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西方近代史学
西方史学史终极答案
1、吉本——(1737—1794年) 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
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安敦尼王朝奠基,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轫,共6卷71章,约300万字,可谓体大思精、卷帙浩繁。
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2、兰克学派:19世纪中期由德国史学家兰克倡导的一种史学模式和流派。
兰克在柏林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带出大批优秀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形成德国史学中的兰克学派(即通常认为的客观主义史学派)他们标榜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强调对史料的批判和鉴别,反对任何哲学和历史理论的指导,力求在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如实直书”。
要求史家保持“中立”、“客观”。
通过客观地描绘、叙述事件。
这一学派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在西方史学史上是罕见的。
3、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
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近代史 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一些论调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自两汉以来,中国就与西方世界有了初步的交往,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国的关系,东汉甘英最远抵达波斯湾,虽然从地理上相对来说也是中国的西方,但还不是我们今天通常意义上的西方。
直到公元166年,大秦(古罗马帝国)安敦王朝派遣使者来到东汉首都洛阳,中国与西方才算有了直接的接触。
此后,中国历代王朝与西方世界也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尤其是唐宋、元明清时期。
但这些时期内,由于古代世界生产力与交通的制约而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加上中国古代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西交往的广度与深度均大大受限,双方对于各自的印象基本上处于一种想象,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更是由于时代转型的需要而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因此,在前近代,中西双方,尤其是西方对于中国的印象处于一种虚幻的状况,直到19世纪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国门。
19世纪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时期西方世界已经确立了对东方世界的优势地位,技术的发达和实力的强大使得西方得以直接有力深入东方世界,作近距离以至零距离的观察,从而改变了之前对于中国的美好想象,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虽不无感性也更为理性的更为真切的印象。
这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定型的关键时期。
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一书中,人们可知,在18世纪,“欧洲对中国的崇拜达到了异乎寻常的高度”,受耶稣会士报告影响的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宽容推崇备至,还特别赞美中国的手工制品,尤其是陶瓷。
这些主要体现在18世纪的法国,而同时期的英国虽然也出现了类似推崇中国的现象,但热烈程度稍低,甚至还出现了与此对立的声音。
这与英国在中国贸易中受到的挫折有关。
此后,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更加迫切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严重阻碍了英国意愿的达成,尤其是18世纪最后几年马戛尔尼访华目的的落空之后,西方对中国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充满梦幻的盲目推崇,而是多了批判的眼光,尽管这种批判是基于个人在中国的体验。
兰克史学
兰克的“如实之说”与历史哲学摘要:兰克作为近代史学最重要的史学家,其主要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如实之说”的治史理念和研究型讨论班级的教学模式。
对于“如实之说”所外延出来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们也要加以讨论。
本文试图简单的找出兰克的史学外延。
关键词: 如实之说、史料、历史哲学列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是十九世纪的德国历史学家。
他对整个历史学界而言,其影响与作用是怎么形容都不会过分的。
他所创立的兰克史学又被称为客观主义史学,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他所倡导的撰史原则仍为今天的史学界所遵循,多年以来人们一直给兰克很高的评价。
一、兰克与史学专业化史学专业化的前提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应当划清界限,这并不是一个十分顺利的过程,更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兰克时代之前的史学家往往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史学家,他们一般都是一身几任,当时的史学实际上被视为文学或者历史哲学的附庸。
这种状况阻碍了史学的进一步发展,更使得它无法赢得独立的学术地位。
如何使史学赢得自己的地位,特别是有没有可能获得像自然科学那样崇高的学术地位,到了19世纪已经成了史学家们面前一个突出的也是现实的问题。
对于历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而言,大学的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在大学复兴之前也有不少学者对于历史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这种研究是零星的、孤立的,始终未能成为一种大的气候,历史学也就谈不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科。
历史学要想乘着大学复兴这股东风为自己赢得独立的学科地位,进而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和哲学划清界限,就必须让历史学朝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
兰克在德意志莱比锡大学,兰克接触到了许多当时著名学者的著作,在广泛涉猎知识的过程中,他读到了当时很著名的史家尼布尔的著作,他对尼布尔的思想和治史方法非常的仰慕。
他当时就断言在近代社会中,历史学是可以有地位的。
这里稍微插入一点尼布尔主要著作是《罗马史》。
第六章 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
第六章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史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考古学、古文字学、碑铭学和史籍整理的不断发展,继承朗克史学的西方传统史学达到了巅峰状态,与此同时,在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在西方史学界,一股新史学的思潮在萌发、汇合,试图冲破传统史学的约束,多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人类的历史,这就是“文化史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初的德国史学一、普鲁士学派的出现19世纪中期,德国的民族主义思潮日益高涨,德国的统一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普鲁士军国主义者一方面利用德国人民的爱国统一运动,力图使普鲁士成为统一运动的中心,由普鲁士统一德国;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和资助哲学和历史学学者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为普鲁士统一德国制造舆论,提供理论依据。
普鲁士学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史学流派。
普鲁士学派在史学思想和方法上,实际上是朗克学派的分支;在哲学思想方面,则是黑格尔哲学的继承。
他们体会普鲁士军国主义者的意图,把德国的爱国统一运动推向民族沙文主义的道路;他们宣扬弱肉强食,歌颂战争,为普鲁士以武力统一德国充当吹鼓手。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生等。
二、普鲁士学派的代表人物(一)达尔曼达尔曼(1785—1860年)是普鲁士学派精神上的祖师。
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学和霍尔大学学习语言学,二十五岁获博士学位。
1809年,当拿破仑侵入德国时,他在强烈的爱国心驱使下,徒步穿越德国,参加奥地利军队,投身战争。
从1812年起,他先后在基尔大学、哥廷根大学、波恩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讲授历史学和政治学。
他主张学术必须和政治相结合,必须为当前的政治服务。
因此,有学者认为,达尔曼不是第一流的史学家,而是一个演说家和政治宣传家。
他的主要著作《丹麦史》、《英国革命史》、《法国革命史》,都是为实际的政治目的而写的。
1848—1849年,他当选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议员,并被推举为宪法委员会的成员。
世界近代史
兰克史学
兰克史学01 兰克简介利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2月21日-1886年5月23日),十九世纪德国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也是西方近代史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
主要著述有《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
02 基本内容兰克史学是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故名。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1、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 2、重视政治史; 3、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 4、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 5、历史著述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6、负有盛名的史著未必是可靠的; 7、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 8、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 9、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03 基本特点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严格考证史料(根据原始的文献用文字复原曾经存在的客观事实,即所谓“如实记述”原则。
兰克强调历史怎样发生,历史书就怎样叙述,而如实记述的前提是依据原始的文献。
他认为,原始文献就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历史的见证,是提供报告的最高的历史见证。
对于原始史料,兰克认为一要通过外部考证方法(原始资料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论据的对照,不用版本的校勘)辨别真伪,二是通过内部考证(抓住史家和史料记载者的动机和性格,追查其资料来源)分辨真伪。
)不作价值判断(兰克主张史家只能“照实录来”,理论抽象不是史家的事。
史家必须超然是非,褒贬之外,无党无派。
总结西方史学史
第一章古典史学(希腊史)1、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
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
因以记述希波战争为中心,故亦称《希腊波斯战争史》,这部巨著成了后世把历史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相结合的最早的一个范例。
2、修昔底德:古希腊史学家,被人们称作“政治史之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把编年与记事结合起来,这本书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古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
3、色诺芬:修昔底德之后至“修辞学派”盛行前,最有成就的历史学家。
其代表作是《希腊史》、《长征记》★和《经济论》(西方世界第一部经济专著)。
第二章古典史学(古罗马史)1、恺撒: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著有《高卢战记》,此书以第三人称记述。
记述了高卢地区战争事的历史回忆录。
战争实录,战争史,高史料文学价值。
2、李维:古罗马三大史学家之一(撒路斯提乌斯和塔西佗),西方第一位通史作家,代表作是《建城以来史》。
他开创了西方史学中的通史体例,他的史学思想有三点:通史体例、垂训思想、文笔优美。
3、波里比阿:希腊人,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作《通史》(《罗马史》)。
在他身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也是希腊与罗马文化最初交流的缩影。
他的史学特色是:历史眼界更为开阔,史学思想深化,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第三章中世纪史学1、圣•奥古斯丁:他是基督教早期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其代表作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其中蕴含的历史哲学思想对整个中世纪史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上帝之城》还确立了基督教的世界史理论。
历史哲学的发端。
2、比德:“英国历史之父”,主要著作是《英吉利教会史》,他重视史料的可靠性,发明和推广以基督出生年份为纪元的计算年代的方法“吾主纪念”。
第四章近代史学(1)1、瓦拉:意大利人,在文献校勘学方面颇有成就,瓦拉认为历史学是一切知识的根基与核心,而且他还认识到将任何事件当作一个主题的演变来看会有助于历史记载的真实。
世界近代史教材电子版
世界近代史教材电子版一、近代史概述近代史(Modern History)是研究19世纪到20世纪末发展史的一个学科。
其内容涉及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过程。
在近代史出现前,科学技术及改变劳动时间利用占据中心地位,它们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为近代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从观察的角度看,十九世纪的变化多样,不仅政治、经济、文化新变化出现,而且此外集权、工商业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
二、近代史特点1.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商业和经济上大有发展,矿业业务量增加,工业生产力激增,市场贸易大都更加便利,社会资本家重要地位得以巩固,这些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得突飞猛进。
2. 帝国主义兴起。
十九世纪是帝国主义的兴起时期,各国海外殖民地以及重要的帝国战争也因此产生,许多强大的帝国都建立起来,使国家权力强大,改变了此前国家社会结构。
3. 民族主义兴起。
在近代,民族主义被越来越推崇,民族团结、民族独立被提上议事日程,民族自治给殖民地带来解放,让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由此激起。
三、近代史影响近代史影响了今天的政治、文化及社会,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结果:1. 影响社会结构。
近代史促进了国家政治权力的转移和繁荣,它促使殖民地社会结构的变化,多民族国家建立,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更加倾向于民主而不是集权制。
2. 影响新型思想和文化。
世界文化也受到了近代史的影响,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比东方先进,宗教、革命、民族解放、法律等思想及文化也随之变化,欧美方面的人文思想影响更深。
3.影响世界政治局势。
在20世纪初,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的势力加入了世界政治,超级大国多达六七个,殖民地、植物经济等受到挑战,导致政治上的矛盾不断加深,在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等多种因素结构化世界,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世界的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仍然发生变化。
西方史学1
西方史学史第七章近代史学(Ⅳ)一、浪漫主义史学(19世纪初的史坛上独领风骚)1.浪漫主义思潮的特征:⑴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⑵强调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⑶强调历史发展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
2.浪漫主义史学流派:⑴保守派:埃德蒙·伯克(1727—1797),英国浪漫主义史学的第一位代表人物,英语世界现代保守主义的奠基人。
著作有《关于法国革命的思考》、《法国革命论》、《大不列颠政府》。
⑵激进派:①米什莱(1798—1874),法国第一位人民历史家,最早提出用档案文献来研究法国史,被称为“历史学家中的雨果”。
接下梯叶里的史学改革旗帜以此证明这种新方法的强大生命力。
著作有《近代史纲》、《世界史导论》、7卷本《法国革命史》和17卷本《法国史》。
②卡莱尔(1795—1881),以“英雄崇拜论”而著称。
出版《法国革命史后》,从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批判者开始向资产阶级的卫道士转变。
其《英雄与英雄崇拜》宣称历史不过是伟人的传记,并将英雄分为神、先知、诗人、教士、文学家、帝王六类。
著作有《论历史》、《英雄与英雄崇拜》、《法国革命史》、《过去与现在》、《腓特烈大帝传》。
⑶自由派:①梯叶里(1795—1856),法国史学阶级斗争论之父,在夏多布里昂殉道者的激发下走上史学研究道路,明确主张以浪漫主义的历史想象来表现历史实在。
著作有《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墨洛温王朝时代纪事》、《第三等级的形成与发展》。
②基佐(1787—1874),法国政治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发展了阶级斗争学说,认为“法国文明是欧洲文明的中心”,继承了伏尔泰以来的总体史思想,其《欧洲文明史》更体现出总体史观的进展,将文明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成分。
著作有《1640年英国革命史》、《欧洲文明史》、《法国史概论》、《法国文明史》、《欧洲代议制起源史》。
③麦考莱(1800—1859),辉格党人的历史辩护大师,相信历史应是叙述与思辨的结合,要在史作中融入“爱国热情”。
最新 近代史1840—1901年 精品
学科:历史教学内容:近代史1840—1901年一、考点1.鸦片战争: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新思潮的萌发,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辛酉政变和“借师助剿”。
2.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天京变乱,《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及其失败。
3.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加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侵略的加剧,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黄海、辽东、威海之战,《马关条约》及其影响,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4.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康梁的维新思想,维新思想的传播和强学会的成立,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康有为提出变法的施政纲领和保国会的成立,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辛丑条约》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联系中外历史,针对时代特征,把握这一阶段历史在世界史中所处的地位,以便正确评价这一时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如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民族企业、资本输出、门户开放等。
2.通过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如门户开放政策,实质反映了美国的实力增长,并随之确立的侵华政策。
洋务运动实质是在维护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对西方科学技术的移植,因而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和太平天国运动所具有的新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如中法战争中,中国政府不败而败,是清政府长期腐败无能、屈膝求和的结果;戊戌变法是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等。
世界近代史学科发展述要
世界近代史学科发展述要作者:赵士国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15年第11期摘要讲述1949年后我国如何将《西洋近代史》转化为《世界近代史》。
1978年后又如何发展学科理念,在诸多研究领域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世界近代史,“西洋史”,西方史学史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5)22-0067-06世界近代史是一门断代史学科,是世界通史的一部分。
它的萌生与发展是与世界通史学科联系在一起的。
在中国,《西洋通史》曾是《世界通史》教学与研究的开始。
《西洋近代史》即讲述文艺复兴后的欧美史,也就成为中国世界近代史学科的萌生。
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史学领域开始居于指导地位,《西洋史》名称被抛弃,正式有了《世界近代史》的名称。
该学科也伴随新中国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
一、1949~1978年间的学科状况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史学家着手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探索世界史问题。
从1934年起,苏联的大中学校都设置了世界近代史课程,并编写教材。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要建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世界近代史》,借鉴苏联经验和成果则是一条捷径,加之当时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就更加重了“学苏联”的氛围。
还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学者就已着手翻译苏联的世界史著作。
1949~1950年出版的几种著作对开创中国世界近代史教研工作帮助很大,例如鲍爵姆金主编的《世界外交史》(叶文雄等译),其中3、4、5部分讲近代史,颇有参考价值。
又如古柏尔主编的《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吴清友译)上卷,讲述1789~1918年的内容,这是在《西洋史》中很少见到的。
50年代中后期由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10卷)和各种断代史、国别史著作被大量翻译,这就更丰富了对苏联世界近代史学科的学习内容。
例如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编的《近代史教程》(5卷)、叶菲莫夫的《近代世界史教程》上下册、波尔什涅夫等所著《新编近代史》(第1卷)等。
19世纪中叶世界近代史课件
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扩散,西欧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加剧了其与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
为了进一步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障碍,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如英国的两次议会改革。
资产阶级是如何迫使封建统治阶级作出让步,双方在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结成联盟,借助封建上层统治者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发动王朝战争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或废除不合时宜的封建农奴制度;或消除分裂因素,统一国家。
这主要以德国、意大利的统一和俄国1861年改革为代表。
美国则是个例外,林肯能审时度势,及时采取革命措施,发动人民投入到内战中,消灭了南方的奴隶制度,从而使内战成为这时期唯一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第一讲英国改革和美国内战一、课时4二、学习目标本节内容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英国的两次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是如何迫使封建统治阶级作出让步,双方在利益基础上联合起来,结成联盟,借助封建上层统治者的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或发动王朝战争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法国三、重点难点(一)英国1824——1867年的改革。
重点把握以自由党和保守党为代表的两党制的形成,讲明两党制的本质、代表的阶级、政策的差异和历史作用。
(二)美国内战。
“美国式道路”,南北斗争的焦点。
对于林肯在内战不同阶段施行的政策和作用要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认清美国第二次革命的意义及“南方重建”时期的社会改造任务。
四、基本概念《谷物法》彼得卢屠杀 1867年议会改革托利党专权第三次议会改革废奴运动“地下铁道”约翰·布朗起义斯托夫人美国共和党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内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五、主体内容(一)英国1832、1867年的改革(二)美国内战(一)英国1832、1867年的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改革前的背景19世纪初英国的经济状况托利党专权“彼得卢屠杀”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革命的完成与19世纪中叶英国的对外贸易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与工人运动1867年的选举改革(二)美国内战北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南部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两种制度矛盾的激化废奴运动“地下铁道”奴隶制的危机内战的爆发及第一阶段林肯当选总统《解放宣言》与《宅地法》的颁布南方重建六、教学祥案一、英国的政冶改革与发展1、第一次议会改革:A,背景:工业资产阶级壮大;议会别陈旧需变革19世马2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工业资产阶级的总体经济力量己相当强大,但是,工业资产阶级的政冶地位和他们迅速膨胀的经济实力不相称,要求政治权力。
世界近代史规律及认识
世界近代史规律及认识一、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基本线索: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时期的历史。
(1)从资本主义产生到19世纪初为第一阶段,以反封建作为核心,属资本主义的童年期。
(2)19世纪初期至70年代,为第二阶段,即工业资本主义的前期,这时期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迈出了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第一步。
在该阶段资本主义力量迅速超过了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成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流。
1857年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了资本主度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
马克思吏为明确地指出殖民主义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历史使命。
(3)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为近代史的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以提高发展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垄断为生产组织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手段的现代经济模式终于形成。
与经济相适应的是出现了以美、英、法为典型的民主制国家,这实际上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政治模式。
二、世界近代史上,欧美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通过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战胜旧的封建势力,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如英、法等国。
(2)通过独立战争,打碎殖民枷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美国。
(3)通过资产阶级改革,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如俄国、日本。
(4)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结束四分五裂状态,完成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如德国和意大利。
三、世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对广大工农群众的政治态度的变化:(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到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最终结束,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资本主义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单独进行反封建(或反殖民)斗争。
因此主要借助广大工农群众的反封建积极性来达到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目的。
(2)19世纪30年代开始到1871年前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从工人身上榨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第一章古典史学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击败了波斯帝国。
不仅促进了希腊城邦制社会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
这个时代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对传统奴隶主贵族思想传统予以冲击,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史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中诞生,并且开创了古典史学新局面,古罗马人继承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
一.希罗多德和社会文化史的创立人本意识、世界史眼光和存真存疑的批判原则,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1人物简介:希罗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同时被称作“史学之父”。
开创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体裁,历史叙述体。
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史学传统,本人也已高度的人本意识和世界史眼界,对西方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主要著作:《历史》a 内容:希波战争,9卷,涉及到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各种情况。
b 取材:所得各种文字史料和实地采访调查所得c 体例:历史叙述体d 史料价值:①西方史学的第一本历史著作,详细的记述了希波战争,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②开创了历史叙述体,并确定了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史学范式;③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的鉴别和判断,采取客观主义态度,体现了严格的史学求真精神;④颇具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优美,精于战争描述,将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结合;3历史观:①希罗多德推崇希腊,民主政治,而没有一概否定波斯,并且试图从历史本身去解释历史,标志着古希腊历史思想的转折,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具有了初步的人本意识。
②治史视野宽广,将眼光投向了希腊以外的世界,具有较少的种族偏见,重视东方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③最先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态度,而不是盲目相信一切传闻。
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4评价:从史学发展看,开创了历史叙述体,奠定了西方社会文化史的传统,最早对史料采取了历史批判的方法,从而为西方史学发展开拓了新局面。
西方史学史
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近 20年来,中国学者研 究中国史学史和西方学 者研究西方史学史,在 学术水平上和发展趋势 上,前者已不处在后进 位置上了。此种情况, 在中国学者研究西方史 学史和西方学者研究中 国史学史方面,亦大抵 如是。这是史学史研究 发展趋势在20世纪中 国的重大变化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 者: 张广智 主著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版 出版时间: 2005
《历史》的主要特点 1、视野广阔,具有“通史”规模。希罗多德没有局限于 希腊地区,而是他所了解到的世界历史,小亚细亚、 爱琴海诸岛、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西徐亚 等都有相当篇幅。对各地各民族一视同仁,绝无偏见, 既尊重希腊文化,也尊重蛮族文化。 2、取材丰富 有闻必录。希罗多德的《历史》不仅记载 政治、军事、外交。而且叙述各国的地理、经济、民 情风俗、宗教信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著作。 3、求真务实、善于探究、具有批判精神。对各种说法一 一比较,互相参照,力求做到诚信不欺。 4、歌颂民主自由、歌颂奴隶主民主政治,歌颂民主自由 和权利平等。认为雅典的胜利是民主制度对于奴隶制 专制制度的胜利,公民只有在享有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时, 才会把国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努力。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史学史 研究再度兴起。近20年来,中 国学者在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 了突出成就。在中国史学史方 面,不只是在史家、史著、史 学发展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有深 入的发掘,而且在有关历史思 想、史学理论、史学与社会的 关系、史学家的器识与修养等 方面,也有许多开创性研究。 在西方史学史方面,突破了一 般性介绍或描述其发展过程的 研究阶段,开始深入到探讨其 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的层面。
古人所云“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欲知 大道,必先为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一些人认为必须研究与解释人类历史发展,基于这些解释才能认真了解社会与政治。
这样的见解被卡尔·波普尔称为历史主义。
(卡尔·雷蒙德·波普尔爵士, 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出生于奥地利,逝于英国伦敦,犹太人,20世纪最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之一,在社会学上亦有建树。
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
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它是20世纪5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科学哲学思潮,60年代后逐渐开始流行。
历史主义的产生被认为是科学哲学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许多问题上,它都与逻辑经验主义背道而驰。
历史主义以描述科学实际如何,科学家如何做为目的,结果使得其科学哲学失去规范意义。
图尔明、库恩、费耶阿本德、汉森等是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
简介自古以来就有不少人尝试以研究与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如部落史、国王史)为基础去理解个别的社会与政治,认为了解历史发展的趋势便能掌握未来发展,知道什么趋势将会容易成功。
黑格尔是较早有系统地理解整体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参见辩证法),为历史主义建立基础元素。
这些元素在十九世纪兴起,包括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参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主义有时会与还原论相比较:还原论主张人类发展可以还原为基础法则。
例如,有些人类历史发展是由经济法则所决定的(经济决定论)。
历史主义者则以解释个别人类历史发展,建立他相信的基础法则。
此词在其他范围有不同的使用。
在人类学上,“历史主义”指人类或生物会适应当地的环境而作出发展。
在神学上的使用,一些基督教教派亦会以“历史主义”为名理解圣经的预言,特别是与教会发展作出关连理解。
卡尔·波普尔批评历史主义的各种形式,指其根源为决定论与整体论。
(决定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世界中普遍存在一种客观规律和因果关系。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世界近代史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剥削下的实质,把机器看做是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摧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约在1779年,工人卢德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不久在曼彻斯特及苏格兰相继爆发。
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镇压,1813年趋向低潮。
2、狄斯累利19世纪下半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保守党领袖。
三次出任财政大臣,两次出任首相,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与格拉斯顿齐名的最重要首相之一。
1835年参加托利党。
1865年他在德尔比内阁中第三次出任财政大臣。
提出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得到议会的通过和女王的批准。
1874年出面组阁,。
对内实施社会改革,颁布社会立法。
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英国势力伸入埃及等地。
1880年议会大选保守党失败,狄斯累利被迫下台,但留任保守党领袖。
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病逝。
3、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
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
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
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
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西方史学史
5、希罗多德的历史地位
奥林匹亚克会场
希波战争场景
第二节 修昔底德对西方史学的作用 和贡献
一、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 前396)的生平 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内容
第1卷:是导论,阐明了写作的目的和方法,追溯 了战争的远因和近因 第2卷:叙述战争头3年的战况,其中第4章就是那 篇著名的“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 说” 第3、4卷:叙述战争第4年至第9年的战况,其中有 雅典人在派勒斯的胜利、以及斯巴达人求和被雅 典人拒绝的经过 第5卷:叙述第11年至第16年的战况,其中有《尼 西斯和约》的签订经过 第6、7卷:叙述第17年的战况,包括雅典海军远征 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以及全军覆没的经过,是全 书中描写的最精彩的篇章。 第8卷:叙述第18年至第20年的战况,其中包括开 俄斯等地的暴动和雅典内部的党争状况
波里比阿(Answers: Polybius)在《历史: The Histories or The Rise of the Roman Empire》第12卷中说道, “系统的历史研究由三部分构成。首先,要勤奋研究回忆 录和其他文献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内容;其次,要研究城市、 地区、湖泊,通常还要研究陆地、海洋的全部与众不同的 特点以及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再次,要关注政治事务。 历史学领域中的首要任务是考察过去使用的词句的意思; 第二个任务是弄清某项政策或某项做法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或为什么招致失败。单单叙述某个事件,当然也有趣,却 没有教育意义;如果能补充说明其前因后果,那么研究历 史就会有收获。因为拿历史上的事实来比照我们当前的, 我们便可以得到一种方法和依据,用以推测未来。”
四、阿庇安(Appian,约公元95—165) 代表作:《罗马史》 1、阿庇安是西方史学中纪事本末体的创始者 2、阿庇安十分重视考察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3、从《罗马史》的整体来看,阿庇安的著述可以说是客观 公正的 4、阿庇安的《罗马史》为后世保留了不少早已失传的作品, 填补了罗马历史的一些空白(134-78B.C) 5、阿庇安的《罗马史》文字清新朴素。 6、阿庇安的《罗马史》充满了天命观和宿命论情绪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近代史1、卢德运动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
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剥削下的实质,把机器看做是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摧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约在1779年,工人卢德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不久在曼彻斯特及苏格兰相继爆发。
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镇压,1813年趋向低潮。
2、狄斯累利19世纪下半期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国务活动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保守党领袖。
三次出任财政大臣,两次出任首相,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与格拉斯顿齐名的最重要首相之一。
1835年参加托利党。
1865年他在德尔比内阁中第三次出任财政大臣。
提出1867年议会改革法案,得到议会的通过和女王的批准。
1874年出面组阁,。
对内实施社会改革,颁布社会立法。
对外推行殖民扩张政策,英国势力伸入埃及等地。
1880年议会大选保守党失败,狄斯累利被迫下台,但留任保守党领袖。
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病逝。
3、自由民权运动19世纪70年代,各种不满现状的政治力量掀起了要求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斗争,是在日本明治时代发生的一场政治及社会运动。
自1874年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递交以来,该运动的分子就向藩阀政府提出一系列开设议会,减免地租,修改不平等条约及保障言论与集会的自由等等的要求。
直至1890年帝国议会开设后,该运动仍继续。
其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4、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年,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授权联邦政府控制、干预经济的法案。
该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均属违法,旨在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
违反该法的个人或组织,将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世界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世界近代史重难点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复兴1.时间:14 世纪 - 16 世纪2.兴起地点:意大利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4.代表人物及作品- 但丁:《神曲》- 薄伽丘:《十日谈》-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5.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开辟1.代表人物及航线-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麦哲伦:环球航行2.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三、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2.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促进了欧洲宗教和思想的解放。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640 年,长期议会的召开。
3.重要文件:《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775 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3.重要文件:《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4.1787 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5.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六、法国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标志: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重要文件:《人权宣言》,宣扬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
4.拿破仑帝国:对内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外战争前期具有正义性,后期具有侵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研究与写作中可以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 做到绝对客西欧中心论。
2、 “历史实际上是一种上帝显现的历史。”
体认上帝的方式——直觉。(一种内在的 感情)
(五)兰克史学在中国
2、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
第一、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第二、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
情感的作用。 第三、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
族特征。
3、浪漫主义史学的派别
①保守派浪漫主义史学 1790年,英国第一位浪漫主义历史学家埃德蒙•伯
克(Edmund Burke,1727~1797年)发表《法国革命 论》。 1797年,法国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1768~ 1848年)发表了《论革命》 ②激进派浪漫主义史学
②促进了阶级斗争学说在历史研究中的运 用
③促进了国别史研究和历史著作的普及 ④促进了近代语言学和近代史料学的发展
5.地位
上承启蒙运动史学之前(包括启蒙运动史 学)西方史学 发展的成果,下启西方史学 专业化道路,远播种子于后现 代史学,它 的影响早已超出它的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伴 随着西方史学发展的进程
姚从吾(1894-1970) 傅斯年(1896年3月26 日-1950年12月20日 )
陈寅恪(1890-1969)
《陈寅恪与兰克史学》
(《吉首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2007年01 期)
“一份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 出货。”
“只是要把材料整理好,则事实自然显明了。”
外证”法(External Criticism):通过不同著作、版 本的互相校勘,考察使用的语言语法、词汇结构、 书写字体及编排体例等是否符合史料生成年代的 习惯与规范,判断史料可信度。
最接近事件的证人是最好的证人;当事人 的信件比史家的记录具有更大的价值” ;
B.对档案资料的重视,决定性地改变了近代历史 研究的取材范围。
A、传入中国的途径:. 取自日本:明治时期,兰克史学的传 入日本。王
国维、梁启超、罗 振玉等。“现代中国历史学的 发源地其实是东 京” 转道美国:何炳松翻译鲁滨逊的《新史学》。 径自欧洲:梁启超〔1919 - 1920在欧洲 游历)、 傅斯年(伦敦大学、柏林大学) B、对中国史学界的影响: a.在史学方法上,兰克倡导的史料批判原则成 为 中国现代史学的重要原则。〔傅斯年“史学即史 料 学”。
1、普鲁士崛起与德国统一:史学与政治的 联姻
2、德国史学的(学术)渊源: 3、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贡献
1.史观:核心→提倡客观主义态度,“如实 直 书”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序言:“人们一向 认为历史学的职能在于借鉴往史,用以教 育当代、以利于未来。本书并不企求达到 如此崇高的目的,它只不过是要弄清历史 事实发生的真相,如实直书而已”;
2.史学方法:
A.系统归纳并总结出一整套历史研究方法, 即 “历史学家应批判地考证史料并系统地 以此作为叙事的 依据。”他强调一切历史 研究活动基本原则是史料高于 一切。
(“内证法”与“外证法”相结合 )
内证法(Internal Criticism):考察提供史料人的身 世背景、性格与动机,并把史料与同时代其他作 家记载的相同内容史料进行参照分析,确定史料 可信度;
(四)兰克史学的特点
1. (研究对象)
以民族国家为研究单位的政治史是其主要 内容,精英政治在西方史学中占主流
2. (方法论 )
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力求应用原始资料 ·在 表述上进行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 ,反对 根据各种理论或抽象原则概括历史。
3. 认识论
在历史认识上强调依靠“直觉”。其特性是:
三、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
(一)生平与著作 兰克(1795~1886年) ,德意志图林根人。
1818年,莱比锡大学毕业 。1825—1871年, 任教于柏林大学。 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教皇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 史》、《英国史》、《法国史》、《世界 通史》
兰克
(二)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产生的根 源(背景〉
法国的米什莱、瑞士的西斯蒙第、德意志的戚美尔 曼、英国的卡莱尔(前期)和科贝特等人
③自由派浪漫主义史学
法国复辟时期的梯叶和基佐、米涅、梯也 尔,英国的辉格派史学家麦考莱,德国的 “海德堡学派”的领袖F•施洛泽尔,美国的 班克罗夫特
4、浪漫主义史学的影响
①促进了历史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历史进化 理论的完善
二、浪漫主义史学
1.背景 (1)法国大革命的起伏使人们开始质疑理性
主义,并引起对中世纪宗法生活的怀念之 情。 (2)拿破仑战争引发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 的高涨,浪漫主义的民族情绪开始取代18世 纪理性主义者倡导的“世界主义” 。 (3)法国大革命其所引发的欧洲社会剧烈变 革,促使了人们思想方法的转变。
“我看到,这样一个时代正在到来,那就是,我 们在编写近代史时,不再依靠当代史家的记载, 当然也更少依靠他人的著作,我们撰史,将依靠 目击者的叙述和原始的文献资料”。
3.在历史教学方法和形式上做出重大贡献 (继承发 展了 “习明纳尔” 教学法)
我也听过兰克的课……他是一个圆脸的小个
子,前额光秃,头发稀疏,嗓子很尖;他 的头刚刚露出讲桌,在讲台上打转转,看 着天花板,突然间像机关枪似的满不在乎 地讲上一段话,……花园里的喷泉,时而 喷发出一点儿毫无用处的水,然后又停了 下来。————J·W汤普森《历史著作史》
“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 们一起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分数加进去。”
“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 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 建设,不是作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或 那个主义。”
斯年
———— 傅
所谓乾嘉朴学,是朝夕挂在嘴上的。到德 国后,情形大变了,始而惊异,继而佩服。 三年之后渐有创获,觉得Ranke(兰克)及 Bernhim(斑汉穆)的治史,实高出乾嘉一等。 他们有比较客观的标准,不为传统所囿, 有各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启示、指导, 可以推陈出新,他们很有系统的、切实的、 客观的治学方法,他们有意想不到的设备, 意想不到的环境,合理的人生观,与合理 的社会生活。———— 姚从吾