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胰腺癌45例临床分析

胰腺癌45例临床分析
mid a n s d b fr p r t n a d 9 c s sw r s ig d a n s d wi si g r t f2 % . n l so T e a c rc f s ig o e eo e o e ai n a e e e misn ig o e t a misn a eo 0 o h Co c u in h c u ayo d a n s f p n r - t a c rp t ns b n a c d b e o n t n o r l n r y tm n h sc l c a a trs c o ig o i o a c e ai c n e ai t e e h n e y r c g i o fp e i a y s mpo a d p y i a h r ce t f s c e i mi i i p n r a i c n e ain sa d i tg ae sn h e h iu so h a o o a h C u ta o i a t c p n h a o o r — a c e t a c rp t t n ne r t d u ig t e t c n q e fu r s n g p y, T, l s n cg sr o y a d u rs n g a c e r r o p yg ie ip y h u d d bo s .
癌 早 期 症 状 和 体 征 的 认识 . 采 用 B超 、T、 声 胃镜 、R P B超 引 导 下 胰 腺 组 织 细 针 活 检 穿 刺 术 及 相 关 的 实 验 室 检 并 C 超 EC 、
查. 能提 高 确诊 率 。
【 键 词 】 胰腺 癌 关
诊断
临床 分 析
C ii l n ls f 5p t nswt a cet n e 凡 K i o T ep o l h ̄i o igcu t , hno g l c ayi o a e t i p n ra cc cr n aa s 4 i h i a a u. h epe o t o B X n o nr sad n g d f y

老年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老年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年龄不是手 术禁忌证 , 做好 围手术期 处理 ,
【 关键词 l 胰腺癌 ; 老年 ; 胰十二指肠切 除术 【 中图分类号 】R 3. 75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 7 (08 0- 8- 62 10 20 )5 07 1 6 0 0
我院 2 0 年 1月 至 2 0 01 0 6年 1月对 7 0岁 以上胰 腺 肺 部 感染 2例 , 中 1 死亡 , 余均 痊愈 出 院 , 均生 其 例 其 平 癌患者 行胰 十二 指肠 切除术 ( D) 效 果满 意 , 报道 如 存 期 2 . P , 现 2 9月 。
I。 室传 导 阻滞 2例 , 房 室 传 导 阻滞 1例 , 室 高 除难 以达 到 胰 头 癌 根 治 目的。 李 志 伟 等 认 为 经 典 房 Ⅱ。 左 电压 2例 , 心房颤 动 2例 , 性心 动过 缓 3例 , — 窦 Q T间期 例 , 年性 脑伴脑 动 脉 硬化 2例 。胸 片 : 性 支 器 管 炎 老 慢 通气功 能 障碍 1 , 例 弥散 功 能 中度 减退 2例 。 12 手术 方法 .

荣, 李称才, 陈博艺, 邓斐文
L— n IRo g,L h n ・ a ,C IC e g c i HEN B - i ta . o y ,e 1
( 东省湛 江中心人 民医院外科 , 东 湛江 5 4 3 ) 广 广 20 7
【 要】 目的 摘
总结老年胰腺癌 患者行胰 十二 指肠切 除术的经验。方法
L, ) 血清胆 红素升高伴 肝功能异 常 3例, 总蛋 白低 3 周 、 区域 淋 巴结 、 经 鞘 转移 , 腺 血运 丰 富 , 神 胰 易发 生 血 例, 白蛋 白减低 3例 , 血糖 升 高 3例 , 凝血 酶原 时 问延长 运转 移 。研究 证实 即使 < 2c 的小 胰腺 癌 , 织学 上 m 组 3S以上 5例 , 肾功 能异 常 2例 。心 电图 ( C 检 查 : 也有 4 %存在 淋 巴转 移 … , E G) 0 因此 标 准 的胰 十 二 指 肠 切

56例胰腺癌手术治疗分析

56例胰腺癌手术治疗分析

[] K es i T al E,cM e C,t 1 Act p nr— 2 lepe A, h s r s e W S h r e a. ue ace aisi teeane o ugr? [ ] JGat etrl t i: h r edfrsrey J , sr neo, t s o
Ga to n e tEn o c 2 0 , 7 2 : 4 . s r i ts d s , 0 8 6 ( ) 2 5
[ ] Haah S D aao V Pnrai pedcs[] Wol J 7 bsi , rgnvP . ac t suoytJ. r e c d
Ga to n eo , 0 9 1 ( ) 3 . s r e tr 12 0 , 5 1 : 8
Ga to n e t E d s , 9 5 4 ( ) 2 8 s r i t s n o c 1 9 , 2 3 : 0 .
aln [ ] N e o W 5 H , as r W le E.M an i pa c e tc uca a t m y n r a i d tl na o
重庆 医学 21 0 0年 3月 第 3 9卷 第 6期
例 均恢 复 良好 , 复 发 。 无
6 81
[ ] B rh t M , a e , o iu B re C, t a.En o c pc 4 a te S h lJ B da cet su oyt [ ] r sa iay da g f pn rai p ed css J . a l n c
[ ] I da G sr e t o ,0 4 2 ( ) 1 0 J .n i J a to n e l2 0 , 3 4 : 4 . n r

胰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

胰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

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具有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胰腺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线治疗方案是指针对初诊患者,采用目前认为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胰腺癌治疗的一线方案。

二、诊断与评估1. 临床表现: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黄疸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可以明确胰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血液生化、肝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

4. 肿瘤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的分期标准,将胰腺癌分为四期。

三、一线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根治性切除术:适用于肿瘤局限在胰腺内,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手术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保留胃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modified Whipple手术)、全胰腺切除术等。

(2)姑息性切除术:适用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无法进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

手术包括胆道引流术、胃空肠吻合术等。

2. 放射治疗(1)术前放疗: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2)术后放疗:术后放疗可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3)姑息性放疗:适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化学治疗(1)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是目前胰腺癌一线化疗药物,有效率约为20%。

常用剂量为1000-1250mg/m²,每周一次。

(2)联合化疗:包括吉西他滨+紫杉醇、吉西他滨+5-FU等方案,有效率略高于单药治疗。

4. 靶向治疗(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如厄洛替尼、奥西替尼等,适用于EGFR 突变的胰腺癌患者。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等,适用于VEGF阳性的胰腺癌患者。

(3)分子靶向药物:如阿帕替尼、瑞戈非尼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的作用。

7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7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7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治疗方法与疗效。

方法:选择78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探讨分析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有效性。

结果:本组病例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为38.47%,死亡3例(3.8%);在生存率、生存质量方面,pd术后患者明显高于姑息手术、未手术的患者。

结论:对于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利于改善预后,同时也有效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若患者不能行切除术则可行姑息性手术,对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姑息手术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162-01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且发展速度较快的癌性疾病,其早期发病时较为隐匿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当确诊时癌细胞已经远处转移,从而导致出现较低的手术切除率。

在现代医疗技术的推动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已经成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最有效的根治性手术之一[1]在本文研究中,笔者将对78例胰腺癌手术患者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78例胰腺癌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43例,年龄平均为(54.8±8.2)岁;本文病例的等级分期均参照胰腺癌 tsn 分期标准以及临床检查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其中ⅰ期4例(5.1%),ⅱ期5例(6.4%),ⅲ期28例(35.9%),ⅳ期41例(52.6%)。

1.2 治疗方法在本文选取的78例胰腺癌确诊患者中,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6例,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11例;39例行姑息手术,其中19例行胆囊空肠吻合术,6例行胆总管空肠rouex-en-y吻合术,14例行胆囊造瘘、外引流术,本组病例中有14例伴有十二指肠压迫梗阻而加行胃空肠吻合术;22例行单纯探查(未行手术处理或者只取组织活检)。

胰腺癌切除术的50例分析

胰腺癌切除术的50例分析

3 田成 林 , 海 军 , 芳 莉 , .影 响 内 镜 活 检 诊 断 肿 瘤 符 合 率 的 杨 董 等
因素 探 讨 .河 南 肿 瘤 学 杂 志 ,2 0 ,1 ( ) 8 — 8 . 0 1 4 4 :2 0 2 1
( 稿 日期 :O OO — 4 收 2 1—41)
作 者 简介 : 彬 , , 9 3年 3月生 , 治 医 师 , 州 医 学 院 李 男 17 主 徐
材不 当而 漏 诊 。本 文 的 1 1 ] 8例 未 诊 病 例 可 以认 为 是 由 于 取 材 不 当造 成 的 ; 2 而 9例疑 诊 病 例 则 可 以 看作 是 由取 材 因 素 和 病 理 因素 综 合 作 用 所致 。
通 过 对 本 文 资 料 的 比较 , 以看 出食 管 恶 性 肿 瘤 较 胃、 可 结 直 肠 恶 性 肿 瘤有 着 较 高 的 确 诊 率 ; 癌 较 腺 癌 有 着 较 高 鳞 的确 诊 率 。可 能是 由于 食 管 病 变 容 易 观察 、 材 方 便 、 织 取 组
有 较 高 的 活检 确 诊 率 。而 胃与 结 直 肠恶 性 肿 瘤 的活 检 确 诊 率 比较 ( 一0 6 , . 1 P> 0 0 ) 统 计 学 意 义 。 十 二 指 肠 恶 .5无

关 。如 果 观 察 不 仔 细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到典 型 的病 变 特 征 , 材 取 到 看 取
了病 变 的 非 典 型 部 位 ; 材 不 合格 , 的 组 织过 浅 、 碎 、 取 取 过 过
学 类 型 单 纯所 致 。而 胃 、 直 肠 恶 性 肿 瘤 的 确 诊 率 无 明 显 结 差 异 , 二 者 组 织 结 构 、 瘤 类 型 接 近有 关 。本 研 究 显 示 印 与 肿

【课题申报】胰腺癌的手术切除与术后治疗

【课题申报】胰腺癌的手术切除与术后治疗

胰腺癌的手术切除与术后治疗课题申请书一、课题名称:胰腺癌的手术切除与术后治疗二、申请人基本情况姓名:XXX性别:男出生年月:XXXX.XX职称:XXXX所在单位:XXXX联系方式:XXXXX三、研究背景和意义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其预后差,病死率高。

手术切除术是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由于胰腺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等因素,胰腺癌手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术后的综合治疗对于预防癌症复发以及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因此,本课题旨在系统性地探讨胰腺癌的手术切除及术后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内容和目标1. 了解胰腺癌手术切除的临床现状及难点;2.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3. 分析胰腺癌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4. 研究术后综合治疗对胰腺癌患者的影响;5. 归纳总结适合不同阶段胰腺癌患者的术后治疗方案。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文献回顾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回顾总结胰腺癌手术切除与术后治疗的研究成果;2. 临床观察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胰腺癌患者,观察其手术及术后治疗情况,记录并分析数据;3. 统计学分析法: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六、预期研究成果与意义1. 对胰腺癌手术切除与术后治疗的临床现状进行总结,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 探索不同手术方式对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术前方案的制定依据;3. 分析胰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处理方法,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意见;4. 研究术后综合治疗对胰腺癌患者的影响,提供术后综合治疗方案;5. 提出适合不同阶段胰腺癌患者的术后治疗建议,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七、研究计划与进度安排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

具体计划如下:第一年:1. 文献回顾与分析,总结胰腺癌手术切除与术后治疗的临床现状,撰写文献综述;2. 设计临床观察研究方案,制定患者入选标准;3. 开展临床观察,收集并分析数据。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析在胰腺癌治疗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方法:择取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将其以数字随机表法予以分组,每组30例,Ⅰ组实施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Ⅱ组实施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在手术所需时间上,Ⅱ组比Ⅰ组短,P<0.05;在术中出血量上,Ⅰ组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上,Ⅰ组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清扫阳性淋巴结数目上,Ⅱ组多于Ⅰ组,P<0.05;在清扫淋巴结总数目上,Ⅱ组多于Ⅰ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两组出血、感染、胰瘘、胆瘘、肾衰竭等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胰腺癌治疗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运用涉及到两种类型,一是标准型,二是扩大性,相比于第一种类型,第二种类型在手术所需时间以及淋巴结清扫方面具备优势。

【关键词】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淋巴结清扫近些年,伴随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与此同时人们饮食行为习惯也随之改变,这也使得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1]。

临床中,胰腺癌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也是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初期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腹痛、食欲不振并伴黄疸,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将会出现腹水、便秘现象,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

临床中,针对胰腺癌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方式予以治疗,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主,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标准型,二是扩大性。

本文对这两种类型在胰腺癌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60例胰腺癌患者,将其以数字随机表法予以分组,每组30例,Ⅰ组中男性病例19例,女性病例11例,年龄35-75(56.82±2.18)岁;Ⅱ组中男性病例20例,女性病例10例,年龄36-74(56.79±2.23)岁;经统计学检验分析组间无意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分析
了E L N D,而这 两组患者的淋 巴结数量分别 时 ( 1 3 . 2 土8 . 1 )、 ( 1 9 . 7 ± 1 5 ),而在手术 以后 ,两组患者 的手术时间 、住 院时间 、输血情况 、
1血 管 骨骼 化的基 础和 胰腺 癌转 移途 径
对于 恶性 肿瘤 转移 会不 会直 接影 响到 患者 手术 后生存 率 这一 问 题 ,有 关报道 曾说 。 ] ,6 0 %~9 0 %胰腺癌 患者在进行手 术的时候就 已 经转移 的 ,像 是一些 l c m的小肿瘤 也 出现了转移 ,而且有4 0 %左右 的
致 ,而且分类模 式也是根据胰 腺淋 巴解剖学 来作为基础 的 ,很清楚 的 反 应出 了淋 巴转移情况 。肠膜 上动脉和腹腔 干地方有着很多 神经丛 ,
其 中在 内脏神 经丛中腹腔丛最 大 ,而这时 也癌 细胞转移 、侵 犯的又一 条 主要途径 。有 关报道显示过 ,脾 神经丛 是神 经丛转移多 发部位 ,有 2 0 %患者都受 到过肠膜上动 脉和腹腔 千周 围的神 经丛 侵犯过 ,所 以出 现手 术后复发 、肿瘤 残 留重要原 因就是神经丛侵 犯转移 。胰腺 癌经常 会有 转移 问题发 生,所 以在进行胰 十二指肠切 除手术的时候就 要切除 胰腺邻近 的神经丛、软组织 ,这也就是血管骨骼化 J 。
是1 3 个 、4 O 个 ,在 两组患 者进行分 别手术 以后报告 表明 ,进 行E L N D
手 术的患者有 很多都发生 了腹泻 问题 ,而两组 的病死 率也都 是差 不多 的 ,两组间的存活率也没有 明显统 计学差异 “ 。
4总 结
根据相 关研 究报告来 看 ,E L N D手术并不 能提高 胰腺癌 患者 长期
存活率 、病死率都没有 统计学差异 ,所 以P e d r a z z o l i e t a l 就 认为如果患 者的淋 巴结是呈 阳性 的,那么 进行 E L N D 就很可 能会延长生存期 。 。 。

胰腺癌手术疗效临床观察论文

胰腺癌手术疗效临床观察论文

胰腺癌手术疗效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全部施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术后2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瘘10例,胰瘘4例,腹腔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 d。

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防治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胰腺癌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24-02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本病恶性程度高,早期不易发现,切除率低和预后差是本病的特点。

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对58例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38例,女20 例;年龄34~72 岁。

其中,胰头癌30例,壶腹部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2例。

入院前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8 d。

以黄疸为主诉症状52 例,其中,无痛或伴轻微右上腹痛32例,伴明显上腹或右上腹痛20例,伴中度以上发热8例,均有不同程度体重下降。

临床发现胆囊肿大28例,肝大26例,均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压痛。

以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为主诉6例;以右上腹触及包块为主诉4例,后4例无黄疸史。

1.2 手术方法行pd 58例,其中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 10例,术中出血量500~1 200 ml,平均700 ml,术中平均输血量600 ml,平均手术时间4.8 h。

2 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全部施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术后20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瘘10例,胰瘘4例,腹腔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3d。

3 讨论年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但老年人的组织修复能力、对抗二次手术打击的能力都远低于年轻人,因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虽然其胰瘘的发生率与年轻人无明显差异,但一旦出现胰瘘,其死亡率大大增加,即增加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潜在的危险性,因此掌握正确的原则避免胰瘘的发生及治疗胰瘘显得至关重要[1]。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

胰腺癌临床表现:1、胰腺癌早期患者容易出现腹痛现象,发病位置一般在胰体及胰尾癌,位于上腹部、脐周或右上腹,性质为绞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的钝痛,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疼痛可减轻。

2、在病程的某一阶段可有黄疸,一般胰头癌黄疸较多见,且出现较早,癌肿局限于体、尾部时多无黄疸。

黄疸多属阻塞性,呈进行性加深,伴有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成陶土色。

大多是因为胰头癌压迫胆总管引起,少数是由于胰体尾癌转移至肝内或肝胆总管淋巴结所致。

3、有超过90%的胰腺癌病人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在胰腺癌晚期常伴有恶质。

消瘦原因包括癌的消耗,食欲不振,焦虑,失眠,消化和吸收障碍等。

4、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

不喜欢脂肪性菜肴,也会出现脂肪性下痢,这是脂肪未被消化,而和粪便混合、排泄出来的下痢症状。

5、因为癌肿溃烂或感染的因素,也可能引发继发胆管感染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

6、部分胰腺体、尾部癌肿可见肢体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而造成局部肢体浮肿。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最经典的根治手术方式之一,切除范围一般包括远端部分胃、十二指肠、胰头部及胆总管下端,清扫胰头前后、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横结肠系膜根部以及肝总动脉周围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

2、保留胃和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胃和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了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肠胃反流受到部分阻止,改善了营养状况。

该术式不必行胃部分切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较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

另外,临床上可发现该手术后有少数病人发生胃潴留。

胰腺癌多呈浸润性生长,易侵犯周围邻近的门静脉和肠系膜上动静脉,以往许多学者将肿瘤是否侵及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作为判断胰腺癌能否切除的标志,因此切除率偏低。

3、扩大胰十二直肠切除术扩大胰十二直肠切除术对部分累及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者施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将肿瘤和被累及的血管一并切除,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重建血管通路。

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

为了提高对胰腺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本文将对几例典型的胰腺癌患者病例进行详细分析。

病例一患者_____,男性,55 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 2 个月,加重伴黄疸1 周”入院。

患者 2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呈持续性,可忍受,未予重视。

近 1 周来,腹痛加重,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

入院查体:体温 365℃,脉搏 80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3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差,皮肤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 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示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肿瘤标志物 CA19-9 显著升高。

腹部 B 超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胰腺头部可见一低回声肿块。

上腹部增强 CT 显示胰腺头部有一约 3cm×3cm 的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匀,考虑胰腺癌,伴肝内外胆管扩张。

治疗方案: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后,无手术禁忌证,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切缘阴性,淋巴结未见转移。

术后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开始化疗。

病例二患者_____,女性,68 岁,因“消瘦、乏力 3 个月,上腹部肿块 1 个月”入院。

患者 3 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体重下降约 10kg,伴有乏力、食欲不振。

1 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上腹部有一肿块,质硬,活动度差。

入院查体:体温 368℃,脉搏 9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20/70 mmHg。

神志清楚,消瘦,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心肺听诊无异常。

腹膨隆,上腹部可触及一约5cm×5cm 的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28例分析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28例分析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28例分析陆团基(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外科,广西钦州 535000)【摘要】目的 探讨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死亡,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10/28),术后4周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对比,无显著差异(t=0.352,P>0.05),其中术后4周有5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超过了术前的评分。

结论 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癌【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2.71.02胰腺癌是一种诊疗十分困难的恶性程度高消化道肿瘤,约有90%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1]。

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5年生存率不到1%,预后极差,男性较多见。

初期无特意性症状,偶表现为腹部饱胀不适、疼痛。

目前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然市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现就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开展了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28例,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开展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28例的临床治疗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8.7±5.57)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证,不具有以下手术禁忌症:①胰腺癌晚期广泛转移;②无条件接受手术后长期糖尿病治疗者;③不宜施行重大手术者。

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的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选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的麻醉方式,术前行相关检查包括:①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检查;②胸部X线摄片;③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④纠正常有的低钾和低钠等电解质紊乱;⑤静脉内补充营养,输全血及血浆以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⑥对有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1周口服胆盐制剂;⑦术前晚服雷尼替丁以降低胃酸;⑧应用预防性抗生素;⑨术前放置胃肠减压管。

胰腺癌行标准与扩大根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胰腺癌行标准与扩大根治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症状 选择2 3 2 例 胰腺 癌 患者 ,应 用 标 准根 治术 及 扩 大根 治术 治 疗 ,并分析 对 比两组手 术方 式 的治疗效 果 ,现报 告如 下。
3 讨 论
资料 显 示 ,胰 腺 癌 发病 率有 逐 年 增 加 趋势 ,易 导 敛 人类 死
亡_ 】 _ 。 在对胰 腺 癌进 行 治疗 时 , 目前 为止较 为 有效 措 施是 根 治术 方 法 ,可将 胰腺 进行 切除 。最 初 ,F o r t n e r  ̄ 用 区域性 胰 腺癌 切除
明显 ,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经资料发现 ,标准根治术 扩大根
治术 均 兀法 增 加 患者 5 年后 牛 存 率 } 。所 以在 对胰 腺 癌 进行 治疗 ¨ 、 f ,所 采 用 的一 般 措 施 f ! = f J 为及 早诊 断及 早 治 疗 ,一旦 有轻 微 不
纰 ,研究 组 以扩大 根治 术治 疗 ,对 照组则 应 用标 准根 治术 治疗 ,分析 对 比两组 患 者治疗 效 果 。结 果 :研 究 组治 疗效 果 明显 高 于对 照
组,两组差 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 扩大根治术治疗胰腺癌效果明显 ,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度疼 痛 ,增 加疼 痛缓 解率 药 物胰 腺淋 巴管 、血 管量 非 常丰 富 , 在 胰 腺癌 早 期 ,患 癌 细胞 容 易 出 现淋 巴结 转 移 及神 经 侵 犯 情
况 ,理 论证 明扩 火切 除范 同能够 避免 癌 症对 神经 节 、 淋 巴结 等造
成侵犯 ,完成胰 腺癌 治 愈。
术 ,扩 大淋 巴结 切除 范 围 ,并 将肿 瘤侵 犯 血管予 以 切除 对胰 腺癌 患 者进行 治 疗 ,效果 明显 。 目前 ,应用 扩 大胰腺 癌 根治 术 .手术

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的疗效探讨

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的疗效探讨

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的疗效探讨发表时间:2019-06-12T17:02:47.5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1期作者:谢放黄强(通讯作者)王成邱陆军林先盛刘振[导读] 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可控,能明显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普外科安徽合肥 230001)【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胆胰外科手术治疗的53例TNMⅢ期胰腺癌患者,均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生存时间。

结果:所有患者中,胰瘘、ClavienⅡ级发生率显著高于ClavienⅢ级、ClavienⅣ级的发生率(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中,功能评分(355.2±33.6)分、总体健康评分(50.9±6.5)分,症状评分(65.1±7.6)分、单项条目评分(139.6±10.2)分;所有患者小于1年生存率为24.5%,1年生存率为45.3%、2年生存率30.2%,平均生存时间(17.8±2.4)月。

结论:根治性切除术治疗TNMⅢ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可控,能明显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胰腺癌;TNMⅢ期;根治性切除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127-02胰腺癌是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大多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

以往临床对TNMⅢ期胰腺癌多采用姑息手术或放化疗治疗,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患者生存时间有限。

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唯一能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法,但受到胰腺局部解剖结构的限制,肿瘤临近腹腔多支重要血管,真正的根治率不足20%[1]。

胰腺癌不同切除术式综述

胰腺癌不同切除术式综述

胰腺癌不同切除术式综述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疾病相关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之一。

Ⅰ-Ⅳ全期别胰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8%左右。

由于预后较差,江湖号称“癌中之王”。

大部分患者在确诊胰腺癌时已为局部晚期或有远处转移。

只有15%的患者在确诊时可以行手术治疗。

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标准在MDT模式下,结合病人年龄、一般状况、临床症状、合并症、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完成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估病灶的可切除性。

可切除(resectable)(1)无远处转移。

(2)影像学检查显示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形态结构正常。

(3)腹腔动脉干、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境界清晰。

可能切除(borderlineresectable)(1)无远处转移。

(2)肠系膜上静脉或门静脉局限受累,狭窄、扭曲或闭塞,但其远近端正常,可切除重建。

(3)肿瘤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或肝动脉局限性包裹,但未浸润至腹腔动脉干。

(4)肿瘤紧贴肠系膜上动脉,但未超过180̊。

再根据肿瘤位置及切除范围,对不同范围的胰腺切除术式做出相应界定。

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范围包括胰头及钩突,十二指肠及第一段空肠,胆囊及胆总管,淋巴结清扫,可包括胃窦及幽门,可包括部分结肠系膜,但不包括结肠切除。

标准的远侧胰腺切除术范围包括胰腺体尾部,脾及脾动静脉,淋巴结清扫,可包括左侧Gerota筋膜,可包括部分结肠系膜,但不包括结肠切除。

标准的全胰腺切除术范围包括胰头部、颈部及体尾部,十二指肠及第一段空肠,胆囊及胆总管,脾及脾动静脉,淋巴结清扫,可包括胃窦及幽门,可包括Gerota筋膜,可包括部分结肠系膜,但不包括结肠切除。

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上述标准切除范围基础上,包括下述任何一器官的切除:胃切除范围超出胃窦或远侧1/2,部分结肠系膜及结肠切除,第一段以上范围的空肠切除,部分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或)肠系膜下静脉切除,部分肝动脉、腹腔动脉干及(或)肠系膜上动脉切除,部分下腔静脉切除,右肾上腺切除,右肾及其血管切除,肝部分切除,部分膈肌切除。

胰腺癌60例临床分析

胰腺癌60例临床分析

胰腺癌60例临床分析
刘启武;何运良;张爱民;孙建中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与教育》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本文报告了笔者自1982年6月~1996年4月收治的胰腺癌60例情况,其中痛切除12例,切除率20%,转流术29例,单纯探查10例,未手术g例。

手术组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2.3个月、4.2个月、1.4个月。

未手术者从首发症状到死亡平均4.3个月。

其中1例胰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生存14年3个月仍健在。

文章探讨有关早期诊断与提高疗效的有关问题。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刘启武;何运良;张爱民;孙建中
【作者单位】河北职工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涞源县医院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 [J], 辛玉珍
2.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射频热凝术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临床分析 [J], 王新林; 温玉蓉; 萧冰; 魏旋; 王英峰; 南萍; 苟秋霞; 李蓓蕾
3.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分析 [J], 辛玉珍
4.胰腺癌根治术后行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化疗的临床分析 [J], 唐建勋
5.陀螺旋转式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分析 [J], 顾冲;陆璐;全红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范文

《2024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范文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针对胰头部疾病如胰腺癌、十二指肠疾病以及胆道恶性肿瘤等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OPD)成为一种新的手术选择。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五年内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LPD组患者为实验组,OPD组患者为对照组。

2. 手术方法LPD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OPD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3.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手术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与整理。

三、结果1. 手术指标对比(1)手术时间:LPD组平均手术时间较OPD组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中出血量:LPD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OPD组(P<0.05)。

(3)术后恢复情况:LPD组术后恢复时间较OPD组短,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P<0.05)。

2. 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存期对比L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PD组(P<0.05),且LPD组患者术后生存期较OPD组有所延长(P<0.05)。

四、讨论1. 手术创伤与恢复情况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LPD通过腹腔镜辅助进行手术,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使得术后恢复时间缩短,疼痛程度减轻。

而OPD作为传统开腹手术,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2. 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LPD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OPD组,这主要得益于腹腔镜手术的精准操作和良好的视野。

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陈太德;廖彩仙
【期刊名称】《肝胆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3(11)6
【摘要】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目前胰腺癌的根治切除是获得长期存活的重要手段,但切除率仍很低,仅10%~15%,80%以上的病人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在1990年1月~2002年10月共手术治疗胰腺癌病人126例,其中病灶切除性手术32例,剖腹探查、胃肠吻合、胆肠吻合等非切除手术94例。

现将胰腺癌切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43-444)
【作者】陈太德;廖彩仙
【作者单位】广东省四会市妇幼保健院,四会,526200;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诊疗价值分析 [J], 周阳贞;曹庭家
2.胰腺癌患者术前血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分析 [J], 周灿灿;程亚丽;段万星;
严彬;程亮;马清涌;王铮;仵正
3.乙型肝炎病毒与胰腺癌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 [J], 田国江; 温正德; 朱椰凡
4.胰腺癌组织LncRNA XIST及MiRNA-101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J], 张洲; 陈鹏; 章琴; 奚士航; 王峻; 王小明
5.老年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依马木买买提江·阿布拉;帕哈尔丁·白克热;易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0T14:23:03.3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8期供稿作者:任敬伟[导读] 农垦北安分局引龙河农场医院胰腺癌早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应作为临床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案。

根据患者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任敬伟
农垦北安分局引龙河农场医院 164141 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降低胰腺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其中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的6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一年生存率。

分析78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
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护理的关系。

结果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17.95%(14/78),单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15.15%(10/66),两组患者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出现胆瘘2例,腹腔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8/78)。

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2例腹腔出血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结论胰腺癌早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应作为临床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案。

根据患者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胰腺癌;切除术;临床分析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的肿瘤。

发病比较隐匿,往往因缺乏特异性症状而不能及早发现。

如何选择胰腺癌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1]。

我院对2006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12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其中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单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的66例患者为对照组。

全部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和(或)手术探查确诊为胰腺癌。

其中胰头癌75 例,壶腹部癌2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1例,胆总管下端癌19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5.1±11.3)岁;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

按照我国胰腺癌TSN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其中Ⅰ期14例(17.95%),Ⅱ期22例(28.20%),Ⅲ期17例(21.79%),Ⅳ期25例(32.06%)。

对照组患者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46.8±15.3)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27例。

其中Ⅰ期11例(16.67%),Ⅱ期20例(30.30%),Ⅲ期15例(22.73%),Ⅳ期20例(30.30%)。

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构成、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单纯进行放疗和(或)化疗。

患者给予伽马刀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每次5Gy,隔日1次,共计10次;单独或联合吉西他滨1000mg/m2持续输注30min,1次/周,连用三周后停用一周[2]。

观察组患者中43例患者肿瘤位置在胰头,且无周围淋巴结转移,未侵及或局部侵及门静脉系统,无其他脏器的转移,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22例患者肿瘤病变未侵犯幽门,无幽门淋巴结转移,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9例患者肿瘤侵犯门静脉系统,行合并血管切除的胰腺癌手术。

4例患者肿瘤位置在胰体尾部,且无远处转移,行全胰切除术。

对于手术患者应做好术前护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协助医生做好手术工作;术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出院时做好健康宣教,提醒患者定期复诊,并定期接受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手段[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17.95%(14/78),单纯进行放化疗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15.15%(10/66),两组患者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胆瘘2例,腹腔出血2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8/78)。

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中2例腹腔出血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3 讨论
胰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胰头部,中晚期以腹痛、纳差、体重下降、无痛性黄疸等为主要症状,易误诊为消化道炎症。

胰腺癌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等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胰腺癌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起病较隐匿,造成早期诊断困难。

一般发现和确诊时,多数患者已有局部侵犯或转移。

确诊后一年存活率一般不足10%,预后较差。

胰腺由胰腺腹侧原基和背侧原基发育融合而成,临近许多重要脏器及腹主动脉、门静脉等大血管。

胰腺发生癌变后对腹主动脉、门静脉等大血管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对于胆总管胰腺段也有较强的侵袭性,可出现“围管浸润”的特点。

胰腺肿瘤还可直接浸润神经束膜,并沿束膜间隙转移,淋巴管转移是胰腺癌最主要的转移方式,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

近年来对胰腺癌的治疗徘徊不前,手术仍是目前所有治疗措施的首选,如何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一直是胰腺治疗关注的焦点。

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外科学专家Whipple首先报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成功,确立了手术治疗胰腺癌的基本方式。

胰腺癌独特的转移方式造成腹膜后软组织病灶残留、术中切除残端呈阳性,导致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术中要仔细清扫残留淋巴结和软组织,术后配合放疗和(或)化疗,以提高生存率。

对手术患者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胰腺癌患者一年生存率、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使手术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尤其在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症状等的严密观察,有利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防止术后并发症引发的严重后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早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应作为临床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方案。

根据患者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和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齐,石欣,范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7,34(2):131~134.
[2]许大彬,刘荣.胰腺癌手术治疗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4):328~329.
[3]王晓云,莫一我,王彦坤,等.胰腺癌手术方式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0):99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