解 决 思 路 , 从而为构建 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未来电力系统规划提 供支撑 . 本文围绕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灵活
收稿日期 : 2 0 1 5 G 1 2 G 1 5;修回日期 : 2 0 1 6 G 0 1 G 2 2. 上网日期 : 2 0 1 6 G 0 3 G 0 1.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资 助 项 目 ( 国家电网公 2 0 1 3 B AA 0 1 B 0 3) / ) . 司科技项目 ( S G T YHT 1 4 G J S G 1 8 8
0㊀ 引言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严峻 挑战 , 传统能源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 可再生能源大规 模利用 , 推动了能源清洁化 ㊁ 低碳化 ㊁ 智能化发展 , 联 合国 2 0 0 2 年约翰内 斯 堡 世 界 环 境 发 展 大 会 将 可 再 ] 1 . 高比例可再生 生能源发展纳入其千年发展目标 [ 欧洲专家提 出 2 0 5 0年在欧洲和北非实现1 0 0% 可 [ ] 2 再生能源电力 系 统 的 技 术 路 线 图 ; 美国可再生能 源国家实验室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未来蓝图研究中提 出美 国 2 0 5 0年将实现8 0% 电 力 来 自 可 再 生 能 [ 3] 源 ; 中国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 中国2 0 5 0高比例 能源发电成为全球 广 泛 关 注 的 未 来 电 力 系 统 场 景 .
资源及其平衡原理 1. 2㊀ 灵活性需求 ㊁ 电 力 系 统 灵 活 性 需 求 主 要 来 源 于 负 荷 的 波 动. 在可再生能源接入 时 , 电源波动性也会产生灵活性 需求 , 而且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增加 , 这部分 需求剧增而成为影响系统灵活性的关键 . 虽然 国 内 外 学 者 对 灵 活 性 的 定 义 存 在 偏 差 , 但 [ 1 3] 关于灵活性资源的认识基本一致 . 电 I E A 认为 , 力系统灵活性资源主要包括常规发电厂 ㊁ 储能 ㊁ 互联 电网和需求侧 , 这是 最 早 出 现 对 灵 活 性 资 源 进 行 梳 理的成果 , 但是存 在 较 大 的 局 限 性 . 文 献 [ 则认 1 5] 为除了上述灵活性 资 源 外 , 还应该考虑风电光伏等 波动性电源提供灵 活 性 的 可 能 性 , 并指出合适的电 力市场设计能够反映当前系统的灵活性水平及存在 的不足 , 能够给出灵活性资源投资的信号 . 配电系统和输电及配电系统双端灵活性资源的角度 进行分类 , 提出了 3 类 共 7 种 灵 活 性 资 源 . 但 是 该 分类将可再生能源 整 体 作 为 灵 活 源 , 将电动汽车简 单归入配电环节 , 与实际经验有一定偏差 , 且上述分 类虽然较为全面 , 但是忽略了市场设计和制度的灵 活性 , 由于体制障碍或不合适的市场设计 , 电力系统 中物理上可用的灵活性也许无法释放 . 美国一些运 营商在电 力 市 场 提 供 灵 活 性 方 面 进 行 了 很 好 地 尝 [ ] 1 8 试, 如加州电网独立运行商 ( 和美国中西 C A I S O)
: / / h t t ww w. a e s G i n f o . c o m 1 p p 4 7
来减小弃风 ㊁ 弃光的研究 , 其本质也是增加系统的灵 活调节能力 . 可见 , 中低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现阶段 , 灵活性不足 , 后果会更加严重 , 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
( ) 2 0 1 6, 4 0 1 3
可再生能源系统主要有以下特征 : ① 基本取消了 基 , 荷 发电厂 ( 核电 除 外 ) 常 规 火 电 机 组 在 日 内 启 停, 可再生能源承担了较大的电力需求 , 并通过水电厂 ㊁ 燃气电 厂 灵 活 调 节 实 现 对 新 能 源 波 动 性 的 互 补 ; 如0 渗透 ② 常规电源在大多数时刻 ( 9: 0 0到1 9: 0 0) , 率较低 ( 不足5 甚 至 在 中 午 光 伏 满 出 力 时 段, 0% ) 全部电力需求几乎 全 部 由 新 能 源 承 担 , 火电接近技 术下限出力运行 , 下调潜力几乎用尽 ; ③ 系统内的电 力电子接口电源 比 例 剧 增 , 系 统 惯 性 大 幅 下 降. 这 些特征对电力系统 的 影 响 是 根 本 性 的 , 整个电力系 ] 5 . 统规划和运行机制必须进行革新 [ 经突 破 1 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也突破 0 0 GW, 处 于 世 界 领 先 地 位, 但 是 中 国 的 弃 风㊁ 弃光 3 0TW,
[ G 8] , 弃风 率 甚 至 超 过 2 而欧洲大多数国家及美 0% 6 ] 9 G 1 0 .中国 不 同地 区 国的弃风率 能 保 持 在 5% 以 下 [
可再生能 源 发 展 情 景 暨 路 径 研 究 » 报 告 提 出, 中国 [ ] 4 , 年要实现 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届时风 2 0 5 0 6 0% 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 23 9 6GW 和 , 包 26 9 6GW 发电量占比分别为 3 5. 2% 和2 8. 3 5% , 括水 电 等 在 内 的 可 再 生 能 源 发 电 量 占 比 将 达 到 8 5. 8% . 高比 例 可 再 生 能 源 接 入 的 未 来 电 力 系 统 中 , 风 电和太阳能将成为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 其风 ㊁ 光资 例可再生能源发展 情 景 暨 路 径 研 究 » 报告中给出了 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 导致电力系统本征特性改变 , 需要重新探讨其规划和运行机制 .« 中国 2 0 5 0 高比 2 0 5 0 年高比例 可 再 生 能 源 场 景 下 典 型 日 全 国 发 电 ) , 机组调度曲线 ( 见附录 A 图 A 可以看出 , 高比例 1
从中 国 发 展 现 状 来 看 , 充裕的灵活调节资源已 成为系统运行的必需条件 . 目前的风电装机容量已
率一直居高不下 . 近 5 年全国弃风率统计平均值为 东北 ㊁ 华北和西北地区多数大型风电基 地 的 1 2. 6% , 弃风的原因各异 , 如内蒙古 ㊁ 冀北和甘肃电网主要是 由于外送通道不足 , 而东北三省严重弃风的主要原
源, 以一定的成本适应发电 ㊁ 电网及负荷随机变化的 能力 . 需要说明的 是 , 本文研究的灵活性主要涉及 但仅考虑故障前后 的 稳 态 情 况 , 并不考虑其动态过 程, 与传统 可 靠 性 ㊁ 安全性的研究范畴相关而不重 叠.
经济调度和运行模 拟 模 型 , 上述定义中的随机变化 , 包括部分简单故障 工 况 ( 如 发 电 机 组 和 线 路 故 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